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巴拉克·奥巴马
我们的征途从来没有捷径,从来没有退而求其次。而这条道路不属于懦夫,不属于好逸恶劳的人,不属于贪图名利的人。
【演讲词】
同胞们:
我今天站在这里,深感面对使命的重大,感谢你们赋予的信任,缅怀我们先辈所付出的代价。我感谢布什总统对国家的贡献,以及感谢他在整个过渡过程给予的慷慨合作。
至今,已有44位美国总统宣誓就职。宣誓时,有平静似水的和平繁荣时期。但是间或,誓言也常在乌云和暴风雨的危难中响起。在这样的时刻,支撑美国勇往直前的不仅仅是执政者的远见卓识,还有美国人民对先辈理想的信仰执着,对立国理念的忠贞不渝。
先辈如此,我们这一代美国人也必须如此。
众所周知,我们目前处在危机之中。我们国家正在与暴力和仇恨织就的广泛势力展开斗争。由于一些人的贪婪和不负责任,由于我们作为一个整体,未能痛下决心让美国作好迎接新时代的准备,国家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削弱。如今,住房没有,就业减少,企业破产;医疗费用过高,教育质量令太多的人失望;而且,每天都有新的证据显示,我们使用能源的错误方式壮大了敌对势力,威胁着我们的星球。
这些都是危机的迹象,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数字加以证实。危机不易衡量但同样严重的是,举国上下的信心在动摇。这是一种时刻萦绕的恐惧感,认为美国的衰落不可避免,下一代必须降低目标。
今天,我要告诉国民,我们面临的挑战真实存在。挑战多而严峻,难以在短期内轻易解决。但是,美国人民,请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征服。
我们今天齐聚于此,因为选择了希望而非恐惧,选择了齐心合力而非分歧对立。
就在今天,我们宣告,不再发出无谓的抱怨,不再作出虚假的承诺,不再批评指责,不再信奉成规旧条,因为长期以来,这些行为制约了美国政治的发展。
美国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借用《圣经》的话说,现在是该甩掉幼稚了。当前要做的是重拾永恒的精神,创造更美好的历史业绩,继承代代相传的珍贵权利和崇高信念,即上帝赋予众生平等,众生自由,人人皆应充分享有追求幸福的机会。
在我们重申美国伟大的同时,也深知这种伟大绝非上帝赐予,而是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的征程从来没有捷径,从来没有退而求其次。而这条道路不属于懦夫,不属于好逸恶劳的人,不属于贪图名利的人。这条道路属于冒险者,实干者,创造者。有些人名扬天下,但更多的民众在埋头苦干。正是他们引领我们在漫长而崎岖的道路上跋涉,走向繁荣和自由。
为了我们,他们收拾起简陋的行囊,远涉重洋,追求新的生活。
为了我们,他们在工厂辛苦劳作,在荒芜的西部勤奋拓荒。他们忍辱负重,勤劳耕耘。
为了我们,他们在康科德、葛底斯堡、诺曼底和溪山等地奋战捐躯。
为了我们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一代又一代的先辈历尽艰辛、无私奉献、不辞劳苦直至双手伤痕累累。在他们的眼中,美国的利益高于个人理想的总和:超越了出身、财富和派别的差异。
今天,我们继续行进在这未竟的征程上。美国仍然是地球上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与危机爆发时相比,美国劳动者的创造力并未减弱。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一如上个星期、上个月乃至去年一样广受欢迎。我们的能力丝毫无损。但是,我们固执己见、保护狭隘利益和优柔寡断的时代确实一去不复返了。从今天起,我们必须振作精神,重整旗鼓,再度着手重塑美国的辉煌。
无论我们把目光投向何处,都有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完成。经济形势要求我们果断、快速地行动,我们将不辱使命——不仅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且要为下一轮的经济增长打下新的基础。我们将建造道路和桥梁,架设电网,布设电子通信网络。我们将恢复尊重科学的传统,利用高新技术的超常潜力提高医疗保健质量并降低成本。我们将利用太阳能、风力和地热为车辆和工厂提供能源。我们将改革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制度,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一切我们都能做到,这一切我们必将做到。
说到这里,有人质疑我们的理想是否过于远大——他们说,我们的体制无法承担过多的宏伟计划。他们的记忆太过短暂了。因为他们忘记了这个国家曾经创造的辉煌,忘记了当共同目标佐以想象力,当迫切需求助以勇气,自由的民众就能爆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那些冷眼旁观的人没有认识到现实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些长期以来空耗我们精力的陈腐政治观点已经过时。我们今天提出的问题不是我们政府大小的问题,而是它是否有执行力——它是否能够帮助人们找到报酬合理的工作,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费用适度的医疗保障服务,是否能够确保他们体面退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就要向前推进。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就得选择终止。作为公共资金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承担责任——合理支出,摒弃陋习,磊落办事——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恢复民众对政府的至关重要的信任。
我们面临的问题并非市场力量的好坏。它创造财富和推广自由的能力无与伦比,但此次危机提醒我们,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市场就有可能失控;如果偏袒富裕阶级,一个国家的繁荣就不可能持久。一直以来,国家经济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也取决于繁荣富足的覆盖范围,取决于我们向所有积极肯干的人提供机遇的能力——不是出于慈善之心,而是因为这是实现共同利益的可靠途径。
就共同防御而言,我们认为安全与理想并非不能两全。面对我们难以预料的凶险,先辈们起草了一份确保法制和人权的宪章,后世子孙以热血完善着宪章的内容。那些理想光芒仍然照耀着世界,我们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这些理想。因此,对于所有在今天参与就职典礼的民众和政府,无论是在大国的首都还是我父亲出生地的小村庄,我想让他们知道:对于每个追求和平与自尊的国家和个人,美国都是他们的朋友,我们愿再次领导大家踏上征程。
回想我们先辈在傲然面对法西斯主义时,凭借的不光是导弹和坦克,还有坚定的同盟和永恒的信念。他们明白,我们单凭实力无法保护自己,我们也不能依仗实力为所欲为。相反,他们知道,如果谨慎利用,我们的实力就会增强;我们的安全源于我们事业的正义性,源于我们榜样的感召力,源于谦卑和克制的态度。
我们知道,美国的多元传统是一种优势,而非劣势。我们的国家有基督徒和穆斯林,有犹太教徒和印度教徒,还有无宗教信仰者。正因为受到了地球每个角落的每种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美国才成长为今天的模样。正因为饱受内战和种族隔离之苦,正因为那样的黑暗年代把我们磨砺得更加坚强而团结,我们才由衷地相信,宿仇终有一天会烟消云散;族群的界限将很快消失;随着世界越变越小,我们共同的仁性将得以彰显;美国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开辟一个和平新纪元。
对于贫穷国家的人民,我们承诺将与你们携手并肩,让你们的农田丰收,让清流奔涌;让饥饿的身体得以饱食,让饥渴的心灵得到滋养。对于像我们一样相对富裕的国家,我们要说,我们不能再对本国边界以外的苦难无动于衷;我们也不能再毫无顾忌地消耗全世界的资源。世界变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当我们展望未来的道路,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感激一些勇敢的美国人。此时此刻,他们正在偏僻的荒漠和遥远的群山中巡逻。他们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正如同长眠于阿灵顿国家公墓的英雄们在漫长岁月中的喃喃低语,我们之所以敬重他们,不仅因为他们是自由的守卫者,也因为他们代表着献身精神、体现了超越个人追求远大理想的意愿,然而,在这一刻,在决定一代人命运的一刻,我们所有人必须具备的恰恰是这种精神。
尽管政府能够承担和必须承担众多责任,但这个国家最终离不开美国人民的信念和决心。正因为有着海纳百川之心,正因为有着工人们宁可削减自己的工时也不愿看到朋友失业的无私精神,我们才得以撑过最惨淡的时期。是消防队员冲上浓烟滚滚的楼梯时的无畏精神,是父母抚育子女时的任劳任怨——这些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许前所未闻。我们应对挑战的手法也许是全新的。但是,我们依靠的取得成功的价值观从未改变——勤劳与诚实、勇敢与公平、宽容与求知、忠诚与爱国,这些观念历久弥新。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它们是无声的进步力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重拾这些真理。我们现在必须开创一个负责任的新时代,让所有美国人认识到:我们肩负着对自身、对国家、对全世界的责任;我们并非勉强接受,而是欣然地主动承担,坚信没有什么会比全身心地投入艰巨的工作更令人精神愉悦,更能磨练我们的品格。
这是公民的义务与承诺。
这是我们信心之源——我们知道上帝召唤我们把握未知的命运。
这是我们的自由和信条的意义所在:为什么所有种族和所有信仰的男女老幼都可以欢聚在这片宽阔的土地上;为什么一个人在不到60年前还可能被本地餐馆拒于门外,如今他的儿子却能站在你们面前宣读最神圣的誓言。
因此,让我们铭记这一天,记住我们是怎样的人,记住我们走过了怎样的漫漫长路。在美国诞生的那一年,在最寒冷的日子里,为数不多的爱国志士拥坐在冰河岸边,身旁的篝火即将熄灭。首都已经失守。敌人步步逼近。雪地上血迹斑斑。在革命何去何从,结局最难以预料的时刻,我们的国父下令向众人宣读如下文字:
“让我们告诉未来的子孙……在这隆冬时节,万物萧索,唯有希望和勇气尚存时……共同的危险让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猛醒,奋起迎战。”
同胞们,面对我们共同的危险,在这个困难重重的寒冬,让我们记住这永恒的誓言。让我们满怀希望和勇气,再次勇敢地趟过冰冷的水流,顶住所有来袭的风暴。让我们的子孙世代铭记;在面临考验的时候,我们不曾屈服,我们不曾畏缩,也不曾徘徊;我们心怀信仰,勇往直前,沐浴着上帝的恩泽,继承着自由这一厚赠,并把这些完好无损地传给后世。
【鉴赏】
这篇演讲词的开端,奥巴马以“危机”、“暴力”、“仇恨”这样的语词来表达他对未来的美国形势的研判,这样的研判也意味着奥巴马即将开始的总统生涯的巨大挑战。紧跟着,奥巴马将摆在美国人民面前的困境、期待转而演绎成对美国梦的阐释,这是历经多少艰难才缔造了自由、正义、和平的国家,因此美国政府将沿着前辈的道路继续为谋求国民的幸福而奋斗。当奥巴马以“理想仍然照亮着世界”的话语来撼动听众的时候,他的语言就像热力四射的阳光,霎时间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甚至包括奥巴马自己。所以我们很能够理解,奥巴马演讲的结尾,他会动情地吟咏道:“让我们告诉未来的子孙……在这隆冬时节,万物萧索,唯有希望和勇气尚存时……共同的危险让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猛醒,奋起迎战。”奥巴马让每个听众坚信,美国会更加坚定地按照前辈的信念去建设一个消除危机的更加美好的国家。
就在奥巴马2009年就职典礼举行的当天,由于受到苏格兰皇家银行全年可能亏损420亿美元、美国美洲银行第四季度巨亏和可能进一步裁员等负面消息的影响,纽约股市急挫4%,跌破8000点。美国金融危机逐渐导致美国经济疲软,无论从持续的时间上、还是从衰退程度上都超过二战以来美国所发生的两次最大的经济衰退,因此奥巴马的执政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拯救美国经济的重责。溯源历史,我们会更加感受到奥马巴就职演讲中所呈现的特定政治内涵、文化背景及多维语意,还能体会到其是如何将政治目的与复杂权力之间的关系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情感至深、内涵旷远的语言磁场。
从演讲的布局而言,奥巴马采用的是常见的先抑后扬的手法,但是与众不同的话语细节无疑大大增进了他演讲过程的澎湃气势,很容易让人想起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这样的梦在奥巴马就职时再一次在美国人的精神时空中响起,完美地体现了奥巴马演讲中渗透始终的美国精神。
巴拉克·奥巴马是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4、45任美国总统。他于2008年初次当选美国总统,并于2012年成功连任,是美国第一位非裔总统。1961年8月4日,奥巴马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分别在印尼和夏威夷度过。1991年,以优等生荣誉从哈佛法学院毕业。1996年,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0年,竞选美国众议院席位失败,后一直从事州参议员工作,且于2002年获得连任。2004年,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因此成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2007年2月10日,他以结束伊拉克战争及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制为竞选纲领的重点,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同年6月赢得民主党初选,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主要政党提名的非洲裔总统候选人,并于11月4日正式当选。就任总统后,他全面实施恢复美国经济的经济复兴计划,对能源、移民、公民医疗保健、教育、税政等领域进行变革;军事上主张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并向伊斯兰世界表示友善而非以武力相伴,还和核武大国俄罗斯签署削减核武器的《布拉格条约》。2009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
毫无疑问,在这篇就职演讲中,我们可以感到无论是文稿的整体布局,还是演讲言辞的融情达意,或是激情澎湃的语词表达,都可谓精深独到,不得不令人拍手称快。难怪香港资深媒体人梁文道曾称赞说,“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的确,在这篇溢于言表、回肠荡气的演讲词中,奥巴马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照、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调动了听众回首慨叹、铸造未来的情感脉弦,特别是使人们对历经艰苦卓绝时代的先贤的崇高敬意变成努力迎接未来挑战的坚定决心。奥巴马由此开启了美国人对新一任总统的期待之梦,也对自己即将要履行的责任表现了斗士般的丰富内在情感。
奥巴马竞选总统演讲。推荐。爱诗词网。[美国]巴拉克·奥巴马我们的征途从来没有捷径,从来没有退而求其次。而这条道路不属于懦夫,不属于好逸恶劳的人,不属于贪图名利的人。【演讲词】同胞们:我今天站在这里,深感面对使命的重大,感谢你们赋予的信任,缅怀我们先辈所付出的代价。我感谢布什总统对国家的贡献,以及感谢他在整个过渡过程给予的慷慨合作。至今,已有44位美国总统宣誓就职。宣誓时,有平静似水的和平繁荣时期。但是间或,誓言也常在乌云和暴风雨的危难中响起。在这样的时刻,支撑美国勇往直前的不仅仅是执政者的远见卓识,还有美国人民对先辈理想的信仰执着,对立国理念的忠贞不渝。先辈如此,我们这一代美国人也必须如此。众所周知,我们目前处在危机之中。我们国家正在与暴力和仇恨织就的广泛势力展开斗争。由于一些人的贪婪和不负责任,由于我们作为一个整体,未能痛下决心让美国作好迎接新时代的准备,国家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削弱。如今,住房没有,就业减少,企业破产;医疗费用过高,教育质量令太多的人失望;而且,每天都有新的证据显示,我们使用能源的错误方式壮大了敌对势力,威胁着我们的星球。这些都是危机的迹象,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数字加以证实。危机不易衡量但同样严重的是,举国上下的信心在动摇。这是一种时刻萦绕的恐惧感,认为美国的衰落不可避免,下一代必须降低目标。今天,我要告诉国民,我们面临的挑战真实存在。挑战多而严峻,难以在短期内轻易解决。但是,美国人民,请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征服。我们今天齐聚于此,因为选择了希望而非恐惧,选择了齐心合力而非分歧对立。就在今天,我们宣告,不再发出无谓的抱怨,不再作出虚假的承诺,不再批评指责,不再信奉成规旧条,因为长期以来,这些行为制约了美国政治的发展。美国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借用《圣经》的话说,现在是该甩掉幼稚了。当前要做的是重拾永恒的精神,创造更美好的历史业绩,继承代代相传的珍贵权利和崇高信念,即上帝赋予众生平等,众生自由,人人皆应充分享有追求幸福的机会。在我们重申美国伟大的同时,也深知这种伟大绝非上帝赐予,而是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的征程从来没有捷径,从来没有退而求其次。而这条道路不属于懦夫,不属于好逸恶劳的人,不属于贪图名利的人。这条道路属于冒险者,实干者,创造者。有些人名扬天下,但更多的民众在埋头苦干。正是他们引领我们在漫长而崎岖的道路上跋涉,走向繁荣和自由。为了我们,他们收拾起简陋的行囊,远涉重洋,追求新的生活。为了我们,他们在工厂辛苦劳作,在荒芜的西部勤奋拓荒。他们忍辱负重,勤劳耕耘。为了我们,他们在康科德、葛底斯堡、诺曼底和溪山等地奋战捐躯。为了我们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一代又一代的先辈历尽艰辛、无私奉献、不辞劳苦直至双手伤痕累累。在他们的眼中,美国的利益高于个人理想的总和:超越了出身、财富和派别的差异。今天,我们继续行进在这未竟的征程上。美国仍然是地球上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与危机爆发时相比,美国劳动者的创造力并未减弱。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一如上个星期、上个月乃至去年一样广受欢迎。我们的能力丝毫无损。但是,我们固执己见、保护狭隘利益和优柔寡断的时代确实一去不复返了。从今天起,我们必须振作精神,重整旗鼓,再度着手重塑美国的辉煌。无论我们把目光投向何处,都有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完成。经济形势要求我们果断、快速地行动,我们将不辱使命——不仅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且要为下一轮的经济增长打下新的基础。我们将建造道路和桥梁,架设电网,布设电子通信网络。我们将恢复尊重科学的传统,利用高新技术的超常潜力提高医疗保健质量并降低成本。我们将利用太阳能、风力和地热为车辆和工厂提供能源。我们将改革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制度,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一切我们都能做到,这一切我们必将做到。说到这里,有人质疑我们的理想是否过于远大——他们说,我们的体制无法承担过多的宏伟计划。他们的记忆太过短暂了。因为他们忘记了这个国家曾经创造的辉煌,忘记了当共同目标佐以想象力,当迫切需求助以勇气,自由的民众就能爆发出无穷的创造力。那些冷眼旁观的人没有认识到现实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些长期以来空耗我们精力的陈腐政治观点已经过时。我们今天提出的问题不是我们政府大小的问题,而是它是否有执行力——它是否能够帮助人们找到报酬合理的工作,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费用适度的医疗保障服务,是否能够确保他们体面退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就要向前推进。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就得选择终止。作为公共资金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承担责任——合理支出,摒弃陋习,磊落办事——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恢复民众对政府的至关重要的信任。我们面临的问题并非市场力量的好坏。它创造财富和推广自由的能力无与伦比,但此次危机提醒我们,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市场就有可能失控;如果偏袒富裕阶级,一个国家的繁荣就不可能持久。一直以来,国家经济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也取决于繁荣富足的覆盖范围,取决于我们向所有积极肯干的人提供机遇的能力——不是出于慈善之心,而是因为这是实现共同利益的可靠途径。就共同防御而言,我们认为安全与理想并非不能两全。面对我们难以预料的凶险,先辈们起草了一份确保法制和人权的宪章,后世子孙以热血完善着宪章的内容。那些理想光芒仍然照耀着世界,我们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这些理想。因此,对于所有在今天参与就职典礼的民众和政府,无论是在大国的首都还是我父亲出生地的小村庄,我想让他们知道:对于每个追求和平与自尊的国家和个人,美国都是他们的朋友,我们愿再次领导大家踏上征程。回想我们先辈在傲然面对法西斯主义时,凭借的不光是导弹和坦克,还有坚定的同盟和永恒的信念。他们明白,我们单凭实力无法保护自己,我们也不能依仗实力为所欲为。相反,他们知道,如果谨慎利用,我们的实力就会增强;我们的安全源于我们事业的正义性,源于我们榜样的感召力,源于谦卑和克制的态度。我们知道,美国的多元传统是一种优势,而非劣势。我们的国家有基督徒和穆斯林,有犹太教徒和印度教徒,还有无宗教信仰者。正因为受到了地球每个角落的每种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美国才成长为今天的模样。正因为饱受内战和种族隔离之苦,正因为那样的黑暗年代把我们磨砺得更加坚强而团结,我们才由衷地相信,宿仇终有一天会烟消云散;族群的界限将很快消失;随着世界越变越小,我们共同的仁性将得以彰显;美国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开辟一个和平新纪元。对于贫穷国家的人民,我们承诺将与你们携手并肩,让你们的农田丰收,让清流奔涌;让饥饿的身体得以饱食,让饥渴的心灵得到滋养。对于像我们一样相对富裕的国家,我们要说,我们不能再对本国边界以外的苦难无动于衷;我们也不能再毫无顾忌地消耗全世界的资源。世界变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当我们展望未来的道路,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感激一些勇敢的美国人。此时此刻,他们正在偏僻的荒漠和遥远的群山中巡逻。他们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正如同长眠于阿灵顿国家公墓的英雄们在漫长岁月中的喃喃低语,我们之所以敬重他们,不仅因为他们是自由的守卫者,也因为他们代表着献身精神、体现了超越个人追求远大理想的意愿,然而,在这一刻,在决定一代人命运的一刻,我们所有人必须具备的恰恰是这种精神。尽管政府能够承担和必须承担众多责任,但这个国家最终离不开美国人民的信念和决心。正因为有着海纳百川之心,正因为有着工人们宁可削减自己的工时也不愿看到朋友失业的无私精神,我们才得以撑过最惨淡的时期。是消防队员冲上浓烟滚滚的楼梯时的无畏精神,是父母抚育子女时的任劳任怨——这些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许前所未闻。我们应对挑战的手法也许是全新的。但是,我们依靠的取得成功的价值观从未改变——勤劳与诚实、勇敢与公平、宽容与求知、忠诚与爱国,这些观念历久弥新。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它们是无声的进步力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重拾这些真理。我们现在必须开创一个负责任的新时代,让所有美国人认识到:我们肩负着对自身、对国家、对全世界的责任;我们并非勉强接受,而是欣然地主动承担,坚信没有什么会比全身心地投入艰巨的工作更令人精神愉悦,更能磨练我们的品格。这是公民的义务与承诺。这是我们信心之源——我们知道上帝召唤我们把握未知的命运。这是我们的自由和信条的意义所在:为什么所有种族和所有信仰的男女老幼都可以欢聚在这片宽阔的土地上;为什么一个人在不到60年前还可能被本地餐馆拒于门外,如今他的儿子却能站在你们面前宣读最神圣的誓言。因此,让我们铭记这一天,记住我们是怎样的人,记住我们走过了怎样的漫漫长路。在美国诞生的那一年,在最寒冷的日子里,为数不多的爱国志士拥坐在冰河岸边,身旁的篝火即将熄灭。首都已经失守。敌人步步逼近。雪地上血迹斑斑。在革命何去何从,结局最难以预料的时刻,我们的国父下令向众人宣读如下文字:“让我们告诉未来的子孙……在这隆冬时节,万物萧索,唯有希望和勇气尚存时……共同的危险让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猛醒,奋起迎战。”同胞们,面对我们共同的危险,在这个困难重重的寒冬,让我们记住这永恒的誓言。让我们满怀希望和勇气,再次勇敢地趟过冰冷的水流,顶住所有来袭的风暴。让我们的子孙世代铭记;在面临考验的时候,我们不曾屈服,我们不曾畏缩,也不曾徘徊;我们心怀信仰,勇往直前,沐浴着上帝的恩泽,继承着自由这一厚赠,并把这些完好无损地传给后世。【鉴赏】这篇演讲词的开端,奥巴马以“危机”、“暴力”、“仇恨”这样的语词来表达他对未来的美国形势的研判,这样的研判也意味着奥巴马即将开始的总统生涯的巨大挑战。紧跟着,奥巴马将摆在美国人民面前的困境、期待转而演绎成对美国梦的阐释,这是历经多少艰难才缔造了自由、正义、和平的国家,因此美国政府将沿着前辈的道路继续为谋求国民的幸福而奋斗。当奥巴马以“理想仍然照亮着世界”的话语来撼动听众的时候,他的语言就像热力四射的阳光,霎时间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甚至包括奥巴马自己。所以我们很能够理解,奥巴马演讲的结尾,他会动情地吟咏道:“让我们告诉未来的子孙……在这隆冬时节,万物萧索,唯有希望和勇气尚存时……共同的危险让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猛醒,奋起迎战。”奥巴马让每个听众坚信,美国会更加坚定地按照前辈的信念去建设一个消除危机的更加美好的国家。就在奥巴马2009年就职典礼举行的当天,由于受到苏格兰皇家银行全年可能亏损420亿美元、美国美洲银行第四季度巨亏和可能进一步裁员等负面消息的影响,纽约股市急挫4%,跌破8000点。美国金融危机逐渐导致美国经济疲软,无论从持续的时间上、还是从衰退程度上都超过二战以来美国所发生的两次最大的经济衰退,因此奥巴马的执政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拯救美国经济的重责。溯源历史,我们会更加感受到奥马巴就职演讲中所呈现的特定政治内涵、文化背景及多维语意,还能体会到其是如何将政治目的与复杂权力之间的关系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情感至深、内涵旷远的语言磁场。从演讲的布局而言,奥巴马采用的是常见的先抑后扬的手法,但是与众不同的话语细节无疑大大增进了他演讲过程的澎湃气势,很容易让人想起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这样的梦在奥巴马就职时再一次在美国人的精神时空中响起,完美地体现了奥巴马演讲中渗透始终的美国精神。巴拉克·奥巴马是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4、45任美国总统。他于2008年初次当选美国总统,并于2012年成功连任,是美国第一位非裔总统。1961年8月4日,奥巴马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分别在印尼和夏威夷度过。1991年,以优等生荣誉从哈佛法学院毕业。1996年,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0年,竞选美国众议院席位失败,后一直从事州参议员工作,且于2002年获得连任。2004年,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因此成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2007年2月10日,他以结束伊拉克战争及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制为竞选纲领的重点,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同年6月赢得民主党初选,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主要政党提名的非洲裔总统候选人,并于11月4日正式当选。就任总统后,他全面实施恢复美国经济的经济复兴计划,对能源、移民、公民医疗保健、教育、税政等领域进行变革;军事上主张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并向伊斯兰世界表示友善而非以武力相伴,还和核武大国俄罗斯签署削减核武器的《布拉格条约》。2009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毫无疑问,在这篇就职演讲中,我们可以感到无论是文稿的整体布局,还是演讲言辞的融情达意,或是激情澎湃的语词表达,都可谓精深独到,不得不令人拍手称快。难怪香港资深媒体人梁文道曾称赞说,“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的确,在这篇溢于言表、回肠荡气的演讲词中,奥巴马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照、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调动了听众回首慨叹、铸造未来的情感脉弦,特别是使人们对历经艰苦卓绝时代的先贤的崇高敬意变成努力迎接未来挑战的坚定决心。奥巴马由此开启了美国人对新一任总统的期待之梦,也对自己即将要履行的责任表现了斗士般的丰富内在情感。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浪史。推荐。爱诗词网。浪史清啸风轩藏版本《浪史》扉页书影日本素白纸抄本《浪史》正文书影明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又名《巧姻缘》、《浪史奇观》、《梅梦缘》、《湖山外史》。四十回。题“风月轩又玄子著”,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明万历中后期。现存主要版本有日本素白纸抄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日本奚疑斋抄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啸风轩藏版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日本千叶掬香、吴晓铃;清光绪木活字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清末京报房活字本;民国红豆书屋“玲珑本聚珍小丛书”排印本;民国上海书局排印本;1926年铅印小本,藏南京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上海书局排印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日本素白纸抄本。元朝至治年间,浙江钱塘有位秀才,名叫梅素先,字彦卿,惯爱风月,人称“浪子”。其父因得罪当朝铁木御史,罢官还乡,不久夫妻双亡,只留下浪子及一个继女俊卿,相依度日。一日清明,浪子带男宠陆珠出游,偶遇王监生娘子李文妃,美若天仙,浪子顿时神散魂飞。次日,请来待诏张婆子,贿银五两,托她设计与文妃通情。恰文妃也有此意,遂遣丫环春娇用钱买通后门的赵大娘,令浪子匿藏赵家,趁王监生外出之际,两人幽会偷情,狂欢整夜。两月后,浪子再至赵家探讯,适逢王监生在家,遂留宿赵家,与守寡的赵大娘苟合,并诱奸其女妙娘。浪子时常在外厮混,其妹俊卿独守空房,十分寂寞,见陆珠相貌英俊,芳心暗动;而陆对美貌的俊卿也早萌异心,于是,趁中秋夜浪子外出之机,两人私通。文妃曾经说起有个表姐潘素秋,姿容绝世,守寡在家,浪子暗记于心。后他体虚成病,只好留家调养。文妃便日夜缠住丈夫不放,未及二月,王监生即一命呜呼。浪子身体稍一复原,立刻就派陆珠四处去寻访潘素秋。访着后,他来到潘隔壁的钱婆婆家,许以一百两银子,请她从中串通。钱婆早知潘素秋年方青春,难耐寂寞,便设法引动潘的欲火。果然不出所料,潘素秋听取了钱婆的巧言,允与浪子私通。素秋与浪子欢合,伤耗了身子,后奄奄成病而亡。浪子离家后,陆珠和俊卿亦日日交欢。浪子归家后,经陆珠安排,表兄妹两人将错就错,成就一夜风流事。浪子重与文妃幽会,又以巨款疏通王姓家族关节,将其娶回家中,终日和陆珠、文妃三人一床同欢,呼陆珠为“闰哥”。是时,妙娘已嫁富商,赵大娘则病死。一日,淮西濠州司农铁木朵鲁来书相请,浪子依依告别文妃,收拾起程。文妃在家与陆珠白日纵欲于荷花池,致使陆珠受了风寒,不久病死。浪子至铁木家,相见甚欢,摆酒痛饮,铁木朵鲁命自己的娘子安哥作陪,浪子与安哥一见钟情,眉目传情,互赠诗词。浪子先与安哥的丫环樱桃、文如、春莺通奸,后再与安哥宣淫。铁木朵鲁却不恼怒,原来他已看破红尘,正准备辟谷入山,修炼黄老之术,竟把万贯家财以及娘子安哥都送给浪子。浪子喜出望外,择日返家将文妃接来同乐,途中驻舟,他登岸散步,惊遇《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郑恒夫妇,崔氏苦陈冤情。自此,浪子和文妃、安哥以及众多侍妾丫环,轮番作乐,淫欲无休。两年之后,浪子中了进士,却不听选官,在家中与娇妻美妾,无日不饮,无日不乐,逍遥快活,人称“地仙”。忽有一天,浪子想到物极必反,今日之荣华富贵,终有尽期,遂作归隐之计,率全家遁入深山,遇一仙翁,竟然就是铁木朵鲁。在其点化下,浪子也开始修炼道术,自号“石湖山主”,后举家皆成正果。
论雅俗共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论雅俗共赏。推荐。爱诗词网。论雅俗共赏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原来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门第迅速的垮了台,社会的等级不像先前那样固定了,“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而上去的比下来的多,士人流落民间的究竟少,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够勉强供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是个“读书种子”;去参加那些公开的考试,考中了就有官做,至少也落个绅士。这种进展经过唐末跟五代的长期的变乱加了速度,到宋朝又加上印刷术的发达,学校多起来了,士人也多起来了,士人的地位加强,责任也加重了。这些士人多数是来自民间的新的分子,他们多少保留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是这样,也就不觉其寒尘;不但不觉其寒尘,还要重新估定价值,至少也得调整那旧来的标准与尺度。“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这里并非打倒旧标准,只是要求那些雅士理会到或迁就些俗士的趣味,好让大家打成一片。当然,所谓“提出”和“要求”,都只是不自觉的看来是自然而然的趋势。中唐的时期,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安史乱后,和尚的口语记录更其流行,于是乎有了“语录”这个名称,“语录”就成为一种着述体了。到了宋朝,道学家讲学,更广泛的留下了许多语录;他们用语录,也还是为了求真与化俗,还是为了争取群众。所谓求真的“真”,一面是如实和直接的意思。禅家认为第一义是不可说的。语言文字都不能表达那无限的可能,所以是虚妄的。然而实际上语言文字究竟是不免要用的一种“方便”,记录文字自然越近实际的、直接的说话越好。在另一面这“真”又是自然的意思,自然才亲切,才让人容易懂,也就是更能收到化俗的功效,更能获得广大的群众。道学主要的是中国的正统的思想,道学家用了语录做工具,大大的增强了这种新的文体的地位,语录就成为一种传统了。比语录体稍稍晚些,还出现了一种宋朝叫做“笔记”的东西。这种作品记述有趣味的杂事,范围很宽,一方面发表作者自己的意见,所谓议论,也就是批评,这些批评往往也很有趣味。作者写这种书,只当做对客闲谈,并非一本正经,虽然以文言为主,可是很接近说话。这也是给大家看的,看了可以当做“谈助”,增加趣味。宋朝的笔记最发达,当时盛行,流传下来的也很多。目录家将这种笔记归在“小说”项下,近代书店汇印这些笔记,更直题为“笔记小说”;中国古代所谓“小说”,原是指记述杂事的趣味作品而言的。那里我们得特别提到唐朝的“传奇”。“传奇”据说可以见出作者的“史才、诗笔、议论”,是唐朝士子在投考进士以前用来送给一些大人先生看,介绍自己,求他们给自己宣传的。其中不外乎灵怪、艳情、剑侠三类故事,显然是以供给“谈助”,引起趣味为主。无论照传统的意念,或现代的意念,这些“传奇”无疑的是小说,一方面也和笔记的写作态度有相类之处。照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方。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毛颖传》,正是仿“传奇”而作。我们看韩愈的“气盛言宜”的理论和他的参差错落的文句,也正是多多少少在口语化。他们门下的“好难”“好易”两派,似乎原来也都是在试验如何口语化。可是“好难”的一派过分强调了自己,过分想出奇制胜,不管一般人能够了解欣赏与否,终于被人看做“诡”和“怪”而失败,于是宋朝的欧阳修继承了“好易”的一派的努力而奠定了古文的基础。——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乱后几百年间自然的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一语破的指出了这条路。自然,这条路上还有许多曲折,但是就像不好懂的黄山谷,他也提出了“以俗为雅”的主张,并且点化了许多俗语成为诗句。实践上“以俗为雅”,并不从他开始,梅圣俞、苏东坡都是好手,而苏东坡更胜。据记载梅和苏都说过“以俗为雅”这句话,可是不大靠得住;黄山谷却在《再次杨明叔韵》一诗的“引”里郑重的提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说是“举一纲而张万目”。他将“以俗为雅”放在第一,因为这实在可以说是宋诗的一般作风,也正是“雅俗共赏”的路。但是加上“以故为新”,路就曲折起来,那是雅人自赏,黄山谷所以终于不好懂了。不过黄山谷虽然不好懂,宋诗却终于回到了“做诗如说话”的路,这“如说话”,的确是条大路。雅化的诗还不得不回向俗化,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别瞧黄山谷的有些诗不好懂,他的一些小词可够俗的,柳耆卿更是个通俗的词人。词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余”。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一方面从晚唐和尚的俗讲演变出来的宋朝的“说话”就是说书,乃至后来的平话以及章回小说,还有宋朝的杂剧和诸宫调等等转变成功的元朝的杂剧和戏文,乃至后来的传奇,以及皮簧戏,更多半是些“不登大雅”的“俗文学”。这些除元杂剧和后来的传奇也算是“词余”以外,在过去的文学传统里简直没有地位;也就是说这些小说和戏剧在过去的文学传统里多半没有地位,有些有点地位,也不是正经地位。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俗不伤雅”,虽然没有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稍稍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就算跟民众近了一些,近得也不太多。至于词曲,算是新起于俗间,实在以音乐为重,文辞原是无关轻重的;“雅俗共赏”,正是那音乐的作用。后来雅士们也曾分别将那些文辞雅化,但是因为音乐性太重,使他们不能完成那种雅化,所以词曲终于不能达到诗的地位。而曲一直配合着音乐,雅化更难,地位也就更低,还低于词一等。可是词曲到了雅化的时期,那“共赏”的人却就雅多而俗少了。真正“雅俗共赏”的是唐、五代、北宋的词,元朝的散曲和杂剧,还有平话和章回小说以及皮簧戏等。皮簧戏也是音乐为主,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虽然一二十年来这雅化也已经试着在开始。平话和章回小说,传统里本来没有,雅化没有合式的榜样,进行就不易。《三国演义》虽然用了文言,却是俗化的文言,接近口语的文言,后来的《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就都用白话了。不能完全雅化的作品在雅化的传统里不能有地位,至少不能有正经的地位。雅化程度的深浅,决定这种地位的高低或有没有,一方面也决定“雅欲共赏”的范围的小和大——雅化越深,“共赏”的人越少,越浅也就越多。所谓多少,主要的是俗人,是小市民和受教育的农家子弟。在传统里没有地位或只有低地位的作品,只算是玩艺儿;然而这些才接近民众,接近民众却还能教“雅俗共赏”,雅和俗究竟有共通的地方,不是不相理会的两橛的。单就玩艺儿而论,“雅俗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但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我们想起了“有目共赏”这句话。孟子说过“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有目”是反过来说,“共赏”还是陶诗“共欣赏”的意思。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但是这不相远似乎只限于一些具体的、常识的、现实的事物和趣味。譬如北平罢,故宫和颐和园,包括建筑,风景和陈列的工艺品,似乎是“雅俗共赏”的,天桥在雅人的眼中似乎就有些太俗了。说到文章,俗人所能“赏”的也只是常识的,现实的。后汉的王充出身是俗人,他多多少少代表俗人说话,反对难懂而不切实用的辞赋,却赞美公文能手。公文这东西关系雅俗的现实利益,始终是不曾完全雅化了的。再说后来的小说和戏剧,有的雅人说《西厢记》诲淫,《水浒传》诲盗,这是“高论”。实际上这一部戏剧和这一部小说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西厢记》无视了传统的礼教,《水浒传》无视了传统的忠德,然而“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官逼民反”,也是人之常情,梁山泊的英雄正是被压迫的人民所想望的。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跟俗人相距还不太远的,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可并不是低级趣味;这是有关系的,也未尝不是有节制的。“诲淫”“诲盗”只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的说话。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我们的知识阶级。这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还有种种欧化的新艺术。这种文学和艺术却并不能让小市民来“共赏”,不用说农工大众。于是乎有人指出这是新绅士也就是新雅人的欧化,不管一般人能够了解欣赏与否。他们提倡“大众语”运动。但是时机还没有成熟,结果不显着。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运动并已经在开始转向大众化。“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1947年10月26日作。原载1947年11月18日《观察》第3卷第11期)------------------------------------------【导读】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我们知道下里巴人不是乡巴佬,是传唱广泛的通俗歌曲;阳春白雪不是春雪,是曲高和寡的高雅歌曲。雅和俗之间既然差别大,那么我们挂在嘴边“雅俗共赏”,就值得去论辩一番了。作者说:“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话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共赏的人,雅人和俗人怎么会凑在一起?二是共赏的文,这应该是怎样的文?我国古代有很强的贵贱、士庶观念,前者重血统,后者重门第,同席都不可能,更别说“共”赏了。他从历史中找到了唐朝安史之乱这个特殊时期,认为门第的垮台、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宋朝印刷术的发达,加速了社会等级的流通,进入上层的士人的部分民间生活方式和态度,被接受并影响了原来上层者的趣味,雅俗在一起就是“自然而然的趋势”了。共赏的文呢?我国古代书面语和口语区别很大,前者庄重典雅,后者通俗易懂。要雅俗共赏,书面语必须和口语互相靠近。作者认为唐时的宗教如佛教禅宗、道教为争取群众而“化俗”是融合的开始,化俗的方式是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宋人的“笔记小说”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口语化的趋向影响了古文和诗,它们“自然而然”地趋向了“雅俗共赏”。此后的词、曲、杂剧、戏文等,原本诞生于民间,走的是“雅化”或文人化的道路,也是趋向了“雅俗共赏”。还需要辨明雅和俗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关系不清楚,对“雅俗共赏”的理解还是模糊的。作者提出,“雅俗共赏”以雅为主,要化俗为雅、俗不伤雅,这是雅俗双方互相学习、迁就的过程。雅化是文学的传统,雅化越深,地位越高,反之亦然;但雅化越深,“共赏”的人越少,越浅也就越多,而这“共赏”者,以俗人为主。那么就可以这样来理解:既要努力提高作品的文学地位,又要尽可能地扩大“共赏”者的范围,就意味着雅俗的融合应该有能被双方欣赏品味所接受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人之常情:作品应该表达出一般人通有的感情。作者在文中梳理了中国文学发展的特征,目的是为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指明方向:既要注重雅化——追求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也要重视化俗——文字通俗易懂,符合时代精神和群众的审美需求。
《第二性——女人》
法国西蒙·波娃著。作者是法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女学者。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第二性》是她最著名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部巨著一问世,即刻轰动一时,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本书原分前后两集。中译本是原书的第二集《今日妇女之生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本除序言(1、2)外分3部,每部若干章,共36万余字。
第二性女人。推荐。爱诗词网。《第二性——女人》法国西蒙·波娃著。作者是法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女学者。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第二性》是她最著名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部巨著一问世,即刻轰动一时,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本书原分前后两集。中译本是原书的第二集《今日妇女之生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本除序言(1、2)外分3部,每部若干章,共36万余字。在本书中,作者以十分坦城的态度,大胆、严肃而深入地探讨了妇女的人生和地位,论述妇女为何会成为次于男人的第二性,考察了女性心理成长的过程,提出妇女如何获得自由、独立的人格尊严的设想。作者认为“今日女人虽然不是男人的奴隶,却永远是男人的依赖者,这两种不同性别的人类从来没有平等共享过这个世界”。本书第1部主要论述妇女形成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过程。作者认为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是由于人类文化整体的作用,才使女人成为“第二性”的地位,作者通过对女人童年、少年时期和性爱、欲望等方面的分析,评述了人类文化传统的影响。第2部论述了妇女在婚后、家庭、社交、成年、老年的不同时期的处境和性格的生成,深入地分析了妇女受到不平等待遇而造成的种种不公正的束缚。第3部主要论述妇女在爱情、职业、事业等方面的矛盾心理现象,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及妇女应有的尊严。综观全书,颇有新见,启示原出,但是作者仅从心理分析,女人的自我不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来解释今日西方妇女的不平等地位,是难以真正找到妇女解放的道路,亦反映出作者阶级意识的局限性。本书文笔优美,论述细腻,耐人寻味。
破匈奴。推荐。爱诗词网。(节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②。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③,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④!”匈奴每人,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⑤。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⑥,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⑦。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⑧,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⑨。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⑩,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11),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12),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译文】李牧是赵国北部边防的优秀将领,经常驻防在代和雁门两郡,以防备匈奴入侵。并因实际需要,可以自行任命地方和军中官吏,所收得的租税都纳入李牧军中的办事机构,作为养兵的经费。每天宰杀好几头牛供给军士食用,军士们练习射击、骑马,小心把守着警报台,多多地派遣侦察敌情的人员,优厚地对待战斗人员。发出约束命令:“匈奴一旦侵入边境来抢夺,我们应立即把人马物资收拾起来,退入堡垒中固守。如有人胆敢去捕捉匈奴就处斩。”每当匈奴侵入,烽火台就报警,全部人马都迅即进入堡垒,不敢出战。这样过了好几年,军队也没有什么损失。然而,匈奴认为李牧胆怯,即便是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帅太胆小了。赵王责怪李牧不出兵应战,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很气愤,将李牧召回,用其他人代替为将。之后一年多,每次匈奴来犯,都出兵与匈奴作战。出兵应战,屡次战败,伤亡损失很多,使得赵国的边民不能耕田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做边将,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便强行派遣李牧带兵守边,李牧说:“大王你必定要用我,那就要允许我像以前那样做,才能接受你的命令。”赵王允许了他的要求。李牧到了边关,像从前一样约束官兵。好几年来,匈奴都没有从赵国得到什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得到许多赏赐而不使用他们,他们都愿意为国一战。于是,李牧便为作战,挑选出合格的战车一千三百辆;挑选出合格的骑兵一万三千人;挑选出曾获过百金之赏的勇士五万名;能拉硬弓的善射之兵十万名,并把这些入选的人、马、车辆全部组织起来,进行作战训练。然后,在边境大肆放牧,放牧的百姓遍布边境的田野。匈奴人用少量的人马侵入抢劫,李牧假装打不赢而败走,并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的君主听到这一消息后,便大举领兵来入侵赵的边境。李牧多用奇特的战阵,向敌左右两面包抄攻击,大败匈奴,杀死匈奴十多万骑兵。灭掉了襜褴族,打败了东胡族,降服了林胡族,单于败逃远奔。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里,匈奴不敢靠近赵国的边境城邑。【鉴赏】本文记叙了赵国良将李牧保卫边疆,大破匈奴的战绩。歌颂了李牧不急功,不近利,不逞匹夫之勇,不计个人得失,甚至不惜触怒赵王而罢将丢官,一切以战事为重,一切以护边为重的爱国精神。塑造了貌似“不敢战”,实则英勇善战,貌似“怯弱”,实则大智大勇,匈奴“小入”则“佯北不胜”,匈奴“大人”则“大破大胜”,善为奇谋,独具风采的良将形象。通篇用“赋”的手法,轻描淡写,平实道来,然淡中有浓,平中有奇。平实的陈述与李牧“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的丰功伟绩,形成强烈的反差,鲜明地托出一代良将的形象,可谓以平凡显神奇,以淡泊寄至味。文章还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李牧“不敢战”,匈奴“以李牧为怯”;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也因此责备李牧,并“使他人代将”。一抑再抑,李牧之“无能”似乎已登峰造极。但结果是,代他为将之人,以匹夫之勇“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这与李牧原来守边时的“数岁,亦不亡失”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李牧以“不战”为战的策略的英明,这是一扬。最后,赵王不得不再请李牧“将兵”,李牧仍按“如前”之“故约”带兵,抗击匈奴。果然,“匈奴数岁无所得”,这是二扬。最后,李牧训练精兵,布杀阵,诱敌深入,待匈奴“大率众来入”之时,“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这是三扬。这种以“怯”写勇,以“抑”写“扬”,以“不敢战”写“大破之”的手法,使李牧的形象特别突出,独具异采。同时,以李牧的赫赫战功说明他不是真“怯”,而是一种麻痹敌人的奇谋,有力地呼应了开篇的“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使文章首尾完整,浑然一体。
以道佐人主者。推荐。爱诗词网。以道佐人主者①,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②。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③。善有果而已④,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⑤,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⑥,是谓不道⑦,不道早已⑧。【注释】①以:用。佐:辅助。人主:君主。②还:报应。③凶年:灾荒年。④有果:取得成功。⑤伐:夸耀。⑥壮:强盛。老:衰败。⑦不道:不合乎“道”。⑧已,死亡,衰亡。【今译】用道辅助君主的人,不依靠兵力称霸天下,用兵一定会遭到报应。军队所到之处,将会满目荒凉;大战过后,必有荒年。善用兵者只求成功,不敢以攻占国家而称强。胜利了不矜持,胜利了不夸耀,成功了不骄横,取得成功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而实现的,胜了不能逞强。事物兴盛了必定要走向衰亡,这是不合乎“道”的,不合“道”的东西,不会长久。【集评】明·徐学谟《老子解》:“此章以用兵喻求道,惟主柔之为得也。”【总案】由于春秋战国之际,战争十分频繁,所以老子、孟子、墨子都有反战的要求。但是老子的反战与孟子、墨子又不尽相同。老子反战是因为战争本是“凶器”,其事好还,战争过后,不论胜负同样要遭到损失,但他在不得已情况之下还是要战的,并且要取得胜利(有果)。正因如此,《老子》一书中多次提到战争,并且将战争之术同治国之法、处世之法统一起来,为治国者提供胜利的法宝。难怪有人称《老子》一书是一部兵书(唐·玉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糟饼二枚,即有酣状。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曰:“非也,食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便说饮酒,也妆些门面。”夫颔之。及出,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友诘之曰:“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②的。”友笑曰:“仍是糟饼。”既归,而妻知,咎曰:“酒如何说熯?径云热饮。”夫曰:“已晓矣!”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友问曰:“尔吃几何?”伸指曰:“两个。”
糟饼。推荐。爱诗词网。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糟饼二枚,即有酣状。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曰:“非也,食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便说饮酒,也妆些门面。”夫颔之。及出,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友诘之曰:“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②的。”友笑曰:“仍是糟饼。”既归,而妻知,咎曰:“酒如何说熯?径云热饮。”夫曰:“已晓矣!”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友问曰:“尔吃几何?”伸指曰:“两个。”——《笑林》【注释】①糟饼:用酒糟和粗粮面烙成的饼。②熯(han):同暵,干燥,一种烹饪方法。【解说】天下没有比这丈夫更笨的丈夫了,妻子是心智灵巧,可惜丈夫不争气,为装点面子反而丢了脸。那丈夫虽然笨,但他对妻子是言听计从,不愧为模范丈夫,对友人“襟怀坦白”,尤其最后一次遇见友人,先是高声夸口,继而伸出两个指头,虽“朽木不可雕也”,但其憨态却也有可喜可爱之处。然而那友人却不简单,他吃准了这位憨朋友没喝过酒,也缺乏对于酒的基本知识,故而面对两次撒谎,他都从实质性问题上叫对方漏洞百出。这篇短文的故事性也正在于此,一个心智愚拙,一个聪明过人,而前者偏要冒充智者来“斗”,自然是一次次出洋相,故事也就不断产生出喜剧效果来。从这则故事里可以得出一个为人的教训,凡事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如果对一件事情缺乏感性体验,更缺乏理性认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或是信口胡扯,必然要出洋相。时下这种一知半解的半桶水,却夸夸其谈的人却很多,很能取宠于那些不懂的人(其实那位愚丈夫对没饮过酒的人也很可吹一番),但碰上内行他就没戏了。【相关名言】我要做的是叫我的愿望符合事实,而不是试图让事实与我的愿望调和。——英国·赫胥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