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 鲁迅

自嘲 鲁迅朗读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③,

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

①本诗是鲁迅于1932年10月12日写给柳亚子的,诗后题跋云:“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鲁迅日记录诗与此稍异:“破”作“旧”,“漏”作“破”。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写了本诗,其中“对”作“看”,后收入《集外集》。

②运交华盖:交上华盖运。华盖,盖在头上的花一般的云气。作者在《华盖集·题记》中说:“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③千夫指:众人的谴责。《汉书·王嘉传》:“千夫所指,无病而死。”此处强调人言之危。

④孺子牛:孩子的牛。《左传·哀公六年》:“齐景公卒,命立其子荼。陈僖子召公子阳生于鲁立之。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孺子系指齐国景公的幼子荼,他小时很得景公的喜爱。有一次,景公御绳装成牛的模样,让荼牵着跑,荼突然跌倒,以致被绳子扯掉了牙齿。

【析】《自嘲》诗本是诗人的自述,题作“自嘲”,乃是通过一种“自我否定”的形式否定现实的整个政治文化环境。其实,“嘲”的是国民党当局,以及形形色色的文氓敌探,正如跋语中的“闲人”一词,也是回敬那些称他为“有闲的资产阶级”的“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一样。

首联写的是诗人险恶的处境、困厄的命运。“运交华盖欲何求?”华盖,在和倘是成佛的佳兆,一旦落到我辈头上,便情同“镬盖”,既经罩住,永世难得翻身。“未敢翻身已碰头”,究其原因,主要是来自当局的专制统治,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他曾经表示过:“至于碰壁而或休息,那是当然的,也必要的。”由“未”而“已”,接连“碰壁”,结果如何呢?诗中以俏皮话的口气出之,对种种诬陷和迫害,表示高度蔑视。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次联接着表明诗人的战斗态度和斗争策略。“破帽”,古诗人常用以描写愤世嫉俗之士,如宋人的词:“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据鲁迅的好友马幼渔的女儿马珏忆述,鲁迅的一顶毡帽“原来是破的一丝一丝的”。这里是写实,但也点明了环境:连这样抗世的“狂客”居然也得遮颜过市,可知“中国步步荆棘”。“遮颜”,包括社会活动和文学创作两方面的情况。其一,正如鲁迅当年自述的:“行止颇不自由”,“不能公然走路”。他长遭通缉,几经避难,甚至连通信地址也不敢公开;二、为了通过不顾作品而专看作者的检查关卡,鲁迅“时时改换署名”,以“掩人目”;且不得不在文学题材、作风、题目、文字等方面作出严格的选择和相应的变动。他常常借谈“风月”而谈“风云”,言史事以状现实,不恤使用“曲笔”和大量使用“反语”。所谓“遮”,也正是“带了镣铐的进军”。如果说,上半联重在表现如何应付复杂的环境,下半联则重在表达怎样对待艰险的斗争。驾一叶小舟往来于“漩涡的中心”,浪骇涛惊,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而诗人偏偏铤而走险,逆流而上。《夜颂》说:“在危险中漫游,是很好的。”更“有趣”者,是诗人居然在船中设酒,随时准备着畅饮几杯呢!

颈联进一步表述自己的原则立场。“横眉冷对千夫指”。“千夫指”,精练而形象地写出了反革命文化“围剿”的真实情况。鲁迅指出:“中国文人,大有不骂我便不漂亮之概”,“半生以来,所负的全是挨骂的命运……”,“我尤为众矢之的”。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的信还分明写有“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的话。他不是宣告过自己大大半乃是为了敌人而生存的吗?在“围剿”面前,他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横眉冷对”。“横眉”,是正视,怒视,毫不回避,敢于斗争。“冷”则同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所引“疾恶太严”一语的“严”字相近,不单具轻蔑之意。与此相反,对于劳苦大众,革命青年,鲁迅则表现为无比的热爱与自我牺牲的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爱他的小海婴,实不下于齐景公之爱其“孺子”。他曾说,除了海婴他“对别人就从来没有这样屈服过”。可以说,这种“怜子”的“丈夫”之情,象征性地反映了鲁迅对于未来的新生命的关怀与期待。他本着“孺子牛”的精神,甘作青年的“梯子”,说:“倘使后起诸公,真能由此爬得较高,则我之被踏,又何足惜。中国之可作梯子者,其实除我之外,也无几了。……但愿有英俊出于中国之心,终于未死……”扩而广之,对中国的革命事业也同样本着这种完全彻底的献身精神。他说:“但自问数千年来,于自己保存之外,也时时想到中国,想到将来,愿为大家出一点微力,却可以自白的。”他以牛自况,曾有这样几段深沉感人的表白:“譬如一匹疲牛罢,明知不堪大用的了,但废物何妨利用呢,所以张家要我耕一弓地,可以的;李家要我挨一转磨,也可以的;赵家要我在他店前站一刻,在我背上贴出广告道,敝店备有肥牛,出售上等消毒牛乳。我虽然深知道自己是怎么瘦,又是公的,并没有乳,然而想到他们为张罗生意起见,情有可原,只要出售的不是毒药,也就不说什么了”;“我好象一只牛,挤出的是牛奶、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迅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直到逝世前,“疲牛”体重只剩下三十八公斤,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联对比鲜明,刻划生动,相形之下,更显得抗得扎实、爱的深切,“冷”者愈“冷”、“甘”者益“甘”。在谈到小说创作的经验时,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里,诗人只消用“横眉”、“俯首”两个短语来画“眼睛”。整个战士形象便浮雕似地一同凸现出来了。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末联重申了与反动势力势不两立的态度,显示了诗人不可动摇的战斗决心。“躲进小楼”正所谓“守住营垒”,具有巧战、韧战的双重意义。同时,对权力者的政治专制和思想统制,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好呀!我躲进小楼,也自有个“一统天下”。什么春夏秋冬,谣诼诅咒,都去你的吧!“管他”二字,轻蔑、决绝,脱手而出,有如投枪。

律诗讲究音律,对仗工整,结构严谨,要写得纵横跳宕,一气贯注是颇不容易的。前人对写作律诗的圣手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颇为称道,盖在于做到不见音律和句法的形迹。本诗机智敏锐,恰恰以它的战斗的内容和调侃的格调,打破律诗的固有格局,显示了鲁迅的独特艺术风格。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华歆王朗

《世说新语》

()

【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处】唐·杜甫《蜀相》。【意思】衬映着石阶的绿草独占春色,树叶丛中的黄莺徒然发出好听的鸣声。隔叶:被树叶遮掩。黄鹂(lí):黄莺。【赏析】碧草掩映着台阶,也不过自为春色。隔着花叶传来黄鹂的啼啭,也只是空有好音。这里描写的是诸葛丞相祠堂的景色。碧草萋萋,本是一派迷人的景色。黄鹂婉转,也容易惹人兴味无穷。然而虽有碧草、黄鹂为祠堂增色,可诸葛亮人早已不在,且此地缺少对诸葛亮瞻仰的游人,所以诗人怅惘、凄婉之情油然而生。“自”、“空”两个虚字下得极妙。【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庭院、树林等地草树碧绿,鸟儿自鸣,十分静寂。[例]何妨模糊一点,就将墓园内的这片土地视为诸葛亮魂归之处吧。这片土地确实太清寂。虽然除了我还有几位游客,也冲淡不了这清寂的氛围。杜甫咏成都武侯祠的“映阶碧柳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成为这里的写照。(韦翰《汉江行》)【全诗】《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初到成都前去南郊武侯祠瞻仰诸葛亮时所作。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自问自答方式起兴,点出武侯祠所在地在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状祠堂之蓊蓊郁郁。之所以选写“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手植。这是写远望之景。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之塑像,也不写楹联之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成古人,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自”与“空”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承接上联的慨叹,转入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三顾频烦”显刘备的礼贤下士;“天下计”见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即他在《隆中对》中设计的据荆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孙吴,待机伐魏,统一天下。而“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尽忠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在唏嘘追怀之后,生发感想:像这样一位忠心报国的人竟大业未成就死掉了,以致使后代仁人志士感到惋惜、伤心流泪。杜甫早有“致君尧舜上”的匡世之心,但报国无门,故在诸葛亮祠堂前倍感痛惜。宋朝抗金英雄宗泽,临死时也背诵此二句,可见千载英雄,均有同感!全诗措词肃穆,沉郁悲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心酸鼻语,堪称千古绝唱!

()

题解

()

晚钟响起来一阵阵给白昼报丧,

牛群在草原上迂回,吼声起落,

耕地人累了,回家走,脚步踉跄,

()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

【诗句】【出处】唐·温庭筠《利州南渡》。【意思】呵!谁能理解,范蠡功成后辞官乘舟而去?因为他独能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爱上了五湖烟水!【全诗】《利州南渡》.[唐].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释】①利州:今四川广元市。②澹然:水波闪动的样子。翠微:指青翠山气。③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棹(zhao):船桨,这里代指船。柳边句:指将渡的人,憩身柳荫之下,待渡船返回。④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⑤范蠡:春秋楚国人,曾助越王勾践灭吴,拜上将军,后辞官归隐,乘舟泛于五湖。五湖也指太湖。【全诗赏析】“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是说,当今世上有谁能够象范蠡那样泛舟于五湖烟水之上,忘却一切俗尘杂念呢?这两句是对历史上这位功成身退的高人隐士的追怀和赞美,也是对时下那些营营苟苟的名利之徒的不满和讽刺,更是借以表白自己尽去机心、绝弃俗念的心志。至于这一情感的抒发,究竟是诗人从自然景色中获得的人生启示呢,还是他的处世哲学恰可借眼前江景来表达?就不得而知了。此诗以写景为主,并于景中见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在写景中又以“水”为主线,无论动景还是静景,也无论写实还是联想,莫不与“水”有关,充分显示出诗人构思的缜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