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温庭筠

商山早行温庭筠朗读

温庭筠《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①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②动征铎:是说远行车马的铃铎响了。

③槲(hu):树名。

④枳(zhi):植物名,或称枳壳,春开白花。

⑤杜陵:秦为杜县,汉宣帝筑陵葬此,故称杜陵。在长安城南,这里指代长安。

⑥凫:野鸭。回塘:曲折的池塘。

·导读入境

这是一首写旅人思念故乡的诗。诗人曾离开过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去商山一带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他的故乡。

清晨起床,旅店外面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今天可以走出多远呢?每走出一步离故乡就又远了一程,这割舍不了的故乡情啊!

昨夜投宿在这家茅庐小店。为了赶路,随着几声雄鸡的啼叫就起床了。察看天色,星月在天。离开小店,踏上小路,走上板桥。桥上的薄霜清晰地印着早行者的足迹,真可谓“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

走在路上,一片寂静,地上飘落着枳树的枯叶。枳树的白花被残月照射在驿墙上,清晰可见。“几看星月在,犹带梦魂行”。(齐己《江行晓发》)一缕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昨夜梦中的情景又重现于脑际:早春季节,漫步在故乡曲折的池塘岸边,观赏着野鸭在水中戏嬉畅游,自得其乐。而我呢?却离家日远,现在依然在山路上奔波呢!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当时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全诗紧扣“早行”这一主题,写得十分明快,音韵铿锵,形象清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技巧。在古典诗歌中,写“早行”的很多,鸡鸣、晓月、晨霜,并不少见,一般写得比较分散,本诗则将“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殆尽。本诗首句就非常概括地表现“早行”:清晨起床,车马铎声响起,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活动已暗含其中。接着不加雕饰地写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种景物,就像以淡墨线条随意几笔便勾勒出了一幅山村清晨的鲜明图画。第三句侧重写题中的“早”,第四句侧重写“行”,但合起来写出了旅途的艰苦劳顿。难怪古人评说:“早行名句,尽此一联”,实不为过。五六句仍紧扣“早行”来写。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一个“明”字,用得十分传神。尾联两句是由于旅途早行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杜陵情景。眼中见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使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水乳交融。把早行者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更加深切感人。

·思考题

请将本诗与刘子犟的《早行》诗加以比较。

附:早行

村鸡已报晨,晓月渐无色。

行人马上走,残灯照空驿。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僧尼孽海

明刊本《僧尼孽海》正文书影

()

“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詩句出處:《題福唐觀二首》;是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
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雲樓勢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

()

论雅俗共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

坎坎伐檀

()

《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纪事体裁叙述明代历史的重要史籍。清初谷应泰编撰。顺治十三年(1656),谷氏任浙江学政佥事,延揽学者张岱、陆圻、徐倬等人,搜集史料,编撰而成。最早的刻本为顺治十五年谷氏所刻的筑益堂本。其后翻刻者甚多,以江西局本和广雅局本为最通行,近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校点本,除原书80卷及补遗6卷外,更收入清初海盐彭孙贻所作的《明朝纪事本末补编》5卷(每目为1卷,即《秘书告成》、《科举开设》、《西人封贡》、《西南群蛮》、《宦官贤奸》),其性质为补谷氏书之未备,内容虽不甚重要,亦略有可取。又清末江都倪车田撰《续明史纪事本末》18卷,记载南明之事(亦以一篇为一卷,始于《南部兵事》,终于《自成遗乱》,其性质为谷氏书的续编),因南明之事已入清史阶段,且其书取材无特殊之处,故校点本未予收入。北京图书馆有南陵徐仁山旧藏《明史纪事本末》,朱墨校注,可称善本。

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县)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学政佥事等职,一生好学勤著,除本书外,其主要著作皆收入《筑益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