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送王孙去

又送王孙去朗读

【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那无边的芳草,连续遮盖了古道,那青青的翠色延伸联接着荒城。又一次为友人送行,那萋萋的芳草呀,也意蕴着别离的深情。【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解题】这首诗是应考习作,故加“赋得”二字。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当时作者只是十六岁的少年,拿着诗文谒见著作郎顾况。顾况读了此诗深加赞赏。诗中,白居易将古原草和送别二者,统以万物生生不息的哲理,意境清新且富于理趣,特别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成为传世名句。【鉴赏1】这首诗首句便破“古原草”之题。这一联看似平常,却相当准确的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草生草灭,一年一遍,往复枯荣,意思写得很平平,然而作者用“枯荣”来突出由“枯”到“荣”的春草,使句子顿生光彩,春草那种生生不已的状况便喷涌而至。承接“枯荣”而发展,由抽象到具象,“枯荣”便化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具体描述。大火焚烧,烈焰当空,野草倾刻便被毁尸灭迹。“野火烧”可见毁灭的力量之大。然而却说“烧不尽”,可见野草再生能力之强而又可引出下文。“春风吹又生”这一句非常简朴,道出的真理又是很直接,但“又生”和上文“野火烧”对比,就显得极为有力。以上是对一般意义上的草的描述,五六句一转而至古原,“远芳”可见原之大,“古道”、“荒城”便更显出原的古老,暗扣题中“古原”。“芳”自“远”侵,“晴”更显得草“绿”,进一步使草具体、生动;古道荒城更显得草的生意盎然。“又”字一转写了一个送别的环境。“王孙”是由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演化而来诗人变原诗怀思游子之意,为送别的愁情。芳草送别,每片叶子都饱含别情,意味深长。到此为结而又点出题中“送别”。这首诗造句朴实自然,清新流畅;用字工整精巧,因字字得体使得全诗句句有情,语语有味,令人回味无穷。【鉴赏2】唐代杰出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772—846)十六岁时写的一首五律。古代凡按规定题目作诗,照例在题上加“赋得”二字。这首诗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诗人通过描绘古老原野上的芳草,抒发送别友人的离情别绪。“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用它的烧之不尽、逢春即发,暗喻离情斩不断、烧不绝。“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使人感到那离情就象遮掩古道、连接荒城的野草那样,清香弥漫,无处不在,萋萋满目,排遣不开。全诗前呼后应,把“古原”、“草”和“送别”融成一体,意境极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用朴实有力的语言,工致天然的对仗,热情地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乐观进取的精神。在咏物中言志,蕴寓着深刻哲理,历来为人传诵。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梦的朋友

幻想的姐妹

()

【诗句】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詩句出處:《琵琶引》;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怎么能低着眉头,弯着腰去侍奉权贵,这样做绝不能使我开心欢笑。摧眉:低下眉头,一说低头。折腰:弯腰。事:侍奉。【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鄙于卑躬屈膝,不媚权贵的高贵品行。[例]唐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别人去攀附,找靠山,见了皇帝背朝天,他偏要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鄙弃权势,保持自我。(王维友《贱骨头、软骨头、硬骨头》)【鉴赏】原诗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两句大意是说,最好是到名山求仙。骑白鹿以遨游的典故,出自《楚辞·哀时命》:“浮云雾而人冥兮,骑白鹿而容与。”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出职,赋归去来。”这是李白这两句诗的出典。李白不得志于当时,遂有出世之想。不为权贵摧眉折腰,表明李白有一副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鼓舞了后人坚毅的独立人格。做人要有抱负,不随世浮沉,不做随风倒的墙头草。一般有气节的人,也常用这两句诗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自守,不向权贵低头。【原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赏析】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作者人生最得意辉煌的长安经历之后。诗以梦境为线索,写了游天姥山遇见仙人的美妙过程;当梦醒回到现实后,诗人表达了人生万事如流水的虚无思想,最后又以高傲不屈的人格精神振起,预示了他将寻求“开心”的人生未来。此诗起笔飘忽,结尾豪放,梦境奇特,描写精彩,将本来没有的景象写得活灵活现,神仙洞天一节令人叫绝。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与作者的性情有关,更与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人生实践有关。由此解读此诗时应注意另一个关键,人生经历的现实其实是作者创作想象的基础,不然就不会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那样愤激的话语,因此这是一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诗篇。此外还要注意,李白固然天才纵横,但他并非不读书。他的有些诗通篇用典,足见其博学功夫。此诗写得浪漫,对前人典籍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屈原的《离骚》中飞腾上天的景象描写,不正是启发此诗的来源?诗中那些“兮”字,难道不是骚体的痕迹?因此,天空尽管绚烂奇妙,还须立地想去,没有地,何来天?诗如此,学习如此,人生如此。

()

(汉)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