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书来,未拆封,先垂泪。想当初,行相随,立相随,坐卧相随,还只恐梦魂儿和你相抛离。谁想今日里,盼望这一封书!你就是一日中有千万个书来也,这书儿也当不得你。
这首民歌,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其中别有洞天。它的艺术魅力在于如行云流水一样明白如话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悠远深厚、缠绵悱恻的感情。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挂枝儿·得书》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歌味醇永。诗的真意,如海中小岛,远望朦朦胧胧,充满着神奇,一踏上小岛的泥土,便豁然开朗,无尽风光,便可尽收眼底。当你离开小岛,再回首的时候,小岛的神韵便在你的心中回荡了。
“寄书来,未拆封,先垂泪。”说得到寄来的书信,还没有打开,未等看信的内容,泪已涟涟了。书未拆封泪已垂,“先垂泪”是对书信的企盼,是对亲人的企盼;是收到信后的欣喜,然而也是未见亲人的悲伤。
“想当初,行相随,立相随,坐卧相随,还只恐梦魂儿和你相抛离。”书未拆封泪已垂之时,当然心中也思绪万千了。想起当初,那种卿卿我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就连梦魂也害怕分离的生活,而今双方却天各一方,接到信,不垂泪那才叫怪呢。“行”、“立”、“坐卧”四字概括了二人生活的全部,三个“随”的连用是对二人生活的形象描写;只恐更进一步写出二人生活的融洽,情之浓,爱之深,就此可窥一斑。首句的悬念至此已渐趋明朗,读者已靠近了那座神奇的小岛。
“谁想今日里,盼望这一封书!”人生真是难以逆料,想当初就连梦魂也害怕分离的人,如今却是天各一方得到离人的一封书,怎能不喜?然而只能盼望这一封书,又怎能不怨?那么,书未拆封已垂泪中的“泪”,就不仅仅是欣喜的泪,那泪花中更有许多幽怨。
“你就是一日中有千万个书来也,这书儿也当不得你。”言简而意明,于收束全诗之中,使诗的意境更上一层楼。千万封书怎抵一个寄书的人?而今只盼来一封书,又怎抵千万封书?主人公的幽怨,由“一”与“千万”的对比中,已使读者深深地体会到了。
因此,主人公的“泪”,并非单纯的得到一封书的欣喜之泪,更多的是幽怨离人之泪。而于这幽怨之中,我们已深深体会到了那种如火如荼、水乳交融的真挚而坚贞的爱。主人公正因爱得真而怨得深,但我们在这怨恨中看到的是更深的爱。这首民歌真正是爱与恨的交响曲。这首民歌明白如话,言简意明,情节安排起伏跌宕,悬念丛生,而诗的韵致便在这起伏跌宕中天然形成。全诗无景物烘托,亦无细腻的描写,在一束纯白描的花束中透露出了清新与婉转。
离人之泪。推荐。爱诗词网。寄书来,未拆封,先垂泪。想当初,行相随,立相随,坐卧相随,还只恐梦魂儿和你相抛离。谁想今日里,盼望这一封书!你就是一日中有千万个书来也,这书儿也当不得你。这首民歌,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其中别有洞天。它的艺术魅力在于如行云流水一样明白如话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悠远深厚、缠绵悱恻的感情。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挂枝儿·得书》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歌味醇永。诗的真意,如海中小岛,远望朦朦胧胧,充满着神奇,一踏上小岛的泥土,便豁然开朗,无尽风光,便可尽收眼底。当你离开小岛,再回首的时候,小岛的神韵便在你的心中回荡了。“寄书来,未拆封,先垂泪。”说得到寄来的书信,还没有打开,未等看信的内容,泪已涟涟了。书未拆封泪已垂,“先垂泪”是对书信的企盼,是对亲人的企盼;是收到信后的欣喜,然而也是未见亲人的悲伤。“想当初,行相随,立相随,坐卧相随,还只恐梦魂儿和你相抛离。”书未拆封泪已垂之时,当然心中也思绪万千了。想起当初,那种卿卿我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就连梦魂也害怕分离的生活,而今双方却天各一方,接到信,不垂泪那才叫怪呢。“行”、“立”、“坐卧”四字概括了二人生活的全部,三个“随”的连用是对二人生活的形象描写;只恐更进一步写出二人生活的融洽,情之浓,爱之深,就此可窥一斑。首句的悬念至此已渐趋明朗,读者已靠近了那座神奇的小岛。“谁想今日里,盼望这一封书!”人生真是难以逆料,想当初就连梦魂也害怕分离的人,如今却是天各一方得到离人的一封书,怎能不喜?然而只能盼望这一封书,又怎能不怨?那么,书未拆封已垂泪中的“泪”,就不仅仅是欣喜的泪,那泪花中更有许多幽怨。“你就是一日中有千万个书来也,这书儿也当不得你。”言简而意明,于收束全诗之中,使诗的意境更上一层楼。千万封书怎抵一个寄书的人?而今只盼来一封书,又怎抵千万封书?主人公的幽怨,由“一”与“千万”的对比中,已使读者深深地体会到了。因此,主人公的“泪”,并非单纯的得到一封书的欣喜之泪,更多的是幽怨离人之泪。而于这幽怨之中,我们已深深体会到了那种如火如荼、水乳交融的真挚而坚贞的爱。主人公正因爱得真而怨得深,但我们在这怨恨中看到的是更深的爱。这首民歌真正是爱与恨的交响曲。这首民歌明白如话,言简意明,情节安排起伏跌宕,悬念丛生,而诗的韵致便在这起伏跌宕中天然形成。全诗无景物烘托,亦无细腻的描写,在一束纯白描的花束中透露出了清新与婉转。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昭阳趣史。推荐。爱诗词网。昭阳趣史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扉页书影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正文书影明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全称《赵飞燕昭阳趣史》。二卷六十六目。题“古杭艳艳生编,古杭情痴生批”,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明后期。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墨庄主人刊本,藏荷兰莱敦大学汉学院图书馆;明抄本,四卷四十八则,藏英国国家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明抄本;199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明清艳情小说”删节排印明抄本;1994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墨庄主人刊本。海外有座松果山,山顶洞中住着一个长生不老的九尾雌狐,自称“悟真王”,聚集数千小狐,静心修养千余年未成正果,欲得男子真阳,遂变作一个标致妇人下山而来。松果山西首有座青丘山,山凹中紫衣道观内住着一个成精的燕子,自称“紫衣真人”,性极好淫,在此修炼五百余年,欲采妇人真阴,化身男子乘风而起来到十字路口,遇见雌狐变化的妇人。燕精将妇人领回道观,两人情意绸缪,翻云覆雨,燕精不敌妖狐法术,被吸去元阳。燕精外出采仙草滋补,企图吃了再战,狐精却趁机逃回本洞。燕精归来大怒,率众燕子到松果山讨战,狐精显神通,放出一阵怪风,刮得燕精与众燕子身不由己,跌落被缚。正值北极佑圣真君上天朝见玉帝,路经此山,见两精交战,命邓天君将两精收缚,驾起云头,上南天门奏请玉帝发落。玉帝怜两精修炼数百年,不忍诛杀,又因两精欲念未除,判去凡间再转一世,权为万民主母,并为姐妹骨肉。此时为汉元帝永光元年,江都有个舍人之子冯万金,聪明伶俐,俊雅标致,十六七岁死了父亲,终日唱曲游戏,品竹弹丝无所不通,被江都中尉赵曼看中,留在府中应承。赵曼爱万金,行住不离,万金能自由出入内宅。赵曼夫人姑苏主见万金丰韵嫣然,遣婢翠钿约万金楼台相会,二人搂抱上床,颠鸾倒凤意兴猖狂。赵曼只与万金戏耍,姑苏主时常唤万金取乐,不觉怀孕。姑苏主装病,回娘家一胎生下两个女儿,分娩时红光满室,嘱万金抱去抚养,万金乃娶一寡妇为妻养两女。大女儿取名宜主,小女儿取名合德,长到十五岁,宜主举止翩然,轻盈如飞,人称飞燕,原来是燕精转世;合德肌肤润泽,丰姿俊雅,娴于音律,工于诗赋,乃九尾狐精投胎。万金夫妇生活贫窘,相继去世,临死时留下遗言,可去赵府投靠亲生母姑苏主。无奈姑苏主也已亡故,姐妹俩只好做些针黹过活,后转辗到长安卖草鞋度日。市内一风流后生专好打鸟,绰号“射鸟儿”,悦姐妹俩姿色,见其无依,欲娶姐妹俩为妻。寒冬腊月,姐妹俩饥寒难忍,射鸟儿送来酒菜探望。三人吃得微醉,射鸟儿兴发,与飞燕、合德尽情欢合。事为光棍王二所知,伙同赖皮张三,欲于夜间强奸飞燕姐妹,被挑水钱五听见,立即报与飞燕姐妹。正值射鸟儿下乡讨租,钱五带姐妹俩去金媒婆家避难,在节度使赵临府中赁一空房住下。飞燕、合德绣一幅美人图,由金媒婆送与赵临夫妇观看,甚喜,召见二女,收为义女,改姓为赵。射鸟儿回来欲托媒求娶,却难以相见。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插图书影飞燕、合德在赵府学习歌舞,飞燕尽心学习,半年后已学得十分精妙。汉成帝即位后,耽于酒色,常到赵临府中宴会。一日,汉成帝驾临赵府,赵临唤飞燕歌舞,成帝见了不觉神魂飘荡,赵临趁机将飞燕献于成帝。成帝大喜,封飞燕为婕妤,临幸后更加恩宠。许皇后妒忌,赐毒酒给飞燕,飞燕疑惧,让宫女喝,宫女倒地而死。成帝大怒,将许皇后贬为庶人,册立飞燕为皇后。承先司脔者樊嫕与飞燕是姑表姊妹,知飞燕家事,因向成帝进合德,成帝封合德为婕妤,更加宠幸。飞燕受冷落,樊嫕定计将射鸟儿偷引入宫,与飞燕重叙旧情,二人恣意行乐,被合德觉察。此后飞燕、合德常背着成帝与射鸟儿等人淫乐。侍郎庆安世年方十五,风流俊雅,善于鼓琴,成帝赐其金牌,出入宫中无禁,朝夕与飞燕淫纵。樊嫕到民间寻十四五个后生,进宫供飞燕淫乐,飞燕设高台与众少年大肆淫乱,其状亵秽难述。一次成帝突然驾临飞燕处,飞燕慌张出迎,成帝发现形迹可疑,又闻壁中有咳嗽声,心疑其事,遂怫然不悦而去,飞燕满脸羞惭。合德为飞燕求情,成帝怒息,查出壁中之人乃宿卫陈崇之子陈元,杀之。合德告知飞燕,飞燕将众少年护送出宫,只留射鸟儿一人在宫,快快不乐。又与宫人燕赤凤淫乐,被合德撞见,合德爱赤凤,亦召来受用。成帝窥合德浴,兴动,恣意欢娱。飞燕也浴,成帝观之索然无兴,拂袖而去。飞燕无奈,与射鸟儿共浴淫戏。飞燕纵欲无度,终是无子。合德装病,成帝临幸飞燕,飞燕诈称有孕。十月后,从宫外找来婴儿,装盒进宫冒充太子,然闷死盒内。又派人另找,至朝门时婴儿在盒内啼哭,只得送还原主。飞燕谎称堕胎,婴儿死去。后庭宫女朱氏生下一子,乃成帝私种,被合德当殿击死。射鸟儿长期在宫,恐有杀身之祸,再三告辞,飞燕虽不舍,无奈只得着樊嫕护送出宫。后径往佛牛山出家为僧。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插图书影成帝沉溺于酒色,精力衰惫,遂各处遍访奇方。一方士进献春恤胶丹药,成帝服后,与合德交合,果精神倍增。一次,成帝与合德共眠,合德图自己快乐,私将丹药七粒与成帝服用,成帝便昏昏不能自持,精出如泉,精尽而死。定陶王即位,是为哀帝,册封飞燕为皇太后,令合德速白成帝病状。合德自知难免于死,大哭一场,呕血而死。哀帝在位六年,太子平帝嗣位,贬飞燕为孝成皇后,又废为庶人,飞燕自知事不可已,用白绫帕一方自缢于北宫。合德、飞燕死后,魂归上天,玉帝罚合德贬为巨鼋,受千载水寒之苦;罚飞燕化为猛虎,到佛牛山把射鸟儿吃了,再受千载饥饿之苦。成帝乃如意真人转世,死后归位,思量旧日恩情,向玉帝求情,乃罚两精在真人院内受戒三百余年,再行超脱。两精乃化女身,道家打扮,朝夕修心炼性,欲图正果,后来不知所终。
浣溪沙 欧阳修。推荐。爱诗词网。《浣溪沙》·欧阳修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这首词是描写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的春景,也微露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苦恼心情。词的上片,描写颍州西湖,画船荡漾,游人如织。“堤上游人逐画船”,只用一个“逐”字,生动地描写出了游人熙攘、热闹非凡的情景。“拍堤春水四垂天”,写出了春波荡漾、水天一色的美丽图景。“绿杨楼外出秋千”,他又用绿杨湖畔的美人正在玩弄秋千,作为西湖的陪衬,更显出了西湖的妩媚,这“出”字用得极妙。下片,写欧阳修自己游西湖的情景,首句用自我调侃的语气:“白发戴花君莫笑”,老年人插花,表现了欧阳修的乐而忘形,其实这个“乐”是苦中作乐。“六么催拍盏频传”,“六么”,曲调名;“拍”,节拍。这是说,在船上急管繁弦,频频举杯。结句“人生何处似尊前”,字里行间,道出了宦海浮沉、政治苦闷的心态。
【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纷纷开且落。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名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出处】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译注】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原文】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①金陵:即今南京。酒肆:酒店。留别:留诗赠别。②金陵子弟:指金陵的年轻人。尽觞(shang):干杯。【鉴赏导示】这是李白在漫游中的某个春天离开金陵时赠给年轻友人之作。诗人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最后二句即景生情,就地取才,构思巧妙,比喻生动,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向来耐人寻味的名句。【鉴赏】这首送别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意气风发的青年们交朋接友的风采,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热情纯真的友谊。开头两句首先用写意的笔法勾勒了花香四溢、热情款待的宴别场景:风吹柳絮,满店飘香;美女捧着酿造的新酒,连声呼唤客人品尝。这里虽然并未点出送别的青年朋友,但东道主对诗人的热爱和敬重,却通过这盛情的款待场面,作了侧面烘托。诗人也深受感动。柳花本无香可言,诗人着一“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贴。三、四句,点出饯别的东道主“金陵子弟”,并写大家欢饮的活动。“来相送”的行动,道出金陵青年的主动、热情。“欲行”,要走的人,指诗人;“不行”,不走的人,指金陵子弟。“各尽觞”,各人都喝尽了杯中的酒。诗人用众人频频干杯与酒店的美女不停劝酒相呼应,写出了告别筵席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氛,表现了青年朋友爽朗、豪放的性格。结尾二句,诗人即兴抒情,以绵绵不尽的江水比喻他和金陵子弟依依不舍的友情,使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写出了友情的深厚、悠远和永恒。设问之中,又有比较的句式,轻灵活泼,情趣横生,也能使人产生无限遐想。【鉴赏要点】[1]名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2]即景生情,情从景出。[3]采用比喻、设问等手法描写。[4]语言清新,侧面烘托出色。
金陵子弟来相送。推荐。爱诗词网。【名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出处】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译注】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原文】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①金陵:即今南京。酒肆:酒店。留别:留诗赠别。②金陵子弟:指金陵的年轻人。尽觞(shang):干杯。【鉴赏导示】这是李白在漫游中的某个春天离开金陵时赠给年轻友人之作。诗人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最后二句即景生情,就地取才,构思巧妙,比喻生动,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向来耐人寻味的名句。【鉴赏】这首送别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意气风发的青年们交朋接友的风采,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热情纯真的友谊。开头两句首先用写意的笔法勾勒了花香四溢、热情款待的宴别场景:风吹柳絮,满店飘香;美女捧着酿造的新酒,连声呼唤客人品尝。这里虽然并未点出送别的青年朋友,但东道主对诗人的热爱和敬重,却通过这盛情的款待场面,作了侧面烘托。诗人也深受感动。柳花本无香可言,诗人着一“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贴。三、四句,点出饯别的东道主“金陵子弟”,并写大家欢饮的活动。“来相送”的行动,道出金陵青年的主动、热情。“欲行”,要走的人,指诗人;“不行”,不走的人,指金陵子弟。“各尽觞”,各人都喝尽了杯中的酒。诗人用众人频频干杯与酒店的美女不停劝酒相呼应,写出了告别筵席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氛,表现了青年朋友爽朗、豪放的性格。结尾二句,诗人即兴抒情,以绵绵不尽的江水比喻他和金陵子弟依依不舍的友情,使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写出了友情的深厚、悠远和永恒。设问之中,又有比较的句式,轻灵活泼,情趣横生,也能使人产生无限遐想。【鉴赏要点】[1]名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2]即景生情,情从景出。[3]采用比喻、设问等手法描写。[4]语言清新,侧面烘托出色。
【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处】唐·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其一》【意思】太阳出来,江边的鲜花比火还红;春天到了,江水绿得跟靛蓝一样。江花:江边的花。蓝:靛蓝,一种深蓝色的染料,用蓼蓝的叶子发酵制成。【鉴赏1】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映照得比火还红润;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就像湛蓝的蓝草。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呢?这两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明媚动人的江南春景图。词人选取“春江”作为江南春景的代表,描写了江花之艳红,江水之碧绿,色泽明亮清新。“日出”与“春来”是互文成义,上句有“春”,下句有“日”。一“出”一“来”,为宁静秀美的江南风景平添了一丝活力与生机。最后以反问句结尾,点出“忆江南”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怀念与向往之情。【鉴赏2】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的花朵,简直比火还要红艳;当春天来到时,江里的水,青绿得就像是蓝色的一样。江南水乡花草繁盛,这首词以红花、绿水来描写江南的美景,色彩鲜明艳丽,情趣无限。【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江南等地阳光明媚,花红水碧的春景。[例]富春江最富于春天的色彩。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就咏叹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富春江水蓝得透明,两岸的红杜鹃花烂漫。(碧野《跋涉者的脚印》)二、用以比喻面貌焕然一新,形势大好。[例]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全诗】《忆江南三首·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释】1.谙(音an):熟悉。2.胜:超过。蓝:植物名,蓼科,一年生草木,茎高二三尺,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叶可制染料,俗称靛青。【译】江南风景真美!那秀丽的景色早就熟谙。日出时,江边鲜艳的花儿,红胜火焰;春来时,清澈的江水碧绿如蓝。这般令人陶醉的景色,能不使人忆念?【鉴赏导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共有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早年,白居易常在杭州、苏州做官,那里如画的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他回到洛阳,回忆江南的风景时写下了这三首词。【鉴赏】起句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写那里的风景美好如画,是诗人当年亲身体验和感受过的,因为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具体写江南景色。太阳出来后江边的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绿色的江水微波粼粼,像一条彩练在晃动。这里,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相映衬,红者更红,绿者更绿。想起如此的美景,诗人在结尾由衷地吟出:能不忆江南?在这首写景抒情词中,诗人不但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艳的江南之春的瑰丽图画,而且还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无限怀念的美好情感。【赏析】白居易的《忆江南》,原作共三首,分写江南春色、杭州秋景和苏州胜事。每首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各首之间又密切相关,脉络相通,构成有机的整体。这是其中的第一首。作者以追忆的情怀生动描绘和热情赞美了江南的迷人春色,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词人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这不是一般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式的人云亦云,而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忆恋之情,是昔日审美意识的复活,是满怀激动和喜悦的赞颂,因为“风景旧曾谙”。这就是说,那江南风景,不是听说或凭想象而来,而是亲眼目睹并切身感受的结果。白居易少年时曾避乱吴、越,旅居苏、杭。江南的奇山秀水,苏、杭的旖旎风光,给这个北方少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穆宗长庆二年(822)至敬宗宝历二年(826),白居易又先后出任杭州、苏州刺史。这位酷爱自然的诗人,政事之余,经常优游于寺庙林泉之中,陶醉于湖光山色之间,曾写有《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白云泉》等歌咏江南风光的名篇。宝历二年秋,他因眼疾而废郡事,回到洛阳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直到六十七岁的暮年,他依然对“旧曾谙”的江南风景念念不忘,写下了这首景美情深的《忆江南》。因此,“风景旧曾谙”,可谓言之凿凿,既落实了“江南好”的“好”字,又点明了“忆江南”的“忆”字,并为下面的写景作了铺垫。前两句泛忆江南,写得比较概括。接下去具体描写江南的美好春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真是运笔如神,写景如画!寥寥数语,便尽收江南春色。春天的清晨,鲜花开遍了江畔,红艳艳的一片,在旭日照耀下,似喷火蒸霞,红得更加显目;春来水绿,江流泛碧,在江花、红日的映照下,更加清碧如蓝。作者以江为中心,以“江花”、“江水”为主要意象,以“日出”、“春来”为背景,经过心营意造、从而织染出一幅阔大绚丽的江南春色图,给人以亲临其境、陶醉其中的美感,从而成了赞美江南风景的名句。这两句所以写得好,首先是由于作者选择了最有代表性、最富于特征的景物。江南春景,可忆者甚多,要用两句话概括而形象地描绘出来,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这就需要选择和集中,以便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选择什么呢?江南水乡,“江水”是这个地区的代表性景物;春暖花开,花是春天的象征,而且江南又多鲜花。于是作者就选取“江花”、“江水”这两个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写,起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其次,作者在描绘江南春色时采取了同色相烘染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把江南春色写得鲜艳夺目,精彩绝伦。“日出”与“春来”,都是带有色彩的动态形象,都为江南风景增色添彩。春花本已红艳,在红日照耀下,更红得胜过火焰,因同色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天是绿的使者,它染绿了江南大地,也把那江水染得愈加碧绿如蓝,因同色滃染而加深了色彩的浓度。“红胜火”的江花与“绿如蓝”的江水,互为背景,异色相衬,使整个画面更为绚丽夺目,层次分明。再次,作者不仅写景如画,而且画中寓以深挚的感情;不仅写出了江南春景的色彩、精神和灵魂,也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予词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写出了词人心灵中的江南之春,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人描绘出如诗如画江南春景之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喊出“能不忆江南”的心声。这样结尾,不仅照应了“江南好”的开头,充分抒发了他的忆恋之情,而且空灵含蓄,余音袅袅,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更激起万千江南游子的眷恋情怀。【鉴赏要点】[1]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采用映衬、比喻的手法。[3]语言浅显、生动。[4]色彩明丽,层次丰富。
春如江水绿如蓝。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处】唐·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其一》【意思】太阳出来,江边的鲜花比火还红;春天到了,江水绿得跟靛蓝一样。江花:江边的花。蓝:靛蓝,一种深蓝色的染料,用蓼蓝的叶子发酵制成。【鉴赏1】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映照得比火还红润;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就像湛蓝的蓝草。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呢?这两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明媚动人的江南春景图。词人选取“春江”作为江南春景的代表,描写了江花之艳红,江水之碧绿,色泽明亮清新。“日出”与“春来”是互文成义,上句有“春”,下句有“日”。一“出”一“来”,为宁静秀美的江南风景平添了一丝活力与生机。最后以反问句结尾,点出“忆江南”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怀念与向往之情。【鉴赏2】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的花朵,简直比火还要红艳;当春天来到时,江里的水,青绿得就像是蓝色的一样。江南水乡花草繁盛,这首词以红花、绿水来描写江南的美景,色彩鲜明艳丽,情趣无限。【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江南等地阳光明媚,花红水碧的春景。[例]富春江最富于春天的色彩。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就咏叹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富春江水蓝得透明,两岸的红杜鹃花烂漫。(碧野《跋涉者的脚印》)二、用以比喻面貌焕然一新,形势大好。[例]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全诗】《忆江南三首·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释】1.谙(音an):熟悉。2.胜:超过。蓝:植物名,蓼科,一年生草木,茎高二三尺,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叶可制染料,俗称靛青。【译】江南风景真美!那秀丽的景色早就熟谙。日出时,江边鲜艳的花儿,红胜火焰;春来时,清澈的江水碧绿如蓝。这般令人陶醉的景色,能不使人忆念?【鉴赏导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共有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早年,白居易常在杭州、苏州做官,那里如画的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他回到洛阳,回忆江南的风景时写下了这三首词。【鉴赏】起句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写那里的风景美好如画,是诗人当年亲身体验和感受过的,因为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具体写江南景色。太阳出来后江边的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绿色的江水微波粼粼,像一条彩练在晃动。这里,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相映衬,红者更红,绿者更绿。想起如此的美景,诗人在结尾由衷地吟出:能不忆江南?在这首写景抒情词中,诗人不但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艳的江南之春的瑰丽图画,而且还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无限怀念的美好情感。【赏析】白居易的《忆江南》,原作共三首,分写江南春色、杭州秋景和苏州胜事。每首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各首之间又密切相关,脉络相通,构成有机的整体。这是其中的第一首。作者以追忆的情怀生动描绘和热情赞美了江南的迷人春色,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词人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这不是一般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式的人云亦云,而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忆恋之情,是昔日审美意识的复活,是满怀激动和喜悦的赞颂,因为“风景旧曾谙”。这就是说,那江南风景,不是听说或凭想象而来,而是亲眼目睹并切身感受的结果。白居易少年时曾避乱吴、越,旅居苏、杭。江南的奇山秀水,苏、杭的旖旎风光,给这个北方少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穆宗长庆二年(822)至敬宗宝历二年(826),白居易又先后出任杭州、苏州刺史。这位酷爱自然的诗人,政事之余,经常优游于寺庙林泉之中,陶醉于湖光山色之间,曾写有《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白云泉》等歌咏江南风光的名篇。宝历二年秋,他因眼疾而废郡事,回到洛阳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直到六十七岁的暮年,他依然对“旧曾谙”的江南风景念念不忘,写下了这首景美情深的《忆江南》。因此,“风景旧曾谙”,可谓言之凿凿,既落实了“江南好”的“好”字,又点明了“忆江南”的“忆”字,并为下面的写景作了铺垫。前两句泛忆江南,写得比较概括。接下去具体描写江南的美好春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真是运笔如神,写景如画!寥寥数语,便尽收江南春色。春天的清晨,鲜花开遍了江畔,红艳艳的一片,在旭日照耀下,似喷火蒸霞,红得更加显目;春来水绿,江流泛碧,在江花、红日的映照下,更加清碧如蓝。作者以江为中心,以“江花”、“江水”为主要意象,以“日出”、“春来”为背景,经过心营意造、从而织染出一幅阔大绚丽的江南春色图,给人以亲临其境、陶醉其中的美感,从而成了赞美江南风景的名句。这两句所以写得好,首先是由于作者选择了最有代表性、最富于特征的景物。江南春景,可忆者甚多,要用两句话概括而形象地描绘出来,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这就需要选择和集中,以便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选择什么呢?江南水乡,“江水”是这个地区的代表性景物;春暖花开,花是春天的象征,而且江南又多鲜花。于是作者就选取“江花”、“江水”这两个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写,起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其次,作者在描绘江南春色时采取了同色相烘染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把江南春色写得鲜艳夺目,精彩绝伦。“日出”与“春来”,都是带有色彩的动态形象,都为江南风景增色添彩。春花本已红艳,在红日照耀下,更红得胜过火焰,因同色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天是绿的使者,它染绿了江南大地,也把那江水染得愈加碧绿如蓝,因同色滃染而加深了色彩的浓度。“红胜火”的江花与“绿如蓝”的江水,互为背景,异色相衬,使整个画面更为绚丽夺目,层次分明。再次,作者不仅写景如画,而且画中寓以深挚的感情;不仅写出了江南春景的色彩、精神和灵魂,也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予词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写出了词人心灵中的江南之春,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人描绘出如诗如画江南春景之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喊出“能不忆江南”的心声。这样结尾,不仅照应了“江南好”的开头,充分抒发了他的忆恋之情,而且空灵含蓄,余音袅袅,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更激起万千江南游子的眷恋情怀。【鉴赏要点】[1]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采用映衬、比喻的手法。[3]语言浅显、生动。[4]色彩明丽,层次丰富。
【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
闻道欲来相问讯作者。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