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诗选

拜伦诗选朗读

《拜伦诗选》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英]拜伦

类型:诗歌

背景搜索

本书作品创作于1812年—1824年,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的诗歌集。

拜伦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时继承了家族的勋爵爵位和领地。拜伦相貌英俊,但天生跛足,这使他的性格非常敏感。他先后在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读书,其间广泛阅读各国的文史哲著作,形成了民主思想和反叛性格,并开始写诗。

1809年到1811年,拜伦到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游历,在旅途中开始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其第1章、2章在1812年问世,轰动了文坛。同时,他开始以反对派的姿态进行政治活动。1815年他与密尔班克小姐结婚,一年以后这段婚姻便以分居而告结束。这为早就仇视他的贵族资产阶级提供了报复的口实,一时群起而攻,迫使他于1816年永远离开了祖国。

1817年到1823年,拜伦客居意大利,这是诗人一生创作中最辉煌的时期。与此同时,拜伦积极投身于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中。1823年夏天,他乘自己购买的战舰驶往希腊,不幸于第二年患热病去世。他逝世的4月19日被希腊宣布为国哀日。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查良铮翻译的《拜伦诗选》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拜伦是一名在文学体裁上涉足广泛的诗人,他的诗作包括短篇抒情诗、长篇诗体小说、叙事诗、长篇讽刺诗和诗剧等,《拜伦诗选》收入了除诗剧以外各种类型的诗作,可分为短诗、长诗选段和长诗3个部分。

短诗部分内容多为悼亡、怀古和爱情及身世的慨叹,另外还包括了一些政治诗。《只要再克制一下》是其中的一首佳作。1811年拜伦回到英国后重访过去的恋人赛莎,才知昔日的芳容已付黄土,在深深的哀愁和遗憾中,诗人想要借纵酒悲歌来麻木寂寞悲痛的心,然而,怀想起旅途中对赛莎魂牵梦系的思念,他触物伤情,难忍悲凉:

给我拿酒来吧,给我摆上筵席,

人本来不适于孤独地生存;

我将作一个无心的浪荡子弟,

随大家欢笑,不要和人共悲恸。

在美好的日子里我不是如此,

我原不会这样,如果不是你

逝去了,把我孤独地留下度日;

你化为虚无——一切也失去了意义。

这首诗情思缠绵、哀婉凄楚,哀极而乐的凄凉和起伏波动的情感把失去恋人的苦痛、无尽的怀念和不渝的忠诚表现得分外感人。

对女性的描写是拜伦的抒情诗中另一个常见的题材。他笔下的女性总是具有动人的形态和神态,并与大自然的美融为一体。如《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

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满天;

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

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

………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诗选》第二部分是长诗选段,主要摘自拜伦的两部代表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唐璜》。

前者是代表诗人诗艺成熟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开头两章写于欧洲大陆旅行时,1812年一出版便使拜伦蜚声诗坛,按诗人自己的说法是一夜醒来就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唐璜》是拜伦最后一部长篇作品,尽管未能完成,但仍然是拜伦一生中丰碑似的作品。它内容丰富、气势宏伟,因其犀利的批判锋芒而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的积弊”的百科全书。第三章中“哀希腊”部分可以独立成篇,气势悲壮、音节铿锵,充满慷慨激昂的情感。

《诗选》最后一部分包括了《科林斯的围攻》《锡雍的囚徒》《贝波》《审判的幻景》和《青铜世纪》五首长诗。《贝波》讲述的是威尼斯的狂欢节中,一个久别家乡的丈夫回到家中,却发现妻子另寻新欢,最后以一杯咖啡解决纠纷的故事。笔调亦装亦谐,将狂欢节的热闹气氛和人们在爱情、婚姻上的轻浮风尚渲染得淋漓尽致。《青铜世纪》讽刺并揭发了1822年召开的“神圣同盟”会议。

值得一提的是,拜伦的诗作中有许多以东方为背景或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诗篇,如《海盗》《异教徒》《阿比杜斯的新娘》《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等,它们都充满了东方情调和富有浪漫气息的华美想像与激情,而这得益于长期的漂泊生活带给他的广阔的视野。

知名篇章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3章第113-114节是闪烁着思想和意志光辉的一段诗章。诗人借主人公之口宣泄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和对真、善、美的祈盼。反复、排比的诗句和澎湃的激情使之充满巨大的震撼力。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我没有阿谀过它腐臭的呼吸,也不曾

忍从地屈膝,膜拜它的各种偶像;

我没有在脸上堆着笑,更没有高声

叫嚷着,崇拜一种回音;纷纭的世人

不能把我看做他们一伙;我站在人群中

却不属于他们;也没有把头脑放进

那并非而又算作他们的思想的尸衣中,

一齐列队行进,因此才被压抑而致温顺。

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但是,尽管彼此敌视,让我们方方便便

分手吧;虽然我自己不曾看到,在这世上

我相信或许有不骗人的希望,真实的语言,

也许还有些美德,它们的确怀有仁心,

并不给失败的人安排陷阱;我还这样想:

当人们伤心的时候,有些人真的在伤心,

有那么一两个,几乎就是所表现的那样——

我还认为:善不只是空话,幸福并不只是梦想。

(选自《拜伦诗选》,查良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是/一朵紫罗兰上垂着露。(《我看过你哭》)

我的日子飘落在黄叶里,/爱情的花和果都已消失;/只剩下溃伤,悔恨和悲哀/

还为我所保持!(《今天我度过了三十六岁》)

阅读指导

拜伦的一生始终被无尽的迫害和流言所追逐,这使他投向人群的目光是阴郁的、愤懑的。因此,他的作品大多洋溢着反抗的精神和磅礴的激情,并且闪现出众多“拜伦式的英雄”——他们高傲坚强而又孤独、忧郁的心境和气质,一如诗人本人。这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一组“东方叙事诗”里,如书中所选的《阿比杜斯的新娘》《海盗》等诗篇。在这些诗中,集中了众多的拜伦式的英雄形象。他们中有流浪汉、造反者乃至强盗。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向虚伪的贵族和资产阶级控制下的法律、道德和宗教挑战,为争取自由、幸福和个性解放而拼死斗争。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拜伦歌颂了西班牙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者的斗争,并刻画了一系列感人的英雄人物形象,同时,对纸醉金迷的庸庸众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可以说,拜伦自始至终都是“人类自由的歌者”。但是,许多人批评拜伦诗中有脱离民众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嘲讽一切的悲观主义情绪。伟大的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挺身而出为他辩护,他说:“拜伦以千百万人的苦痛为怀……他热爱人类,但他鄙视、痛恨那些虽然和他在一起但使他感觉孤独的人们。”这应是对这位特立独行的诗人最中肯的评价。

拜伦可以说是最充分地利用笔墨为武器与黑暗和专制作斗争的诗人。同时,他的抒情诗,如《雅典的少女》《今天我度过了三十六岁》《乐章》等等,也以它对形象美的捕捉和强烈的感情而成为不朽的名篇。他的诗歌所显露出的无穷的力量、大胆的想像、美好的自然景色、尖锐而机智的讽刺、动人的词句以及他对人类自由的真诚的热情,使他拥有一代又一代人的景仰和热爱。

阅读建议

同为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的诗歌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后者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从而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显得甜美、温和。拜伦则感于唤醒人心的艰难而采用批判和嘲讽的方式,抒发自己内心的痛楚和愤懑,在阅读时应注意体会。

35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我生长于浙江之东,就是西滢先生之所谓“某籍”。那地方通行的“国骂”却颇简单:专一以“妈”为限,决不牵涉余人。后来稍游各地,才始惊异于国骂之博大而精微:上溯祖宗,旁连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性,真是“犹河汉而无极也”。而且,不特用于人,也以施之兽。前年,曾见一辆煤车的只轮陷入很深的辙迹里,车夫便愤然跳下,出死力打那拉车的骡子道:“你姊姊的!你姊姊的!”

别的国度里怎样,我不知道。单知道诺威人Ham-sun有一本小说叫《饥饿》,粗野的口吻是很多的,但我并不见这一类话。Gorky所写的小说中多无赖汉,就我所看过的而言,也没有这骂法。惟独Artzybashev在《工人绥惠略夫》里,却使无抵抗主义者亚拉借夫骂了一句“你妈的”。但其时他已经决计为爱而牺牲了,使我们也失却笑他自相矛盾的勇气。这骂的翻译,在中国原极容易的,别国却似乎为难,德文译本作“我使用过你的妈”,日文译本作“你的妈是我的母狗”。这实在太费解,——由我的眼光看起来。

()

华歆王朗

《世说新语》

()

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

朱敦儒

()

【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处】唐·杜甫《蜀相》。【意思】衬映着石阶的绿草独占春色,树叶丛中的黄莺徒然发出好听的鸣声。隔叶:被树叶遮掩。黄鹂(lí):黄莺。【赏析】碧草掩映着台阶,也不过自为春色。隔着花叶传来黄鹂的啼啭,也只是空有好音。这里描写的是诸葛丞相祠堂的景色。碧草萋萋,本是一派迷人的景色。黄鹂婉转,也容易惹人兴味无穷。然而虽有碧草、黄鹂为祠堂增色,可诸葛亮人早已不在,且此地缺少对诸葛亮瞻仰的游人,所以诗人怅惘、凄婉之情油然而生。“自”、“空”两个虚字下得极妙。【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庭院、树林等地草树碧绿,鸟儿自鸣,十分静寂。[例]何妨模糊一点,就将墓园内的这片土地视为诸葛亮魂归之处吧。这片土地确实太清寂。虽然除了我还有几位游客,也冲淡不了这清寂的氛围。杜甫咏成都武侯祠的“映阶碧柳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成为这里的写照。(韦翰《汉江行》)【全诗】《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初到成都前去南郊武侯祠瞻仰诸葛亮时所作。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自问自答方式起兴,点出武侯祠所在地在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状祠堂之蓊蓊郁郁。之所以选写“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手植。这是写远望之景。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之塑像,也不写楹联之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成古人,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自”与“空”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承接上联的慨叹,转入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三顾频烦”显刘备的礼贤下士;“天下计”见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即他在《隆中对》中设计的据荆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孙吴,待机伐魏,统一天下。而“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尽忠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在唏嘘追怀之后,生发感想:像这样一位忠心报国的人竟大业未成就死掉了,以致使后代仁人志士感到惋惜、伤心流泪。杜甫早有“致君尧舜上”的匡世之心,但报国无门,故在诸葛亮祠堂前倍感痛惜。宋朝抗金英雄宗泽,临死时也背诵此二句,可见千载英雄,均有同感!全诗措词肃穆,沉郁悲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心酸鼻语,堪称千古绝唱!

()

典源出处《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疏:“姓列,名御寇,郑人也。与郑繻公同时,师于壶丘子林,著书八卷,得风仙之道,乘风游行,泠然轻举,所以称善也。”

()

题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