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朗读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有一天,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打仗能取胜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孟子回答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譬如说,有一座小城,内城城墙只有3里,外城城墙也只有7里,敌人围攻它却不能取胜。敌人围攻它一定是占有天时的有利条件,但是却不能取胜,这就是得天时不如占地利。又譬如说,另一种守城的,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不锐利、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但是敌人攻来时守城人却弃城逃走,城很快被攻破,这就是占地利不及人和。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靠国家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凭借山川险阻,威行天下不必靠兵器的锐利。因为得道者支持他的人就多,失道者支持他的人就少。支持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自己的亲戚都会背叛他;支持他的人多了,整个天下就会顺从他。天下都顺从他的人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他的人,不用武力就能取胜。”

孟子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心的向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现在此语也用来说明事业的成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但决定因素是事业创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

朱敦儒

()

“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

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

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

论雅俗共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

唐·白居易

()

清·徐珂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