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朗读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辛弃疾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赵晋臣是敷文阁学士,写有《落梅词》,辛弃疾写这首词唱和。这首词也写暮春,词的上片写“昨日春”,下片写“今日春”,通体用比,比拟奇丽,形象生动。

词的开头就说“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昨日梅花丰盛、肥大、烂漫的春光美景。说“如十三女儿学绣”,十三岁的女孩儿,天真烂漫,充满幻想,活泼调皮,无拘无束;她看样学样,虽然歪歪扭扭,却尽力绣去,绣得热烈丰满,不拘一格。在这形象化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中,通过描画梅花的怒放,把烂漫的春光形象化了,从中寄寓着词人的热烈愿望与理想。接下去以“甚无情”一转,一派春天归去的凄凉衰飒景象。说“甚”,说“便下得”,说“铺作”,在暮春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浓重的惋惜哀伤之情。僝僽(chanzhou):憔悴、烦恼。

过片以“而今”二字承上由昨日春转入今日春的描写。“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浪荡子弟,轻薄无情,难以久留,使人悲痛,令人伤情,这又是一个拟人化的形象比喻。在这个比喻中流露着词人深沉的失望与强烈的悲愤。“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一江春水都化作浓酒,以酒之多如江水,反衬愁之浓重。收尾说“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清愁本不可“约”,这里不仅说“约”,而且还要在“杨柳岸边相候”,把清愁写成情人,写成挚友,写成知己,与词人一起共饮“一江春酎”,共同饮酒解愁。与“清愁”一起“解愁”,设想得奇妙,描写得形象。词正是在这奇妙的设想中,在拟人化的形象描写中,在与清愁相约、相候中收结,结得余意不尽。这种不结的结,表达了词人极深婉又极浓重的悲愤之情。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

【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诗句】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

【出典】《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释义】汉初,刘邦被项羽重兵围困于荥阳,汉将纪信献计以身冒充刘邦降楚,掩护刘邦乘机逃走,纪信遂被项羽烧死。

()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詩句出處:《琵琶引》;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

【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