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历史散文·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饰,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於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於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於外,义强於内,威立於上,民服於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乱於治,迷於言,惑於语,沉於辩,溺於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槖,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於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於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於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於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庙之内,不式於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於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据士礼居覆宋本,下同)
本文通过苏秦初说连横后说合纵的政治活动,描绘了苏秦醉心追逐功名富贵的历程,也反映了当时炎凉的世态。
文章分前后两部分。从开始到“王固不能行也”是前一部分,写苏秦最初游说秦王,主张连横。煽动秦王以战争手段吞并六国;从“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到结束是后一部分,写苏秦转而游说六国,主张合纵,鼓动六国联合,共同抗秦。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抓住“始将”二字提起全文。意在告诉读者,全文精神在末段,用“始将”暗喻连横,终转“合纵”。契机在视其能否有利实现苏秦一己之企图。因此在用连横说秦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把连横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说秦国形势,四境险要,能得地利;食足兵强,战力雄厚;仓库充实,积蓄多;关中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便于攻守,“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苏秦为了投秦王之所好,极力夸张秦国的国力之后,便极尽阿谀奉承:凭“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要想“兼并诸侯,鲸吞天下”,“称帝而治”,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经过这一番煽动之后,苏秦满以为可以打动秦王了,于是委婉而轻松地说“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考验所说的效果。这是苏秦迫切希望得到重用而达到“金玉锦绣”和“卿相之尊”的内心表露。当秦惠王以条件不成熟拒绝他的意见时,他不甘心,却使用带有刺激性的话进一步煽动秦惠王。首先引用“五帝”、“三王”、“五伯”的战功,从历史上证明要统一天下非战不可,继而概述从春秋以来诸侯争霸的情况,从现实上证明要统一天下非战不可;再就“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从反面证明,要统一天下非战不可;最后竟以“昏”、“乱”、“迷”、“惑”、“固不能行”的言辞斥责,激怒秦王来接受他的意见。
文章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承接与转折,写苏秦由说横到说纵,由失意到得意。
这部分里的第一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于是便改弦易辙,转而去游说六国,主张合纵。把合纵讲得头头是道,疏导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这时的情况与前大不相同。前面是“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而今是,一切“皆欲决苏秦之策”。一个地下,一个天上。苏秦在政治上获得成功了,所追求的“金玉锦绣”和“卿相之尊”的目的达到了。诈伪反复,唯利是图的丑恶面目也进一步得到了充分表现。
这篇散文对苏秦这个具有复杂性格的政客形象的描写很生动:
1.以追求功名富贵为主线,贯串着苏秦全部的言论和行动,活现了这个人物的形象。他起初主张“连横”,后又改为“合纵”。“纵”和“横”,虽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政治策略,而在苏秦心目中,都不过是他换取功名富贵的工具而已。今天“连横”的策略,可以取得“金玉锦绣”和“卿相之尊”,他就采取“连横”;明天“合纵”更为方便,他就不妨“合纵”,朝秦暮楚,翻云覆雨,正是他的真实表现。一定的政治主张,对他来说,是不存在也是不必要的。这种性格正是概括了战国时期政客的共同本质,在苏秦这个人物身上的这种表现,具有很大的概括性。
2.通过整个活动的描绘,显示出了苏秦的个性特征。
(1)在苏秦的言谈里,他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情风俗了如指掌,在说秦王一节中尤为突出,充分表现了他的才识。
(2)苏秦从事“纵横捭阖”,善于雄辩。他能凭“三寸不烂之舌”做到“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足见他的才干。
(3)在政治活动中,他善于接受教训,总结经验。开始由于对秦国情况不够了解,不知道当时秦国的内部矛盾斗争。在他说秦王之前,由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大大损害了秦国贵族的利益,惠王即位后,为了缓和矛盾,杀了商鞅。因为商鞅不是秦国人,也因此就对外来游士说客极为不满,采取排斥的态度,以致苏秦游说失败。后来,经过一年的“简练以为揣摹”,确实对当时各国形势及其矛盾有了全面了解,因而说六国合纵获得了巨大效果。
(4)为了追求实现个人目的刻苦学习,而且颇有信心。为了学习时驱逐睡魔,他不惜“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信心十足地说:“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这篇散文在展现苏秦性格特征各个方面的同时,还对当时社会建筑在金钱与权势上的人与人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揭露。如写苏秦当他游说秦王不成回家时,“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他飞黄腾达,身佩六国相印,“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对比苏秦前后遭际,我们不但可以看出苏秦的生活目的和精神世界,更深刻地感到世态炎凉金钱权势是怎样腐蚀了人们的灵魂。
这篇散文在组织结构方面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从最高统治者到一般家庭,从个人的性格特征到社会状态,从雄辩的言辞到内心的活动,如此广阔深厚的社会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纳于五百多字之中,确是很不容易。
战国策秦策一。推荐。爱诗词网。散文·历史散文·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饰,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於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於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於外,义强於内,威立於上,民服於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乱於治,迷於言,惑於语,沉於辩,溺於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槖,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於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於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於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於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庙之内,不式於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於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据士礼居覆宋本,下同)本文通过苏秦初说连横后说合纵的政治活动,描绘了苏秦醉心追逐功名富贵的历程,也反映了当时炎凉的世态。文章分前后两部分。从开始到“王固不能行也”是前一部分,写苏秦最初游说秦王,主张连横。煽动秦王以战争手段吞并六国;从“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到结束是后一部分,写苏秦转而游说六国,主张合纵,鼓动六国联合,共同抗秦。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抓住“始将”二字提起全文。意在告诉读者,全文精神在末段,用“始将”暗喻连横,终转“合纵”。契机在视其能否有利实现苏秦一己之企图。因此在用连横说秦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把连横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说秦国形势,四境险要,能得地利;食足兵强,战力雄厚;仓库充实,积蓄多;关中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便于攻守,“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苏秦为了投秦王之所好,极力夸张秦国的国力之后,便极尽阿谀奉承:凭“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要想“兼并诸侯,鲸吞天下”,“称帝而治”,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经过这一番煽动之后,苏秦满以为可以打动秦王了,于是委婉而轻松地说“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考验所说的效果。这是苏秦迫切希望得到重用而达到“金玉锦绣”和“卿相之尊”的内心表露。当秦惠王以条件不成熟拒绝他的意见时,他不甘心,却使用带有刺激性的话进一步煽动秦惠王。首先引用“五帝”、“三王”、“五伯”的战功,从历史上证明要统一天下非战不可,继而概述从春秋以来诸侯争霸的情况,从现实上证明要统一天下非战不可;再就“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从反面证明,要统一天下非战不可;最后竟以“昏”、“乱”、“迷”、“惑”、“固不能行”的言辞斥责,激怒秦王来接受他的意见。文章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承接与转折,写苏秦由说横到说纵,由失意到得意。这部分里的第一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于是便改弦易辙,转而去游说六国,主张合纵。把合纵讲得头头是道,疏导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这时的情况与前大不相同。前面是“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而今是,一切“皆欲决苏秦之策”。一个地下,一个天上。苏秦在政治上获得成功了,所追求的“金玉锦绣”和“卿相之尊”的目的达到了。诈伪反复,唯利是图的丑恶面目也进一步得到了充分表现。这篇散文对苏秦这个具有复杂性格的政客形象的描写很生动:1.以追求功名富贵为主线,贯串着苏秦全部的言论和行动,活现了这个人物的形象。他起初主张“连横”,后又改为“合纵”。“纵”和“横”,虽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政治策略,而在苏秦心目中,都不过是他换取功名富贵的工具而已。今天“连横”的策略,可以取得“金玉锦绣”和“卿相之尊”,他就采取“连横”;明天“合纵”更为方便,他就不妨“合纵”,朝秦暮楚,翻云覆雨,正是他的真实表现。一定的政治主张,对他来说,是不存在也是不必要的。这种性格正是概括了战国时期政客的共同本质,在苏秦这个人物身上的这种表现,具有很大的概括性。2.通过整个活动的描绘,显示出了苏秦的个性特征。(1)在苏秦的言谈里,他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情风俗了如指掌,在说秦王一节中尤为突出,充分表现了他的才识。(2)苏秦从事“纵横捭阖”,善于雄辩。他能凭“三寸不烂之舌”做到“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足见他的才干。(3)在政治活动中,他善于接受教训,总结经验。开始由于对秦国情况不够了解,不知道当时秦国的内部矛盾斗争。在他说秦王之前,由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大大损害了秦国贵族的利益,惠王即位后,为了缓和矛盾,杀了商鞅。因为商鞅不是秦国人,也因此就对外来游士说客极为不满,采取排斥的态度,以致苏秦游说失败。后来,经过一年的“简练以为揣摹”,确实对当时各国形势及其矛盾有了全面了解,因而说六国合纵获得了巨大效果。(4)为了追求实现个人目的刻苦学习,而且颇有信心。为了学习时驱逐睡魔,他不惜“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信心十足地说:“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这篇散文在展现苏秦性格特征各个方面的同时,还对当时社会建筑在金钱与权势上的人与人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揭露。如写苏秦当他游说秦王不成回家时,“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他飞黄腾达,身佩六国相印,“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对比苏秦前后遭际,我们不但可以看出苏秦的生活目的和精神世界,更深刻地感到世态炎凉金钱权势是怎样腐蚀了人们的灵魂。这篇散文在组织结构方面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从最高统治者到一般家庭,从个人的性格特征到社会状态,从雄辩的言辞到内心的活动,如此广阔深厚的社会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纳于五百多字之中,确是很不容易。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希望》艾青。推荐。爱诗词网。梦的朋友幻想的姐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前面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象征,是艾青艺术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环。诗人情感意向的加入,使描述的对象随着主观情绪的发展而推移,转化为有丰富思想感情内涵的意象。《希望》所创造的意象惊心眩目,其显示的象征意蕴给读者以强烈的振奋。这首诗以人们最关注的人生“希望”为外在的中轴线,以“希望”距离的远与近为内在情绪的脉络,含蕴着作者辩证的理性思考。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希望:希望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强盛,希望自己的事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希望建立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希望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亲相敬、相助相依,希望早日和天涯友人聚首……。许多时候,希望似乎是那样渺远,远得像是梦幻,“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但是,有时候“她”又是那样相近,近得像跟在身边的影子,“老走在你前面”,“你不理她,她撵你”。“希望”简直“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又美丽。这个希望实现了,新的希望又会出现。诗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组组白描和象征构成的意象,最后水到渠成,凝结成希望的光华:“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诗人选取了单纯而强烈的意象组合,在气氛的层层顺向叠加中渲染出勃勃的生机;诗的语言简单明了,表现了复杂的内涵,很有力度。它告诉人们永远追求希望,不要放弃,不要失望,最终会走进辉煌的希望的殿堂!艾青认为,“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艾青《诗论·语言》)这是诗人数十年创作中一贯追求的美学原则。即使像《希望》这类哲理性很强的诗作,也是服务于他的质朴、鲜亮的艺术目标的。作者有意识地避免华词丽句,不故作奇曲,以明白的口语入诗,但同时又注意语言启悟暗示和内在张力,将丰富的思想内涵化在平淡、浅显、近乎白描的语言形式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陶潜、读懂了李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艾青也称为中国第一流的大诗人呢?
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推荐。爱诗词网。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现常用“圣人千虑,必有一失”借以表明听取各方面人的意见的重要,也劝诫自以为聪明的人要多加谨慎。也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沙扬娜拉。推荐。爱诗词网。《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赏析】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徐志摩一直相随在他身边。5月29日,徐志摩又陪泰戈尔一行前往东京讲学。在访日期间,他写了长达18节的《沙扬娜拉》,被辑录在1925年8月版的诗集《志摩的诗》中。1928年8月,徐志摩自己删改的、上海新月书店出版的《志摩的诗》,将《沙扬娜拉》的前17节删去,仅保存了第18节,这就是广为传诵的《沙扬娜拉一首》。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性的意象。和描述性意象不同,诗人这五行诗的情思是借风中水莲的姿态传递出来的,而不是由现实的物象直射出来。诗人以不胜凉风的水莲花比拟日本少女与朋友道别时的那一低头的深情、温柔和娇羞,“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是喜是忧,是甜是苦,那感情是多么复杂,又多么微妙!朱自清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里说过,“徐志摩最讲究用比喻——他让你觉着世上一切都是活泼的,鲜明的”。能够和这首《沙扬娜拉一首》媲美的《她是睡着了》的前两节,那也是用四个比喻构成四个不同的境界。“她”睡态的安详,用星光下的白莲去比拟;“她”入梦后的静谧,用袅起的碧螺烟去比拟;“她”睡熟时轻柔的鼾声,用山泉幽抑的声响去比拟;“她”进入梦乡后的欢快,用彩蝶成双结对飞舞去比拟。如此比拟,诗人那种恬静而欢快的情趣也就跃然纸上了。
列子御风。推荐。爱诗词网。典源出处《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疏:“姓列,名御寇,郑人也。与郑繻公同时,师于壶丘子林,著书八卷,得风仙之道,乘风游行,泠然轻举,所以称善也。”释义用法列御寇学得仙术,能够乘风而行。后以此典形容仙人乘风飞游;或用以形容乘车、船、马等奔驶疾速,如乘风一般。用典形式【仙寇】宋·杨亿:“泠然知有待,仙寇异吾曹。”【驭气】宋·范成大:“舍舟得马如驭气,步入青松三十里。”【驭风】唐·韩愈:“还随蹑凫骑,来访驭风襟。”宋·范成大:“控临缥缈疑无地,指点虚无欲驭风。”【乘风】宋·范成大:“玉宵有客方东望,竟欲乘风御气游。”明·陈子龙:“方见燕雀笑黄鹄,安能乘风凌九州。”【御风】唐·李商隐:“御风知有在,去国肯无聊。”宋·史达祖:“独自卷帘栊,谁为开尊俎。恨不得御风归去。”【驭风仙】唐·白居易:“我无缩地术,君非驭风仙。”【列子车】唐·刘禹锡:“云是淮王宅,风为列子车。”【列御风】清·赵执信:“我身列御风,舟子僚弄丸。”【列御至】唐·骆宾王:“人疑列御至,客似令威还。”【御风列】宋·苏轼:“愿因骑鲸李,追此御风列。”【御泠然】宋·孔平仲:“便欲御泠然,因之游广寒。”【御寇风】宋·陆游:“横空我欲江湖去,谁借泠然御寇风?”【列子御风】宋·苏轼:“列子御风殊不恶,犹被庄生讥数数。”宋·范成大:“列子御风犹有待,邹生吹律强生春。”【列生御风】唐·顾况:“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泠然御风】唐·刘禹锡:“仙子东南秀,泠然善御风。”【乘空列御】清·黄景仁:“乘空列御是耶非,广袖飘如鹢退飞。”
《寓言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1695)的杰作。诗集共12卷,约250篇,给整个17世纪法国社会制作了一幅巨大无比的图画。诗集取材于希腊、罗马的寓言诗人伊索和费德尔的作品,也吸收古代的童话、法国民间故事和东方的传说。寓言诗虽然是模仿古人的作品,但不是象古人的作品那样单纯地给人教训,而是对法国当代的社会作了现实主义的描绘,揭示和鞭挞了“路易大帝”时代的种种罪恶。诗里的主人公有些是人,但多数是飞禽走兽,象征当代社会各阶级的人,如狮子代表国王,虎、豹象征凶残的廷臣,狼、狐代表玩弄权术的贵族,羔羊象征任人宰割的百姓。诗里写的是动物,但分析的是人性。《狼和羔羊》反映社会上弱肉强食的现象,指出“强者的理由始终是最好的理由。”《小母牛、山羊和绵羊跟狮子合伙》揭露国王横蛮无理,恃强凌弱。《患瘟疫的野兽》是对腐朽的专制政体的辛辣讽刺。《狮子、狼和狐狸》揭露廷臣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狗咬狗的斗争。拉·封丹对受压迫的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他们的高尚品质表示赞赏。《园丁和贵族》抨击贵族的巧取豪夺。《樵夫和默居尔》赞扬樵夫诚实,不接受不义之财的高贵品质。诗集中也有很多诗篇是教育人的,用以提高人们的道德。
寓言诗。推荐。爱诗词网。《寓言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1695)的杰作。诗集共12卷,约250篇,给整个17世纪法国社会制作了一幅巨大无比的图画。诗集取材于希腊、罗马的寓言诗人伊索和费德尔的作品,也吸收古代的童话、法国民间故事和东方的传说。寓言诗虽然是模仿古人的作品,但不是象古人的作品那样单纯地给人教训,而是对法国当代的社会作了现实主义的描绘,揭示和鞭挞了“路易大帝”时代的种种罪恶。诗里的主人公有些是人,但多数是飞禽走兽,象征当代社会各阶级的人,如狮子代表国王,虎、豹象征凶残的廷臣,狼、狐代表玩弄权术的贵族,羔羊象征任人宰割的百姓。诗里写的是动物,但分析的是人性。《狼和羔羊》反映社会上弱肉强食的现象,指出“强者的理由始终是最好的理由。”《小母牛、山羊和绵羊跟狮子合伙》揭露国王横蛮无理,恃强凌弱。《患瘟疫的野兽》是对腐朽的专制政体的辛辣讽刺。《狮子、狼和狐狸》揭露廷臣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狗咬狗的斗争。拉·封丹对受压迫的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他们的高尚品质表示赞赏。《园丁和贵族》抨击贵族的巧取豪夺。《樵夫和默居尔》赞扬樵夫诚实,不接受不义之财的高贵品质。诗集中也有很多诗篇是教育人的,用以提高人们的道德。寓言诗用自由诗体写成,打破了旧的格律,创造出多种韵律。每首诗几乎都有一段对话,诗人让人物在行动和谈话中把自己表现出来,而人物的谈吐和行动又是符合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因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出诗人在人物造型上的惊人才能。诗人在寓言诗里运用了大量俗语、俚语和民间语言,使他的诗通俗易懂,能够广泛流传。寓言诗对后世文学产生过久远的影响。寓言诗也有其局限性。诗人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无情地鞭挞社会的罪恶,但他鞭挞的目的在于改变一下社会的现状,而不是要推翻专制制度。改变现状的办法,是对人们进行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他劝人为善,主张人们必须互助(《驴子和狗》),劝人柔和胜于暴力。他的道德观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的创作才能。
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匪徒颂。推荐。爱诗词网。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