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突出刀枪鸣

铁骑突出刀枪鸣朗读

【诗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弹琵琶的声音突然象银瓶爆破,水浆迸溅,又如突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以具体事物形象地形容女艺人演奏琵琶声响的激昂。现在多用来形容文艺演奏技巧的高超。【全诗赏析】《琵琶行》一诗,写于元和十一年,是诗人白居易参加朝廷的政治斗争遇到迫害,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期的作品。从原本这首诗前所冠的小序中,可知此诗乃是诗人因感于一个长安倡女的可悲身世而作,同时又由这个沦落于江湖之上的倡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引出无限的感触,因此,这是一篇悲人兼自悲的充满忿懑、悲恨之情的作品。这首长诗感人至深的地方,就是对不幸命运的倾诉。这是一首不幸者的悲歌,而在其凄苦的悲音中,却蕴含着对社会的控诉,折射着社会的罪恶。这首抒情性的叙事诗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漂零憔悴、流落在江湖间的长安歌妓:一个是遭谗受贬、谪居远郡的朝官——诗人自己。在他们的身世遭遇中,都体现着十分深刻的社会内容。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处在被压迫的地位,而其中又以妓女的地位最为悲惨。诗中描写这个长安歌妓,年轻时曾经凭着她的才艺和美貌,轰动一时,招来那么多王孙公子们的宠幸:“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可是曾几何时,随着年老色衰而来的,则是无情的抛弃,她只不过是一群王孙公子们寻欢作乐的玩物而已。诗人以真挚的同情心,描写了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形象;在切切嘈嘈的琴弦上,揭露了她的痛苦的内心世界,写出了她的不平、激愤和哀怨。自古道:“红颜薄命”。这个可怜的女子“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她的泪珠里只是饱含着对自己的青春易逝、红颜不驻的感叹和对生活的今不如昔的哀怨,但从现实主义艺术形象的客观意义来看,她的身世遭遇却不能不使读者想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诗中的另一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在这篇诗中,他是作为这位长安歌妓的同情者而出现的。不仅如此,他还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失意凄苦的心情。并且更以“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作为全诗的结束,表现了十分深沉的感情。诗人的遭遇和痛苦所昭示的是封建社会中另一种性质的悲剧。它发生在一场政治斗争当中,所表现的是当时社会中的先进人物与黑暗社会现实的冲突,具有更大的政治性和社会意义。白居易生活在历史上的中唐时代。曾经有过“盛世”之称的李唐王朝,经“安史之乱”后开始走下坡路。当时宦官专权,朝政黑暗,藩镇割据,战乱频仍,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白居易,决心改良政治。在他任朝廷谏官的时期,大胆直言,对朝政的黑暗进行揭发和抨击;他还着意写了讽谕诗一百多首,对社会的黑暗不公多有所指摘。正是这些斗争,触怒了当时的封建统治集团,招来了对他的政治迫害和打击。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远谪江州。由此可知,白居易的“青衫泪”中所闪现的乃是摧残进步政治理想和压抑才学之士的不合理封建制度的罪恶。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记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1)

()

【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渔阳的战鼓声震天动地,惊乱了宫中《霓裳羽衣曲》的舞步弦音。渔阳:唐代郡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此代指范阳地带,指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鼙(pí)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原为西域乐舞,名《婆罗门》,为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而成。【鉴赏】“渔阳鼙鼓”,指安禄山的军事叛乱。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一带,是叛军进攻京师的出发点。“霓裳羽衣曲”,是当时宫中最流行的舞曲。喻唐明皇贪恋杨贵妃而沉醉于歌舞欢乐之中。“惊破”的“破”字有破坏的意思,是说安史之乱发生,《霓裳羽衣曲》奏不成了。用形象的语言说明历史事件,深刻生动,极有文采。【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内战的爆发或外敌的入侵惊醒了沉醉于安乐的人们。[例]靖康初年,金兵南下,风云突变,恰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没有了平静与安宁,而生灵涂炭,无一幸免。(袁鹰、秦越《漱玉篇》)

()

清·徐珂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

()

《侠女》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流溢着奇光异彩的小说。全篇没有头尾完整、交待详备的故事情节,而是着力于人物的一二奇行异事,写得虚虚实实、闪闪烁烁。小说写家境贫困,以书画为生计赡养老母的顾生,与其母常周济不知从何而来、对门而居的老妪少女,甚至老妪病逝后代为安葬。女则知恩图报,为其生子,但又不肯嫁与顾生。其女行踪诡异,剑术超群,曾以匕首掷杀纠缠顾生并侵犯自己的白狐娈童,最后提仇人头来与顾告别,自言是司马官之女,为报籍家之仇,隐姓埋名三年之久。小说极写此女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在那个封建礼教禁锢森严的社会,一个年轻女子,不怕抛头露面,不避男女之嫌,而又冷若冰霜;受顾家母子周济,不拒亦不谢,然又入顾家代母操作,为顾母洗创敷药,俨然如妇。尤其是她为报顾生养母送终之德,怜顾贫不能成婚,为之生子的异行,乃是离经叛道的异端之尤,济贫助人的侠义之极。篇名题为“侠女”,作品突出侠女的侠义之行,充分表现出作者反叛封建礼教的勇气和尊崇女性的民主意识。

这篇小说从思想到艺术明显地受到司马迁史传文学的影响。《史记·游侠列传》写朱家“振人不瞻,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写郭解“急人之难,免雠于更。“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对游侠的“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的高尚品格给予热烈赞扬。《刺客列传》则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聂政、荆轲等五名刺客勇敢抗暴、视死如归的英雄行为,热情歌颂他们自我牺牲,以报知己者的侠义精神。作者于篇末赞道:“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侠女》写侠女为报顾生孝养其母,以身相报,为其延一线之续,以成彼之孝的侠行,又写其以一孤弱女子,独力抗暴报仇的异行,明显可以见出是兼采游侠之同情贫苦百姓,“专趋人之急”,“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与刺客的勇敢抗暴和自我牺牲、以报知己的侠义精神。甚至司马迁借句践之语惋惜荆轲“不讲刺剑之术”而失败,《侠女》就大写侠女剑术之神异而大功告成。《侠女》在艺术表现上也继承了《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不重故事情节的首尾联贯、完整铺写,而注重人物奇行异事的描绘,以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特点,重在以为人作妇生子的异行来表现侠女的侠义性格。如将三篇作品对照看,我们可以十分明显地见出这种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的承继关系。

()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

各种神迹,除了可以正面地为宗教起张扬宣传作用,以利于它的弘传之外,还可以从反面起警戒威慑作用,以杜绝内部的背离倾向,恐吓异端。上天会以某种方式惩戒人类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先秦即有灾异之说。“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汉书·宣帝纪》)。一旦遭遇,连统治者也要公开下罪己诏,调整政策,以“上顺天心,下安百姓”。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文学作品中描写神谴的故事便特别多。这里所说的神谴,主要是针对佛教内部的错误,从细行不端到僧人破戒都算。对于犯规的行为,僧团自有惩戒,而冥冥中来自神明的责罚,则似乎强制力更大。有故事说,一个叫释僧远的和尚生性疏诞,唯酒肉是好。终于有一夜,他梦见圣者告诫他:“再继续放荡下去,你难道还敢对着镜子照自己的模样吗?”次日他取水照面,但觉眼角处有些暗淡,伸手一摸,不料眉毛竟被抹掉了。至此他方知荒弃戒律,后果严重。于是痛下决心,一改常习,反形易性,严奉律仪。一年以后,圣者入梦表扬了他。不久他面部滋润,眉毛又长了出来。这类故事总要有一些惊人之点;唯其惊人,才可望收警戒之效。下边这个故事更为委曲婉转,因此也更著名。

有一天,某寺院举行斋会,来人很多。一个贫女正好路过此地,便带着两个幼子和一只狗入门乞食。由于身无分文,她将自己的头发剪下来,施给寺院,以表心意。看到午斋要等很久,她说还要他往,希望提前用斋。寺主答应了,让小僧给她端来三份饭食。她说不够,要求给狗一份,寺主也勉强答应了。她又说腹中还有一个胎儿,应该也给他一点吃的。寺主忍耐不住,喝斥道:“你这贪得无厌的女人,没有出生的胎儿难道也要饭吃?快快走吧!”贫女受辱,顿时离地升天,变做文殊菩萨;孩子亦随之化为善才和于阗王;狗成了狮子。同时五彩祥云满天,一时蔚为壮观。为告诫世人,文殊在空中留下一偈:“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我超三界,却被阿师嫌。”然后隐化而去。众人顶礼膜拜,嘘唏感叹,唯有寺主自恨无眼,睹面不识真圣。从此该地方风气淳厚,再也没有以贫富取人的事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