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能有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司马迁首创本纪、世家、列传这些专记人物一生事迹的体例。凡社会地位不及本纪、世家规格,而又于当世有丰功伟绩,或较大影响者,均在人传范围之内。司马迁出身世代书香之家,又曾游历四海名山大川,“为文疏荡,颇有奇气”,善于将枯燥乏味的历史事件,连缀成文学气息浓郁、形象生动,而又不失史实的人物传记。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原列传》、《李将军列传》等,多为后人以文学佳品拜读。此后,世代史官、文人学者纷纷规摹效仿司马迁所为,每遇卓异之人,便为之立传,以图后世从中获得启发和鼓舞,或以此警劝后人“杜恶从善”。
柳宗元是古文八大家之一,又是具有新思想的改革派。他的文章总是充溢着卓然不群、超越时人的见解。一部《柳河东集》,大部分作品是有的放矢而发,专事游戏并无实际内容的诗文未曾多见。
《宋清传》是柳宗元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一,写一个既不属王侯世家,又并非达官显贵的药材商人,依靠自己异于他人的经营之道,赢得世人广泛赞誉,终于致富的故事。以通常入传惯例而论,宋清这样普通的市井买卖人,根本无立传资格,然而柳宗元却不受传统成规所限,毅然为这位超凡脱俗的小人物立传。察宋清所为,果然与众不同。他本是个药材商人,但却不以逐利为其经营的唯一目的。从经营方式上看,宋清不计一时一事的小利、近利,所卖之药样样货真价实,用其药者,无不疗效显著,药到病除,因此商业信誉极高。经营之时,他宽以待人,对任何人都以诚相待,终于声名远播,生意愈加红火兴旺,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家大户。对于宋清所为及其致富之方,作者深感奇特,与官场盛行的“炎而附,寒而弃”的丑恶行径比较,宋氏那种于富贵者、贫贱者,得势者,失势者均能一视同仁,真诚相待,并热心救急扶困,奉送药而致富足的卓然之举,堪称时代的佼佼者。作者认为,宋清所为是根治社会弊端的良方,将有补于当世,遂命笔铸成此篇。从另一个方面看,为宋清这个普通人立传,宣传他的“诚”与“义”,可揭露官场的黑暗及士大夫们的卑劣行径,以寄托作者对社会的忧思、不满和愤怒。全文重点突出,人物形象鲜明,分三层加以叙述。
首先,柳宗元介绍了宋清为何许人。他是长安一个专事卖药的商人,不同于一般买卖人所为,从不坑害同其交往的人,无论是采药人,行医的郎中,不分高低贵贱,一概以诚相待,或予高价,或付好药,从不让他们吃亏。作者接下去列举了几种情况:其一,长安的郎中们开方配用宋清的药,往往药到病除,立见成效,销售很快,因此无论是郎中,还是用药者“咸誉清”(咸:全、都)。其二,患有内、外科疾病,希望尽快治愈的人,“亦皆乐就清求药”。表明宋氏药确乎为疗效显著的“善药”。其三,对一时无钱,以字据求药的贫贱病人,宋清扶危济困,概予“善药”,以至“积券如山”,但宋氏却从未“诣取直”(诣yi,前往)。其四,某些借据来自远方,宋清不识买药人也不予拒绝,依然售药如故,从“不为辞。”其五,年终结账,有的借据无人还钱,宋清“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宋清所为,药市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有道德的人,还有人说他是“大傻瓜”。面对人们褒贬不一的议论,宋清表明心迹,他说:“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文章起首,叙述宋清待人处世之道,文字准确精练,语言和缓平实,读来颇有亲切感。宋氏“愚钝”忠诚的经营方式,在人们赞誉、耻笑乃至猜测声中确立悬念,不仅开门见山的展露了宋清的不同凡响,给读者以新颖奇特,而且还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段尾引述的宋清言论,是本段宋清为商状况的总结,也是宋清为人的写照,文字平淡无奇,合乎“庶民”身份,读来有一种面对宋清,身临其境之感,推敲字里行间之意,颇堪玩味。从字面看,他的话质朴无华,语调稳重和缓,态度不卑不亢,正是他个性的表露。透过他的谈吐,深入领会其言谈内意,会感到宋清是一个和善、憨厚而又老成持重的忠厚长者。从宋清言谈可知,他不骄不躁,实事求是,柔中见刚,对称他为“蚩妄人”的某些人,他并未还以诟骂,仅以一“谬”字作答,既表明了本人的反对意见,又体现了宋清“宰相肚中能撑船”的气度。柳宗元在本段中,处处都在称赞宋清,然而却无一赞词见诸笔端,尤其宋清的一席话,更是平淡中见溢美,实为绝妙之笔。
文章第二段,作者分析了宋清致富的原因。以“诚”与“义”待人,这是宋清“善有善报”,财源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些“焚券者”,一旦“至大官”,“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其由此而得与“赊死者千百”的所失相比,“不害清之为富”。另外,宋清做买卖眼光远大,从不为眼前小利而斤斤计较,因为他“取利远”,当然“远故大”。财源因此而盛。再有,宋清始终以真诚待人,任何情况下“不为妄”,并且从未怀疑和动摇,长期“执其道不废”。为充分说明宋清经商“秘诀”,作者理论分析之后,又从社会底层中选择了几种人,即“斥弃沉废者”和“落然者”。他们地位低下,遭人冷遇和歧视,而宋清却不以其卑贱蔑视他们,不仅“亲与交”,且“与善药如故”,使这些受尽社会欺侮的人因此而感激涕零。这些人一旦交上好运,必以厚金重报宋清恩德。在此段中,作者紧扣“诚”与“义”展开议论。“焚券”是“诫”与“义”的具体表现,一般人难于做到,但宋清却常为而不懈,这表明宋氏是切切实实理解“诚”的涵义,而且身体力行地以“诚”待人,甚至“焚券”以示其诚之真切,结果,他迎来了纷至沓来的“馈遗”。这是明写“诚”的作用。其后的“取利远,远故大”也是在写“诚”,但却是隐写不是明写。“取利远”,“诚”是其基础和关键。宋清大名传而至远,是因其“诚”之使至,作者此处,是以隐意喻其“诚”。本段后面宋清善待“斥弃沉废“与“落然者”的实例,是柳宗元的高明之笔。那些身处社会底层、无钱无势的人,宋清尚且“亲与交”,地位较其为高的人,宋清如何相待,便不言自明。此举既节省了笔墨,又可收以少明多的效果,足见大家手笔,确乎身手不凡。
本文第三段,柳宗元将宋清的处世方式与“炎而附,寒而弃”的官场现象进行了对比,充分肯定宋清所为,并针对所谓的“市道交”展开议论,认为宋清是“市人”,但其“交”重“诚”与“义”。世人若都持此“市道交”永而不废,必将有意于“穷困废辱”者,是利国利民之举,提而倡之将于整个社会有益无害。与上述说法对立的人认为,宋清“非市道人”,原因在于“清居市不为市之道”,“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却争为“市道交”,两相比照,判然分明,各级官吏所为如何,都可以在这种比较中,显现突出出来。被封建社会视为“末流”的商人,每以追逐厚利为宗旨,有时甚至为此不择手段,而宋清所为却异军突起,不仅有别于一般商人,更远过官场吏员所为,作者遂即得出官不如商的结论,无情地鞭挞了“炎而附,寒而弃”,趋炎赴势,嫌贫爱富的各级官吏,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慨。第三段是本篇的核心,全段依然围绕“诚”与“义”展开议论,着意于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以反诘句的行文,将士大夫们恪遵“市道交”的惯技,唯求“炎而附、寒而弃”的嘴脸,无所遗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对照论说,慨叹官场的世态炎凉,本段两个反诘句,使用恰到妙处,不仅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气势,而且更内含道不尽的弦外之音,令人遐思不已!
这是一篇饶有兴味的传记文,是柳宗元有感于社会现实及世态炎凉的愤激之作。文章条理清晰,取材得当,爱憎分明,议论直言无隐,切中要害。通篇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发人深思。柳宗元精于遣词造句,文笔峻洁。行文中常以反诘句式出之,如“清其有道者欤?”,“今之交能有望报如清之远者乎?”,深沉感慨,其意在不言之中,堪人品味!
宋清传。推荐。爱诗词网。柳宗元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能有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司马迁首创本纪、世家、列传这些专记人物一生事迹的体例。凡社会地位不及本纪、世家规格,而又于当世有丰功伟绩,或较大影响者,均在人传范围之内。司马迁出身世代书香之家,又曾游历四海名山大川,“为文疏荡,颇有奇气”,善于将枯燥乏味的历史事件,连缀成文学气息浓郁、形象生动,而又不失史实的人物传记。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原列传》、《李将军列传》等,多为后人以文学佳品拜读。此后,世代史官、文人学者纷纷规摹效仿司马迁所为,每遇卓异之人,便为之立传,以图后世从中获得启发和鼓舞,或以此警劝后人“杜恶从善”。柳宗元是古文八大家之一,又是具有新思想的改革派。他的文章总是充溢着卓然不群、超越时人的见解。一部《柳河东集》,大部分作品是有的放矢而发,专事游戏并无实际内容的诗文未曾多见。《宋清传》是柳宗元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一,写一个既不属王侯世家,又并非达官显贵的药材商人,依靠自己异于他人的经营之道,赢得世人广泛赞誉,终于致富的故事。以通常入传惯例而论,宋清这样普通的市井买卖人,根本无立传资格,然而柳宗元却不受传统成规所限,毅然为这位超凡脱俗的小人物立传。察宋清所为,果然与众不同。他本是个药材商人,但却不以逐利为其经营的唯一目的。从经营方式上看,宋清不计一时一事的小利、近利,所卖之药样样货真价实,用其药者,无不疗效显著,药到病除,因此商业信誉极高。经营之时,他宽以待人,对任何人都以诚相待,终于声名远播,生意愈加红火兴旺,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家大户。对于宋清所为及其致富之方,作者深感奇特,与官场盛行的“炎而附,寒而弃”的丑恶行径比较,宋氏那种于富贵者、贫贱者,得势者,失势者均能一视同仁,真诚相待,并热心救急扶困,奉送药而致富足的卓然之举,堪称时代的佼佼者。作者认为,宋清所为是根治社会弊端的良方,将有补于当世,遂命笔铸成此篇。从另一个方面看,为宋清这个普通人立传,宣传他的“诚”与“义”,可揭露官场的黑暗及士大夫们的卑劣行径,以寄托作者对社会的忧思、不满和愤怒。全文重点突出,人物形象鲜明,分三层加以叙述。首先,柳宗元介绍了宋清为何许人。他是长安一个专事卖药的商人,不同于一般买卖人所为,从不坑害同其交往的人,无论是采药人,行医的郎中,不分高低贵贱,一概以诚相待,或予高价,或付好药,从不让他们吃亏。作者接下去列举了几种情况:其一,长安的郎中们开方配用宋清的药,往往药到病除,立见成效,销售很快,因此无论是郎中,还是用药者“咸誉清”(咸:全、都)。其二,患有内、外科疾病,希望尽快治愈的人,“亦皆乐就清求药”。表明宋氏药确乎为疗效显著的“善药”。其三,对一时无钱,以字据求药的贫贱病人,宋清扶危济困,概予“善药”,以至“积券如山”,但宋氏却从未“诣取直”(诣yi,前往)。其四,某些借据来自远方,宋清不识买药人也不予拒绝,依然售药如故,从“不为辞。”其五,年终结账,有的借据无人还钱,宋清“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宋清所为,药市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有道德的人,还有人说他是“大傻瓜”。面对人们褒贬不一的议论,宋清表明心迹,他说:“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文章起首,叙述宋清待人处世之道,文字准确精练,语言和缓平实,读来颇有亲切感。宋氏“愚钝”忠诚的经营方式,在人们赞誉、耻笑乃至猜测声中确立悬念,不仅开门见山的展露了宋清的不同凡响,给读者以新颖奇特,而且还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段尾引述的宋清言论,是本段宋清为商状况的总结,也是宋清为人的写照,文字平淡无奇,合乎“庶民”身份,读来有一种面对宋清,身临其境之感,推敲字里行间之意,颇堪玩味。从字面看,他的话质朴无华,语调稳重和缓,态度不卑不亢,正是他个性的表露。透过他的谈吐,深入领会其言谈内意,会感到宋清是一个和善、憨厚而又老成持重的忠厚长者。从宋清言谈可知,他不骄不躁,实事求是,柔中见刚,对称他为“蚩妄人”的某些人,他并未还以诟骂,仅以一“谬”字作答,既表明了本人的反对意见,又体现了宋清“宰相肚中能撑船”的气度。柳宗元在本段中,处处都在称赞宋清,然而却无一赞词见诸笔端,尤其宋清的一席话,更是平淡中见溢美,实为绝妙之笔。文章第二段,作者分析了宋清致富的原因。以“诚”与“义”待人,这是宋清“善有善报”,财源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些“焚券者”,一旦“至大官”,“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其由此而得与“赊死者千百”的所失相比,“不害清之为富”。另外,宋清做买卖眼光远大,从不为眼前小利而斤斤计较,因为他“取利远”,当然“远故大”。财源因此而盛。再有,宋清始终以真诚待人,任何情况下“不为妄”,并且从未怀疑和动摇,长期“执其道不废”。为充分说明宋清经商“秘诀”,作者理论分析之后,又从社会底层中选择了几种人,即“斥弃沉废者”和“落然者”。他们地位低下,遭人冷遇和歧视,而宋清却不以其卑贱蔑视他们,不仅“亲与交”,且“与善药如故”,使这些受尽社会欺侮的人因此而感激涕零。这些人一旦交上好运,必以厚金重报宋清恩德。在此段中,作者紧扣“诚”与“义”展开议论。“焚券”是“诫”与“义”的具体表现,一般人难于做到,但宋清却常为而不懈,这表明宋氏是切切实实理解“诚”的涵义,而且身体力行地以“诚”待人,甚至“焚券”以示其诚之真切,结果,他迎来了纷至沓来的“馈遗”。这是明写“诚”的作用。其后的“取利远,远故大”也是在写“诚”,但却是隐写不是明写。“取利远”,“诚”是其基础和关键。宋清大名传而至远,是因其“诚”之使至,作者此处,是以隐意喻其“诚”。本段后面宋清善待“斥弃沉废“与“落然者”的实例,是柳宗元的高明之笔。那些身处社会底层、无钱无势的人,宋清尚且“亲与交”,地位较其为高的人,宋清如何相待,便不言自明。此举既节省了笔墨,又可收以少明多的效果,足见大家手笔,确乎身手不凡。本文第三段,柳宗元将宋清的处世方式与“炎而附,寒而弃”的官场现象进行了对比,充分肯定宋清所为,并针对所谓的“市道交”展开议论,认为宋清是“市人”,但其“交”重“诚”与“义”。世人若都持此“市道交”永而不废,必将有意于“穷困废辱”者,是利国利民之举,提而倡之将于整个社会有益无害。与上述说法对立的人认为,宋清“非市道人”,原因在于“清居市不为市之道”,“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却争为“市道交”,两相比照,判然分明,各级官吏所为如何,都可以在这种比较中,显现突出出来。被封建社会视为“末流”的商人,每以追逐厚利为宗旨,有时甚至为此不择手段,而宋清所为却异军突起,不仅有别于一般商人,更远过官场吏员所为,作者遂即得出官不如商的结论,无情地鞭挞了“炎而附,寒而弃”,趋炎赴势,嫌贫爱富的各级官吏,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慨。第三段是本篇的核心,全段依然围绕“诚”与“义”展开议论,着意于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以反诘句的行文,将士大夫们恪遵“市道交”的惯技,唯求“炎而附、寒而弃”的嘴脸,无所遗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对照论说,慨叹官场的世态炎凉,本段两个反诘句,使用恰到妙处,不仅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气势,而且更内含道不尽的弦外之音,令人遐思不已!这是一篇饶有兴味的传记文,是柳宗元有感于社会现实及世态炎凉的愤激之作。文章条理清晰,取材得当,爱憎分明,议论直言无隐,切中要害。通篇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发人深思。柳宗元精于遣词造句,文笔峻洁。行文中常以反诘句式出之,如“清其有道者欤?”,“今之交能有望报如清之远者乎?”,深沉感慨,其意在不言之中,堪人品味!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新家孟城口。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闺门秘术阅读。推荐。爱诗词网。闺门秘术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闺门秘术剑仙传》。四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上书局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994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馆藏足本明清小说系列”排印本。唐朝山西大同府人华童,乃相门之后。妻子王氏,生三子二女。长子兆璧,次子兆琨,三子兆瑗,皆天资聪敏,在家读书。因安禄山起兵造反,华童携妻带儿女外逃。先逃到守坟仆人陶五兄弟陶发处住下。次日租下当地员外汤德元空屋,安顿家眷。汤德元疏财仗义,与华童结为挚友。华童为谋生计,赁室开门授徒,不上几日学生济济一堂,桃李盈门。汤德元二子汤俊、汤杰异常聪明顽皮,在三春庙会上将一卖荸荠的老者打伤,华童感愧,加上一路风寒而病势沉重,昏迷不醒。眼看医治无效,兆璧焚香祷告,割股煎药,华童奇迹般地转危为安,日见康复。后兆璧、春姑兄妹割股救母。汤德元闻兆璧孝道,极为赞叹,欲招为女婿,华童开始踌躇,后终与汤家成亲眷。隔年贼败,正值岁试之年,汤德元代兆璧、兆琨报名应考,同时资助一贫寒秀才李大椿应试。三人连考四场,终场发榜:兆璧第一,李大椿第二,兆琨第三。三人谒见县主,县主夏国华见璧、琨一表人材,欲将女儿瑶云配琨。华童不愿与做官人家攀亲而拒婚。李大椿母病,华家兄弟发轿将李母接到华家照料。三人复经府试,大椿第一,兆璧第二,兆琨第三。夏国华又请知府保媒,华童虽承允,但须俟岁考后,兆琨中榜方可行聘。几日后学宪按临,三人俱高取入榜,仍是兆璧第一。汤德元带三人荣归,府县馈赠银物,全镇上门贺喜,惊动了窃贼三眼虎,他深夜潜入华府盗银,华童惊醒,绊倒在地,一病呜呼。夏国华之子均祥是势利小人,对妹亲事极为不满。正值吏部天官叶槐之子开泰丧妻尚未续弦,叫篾骗王活嘴说媒续娶以图后嗣。夏均祥贪利附势,自作主张将妹瑶云许之。夏国华得知将不肖之子痛骂一顿。华夫人闻之退银还婢,以针黹度日甘愿清贫。瑶云遣婢庆喜买通陶五,暗中以好价买华家针线。均祥之仆童狗儿见庆喜给公子送衣,顿起邪念,抱住欲奸。庆喜用缓兵之计反使狗儿受冻吃苦,狗儿暗恨在心,反诬庆喜盗银叫奸夫陶五带走。均祥鞭打庆喜,国华大怒,夺鞭痛打均祥,再次赠银济助华家,并坚拒叶家婚事。叶开泰以父势压人,要知府万钧托媒,万钧告知国华,国华回家见均祥得意忘形,举手就打,气恼成病,不日亡故,均祥悔之不及。新任县官洪鹏程乃钻营谄媚之小人,又是叶槐门生,自然要促成叶开泰婚事。均祥附炎趋势,一口答应。洪鹏程买通监内大盗诬陷璧、琨是同谋,主谋是汤德元。用大刑逼供,兆璧屈打成招,兆琨严词痛骂,宁死不招。洪将兄弟二人收监,复将汤德元拘捕。洪鹏程命禁卒李春用金钩将汤治死,李春曾受恩于夏家,又受陶发之托,叫汤德元服下闭气丹装死,骗过赃官。汤死里逃生,就隐名逃往外乡。叶开泰请洪县令作媒,均祥将华、汤三人案情哄骗母亲,赵夫人知兆琨永远监禁,遂接受叶家聘金,瑶云急得口吐鲜血。庆喜定计主婢女扮男装,在迎娶之前出逃。谁料半路上了贼船,银饰被劫,主婢被强盗捆绑抛入江中。因瑶云身上有避水宝珠,乃叶家聘送之物,故二人未被淹死。又遇渔翁白长年夫妇,救回白渔村暂住。白渔村乃九门提督包清义故籍,渔翁的儿子媳妇在包府为仆,瑶云露出女身,以实情相告。包清义为官清廉,铁面无私,有“赛龙图”美称。生有一子一女,包小姐将瑶云接入包府相伴,瑶云诉说华、汤两家遭难,求包大人伸冤。叶开泰良辰迎不来新人,甚为恼火,逼均祥交人,新任刘知府只得将均祥看押起来。王活嘴编造谎言,叶开泰要夏均祥退回聘礼,见避水珠无影踪,刘知府将均祥问罪收监。秋闱将临,汤夫人资助李大椿赴省城应试,得中解元。主考王国钧乃吏部尚书,见大椿渊博宏通,必成大器,就提携入京参加春闱。包清义为主考,李大椿一鸣惊人,得中状元。榜眼、探花亦是大同府人,一时传为佳话。李大椿将叶槐之子仗势欺人,华、汤两家蒙冤遭难之事向包大人细述一遍。包大人怒纳,正值御史黄如永奏劾叶槐纵子恶行,圣上询问三鼎甲,情况如实,龙颜大怒,传旨包清义前往查办。李大椿衣锦荣归,奉旨以副钦差随包同行。县令洪鹏程、知府刘用宾慌了手脚,向李老太送银被拒。包清义奉旨查办此案,将均祥押上公堂,均祥吓得魂不附体,供出王活嘴、洪鹏程陷害华家兄弟的实情。包公查实案情,当堂释放兆璧、兆琨,奏请圣上将叶槐革职,叶开泰充军三千里;王活嘴刁唆犯法、买盗扳人拟斩监候;夏均祥嫌贫爱富,从轻发往军营效力。华氏兄弟无辜受辱,赏银抚恤。夏国华开复原官,洪鹏程、刘用宾纵容权贵,一并革职;汤德元赏银五十两。汤将次女与李大椿为妻,李老夫人授了诰封。众人夸夏瑶云为女中丈夫,兆琨心中十分喜悦。山东龙泉山强人英雄豹招兵买马,打家劫舍,谋逆造反,包清义接旨挂帅征剿。包留下李大椿随营效力,助办机宜。包公命先锋王龙擒贼,王龙中奸计反遭贼擒。后兆璧亦中状元,兆琨中探花,汤德元长子汤俊中武状元,汤杰中武侍卫,大同府人材辈出,传为奇谈。适时包公军情告急,璧、琨、俊、杰四人奉旨星夜驰援,众人会齐,汤俊一马当先,将叛贼锤杀。得胜回朝,皆有封赏。兆琨与瑶云亦夫妻团圆,各家男女皆孝顺父母,夫妇和谐,子孙昌盛,传为佳话。
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匪徒颂。推荐。爱诗词网。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诗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门前冷落,车马稀少,年纪也大了,就嫁给了一个商人。车:一作“鞍”。老大:上了年纪。【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非凡(色相、技艺、家族等不凡)女子因年老色衰等缘故,风光不再,遭受冷遇,落魄下嫁。[例]令她看破人生虽可能明艳煊赫一时,却终不免“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之悲剧命运的,正是那宦海沉浮、饱读诗书的东坡先生。(姜琍敏《禅边浅唱》)二、前一句用以形容来往人少,门户冷清。[例]我和李宗仁孤零零地守在傅厚岗副总统官邸,门庭冷落车马稀,殊无聊赖。(程思远《白崇禧和蒋介石之间》)三、前一句用以比喻某一事物很少有人过问或关心。[例]比如投考理工的人最多,这当然不是坏事情;但跟其他部门相比,有的就冷落得不像样子。比如师范,就是这么一个“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最可怜、最倒霉的部门。(魏巍《做新型的知识分子》)
嫁做商人妇。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门前冷落,车马稀少,年纪也大了,就嫁给了一个商人。车:一作“鞍”。老大:上了年纪。【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非凡(色相、技艺、家族等不凡)女子因年老色衰等缘故,风光不再,遭受冷遇,落魄下嫁。[例]令她看破人生虽可能明艳煊赫一时,却终不免“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之悲剧命运的,正是那宦海沉浮、饱读诗书的东坡先生。(姜琍敏《禅边浅唱》)二、前一句用以形容来往人少,门户冷清。[例]我和李宗仁孤零零地守在傅厚岗副总统官邸,门庭冷落车马稀,殊无聊赖。(程思远《白崇禧和蒋介石之间》)三、前一句用以比喻某一事物很少有人过问或关心。[例]比如投考理工的人最多,这当然不是坏事情;但跟其他部门相比,有的就冷落得不像样子。比如师范,就是这么一个“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最可怜、最倒霉的部门。(魏巍《做新型的知识分子》)
破匈奴。推荐。爱诗词网。(节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②。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③,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④!”匈奴每人,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⑤。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⑥,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⑦。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⑧,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⑨。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⑩,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11),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12),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译文】李牧是赵国北部边防的优秀将领,经常驻防在代和雁门两郡,以防备匈奴入侵。并因实际需要,可以自行任命地方和军中官吏,所收得的租税都纳入李牧军中的办事机构,作为养兵的经费。每天宰杀好几头牛供给军士食用,军士们练习射击、骑马,小心把守着警报台,多多地派遣侦察敌情的人员,优厚地对待战斗人员。发出约束命令:“匈奴一旦侵入边境来抢夺,我们应立即把人马物资收拾起来,退入堡垒中固守。如有人胆敢去捕捉匈奴就处斩。”每当匈奴侵入,烽火台就报警,全部人马都迅即进入堡垒,不敢出战。这样过了好几年,军队也没有什么损失。然而,匈奴认为李牧胆怯,即便是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帅太胆小了。赵王责怪李牧不出兵应战,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很气愤,将李牧召回,用其他人代替为将。之后一年多,每次匈奴来犯,都出兵与匈奴作战。出兵应战,屡次战败,伤亡损失很多,使得赵国的边民不能耕田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做边将,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便强行派遣李牧带兵守边,李牧说:“大王你必定要用我,那就要允许我像以前那样做,才能接受你的命令。”赵王允许了他的要求。李牧到了边关,像从前一样约束官兵。好几年来,匈奴都没有从赵国得到什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得到许多赏赐而不使用他们,他们都愿意为国一战。于是,李牧便为作战,挑选出合格的战车一千三百辆;挑选出合格的骑兵一万三千人;挑选出曾获过百金之赏的勇士五万名;能拉硬弓的善射之兵十万名,并把这些入选的人、马、车辆全部组织起来,进行作战训练。然后,在边境大肆放牧,放牧的百姓遍布边境的田野。匈奴人用少量的人马侵入抢劫,李牧假装打不赢而败走,并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的君主听到这一消息后,便大举领兵来入侵赵的边境。李牧多用奇特的战阵,向敌左右两面包抄攻击,大败匈奴,杀死匈奴十多万骑兵。灭掉了襜褴族,打败了东胡族,降服了林胡族,单于败逃远奔。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里,匈奴不敢靠近赵国的边境城邑。【鉴赏】本文记叙了赵国良将李牧保卫边疆,大破匈奴的战绩。歌颂了李牧不急功,不近利,不逞匹夫之勇,不计个人得失,甚至不惜触怒赵王而罢将丢官,一切以战事为重,一切以护边为重的爱国精神。塑造了貌似“不敢战”,实则英勇善战,貌似“怯弱”,实则大智大勇,匈奴“小入”则“佯北不胜”,匈奴“大人”则“大破大胜”,善为奇谋,独具风采的良将形象。通篇用“赋”的手法,轻描淡写,平实道来,然淡中有浓,平中有奇。平实的陈述与李牧“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的丰功伟绩,形成强烈的反差,鲜明地托出一代良将的形象,可谓以平凡显神奇,以淡泊寄至味。文章还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李牧“不敢战”,匈奴“以李牧为怯”;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也因此责备李牧,并“使他人代将”。一抑再抑,李牧之“无能”似乎已登峰造极。但结果是,代他为将之人,以匹夫之勇“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这与李牧原来守边时的“数岁,亦不亡失”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李牧以“不战”为战的策略的英明,这是一扬。最后,赵王不得不再请李牧“将兵”,李牧仍按“如前”之“故约”带兵,抗击匈奴。果然,“匈奴数岁无所得”,这是二扬。最后,李牧训练精兵,布杀阵,诱敌深入,待匈奴“大率众来入”之时,“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这是三扬。这种以“怯”写勇,以“抑”写“扬”,以“不敢战”写“大破之”的手法,使李牧的形象特别突出,独具异采。同时,以李牧的赫赫战功说明他不是真“怯”,而是一种麻痹敌人的奇谋,有力地呼应了开篇的“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使文章首尾完整,浑然一体。
【诗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出处】唐·杜甫《洗兵马》。【意思】怎么能找到一位壮士,挽来天河的水,洗干净铠甲和兵器,永不使用。天河:银河。【鉴赏】安得:怎么能够。挽:牵引;导引。天河:银河。甲兵:盔甲和兵器。此联的意思是:怎么能得到一位膂力过人的人,把银河里的水引下来,洗净兵器,永远不再动用!后用来表达一种制止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用法例释】用以表达停止战争,实现永久和平的愿望。[例]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努力是为了实现杜甫诗中“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和平主义理想,寻求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高洪《中日友好有大局人间正道是沧桑》)
安得壮士挽天河。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出处】唐·杜甫《洗兵马》。【意思】怎么能找到一位壮士,挽来天河的水,洗干净铠甲和兵器,永不使用。天河:银河。【鉴赏】安得:怎么能够。挽:牵引;导引。天河:银河。甲兵:盔甲和兵器。此联的意思是:怎么能得到一位膂力过人的人,把银河里的水引下来,洗净兵器,永远不再动用!后用来表达一种制止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用法例释】用以表达停止战争,实现永久和平的愿望。[例]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努力是为了实现杜甫诗中“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和平主义理想,寻求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高洪《中日友好有大局人间正道是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