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落叶”类的诗句。
诗句写干枯的槲叶,纷纷脱落在山路上。枳树的白花也已开放在驿墙边,显得十分耀眼夺目。语言清新、质朴,毫无晦涩之感,读来琅琅上口,明快自然。
注:槲(hú),落叶乔木或灌木。枳(zhǐ),植物名,亦称“枸橘”、“臭橘”。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有粗刺。春末开花,花白色。
温庭筠“商山早行”“全唐诗”第6741页。
繁体: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是關於描寫“繪景狀物·落葉”類的詩句。
詩句寫幹枯的槲葉,紛紛脫落在山路上。枳樹的白花也已開放在驛墻邊,顯得十分耀眼奪目。語言清新、質樸,毫無晦澀之感,讀來瑯瑯上口,明快自然。
註:槲(hú),落葉喬木或灌木。枳(zhǐ),植物名,亦稱“枸橘”、“臭橘”。蕓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有粗刺。春末開花,花白色。
溫庭筠“商山早行”“全唐詩”第6741頁。
拼音:
“HuXieLaShanLu,ZhiHuaMingYiQiang”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
“HuXieLaShanLu,ZhiHuaMingYiQiang”ShiGuanYuMiaoXie“HuiJingZhuangWu·LaXie”LeiDeShiGou。
ShiGouXieGanKuDeHuXie,FenFenTuoLaZaiShanLuShang。ZhiShuDeBaiHuaYeYiKaiFangZaiYiQiangBian,XianDeShiFenYaoYanDuoMu。YuYanQingXin、ZhiPiao,HaoMoHuiSeZhiGan,DouLaiLangLangShangKou,MingKuaiZiRan。
Zhu:Hu(hú),LaXieQiaoMuHuoGuanMu。Zhi(zhǐ),ZhiWuMing,YiChen“GouJu”、“ChouJu”。YunXiangKe。GuanMuHuoXiaoQiaoMu,YouCuCi。ChunMoKaiHua,HuaBaiSe。
WenTingJun“ShangShanZaoHang”“QuanTangShi”Di6741Xie。
槲叶落山路。推荐。爱诗词网。“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落叶”类的诗句。诗句写干枯的槲叶,纷纷脱落在山路上。枳树的白花也已开放在驿墙边,显得十分耀眼夺目。语言清新、质朴,毫无晦涩之感,读来琅琅上口,明快自然。注:槲(hú),落叶乔木或灌木。枳(zhǐ),植物名,亦称“枸橘”、“臭橘”。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有粗刺。春末开花,花白色。温庭筠“商山早行”“全唐诗”第6741页。繁体:“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是關於描寫“繪景狀物·落葉”類的詩句。詩句寫幹枯的槲葉,紛紛脫落在山路上。枳樹的白花也已開放在驛墻邊,顯得十分耀眼奪目。語言清新、質樸,毫無晦澀之感,讀來瑯瑯上口,明快自然。註:槲(hú),落葉喬木或灌木。枳(zhǐ),植物名,亦稱“枸橘”、“臭橘”。蕓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有粗刺。春末開花,花白色。溫庭筠“商山早行”“全唐詩”第6741頁。拼音:“HuXieLaShanLu,ZhiHuaMingYiQiang”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HuXieLaShanLu,ZhiHuaMingYiQiang”ShiGuanYuMiaoXie“HuiJingZhuangWu·LaXie”LeiDeShiGou。ShiGouXieGanKuDeHuXie,FenFenTuoLaZaiShanLuShang。ZhiShuDeBaiHuaYeYiKaiFangZaiYiQiangBian,XianDeShiFenYaoYanDuoMu。YuYanQingXin、ZhiPiao,HaoMoHuiSeZhiGan,DouLaiLangLangShangKou,MingKuaiZiRan。Zhu:Hu(hú),LaXieQiaoMuHuoGuanMu。Zhi(zhǐ),ZhiWuMing,YiChen“GouJu”、“ChouJu”。YunXiangKe。GuanMuHuoXiaoQiaoMu,YouCuCi。ChunMoKaiHua,HuaBaiSe。WenTingJun“ShangShanZaoHang”“QuanTangShi”Di6741Xie。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胡蓝之狱。推荐。爱诗词网。“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浣溪沙 欧阳修。推荐。爱诗词网。《浣溪沙》·欧阳修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这首词是描写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的春景,也微露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苦恼心情。词的上片,描写颍州西湖,画船荡漾,游人如织。“堤上游人逐画船”,只用一个“逐”字,生动地描写出了游人熙攘、热闹非凡的情景。“拍堤春水四垂天”,写出了春波荡漾、水天一色的美丽图景。“绿杨楼外出秋千”,他又用绿杨湖畔的美人正在玩弄秋千,作为西湖的陪衬,更显出了西湖的妩媚,这“出”字用得极妙。下片,写欧阳修自己游西湖的情景,首句用自我调侃的语气:“白发戴花君莫笑”,老年人插花,表现了欧阳修的乐而忘形,其实这个“乐”是苦中作乐。“六么催拍盏频传”,“六么”,曲调名;“拍”,节拍。这是说,在船上急管繁弦,频频举杯。结句“人生何处似尊前”,字里行间,道出了宦海浮沉、政治苦闷的心态。
【诗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五》。【意思】我不轻薄今人,同时也爱慕古人,只要他们有清新明丽的词句,我就亲近他们。薄:鄙薄,轻视。为邻:接近。【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喜欢古今好的词语、好的文艺作品或优秀文学艺术家。[例]我自己虽不作诗,但我从幼年起就爱读诗;不但爱读古人的诗词,也爱读今人的诗词,正如诗翁杜甫所咏叹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辞丽句必为邻。”只要是“清辞丽句”,不论古往今来,我一概爱读。(廖沫沙《暴雨飚风总不移》)二、用以形容既尊重前人的成果也重视今人的成就,学习古今优秀的东西。[例]艺术家需要广泛吸收前人的艺术美创造的经验,把前人艺术美创造经验中同自己的气质、趣味相适应的东西吸收融合,形成自己的艺术美创造的特殊风貌,优秀的艺术家往往是从“转益多师”中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陆一帆等《青年美学向导》)【全诗】《戏为六绝句·其五》.[唐].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赏析】这是杜甫阐明自己艺术见解的诗句。今人爱慕古人,凡有清词丽句,而必认真学习,我杜甫怎敢轻易小视这些善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呢?作者强调向古人的优秀诗句学习,观点是正确的。注:今人,指庾信、四杰等近代作家。必为邻,意为离不开、少不了。
不薄今人爱古人。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五》。【意思】我不轻薄今人,同时也爱慕古人,只要他们有清新明丽的词句,我就亲近他们。薄:鄙薄,轻视。为邻:接近。【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喜欢古今好的词语、好的文艺作品或优秀文学艺术家。[例]我自己虽不作诗,但我从幼年起就爱读诗;不但爱读古人的诗词,也爱读今人的诗词,正如诗翁杜甫所咏叹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辞丽句必为邻。”只要是“清辞丽句”,不论古往今来,我一概爱读。(廖沫沙《暴雨飚风总不移》)二、用以形容既尊重前人的成果也重视今人的成就,学习古今优秀的东西。[例]艺术家需要广泛吸收前人的艺术美创造的经验,把前人艺术美创造经验中同自己的气质、趣味相适应的东西吸收融合,形成自己的艺术美创造的特殊风貌,优秀的艺术家往往是从“转益多师”中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陆一帆等《青年美学向导》)【全诗】《戏为六绝句·其五》.[唐].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赏析】这是杜甫阐明自己艺术见解的诗句。今人爱慕古人,凡有清词丽句,而必认真学习,我杜甫怎敢轻易小视这些善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呢?作者强调向古人的优秀诗句学习,观点是正确的。注:今人,指庾信、四杰等近代作家。必为邻,意为离不开、少不了。
【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纷纷开且落。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出处】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意思】王濬(jùn),西晋大将。金陵,今南京,东吴之都。王濬率领庞大的水军从益州顺江东下,征伐而来。东吴闻风丧胆,王气黯然消失。多用来形容得势者不可阻挡的气势及失势者日渐衰微的窘境。◇他在想,歼灭了归州路的宋军,大可乘胜东下,席卷荆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吞并南唐,与宋朝划江而守,割天下之半。(高阳《大将曹彬》)【全诗】《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市东面长江南。②西晋:指王硔,晋武帝时任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刺史。下益州:由益州沿江东下。王气:帝王所在地的祥瑞之气,古人迷信的说法。③千寻铁锁:吴人为了防晋,曾用巨大铁索横截江面,防止晋的兵船东下。后被王硔烧毁。石头: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旧址在南京清凉山,后用作南京市代称。④山形句:意为西塞山仍然紧挨着长江毫无不同。江流,长江。⑤四海为家:四海归于一家,即天下统一。故垒:旧时的吴国堡垒,也喻指当时的藩镇割据。【鉴赏导示】刘禹锡是中唐进步的思想家、著名诗人。他的怀古作品历来被传诵。《西塞山怀古》是其名篇。西塞山是六朝时的江防要塞,宪宗长庆四年(824),诗人经过此地时写下了这首诗。【鉴赏】此诗通过对晋、吴兴亡事迹的回顾,抒发了山川之险不足恃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强盛的深沉愿望。诗的首四句是对西晋灭吴的历史的回顾,叙述中深寓感慨。首二句: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远,一“下”即“收”,写出败亡之速。两字对举,一方声势煊赫,一方闻风丧胆。三、四句写战争及其结果:“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以“千寻铁锁”对“一片降幡”,一“沉”一“出”,通过鲜明的形象、动态的对比表现晋军的摧枯拉朽之势和东吴的彻底覆亡之状,说明无论是自然山川之险要,还是人为工事之坚固,对于一个腐朽的王朝政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颈联在叙述东吴灭亡的基础上,纵览历史,于感慨之中暗示出兴亡的原因。前一句说,吴亡以后,东晋、宋、齐、梁、陈败亡相继,逗起世人一次又一次的兴亡之感;后一句说虽然朝代屡易,江山却仍是旧貌。这就说明兴废不是由地理决定的,从而暗示出“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深刻哲理。尾联把笔触由历史转向现实。刘禹锡写作此诗时,河北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诗人描写芦苇丛中的“故垒”,意在告诫人们在这四海一家的今天,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一方面警告割据势力,分裂不会有好下场的;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希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败亡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因此,这首诗虽是“怀古”,实际上是借古喻今,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赏读】诗的前四句以精炼、紧凑的词句,运用对此手法叙写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和战争的结局。诗只在第一句写到晋军,余三句俱写东吴。“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何其神速。开言便先叙结果,以下便回讲这段历史,东吴想拒长江天险及沉锁江底来阻敌军,可是最后还是举起“降幡”。作者写这段历史,一方面揭示当时吴王的昏聩,用以讽刺后来者的愚蠢之至,国家统一乃必然;同时更进一步说明,虚妄的“王气”,险要的地势,弄虚作假是不足以为恃,不堪一击的。这几句写史之句气势雄浑,跌宕有致。接下五六句感慨自然永恒与人事变迁:前四句内容深刻,故此四句可以从容而以“几回”来总括,用“收”来抒感叹,言简意赅;“依旧”显示出自然永恒变化人事短暂。最后二句作者宕笔而直写今事,展现作者冷静的历史感,而中间又加以作者感慨之情。这首诗看似在叙述历史,描述古迹,然而却把思想寓于对往事的叙写之中,格调酣畅淋漓;诗人把嘲弄锋芒直指妄想割据一方、昏聩无能的统治者,对腐败无能的唐王朝发出警示。【鉴赏要点】[1]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2]即景抒怀,借古讽今。[3]语言形象、生动。
王睿楼船下益州。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出处】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意思】王濬(jùn),西晋大将。金陵,今南京,东吴之都。王濬率领庞大的水军从益州顺江东下,征伐而来。东吴闻风丧胆,王气黯然消失。多用来形容得势者不可阻挡的气势及失势者日渐衰微的窘境。◇他在想,歼灭了归州路的宋军,大可乘胜东下,席卷荆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吞并南唐,与宋朝划江而守,割天下之半。(高阳《大将曹彬》)【全诗】《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市东面长江南。②西晋:指王硔,晋武帝时任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刺史。下益州:由益州沿江东下。王气:帝王所在地的祥瑞之气,古人迷信的说法。③千寻铁锁:吴人为了防晋,曾用巨大铁索横截江面,防止晋的兵船东下。后被王硔烧毁。石头: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旧址在南京清凉山,后用作南京市代称。④山形句:意为西塞山仍然紧挨着长江毫无不同。江流,长江。⑤四海为家:四海归于一家,即天下统一。故垒:旧时的吴国堡垒,也喻指当时的藩镇割据。【鉴赏导示】刘禹锡是中唐进步的思想家、著名诗人。他的怀古作品历来被传诵。《西塞山怀古》是其名篇。西塞山是六朝时的江防要塞,宪宗长庆四年(824),诗人经过此地时写下了这首诗。【鉴赏】此诗通过对晋、吴兴亡事迹的回顾,抒发了山川之险不足恃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强盛的深沉愿望。诗的首四句是对西晋灭吴的历史的回顾,叙述中深寓感慨。首二句: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远,一“下”即“收”,写出败亡之速。两字对举,一方声势煊赫,一方闻风丧胆。三、四句写战争及其结果:“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以“千寻铁锁”对“一片降幡”,一“沉”一“出”,通过鲜明的形象、动态的对比表现晋军的摧枯拉朽之势和东吴的彻底覆亡之状,说明无论是自然山川之险要,还是人为工事之坚固,对于一个腐朽的王朝政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颈联在叙述东吴灭亡的基础上,纵览历史,于感慨之中暗示出兴亡的原因。前一句说,吴亡以后,东晋、宋、齐、梁、陈败亡相继,逗起世人一次又一次的兴亡之感;后一句说虽然朝代屡易,江山却仍是旧貌。这就说明兴废不是由地理决定的,从而暗示出“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深刻哲理。尾联把笔触由历史转向现实。刘禹锡写作此诗时,河北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诗人描写芦苇丛中的“故垒”,意在告诫人们在这四海一家的今天,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一方面警告割据势力,分裂不会有好下场的;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希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败亡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因此,这首诗虽是“怀古”,实际上是借古喻今,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赏读】诗的前四句以精炼、紧凑的词句,运用对此手法叙写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和战争的结局。诗只在第一句写到晋军,余三句俱写东吴。“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何其神速。开言便先叙结果,以下便回讲这段历史,东吴想拒长江天险及沉锁江底来阻敌军,可是最后还是举起“降幡”。作者写这段历史,一方面揭示当时吴王的昏聩,用以讽刺后来者的愚蠢之至,国家统一乃必然;同时更进一步说明,虚妄的“王气”,险要的地势,弄虚作假是不足以为恃,不堪一击的。这几句写史之句气势雄浑,跌宕有致。接下五六句感慨自然永恒与人事变迁:前四句内容深刻,故此四句可以从容而以“几回”来总括,用“收”来抒感叹,言简意赅;“依旧”显示出自然永恒变化人事短暂。最后二句作者宕笔而直写今事,展现作者冷静的历史感,而中间又加以作者感慨之情。这首诗看似在叙述历史,描述古迹,然而却把思想寓于对往事的叙写之中,格调酣畅淋漓;诗人把嘲弄锋芒直指妄想割据一方、昏聩无能的统治者,对腐败无能的唐王朝发出警示。【鉴赏要点】[1]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2]即景抒怀,借古讽今。[3]语言形象、生动。
【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处】唐·柳宗元《江雪》。【意思1】群山中,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众多的小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踪迹。千、万:虚指,形容其多。【意思2】巍巍群山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条条小路上,找不见一个行人的脚印。两句诗写大雪时的空疏冷寂景象。【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冬天寒冷空寂的景象。[例]而他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要从几十公里之外购菜、运粮、运煤,特别冬季一来临,道路难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邹荻帆《玉门秋色赋》)二、用以形容不见人烟,不见鸟兽的荒芜景象。[例]他们有种到了天涯海角被纷繁喧嚣的世界抛弃了的感觉,这里荒芜得惨无人道,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么一种凄凉景观。(李能《天边那群兵》)【全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释】①绝:尽。这里是绝迹的意思。人踪:人的足迹。②蓑(suo梭):蓑衣。用棕丝或莎草、稻草编成的雨具。笠(li立):斗笠。【全诗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诗人外贬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期间。自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以后,唐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日益黑暗、腐朽,主张变法革新的人士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作为曾积极参与革新运动的柳宗元,更成了保守势力打击的对象,他被贬谪到遥远、荒凉的永州,虽名为“司马”,却实为“囚犯”,政治上无人过问,生活上亦充满艰辛,孤苦伶仃地在那里渡过了长达十年的流放生涯。在此期间,唐代社会由于贼臣当道而一天天地走向了下坡路。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使他倍感压抑和苦闷,为了反抗,也为了排遣心中郁闷,他于游山玩水之中创作了一批山水诗歌,寄寓和披露了他当时的真实思想。《江雪》一诗便是他这一时期、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全诗只有四句,20个字,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幅寥廓、壮观而又凄清、冷寂的画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在写远景。举目四望,远处那层层叠叠的群山之中竟无一只飞鸟出现;辽阔原野上那纵横交错的小径上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真是万籁俱寂!怎么会是这样呢?原来诗人描写的是一个严寒冬季中的大雪天,那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了整个自然界,也覆盖了千山和万径,致使人踪、鸟影皆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是写近景。它紧承前面两句,本来四野茫茫,一片银装素裹,既看不到一只飞鸟,也见不到一个行人的脚印,就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人们忽然发现,在那茫茫的大江面上,停泊着一叶渔舟,上坐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迎风冒雪,在那里执杆垂钓呢。多么新奇而清冷的画面啊!多么孤僻而又清高的老人啊!他在这大雪纷飞,寒气袭人的天气里在钓什么啊。原来他正在独自钓“雪”。这首诗似乎纯是写景,四句诗中有山,有水,有孤舟,有老翁,构成了一幅渔翁独钓寒江雪的奇景。人物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妙绝人间。但人们再仔细观察一下那位处于风雪之中而全然无畏,一杆独钓的老翁,尽管自然环境是如此险恶,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神态安祥,难道由他的身上还不能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吗。在这个“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的身上,寄托着诗人仕途失意后的苦闷与孤独,也表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儒家宣扬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诗人生活的理想。现在自己流放南荒,政治上虽不能有所作为,但也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乎诗人便塑造了一个在飞雪之中执杆垂钓的老翁,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的高洁,伟岸而与众不同,是那样的洒脱,超然而置身尘外,这也正好集中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入世不得到退而游山玩水,寻求出世的矛盾心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处】唐·柳宗元《江雪》。【意思1】群山中,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众多的小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踪迹。千、万:虚指,形容其多。【意思2】巍巍群山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条条小路上,找不见一个行人的脚印。两句诗写大雪时的空疏冷寂景象。【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冬天寒冷空寂的景象。[例]而他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要从几十公里之外购菜、运粮、运煤,特别冬季一来临,道路难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邹荻帆《玉门秋色赋》)二、用以形容不见人烟,不见鸟兽的荒芜景象。[例]他们有种到了天涯海角被纷繁喧嚣的世界抛弃了的感觉,这里荒芜得惨无人道,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么一种凄凉景观。(李能《天边那群兵》)【全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释】①绝:尽。这里是绝迹的意思。人踪:人的足迹。②蓑(suo梭):蓑衣。用棕丝或莎草、稻草编成的雨具。笠(li立):斗笠。【全诗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诗人外贬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期间。自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以后,唐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日益黑暗、腐朽,主张变法革新的人士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作为曾积极参与革新运动的柳宗元,更成了保守势力打击的对象,他被贬谪到遥远、荒凉的永州,虽名为“司马”,却实为“囚犯”,政治上无人过问,生活上亦充满艰辛,孤苦伶仃地在那里渡过了长达十年的流放生涯。在此期间,唐代社会由于贼臣当道而一天天地走向了下坡路。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使他倍感压抑和苦闷,为了反抗,也为了排遣心中郁闷,他于游山玩水之中创作了一批山水诗歌,寄寓和披露了他当时的真实思想。《江雪》一诗便是他这一时期、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全诗只有四句,20个字,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幅寥廓、壮观而又凄清、冷寂的画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在写远景。举目四望,远处那层层叠叠的群山之中竟无一只飞鸟出现;辽阔原野上那纵横交错的小径上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真是万籁俱寂!怎么会是这样呢?原来诗人描写的是一个严寒冬季中的大雪天,那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了整个自然界,也覆盖了千山和万径,致使人踪、鸟影皆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是写近景。它紧承前面两句,本来四野茫茫,一片银装素裹,既看不到一只飞鸟,也见不到一个行人的脚印,就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人们忽然发现,在那茫茫的大江面上,停泊着一叶渔舟,上坐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迎风冒雪,在那里执杆垂钓呢。多么新奇而清冷的画面啊!多么孤僻而又清高的老人啊!他在这大雪纷飞,寒气袭人的天气里在钓什么啊。原来他正在独自钓“雪”。这首诗似乎纯是写景,四句诗中有山,有水,有孤舟,有老翁,构成了一幅渔翁独钓寒江雪的奇景。人物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妙绝人间。但人们再仔细观察一下那位处于风雪之中而全然无畏,一杆独钓的老翁,尽管自然环境是如此险恶,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神态安祥,难道由他的身上还不能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吗。在这个“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的身上,寄托着诗人仕途失意后的苦闷与孤独,也表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儒家宣扬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诗人生活的理想。现在自己流放南荒,政治上虽不能有所作为,但也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乎诗人便塑造了一个在飞雪之中执杆垂钓的老翁,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的高洁,伟岸而与众不同,是那样的洒脱,超然而置身尘外,这也正好集中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入世不得到退而游山玩水,寻求出世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