花月痕
清光绪十四年(1888)福州吴玉田刊本《花月痕》目录书影
清光绪十四年(1888)福州吴玉田刊本《花月痕》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狭邪小说。又名《花月姻缘》、《花月痕全书》、《花月痕全传》。十六卷五十二回。题“眠鹤主人编次,栖霞居士评阅”。作者魏秀仁(1818—1873),字伯肫,一字子安,又字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成书于清同治五年(1866)。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闽双笏庐原刊本;清光绪十四年(1888)福州吴玉田刊本;清光绪十九年(1893)上海书局石印本。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排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福州吴玉田刊本,199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东越才子韦痴珠,到京城谋取功名。一日,去东郊陶然亭游览,看到壁间韩荷生的题诗,反复吟诵,赞叹不已。他因在京城住的日子长了,身边积蓄已不多,又怀才不遇,就决定离京,准备由晋入秦,由秦入蜀。这时,另一才子韩荷生,在京城阻于时艰,归途又逢战火,正好有经略明禄要聘他为幕僚,就出京西去太原。途中经过长新店,发现韦痴珠在旅店墙上所题新诗,想起韦痴珠正是十年前上书《平倭十策》的人。他仰慕已久,见他诗中抑郁之意很深,就更想早日见到他。荷生随经略平定叛乱,班师太原,在宴会上与名妓刘秋痕相见,惊其美艳绝伦。后又为她被设花案选美的富豪屈列第十位而忿忿不平,于是作《重订花谱》,复点秋痕为姿容第一。有雁门才女杜采秋(名梦仙)读了《花谱》中荷生的诗章,赞不绝口,欣然前往太原拜访荷生。荷生亦早闻采秋才名,几经周折,才在愉园春镜楼中相会。二人一见倾心,情投意合,从此,荷生成了愉园的常客。
韦痴珠赴川途中先抵西安,与歌妓王红卿相识,又到广汉妻舅家中小住数月。听说家乡东越战祸连绵,乡思萦怀,便中止游蜀而原路返回。到潼关时染病,因去太原寄居汾神庙治病。一次,游观音阁时,遇到昔日教读过的女学生游畹兰。游畹兰引荐他在游的丈夫、总兵李乔松幕中供职。不久,痴珠闻报爱妾茜雯死于兵祸,哀痛不已,伤心成疾,幸李总兵夫妇悉心看护,近一月方才痊愈。李总兵在秋华堂宴请众名流雅士,并唤名妓作陪。席间,痴珠才得与荷生相见,二人神往已久,大有相见恨晚之慨。痴珠又见到秋痕,两情相悦。秋痕借《红梨记·拘禁》中的曲文传递情思,还将九龙珮暗赠痴珠。后痴珠驱车探望秋痕,二人互赠定情之物。
李裁缝之子狗头,是秋心院班长,觊觎秋痕姿色,乘夜色潜入秋痕卧室,欲施奸淫。秋痕宁死不从,奋力抗争,反遭李裁缝毒打。痴珠知道后立即赶来劝慰,又约至友聚饮,消遣愁怀。秋痕割臂沥血在酒中,与痴珠二人同饮,以示不负婚盟,生死相从。过后,痴珠再来秋心院,秋痕殷勤款留。鸨儿受李裁缝唆使,对痴珠极为冷淡势利,以粗劣饭菜待之。秋痕气恼而怒将饭菜掀翻在地,被鸨母李氏痛打一顿。秋痕忿然自缢,被婢女救下。钱同秀将痴珠相赠给秋痕的风藤镯偷去,并扬言说是秋痕送给他的。痴珠知道后,误认为秋痕负情,一气之下就把秋痕相赠的定情之物九龙珮也送还秋痕。秋痕告之真相,痴珠疑虑顿消,二人和好如初。痴珠将秋痕接到秋华堂西院居住。
不久,李总兵移屯镇江,痴珠思乡心起。游畹兰因产疾身亡,痴珠小弟又死于战乱,痴珠忧伤过度,染病卧床不起,荷生想在庆贺班师酒宴上与痴珠、秋痕作伐,却未能如愿。当夜,鸨儿夫妇挟秋痕出逃,途中,秋痕撕下衣襟当纸,咬指滴血成书,寄语痴珠以明其心志。不久,痴珠呕血亡故,秋痕亦身患重病。在鸨儿夫妇被大火烧后,秋痕由正定赶到并州。她见痴珠已成故人,自己也无意求生,遂自缢身死。
荷生在游芙蓉洲时,借题对联之机,表达对采秋的深切爱慕之情。采秋心领神会,亦向荷生敞开心扉,两人真心相爱。并州缙绅原士规,因贪赃被革去官职,见荷生主事,托人求助,想借荷生之力复职。荷生不允,原士规怀恨在心,意图寻衅,就找到了采秋头上。他通过采秋鸨母贾氏提出借愉园一天,邀集狐朋狗友在愉园内吃喝玩乐,事后大肆张扬,逢人便讲采秋与他相好,并想巴结留他住夜等等,一时传得沸沸扬扬。此事传到荷生耳中,荷生顿生烦恼,寄书采秋,责问其另交新欢,欲断绝往来。数日之后,荷生收到采秋送来的古锦囊,上面沾满泪痕,两面绣着采秋的七律二首,诗句沉痛恳切。荷生造访愉园,采秋讲明无法拂逆贾氏的苦衷,荷生冰释前嫌,后悔中了小人圈套,二人言归于好。值中秋佳节赏月之际,荷生、采秋吟诗抒怀。采秋一时兴起,舞剑生风,箭穿飞鸦,使荷生大为叹服。
明经略知道荷生与采秋相好,并了解采秋才华卓绝,便买下寄园一处送与荷生,想撮合玉成二人好事。荷生托人商议采秋赎身之事,不料,贾氏变卦,只准采秋嫁在本地,不许她回并州嫁与荷生。采秋无奈曲从,荷生闻讯,终日没精打采,闷闷不乐。刚巧雁门民众聚合闹事,经略命荷生以兵科给事中前往宁边督兵。到雁门关后,贾氏心中又喜又怕,深悔当初不该拦阻采秋婚事,遂极力促成女儿婚事。采秋与荷生相见,悲喜交加。边关平定后,荷生偕采秋回转并州。
后荷生应试,高中探花,以建威将军职衔驻守津门,屡次领兵击退倭寇,倭寇被迫请降。侠女柳春纤传授给采秋法术武艺,与荷生共掌兵权,战功赫赫,屡受朝廷褒封。痴珠之子韦小珠授官后奉旨来荷生军营前犒赏,荷生、采秋二人无意为官,衣锦荣归故里,小珠也扶其父及秋痕棺木归葬并州南门外夫妻庙后坟地中。每临七月十五,荷生、采秋出城上坟,缅怀故人。他们想到痴珠、秋痕生前不能了却夙愿,抑郁怅闷而死;死后才得黄泉作伴,孤坟同衾,不禁悲从中来,祭奠一番,挥泪而去。
花月痕。推荐。爱诗词网。花月痕清光绪十四年(1888)福州吴玉田刊本《花月痕》目录书影清光绪十四年(1888)福州吴玉田刊本《花月痕》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狭邪小说。又名《花月姻缘》、《花月痕全书》、《花月痕全传》。十六卷五十二回。题“眠鹤主人编次,栖霞居士评阅”。作者魏秀仁(1818—1873),字伯肫,一字子安,又字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成书于清同治五年(1866)。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闽双笏庐原刊本;清光绪十四年(1888)福州吴玉田刊本;清光绪十九年(1893)上海书局石印本。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排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福州吴玉田刊本,199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本。东越才子韦痴珠,到京城谋取功名。一日,去东郊陶然亭游览,看到壁间韩荷生的题诗,反复吟诵,赞叹不已。他因在京城住的日子长了,身边积蓄已不多,又怀才不遇,就决定离京,准备由晋入秦,由秦入蜀。这时,另一才子韩荷生,在京城阻于时艰,归途又逢战火,正好有经略明禄要聘他为幕僚,就出京西去太原。途中经过长新店,发现韦痴珠在旅店墙上所题新诗,想起韦痴珠正是十年前上书《平倭十策》的人。他仰慕已久,见他诗中抑郁之意很深,就更想早日见到他。荷生随经略平定叛乱,班师太原,在宴会上与名妓刘秋痕相见,惊其美艳绝伦。后又为她被设花案选美的富豪屈列第十位而忿忿不平,于是作《重订花谱》,复点秋痕为姿容第一。有雁门才女杜采秋(名梦仙)读了《花谱》中荷生的诗章,赞不绝口,欣然前往太原拜访荷生。荷生亦早闻采秋才名,几经周折,才在愉园春镜楼中相会。二人一见倾心,情投意合,从此,荷生成了愉园的常客。韦痴珠赴川途中先抵西安,与歌妓王红卿相识,又到广汉妻舅家中小住数月。听说家乡东越战祸连绵,乡思萦怀,便中止游蜀而原路返回。到潼关时染病,因去太原寄居汾神庙治病。一次,游观音阁时,遇到昔日教读过的女学生游畹兰。游畹兰引荐他在游的丈夫、总兵李乔松幕中供职。不久,痴珠闻报爱妾茜雯死于兵祸,哀痛不已,伤心成疾,幸李总兵夫妇悉心看护,近一月方才痊愈。李总兵在秋华堂宴请众名流雅士,并唤名妓作陪。席间,痴珠才得与荷生相见,二人神往已久,大有相见恨晚之慨。痴珠又见到秋痕,两情相悦。秋痕借《红梨记·拘禁》中的曲文传递情思,还将九龙珮暗赠痴珠。后痴珠驱车探望秋痕,二人互赠定情之物。李裁缝之子狗头,是秋心院班长,觊觎秋痕姿色,乘夜色潜入秋痕卧室,欲施奸淫。秋痕宁死不从,奋力抗争,反遭李裁缝毒打。痴珠知道后立即赶来劝慰,又约至友聚饮,消遣愁怀。秋痕割臂沥血在酒中,与痴珠二人同饮,以示不负婚盟,生死相从。过后,痴珠再来秋心院,秋痕殷勤款留。鸨儿受李裁缝唆使,对痴珠极为冷淡势利,以粗劣饭菜待之。秋痕气恼而怒将饭菜掀翻在地,被鸨母李氏痛打一顿。秋痕忿然自缢,被婢女救下。钱同秀将痴珠相赠给秋痕的风藤镯偷去,并扬言说是秋痕送给他的。痴珠知道后,误认为秋痕负情,一气之下就把秋痕相赠的定情之物九龙珮也送还秋痕。秋痕告之真相,痴珠疑虑顿消,二人和好如初。痴珠将秋痕接到秋华堂西院居住。不久,李总兵移屯镇江,痴珠思乡心起。游畹兰因产疾身亡,痴珠小弟又死于战乱,痴珠忧伤过度,染病卧床不起,荷生想在庆贺班师酒宴上与痴珠、秋痕作伐,却未能如愿。当夜,鸨儿夫妇挟秋痕出逃,途中,秋痕撕下衣襟当纸,咬指滴血成书,寄语痴珠以明其心志。不久,痴珠呕血亡故,秋痕亦身患重病。在鸨儿夫妇被大火烧后,秋痕由正定赶到并州。她见痴珠已成故人,自己也无意求生,遂自缢身死。荷生在游芙蓉洲时,借题对联之机,表达对采秋的深切爱慕之情。采秋心领神会,亦向荷生敞开心扉,两人真心相爱。并州缙绅原士规,因贪赃被革去官职,见荷生主事,托人求助,想借荷生之力复职。荷生不允,原士规怀恨在心,意图寻衅,就找到了采秋头上。他通过采秋鸨母贾氏提出借愉园一天,邀集狐朋狗友在愉园内吃喝玩乐,事后大肆张扬,逢人便讲采秋与他相好,并想巴结留他住夜等等,一时传得沸沸扬扬。此事传到荷生耳中,荷生顿生烦恼,寄书采秋,责问其另交新欢,欲断绝往来。数日之后,荷生收到采秋送来的古锦囊,上面沾满泪痕,两面绣着采秋的七律二首,诗句沉痛恳切。荷生造访愉园,采秋讲明无法拂逆贾氏的苦衷,荷生冰释前嫌,后悔中了小人圈套,二人言归于好。值中秋佳节赏月之际,荷生、采秋吟诗抒怀。采秋一时兴起,舞剑生风,箭穿飞鸦,使荷生大为叹服。明经略知道荷生与采秋相好,并了解采秋才华卓绝,便买下寄园一处送与荷生,想撮合玉成二人好事。荷生托人商议采秋赎身之事,不料,贾氏变卦,只准采秋嫁在本地,不许她回并州嫁与荷生。采秋无奈曲从,荷生闻讯,终日没精打采,闷闷不乐。刚巧雁门民众聚合闹事,经略命荷生以兵科给事中前往宁边督兵。到雁门关后,贾氏心中又喜又怕,深悔当初不该拦阻采秋婚事,遂极力促成女儿婚事。采秋与荷生相见,悲喜交加。边关平定后,荷生偕采秋回转并州。后荷生应试,高中探花,以建威将军职衔驻守津门,屡次领兵击退倭寇,倭寇被迫请降。侠女柳春纤传授给采秋法术武艺,与荷生共掌兵权,战功赫赫,屡受朝廷褒封。痴珠之子韦小珠授官后奉旨来荷生军营前犒赏,荷生、采秋二人无意为官,衣锦荣归故里,小珠也扶其父及秋痕棺木归葬并州南门外夫妻庙后坟地中。每临七月十五,荷生、采秋出城上坟,缅怀故人。他们想到痴珠、秋痕生前不能了却夙愿,抑郁怅闷而死;死后才得黄泉作伴,孤坟同衾,不禁悲从中来,祭奠一番,挥泪而去。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合抱之木。推荐。爱诗词网。【注释】选自《老子》六十四章。合抱:两臂围拢那么粗。形容树木粗大。毫末:极细微。指刚刚萌芽的小树。累土:一筐一筐土累积起来。【赏析】老子主张,防止祸患产生应在其没有发生之前,或刚发生之际。他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成于细小的树苗;九层的高台,兴起于一筐筐泥土;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起步。老子认为,合抱的大树,生成于细小的树苗;九层的高台,兴起于一筐筐泥土;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起步。老子以此说明,事物是由小到大,由弱而强的。当祸乱刚出现苗头的时候,比较容易解决;当坏事尚处在脆弱微小的时候,比较容易消解。平时做好防微杜渐的工作,就能在祸乱发生之前及时消除。
【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译注】一斗十千的美酒斟满金杯,名贵的珍羞佳肴盛满玉盘。此诗写送别宴席上的情景及诗人的心绪。字里行间充满了抑郁不平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自信的精神。【全诗】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行路难》系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云“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诗作于离开长安之时,有系于开元十八、九年(730—731),言是初入长安困顿而归时所作;有系于天宝三载(744),谓是赐金放还时作。参照《梁园吟》、《梁甫吟》二诗,与此结尾如出一辙,故以前说为允。诗从高堂华宴写起,可能是饯筵的场面。“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本于《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它展示的是如同《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那样的盛宴,然而接下来却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酒兴和食欲。“停杯”尤其“投著”这个动作,表现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悲愤和失落,“拔剑击柱”这一动作,更增加了这种感觉。“心茫然”也就是失落感的表现。于是诗的前四句就有一个场面陡转的变化。
玉盘珍羞直万钱。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译注】一斗十千的美酒斟满金杯,名贵的珍羞佳肴盛满玉盘。此诗写送别宴席上的情景及诗人的心绪。字里行间充满了抑郁不平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自信的精神。【全诗】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行路难》系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云“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诗作于离开长安之时,有系于开元十八、九年(730—731),言是初入长安困顿而归时所作;有系于天宝三载(744),谓是赐金放还时作。参照《梁园吟》、《梁甫吟》二诗,与此结尾如出一辙,故以前说为允。诗从高堂华宴写起,可能是饯筵的场面。“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本于《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它展示的是如同《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那样的盛宴,然而接下来却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酒兴和食欲。“停杯”尤其“投著”这个动作,表现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悲愤和失落,“拔剑击柱”这一动作,更增加了这种感觉。“心茫然”也就是失落感的表现。于是诗的前四句就有一个场面陡转的变化。
浪史。推荐。爱诗词网。浪史清啸风轩藏版本《浪史》扉页书影日本素白纸抄本《浪史》正文书影明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又名《巧姻缘》、《浪史奇观》、《梅梦缘》、《湖山外史》。四十回。题“风月轩又玄子著”,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明万历中后期。现存主要版本有日本素白纸抄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日本奚疑斋抄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啸风轩藏版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日本千叶掬香、吴晓铃;清光绪木活字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清末京报房活字本;民国红豆书屋“玲珑本聚珍小丛书”排印本;民国上海书局排印本;1926年铅印小本,藏南京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上海书局排印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日本素白纸抄本。元朝至治年间,浙江钱塘有位秀才,名叫梅素先,字彦卿,惯爱风月,人称“浪子”。其父因得罪当朝铁木御史,罢官还乡,不久夫妻双亡,只留下浪子及一个继女俊卿,相依度日。一日清明,浪子带男宠陆珠出游,偶遇王监生娘子李文妃,美若天仙,浪子顿时神散魂飞。次日,请来待诏张婆子,贿银五两,托她设计与文妃通情。恰文妃也有此意,遂遣丫环春娇用钱买通后门的赵大娘,令浪子匿藏赵家,趁王监生外出之际,两人幽会偷情,狂欢整夜。两月后,浪子再至赵家探讯,适逢王监生在家,遂留宿赵家,与守寡的赵大娘苟合,并诱奸其女妙娘。浪子时常在外厮混,其妹俊卿独守空房,十分寂寞,见陆珠相貌英俊,芳心暗动;而陆对美貌的俊卿也早萌异心,于是,趁中秋夜浪子外出之机,两人私通。文妃曾经说起有个表姐潘素秋,姿容绝世,守寡在家,浪子暗记于心。后他体虚成病,只好留家调养。文妃便日夜缠住丈夫不放,未及二月,王监生即一命呜呼。浪子身体稍一复原,立刻就派陆珠四处去寻访潘素秋。访着后,他来到潘隔壁的钱婆婆家,许以一百两银子,请她从中串通。钱婆早知潘素秋年方青春,难耐寂寞,便设法引动潘的欲火。果然不出所料,潘素秋听取了钱婆的巧言,允与浪子私通。素秋与浪子欢合,伤耗了身子,后奄奄成病而亡。浪子离家后,陆珠和俊卿亦日日交欢。浪子归家后,经陆珠安排,表兄妹两人将错就错,成就一夜风流事。浪子重与文妃幽会,又以巨款疏通王姓家族关节,将其娶回家中,终日和陆珠、文妃三人一床同欢,呼陆珠为“闰哥”。是时,妙娘已嫁富商,赵大娘则病死。一日,淮西濠州司农铁木朵鲁来书相请,浪子依依告别文妃,收拾起程。文妃在家与陆珠白日纵欲于荷花池,致使陆珠受了风寒,不久病死。浪子至铁木家,相见甚欢,摆酒痛饮,铁木朵鲁命自己的娘子安哥作陪,浪子与安哥一见钟情,眉目传情,互赠诗词。浪子先与安哥的丫环樱桃、文如、春莺通奸,后再与安哥宣淫。铁木朵鲁却不恼怒,原来他已看破红尘,正准备辟谷入山,修炼黄老之术,竟把万贯家财以及娘子安哥都送给浪子。浪子喜出望外,择日返家将文妃接来同乐,途中驻舟,他登岸散步,惊遇《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郑恒夫妇,崔氏苦陈冤情。自此,浪子和文妃、安哥以及众多侍妾丫环,轮番作乐,淫欲无休。两年之后,浪子中了进士,却不听选官,在家中与娇妻美妾,无日不饮,无日不乐,逍遥快活,人称“地仙”。忽有一天,浪子想到物极必反,今日之荣华富贵,终有尽期,遂作归隐之计,率全家遁入深山,遇一仙翁,竟然就是铁木朵鲁。在其点化下,浪子也开始修炼道术,自号“石湖山主”,后举家皆成正果。
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匪徒颂。推荐。爱诗词网。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宋词典故·广厦千间
【出典】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霑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见《全唐诗》卷二一九)
广厦千间。推荐。爱诗词网。宋词典故·广厦千间【出典】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霑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见《全唐诗》卷二一九)【释义】杜甫在成都,因大风吹破所住茅屋,有感而赋诗,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句,表现了关切广大寒士的情怀。宋词中用为典实。【例句】安得四方寒畯彦,归吾广厦千间里。但今生、此愿得从心,心休矣。(吕胜己《满江红·观雪述怀》1759)作者对雪抒怀,在词中化用杜甫诗语,自叙以广厦庇四方寒士的心愿。
《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纪事体裁叙述明代历史的重要史籍。清初谷应泰编撰。顺治十三年(1656),谷氏任浙江学政佥事,延揽学者张岱、陆圻、徐倬等人,搜集史料,编撰而成。最早的刻本为顺治十五年谷氏所刻的筑益堂本。其后翻刻者甚多,以江西局本和广雅局本为最通行,近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校点本,除原书80卷及补遗6卷外,更收入清初海盐彭孙贻所作的《明朝纪事本末补编》5卷(每目为1卷,即《秘书告成》、《科举开设》、《西人封贡》、《西南群蛮》、《宦官贤奸》),其性质为补谷氏书之未备,内容虽不甚重要,亦略有可取。又清末江都倪车田撰《续明史纪事本末》18卷,记载南明之事(亦以一篇为一卷,始于《南部兵事》,终于《自成遗乱》,其性质为谷氏书的续编),因南明之事已入清史阶段,且其书取材无特殊之处,故校点本未予收入。北京图书馆有南陵徐仁山旧藏《明史纪事本末》,朱墨校注,可称善本。
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县)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学政佥事等职,一生好学勤著,除本书外,其主要著作皆收入《筑益堂集》。
明史纪事本末。推荐。爱诗词网。《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纪事体裁叙述明代历史的重要史籍。清初谷应泰编撰。顺治十三年(1656),谷氏任浙江学政佥事,延揽学者张岱、陆圻、徐倬等人,搜集史料,编撰而成。最早的刻本为顺治十五年谷氏所刻的筑益堂本。其后翻刻者甚多,以江西局本和广雅局本为最通行,近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校点本,除原书80卷及补遗6卷外,更收入清初海盐彭孙贻所作的《明朝纪事本末补编》5卷(每目为1卷,即《秘书告成》、《科举开设》、《西人封贡》、《西南群蛮》、《宦官贤奸》),其性质为补谷氏书之未备,内容虽不甚重要,亦略有可取。又清末江都倪车田撰《续明史纪事本末》18卷,记载南明之事(亦以一篇为一卷,始于《南部兵事》,终于《自成遗乱》,其性质为谷氏书的续编),因南明之事已入清史阶段,且其书取材无特殊之处,故校点本未予收入。北京图书馆有南陵徐仁山旧藏《明史纪事本末》,朱墨校注,可称善本。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县)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学政佥事等职,一生好学勤著,除本书外,其主要著作皆收入《筑益堂集》。《明史纪事本末》系仿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体例,系统地记载明代近3百年的重要史事,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明太祖朱元璋起兵,终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进取北京。全书80卷,以一卷系一事,故卷帙大小不一,详略悬殊。以广雅本为例,其中篇幅较多的,如卷16燕王起兵,卷66东林党议,卷71魏忠贤乱政,卷72崇祯治乱,卷75中原群盗;篇幅较少的,如卷19开设贵州,卷23平山东盗,卷70平徐鸿儒,卷76郑芝龙受抚等。《明史纪事本末》除《亲征漠北》、《俺答封贡》两卷外,每卷后均有附论,写法仿《晋书》的“论”、“赞”,用骈体文,多数为谷氏自己所作,间或有直接引用他人之论。如卷56《李福达之狱》即用高岱论,卷66《东林党议》用倪元路论,卷68《三案》之“梃击”、“移宫”二案用夏允彝论。《明史纪事本末》成书于清代官修《明史》前八十多年,无正史为据,广泛采用野史和杂记传说。所记成祖设立三卫,进军漠北以及沿海倭寇,议复河套等事,其中史实较《明史》详细而又颇有出入,可以相互参证。该书较以前纪事本末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的史料来源不是脱胎于某一部书,而是集众书之长。《明史纪事本末》关于晚明与清室相关之事,略而不载。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称:“通行本内缺《辽东兵端》、《熊王功罪》、《插汉寇边》、《毛师东江》、《锦宁战守》、《东兵入口》六篇,拜经楼有旧钞本。”清初厉行文字之禁,谷氏成书后,曾被指控,其缺少晚明之事当为受政治影响后之改版,而非由于谷氏撰作的疏漏,吴氏拜经楼所藏旧钞本(后归陆氏皕宋楼,清末售与日本静嘉堂文库),经傅以礼借钞得一本(今存浙江图书馆),他于光绪三年孟冬写有跋文,称原书“不分卷,亦无序目,撰人名截去。”又称“是书体例全仿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只篇末无论为小异耳。观卷中附注有详《流寇之乱》、《崇祯治乱》等话,此两篇为谷书中子目,疑此书亦出其手,初为一书,后以事关昭代龙兴,恐有嫌讳,授梓时始别而出之。”傅氏乃改题为《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定为6卷。《四库提要》引邵廷采《思复堂集明遗民传》之说,谓谷氏书原为张岱所辑的《石匮藏书》,谷氏以五百金购之;又称其多取谈迁所作,后论则杭诸生陆圻所作。古代官僚著书多有幕宾为之操笔,谷氏之书内容充实,组织亦甚为精密,似非一人在公余之暇所能胜任。但该书编纂得当,首尾一致,其中应有谷氏一定的功劳,不可便认为是袭取他人之作;若以《国榷》与《明史纪事本末》相较,所载崇祯时期多有相同,这是由于崇祯朝无实录,在史料来源方面似有一定承袭关系,但采用同一史料并非等同于代作。又张岱《与周戬伯书》说:“幸逢谷霖苍文宗,欲作《明史纪事本末》,广收十七年邸报,充栋汗牛,弟于其中簸扬淘汰,聊成本纪,并传崇祯朝名世诸臣,计有数十余卷,悉送文几,祈著丹铅,以终厥役。”据此则张岱所协助者以崇祯部分为主,更非谷应泰出于巨金相购。谷应泰编撰《明史纪事本末》是以封建士大夫的立场总结明王朝的统治经验。书中对于农民起义的记载,不仅一律诬蔑为“盗贼”,并多用丑化的写法,如诬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是“志乐狗盗,所至焚荡屠夷”。而对于效忠君王的人物都作正面肯定,甚至不惜采用伪史记载。如燕兵进入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帝自焚身死。但当时曾有建文帝未死,潜服出逃的传说,后来便有许多伪史乘机而作,其中最有系统者和万历年间所写《致身录》,记随建文出亡者凡22人。当时稍具历史知识者,无不指出其伪,论证十分明确,沈德符《野获编》、许元溥《吴乘窃笔》均指出系后人伪造的种种明证,“与逊国仕宦从亡,风影无涉”。而谷氏全用《致身录》之说,并作论云:“疑一龙之未出,摈众蛇而不载。”他相信这些伪史记载,并为那些“忠君”的人叫屈,这是十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但《明史纪事本末》以简明的文笔,系统地概括了明朝一代的史实,仍应值得肯定。如关于农民起义,从前期的山东唐赛儿、浙闽矿工、郧阳流民,和中期的河北、蜀中、江西,以及末年的全国性起义,都有专篇作比较集中的记载;又如修治运河、防御倭寇、宦官弄权以及矿税为害等,也都有专篇论述,这就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