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①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②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③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④衣带渐宽终不悔。⑤为伊消得人憔悴。⑥
【注释】①伫倚:久久地凭倚。危楼:高楼。②望极:极目眺望。黯黯:心神沮丧的样子。③拟把:打算。疏狂:疏放不羁。④对酒当歌:把酒听歌。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⑤衣带渐宽,喻越来越消瘦。《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⑥伊:第二人称代词。消得,值得,憔悴:困顿菱靡的样子。
【译文】长时间站在高楼上,阵阵微风不停地拂我衣衫。我极目眺望远方,只见无尽的春愁在天边弥漫。夕阳的余晖映照着烟雾蒙蒙的野草,有谁知道我为什么默默无言地倚着栏杆?真想借酒来销愁,对着美酒应当歌唱,但强作欢乐却不能把愁情驱散。我的衣带渐渐宽,人渐渐瘦,为了思念她而憔悴了,但我也心甘情愿。
(杨光治译)
【集评】清·贺裳:“小令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牛峤‘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抑其次矣。柳耆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即韦意,而气加婉矣。”(《皱水轩词筌》)
近代·俞陛云:“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拚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念远伤怀,是古代文人反复吟唱的主题。它以悲凉的旋律奏出了一曲曲人生悲歌。柳永以凝重而深沉的笔调,向人们倾诉着心中缠绵悱恻、难以排遣的思情和精神无聊、心灵枯竭的惨痛。这是一种高尚的、具有普遍人生意义的痛苦——爱的痛苦,是“人的内在的美”的体现。词人以对爱情的极大执著和至诚,构筑成一个严肃的、美而善的人生理想境界——在爱情中实现自我。尽管此词并不象传统令词那样意境含蓄,韵味隽永,但它以外现和实说的表情方式,快速地传递感情信息,给人以摇荡心旌的震动感,激起读者直接的、即时的共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凤栖梧柳永。推荐。爱诗词网。《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①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②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③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④衣带渐宽终不悔。⑤为伊消得人憔悴。⑥【注释】①伫倚:久久地凭倚。危楼:高楼。②望极:极目眺望。黯黯:心神沮丧的样子。③拟把:打算。疏狂:疏放不羁。④对酒当歌:把酒听歌。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⑤衣带渐宽,喻越来越消瘦。《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⑥伊:第二人称代词。消得,值得,憔悴:困顿菱靡的样子。【译文】长时间站在高楼上,阵阵微风不停地拂我衣衫。我极目眺望远方,只见无尽的春愁在天边弥漫。夕阳的余晖映照着烟雾蒙蒙的野草,有谁知道我为什么默默无言地倚着栏杆?真想借酒来销愁,对着美酒应当歌唱,但强作欢乐却不能把愁情驱散。我的衣带渐渐宽,人渐渐瘦,为了思念她而憔悴了,但我也心甘情愿。(杨光治译)【集评】清·贺裳:“小令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牛峤‘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抑其次矣。柳耆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即韦意,而气加婉矣。”(《皱水轩词筌》)近代·俞陛云:“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拚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总案】念远伤怀,是古代文人反复吟唱的主题。它以悲凉的旋律奏出了一曲曲人生悲歌。柳永以凝重而深沉的笔调,向人们倾诉着心中缠绵悱恻、难以排遣的思情和精神无聊、心灵枯竭的惨痛。这是一种高尚的、具有普遍人生意义的痛苦——爱的痛苦,是“人的内在的美”的体现。词人以对爱情的极大执著和至诚,构筑成一个严肃的、美而善的人生理想境界——在爱情中实现自我。尽管此词并不象传统令词那样意境含蓄,韵味隽永,但它以外现和实说的表情方式,快速地传递感情信息,给人以摇荡心旌的震动感,激起读者直接的、即时的共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推荐。爱诗词网。(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七)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八)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九)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十)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十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十三)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十四)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十五)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十六)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注释〕 《论语》二十篇,各取首章第一、二句的二字或三字为题。 子:古代男子的尊称。《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习:温习、演习、实习。 说:通“悦”,欣喜、愉快的意思。 朋:同类,志同道合者。一说这里指的是弟子。 愠(yùn):怨恨。 君子:有德者。 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 孝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弟,即悌,音tì。 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和讨人喜欢的脸色。 曾子:孔子弟子,名参(shèn)。 省(xǐnɡ):反省,自我检查。 道:治理。乘(shènɡ):兵车。千乘之国,春秋时大国。 使民以时:使用民力,不违农时。 汎(fàn):同“泛”,广泛。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 贤贤:尊重其才德。 易色:不重容貌。慎终:谨慎地对待送终之礼;追远:追思久逝的祖先。 子禽:陈亢,字子禽。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求之与:主动求得的。 与之与:别人告知的。 小大:小事大事。由之:按照“和”的观念去做。 复:实践诺言。就有道而正焉:按有道者的言行来匡正自己。 无谄:不谄媚于人。 两句诗见《诗经·卫风·淇奥》。〔鉴赏〕 《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汇编,在中华文化典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由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纂的,但非一人一时所辑成。共二十篇,每篇分列若干章。看似散珠,无所贯串,然而《论语》的“论”字,就含讨论编次的意义。其编次的意图,通过研究文本,还是可以解读的。以首篇为例,历代研究者不断寻绎篇中各章之间的关联。南宋朱熹认为此篇“先言自修,而后亲师友”(《朱子语类》卷二十)。他并且认定该篇“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论语集注》)。清代崔述也认为《论语》首篇之大义为教人“学为仁而已矣”,“故首章言学,次二三章即言仁也”(《论语余说》)。《论语》首篇开宗明义就记孔子论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的确不是偶然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孔子一生为人,乐于学而勤于教。孔子自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并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他还教育弟子要“笃信好学”(《泰伯》)。他最担心的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述而》),这也是孔子的自勉。另一方面,强调孔子论学是达到“仁”的境界的重要条件。“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仁”的范畴也是孔子伦理思想体系中的最高道德原则。这不免使人有难以企及的神秘感。所以众弟子问仁颇多,孔子的回答也因人因时而异。然而认为仁者并非天生而就,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以“学”求“仁”,以“知”达“仁”的这一观点则是始终如一。他还告诫弟子:要想成为仁人君子而不努力学习,“其蔽也愚”(《阳货》)。以“学”求“仁”,有一个由浅入深、就近至远的过程。读者在琢磨本篇所蕴含的孔学这个观点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个是基础道德和道德理想境界的关系。孔子把孝悌作为仁的基础,敬爱父母兄长是实现仁德的第一要求。正如孔子学生有子所说,孝悌为“仁之本”。一个人如能做到“入则孝,出则弟”,那么推而广之,进一步达到“汎爱众”,既欲立己,又能立人,可以推断他最终达到仁德的理想境界并非不可企及。强调孝悌这一基础道德自然是传统社会的要求,但是只要存在家庭,敬爱父母兄长这一美德就必须大力提倡。第二个是“诚信”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提出。本篇有多章谈论诚信问题,应予关注。“信”这一伦理范畴,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贵族以此处理上下等级关系,所以常常“忠、信”并提,要求下对上讲诚信。孔子对诚信思想有很大的突破。他认为人与人交往必须“谨而信”(《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这里的“信”,已拓展为人与人之间必须讲的“信誉”,不只是对上而言。这在当时是一种新思想。所以弟子们感到很新鲜,纷纷阐述自己对“信”的理解。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第七章)。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第十三章)曾子更是把“信”作为每日三省的内容之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第四章)可见在孔学中,“信”与“孝、悌”一样,也是实践“仁”最高道德原则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道德规范。本篇的重点是论学论仁,以学求仁,而从第十二章以后,又辑入论礼的内容。论述了礼的功用问题:“礼之用,和为贵”(第十二章);讨论了“恭”与“礼”的关系:“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第十三章);提出了“富而好礼”的观点,认为“富而无骄”固然不错,但远不如“富而好礼”层次更高(第十五章)。礼与仁的关系,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问题。本篇尾段引入这一问题,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论述将在第三篇《八佾》中展开。
策马前途须努力。推荐。爱诗词网。“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砥砺教化·百折不馁”类的诗句。诗句写不要象失意潦倒的人那样长嘘短叹,而要快马加鞭,冲破重重障碍,奋力向前。表现出诗人刚强的性格及刻苦奋进的精神。如今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注:龙钟,潦倒貌。李涉“岳阳别张祜”“全唐诗”第5427页。繁体:“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是關於描寫“諭理警世·砥礪教化·百折不餒”類的詩句。詩句寫不要象失意潦倒的人那樣長噓短嘆,而要快馬加鞭,沖破重重障礙,奮力向前。表現出詩人剛強的性格及刻苦奮進的精神。如今仍然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註:龍鐘,潦倒貌。李涉“嶽陽別張祜”“全唐詩”第5427頁。拼音:“CeMaQianTuXuNuLi,MoXueLongZhongXuTanXi”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CeMaQianTuXuNuLi,MoXueLongZhongXuTanXi”ShiGuanYuMiaoXie“YuLiJingShi·DiLiJiaoHua·BaiSheBuNei”LeiDeShiGou。ShiGouXieBuYaoXiangShiYiLaoDaoDeRenNaYangChangShiDuanTan,ErYaoKuaiMaJiaBian,ChongPoChongChongZhangAi,FenLiXiangQian。BiaoXianChuShiRenGangJiangDeXingGeJiKeKuFenJinDeJingShen。RuJinRengRanYouZhaoShenKeDeJiaoYoYiYi。Zhu:LongZhong,LaoDaoMao。LiShe“YueYangBieZhangHu”“QuanTangShi”Di5427Xie。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长河渐落晓星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第二性——女人》
法国西蒙·波娃著。作者是法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女学者。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第二性》是她最著名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部巨著一问世,即刻轰动一时,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本书原分前后两集。中译本是原书的第二集《今日妇女之生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本除序言(1、2)外分3部,每部若干章,共36万余字。
第二性女人。推荐。爱诗词网。《第二性——女人》法国西蒙·波娃著。作者是法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女学者。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第二性》是她最著名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部巨著一问世,即刻轰动一时,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本书原分前后两集。中译本是原书的第二集《今日妇女之生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本除序言(1、2)外分3部,每部若干章,共36万余字。在本书中,作者以十分坦城的态度,大胆、严肃而深入地探讨了妇女的人生和地位,论述妇女为何会成为次于男人的第二性,考察了女性心理成长的过程,提出妇女如何获得自由、独立的人格尊严的设想。作者认为“今日女人虽然不是男人的奴隶,却永远是男人的依赖者,这两种不同性别的人类从来没有平等共享过这个世界”。本书第1部主要论述妇女形成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过程。作者认为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是由于人类文化整体的作用,才使女人成为“第二性”的地位,作者通过对女人童年、少年时期和性爱、欲望等方面的分析,评述了人类文化传统的影响。第2部论述了妇女在婚后、家庭、社交、成年、老年的不同时期的处境和性格的生成,深入地分析了妇女受到不平等待遇而造成的种种不公正的束缚。第3部主要论述妇女在爱情、职业、事业等方面的矛盾心理现象,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及妇女应有的尊严。综观全书,颇有新见,启示原出,但是作者仅从心理分析,女人的自我不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来解释今日西方妇女的不平等地位,是难以真正找到妇女解放的道路,亦反映出作者阶级意识的局限性。本书文笔优美,论述细腻,耐人寻味。
破匈奴。推荐。爱诗词网。(节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②。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③,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④!”匈奴每人,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⑤。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⑥,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⑦。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⑧,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⑨。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⑩,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11),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12),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译文】李牧是赵国北部边防的优秀将领,经常驻防在代和雁门两郡,以防备匈奴入侵。并因实际需要,可以自行任命地方和军中官吏,所收得的租税都纳入李牧军中的办事机构,作为养兵的经费。每天宰杀好几头牛供给军士食用,军士们练习射击、骑马,小心把守着警报台,多多地派遣侦察敌情的人员,优厚地对待战斗人员。发出约束命令:“匈奴一旦侵入边境来抢夺,我们应立即把人马物资收拾起来,退入堡垒中固守。如有人胆敢去捕捉匈奴就处斩。”每当匈奴侵入,烽火台就报警,全部人马都迅即进入堡垒,不敢出战。这样过了好几年,军队也没有什么损失。然而,匈奴认为李牧胆怯,即便是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帅太胆小了。赵王责怪李牧不出兵应战,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很气愤,将李牧召回,用其他人代替为将。之后一年多,每次匈奴来犯,都出兵与匈奴作战。出兵应战,屡次战败,伤亡损失很多,使得赵国的边民不能耕田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做边将,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便强行派遣李牧带兵守边,李牧说:“大王你必定要用我,那就要允许我像以前那样做,才能接受你的命令。”赵王允许了他的要求。李牧到了边关,像从前一样约束官兵。好几年来,匈奴都没有从赵国得到什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得到许多赏赐而不使用他们,他们都愿意为国一战。于是,李牧便为作战,挑选出合格的战车一千三百辆;挑选出合格的骑兵一万三千人;挑选出曾获过百金之赏的勇士五万名;能拉硬弓的善射之兵十万名,并把这些入选的人、马、车辆全部组织起来,进行作战训练。然后,在边境大肆放牧,放牧的百姓遍布边境的田野。匈奴人用少量的人马侵入抢劫,李牧假装打不赢而败走,并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的君主听到这一消息后,便大举领兵来入侵赵的边境。李牧多用奇特的战阵,向敌左右两面包抄攻击,大败匈奴,杀死匈奴十多万骑兵。灭掉了襜褴族,打败了东胡族,降服了林胡族,单于败逃远奔。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里,匈奴不敢靠近赵国的边境城邑。【鉴赏】本文记叙了赵国良将李牧保卫边疆,大破匈奴的战绩。歌颂了李牧不急功,不近利,不逞匹夫之勇,不计个人得失,甚至不惜触怒赵王而罢将丢官,一切以战事为重,一切以护边为重的爱国精神。塑造了貌似“不敢战”,实则英勇善战,貌似“怯弱”,实则大智大勇,匈奴“小入”则“佯北不胜”,匈奴“大人”则“大破大胜”,善为奇谋,独具风采的良将形象。通篇用“赋”的手法,轻描淡写,平实道来,然淡中有浓,平中有奇。平实的陈述与李牧“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的丰功伟绩,形成强烈的反差,鲜明地托出一代良将的形象,可谓以平凡显神奇,以淡泊寄至味。文章还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李牧“不敢战”,匈奴“以李牧为怯”;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也因此责备李牧,并“使他人代将”。一抑再抑,李牧之“无能”似乎已登峰造极。但结果是,代他为将之人,以匹夫之勇“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这与李牧原来守边时的“数岁,亦不亡失”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李牧以“不战”为战的策略的英明,这是一扬。最后,赵王不得不再请李牧“将兵”,李牧仍按“如前”之“故约”带兵,抗击匈奴。果然,“匈奴数岁无所得”,这是二扬。最后,李牧训练精兵,布杀阵,诱敌深入,待匈奴“大率众来入”之时,“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这是三扬。这种以“怯”写勇,以“抑”写“扬”,以“不敢战”写“大破之”的手法,使李牧的形象特别突出,独具异采。同时,以李牧的赫赫战功说明他不是真“怯”,而是一种麻痹敌人的奇谋,有力地呼应了开篇的“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使文章首尾完整,浑然一体。
【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
闻道欲来相问讯作者。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