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出塞

王昌龄 出塞朗读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解题】此诗作年不详。原诗二首,此为第一首。出塞:乐府旧题,属《鼓吹曲辞·汉横吹曲》。唐代乐府诗《塞上曲》、《塞下曲》,皆由此出。本诗《才调集》作《塞上行》,《文苑英华》作《塞上曲》,《万首唐人绝句》作《从军行》。诗中写秦汉以来筑关防敌,但敌人却屡度阴山,其原因是将领无能。以汉代人事影射唐代。全诗意境雄浑,思想深刻。【注释】①二句意谓秦汉时的明月早就照射防胡的关塞,但至今万里长征出塞作战的人依旧不能归还。“秦时”与“汉时”,“明月”与“关”,互文见义,意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②二句意谓假使守卢城的李广仍健在,就不会让胡人的兵马度过阴山南侵。卢城:指卢龙县,汉时为右北平,唐时为平州(北平郡)治所。汉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称他为飞将军,不敢入塞侵略。通行本作“龙城”,误。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东西走向。【评论】唐代诗人王昌龄(690?—757)作。诗的起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以雄浑笔触勾画出月照边关的景色,显示了边疆的寥廓与萧条。诗人妙用“秦汉”二字修饰“关”“月”,再加上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便创造出具有阔大空间感和悠久时间感的意象,使人感到秦汉以来战争烽火持续不息,无数征人献身边疆,至死不归,至今仍有万千士卒戍守边关不能回家。这两句已深刻地揭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悲剧。后两句,诗人提出解决悲剧的办法:“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有汉朝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使敌人不敢再来进犯,征人就能够回乡与亲人团聚了。这两句歌颂了历史上的名将,谴责了当时边将腐败无能,批评朝廷用人不当;同时,表现了同仇敌忾、坚决打退入侵之敌的爱国豪情。诗人把歌颂与讥讽、抒情与议论熔于一炉,写出这两个感情复杂、含蕴丰富的警句。全诗语言既精炼又明快,意境既雄放又含蓄,篇幅虽小而容量巨大,体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所以此诗历来评价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明人李攀龙称之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开篇第一句,便是盘空硬语,表面上是写明月和关塞,但实际上,诗人是将深沉的历史感寄寓于诗中。这里,秦月汉关,都不是确指,而是互文见义,暗示秦汉两代的历史。秦汉时期,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频繁,边塞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那时的将士们早已化作寒烟衰草,然而,明月依旧,关塞依然,只有它们才是历史的见证。回忆历史,自然要返观现实,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诗的第二句,诗人以“万里长征人未还”相承。由“万里长征”,可知边烽未熄;由将士未归,足见征战之苦;是欲归不能,还是已战死沙场?诗人没有直说,但诗中所包含的不正是所谓“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曲》)的悲愤意蕴吗?由这寥寥七字,人们或许可以想见那烽火遍燃的关塞,想见那漫漫黄沙和累累白骨,想见那“新鬼烦冤旧鬼哭”(杜甫《兵车行》)的凄惨情景。这句诗,诗人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浓缩了唐代边塞的现实情景,恰与第一句相衬。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首先思接千载,追溯历史,随之则视通万里,描写现实,万里征尘尽收眼底,千年兴慨独上心头!诗句将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交织在一起,具有一种恢宏的气象。诗的第三、四两句,以假设句式议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实际是承一、二两句,对历史和现实的进一步感叹。“龙城飞将”是指汉代名将卫青和李广。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汉元光六年,卫青追逐匈奴至龙城,斩虏首数百。又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右北平,汉郡名,大致相当于后来的营州,营州旧治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县)。诗人在此借用这两个典故,并非发豪迈之语,实是抒激愤之情。在诗人看来,假若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能活在今天,何愁边烽不熄!何愁胡兵不败!何愁万里征战的将士不归呢!这历史与现实的反差,岂不正是现实的悲剧吗?诗中议论,特别是绝句中的议论,多为诗家所忌。但所发议论若能见识高远、恰到好处,则会深化诗的内涵,增强诗的力度。黄生在《唐诗摘抄》中评论此诗时说:“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情味胜故。”的确,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所发议论,高屋建瓴,寓意深邃,是议论,也是感叹;格调似沉郁,却又爽健,堪称“盛唐之音”。这首绝句,将明月、雄关和万里边塞联在一起,构成雄浑的境界,把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患熔为一炉,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闺门秘术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

()

【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意思1】虽然不能像长着彩色翅膀的凤凰一样双双飞去,但却有像犀牛角上那一点可以通灵感应的心。【意思2】身上虽然没有凤凰鸟那样的一双善于飞翔的翅膀,无法聚在一起,但彼此内心里却像有着犀牛角的白纹一样息息相通。原是比喻爱恋着的男女心心相印,现常用后句泛指双方思想感情一致,彼此心领神会。灵犀:据说犀牛角中有一条细线似的白纹,贯通两端,感应非常灵敏。【释义】唐·李商隐诗词名句。意思是: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解析】“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人心心相印,现多用于比喻彼此心意相通。“灵犀”是什么呢?“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中的角质有如一根白线,上下贯通,感应灵异,故以喻人心相通。说详晋·葛洪《抱朴子》。语见唐·李商隐《无题》诗。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一次酒宴上见到了一位官家小姐,二人一见倾心,但无法接触交谈,只是身隔心交,李商隐因此彻夜难眠,便写下了《无题》诗一首以抒胸臆: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的大意是:猜酒行令你笑吟吟,款款春韵实在是动人。昨夜的星辰已坠落,何时能再见你倩影?虽然没有彩凤的双飞翼,彼此却有一颗眷恋的心。晨鼓已响我该上班去,寂寞无聊好似蓬草没有根!

后世“心有灵犀一点通”之语便传用开来【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释】1.灵犀:即通犀。《汉·西域传》:“通犀翠羽之珍。”如淳注曰:“通犀,谓中央色白,通两头。”2.送钩:藏钩于手中令人猜,又称藏钩。射覆:器皿下覆盖物品令人猜(射)指。这两种皆酒宴间的游戏,借以渲染欢乐气氛。3.听鼓应官:指听到鼓声必去官府应卯理事。兰台:汉代以来保存秘书图籍的宫观。《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走马兰台,说明诗人当时官秘书郎。这是一种职位不高、无大权势的清要之职。转蓬:《淮南子》:“见飞蓬转而知为车,以类取之。”【评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现在人们常比喻: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赏析】解释灵犀:传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在犀牛角上有细线一样的白色花纹贯通两端,能够感应灵异。原用来比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现常用来比喻彼此双方融洽一致,心领神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早年生活贫困,因文才出众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后来王茂元也因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令狐楚、王茂元分属不同的政治派别。他因此遭到两派的排斥,后半生一直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郁郁不得志。他的诗作情致深蕴,流丽婉转,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但由于他在诗歌中大量用典,以致相当多的诗篇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有一首《无题》诗这样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追忆了他年轻时的一段恋情。诗人写道,在那星辰闪烁、爽风宜人的夜晚,我俩相遇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东边,相遇在一场热闹的宴会之中。人们隔着座位劝着酒,分组玩着送钩、射覆的猜谜游戏。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俩双眼流波,沉浸在感情的交流中。我们虽然没有凤凰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是我们有犀牛的灵角,能够心心相通。在这无声的心灵交流中,美好的夜晚稍纵即逝,又该策马到兰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于是只能在泪光中分别,惆怅不已,叹息自己身不由己,如同飘转的蓬草。

()

【诗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出处】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意思】休要问我这梁园旧日的宾客,我就是茂陵秋雨多病的相如。【全诗】《寄令狐郎中》.[唐].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全诗鉴赏】会昌五年(845)秋天,诗人因守母丧闲居洛阳,在收到旧友令狐綯的书信后,回赠了这一首诗,表现了感念故交旧恩、慨叹身世落寞之情。令狐綯是令狐楚的儿子,当年诗人受令狐楚赏识时,和令狐綯的关系也很好,开成二年进士及第也得力于令狐綯的帮助,后因诗人娶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两人疏远了。首句点明诗人和朋友分处两地。嵩山的云和秦川的树,分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綯所在的长安,二人是各居一地,而且离别很久了。云、树常用作思念之情的寄托,含蓄而又贴切。该句既点明了作者与旧友久别离居的事实,又表现了他们遥望云树、相互思念的情景。词句优美,物象蕴藉,给人以深邃而悠远的想象。次句写令狐綯从远方寄来问候的书信。秋风渐起,秋雨潇潇,闲居在家,身染多病,凄凉孤寂而百无聊赖之际,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旧日好友的一纸书信,该在诗人心中激起多少温暖的涟漪。故人的殷殷情谊,诗人的欣慰、感念,都糅进了这貌似平淡的句子里。“迢迢”既照应前面的“嵩云秦树”,又写出了自己对旧友情谊的感激之情。三四两句化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写自己目前的境况,答复对方的关心。不要问当年梁孝王的宾客,现在仿佛茂陵秋雨中病废的司马相如。诗人自比梁园旧宾客,表明不忘当年知遇之恩;以秋雨中茂陵病相如自况,流露出深深的伤感、落寞和失意;“休问”,是感慨万千、欲说还休。全诗平淡中有隽永,失落中含真情。最后两句共用一个典故,将过去和朋友的关系、今日的凄清孤寂、接到旧友书信后的思绪万千融和在一起,可谓贴切而巧妙。

()

【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渔阳的战鼓声震天动地,惊乱了宫中《霓裳羽衣曲》的舞步弦音。渔阳:唐代郡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此代指范阳地带,指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鼙(pí)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原为西域乐舞,名《婆罗门》,为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而成。【鉴赏】“渔阳鼙鼓”,指安禄山的军事叛乱。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一带,是叛军进攻京师的出发点。“霓裳羽衣曲”,是当时宫中最流行的舞曲。喻唐明皇贪恋杨贵妃而沉醉于歌舞欢乐之中。“惊破”的“破”字有破坏的意思,是说安史之乱发生,《霓裳羽衣曲》奏不成了。用形象的语言说明历史事件,深刻生动,极有文采。【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内战的爆发或外敌的入侵惊醒了沉醉于安乐的人们。[例]靖康初年,金兵南下,风云突变,恰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没有了平静与安宁,而生灵涂炭,无一幸免。(袁鹰、秦越《漱玉篇》)

()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妹必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也。

——《尹文子》

()

(节自《陈丞相世家》)

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