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者之妻

御者之妻朗读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选自《晏子春秋》〕

●●

故事的作者善于使用经济的笔墨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这个特点在文中几乎处处可见。

比如故事的开头:齐国宰相晏婴坐车出门,“其御者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意气扬扬”,仅仅四个字就把御者高傲得意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简洁而传神。

当时车上还有晏婴,晏婴是车上的“主角”。可“主角”的表现这里一字未提,而是放到后边去写,由御者妻的口中说出。这么处理,避免了重复,节省了笔墨。

故事的中间部分,说御者之妻对御者驾车时的表现不满意,把他说了一通。御者听完之后,肯定有话要说,可作者把这些一概略过,只说,“其后,夫自抑损。”干净利落。

至于御者改过的具体表现,也略去。

故事的最后,“晏子怪而问之”,只说“御以实对。”双方如何问答,都不细说。可谓简洁之极。

作者的笔墨如此经济,而人物的刻画却十分鲜明。

先说御者。这个人物身上有毛病,可是不叫人讨厌;相反,觉得这个人物很实在,很可爱。

他给宰相驾车,觉得很荣耀,于是驾车的时候“意气扬扬”。这当然不好。可是他听了妻子的批评之后,知道自己错了,错了就改,马上见诸行动。晏子问他怎么跟原来的表现不一样了,他不是吱吱唔唔,也不是闪烁其词,而是实话实说。实在,可爱。

御者之妻,是这个故事里最重要的人物了。她生御者的气,是真的。不过要离开御者,恐怕并非真意。她大概是想以此使丈夫改过。

她说的那段话很长,几乎占了整个故事的一半篇幅,说得很艺术,很精彩。

这么一对比,很有说服力。再加上一吓唬,御者动心了,明白了,改了。御者之妻爱丈夫,懂道理,会说话,非常难得。

第三个人物是晏婴。晏婴给人的印象,一是谦虚,二是识人。对于身居高位的人来说,谦虚不易,识人更难。晏婴发现御者不仅“闻过则喜”,而且“闻过则改”,认为这种人是应该“破格提拔”的,因此推荐御者为大夫。

这个故事很短,只有一百多个字,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给了我们不少宝贵的启示。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

()

梦的朋友

幻想的姐妹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坎坎伐檀

()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始由柳开所倡导,后为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继往开来到苏轼而宣告完成的文学革新运动。它远继秦汉及魏晋散文的优良传统,近师唐代韩柳古文运动的成功经验,诗学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次文学运动使宋代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并为宋代诗歌丰富多采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宋初的诗文主要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词藻典丽而内容空乏的形式主义浮靡文风,它的恶性发展产生了风靡数十年的西昆派。

()

【诗句】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出处】唐·卢纶《晚次鄂州》。【意思】安史之乱使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漂泊。国难乡思已使诗人两鬓如霜,时值萧瑟的寒秋,心境就更加悲凉。所以虽然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回千里迢迢的故乡,此时此刻在秋风落叶中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注: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全诗】《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释】①二句意谓汉阳城在晴朗气候下已远远望见,但估计孤舟还需要一天的航程。汉阳: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北部,汉水之北,水北曰阳。②二句写舟行情景极为传神,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铨释云:“三句言浪平舟隐,估客高眠。凡在湍急处行舟,篙橹声终日不绝。惟江上扬帆,但闻船唇啮浪,吞吐作声,四无人语,水窗倚枕,不觉寐之酣也。四句言野岸维舟,夜静闻舟人相唤,加缆扣舷,众声杂作,不问而知为夜潮来矣。诵此二句,宛若身在江船容与之中。”估客:商人。舟人:船家。③二句意谓经过三湘之时,忧愁得鬓发花白,正逢萧瑟的秋色,离家万里,对着明月,思归之心更切。三湘:泛指今湖南境内。④二句意谓家乡的产业都已被战争摧毁殆尽,哪里再能忍受得了江上又有战争的声音!旧业:家产。江上鼓鼙声:至德元载十二月,永王李璘镇江陵,以为天下大乱,惟南方富裕,宜据金陵,保有江南,如东晋故事,于是擅自率水兵东下。此句当即指此事。【鉴赏】此诗系作者有感于安史之乱而作,是一首“伤乱之诗”。前三联从漂泊异乡、衰鬓、归心诸方面暗诉战乱之苦;末联从旧业荡尽,鼓鼙不息等方面抒写伤乱之情,点明主题。据此,似觉前面金圣叹、赵臣瑷之说,尚未探明诗的主意;喻守真之说,则又面面俱到,亦未将主意突出。此诗还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联在写法上的以情烘景,再以景染情。浪静、潮生,皆由“估客昼眠”、“舟人夜语”托出;而诗人之情怀,又由“浪静”、“潮生”触发而起。它不仅是景语,且有情在,情景之交融实难分开。这与一般诗词或以情烘景,或以景染情不一样,显得更有情致。所以,此联向为名句,颇得人所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