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四水抱城斜

交流四水抱城斜朗读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

【出典】《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释义】汉初,刘邦被项羽重兵围困于荥阳,汉将纪信献计以身冒充刘邦降楚,掩护刘邦乘机逃走,纪信遂被项羽烧死。

()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原文

()

【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

【诗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出处】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意思】没有几天我们就要一醉而别了,所以我们在一起几乎游遍了这一带所有的名胜古迹,楼阁亭台。什么时候这石门路上能够让我们再度相逢,金樽重开?【全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唐].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天宝三年(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次年伴游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结下深厚友谊。745年晚秋,两人分别于石门山,此后再未相见。临别时李白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杜二甫,即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杜二甫。②池台:山水台阁。③徂徕:徂徕山,在石门山东北。④飞蓬:草名,枯后根断,随风飘旋,故称飞蓬。比喻李白、杜甫。【题解】诗篇名。唐代李白作。此诗大意:上次醉别后多少天,我们又重逢于鲁郡,游遍了这里的山水楼台。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再度聚首于石门,重新开樽痛饮呢?秋波荡漾不停地泻入泗水,晓色(海色)中徂徕山隐约可见。分别后将像飞蓬一样,各奔东西,愈离愈远,今日且让我们共同干杯,以博一醉。诗从醉别开始,以醉饮结束,酒成了李、杜友谊佳话的重要内容:叙旧、赏景、畅游、话别都离不开酒,酒是他们友谊的媒介与纽带。原诗如下:“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赏析】天宝三载(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识,从此结下深厚友谊,一年后,李杜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告别李白,西去长安,李白因“思君”情切,写下此诗,遥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诗劈空发问,突兀而起。沙丘城,在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址。来沙丘之前,诗人曾和杜甫一起“登临遍池台”(《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二人分手后,李白独寓沙丘城中,“高卧”指的正是当时无聊乏味的闲居生活。“我来竟何事”这一问,寓意深长,引人注目,开篇即抓住读者。它既表现出诗人在告别了与挚友携手同游、诗酒流连的欢乐生活后的孤单和惆怅,也折射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不被重用,最终被驱出朝廷,落得个“高卧沙丘城”的凄惨处境。好友远去,我竟独来,回想昨日,念及今日,诗人怎能不感慨万端,怎能不更加思念情同手足的远方朋友?对杜甫的思念之情仿佛占据了诗人的整个身心,使他无法排遣。诗的中间四句正是诗人这种情怀的生动写照。三、四两句借景抒情,五、六两句更以事言情。酒本可销忧,歌亦能解愁,如今“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足见诗人百般无聊,情思难遣。结尾两句巧妙设喻,直抒其情:我思念朋友的感情像沙丘城外的汶水一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汶水,源出山东莱芜,自东北向西南而流;杜甫告别李白前往长安,长安在沙丘西南,所以说“浩荡寄南征”。由“思君”两句试回过头来再看以上各句,觉前六句虽句句不直言思君,却句句不离思君,诗人的各种感受皆由思君使然。如此蓄势蓄力,至结尾发而为“思君若汶水”的浩歌。两句诗把思君之情比作一川流水,化无形为有形,创造出一种情意绵绵、相思不绝的意境,将美好而深挚的感情表达得尤为真切动人。

()

【诗句】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意思】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横暴风波的摧折,象芬芳的桂叶,却无月露的滋润让它飘香。【全诗】《无题二首》其二.[唐].李商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赏析】第二首,是对前一首的发展和补充,其基本规定情境与上一首相同,即都是从男子视角来写女子不如意的爱情生活,因此诗的内容大体仍由旁观者的体察描叙和设身处地的感叹两部分构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补写出前一首未能顾及的女主人公的居室环境。“莫愁堂”,含义有多层,既说明这是一间陈饰华美的闺房,又暗示女主人公长得像传说里著名的莫愁女那么美丽。而“重帏深下”则不但使屋内陈饰具体化,而且更直接显示出女主人公被拘于深闺、形同幽囚般的生活。“卧后清宵”云云,是说女主人公短暂的睡眠后(请别忘记,昨日深夜她还在缝帐子),在清晨早早醒来,只觉得时间过得那么缓慢,就像抽不完的长丝,使她痛感寂寞的时光难熬。这一联,上句是诗人对女主人公生活的设想和描绘,下句已不仅是客观描写,而加入了代女主人公抒慨的成分。这就为向颔联的过渡作好了准备。“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两句,性质与前联下句相似,是诗人充满感情的旁述,又是女主人公心底的慨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