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意思】相问:问起我的情况。冰心:心像冰那样纯洁,比喻心地光明、思想高尚。玉壶:晶莹透明的玉做成的壶。此联的意思是: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就说我的心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后用来表达一种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胸怀。【提示】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就转告他们:我这颗心就象盛在玉制壶中的一块冰那样晶莹透明、清澈无瑕!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现在引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志趣高洁。【鉴赏】你回到洛阳后,那边的亲友如果问起我,你就说:我的心怀坦荡高洁,有如一片洁冰放在晶莹的玉壶里。芙蓉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作者王昌龄刚由洛阳来到江南,恰巧辛渐正要回洛阳,于是王昌龄特别作了这首诗送给他。“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说此心冰洁如玉,一方面是表示自己操守清廉,一方面是说明自己心地光明正大,到江南来,没有一点怨尤。【全诗】《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天宝元年(742)王昌龄为江宁(今南京)丞送客至京口(今镇江)时所作。《芙蓉楼送辛渐》共有两首,第二首写道:“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诗中的丹阳城即京口(今镇江),而不是现在江苏的丹阳县。因为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天宝元年,将润州改为丹阳郡,治所在京口,故诗中直呼京口为丹阳城。这首诗指明第一天晚上诗人已在镇江西北芙蓉楼上设宴跟辛渐饯别,因此,从时间顺序来看,“丹阳城南”应为第一首,“寒雨连江”应为第二首。辨清这一点,对于理解这首诗很有帮助。“寒雨连江夜入吴”,意思是说,萧瑟的秋风,带着深秋的寒雨,弥漫着整个长江的江面,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悄地侵入吴地,京口一带,仿佛全都沉浸在这一片萧萧寒雨之中。开篇这一句,写得很不平凡,既渲染了即将跟好友诀别时凄寒孤寂的气氛,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卧听风雨之声,彻夜难眠的情景。因为刚才饯别时还很晴朗(寂寂寒江明月心),现在气候骤然起了变化,这不增加了朋友旅途上的困难吗?“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一句叙第二天清晨送客北去的情景。在一片烟雨迷濛之中,送客至江边,准备渡江北上,抬头一望,北固山和金山孤零零地耸峙在烟雨之中,更增强了主客双方沉重、凄苦、孤独的情怀。王昌龄连年以来,屡受打击,仕途很不得意。先贬岭南,后贬江宁,登第十五年以来,仍然是一个县丞,“英俊沉下僚”,心境当然是不好的。于是,物著我色,使客观景物带上诗人主观色彩,这正是王昌龄的绝句常用的手法。“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诗是写诗人在诀别时殷切叮咛好友辛渐说:“到了洛阳以后,如果亲友问起我的情况的话,请你告诉他们,王昌龄仍然象过去一样,他的心犹如装在玉壶中的冰块,是十分清白纯净、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既是比喻,也是用典。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有“心若怀冰”,用冰来比拟心地的纯洁;鲍照《白头吟》中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用玉壶冰来比喻人格的清白;姚崇《冰壶诫·序》说:“夫洞彻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用壶冰来比拟作官的廉洁。王昌龄在这里是这几种意思兼而有之。因为他“不护细行”的结果是“谤议沸腾”。舆论诽谤他,朝廷打击他,众口烁金,谗言可畏,因此他要辛渐转告洛阳亲友,“我王昌龄心地是纯净的,人格是清白的,为官是廉洁的,请你们放心吧!”这实际上是对恶势力的一种蔑视和反击。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他重点所写是自己品德的崇高而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这显示了此诗构思的独到、高超。不过在一、二两句诗中也含蓄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在三、四两句诗对朋友如此重托、如此信任中,也精彩地表现了主客双方友谊的深重,真正做到了“言微旨远,语浅情深”。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意思】相问:问起我的情况。冰心:心像冰那样纯洁,比喻心地光明、思想高尚。玉壶:晶莹透明的玉做成的壶。此联的意思是: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就说我的心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后用来表达一种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胸怀。【提示】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就转告他们:我这颗心就象盛在玉制壶中的一块冰那样晶莹透明、清澈无瑕!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现在引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志趣高洁。【鉴赏】你回到洛阳后,那边的亲友如果问起我,你就说:我的心怀坦荡高洁,有如一片洁冰放在晶莹的玉壶里。芙蓉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作者王昌龄刚由洛阳来到江南,恰巧辛渐正要回洛阳,于是王昌龄特别作了这首诗送给他。“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说此心冰洁如玉,一方面是表示自己操守清廉,一方面是说明自己心地光明正大,到江南来,没有一点怨尤。【全诗】《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天宝元年(742)王昌龄为江宁(今南京)丞送客至京口(今镇江)时所作。《芙蓉楼送辛渐》共有两首,第二首写道:“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诗中的丹阳城即京口(今镇江),而不是现在江苏的丹阳县。因为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天宝元年,将润州改为丹阳郡,治所在京口,故诗中直呼京口为丹阳城。这首诗指明第一天晚上诗人已在镇江西北芙蓉楼上设宴跟辛渐饯别,因此,从时间顺序来看,“丹阳城南”应为第一首,“寒雨连江”应为第二首。辨清这一点,对于理解这首诗很有帮助。“寒雨连江夜入吴”,意思是说,萧瑟的秋风,带着深秋的寒雨,弥漫着整个长江的江面,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悄地侵入吴地,京口一带,仿佛全都沉浸在这一片萧萧寒雨之中。开篇这一句,写得很不平凡,既渲染了即将跟好友诀别时凄寒孤寂的气氛,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卧听风雨之声,彻夜难眠的情景。因为刚才饯别时还很晴朗(寂寂寒江明月心),现在气候骤然起了变化,这不增加了朋友旅途上的困难吗?“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一句叙第二天清晨送客北去的情景。在一片烟雨迷濛之中,送客至江边,准备渡江北上,抬头一望,北固山和金山孤零零地耸峙在烟雨之中,更增强了主客双方沉重、凄苦、孤独的情怀。王昌龄连年以来,屡受打击,仕途很不得意。先贬岭南,后贬江宁,登第十五年以来,仍然是一个县丞,“英俊沉下僚”,心境当然是不好的。于是,物著我色,使客观景物带上诗人主观色彩,这正是王昌龄的绝句常用的手法。“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诗是写诗人在诀别时殷切叮咛好友辛渐说:“到了洛阳以后,如果亲友问起我的情况的话,请你告诉他们,王昌龄仍然象过去一样,他的心犹如装在玉壶中的冰块,是十分清白纯净、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既是比喻,也是用典。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有“心若怀冰”,用冰来比拟心地的纯洁;鲍照《白头吟》中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用玉壶冰来比喻人格的清白;姚崇《冰壶诫·序》说:“夫洞彻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用壶冰来比拟作官的廉洁。王昌龄在这里是这几种意思兼而有之。因为他“不护细行”的结果是“谤议沸腾”。舆论诽谤他,朝廷打击他,众口烁金,谗言可畏,因此他要辛渐转告洛阳亲友,“我王昌龄心地是纯净的,人格是清白的,为官是廉洁的,请你们放心吧!”这实际上是对恶势力的一种蔑视和反击。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他重点所写是自己品德的崇高而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这显示了此诗构思的独到、高超。不过在一、二两句诗中也含蓄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在三、四两句诗对朋友如此重托、如此信任中,也精彩地表现了主客双方友谊的深重,真正做到了“言微旨远,语浅情深”。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声声慢原文。推荐。爱诗词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流落江南时的作品,是她的名篇之一。金兵南侵,国家亡破,丈夫死去,家庭离散,一个孤独无依的寡妇,在战乱穷愁的生活中,真是有抒写不尽的悲痛,驱遣不完的哀怨。当时的李清照,没有办法不如此地“凄凄惨惨戚戚”。寒暖不定的秋天,自己很难生活,几杯淡酒,抵不住晚上的冷风,当年“雁字回时”,捎有丈夫来信,可今年要托它给丈夫捎信,已因人亡事变,不再可能。眼前唯见黄花憔悴,梧桐泣雨,一个人坐守窗前,怎能挨得到黑夜,听得了雨滴梧桐?这般情景,用一个“愁”字怎能抒写得尽?这首词以奇笔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真正发自内心深处的诗音。李清照在金兵南侵后夫妇渡淮南奔;国家不幸家难幸,在丈夫赵明诚死后,她只身飘泊江南,流离失所,情景极其悲惨。她所经历的生活中,国家的、家庭的、个人的,全是失去的记录,国土、家物、丈夫、收藏、希望、快乐……失去的实在是太多了,所剩的仅有愁苦,多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地步。一切可以宝贵和值得留恋的东西,都失去之后,心中总感到“空牢牢”的,要问寻找什么,因为所失太多,一句两句还说不清楚。这时要说心中情境,只有“寻寻觅觅”最为合适。李清照失去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在“寻寻觅觅”中可以得到的,特别是家破人亡的遭遇,那是无法挽回的,她每日孤独的生活环境,使她的心境从内到外地感到凄凉,这种心灵上的体验,变成具有深含厚蕴的文字,就是“冷冷清清”,这是在无可指望的寻求动作之后的一种外境的心感。但在词中的地位,它主要是表现情境气氛,这种气氛一旦形成,并环绕人心,就会造成心理上强烈的凄惨哀伤感觉。“凄凄惨惨戚戚”,就是这种沉重、杂错心理状态的体验性的揭示。这十四个叠字,字字无虚张,其自然妥贴,蕴情深厚,向来受到人们的称誉。在心情上有了这重重的失望、冷清、凄惨、悲愁感之后,它们还要在人的心田上随现实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而滋生蔓延,以致旧有新添完全交汇一起,不可解脱,不可忍受。首先是秋来时的寒近风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位有多般不幸遭遇的女作家,心情脆弱而又无比敏感,外在的一切变化对她具有特殊作用力,她内在感受中的那十四个叠字,每一个都象触一根而全响应的心弦,“乍暖还寒”气候,使比黄花还瘦的身体消受不了。而要支撑身体,安慰病苦,以淡酒来浇浓愁,“三杯两盏淡酒”,刚入愁肠,就被凉秋的急风吹尽,剩下的还是那难以将息的病体和无法消退的愁情。正是在这急风消淡酒,病体苦愁情的时候,心弦上又被外力狠重地一击,诸弦同发一声裂响,这就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阵横空,鸣声清苦,好熟悉的节候的信使,好熟悉的哀怨的叫声,它们从北而南,正是自己当年流亡江左的方向路线,特别是丈夫在世之日,也曾以它的来去为约期,传书递意,可今天是旧友重逢,再写信也传无递处,所余唯有极度伤心和难禁的绝望。这时李清照甚想摆脱这种粘滞的愁情,岂知她的愁情已经积于心并又化于物了,因而心志不改,愁不能销,物色不移,情不能禁。她到窗外庭院中,见满地菊花堆积,憔悴损弃,无可采取,不由得同命相怜,想菊残人惨,悲叹满地西风,零落无依。在秋风欺病体,淡酒惹浓愁,归雁叫伤心,残菊助憔悴的生活氛围里,人不堪悲苦,想教时间快一点过去,让眼前所见所闻所想所恶的一切,都消失在黑暗当中,以便在睡乡中不了了之,可是这白天向黑夜过渡的路是那么远,脚步是那样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人们习惯上都以为黑天是从远处走向窗前,然后跨进室中,李清照此时心中再别无期待了,她在窗前竟等待和迎接起那可怕的黑暗来。可就是对一切人都同等赐予的东西,也因她的特别需要而有意延缓了脚步,可是一旦迎来了黑夜,一个人又怎么能消受得了呢!果然黑天来了,还带来了另外一种更助秋愁之物——连绵的凉秋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梧桐细雨落在窗前,给心中的最后一点“寻寻觅觅”也造成失望的收场。它使凝聚在心中的那些“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加扩延,与那“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掺杂搅拌,带着它们挨入黄昏,那时人进夜里,雨滴心头,凭经验可以料想那黑夜将会是怎样的虚空,那虚空又会是怎样的难耐?人们常以“愁”字来形容这种心境,可是对这位女作家的这种情境,如用一个“愁”字来形容,那简直是太浅薄无力了!李清照的心境已经发展到了至极的地步,再紧缩一分心弦就该崩断了;而就诗的创作来说,也到了生发至极的地步,再增加一分就不能进行诗的创造了。也许是这位女作家在至极的顶点仍在不能自已地向上“寻寻觅觅”,走向了她虽不甘愿但又不能避免的生命与诗的双重绝境。《声声慢》应被视为李清照的绝命诗篇。
《寓言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1695)的杰作。诗集共12卷,约250篇,给整个17世纪法国社会制作了一幅巨大无比的图画。诗集取材于希腊、罗马的寓言诗人伊索和费德尔的作品,也吸收古代的童话、法国民间故事和东方的传说。寓言诗虽然是模仿古人的作品,但不是象古人的作品那样单纯地给人教训,而是对法国当代的社会作了现实主义的描绘,揭示和鞭挞了“路易大帝”时代的种种罪恶。诗里的主人公有些是人,但多数是飞禽走兽,象征当代社会各阶级的人,如狮子代表国王,虎、豹象征凶残的廷臣,狼、狐代表玩弄权术的贵族,羔羊象征任人宰割的百姓。诗里写的是动物,但分析的是人性。《狼和羔羊》反映社会上弱肉强食的现象,指出“强者的理由始终是最好的理由。”《小母牛、山羊和绵羊跟狮子合伙》揭露国王横蛮无理,恃强凌弱。《患瘟疫的野兽》是对腐朽的专制政体的辛辣讽刺。《狮子、狼和狐狸》揭露廷臣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狗咬狗的斗争。拉·封丹对受压迫的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他们的高尚品质表示赞赏。《园丁和贵族》抨击贵族的巧取豪夺。《樵夫和默居尔》赞扬樵夫诚实,不接受不义之财的高贵品质。诗集中也有很多诗篇是教育人的,用以提高人们的道德。
寓言诗。推荐。爱诗词网。《寓言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1695)的杰作。诗集共12卷,约250篇,给整个17世纪法国社会制作了一幅巨大无比的图画。诗集取材于希腊、罗马的寓言诗人伊索和费德尔的作品,也吸收古代的童话、法国民间故事和东方的传说。寓言诗虽然是模仿古人的作品,但不是象古人的作品那样单纯地给人教训,而是对法国当代的社会作了现实主义的描绘,揭示和鞭挞了“路易大帝”时代的种种罪恶。诗里的主人公有些是人,但多数是飞禽走兽,象征当代社会各阶级的人,如狮子代表国王,虎、豹象征凶残的廷臣,狼、狐代表玩弄权术的贵族,羔羊象征任人宰割的百姓。诗里写的是动物,但分析的是人性。《狼和羔羊》反映社会上弱肉强食的现象,指出“强者的理由始终是最好的理由。”《小母牛、山羊和绵羊跟狮子合伙》揭露国王横蛮无理,恃强凌弱。《患瘟疫的野兽》是对腐朽的专制政体的辛辣讽刺。《狮子、狼和狐狸》揭露廷臣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狗咬狗的斗争。拉·封丹对受压迫的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他们的高尚品质表示赞赏。《园丁和贵族》抨击贵族的巧取豪夺。《樵夫和默居尔》赞扬樵夫诚实,不接受不义之财的高贵品质。诗集中也有很多诗篇是教育人的,用以提高人们的道德。寓言诗用自由诗体写成,打破了旧的格律,创造出多种韵律。每首诗几乎都有一段对话,诗人让人物在行动和谈话中把自己表现出来,而人物的谈吐和行动又是符合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因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出诗人在人物造型上的惊人才能。诗人在寓言诗里运用了大量俗语、俚语和民间语言,使他的诗通俗易懂,能够广泛流传。寓言诗对后世文学产生过久远的影响。寓言诗也有其局限性。诗人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无情地鞭挞社会的罪恶,但他鞭挞的目的在于改变一下社会的现状,而不是要推翻专制制度。改变现状的办法,是对人们进行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他劝人为善,主张人们必须互助(《驴子和狗》),劝人柔和胜于暴力。他的道德观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的创作才能。
【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出处】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意思1】打开窗户,面对谷场和菜园,我们端起酒杯,谈论着庄稼。轩:窗户。场圃:打谷场和菜园。把:持。桑麻:桑树和麻类植物。古代常以桑麻代指庄稼、农事。【意思2】轩:这里指窗户。场圃:打禾场和菜园。句意:打开窗户,面对着打禾场和菜园。边饮酒边谈着农家生活。写出了田家留饮的美好情境和宾主之间的淳真友谊。【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人们面对田园,闲话农事或家常的情景。[例]农闲时,连两家的大人都常常端着饭碗串门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说田事艰辛,嘱病要早防,喜孩儿渐老成。(张常信《老屋》)【全诗】《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全诗鉴赏】“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首二句几如脱口而出,然而正是这种有几分质拙的诗句,与要表现的田家之风正相契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村庄被绿树青山层层环抱,多么静谧、纯净的所在,这里没有闹市的繁杂;唯有自然的赐予,入身其中,人的心境都被净化了。绿树、青山,其色彩给人的感受是清新、爽朗、富于朝气的,这时自然之色,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诗人是带着一种轻松、畅快的心情赴约的。推开窗子,农家的谷场、菜圃,是近在目前的景致,在这种纯朴、亲切、飘逸着泥土芳香的环境中,怎么可能还有官场的杂念,“把酒话桑麻”才是最恰切的话题。如果说诗人刚步入“故人庄”便被这里清新的气息净化的话,那么现在简直要与这纯朴的生活融为一体了。于是,与主人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有趣的是,诗篇开首点明应邀而至,而在这结尾处则是主动相约,变化之间,这次田家之行的惬意、宾主之间的投机,等等等等,还在话下吗?孟浩然的诗虽以清淡著称,但清淡中往往都隐透着一种悲凉,这首诗却毫无惆怅,唯有舒展,这也许正是田庄的魅力所致吧!
开轩面场圃。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出处】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意思1】打开窗户,面对谷场和菜园,我们端起酒杯,谈论着庄稼。轩:窗户。场圃:打谷场和菜园。把:持。桑麻:桑树和麻类植物。古代常以桑麻代指庄稼、农事。【意思2】轩:这里指窗户。场圃:打禾场和菜园。句意:打开窗户,面对着打禾场和菜园。边饮酒边谈着农家生活。写出了田家留饮的美好情境和宾主之间的淳真友谊。【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人们面对田园,闲话农事或家常的情景。[例]农闲时,连两家的大人都常常端着饭碗串门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说田事艰辛,嘱病要早防,喜孩儿渐老成。(张常信《老屋》)【全诗】《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全诗鉴赏】“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首二句几如脱口而出,然而正是这种有几分质拙的诗句,与要表现的田家之风正相契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村庄被绿树青山层层环抱,多么静谧、纯净的所在,这里没有闹市的繁杂;唯有自然的赐予,入身其中,人的心境都被净化了。绿树、青山,其色彩给人的感受是清新、爽朗、富于朝气的,这时自然之色,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诗人是带着一种轻松、畅快的心情赴约的。推开窗子,农家的谷场、菜圃,是近在目前的景致,在这种纯朴、亲切、飘逸着泥土芳香的环境中,怎么可能还有官场的杂念,“把酒话桑麻”才是最恰切的话题。如果说诗人刚步入“故人庄”便被这里清新的气息净化的话,那么现在简直要与这纯朴的生活融为一体了。于是,与主人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有趣的是,诗篇开首点明应邀而至,而在这结尾处则是主动相约,变化之间,这次田家之行的惬意、宾主之间的投机,等等等等,还在话下吗?孟浩然的诗虽以清淡著称,但清淡中往往都隐透着一种悲凉,这首诗却毫无惆怅,唯有舒展,这也许正是田庄的魅力所致吧!
民为贵。推荐。爱诗词网。《孟子》孟子曰:“民为贵②,社稷次之③,君为轻④。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⑤,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⑥,则变置⑦;牺牲既成⑧,粢盛既洁⑨,祭祀以时⑩,然而旱干水溢(11),则变置社稷。(12)”〔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孟子·尽心下》。体现了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②民,民众,百姓。贵,贵重,重要。③社稷,指国家。社,土神。稷,谷神。古时建立国家必置社稷神庙以祭祀崇奉。因此以社稷代表国家。之,指民众,百姓,即指代上句的民。④君,君王,君主。轻,轻微。⑤是故,因此,所以。丘民,民众。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曰:“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丘,众也。⑥危,危害,危及。⑦变置,更立,更换。变,更也。置,立也。⑧牺牲,用以祭祀的动物。既,已经。成,肥壮。牺牲以肥壮为贵,肥壮代表牺牲的长成。⑨粢盛,祭品。祭祀用的黍稷叫做粢,装在器皿中的食物叫做盛。洁,清洁,洁净。⑩以时,按照时令。(11)然而,然为代词,指上文;而,连词,表连接。然而,即使这样,但仍有的意思。旱干水溢,指水旱灾害。(12)“牺牲”五句意为,牺牲已经肥壮,祭品已经洁净,祭祀也不失时令,但仍有水旱灾害,就更换土神谷神。〔分析〕孟子早年曾游学齐、魏、滕等诸侯国,见过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也曾受到礼遇,有过“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滕文公下》)的显赫时刻。但是由于孟子主张的是实行“王道”、提倡“仁政”,极力要求统治者以恻隐之心推恩爱民,“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因此,这就与各强国诸侯“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野心格格不入,他的学说也被认为“迂阔而远于事情”而终不被采纳。在《民为贵》一章中,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并且认为如果诸侯危害国家,社神、稷神接受了祭祀而仍使百姓遭受旱涝之灾,都可以变置改立,反映了孟子较强的民本主义思想。这在当时无疑是大胆而进步的。但是,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并不是他把老百姓的地位看得比君王高。因为孟子哲学思想的中心是“性善”论,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行王道,施仁政”。他认为君王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要努力使百姓生活安定,如果得到百姓的归随,好像水向下奔流,谁也不能阻挡(《梁惠王上》)。桀和纣丧失天下,正是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失去了民心(《离娄上》)。假如君王能够推恩爱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统治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东西那样容易(《梁惠王上》)。所以,“民贵君轻”的实质还是为了维护君王的统治。他那“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和“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的观点是一致的。而且“民为贵”也仅是要求统治者给老百姓一个“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不致饿死”的基本生活条件。故而我们在看到孟子重视人民的生存权利,把民心看作得天下的重要因素所具有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他“民贵君轻”的历史局限性。孟子散文的风格特色是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读来使人感到一气呵成,淋漓痛快。本文同样也体现了这种风格,语言虽然简练,但表达意思很充分,有个性,有感情,有锋芒。〔评说〕朱熹《孟子集注》:“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李贽《四书评》:“劈头说来似太奇,细说来又甚正,只是有识故耳。”
初为霓裳后六幺。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
【诗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出处】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译注】长安的夜空高挂一片明月,千家万户传出捣衣的声音。捣衣:把衣服放在石上,用棒反复捶击以去污,然后再漂洗。另外,古代制衣,先将布匹放在砧上用棒捣平捣软,以便制作,这个过程也叫捣衣。【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色的映照下,人们于水边捣洗衣物的情景。[例]那些悬挂在波光和月色中的石码头上,捣衣声啌啌地响成一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小巷后面也颇有点诗意。(陆文夫《梦中的天地》)【鉴赏】一片月光映照着长安城,千家万户,到处都传来捣衣声。捣:读作dao。古代妇女洗衣都用木棒,一面洗,一面打,叫做“捣衣”。现在较偏远的乡村还是有人在溪边捣衣。原诗是描写深闺妇女思念远方的丈夫。如果单独看这二句诗,在美丽的月光下,家家传来捣衣声,画面宁静祥和而动人。【全诗】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鉴赏】《子夜吴歌》为六朝乐府旧题。据载,古代有一个叫子夜的女子造为此曲,因是吴声,故名。李白有四首同题诗作,这里选的是第三首,写征夫妻子秋天对丈夫的思念。开篇四句情景交融,浑成自然,被王夫之誉为“天壤间生成好句”(《唐诗评选》)。秋凉之夜,月华辉洒,砧声阵阵,寒风习习,真是一幅充满秋意的绝妙图景。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都在为第四句的“情”作铺垫:月光是引发相思之情的媒介;捣衣声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而秋风则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绪。对饱经离别之苦的人来说,这三者有一于此,便难以忍受了,何况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整个长安城都响彻那令人心碎的“万户”捣衣之声!这种时刻,有谁能不为这凄凉而又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呢?“总是玉关情”,一语作结,力抵千钧。情而冠以“玉关”,令人联想到遥远的边塞,益觉此情之深长;句首着一“总是”,将前三句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囊括净尽,极力突出此情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诗写到这里,整个气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笔一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征妇的心声。有此一笔,不仅使全诗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关情”愈发浓厚。
万户捣衣声。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出处】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译注】长安的夜空高挂一片明月,千家万户传出捣衣的声音。捣衣:把衣服放在石上,用棒反复捶击以去污,然后再漂洗。另外,古代制衣,先将布匹放在砧上用棒捣平捣软,以便制作,这个过程也叫捣衣。【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色的映照下,人们于水边捣洗衣物的情景。[例]那些悬挂在波光和月色中的石码头上,捣衣声啌啌地响成一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小巷后面也颇有点诗意。(陆文夫《梦中的天地》)【鉴赏】一片月光映照着长安城,千家万户,到处都传来捣衣声。捣:读作dao。古代妇女洗衣都用木棒,一面洗,一面打,叫做“捣衣”。现在较偏远的乡村还是有人在溪边捣衣。原诗是描写深闺妇女思念远方的丈夫。如果单独看这二句诗,在美丽的月光下,家家传来捣衣声,画面宁静祥和而动人。【全诗】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鉴赏】《子夜吴歌》为六朝乐府旧题。据载,古代有一个叫子夜的女子造为此曲,因是吴声,故名。李白有四首同题诗作,这里选的是第三首,写征夫妻子秋天对丈夫的思念。开篇四句情景交融,浑成自然,被王夫之誉为“天壤间生成好句”(《唐诗评选》)。秋凉之夜,月华辉洒,砧声阵阵,寒风习习,真是一幅充满秋意的绝妙图景。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都在为第四句的“情”作铺垫:月光是引发相思之情的媒介;捣衣声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而秋风则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绪。对饱经离别之苦的人来说,这三者有一于此,便难以忍受了,何况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整个长安城都响彻那令人心碎的“万户”捣衣之声!这种时刻,有谁能不为这凄凉而又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呢?“总是玉关情”,一语作结,力抵千钧。情而冠以“玉关”,令人联想到遥远的边塞,益觉此情之深长;句首着一“总是”,将前三句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囊括净尽,极力突出此情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诗写到这里,整个气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笔一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征妇的心声。有此一笔,不仅使全诗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关情”愈发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