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踏莎行

姜夔踏莎行朗读

姜夔《踏莎行》姜夔

姜夔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注释①沔:沔州,唐、宋州名,今湖北汉阳。②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日。③华胥:《列子《黄帝》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是传说中的国名,此代指梦境。④争得:怎得。⑤书辞:指书信。⑥离魂:指离开肉体的灵魂。郎行:郎那边。⑦冥冥:暗沉沉。

双英图【清】禹之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鉴赏姜夔二十多岁的时候,在合肥结识了青楼中的二姊妹,对她们一往情深,别后也经常怀想,这段恋情在他的词中曾多次提及,如《一萼红》《小重山令》等。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时作者自沔州东去湖州,途中经过金陵,在江上又梦到了自己的合肥情人,有感而发,以深情的笔触写下了这首词。

前三句写梦。因为所有的情思皆由梦引起,所以自然先写了梦中的情景。“燕燕”形容情人身姿的优美,“莺莺”形容情人声音的动听,以“莺莺燕燕”称呼自己的意中人,包含了缠绵不尽的柔情蜜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许是白天对于意中人相思太多,所以夜里在梦中,梦到情人的轻盈体态和娇软的声音是那样的真切,那样的生动。“分明”二字写出了梦境的清晰,是词人相思之情的体现,“又”说明梦到自己的意中人已不止一次,词人的一往情深由此可见。

接着词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想象意中人对自己的思念之情。也许仍然是在梦中吧,意中人向自己倾诉黑夜是如此漫长,而她对自己的相思是如此刻骨,所以想到这种思念不能让自己知道,内心便充满了痛苦。“薄情”二字是情人对自己的昵称,包含了无尽的幽怨和叹息,正是因为情深,所以才要抱怨“薄情”,女子半嗔半怨的神情历历如在眼前。春天正是怀人的时节,虽然才是初春,心绪却已被思念占得满满的,这里春天的气息被一片相思所感染,充满了伤感和哀愁。

下片写睹物思人,旧情难忘。“别后书辞”是情人寄来的书信,“别时针线”是情人临别前给自己做的衣服,这原是很寻常的事物,然而在这里却别有一番情味。书信写满了情人对自己的思念,而穿在身上的衣服满载的是情人的一片深情,看到这些,词人想不感动都没有办法。带着这些珍贵的回忆,词人感觉对方并没有走远,而是一直陪伴在自己左右,即使到了天涯海角也一样不可磨灭。

末二句写了梦醒之后想象情人魂魄归去的景象。在一片明亮的月光之下,淮南千山冷寂无声,冥冥之中,情人的灵魂已经归去,无人照管,也没有任何痕迹。一种寂寞惆怅的情怀油然而生,词到这里,塑造了一个凄清冷寂的意境,感人至深。

整首词都围绕着“梦”来写,从情人入梦写起,至情人梦魂归去而止,将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挚的情感,自然的过渡,使这首词成为难得的佳作。(常迎春)

集评王国维:“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人间词话》)

唐圭璋:“此首元夕感梦之作。起言梦中见人,次言春夜思深。换头言别后之难忘,情亦深厚。书辞针线,皆伊人之情也。天涯飘荡,睹物如观见人,故曰‘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两句,以景结,境既凄黯,语亦挺拔。昔晁叔用谓东坡词‘如王嫱、西施,净洗却面,与天下妇人斗好’,白石亦犹是也。刘融齐谓白石‘在乐则琴,在花则梅,在仙则藐姑冰雪’,更可知白石之淡雅在东坡之上。”(《唐宋词简释》)

链接南宋追求格律形式的词风。在南宋词坛上,以姜夔、史达祖、吴文英为代表的一批词人,他们在创作上注重词的格律形式,这种创作风气在词论上也得到了呼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张炎的《词源》和沈义父的《乐府指迷》。张炎在《词源》中将独尊姜夔的观点表现得尤为鲜明,并将“协律”“雅正”“清空”和“意趣高远”视作好词的标准。沈义父的《乐府指迷》则独尊周邦彦,他的论词标准和张炎基本相似,提出的四个标准是:“音律欲其协”“下字欲其雅”“用字不可太露”“发意不可太高”。由于张炎、沈义父两人都深谙音律,所以,他们在对词的格律以及技巧方面的论述颇为精当,对后世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尊姜夔的总集《词综》。《词综》是清代著名词人朱彝尊和汪森编定的一部词总集。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是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汪森(1653-1726),字晋贤,号碧巢,浙江桐乡人,与朱彝尊友善。此书由朱彝尊编选二十六卷,汪森又增补十卷,其中的资料多辑自原始文献,内容丰富,体例完备,既有作品,也附有词人姓氏、籍贯、著作以及宋、元人的评语。全书以时代先后为序,共选辑唐、五代、宋、金、元诸代六百五十多位词人的词作两千两百五十多首。《词综》“以醇雅为宗”的选录标准,鲜明地体现了清代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主张。汪森在《词综序》中认为,不应把词作为“诗之馀”,并明确推尊姜夔为词家正宗,并以张辑、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等人为羽翼,但始终只字不提苏、辛词风,为浙西词派奠定了理论基础。朱彝尊在《词综《凡例》中又指出“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

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

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

《庄子》

南海之帝为倏

()

清·徐珂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

()

【诗句】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意思】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横暴风波的摧折,象芬芳的桂叶,却无月露的滋润让它飘香。【全诗】《无题二首》其二.[唐].李商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赏析】第二首,是对前一首的发展和补充,其基本规定情境与上一首相同,即都是从男子视角来写女子不如意的爱情生活,因此诗的内容大体仍由旁观者的体察描叙和设身处地的感叹两部分构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补写出前一首未能顾及的女主人公的居室环境。“莫愁堂”,含义有多层,既说明这是一间陈饰华美的闺房,又暗示女主人公长得像传说里著名的莫愁女那么美丽。而“重帏深下”则不但使屋内陈饰具体化,而且更直接显示出女主人公被拘于深闺、形同幽囚般的生活。“卧后清宵”云云,是说女主人公短暂的睡眠后(请别忘记,昨日深夜她还在缝帐子),在清晨早早醒来,只觉得时间过得那么缓慢,就像抽不完的长丝,使她痛感寂寞的时光难熬。这一联,上句是诗人对女主人公生活的设想和描绘,下句已不仅是客观描写,而加入了代女主人公抒慨的成分。这就为向颔联的过渡作好了准备。“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两句,性质与前联下句相似,是诗人充满感情的旁述,又是女主人公心底的慨叹。

()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