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有客髯而紫,左挟秦弓右吴矢。
自言家本关中豪,黄金散尽来江沚。
年来倦上仲宣楼,裹粮且访侯嬴里。
腰间匕首徐夫人,河畔荒丘魏公子。
悬知吊古有深愁,慷慨登车不可止。
自从盗决黄河奔,大梁未有千家村。
烽火但增新战垒,尘沙非复古夷门。
短衣聊向将军幕,长剑终酬国士恩。
落日驱车临广武,春风试马出轘辕。
丈夫佩印乃恒事,安能郁郁老邱樊。
王郎顾我深叹息,一见欢喜如旧识。
此行不但为封侯,人生贵在抒胸臆。
江上杨花白雪飞,梁园芳草青袍色。
盾鼻犹堪试彩毫,莺声聊为停珠勒。
醉后狂歌气若云,军中教战容如墨。
春风拂地车斑斑,起看明月揽刀环。
平台宾客久零落,至今汴水空潺湲。
怜予偃蹇风尘际,年来磐折凋朱颜。
已知苦被雕虫误,强弩欲挽不可关。
待尔他年分虎竹,相从射猎终南山。
全诗共四十句,可分为四段,每段十句。从开始到“慷慨登车不可止”是第一段。
第一段开头二句作者挥笔勾勒出了王玉门的威武形象:两颊长须,手执利器。剽悍勇猛,英气逼人。“有客有客”的重复叠用,于介绍的语气中流露出对王玉门的钦慕之情,好像在说:此客身手不凡,须刮目相看。三、四句换由王玉门自我表白。原来他出身于西秦关中的豪门之家,去家远游,南下江南,黄金散尽,在所不惜,是一位志在四方的豪爽侠义之士。“自言”二字,表明王玉门的高度自信。接着作者连用两个典故,表明王玉门的志趣和向往。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曾在江南作《登楼赋》,其中有“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等句,抒发了久留客地、难施才能的思乡苦闷。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造了仲宣楼,成为文人骚客凭吊抒怀的地方。侯嬴原是魏国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后知遇于魏公子,为其出谋献策,窃符救赵,建立奇功。这里的“倦上仲宣楼”是说王玉门胸襟开阔,不像王粲及那些士人们有那么多去国怀乡,郁郁不舒的情怀。“且访侯嬴里”,一方面点明赴任之地,照应诗题“之大梁”,另一方面也表明友人对侯嬴这位奇谋侠士的向往,洋溢着追慕古人,欲求功业的热情。“腰间”以下四句作者轻笔一折,生出吊古伤怀的情绪来。王玉门要去的大梁以及中原地区,在战国时期乃是刀光剑影,群雄逐鹿之地!那里曾演出过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活剧:燕太子丹欲刺秦王,为荆轲求天下利器,从赵国徐夫人处得利匕一把;魏公子礼贤下士,一言千金,风流豪贵,声名显赫。然而无论徐夫人,还是魏公子,他们都早已作古,留下来的只是“河畔荒丘”,黄土一抔。登程遥想,临风依依,怎能不令人感慨万端呢?吊古平添深愁,吊古也倍增豪情。“慷慨登车不可止。”性情豪爽的王玉门终于从怀古的感伤情绪中挣脱出来,态度决绝,情绪昂扬地登车出发了。这里,作者运用心理独白的手法,将王玉门吊古伤怀与欲求功业的情感抒发得回环往复,语气之间造成了一种奔放跌宕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从“自从”句到“安能”句为第二段,紧贴诗题的“送”字,劝勉王玉门建功立业,有所作为。“自从”以下四句作者先收回一笔,由历史上的大梁回到现实中的大梁,写战乱给大梁带来的深重灾难。明末的大梁,是李自成起义军与官军浴血鏖战与反复争夺之地。烽火燃起,战垒遍地,尘沙蔽天,夷门不存。据史书记载,李自成曾三围开封,决黄河之水以困明军。宋琬作为明末清初的士大夫,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当然是敌视的,因而他称起义军为“盗”,并把战祸归罪于李自成,这自然是由他所持的立场决定的,但从“大梁未有千家村”等句中,也表露出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深关切和同情,寄寓着乱世的感慨和忧患。战乱后的大梁虽然衰微破败,但也正是百废待举,一试身手的用武之地。于是作者仍借用古事劝勉友人。“短衣聊向将军幕,长剑终酬国士恩。”短衣,指屠夫朱亥,他受知于信陵君,用铁椎击死将军晋鄙,夺回军权。“长剑”句是指侯嬴因年迈不能随兵救赵,于信陵君出发后,刎颈自杀,以谢信陵君知遇之恩。这是用朱亥、侯嬴之事鼓励王玉门,相信他此次大梁之行定能得到知遇,最终建立奇功。“落日”二句又荡开一笔,境界阔大,气象雄浑,遥想着友人赴大梁途中吊古迹、过古关时踌躇满志、壮怀激烈的情形,用意仍是以励其志,以壮其行。
从“王郎”句到“军中”句是第三段,诗情由豪放转为旷达。告诫王玉门不仅要博取功名,而且要放任性情,自得其乐。“王郎”二句是谈二人的交情。虽然他们相识不久,但志趣投合,如同故人。王郎登程之际为何叹息?是叹息友人之间的离别?还是叹息前程的未卜,功业的难求?作者细心地体谅到友人的心境,于是推心置腹地告诫友人:“此行不但为封侯,人生贵在抒胸臆。”一个“贵”字,强调了心悦意惬、自得其乐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在“江上”以下四句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绘出了一个色泽鲜丽、春意盎然的画面:怡荡的春风,扬起了江边的杨花,轻飞乱舞,如片片雪花飘落。此时北方的梁园也是芳草萋萋,如青袍之色,一片碧绿。“行乐须及春”,为何不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春色呢?军中闲暇之时,可磨墨于盾鼻之中,挥毫成章,以寄雅兴;莺鸣婉啭声中,可驻马谛听,悦耳自娱,悠闲逍遥,这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啊!接下来的“醉饮”二句诗情又突转激烈,描写醉酒狂歌,豪纵不羁,军中教战神情肃杀,踌躇得志的情形,把狂放欢畅之情推向顶点。此段作者设想奇特,唱出了纵情欢乐,高昂旷达的调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寄托着对友人的一片深衷情谊。
欲求功业,功业难求,反被功业所误,这是古代有为之士所常咏叹的一个主题。从“春风”句到结尾是最后一段,诗情又渐转低沉平缓,慨叹功业难系,盛衰无常,最后点明对友人的期望。“春风”二句是想象友人在大梁欲求功业的情景:黎明时分,春风拂地,车声斑斑,明月高悬,友人于月色中揽刀起舞,景色凄清。“平台”二句以汴水永恒同“宾客零落”对举,将世事沧桑,人生飘忽之意点染得十分鲜明。“春风”二句与“平台”二句又形成对比,一是写闻鸡起舞,博取功名;一是写时光无情,功业难系,对比之中,自然流露出一种功名难存的感伤情调。这种情调虽不免消极,但显然是有感而发,原来作者自己就是被功名所误啊!“怜予”以下四句是自怜自叹:仕宦多年困顿不堪,摧眉折腰备受辛酸,舞文弄墨催人衰老,以致连弯弓射箭的气力都没有了。抑郁之情、不平之气跃然纸上,包含着作者久在樊笼的追悔之意。自己已被功名所误,朋友正在热衷功名,临行之际不能不一诉衷肠啊!“待尔他年分虎竹,相从射猎终南山。”这二句借李广在蓝田南山射猎之事告诫友人在执掌兵权,建功立业之后,切莫留恋功名,而应引身而退,那时他们一起相约射猎南山,以终余年。这里,既有对友人建功立业的祝愿,更有不被功名所误,悠闲自乐的期望,意味深长,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抒写得曲折反复,真切感人。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篇幅较长,但一点也不显得平铺呆板。全诗布局奇特,变化多端,用典自然,挥洒自如。作者将建功立业的雄心与吊古遥想引起的深愁,将博取功名的豪情与放纵性情的旷达,将送别之情与伤怀之感,利用布局的变换,场景的转移,抒写得舒卷往复,酣畅淋漓。此外全诗气势畅达,音调浏亮,感情色彩非常强烈,使诗情呈现出奇幻多变的景象:时而豪放激扬,时而感慨深沉,时而苍茫雄浑,时而春意融融,开合动荡,波澜起伏,有一种奔放阔大之美。朱庭珍在《筱园诗话》里说过:“宋荔裳诗格老成,笔亦健举。七古法高、岑、王、李,整齐雅练,时有警语。篇幅局陈,最为完备。”用此来评价这首诗,也是非常恰当的。
将军幕。推荐。爱诗词网。有客有客髯而紫,左挟秦弓右吴矢。自言家本关中豪,黄金散尽来江沚。年来倦上仲宣楼,裹粮且访侯嬴里。腰间匕首徐夫人,河畔荒丘魏公子。悬知吊古有深愁,慷慨登车不可止。自从盗决黄河奔,大梁未有千家村。烽火但增新战垒,尘沙非复古夷门。短衣聊向将军幕,长剑终酬国士恩。落日驱车临广武,春风试马出轘辕。丈夫佩印乃恒事,安能郁郁老邱樊。王郎顾我深叹息,一见欢喜如旧识。此行不但为封侯,人生贵在抒胸臆。江上杨花白雪飞,梁园芳草青袍色。盾鼻犹堪试彩毫,莺声聊为停珠勒。醉后狂歌气若云,军中教战容如墨。春风拂地车斑斑,起看明月揽刀环。平台宾客久零落,至今汴水空潺湲。怜予偃蹇风尘际,年来磐折凋朱颜。已知苦被雕虫误,强弩欲挽不可关。待尔他年分虎竹,相从射猎终南山。全诗共四十句,可分为四段,每段十句。从开始到“慷慨登车不可止”是第一段。第一段开头二句作者挥笔勾勒出了王玉门的威武形象:两颊长须,手执利器。剽悍勇猛,英气逼人。“有客有客”的重复叠用,于介绍的语气中流露出对王玉门的钦慕之情,好像在说:此客身手不凡,须刮目相看。三、四句换由王玉门自我表白。原来他出身于西秦关中的豪门之家,去家远游,南下江南,黄金散尽,在所不惜,是一位志在四方的豪爽侠义之士。“自言”二字,表明王玉门的高度自信。接着作者连用两个典故,表明王玉门的志趣和向往。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曾在江南作《登楼赋》,其中有“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等句,抒发了久留客地、难施才能的思乡苦闷。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造了仲宣楼,成为文人骚客凭吊抒怀的地方。侯嬴原是魏国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后知遇于魏公子,为其出谋献策,窃符救赵,建立奇功。这里的“倦上仲宣楼”是说王玉门胸襟开阔,不像王粲及那些士人们有那么多去国怀乡,郁郁不舒的情怀。“且访侯嬴里”,一方面点明赴任之地,照应诗题“之大梁”,另一方面也表明友人对侯嬴这位奇谋侠士的向往,洋溢着追慕古人,欲求功业的热情。“腰间”以下四句作者轻笔一折,生出吊古伤怀的情绪来。王玉门要去的大梁以及中原地区,在战国时期乃是刀光剑影,群雄逐鹿之地!那里曾演出过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活剧:燕太子丹欲刺秦王,为荆轲求天下利器,从赵国徐夫人处得利匕一把;魏公子礼贤下士,一言千金,风流豪贵,声名显赫。然而无论徐夫人,还是魏公子,他们都早已作古,留下来的只是“河畔荒丘”,黄土一抔。登程遥想,临风依依,怎能不令人感慨万端呢?吊古平添深愁,吊古也倍增豪情。“慷慨登车不可止。”性情豪爽的王玉门终于从怀古的感伤情绪中挣脱出来,态度决绝,情绪昂扬地登车出发了。这里,作者运用心理独白的手法,将王玉门吊古伤怀与欲求功业的情感抒发得回环往复,语气之间造成了一种奔放跌宕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从“自从”句到“安能”句为第二段,紧贴诗题的“送”字,劝勉王玉门建功立业,有所作为。“自从”以下四句作者先收回一笔,由历史上的大梁回到现实中的大梁,写战乱给大梁带来的深重灾难。明末的大梁,是李自成起义军与官军浴血鏖战与反复争夺之地。烽火燃起,战垒遍地,尘沙蔽天,夷门不存。据史书记载,李自成曾三围开封,决黄河之水以困明军。宋琬作为明末清初的士大夫,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当然是敌视的,因而他称起义军为“盗”,并把战祸归罪于李自成,这自然是由他所持的立场决定的,但从“大梁未有千家村”等句中,也表露出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深关切和同情,寄寓着乱世的感慨和忧患。战乱后的大梁虽然衰微破败,但也正是百废待举,一试身手的用武之地。于是作者仍借用古事劝勉友人。“短衣聊向将军幕,长剑终酬国士恩。”短衣,指屠夫朱亥,他受知于信陵君,用铁椎击死将军晋鄙,夺回军权。“长剑”句是指侯嬴因年迈不能随兵救赵,于信陵君出发后,刎颈自杀,以谢信陵君知遇之恩。这是用朱亥、侯嬴之事鼓励王玉门,相信他此次大梁之行定能得到知遇,最终建立奇功。“落日”二句又荡开一笔,境界阔大,气象雄浑,遥想着友人赴大梁途中吊古迹、过古关时踌躇满志、壮怀激烈的情形,用意仍是以励其志,以壮其行。从“王郎”句到“军中”句是第三段,诗情由豪放转为旷达。告诫王玉门不仅要博取功名,而且要放任性情,自得其乐。“王郎”二句是谈二人的交情。虽然他们相识不久,但志趣投合,如同故人。王郎登程之际为何叹息?是叹息友人之间的离别?还是叹息前程的未卜,功业的难求?作者细心地体谅到友人的心境,于是推心置腹地告诫友人:“此行不但为封侯,人生贵在抒胸臆。”一个“贵”字,强调了心悦意惬、自得其乐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在“江上”以下四句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绘出了一个色泽鲜丽、春意盎然的画面:怡荡的春风,扬起了江边的杨花,轻飞乱舞,如片片雪花飘落。此时北方的梁园也是芳草萋萋,如青袍之色,一片碧绿。“行乐须及春”,为何不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春色呢?军中闲暇之时,可磨墨于盾鼻之中,挥毫成章,以寄雅兴;莺鸣婉啭声中,可驻马谛听,悦耳自娱,悠闲逍遥,这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啊!接下来的“醉饮”二句诗情又突转激烈,描写醉酒狂歌,豪纵不羁,军中教战神情肃杀,踌躇得志的情形,把狂放欢畅之情推向顶点。此段作者设想奇特,唱出了纵情欢乐,高昂旷达的调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寄托着对友人的一片深衷情谊。欲求功业,功业难求,反被功业所误,这是古代有为之士所常咏叹的一个主题。从“春风”句到结尾是最后一段,诗情又渐转低沉平缓,慨叹功业难系,盛衰无常,最后点明对友人的期望。“春风”二句是想象友人在大梁欲求功业的情景:黎明时分,春风拂地,车声斑斑,明月高悬,友人于月色中揽刀起舞,景色凄清。“平台”二句以汴水永恒同“宾客零落”对举,将世事沧桑,人生飘忽之意点染得十分鲜明。“春风”二句与“平台”二句又形成对比,一是写闻鸡起舞,博取功名;一是写时光无情,功业难系,对比之中,自然流露出一种功名难存的感伤情调。这种情调虽不免消极,但显然是有感而发,原来作者自己就是被功名所误啊!“怜予”以下四句是自怜自叹:仕宦多年困顿不堪,摧眉折腰备受辛酸,舞文弄墨催人衰老,以致连弯弓射箭的气力都没有了。抑郁之情、不平之气跃然纸上,包含着作者久在樊笼的追悔之意。自己已被功名所误,朋友正在热衷功名,临行之际不能不一诉衷肠啊!“待尔他年分虎竹,相从射猎终南山。”这二句借李广在蓝田南山射猎之事告诫友人在执掌兵权,建功立业之后,切莫留恋功名,而应引身而退,那时他们一起相约射猎南山,以终余年。这里,既有对友人建功立业的祝愿,更有不被功名所误,悠闲自乐的期望,意味深长,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抒写得曲折反复,真切感人。这是一首七言古诗,篇幅较长,但一点也不显得平铺呆板。全诗布局奇特,变化多端,用典自然,挥洒自如。作者将建功立业的雄心与吊古遥想引起的深愁,将博取功名的豪情与放纵性情的旷达,将送别之情与伤怀之感,利用布局的变换,场景的转移,抒写得舒卷往复,酣畅淋漓。此外全诗气势畅达,音调浏亮,感情色彩非常强烈,使诗情呈现出奇幻多变的景象:时而豪放激扬,时而感慨深沉,时而苍茫雄浑,时而春意融融,开合动荡,波澜起伏,有一种奔放阔大之美。朱庭珍在《筱园诗话》里说过:“宋荔裳诗格老成,笔亦健举。七古法高、岑、王、李,整齐雅练,时有警语。篇幅局陈,最为完备。”用此来评价这首诗,也是非常恰当的。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出典】《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释义】汉初,刘邦被项羽重兵围困于荥阳,汉将纪信献计以身冒充刘邦降楚,掩护刘邦乘机逃走,纪信遂被项羽烧死。
纪信诈帝。推荐。爱诗词网。【出典】《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释义】汉初,刘邦被项羽重兵围困于荥阳,汉将纪信献计以身冒充刘邦降楚,掩护刘邦乘机逃走,纪信遂被项羽烧死。【例句】郦寄卖友,纪信诈帝。(李瀚《蒙求》9962)这里举纪信冒充刘邦以掩护刘邦脱逃事作为提供学童学习典故之一则。
作者简介遇罗锦(1946—),北京市人。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文革开始,因日记和其兄遇罗克事受牵连,被拘留,后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1969年结束劳动教养后分配到河北临西县一小村插队落户。1970年迁至北大荒落户,并在那里与当地一知青结婚。1979年遇罗克被平反昭雪,随后返回北京。作品主要有《一个冬天的童话》及姊妹篇《乾坤特重我头轻》。《一个冬天的童话》最早发表于《当代》杂志1980年第3期,先后被译为德、日、英、法四国文字介绍到国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作品以朴实无华的笔触、真实强烈的感情讲述发生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悲惨的故事,是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今天看来,她的作品有时感情宣泄太直接,缺乏艺术的表达,文字也尚显粗糙,缺乏雕琢。
一个冬天的童话。推荐。爱诗词网。作者简介遇罗锦(1946—),北京市人。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文革开始,因日记和其兄遇罗克事受牵连,被拘留,后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1969年结束劳动教养后分配到河北临西县一小村插队落户。1970年迁至北大荒落户,并在那里与当地一知青结婚。1979年遇罗克被平反昭雪,随后返回北京。作品主要有《一个冬天的童话》及姊妹篇《乾坤特重我头轻》。《一个冬天的童话》最早发表于《当代》杂志1980年第3期,先后被译为德、日、英、法四国文字介绍到国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作品以朴实无华的笔触、真实强烈的感情讲述发生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悲惨的故事,是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今天看来,她的作品有时感情宣泄太直接,缺乏艺术的表达,文字也尚显粗糙,缺乏雕琢。内容概要文革像一场灾难突然降临,空气十分紧张。哥哥罗克把他的一本舍不得烧的日记交给我保管,我却把它丢了。接着,家被抄了,哥哥被押到工厂,母亲被剃光了头也被关押在厂里。我和两个弟弟无家可归。日记惹了祸,我也被拘留,判3年劳动教养。劳教的生活是灭绝人性的艰辛:在一块没有人烟的土地上,13个劳教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强度很大的劳作,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每一个人都在互相盯梢、猜忌、打小报告,日记是没法记了。一个1957年的右派因为把日记藏在被子里被发现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而我把日记藏在炕洞里才幸免于难。就这样胆战心惊地捱过了一个又一个单调而又痛苦的日子。所幸哥哥罗克的来信给我慰藉和力量,赖以支撑着度过了3年的劳教生活。3年后我劳教期满回家探亲,一家人相见,恍若隔世。哥哥罗克还被关着,将受到公审。我们一家人都十分担心哥哥的安危。街道的小警察又故意刁难,春节前要赶我和两个弟弟离京,被分到河北临西县的一个小村里插队落户。没有办法我们只好离京,身上又没钱买票,只好扒车。我所到的那个村庄是河北的一个穷村,一天的工分才一毛三分钱,劳动也很艰苦。因为穷,村里有许多光棍。我到后,村里有很多人来给我提亲。这使我想起了在工艺美术学校时的一场夭折了的爱情。刚入学,我就对同班的一个男生产生了好感,但是那个男生却似乎根本没把我放在心上,从来不理我。他与全班的其他女生说话,却从不跟我说话。这使我暗暗认定他是喜欢我的,但只是不敢表露而已。这样过了四年,快毕业了,我终于忍耐不住,主动给那位男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情,几天以后,我收到回信,信中表示父母已认可,愿意与我恋爱。于是两个人埋在心里的种子终于在四年后发了芽,并且论及了婚嫁。可是,正当我们憧憬着未来、憧憬着新生活的时候,文革开始了,那男生家里也是大资本家,很快地,就与我失去了联系……过了不久,哥哥罗克被枪决的消息传来了犹若晴天霹雳。这使我万念俱灰。现在,我想得更多的不是有爱情的婚姻,而是有一个窝,一个立足点,把父母兄弟都接出来落户。要生存,物质第一,精神第二,马克思如是说。我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落户点,经过母亲的一位邻居介绍,他的儿子赵国志在北大荒,那里很富裕,一天的工分值一块多,我决心只身去闯关东。我变卖了母亲给我的一条新裤子和其他一些杂物,带着出卖自己屈辱的钱只身去闯关东。但是要在北大荒落户的代价是必须在当地结婚。在举目无亲的土地上,我只好选择了赵国志,而赵国志也向我求婚了。这样,我终于把户口落在了东北,而且也把父亲与两个兄弟的户口迁到了东北。而母亲还在工作只好留在北京。我嫁给赵国志只是为了能在东北落户,并不爱赵国志。在新婚之夜,赵国志粗暴地凌辱了我,我只好抽剪刀以自卫,并从此洁身自守。谁料到只几分钟的肉体的接触却给我带来了一个耻辱的新生命。十月怀胎的艰辛与母爱的复苏又使我继续与赵国志一起生活。同时两人白手起家也是很不易的,即使是没有爱情的婚姻也认了,不愿再打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合该出事。哥哥罗克是我心中的偶像与神,偏偏有一个朋友出现了,他的出现打破了我的平静的生活。他就是维盈。他长得极像哥哥罗克。一个风雪之天,维盈和弟弟维力来拜访我,我们俩一见钟情,谈得十分投缘。他成了我倾诉心中的凄苦的好朋友。我不愿离开他。事情的发展有成三角感情之势。我有些敏感,可又以坚决维持与维盈朋友关系为由从容处之。去河上游放排的前夜,我去向维盈告别,长期压抑的感情终于奔放了出来,那一个月光之夜,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光明的月光之夜,也是一个昭示我不祥命运的月光之夜,维盈与我接吻了,维盈再也不是我的普通朋友了,我一向维持的平衡动摇了,处于感情的漩涡之中。我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愿意舍弃自己心爱的孩子和来之不易的家而与维盈结合。赵国志抱着一线将来可能复婚的念头同意与我离婚了。可是维盈这时却退缩了。原来他的母亲坚决反对我们的结合。只是因为我已经结过婚,而且成分也不好。我对维盈很失望,也很怨恨也很想念,我失恋了。曾经有过的全部伤痛又在此时复活了,一起来折磨着我,我决心一死了之,可是哥哥的灵魂又一次拯救了我,他叫我要坚强地生活下去,要热爱生活,我带着经过一场台风袭击后恢复平静的村庄的心情又开始了漫漫的人生之旅……作品鉴赏冬天的童话,从题目上看似乎是要讲述一个在残酷的年代里发生的一个美丽的故事。待读完了才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童话,至多也只是一个破灭了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在不正常社会中一个人一个女人所走过的轨迹,是一篇控诉自己不平遭遇的檄文,是对自己破灭的爱情之梦的奠祭书。同时,也是作者对自己死去的哥哥的怀念之作。社会的动乱,必然会使社会各组织解体、换移、重生、再组合,社会各成员便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多少家破,多少人亡,多少青春被毁,多少纯洁被伤害,于是当社会甫定之后,便会有许多长歌当哭,哀悼过去的作品产生。纵观中国文学史概莫如此。伤痕文学在1979年出现也极其自然,《一个冬天的童话》是这股潮流中的一支。作者以凄凉、愤懑的强烈感情,控诉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弱女子在那个时代里的真实经历,催人泪下。哥哥罗克由于日记等事被押,受到公审,被枪决了。母亲也被关押在厂里。父亲在1957年便被打成右派,在当时也受到监督。“我”和弟弟无家可归,到处流浪。不久,我(罗锦)也因为日记被拘留,判了三年劳教。好容易捱过了这三年非人的劳教生活,还没来得及与家人过一个团圆年,又被赶到河北的一个小村里插队落户。爱情夭折了,哥哥也死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罗锦只想有一个窝,为此,她千方百计地只身闯关东,想在北大荒找个落脚点,并把家人接来,以躲是非。为此,她以与她所不爱的赵国志结婚为代价得到了这些。新婚之夜便给她带来了一个孩子,她努力让自己适应这种婚姻,与赵国志一起生活。但是维盈的出现打乱了她的生活,当她决定舍弃孩子与维盈结合时,维盈却因家庭的阻力退缩了,罗锦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打击,她想到了死,可她还是挺了过来……文章以真情动人,这是基本常识,可文章真正饱含感情者在文坛并不多见,更多的是虚情假意,要么是为赋新诗强说愁,要么抛开感情,以政治代之。伤痕文学之所以引起轰动效应全在一个“真”字。唯有“真”才能动人,唯有动人才有艺术生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成功也全在于一个“真”字。文章写于1974年遇罗克就义4周年前夕,在那样一个恐怖的年代里这是需要勇气的。同时,在本书的献词里作者说:“我用生命写出这些文字,献给我的哥哥遇罗克。”“某些文艺评论上或许写着:这是她——一个女孩子的遗作。”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是作者长期的压抑在瞬间爆发的结果,是感情的肆意渲泄,是金圣叹所谓“怨毒以著书”。是饱含着强烈的真实的感情的作品。文章有了真情自然很好,但并不一定就是好文章了,对情感的毫无节制的使用,便有可能导致文章的失败,我们可以看到这篇小说也有这方面的毛病:比如对哥哥的怀念,对维盈的感情在文中多次出现,给人的感觉是在说谎或者是说谎的,强烈的情感反而显得不真实了。另外,本文的可取之处还在于它的组织故事的结构方式。文章讲述了我在那个时代的长长的一段经历,有劳教,有到河北插队,有去北大荒,要从头讲起来是很费劲的,作者采用了追忆的结构方式,一开始讲罗锦与维盈的相识,罗锦向维盈讲自己过去的经历,这样,就把长长的一段浓缩于一点上了。而且,随着追忆的讲述,罗锦与维盈的感情也发展到了不能分离的境界,使故事能够接着离婚开始讲述而不突兀。这种结构方式,出现在80年代初的文坛上,还是显得颇具匠心的。
【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不知心恨谁。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点击进入:许地山《落花生》原文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触,从花生的常见而有用,说到做人的道理,颇有哲理意味,寄寓着对现实人生的感触。
许地山 落花生。推荐。爱诗词网。点击进入:许地山《落花生》原文《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触,从花生的常见而有用,说到做人的道理,颇有哲理意味,寄寓着对现实人生的感触。文章开头就说出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觉得“让它荒芜着怪可惜”,便提议“辟来做花生园罢”。姊弟们一听“都很喜欢”表示对这一提议的赞成和拥护。接着作者只用“买种底买种,动土底动土,灌园底灌园”三个整齐的短句,形象、简洁的概括了种花生的全过程。最后写几个月后花生“居然收获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用自己辛勤劳动换来成果时的欢快、喜悦、兴奋之情。以后就写全家过收获节时的愉快的情景。尽管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母亲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平时难得出场的父亲也参加了。这可以看出过收获节的重要和意义。在父亲的启示下,孩子们争说花生的好处。在大家谈的基础上,父亲开始谈花生的真正用处:把它和水果比较,它只是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这写了花生的内在之美。接着父亲又向孩子们说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并借“我”的体会,进一步形象地道出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这个主题是多么深刻、多么富有哲理意味,又发人深省。最后以“父亲底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结束全文,含意极其深远。后来作者便以“落华生”为笔名,以时时警策自己。《落花生》的立意很深刻,同时也非常巧妙。它托物言志,深入浅出,言近旨远,使人深受教育与启发。文章用朴实无华的笔调,毫无铺张地叙述童年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断。从种花生写起,然后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处处扣紧题旨。文章主题是阐述关于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吃花生都是略写,只用简洁的文字把这些过程记叙清楚。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议花生,并在赞美花生的时候,引出做人的人生哲理,点明题旨“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言简意深。表明作者在竞逐高官厚禄、争名夺利、钻营成风的社会恶习下,洁身自好,不慕虚名的思想境界。这种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笔法,看似信笔所至,实际上结构相当严谨。有人说:“散文,朴素最美”。诚哉斯言。《落花生》是在迷人的朴素之中,展示那惊人的优美。它的语言清新自然,朴实含蓄。既没有冗长的叙述,也没有铺张的描写,作者只用一支白描的笔,娓娓地叙谈故事,勾勒了几个人物,写了人物的对话,人物的对话又具有独特的个性。母亲温和善良、勤劳朴实。姐弟们天真活泼,幼稚单纯。父亲循循善诱,慈爱严正。虽然每个人的话都只三言两语,但都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种朴素的语言,是真正的美在一种极其和谐自然的形式中的流露,是朴素与优美的辩证统一。这样的语言风格与平淡而又深刻的立意非常谐调。这体现了老作家许地山作品的艺术风格。这也就是《落花生》问世六十余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
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匪徒颂。推荐。爱诗词网。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