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作者:卢祖皋 朝代:宋代水龙吟原文
世间谁似蓬仙,坐间八帙齐眉寿。兰阶更喜,孙枝相映,红芳绿秀。
鹤舞修庭,鹭飞青嶂,帘垂晴昼。
向闲中时有,奚囊背锦,开松户,看云岫。
不羡印金垂斗。
笑纷纷、白云苍狗。
银髯似戟,红颜如炼,风流依旧。
野□晴初,陇梅花下,玉笙吹酒。
怅今年又是,题笺寄远,倩传杯手。
诗词问答
问:水龙吟的作者是谁?答:卢祖皋
问:水龙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龙吟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卢祖皋的名句有哪些?答:卢祖皋名句大全
水龙吟原文。推荐。爱诗词网。水龙吟作者:卢祖皋 朝代:宋代水龙吟原文世间谁似蓬仙,坐间八帙齐眉寿。兰阶更喜,孙枝相映,红芳绿秀。鹤舞修庭,鹭飞青嶂,帘垂晴昼。向闲中时有,奚囊背锦,开松户,看云岫。不羡印金垂斗。笑纷纷、白云苍狗。银髯似戟,红颜如炼,风流依旧。野□晴初,陇梅花下,玉笙吹酒。怅今年又是,题笺寄远,倩传杯手。诗词问答问:水龙吟的作者是谁?答:卢祖皋问:水龙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问:水龙吟是什么体裁?答:词问:卢祖皋的名句有哪些?答:卢祖皋名句大全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出处】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意思】休要问我这梁园旧日的宾客,我就是茂陵秋雨多病的相如。【全诗】《寄令狐郎中》.[唐].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全诗鉴赏】会昌五年(845)秋天,诗人因守母丧闲居洛阳,在收到旧友令狐綯的书信后,回赠了这一首诗,表现了感念故交旧恩、慨叹身世落寞之情。令狐綯是令狐楚的儿子,当年诗人受令狐楚赏识时,和令狐綯的关系也很好,开成二年进士及第也得力于令狐綯的帮助,后因诗人娶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两人疏远了。首句点明诗人和朋友分处两地。嵩山的云和秦川的树,分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綯所在的长安,二人是各居一地,而且离别很久了。云、树常用作思念之情的寄托,含蓄而又贴切。该句既点明了作者与旧友久别离居的事实,又表现了他们遥望云树、相互思念的情景。词句优美,物象蕴藉,给人以深邃而悠远的想象。次句写令狐綯从远方寄来问候的书信。秋风渐起,秋雨潇潇,闲居在家,身染多病,凄凉孤寂而百无聊赖之际,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旧日好友的一纸书信,该在诗人心中激起多少温暖的涟漪。故人的殷殷情谊,诗人的欣慰、感念,都糅进了这貌似平淡的句子里。“迢迢”既照应前面的“嵩云秦树”,又写出了自己对旧友情谊的感激之情。三四两句化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写自己目前的境况,答复对方的关心。不要问当年梁孝王的宾客,现在仿佛茂陵秋雨中病废的司马相如。诗人自比梁园旧宾客,表明不忘当年知遇之恩;以秋雨中茂陵病相如自况,流露出深深的伤感、落寞和失意;“休问”,是感慨万千、欲说还休。全诗平淡中有隽永,失落中含真情。最后两句共用一个典故,将过去和朋友的关系、今日的凄清孤寂、接到旧友书信后的思绪万千融和在一起,可谓贴切而巧妙。
休问梁园旧宾客。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出处】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意思】休要问我这梁园旧日的宾客,我就是茂陵秋雨多病的相如。【全诗】《寄令狐郎中》.[唐].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全诗鉴赏】会昌五年(845)秋天,诗人因守母丧闲居洛阳,在收到旧友令狐綯的书信后,回赠了这一首诗,表现了感念故交旧恩、慨叹身世落寞之情。令狐綯是令狐楚的儿子,当年诗人受令狐楚赏识时,和令狐綯的关系也很好,开成二年进士及第也得力于令狐綯的帮助,后因诗人娶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两人疏远了。首句点明诗人和朋友分处两地。嵩山的云和秦川的树,分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綯所在的长安,二人是各居一地,而且离别很久了。云、树常用作思念之情的寄托,含蓄而又贴切。该句既点明了作者与旧友久别离居的事实,又表现了他们遥望云树、相互思念的情景。词句优美,物象蕴藉,给人以深邃而悠远的想象。次句写令狐綯从远方寄来问候的书信。秋风渐起,秋雨潇潇,闲居在家,身染多病,凄凉孤寂而百无聊赖之际,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旧日好友的一纸书信,该在诗人心中激起多少温暖的涟漪。故人的殷殷情谊,诗人的欣慰、感念,都糅进了这貌似平淡的句子里。“迢迢”既照应前面的“嵩云秦树”,又写出了自己对旧友情谊的感激之情。三四两句化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写自己目前的境况,答复对方的关心。不要问当年梁孝王的宾客,现在仿佛茂陵秋雨中病废的司马相如。诗人自比梁园旧宾客,表明不忘当年知遇之恩;以秋雨中茂陵病相如自况,流露出深深的伤感、落寞和失意;“休问”,是感慨万千、欲说还休。全诗平淡中有隽永,失落中含真情。最后两句共用一个典故,将过去和朋友的关系、今日的凄清孤寂、接到旧友书信后的思绪万千融和在一起,可谓贴切而巧妙。
【诗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出处】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意思】没有几天我们就要一醉而别了,所以我们在一起几乎游遍了这一带所有的名胜古迹,楼阁亭台。什么时候这石门路上能够让我们再度相逢,金樽重开?【全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唐].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天宝三年(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次年伴游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结下深厚友谊。745年晚秋,两人分别于石门山,此后再未相见。临别时李白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杜二甫,即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杜二甫。②池台:山水台阁。③徂徕:徂徕山,在石门山东北。④飞蓬:草名,枯后根断,随风飘旋,故称飞蓬。比喻李白、杜甫。【题解】诗篇名。唐代李白作。此诗大意:上次醉别后多少天,我们又重逢于鲁郡,游遍了这里的山水楼台。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再度聚首于石门,重新开樽痛饮呢?秋波荡漾不停地泻入泗水,晓色(海色)中徂徕山隐约可见。分别后将像飞蓬一样,各奔东西,愈离愈远,今日且让我们共同干杯,以博一醉。诗从醉别开始,以醉饮结束,酒成了李、杜友谊佳话的重要内容:叙旧、赏景、畅游、话别都离不开酒,酒是他们友谊的媒介与纽带。原诗如下:“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赏析】天宝三载(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识,从此结下深厚友谊,一年后,李杜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告别李白,西去长安,李白因“思君”情切,写下此诗,遥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诗劈空发问,突兀而起。沙丘城,在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址。来沙丘之前,诗人曾和杜甫一起“登临遍池台”(《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二人分手后,李白独寓沙丘城中,“高卧”指的正是当时无聊乏味的闲居生活。“我来竟何事”这一问,寓意深长,引人注目,开篇即抓住读者。它既表现出诗人在告别了与挚友携手同游、诗酒流连的欢乐生活后的孤单和惆怅,也折射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不被重用,最终被驱出朝廷,落得个“高卧沙丘城”的凄惨处境。好友远去,我竟独来,回想昨日,念及今日,诗人怎能不感慨万端,怎能不更加思念情同手足的远方朋友?对杜甫的思念之情仿佛占据了诗人的整个身心,使他无法排遣。诗的中间四句正是诗人这种情怀的生动写照。三、四两句借景抒情,五、六两句更以事言情。酒本可销忧,歌亦能解愁,如今“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足见诗人百般无聊,情思难遣。结尾两句巧妙设喻,直抒其情:我思念朋友的感情像沙丘城外的汶水一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汶水,源出山东莱芜,自东北向西南而流;杜甫告别李白前往长安,长安在沙丘西南,所以说“浩荡寄南征”。由“思君”两句试回过头来再看以上各句,觉前六句虽句句不直言思君,却句句不离思君,诗人的各种感受皆由思君使然。如此蓄势蓄力,至结尾发而为“思君若汶水”的浩歌。两句诗把思君之情比作一川流水,化无形为有形,创造出一种情意绵绵、相思不绝的意境,将美好而深挚的感情表达得尤为真切动人。
飞蓬各自远。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出处】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意思】没有几天我们就要一醉而别了,所以我们在一起几乎游遍了这一带所有的名胜古迹,楼阁亭台。什么时候这石门路上能够让我们再度相逢,金樽重开?【全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唐].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天宝三年(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次年伴游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结下深厚友谊。745年晚秋,两人分别于石门山,此后再未相见。临别时李白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杜二甫,即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杜二甫。②池台:山水台阁。③徂徕:徂徕山,在石门山东北。④飞蓬:草名,枯后根断,随风飘旋,故称飞蓬。比喻李白、杜甫。【题解】诗篇名。唐代李白作。此诗大意:上次醉别后多少天,我们又重逢于鲁郡,游遍了这里的山水楼台。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再度聚首于石门,重新开樽痛饮呢?秋波荡漾不停地泻入泗水,晓色(海色)中徂徕山隐约可见。分别后将像飞蓬一样,各奔东西,愈离愈远,今日且让我们共同干杯,以博一醉。诗从醉别开始,以醉饮结束,酒成了李、杜友谊佳话的重要内容:叙旧、赏景、畅游、话别都离不开酒,酒是他们友谊的媒介与纽带。原诗如下:“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赏析】天宝三载(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识,从此结下深厚友谊,一年后,李杜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告别李白,西去长安,李白因“思君”情切,写下此诗,遥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诗劈空发问,突兀而起。沙丘城,在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址。来沙丘之前,诗人曾和杜甫一起“登临遍池台”(《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二人分手后,李白独寓沙丘城中,“高卧”指的正是当时无聊乏味的闲居生活。“我来竟何事”这一问,寓意深长,引人注目,开篇即抓住读者。它既表现出诗人在告别了与挚友携手同游、诗酒流连的欢乐生活后的孤单和惆怅,也折射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不被重用,最终被驱出朝廷,落得个“高卧沙丘城”的凄惨处境。好友远去,我竟独来,回想昨日,念及今日,诗人怎能不感慨万端,怎能不更加思念情同手足的远方朋友?对杜甫的思念之情仿佛占据了诗人的整个身心,使他无法排遣。诗的中间四句正是诗人这种情怀的生动写照。三、四两句借景抒情,五、六两句更以事言情。酒本可销忧,歌亦能解愁,如今“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足见诗人百般无聊,情思难遣。结尾两句巧妙设喻,直抒其情:我思念朋友的感情像沙丘城外的汶水一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汶水,源出山东莱芜,自东北向西南而流;杜甫告别李白前往长安,长安在沙丘西南,所以说“浩荡寄南征”。由“思君”两句试回过头来再看以上各句,觉前六句虽句句不直言思君,却句句不离思君,诗人的各种感受皆由思君使然。如此蓄势蓄力,至结尾发而为“思君若汶水”的浩歌。两句诗把思君之情比作一川流水,化无形为有形,创造出一种情意绵绵、相思不绝的意境,将美好而深挚的感情表达得尤为真切动人。
【诗句】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出处】唐·卢纶《晚次鄂州》。【意思】安史之乱使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漂泊。国难乡思已使诗人两鬓如霜,时值萧瑟的寒秋,心境就更加悲凉。所以虽然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回千里迢迢的故乡,此时此刻在秋风落叶中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注: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全诗】《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释】①二句意谓汉阳城在晴朗气候下已远远望见,但估计孤舟还需要一天的航程。汉阳: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北部,汉水之北,水北曰阳。②二句写舟行情景极为传神,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铨释云:“三句言浪平舟隐,估客高眠。凡在湍急处行舟,篙橹声终日不绝。惟江上扬帆,但闻船唇啮浪,吞吐作声,四无人语,水窗倚枕,不觉寐之酣也。四句言野岸维舟,夜静闻舟人相唤,加缆扣舷,众声杂作,不问而知为夜潮来矣。诵此二句,宛若身在江船容与之中。”估客:商人。舟人:船家。③二句意谓经过三湘之时,忧愁得鬓发花白,正逢萧瑟的秋色,离家万里,对着明月,思归之心更切。三湘:泛指今湖南境内。④二句意谓家乡的产业都已被战争摧毁殆尽,哪里再能忍受得了江上又有战争的声音!旧业:家产。江上鼓鼙声:至德元载十二月,永王李璘镇江陵,以为天下大乱,惟南方富裕,宜据金陵,保有江南,如东晋故事,于是擅自率水兵东下。此句当即指此事。【鉴赏】此诗系作者有感于安史之乱而作,是一首“伤乱之诗”。前三联从漂泊异乡、衰鬓、归心诸方面暗诉战乱之苦;末联从旧业荡尽,鼓鼙不息等方面抒写伤乱之情,点明主题。据此,似觉前面金圣叹、赵臣瑷之说,尚未探明诗的主意;喻守真之说,则又面面俱到,亦未将主意突出。此诗还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联在写法上的以情烘景,再以景染情。浪静、潮生,皆由“估客昼眠”、“舟人夜语”托出;而诗人之情怀,又由“浪静”、“潮生”触发而起。它不仅是景语,且有情在,情景之交融实难分开。这与一般诗词或以情烘景,或以景染情不一样,显得更有情致。所以,此联向为名句,颇得人所喜爱。
旧业已随征战尽。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出处】唐·卢纶《晚次鄂州》。【意思】安史之乱使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漂泊。国难乡思已使诗人两鬓如霜,时值萧瑟的寒秋,心境就更加悲凉。所以虽然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回千里迢迢的故乡,此时此刻在秋风落叶中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注: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全诗】《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释】①二句意谓汉阳城在晴朗气候下已远远望见,但估计孤舟还需要一天的航程。汉阳: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北部,汉水之北,水北曰阳。②二句写舟行情景极为传神,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铨释云:“三句言浪平舟隐,估客高眠。凡在湍急处行舟,篙橹声终日不绝。惟江上扬帆,但闻船唇啮浪,吞吐作声,四无人语,水窗倚枕,不觉寐之酣也。四句言野岸维舟,夜静闻舟人相唤,加缆扣舷,众声杂作,不问而知为夜潮来矣。诵此二句,宛若身在江船容与之中。”估客:商人。舟人:船家。③二句意谓经过三湘之时,忧愁得鬓发花白,正逢萧瑟的秋色,离家万里,对着明月,思归之心更切。三湘:泛指今湖南境内。④二句意谓家乡的产业都已被战争摧毁殆尽,哪里再能忍受得了江上又有战争的声音!旧业:家产。江上鼓鼙声:至德元载十二月,永王李璘镇江陵,以为天下大乱,惟南方富裕,宜据金陵,保有江南,如东晋故事,于是擅自率水兵东下。此句当即指此事。【鉴赏】此诗系作者有感于安史之乱而作,是一首“伤乱之诗”。前三联从漂泊异乡、衰鬓、归心诸方面暗诉战乱之苦;末联从旧业荡尽,鼓鼙不息等方面抒写伤乱之情,点明主题。据此,似觉前面金圣叹、赵臣瑷之说,尚未探明诗的主意;喻守真之说,则又面面俱到,亦未将主意突出。此诗还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联在写法上的以情烘景,再以景染情。浪静、潮生,皆由“估客昼眠”、“舟人夜语”托出;而诗人之情怀,又由“浪静”、“潮生”触发而起。它不仅是景语,且有情在,情景之交融实难分开。这与一般诗词或以情烘景,或以景染情不一样,显得更有情致。所以,此联向为名句,颇得人所喜爱。
【诗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出处】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意思】漆黑的夜晚宿雁惊起高飞,敌人悄悄地逃跑。这首诗写雪夜追敌,显示了将士的果敢、善战和环境的艰苦。单(chan)于:匈奴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此指敌军统帅【全诗】《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鉴赏】一、二句点明敌军战败溃退,趁着黑夜逃跑的具体时间和情景。“雁飞高”,从侧面写敌人逃跑,因其惊起了栖息的雁群而飞向高空。这个“遁”字,把他们逃跑时的狼狈相勾勒得十分形象。同时,也是诗人有意地将敌人比作惊飞的雁群,用以表示蔑视之意。三、四句歌颂这场伏击战的指挥者的胆识与韬略。将军一声令下,率领轻骑追歼敌人,刹时间,大雪迎风扑面,将士们手中的弓刀上落满了一层雪花。其实,诗中所写仅是战斗的开始,并非是战争的高潮。而诗人却抓住一刹那间最富于表现力的“特写镜头”,加以集中概括,把当时的战争氛围突出地表现了出来。那种更激烈、更壮观的厮杀场景,却留在人们的联想之中。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确实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人的艺术魅力。【赏析】这一首是写将军雪夜围敌、乘胜追击的情景。由于指挥英明,将士奋勇,已将敌人团团围住,迫使敌人企图突围逃跑。月黑之夜,惊醒了栖睡的雁群,夜雁高飞的现象引起了将军的警觉,果断作出决定,单于要遁逃,立即派轻骑追击。就在乘胜追敌中,天下大雪,纷纷扬扬的白雪落满了出征将士的弓和刀。这是一幅多么雄壮的雪夜歼敌图景啊!必胜信心,顽强战斗,豪情满怀,沉雄气韵,边塞壮士保家卫国的飞扬神采跃然眼前。
单于夜遁逃。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出处】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意思】漆黑的夜晚宿雁惊起高飞,敌人悄悄地逃跑。这首诗写雪夜追敌,显示了将士的果敢、善战和环境的艰苦。单(chan)于:匈奴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此指敌军统帅【全诗】《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鉴赏】一、二句点明敌军战败溃退,趁着黑夜逃跑的具体时间和情景。“雁飞高”,从侧面写敌人逃跑,因其惊起了栖息的雁群而飞向高空。这个“遁”字,把他们逃跑时的狼狈相勾勒得十分形象。同时,也是诗人有意地将敌人比作惊飞的雁群,用以表示蔑视之意。三、四句歌颂这场伏击战的指挥者的胆识与韬略。将军一声令下,率领轻骑追歼敌人,刹时间,大雪迎风扑面,将士们手中的弓刀上落满了一层雪花。其实,诗中所写仅是战斗的开始,并非是战争的高潮。而诗人却抓住一刹那间最富于表现力的“特写镜头”,加以集中概括,把当时的战争氛围突出地表现了出来。那种更激烈、更壮观的厮杀场景,却留在人们的联想之中。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确实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人的艺术魅力。【赏析】这一首是写将军雪夜围敌、乘胜追击的情景。由于指挥英明,将士奋勇,已将敌人团团围住,迫使敌人企图突围逃跑。月黑之夜,惊醒了栖睡的雁群,夜雁高飞的现象引起了将军的警觉,果断作出决定,单于要遁逃,立即派轻骑追击。就在乘胜追敌中,天下大雪,纷纷扬扬的白雪落满了出征将士的弓和刀。这是一幅多么雄壮的雪夜歼敌图景啊!必胜信心,顽强战斗,豪情满怀,沉雄气韵,边塞壮士保家卫国的飞扬神采跃然眼前。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推荐。爱诗词网。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我想,你总会好起来……。”“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混账!”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这怎么行?……”“那么,你带我去看去!”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这不行!主人要骂的!”“管他呢!”他仍然砸。“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析】《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这篇近似寓言故事的散文诗,鲁迅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三种人物对待黑暗现实和奴隶悲惨生活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奴才”:他身受主人残酷的剥削压迫,从早到晚不停干活,“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着“连猪狗都不要吃的”东西,“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有时还挨皮鞭”……。但他丝毫不想反抗主人的压迫以改善自身的处境,只是逢人便流泪诉苦,满足于虚伪廉价的同情和空洞浅薄的安慰。当真有人以实际行动帮他反抗主人压迫时,他竟大喊打“强盗”,纠合其他奴才将其赶走,得意洋洋地向主人邀功请赏。二是“聪明人”:他倾听奴才的诉苦,尽力作出悲悯和同情的样子。但他既不打算给奴才任何实际的帮助,也不对主人残酷的压迫表示愤怒的谴责,而只用“你总会好起来”这样的空话来敷衍奴才。三是“傻子”:他为奴才的悲惨生活和主人的暴虐而愤懑不平,满腔怒火地亲自动手砸墙,替奴才黑暗阴湿的屋子开窗,即使奴才威胁他这样干“主人要骂的”也毫不畏惧。结果是奴才基于其“奴性”受到主人的夸奖,聪明人以其“聪明”得到奴才衷心的感谢,而见义勇为的傻子却被他欲帮助的奴才们赶走。鲁迅曾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①来概括自己散文写作的特征,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这一特征体现得格外鲜明。借助聪明人、傻子、奴才三个形象的刻划,鲁迅从国民性改造的角度,写出了国民性格的三种类型,暴露、讽刺了普遍存在于国民中的奴性、卑怯、巧滑等精神弊病,赞美了傻子的斗争精神和实干态度,并通过傻子的悲剧命运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不觉悟民众的愤懑情绪。作品里的奴才形象,是长期封建专制统治所造成的“奴才性格”、“奴性心态”的代表,安于奴隶地位,不敢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用统治阶级的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是其本质特征。对于统治者的残酷和自身的悲惨生活,他也愤愤不平,但正如作品所写的,“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这种奴才式的诉苦不过是其消极地渲泄内心痛苦、以获得暂时心理平衡的手段而已,丝毫无助于屈辱地位的改变,而只能经由消极的内心痛苦的渲泄使愤怒趋于缓和平息。具有这种奴才性格的国民,必然把自身处境的改变寄托在虚幻的“将来”和统治阶级的恩赐上,从而成为统治者镇压改革者、先觉者的帮凶。鲁迅对奴才形象的描绘,令人想起列宁著名的一段话:“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为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②作品里的聪明人形象的塑造,寄寓着鲁迅对普遍存在于国民中的巧滑、伪善性格的批判,鲁迅又把这类人称为“巧人”、“伶俐人”。他们没有恒定的信仰操守和明确的是非观念,以自私、卑怯、狡诈、虚伪为其本质特征。他们善于见风使舵,讨好卖乖,知道怎样中庸骑墙、避祸趋福并假借大义、窃取美名。鲁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聪明人所谓“同情”、“悲哀”和“安慰”的欺骗性,暴露了这类人行私利己,充当统治阶级的帮闲的丑恶嘴脸。与奴才、聪明人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鲁迅笔下的傻子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一种民族性格,即不计私利、见义勇为、苦干实干、充满斗争精神的性格。作家用傻子形象来概括那些勇于反抗黑暗邪恶势力,常常为大众利益牺牲自己的改革者、战斗者、先觉者。他们身上的“傻劲”,正是鲁迅常常赞美的纯厚、正直、无私、坚韧、爱憎分明、决不敷衍苟且等品格。诚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指出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值得注意的是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里,鲁迅描写了见义勇为、不计私利的傻子热心帮助奴才,最后却落得被奴才们赶走的悲剧性结局。这种描写与作家在《药》中写夏瑜的鲜血竟成为医治华小栓痨病的人血馒头一样,渗透着鲁迅对愚昧麻木的民众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的愤激和悲凉。《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以生动凝炼的笔调,寓深刻的哲理于具体的形象描绘中,在赞美傻子的斗争精神和实干性格的同时,将轻蔑和憎恶投向奴才、聪明人所代表的奴性、卑怯、圆滑、伪善。作品所蕴藏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至今仍给我们巨大的启迪。字数:2729注释①鲁迅《〈伪自由书〉前记》②列宁《纪念葛伊甸伯爵》作者:杨继兴知识来源:张效民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265-266页.
如意君传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第一快活奇书》,又名《无恨天》。七十二回。题“泽州陈天池先生著”。陈天池,字香泉,泽州(今山西晋城一带)人。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
如意君传。推荐。爱诗词网。如意君传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第一快活奇书》,又名《无恨天》。七十二回。题“泽州陈天池先生著”。陈天池,字香泉,泽州(今山西晋城一带)人。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现存主要版本有撷华书局排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料室;文记书店排印本。明弘治年间,恰值太上老君生辰,普天下诸神都到玄圃为老君祝寿。大士身边的金童、玉女,见三教之神混在一处,颇为滑稽,因相对一笑,应劫降落凡尘。玉女生为孝宗皇帝的女儿;金童生在龙图学士田友三家,取名文泉。文泉生来聪慧异常,连孝宗皇帝都有所听闻,让友三带他上朝,赐给项圈,誉为神童。有一次随父上朝,内侍报说有熊入城,皇上因问主何吉凶。文泉回答说熊兆火灾,果然应验。有一次出朝,来到琉璃河边,见马贩子赶着一群马,文泉叫父亲买下其中一匹,果然是匹千里驹。友三见文泉既聪慧又有志气,因此请了个文武全才的先生来教他。十二岁之时,便成了个饱学之士,州试乡试,获春秋文武四冠。入京赴考,又钦点文武状元,除文华殿侍读,招为驸马。而公主则正是那位应劫降落凡尘的玉女。不久,孝宗皇帝驾崩,太子接位,是为正德。江南发生了科举舞弊案,正德皇帝派文泉夫妇前往处理。文泉在江南举行复试,妥善地处理了这件大事,然后携公主游览西湖,夫妇于湖上吟诗联句,十分快乐。皇上在京师正委派工部侍郎成汝勋,选择了山西平阳府一处地方,动工兴建馆甥城。府第建成,豪华壮丽,汝勋被授为王府长史。正好驸马、公主也从江南回京复命。皇上大喜,又命太监刘瑾点选年少宫女十数人,作为驸马的侍媵,刑部侍郎卢兴邦之女文鸾、户部郎中王亮之女彩凤都在选。皇上又封文泉为如意君,于是文武百官,护送驸马迁往新居。霸州府有刘六、刘七,从弘治时便造反作乱,此时势力更盛。打听得驸马、公主归省,想攻打馆甥城。春官院辅宾王守仁探知消息,将计就计,诱敌深入,擒刘七及其部将赵风子、齐彦名,把刘六围困在绝流谷中。恰好驸马夫妇省亲归来,一起攻绝流谷。刘六的部下杀刘六来降。所俘均解往京师。驸马在归途中又截获刘瑾给刘六的密信,于是面奏皇上,将刘瑾铲除,刘瑾的家产全部赐给了如意君。朝觐归来,如意君将父母迎至宫内奉养。不久,公主又生了一子,如意君乃在永安招募游民,垦荒采茶,关厢起市;又回到家乡,将皇上所赐刘瑾家产赈济乡邻。忽报西域有贼寇犯境,皇上令如意君领军出征。贼中有女将曰翡翠娘者,武艺高强,容貌出众,常败天朝军将。如意君经多次战斗,终于将其擒获,奏凯回朝。皇上将翡翠娘赐给如意君,又封他为王,从此,天下太平,四夷咸服。公主还为如意君收了美女绛仙,纳了四个美姬。如意君则将府中年岁较大的宫女放出,嫁给侍卫为妻。如意君乃与众美人悠游宴乐,长枕大被,尽享人间艳福。如意君已入中年了,因思急流勇退,于是五上奏章,辞隐林泉。后来,他的妹妹做了皇后,他入京朝贺,又送父母至山东兄长处奉养,因此登泰山,谒孔庙,与衍圣公联姻。归途中,剪除恶宦熊家父子三人后,又表彰了孝妇。这时,大雨成灾,黄河泛滥,如意君乃陈治河之策,堵塞缺口,拯救难民。以后又为僧尼择配,替学究伸冤,训诲族众,整饬家风……田家诸媛得配,鸾凤齐鸣。如意君的儿子也多中了进士,在朝为官,而且都能为君分忧,为民操劳:或输粮贱粜,或为民平冤;或为皇上督军浙闽,或于后方陈筹海条规,因之大破海贼。而如意君则于暗中考核儿子们的政绩、官声。最后众子归省,共祝冈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