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精华录》是选辑道教精要著作的丛书。民国时了一子纂辑。了一子即丁福保,江苏无锡人。有民国无锡丁氏排印本及1989年浙江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该书选辑了道书100种,分为10集。其第1集为《道藏目录详注》(李杰)《道藏辑要目录》刘师培《读道藏记》为道教书目及提要。其次为《说斋》《说戒》《禁忌篇》等,皆道教斋戒及饮食起居的生活禁戒之事。末为《炉火监戒录》列举内外丹鉴戒之事。第2—3集有《将摄保命篇》《服气长生辟谷法》《天隐子养生书》《养性延命录》《函言总养生篇》《摄生月令》《摄生消息论》《摄生三要》等皆道教养生之书。其中保存着中国古代生理卫生,摄生保健的经验以及气功等的可贵知识。第3集中还收入《阴符经》和注解4种及《自然本起经》《赤文洞古经》二种。第4—5集为道教经论有《太上老君说了心经》《玉皇心印经》《常清静经》(李道纯注)《内观经》《定观经》《五厨经》及《广成子解》《神仙可学论》《坐忘论》与第5集的《玄宗正旨》《仙籍旨诀》《诸真语录》《诸真要语》《七部要语》《丹阳真人语录》等并属道教哲学著作。末收《大洞真经》及《太上老君内外日用妙经》二种。第6集为内外丹经选,有《金华秘诀》《了三得一经》《一气度人妙经》及元俞淡《周易参同契发挥》《参同契释疑》清董德宁《参同契正义》。宋王道《古文龙虎经注疏》《入药镜》《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唱道真言》等。第7—8集为内丹经论有《胎息经》注疏,清董德宁《悟真篇正义》《悟真外篇》及《性命圭旨》《规中指南》《悟玄篇》,末有女丹《孙不二元经法语》。第8集收《丹道秘书》《金丹大成》《还原篇》《复命篇》《翠虚篇》及明代伍冲虚《金丹要记》《天仙正理直论》《丹道九篇》,末收《老子中经》《太清中黄真经》二种。第9集收入《黄庭内外景经》集注(务成子注)《黄庭外景经》(梁邱子注)及《九天生神章经》《黄庭遁甲缘生经》《枕中经》《天蓬神咒》。第10集及第9集末3种为道教史地重要传记选辑,计收入《列仙传》《神仙传》《续仙传》《疑仙传》《华阳陶隐居内传》《济祖师文集》《海内十洲岛记》《别国洞冥记》《洞天福地记》《西山群仙会真记》《长春真人西游记》《金道正宗记》。最后殿以俞樾注《太上感应篇缵义》,为道教影响很大的劝善书。
该书中对于道教的符箓斋醮类的书籍一律不收。所选道书以阐发道教哲理及内丹练养为主,于钟吕金丹派论著收录最多,于《道藏》外,兼收明代的《性命圭旨》《天仙正理直论》等书,均明晰畅达,理事兼该,为修丹入门之指南,学道之梯航。《精华录所选以简练精萃为主,其中书籍,没有超过10卷以上的,所选道教史传亦本此宗旨,务期实用便读。该书不仅是道书的精要选辑,也是研究中国哲学、宗教以及气功、科技史的重要参考书。
道藏精华。推荐。爱诗词网。《道藏精华录》是选辑道教精要著作的丛书。民国时了一子纂辑。了一子即丁福保,江苏无锡人。有民国无锡丁氏排印本及1989年浙江古籍出版社重印本。该书选辑了道书100种,分为10集。其第1集为《道藏目录详注》(李杰)《道藏辑要目录》刘师培《读道藏记》为道教书目及提要。其次为《说斋》《说戒》《禁忌篇》等,皆道教斋戒及饮食起居的生活禁戒之事。末为《炉火监戒录》列举内外丹鉴戒之事。第2—3集有《将摄保命篇》《服气长生辟谷法》《天隐子养生书》《养性延命录》《函言总养生篇》《摄生月令》《摄生消息论》《摄生三要》等皆道教养生之书。其中保存着中国古代生理卫生,摄生保健的经验以及气功等的可贵知识。第3集中还收入《阴符经》和注解4种及《自然本起经》《赤文洞古经》二种。第4—5集为道教经论有《太上老君说了心经》《玉皇心印经》《常清静经》(李道纯注)《内观经》《定观经》《五厨经》及《广成子解》《神仙可学论》《坐忘论》与第5集的《玄宗正旨》《仙籍旨诀》《诸真语录》《诸真要语》《七部要语》《丹阳真人语录》等并属道教哲学著作。末收《大洞真经》及《太上老君内外日用妙经》二种。第6集为内外丹经选,有《金华秘诀》《了三得一经》《一气度人妙经》及元俞淡《周易参同契发挥》《参同契释疑》清董德宁《参同契正义》。宋王道《古文龙虎经注疏》《入药镜》《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唱道真言》等。第7—8集为内丹经论有《胎息经》注疏,清董德宁《悟真篇正义》《悟真外篇》及《性命圭旨》《规中指南》《悟玄篇》,末有女丹《孙不二元经法语》。第8集收《丹道秘书》《金丹大成》《还原篇》《复命篇》《翠虚篇》及明代伍冲虚《金丹要记》《天仙正理直论》《丹道九篇》,末收《老子中经》《太清中黄真经》二种。第9集收入《黄庭内外景经》集注(务成子注)《黄庭外景经》(梁邱子注)及《九天生神章经》《黄庭遁甲缘生经》《枕中经》《天蓬神咒》。第10集及第9集末3种为道教史地重要传记选辑,计收入《列仙传》《神仙传》《续仙传》《疑仙传》《华阳陶隐居内传》《济祖师文集》《海内十洲岛记》《别国洞冥记》《洞天福地记》《西山群仙会真记》《长春真人西游记》《金道正宗记》。最后殿以俞樾注《太上感应篇缵义》,为道教影响很大的劝善书。该书中对于道教的符箓斋醮类的书籍一律不收。所选道书以阐发道教哲理及内丹练养为主,于钟吕金丹派论著收录最多,于《道藏》外,兼收明代的《性命圭旨》《天仙正理直论》等书,均明晰畅达,理事兼该,为修丹入门之指南,学道之梯航。《精华录所选以简练精萃为主,其中书籍,没有超过10卷以上的,所选道教史传亦本此宗旨,务期实用便读。该书不仅是道书的精要选辑,也是研究中国哲学、宗教以及气功、科技史的重要参考书。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不知心恨谁。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诗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五》。【意思】我不轻薄今人,同时也爱慕古人,只要他们有清新明丽的词句,我就亲近他们。薄:鄙薄,轻视。为邻:接近。【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喜欢古今好的词语、好的文艺作品或优秀文学艺术家。[例]我自己虽不作诗,但我从幼年起就爱读诗;不但爱读古人的诗词,也爱读今人的诗词,正如诗翁杜甫所咏叹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辞丽句必为邻。”只要是“清辞丽句”,不论古往今来,我一概爱读。(廖沫沙《暴雨飚风总不移》)二、用以形容既尊重前人的成果也重视今人的成就,学习古今优秀的东西。[例]艺术家需要广泛吸收前人的艺术美创造的经验,把前人艺术美创造经验中同自己的气质、趣味相适应的东西吸收融合,形成自己的艺术美创造的特殊风貌,优秀的艺术家往往是从“转益多师”中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陆一帆等《青年美学向导》)【全诗】《戏为六绝句·其五》.[唐].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赏析】这是杜甫阐明自己艺术见解的诗句。今人爱慕古人,凡有清词丽句,而必认真学习,我杜甫怎敢轻易小视这些善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呢?作者强调向古人的优秀诗句学习,观点是正确的。注:今人,指庾信、四杰等近代作家。必为邻,意为离不开、少不了。
不薄今人爱古人。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五》。【意思】我不轻薄今人,同时也爱慕古人,只要他们有清新明丽的词句,我就亲近他们。薄:鄙薄,轻视。为邻:接近。【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喜欢古今好的词语、好的文艺作品或优秀文学艺术家。[例]我自己虽不作诗,但我从幼年起就爱读诗;不但爱读古人的诗词,也爱读今人的诗词,正如诗翁杜甫所咏叹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辞丽句必为邻。”只要是“清辞丽句”,不论古往今来,我一概爱读。(廖沫沙《暴雨飚风总不移》)二、用以形容既尊重前人的成果也重视今人的成就,学习古今优秀的东西。[例]艺术家需要广泛吸收前人的艺术美创造的经验,把前人艺术美创造经验中同自己的气质、趣味相适应的东西吸收融合,形成自己的艺术美创造的特殊风貌,优秀的艺术家往往是从“转益多师”中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陆一帆等《青年美学向导》)【全诗】《戏为六绝句·其五》.[唐].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赏析】这是杜甫阐明自己艺术见解的诗句。今人爱慕古人,凡有清词丽句,而必认真学习,我杜甫怎敢轻易小视这些善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呢?作者强调向古人的优秀诗句学习,观点是正确的。注:今人,指庾信、四杰等近代作家。必为邻,意为离不开、少不了。
【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出处】唐·杜牧《金谷园》。【意思】繁盛的往事追逐着芳香的尘埃,消散一空,流水潺潺,春草萋迷,已没有丁点儿尘事的萍踪。夕阳西下,东风传来啼鸟的幽怨,如泣如诉,满树落花凄然飘坠,犹似当年坠楼人的倩影。【全诗】《金谷园》.[唐].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赏析】金谷园是西晋石崇豪华的私人别墅,位于洛阳附近,唐时成为游览胜地。开成元年(836),杜牧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游览这一古迹时写下这首绝句,伤春感昔,借景抒怀。“繁华事散逐香尘”,首句点出感昔的主旨,同时为全诗定下了苍凉的基调。相传石崇曾“屑沉水之香,如粉末,布象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珍珠”(《拾遗记》)。从此可窥见金谷豪奢之一斑。种种繁华都随着香尘事去而化为过眼云烟,一去不返了。“流水无情草自春”。用自然之景进一步渲染“繁华事散”。金谷水哪管人世沧桑,依旧无情地流淌着;草木更不解人之悲怆,反而长得茂盛异常,呈现出满园春色。一个“自”字,寄寓诗人多少感慨。这虽是化用“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的诗意,但加上“流水无情”,使语言更加凝重。这情景已够使人伤怀的了,这时偏又传来令人痛楚之声。“日暮东风怨啼鸟”,使伤感又笼罩上一层凄怆的帷幕。日薄西山,残阳如血,园鸟悲鸣,如怨如慕,闻之惊心。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从反面衬托,以“空”字示人之悲;杜牧则从正面落墨,以“怨”字显人之痛,异曲同工。诗人边游边想,金谷一些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件件在脑中闪现。正在这触目皆愁、入耳皆伤之际,想到绿珠,突然瞥见落花,立即水到渠成地咏出结句。“落花犹似坠楼人”。石崇有妓名叫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绿珠坠楼而死。绿珠坠楼是金谷的主要逸事,她之坠楼又是石崇繁华事散的生动体现。诗人瞥见落花,想到如花之人,又从花之落幻化出人之坠,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花落耶?人坠耶?浑然莫辨。现实中的花落成为意念中的人坠,真是想落天外,妙趣天成。绿珠的命运不也就像眼前的落花吗?结句是全篇的高潮,是作者伤春感昔的凝聚点。此句囊括了前三句的主要内容,是繁华事散逐香尘的体现,是流水无情草自春的见证人,日暮是她命运象征,啼鸣难道不是为她悲鸣?还能引起人们无穷遐想,花依然在落,绿珠坠落之事现实中也在不断重演。繁花有尽,红颜命薄,才人运蹇,事虽殊途,理则同归。“犹似”之中既含花落之伤,又蕴对绿珠之同情,更深寓自己牢落不偶的感伤,收到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作者善于捕捉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赤壁》以二乔的命运虚拟孙曹之霸业,此则以绿珠坠楼,实喻金谷的兴亡,一虚一实,风骚各逞。徐凝也写有《金谷园》诗,说“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把绿珠看成祸水实属偏见,与此诗比起来,立意自有高下。
繁华事散逐香尘。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出处】唐·杜牧《金谷园》。【意思】繁盛的往事追逐着芳香的尘埃,消散一空,流水潺潺,春草萋迷,已没有丁点儿尘事的萍踪。夕阳西下,东风传来啼鸟的幽怨,如泣如诉,满树落花凄然飘坠,犹似当年坠楼人的倩影。【全诗】《金谷园》.[唐].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赏析】金谷园是西晋石崇豪华的私人别墅,位于洛阳附近,唐时成为游览胜地。开成元年(836),杜牧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游览这一古迹时写下这首绝句,伤春感昔,借景抒怀。“繁华事散逐香尘”,首句点出感昔的主旨,同时为全诗定下了苍凉的基调。相传石崇曾“屑沉水之香,如粉末,布象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珍珠”(《拾遗记》)。从此可窥见金谷豪奢之一斑。种种繁华都随着香尘事去而化为过眼云烟,一去不返了。“流水无情草自春”。用自然之景进一步渲染“繁华事散”。金谷水哪管人世沧桑,依旧无情地流淌着;草木更不解人之悲怆,反而长得茂盛异常,呈现出满园春色。一个“自”字,寄寓诗人多少感慨。这虽是化用“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的诗意,但加上“流水无情”,使语言更加凝重。这情景已够使人伤怀的了,这时偏又传来令人痛楚之声。“日暮东风怨啼鸟”,使伤感又笼罩上一层凄怆的帷幕。日薄西山,残阳如血,园鸟悲鸣,如怨如慕,闻之惊心。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从反面衬托,以“空”字示人之悲;杜牧则从正面落墨,以“怨”字显人之痛,异曲同工。诗人边游边想,金谷一些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件件在脑中闪现。正在这触目皆愁、入耳皆伤之际,想到绿珠,突然瞥见落花,立即水到渠成地咏出结句。“落花犹似坠楼人”。石崇有妓名叫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绿珠坠楼而死。绿珠坠楼是金谷的主要逸事,她之坠楼又是石崇繁华事散的生动体现。诗人瞥见落花,想到如花之人,又从花之落幻化出人之坠,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花落耶?人坠耶?浑然莫辨。现实中的花落成为意念中的人坠,真是想落天外,妙趣天成。绿珠的命运不也就像眼前的落花吗?结句是全篇的高潮,是作者伤春感昔的凝聚点。此句囊括了前三句的主要内容,是繁华事散逐香尘的体现,是流水无情草自春的见证人,日暮是她命运象征,啼鸣难道不是为她悲鸣?还能引起人们无穷遐想,花依然在落,绿珠坠落之事现实中也在不断重演。繁花有尽,红颜命薄,才人运蹇,事虽殊途,理则同归。“犹似”之中既含花落之伤,又蕴对绿珠之同情,更深寓自己牢落不偶的感伤,收到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作者善于捕捉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赤壁》以二乔的命运虚拟孙曹之霸业,此则以绿珠坠楼,实喻金谷的兴亡,一虚一实,风骚各逞。徐凝也写有《金谷园》诗,说“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把绿珠看成祸水实属偏见,与此诗比起来,立意自有高下。
【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清风明月苦相思。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红旗直上天山雪。推荐。爱诗词网。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乐府歌曲(相和歌辞之平调曲),一般都用以记述军旅征战之事。这首诗所写,也就是军旅征战中的一个场面。首二句写环境。海畔,即湖畔。古时称塞外大水泽亦曰海,如青海、蒲类海、居延海等(参见《千首唐人绝句》)。二句谓:湖边的冻泥被寒风吹裂,梧桐树的枯叶已经落尽,枝梢也被寒风吹折。二句将环境表现得异常恶劣。这是这次征战的大背景,地点在天山脚下。诗篇描绘此背景,乃从小处入手,只说湖畔冻泥以及梧桐的枯叶与枯枝,虽然如此,却将此恶劣环境写得十分严酷。次二句写士气。只闻笛声不见人,只见红旗直上天山雪,同样也是从小处入手。横笛,指军中吹笛。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有“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句,即此指。二句谓:在这“北风卷地百草折”的恶劣环境中,绝无人迹,却听得到高亢嘹亮的笛声,而且,寻声望去,在白雪映衬下,尚可见一行红旗正向天山顶上移动。二句有声有色,构成一幅壮丽的风雪行军图,其中虽不见人,却从与人相关的“横笛”及“红旗”二物,显示人的精神面貌,尤其是“直上”二字,更是突出地体现出军中高昂士气。诗篇所写环境越恶劣,越能显示从军将士的战斗精神,因而也更加鼓舞人心。
《侠女》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流溢着奇光异彩的小说。全篇没有头尾完整、交待详备的故事情节,而是着力于人物的一二奇行异事,写得虚虚实实、闪闪烁烁。小说写家境贫困,以书画为生计赡养老母的顾生,与其母常周济不知从何而来、对门而居的老妪少女,甚至老妪病逝后代为安葬。女则知恩图报,为其生子,但又不肯嫁与顾生。其女行踪诡异,剑术超群,曾以匕首掷杀纠缠顾生并侵犯自己的白狐娈童,最后提仇人头来与顾告别,自言是司马官之女,为报籍家之仇,隐姓埋名三年之久。小说极写此女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在那个封建礼教禁锢森严的社会,一个年轻女子,不怕抛头露面,不避男女之嫌,而又冷若冰霜;受顾家母子周济,不拒亦不谢,然又入顾家代母操作,为顾母洗创敷药,俨然如妇。尤其是她为报顾生养母送终之德,怜顾贫不能成婚,为之生子的异行,乃是离经叛道的异端之尤,济贫助人的侠义之极。篇名题为“侠女”,作品突出侠女的侠义之行,充分表现出作者反叛封建礼教的勇气和尊崇女性的民主意识。
这篇小说从思想到艺术明显地受到司马迁史传文学的影响。《史记·游侠列传》写朱家“振人不瞻,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写郭解“急人之难,免雠于更。“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对游侠的“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的高尚品格给予热烈赞扬。《刺客列传》则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聂政、荆轲等五名刺客勇敢抗暴、视死如归的英雄行为,热情歌颂他们自我牺牲,以报知己者的侠义精神。作者于篇末赞道:“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侠女》写侠女为报顾生孝养其母,以身相报,为其延一线之续,以成彼之孝的侠行,又写其以一孤弱女子,独力抗暴报仇的异行,明显可以见出是兼采游侠之同情贫苦百姓,“专趋人之急”,“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与刺客的勇敢抗暴和自我牺牲、以报知己的侠义精神。甚至司马迁借句践之语惋惜荆轲“不讲刺剑之术”而失败,《侠女》就大写侠女剑术之神异而大功告成。《侠女》在艺术表现上也继承了《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不重故事情节的首尾联贯、完整铺写,而注重人物奇行异事的描绘,以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特点,重在以为人作妇生子的异行来表现侠女的侠义性格。如将三篇作品对照看,我们可以十分明显地见出这种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的承继关系。
聊斋志异之侠女。推荐。爱诗词网。《侠女》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流溢着奇光异彩的小说。全篇没有头尾完整、交待详备的故事情节,而是着力于人物的一二奇行异事,写得虚虚实实、闪闪烁烁。小说写家境贫困,以书画为生计赡养老母的顾生,与其母常周济不知从何而来、对门而居的老妪少女,甚至老妪病逝后代为安葬。女则知恩图报,为其生子,但又不肯嫁与顾生。其女行踪诡异,剑术超群,曾以匕首掷杀纠缠顾生并侵犯自己的白狐娈童,最后提仇人头来与顾告别,自言是司马官之女,为报籍家之仇,隐姓埋名三年之久。小说极写此女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在那个封建礼教禁锢森严的社会,一个年轻女子,不怕抛头露面,不避男女之嫌,而又冷若冰霜;受顾家母子周济,不拒亦不谢,然又入顾家代母操作,为顾母洗创敷药,俨然如妇。尤其是她为报顾生养母送终之德,怜顾贫不能成婚,为之生子的异行,乃是离经叛道的异端之尤,济贫助人的侠义之极。篇名题为“侠女”,作品突出侠女的侠义之行,充分表现出作者反叛封建礼教的勇气和尊崇女性的民主意识。这篇小说从思想到艺术明显地受到司马迁史传文学的影响。《史记·游侠列传》写朱家“振人不瞻,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写郭解“急人之难,免雠于更。“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对游侠的“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的高尚品格给予热烈赞扬。《刺客列传》则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聂政、荆轲等五名刺客勇敢抗暴、视死如归的英雄行为,热情歌颂他们自我牺牲,以报知己者的侠义精神。作者于篇末赞道:“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侠女》写侠女为报顾生孝养其母,以身相报,为其延一线之续,以成彼之孝的侠行,又写其以一孤弱女子,独力抗暴报仇的异行,明显可以见出是兼采游侠之同情贫苦百姓,“专趋人之急”,“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与刺客的勇敢抗暴和自我牺牲、以报知己的侠义精神。甚至司马迁借句践之语惋惜荆轲“不讲刺剑之术”而失败,《侠女》就大写侠女剑术之神异而大功告成。《侠女》在艺术表现上也继承了《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不重故事情节的首尾联贯、完整铺写,而注重人物奇行异事的描绘,以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特点,重在以为人作妇生子的异行来表现侠女的侠义性格。如将三篇作品对照看,我们可以十分明显地见出这种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的承继关系。为了塑造好这位卓尔不群的侠女形象,作者在现实描绘上涂抹了一层神异色彩。侠女与顾生母子的互相帮助完全是现实的街邻交往,侠女以身相报、为其生子延嗣的细节描写虽为异行,却也极为生活化。而侠女的来无影去无踪,以匕首掷杀白狐,以革囊提仇人头,甚而知顾生“福薄无寿,此儿可光门闾”,最后“女一闪如电,瞥尔间遂不复见”。以上种种描写,倍增侠女神异,这种把现实神幻化的艺术手法,使得人物灵光四射,异采夺目,使其侠行义胆更加光彩过人。这种把现实神异化的艺术手法,还起到了把现实的内容虚化的作用,如雾里看花,朦朦胧胧,似真似幻。如小说实写侠女灭狐:“女以匕首望空抛掷,戛然有声,灿若长虹;俄一物堕地作响。生急烛之,则一白狐,身首异处矣。”而对其报仇之大事,则只用笑提仇人头来与顾生告别这样的侧面描写,即虚写来表现。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正如但明伦所评:“报仇是本文正面,剑术是报仇实迹,正面难写,而实迹又不可不写。乃于此处借狐以写匕首之神异。后之杀仇取头,只用虚写便足。”说明虚写(侧面描写、概略说明)避免了难写的实事,而又达到、甚至超过了实写(正面描写、直接具体的描绘)的艺术效果。试想如果在一短篇小说中大段大段地铺叙侠女报仇过程,反而会令人感到冗长平淡,不如仅用极少的笔墨写她用匕首击杀白狐,后只点出她取回仇人之头这样的虚实结合的写法来得强烈集中、凝炼含蓄,使侠女性格特征的表现更为深刻有力。这种把现实神异化,对侠女虚虚实实的描写,使得侠女是人似仙,如真似幻,如“神龙见首不见尾”(王渔洋回末评)。小说还采用这种写法,实写详写侠女与顾生母子的交往,以突出她以身相报的侠义行为,虚写略写她的来历、行踪、报仇经过,“只一句两句,正不知包却几许事情,省却几许笔墨”(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的虚写)。一方面倍增侠女的神异,一方面以简省的笔墨反映了更为广泛复杂的情节内容,增加了作品内容的容量,同时又使作品结构紧凑、集中、精炼,充分显示出蒲翁对于短篇小说谋篇布局的精湛造诣。悬念是小说引人入胜的重要因素,设置悬念是小说结构艺术的重要手段。《侠女》善设悬念,将侠女行动诡秘、身份来历不明、剑术高超神异写得闪烁迷离,使人频生疑窦,悬想不已,直到最后侠女挟人头而至,慷慨陈词,才使人释疑。紧接着又境界翻新,写侠女“一闪如电,瞥尔间遂不复见”,给读者留下悬想的无穷天地,比之一般小说篇末释疑即止,匠心独运,结构巧妙,艺术魅力更大,显示出作者营构短篇的过人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