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射杀五单于

纷纷射杀五单于朗读

年代:唐代诗人作者:王维←上一篇:少年行四首·其二    下一篇:少年行四首·其四→诗词简介:这是一首歌颂少侠英勇杀敌立功的诗。首句写少侠的武艺高强。一个“擘”字,言其臂力无穷,能左右开硬弓。次句写少侠藐视敌骑包围。一个“无”字,用得极妙,把少侠豪气干云,在千重敌骑包围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的情状生动地展现出来了。第三句写其作战的风姿:“偏坐”,描写了他张弓搭箭欲射之雄姿;这个“偏”字,写其侧身形象,活灵活现,也表现了他技艺的高超。“金鞍”,映其身材之英武。真个是潇洒自如,雄姿英发,威风凛然。结句叠词“纷纷”,写出了战斗的激烈迅速,“射杀五单于”,极言其战果的辉煌。此诗采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豪迈勇猛、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少年英雄形象。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少年行四首·其三》.[唐].王维.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 《shàoniánxínɡsìshǒu·qísān》《少年行四首·其三》.[tánɡ].wánɡwéi..[唐].王维.yìshēnnénɡbòliǎnɡdiāohú,lǔqíqiānzhònɡzhǐsìwú。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piānzuòjīnāndiàobáiyǔ,fēnfēnshèshāwǔchányú。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 《少年行四首·其三》.[唐].王維.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逐句翻译】

    一身能擘两雕弧①,只身能左右两手开雕弓,

    虏骑千重只似无②。眼中的千重敌骑如同空。偏坐金鞍调白羽③,他侧身金鞍调准白羽箭,纷纷射杀五单于④。射杀众多的敌酋立大功。

  • 【注释】

    ①擘:这里有以手张弩之意。雕弧:刻画彩饰之弓。

    ②似无:好像没有。

    ③金鞍:黄金装饰的马鞍,言其华贵。白羽:“白羽箭”的省称,即用白色羽毛镶在尾端的箭。

    ④纷纷:众多貌。五单于:《汉书·宣帝纪》:“匈奴虚闾权渠单于请求和亲,病死,右贤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虚闾权渠之子为呼韩邪单于,击杀屠耆堂,诸王并自立,分为五单于,更相攻击,死者以万数。”此泛指敌方的许多首领。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少年行》是王维歌颂游侠少年豪迈气概的连章诗(类似今天新诗中的“组诗”),它采用相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相连章的几首诗既密切关联,又各自独立,合起来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一组诗共有四首,第一首写聚饮,表现一群游侠少年豪兴勃发,意气相投;第二首写立志,表现游侠少年决心奔赴边关,为国献身;第三首写建功,具体描写一位少年的武艺和战功;第四首写受赏,写游侠少年胜利凯旋,功成名遂。四首诗首尾衔接,环环相扣,形象化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游侠少年的生活和成长道路,完整而生动地表现了他们意气风发,为国立功的精神面貌。这首诗以轻快劲爽的笔调,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力大无穷、武艺高超、英勇杀敌的爱国少年的形象。起句“一身能擘两雕弧”七个字便写出了这位少年的体魄和射技,他一个人能同时拉开两张刻有花纹的精良弓箭,即能左右开弓,武艺高强,令人惊叹。次句“虏骑千重只似无”,写出了这位少年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尽管漫山遍野都是敌人的重重骑兵,但是在他眼中却好象没有什么东西一样。他冲入千军万马,如入无人之境。后两句“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紧承前两句,进一步描写这位少年的机智灵敏和他所建的功勋。他一会儿偏左,一会儿偏右,灵活自如地坐在飞驰的骏马上,不停地调整着手中的弓箭,对准敌人连续不断地发射,杀死了敌人的好几个首领。这首诗刻划人物真切具体。在一系列的行动中,把这位游侠少年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少年行》写得激奋昂扬,充满了慷慨报国的热情,洋溢着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开拓疆土,反击侵扰,是唐王朝巩固封建统治的重大国策;建立军功,为国效劳,是当时人们的宏愿。王维和他同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早期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的,这一组连章诗以及其他一些边塞诗,形象化地反映了王维早期的思想,体现了他早期诗歌创作的风格。
  • 第三首,写少年的勇武杀敌。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成包围之势;“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这里借指众敌酋。敌方倾巢出动,来势汹汹,企图以优势兵力取胜。而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且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骠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这里把少年写成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著。诗的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

    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这样,这首诗就和上一首彼此呼应,并为下一首写功高不赏张本。诗中所出现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笔略加点染,本来是爱其人而及其物,这里的物又为人增色,人与物原不妨是互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盛唐诗人每喜表现尚武精神,如李白自称“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杜甫自述“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鹫鸧。”(《壮游》)王维则称赞他的一位族弟说:“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送从弟蕃游淮南》)等等。这些都可看作是诗中理想形象的现实依据。

  •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意指那些虚假笼络人心的行为。典出《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刘备在当阳一带被曹操大败,家眷也失散。大将赵云舍生忘死,血战长坂坡,终于救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即刘禅)。

    ()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

    浪史

    清啸风轩藏版本《浪史》扉页书影

    ()

    《庄子》

    南海之帝为倏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栗,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尽,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

    ()

    各种神迹,除了可以正面地为宗教起张扬宣传作用,以利于它的弘传之外,还可以从反面起警戒威慑作用,以杜绝内部的背离倾向,恐吓异端。上天会以某种方式惩戒人类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先秦即有灾异之说。“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汉书·宣帝纪》)。一旦遭遇,连统治者也要公开下罪己诏,调整政策,以“上顺天心,下安百姓”。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文学作品中描写神谴的故事便特别多。这里所说的神谴,主要是针对佛教内部的错误,从细行不端到僧人破戒都算。对于犯规的行为,僧团自有惩戒,而冥冥中来自神明的责罚,则似乎强制力更大。有故事说,一个叫释僧远的和尚生性疏诞,唯酒肉是好。终于有一夜,他梦见圣者告诫他:“再继续放荡下去,你难道还敢对着镜子照自己的模样吗?”次日他取水照面,但觉眼角处有些暗淡,伸手一摸,不料眉毛竟被抹掉了。至此他方知荒弃戒律,后果严重。于是痛下决心,一改常习,反形易性,严奉律仪。一年以后,圣者入梦表扬了他。不久他面部滋润,眉毛又长了出来。这类故事总要有一些惊人之点;唯其惊人,才可望收警戒之效。下边这个故事更为委曲婉转,因此也更著名。

    有一天,某寺院举行斋会,来人很多。一个贫女正好路过此地,便带着两个幼子和一只狗入门乞食。由于身无分文,她将自己的头发剪下来,施给寺院,以表心意。看到午斋要等很久,她说还要他往,希望提前用斋。寺主答应了,让小僧给她端来三份饭食。她说不够,要求给狗一份,寺主也勉强答应了。她又说腹中还有一个胎儿,应该也给他一点吃的。寺主忍耐不住,喝斥道:“你这贪得无厌的女人,没有出生的胎儿难道也要饭吃?快快走吧!”贫女受辱,顿时离地升天,变做文殊菩萨;孩子亦随之化为善才和于阗王;狗成了狮子。同时五彩祥云满天,一时蔚为壮观。为告诫世人,文殊在空中留下一偈:“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我超三界,却被阿师嫌。”然后隐化而去。众人顶礼膜拜,嘘唏感叹,唯有寺主自恨无眼,睹面不识真圣。从此该地方风气淳厚,再也没有以贫富取人的事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