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王建

十五夜望月 王建朗读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本诗又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抒情诗。

这首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以景起,以情结,很有韵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写的是中秋之夜,月上中天时候的庭院景色。“地白”指月光遍照院子,地面泛起一片白光,使人觉得地面是白色的。李白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是以霜色洁白形容地面月光的。“树栖鸦”,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一片寂静。夜深,秋露更浓,甚至已开放的桂花也湿了。夜露下降究竟有无声响?诗人注意谛听这天籁中最细微的声音,但它是不可闻的,由此也见出夜之寂静了。一二两句极写夜已深、夜极静,暗中托出感受这夜深夜静的人。只有人才能对环境有这样敏锐细腻的感受。然而,夜深不寐,究竟为何?两句景语,自然引出下面二句的人事活动来。

王建:十五夜望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赏月,合家团圆,是中国民族的风俗。因此,中秋之夜,离家外出的游子,特别会涌现思家怀乡之情。这两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虚拟悬想作结: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望月寄情,但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离合团散却不相同。不知道哪个人家有人外出,哪个游子离家作客,怀念之情会象秋露一样,更浓更重地降落在这一人家、这一位游子身上。普遍性的情绪,体现在个别人身上。而这个别人,在大地城乡之中,又是一个不明确的载体。这样的写法,和李白《忆东山》诗中“明月落谁家”一样,使普通的心理情绪,有了专指性。而这专指性,却又隐没在虚拟悬想之中。正因为如此,对月怀人的抒情诗才具有更大的感情包容性,才具有更多的自由联想作用,因而更为读者喜爱。也许正因为如此,另一诗题加上“寄杜郎中”四字,把诗意落实,反而使读者觉得受束缚了。

全诗先突出中秋夜深夜静,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怀人,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景语引出情语,反过来又给景语增添了感情色彩,这是耐人咀嚼的。

不说明己之感秋,故妙。(沈德潜《唐诗别裁》)

自来对月咏怀者不知凡几,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题颠,言今夜清光,千门共见,《月子歌》所谓“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谁家庭院?诗意涵盖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问语,笔致尤见空灵。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湿露,宛然月夜之景,亦经意之笔。(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点击进入: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原文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杂文中的名篇,它最初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语丝》周刊第一期,后由作者编入《坟》。

()

【诗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出处】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意思】休要问我这梁园旧日的宾客,我就是茂陵秋雨多病的相如。【全诗】《寄令狐郎中》.[唐].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全诗鉴赏】会昌五年(845)秋天,诗人因守母丧闲居洛阳,在收到旧友令狐綯的书信后,回赠了这一首诗,表现了感念故交旧恩、慨叹身世落寞之情。令狐綯是令狐楚的儿子,当年诗人受令狐楚赏识时,和令狐綯的关系也很好,开成二年进士及第也得力于令狐綯的帮助,后因诗人娶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两人疏远了。首句点明诗人和朋友分处两地。嵩山的云和秦川的树,分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綯所在的长安,二人是各居一地,而且离别很久了。云、树常用作思念之情的寄托,含蓄而又贴切。该句既点明了作者与旧友久别离居的事实,又表现了他们遥望云树、相互思念的情景。词句优美,物象蕴藉,给人以深邃而悠远的想象。次句写令狐綯从远方寄来问候的书信。秋风渐起,秋雨潇潇,闲居在家,身染多病,凄凉孤寂而百无聊赖之际,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旧日好友的一纸书信,该在诗人心中激起多少温暖的涟漪。故人的殷殷情谊,诗人的欣慰、感念,都糅进了这貌似平淡的句子里。“迢迢”既照应前面的“嵩云秦树”,又写出了自己对旧友情谊的感激之情。三四两句化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写自己目前的境况,答复对方的关心。不要问当年梁孝王的宾客,现在仿佛茂陵秋雨中病废的司马相如。诗人自比梁园旧宾客,表明不忘当年知遇之恩;以秋雨中茂陵病相如自况,流露出深深的伤感、落寞和失意;“休问”,是感慨万千、欲说还休。全诗平淡中有隽永,失落中含真情。最后两句共用一个典故,将过去和朋友的关系、今日的凄清孤寂、接到旧友书信后的思绪万千融和在一起,可谓贴切而巧妙。

()

论雅俗共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

《庄子》

南海之帝为倏

()

清·徐珂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栗,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尽,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