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解释: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观赏,若是无缘见一见一饱眼福,便觉得遗憾终身。
赏析:此句颇具哲理的韵味,抒写了一种经历妄念躁动,转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的意思。推荐。爱诗词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解释: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观赏,若是无缘见一见一饱眼福,便觉得遗憾终身。赏析:此句颇具哲理的韵味,抒写了一种经历妄念躁动,转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庐山烟雨浙江潮宋朝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列子御风。推荐。爱诗词网。典源出处《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疏:“姓列,名御寇,郑人也。与郑繻公同时,师于壶丘子林,著书八卷,得风仙之道,乘风游行,泠然轻举,所以称善也。”释义用法列御寇学得仙术,能够乘风而行。后以此典形容仙人乘风飞游;或用以形容乘车、船、马等奔驶疾速,如乘风一般。用典形式【仙寇】宋·杨亿:“泠然知有待,仙寇异吾曹。”【驭气】宋·范成大:“舍舟得马如驭气,步入青松三十里。”【驭风】唐·韩愈:“还随蹑凫骑,来访驭风襟。”宋·范成大:“控临缥缈疑无地,指点虚无欲驭风。”【乘风】宋·范成大:“玉宵有客方东望,竟欲乘风御气游。”明·陈子龙:“方见燕雀笑黄鹄,安能乘风凌九州。”【御风】唐·李商隐:“御风知有在,去国肯无聊。”宋·史达祖:“独自卷帘栊,谁为开尊俎。恨不得御风归去。”【驭风仙】唐·白居易:“我无缩地术,君非驭风仙。”【列子车】唐·刘禹锡:“云是淮王宅,风为列子车。”【列御风】清·赵执信:“我身列御风,舟子僚弄丸。”【列御至】唐·骆宾王:“人疑列御至,客似令威还。”【御风列】宋·苏轼:“愿因骑鲸李,追此御风列。”【御泠然】宋·孔平仲:“便欲御泠然,因之游广寒。”【御寇风】宋·陆游:“横空我欲江湖去,谁借泠然御寇风?”【列子御风】宋·苏轼:“列子御风殊不恶,犹被庄生讥数数。”宋·范成大:“列子御风犹有待,邹生吹律强生春。”【列生御风】唐·顾况:“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泠然御风】唐·刘禹锡:“仙子东南秀,泠然善御风。”【乘空列御】清·黄景仁:“乘空列御是耶非,广袖飘如鹢退飞。”
为了使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拿另一种次要事物和它放在一起,从侧面描写,进行映衬,以次托主。烘托又称“衬托”、“映衬”,但“衬托”、“映衬”又属修辞格。烘托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面渲染描绘,从衬托中突出物象,如渲染云彩以托出月亮,即所谓“烘云托月”法。
烘托可分正托和反托。正托:指形象相类,性质相通时,以此托彼,使主体更为突出。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处理好花叶间的映照关系,不喧宾夺主,也不戕枝弱干,相得益彰,主次分明。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斩华雄一节的人物相托:作者先写俞涉如何骁勇,潘凤怎样英雄,但都很快败死于华雄之手。然后关羽出马,不等探听,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此时“其酒尚温”!无须多用笔墨,关羽的神威勇武便表露无遗了。正托,还可用环境、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情、品格;用此情衬彼情;此景衬彼景;此事衬彼事等等。反托:指形象相异,性质相反时,正反相衬,以次托主。如鲁迅《祝福》里,用祝福的热闹景象反衬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红楼梦》中黛玉之死与宝钗结婚同时写来,以喜衬悲悲更悲。使用反托时,还可以用加剧矛盾的方法加强效果。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作者将诸葛亮与投降派的矛盾写得越尖锐,就越能体现他超人的胆识与气魄。
烘托手法。推荐。爱诗词网。为了使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拿另一种次要事物和它放在一起,从侧面描写,进行映衬,以次托主。烘托又称“衬托”、“映衬”,但“衬托”、“映衬”又属修辞格。烘托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面渲染描绘,从衬托中突出物象,如渲染云彩以托出月亮,即所谓“烘云托月”法。烘托可分正托和反托。正托:指形象相类,性质相通时,以此托彼,使主体更为突出。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处理好花叶间的映照关系,不喧宾夺主,也不戕枝弱干,相得益彰,主次分明。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斩华雄一节的人物相托:作者先写俞涉如何骁勇,潘凤怎样英雄,但都很快败死于华雄之手。然后关羽出马,不等探听,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此时“其酒尚温”!无须多用笔墨,关羽的神威勇武便表露无遗了。正托,还可用环境、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情、品格;用此情衬彼情;此景衬彼景;此事衬彼事等等。反托:指形象相异,性质相反时,正反相衬,以次托主。如鲁迅《祝福》里,用祝福的热闹景象反衬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红楼梦》中黛玉之死与宝钗结婚同时写来,以喜衬悲悲更悲。使用反托时,还可以用加剧矛盾的方法加强效果。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作者将诸葛亮与投降派的矛盾写得越尖锐,就越能体现他超人的胆识与气魄。运用烘托的方法,一定要确定所写的主体。对宾体的描写,是为了说明、补充、烘托主体,不能过分强调宾体,喧宾夺主。另外,人们用什么景物陪衬什么感情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用雷雨陪衬打击,用丽日、鲜花陪衬欢快、幸福,用秋风、落叶陪衬悲惨、凄凉,用阳光、大道陪衬希望、光明前途等。使用烘托手法时,要注意创新,不落俗套。
【诗句】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出处】唐.李端《听筝》【意思】在华美的房舍前,她用洁白的手拔弄着筝弦;【全诗】《听筝》.[唐].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注释】①金粟柱:上有金色小点花纹的筝柱,柱为架弦的码子,木制,桥形,立在筝的面板上,一柱架一弦,定弦时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弹奏时则将弦的振动传导至音箱,使声音得到美化和增强。②素手:洁白的手。玉房:闺房的美称。③二句意谓为了得到周郎的眷顾,故意常常拨错弦。《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吴国名将周瑜,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就回头向那人望一眼示意,当时人说:“曲有误,周郎顾。”二句化用此典。【鉴赏】咏弹筝女郎诗。唐代李端作:“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金粟:形容筝的弦轴(俗称柱)精美华贵。玉房:对筝的安枕(俗称横木)的美称,此处代指筝。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窈窕淑女,纤纤玉手,拨弄着筝弦。为了能得到意中人的眷顾,她常常成心地拂错筝弦。末两句诗人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吴国的周瑜,英俊潇洒,在24岁时即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且精通音律,人们美称之为周郎。周瑜喜欢听琴,每当他听到别人弹琴曲调有误时都会回过头去看上弹琴者一眼,故人们议之曰“曲有误,周郎顾”,后人又给他一个“顾曲周郎”的雅称。诗人细腻地写出了弹筝女郎的心理,通过她们“时时”拨错筝弦这一细节,巧妙地表现了她们对意中人无限爱恋的情意,筝也成了她们传达爱情的中介物。【鉴赏导示】清人徐增分析这首诗时说:“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何故知得恁细。”这一精辟见解可供鉴赏时参考。
【鉴赏】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琴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琴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
鸣筝金粟柱。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出处】唐.李端《听筝》【意思】在华美的房舍前,她用洁白的手拔弄着筝弦;【全诗】《听筝》.[唐].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注释】①金粟柱:上有金色小点花纹的筝柱,柱为架弦的码子,木制,桥形,立在筝的面板上,一柱架一弦,定弦时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弹奏时则将弦的振动传导至音箱,使声音得到美化和增强。②素手:洁白的手。玉房:闺房的美称。③二句意谓为了得到周郎的眷顾,故意常常拨错弦。《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吴国名将周瑜,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就回头向那人望一眼示意,当时人说:“曲有误,周郎顾。”二句化用此典。【鉴赏】咏弹筝女郎诗。唐代李端作:“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金粟:形容筝的弦轴(俗称柱)精美华贵。玉房:对筝的安枕(俗称横木)的美称,此处代指筝。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窈窕淑女,纤纤玉手,拨弄着筝弦。为了能得到意中人的眷顾,她常常成心地拂错筝弦。末两句诗人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吴国的周瑜,英俊潇洒,在24岁时即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且精通音律,人们美称之为周郎。周瑜喜欢听琴,每当他听到别人弹琴曲调有误时都会回过头去看上弹琴者一眼,故人们议之曰“曲有误,周郎顾”,后人又给他一个“顾曲周郎”的雅称。诗人细腻地写出了弹筝女郎的心理,通过她们“时时”拨错筝弦这一细节,巧妙地表现了她们对意中人无限爱恋的情意,筝也成了她们传达爱情的中介物。【鉴赏导示】清人徐增分析这首诗时说:“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何故知得恁细。”这一精辟见解可供鉴赏时参考。【鉴赏】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琴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琴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首句用“金粟”形容筝柱装饰华贵。作者一落笔就擒题,写装饰漂亮的筝发出了鸣弹之声,不只用笔简省,而且“先声夺人”,引起读者注意。第二句,写弹琴人。用“画龙点睛”法,只写她的纤纤“素手”在玉房(筝上安枕的地方)前摆动。通过这只灵巧洁白的纤手,人们可以想见其人的美貌和精湛的技艺。前二句合起来,好像一个特写镜头,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和充分想象的余地。三、四句,仍然没有描绘弹琴女郎的形貌,却借助细微的动作,透露了她别有心意的情思。这里诗人巧妙化用了“曲有误,周郎顾”这一典故,用“周郎”比喻弹琴女子属意的知音者。“欲得”二字,表明这位女子渴望看到意中人的顾盼;“时时”二字,强调她一再出错,显示故意撩拨的情态,表示注意到她的用心不在献艺博知音,而在其他。此诗的妙处在于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典型细节,将弹琴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种邀宠之情,曲曲写出,十分传神。诗的写法像速写,似素描,对弹琴女形象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鉴赏要点】[1]名句:“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2]描写抓住细节,刻画形象、传神。[3]巧于用典。[4]形象鲜明。
【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
闻道欲来相问讯作者。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东风不与周郎便。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向晚意不适。推荐。爱诗词网。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登上古原面对黄昏壮美景色时的复杂情绪。“乐游原”即乐游苑。汉宣帝时,在乐游苑上建乐游庙,旧址在今西安城东南,地势高敞,登原眺望,可俯视西安城。李商隐还有一首七言绝句,诗题同样是“乐游原”,在这首诗中,他写道:“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这首七绝与同题五绝可谓是异曲同工,抒写之情状可谓同出一辙。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前人或言其慨叹“唐祚将沦”,或言其抒发“迟暮之感,沉沦之痛”。周汝昌先生独标一帜,认为“只是”原本写作“祇是”,意即“止是”、“仅是”。则最后两句应当理解为诗人对将近黄昏时“灿烂辉煌”的斜阳表现出一种“惊叹和陶醉”。诗无达诂,成功的诗,不管其篇幅是长是短,总是象成功的音乐、绘画一般,给人留下味之不尽的余韵。李商隐的诗多以词藻的精美、想象的奇瑰而取胜。这首五绝,短短的四句二十字,文字简洁洗练、意蕴丰厚深沉,可谓深得“含蕴雋妙”之旨。其实,旭日东升是一种美,晚霞西沉也是一种美,只是这两种美所表含的意蕴却不尽相同。东升的朝阳预示一天的开始,是充满希望的开始;西沉的太阳或许更美,只是渐浓的暮色即将来临。这就犹如看见一朵盛开的鲜花,人们不自禁想到它即将残破凋零,令人徒生几许伤怀。李商隐这首诗想要表达的,也正是这种意境。乐游原是李商隐喜欢赏玩的地方,原因就在于其地势的高敞,登高望远,可使人心胸开朗,消忧解愁。这一天,临近傍晚时分,李商隐不知怎么会心境“不适”,至于究竟为何心境不佳,诗人没有点明,这就形成了此诗主旨的多向性、朦胧性。为摆脱这种烦闷的心绪,他驱车登上了古原。这两句诗的节奏旋律有一个由低沉到高亢的变化,一个动词“登”把诗人带上了古原的高处,也把诗的节奏由“不适”的低沉带到了高原的激昂。诗人登高远眺,看见了辉映着阳光的、高莽的古原。那即将西坠的太阳,把远山近原映照得金碧辉煌,使人宛如置身仙境一般。这一景象苍莽状观,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发人深思,催人振作,令人向往。诗人心绪翻诵,万千感慨,于是发出了一声由衷的惊叹:“夕阳无限好”!全诗的旋律在此达到了顶点。这一声嗟叹,寄寓了作者几多的感叹。在这一赞美声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不佳的心境受此环境的渲染,似乎暂时忘却了。李商隐是一个很有抱负,渴望一展所长,对国家作出贡献的诗人。他由于陷入了朋党的漩涡之中,毕生坎坷,沉沦幕府,四处漂泊,身世确实非常凄凉。这种凄凉的心境抑或便是他“意不适”的主要原由吧。残美的夕阳,使他感慨、陶醉,这种解脱只是一刹那间的幻觉而已。美丽的景色往往使人产生物我两忘的感觉。只是这种幻觉是多么的短暂,一生的沉寂落寞是任什么美景也难以排遣的。看到一轮夕阳即将消退,不适的情绪又象四围漫涌上来的暮色一般涌上心头,诗人终于发出一声惋叹:“只是近黄昏”。诗歌的旋律在高潮中顿住,下跌,留下了一个悠长的尾音。李商隐的同题七绝谓“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表达的也正是这一层意思。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抱负难以施展,时光不再。我们不难体会出诗人内心的追求所在:他不愿嗟老叹穷、徒费时光;他对人生尚充满着美好的期望。只是这种期望同现实产生了不可抗拒的矛盾,作者才生发了这种感叹。这是对命运的无奈,也是对现实的俯首与控诉。全诗语句简洁,韵律一波三折。形式的质朴与意蕴的丰厚构成完美的统一。尽管这首诗一读就懂,却味之无尽,使人在反复吟诵中领略到一种诗美,这正是本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