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意思】春日融融,片片溢香的兰叶葱茏垂接;秋夜朗朗、掠人心魄的桂花月华般皎洁!诗人用互文见义的笔法,写出了兰草迎春勃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桂花鲜嫩,皎洁清雅,欣欣向荣。注:葳蕤,形容枝叶繁盛。皎洁,明亮而洁白。【全诗】《感遇十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①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②尔:指兰花、桂花。佳节:意为由于兰桂而使得春、秋两季成为大自然中最美好的季节。③林栖者:栖于山林中的隐士。风:指兰桂的风致、风度。④本心:指本性。美人:指林栖者和其他相悦之人。【题解】张九龄的《感遇》诗共十二首,都是张九龄被贬谪以后的作品。“兰叶春葳蕤”是十二首感遇诗中的第一首。这首诗表面上赞美春兰秋桂的芳洁本质,实际是托物言志,寄托自己以美德自励、不同流合污的崇高志向,以及恬淡从容的超脱襟怀。【全诗鉴赏】诗的首二句,用对偶的方式写了春兰与秋桂这两种高雅的植物。“葳蕤”写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皎洁”精炼简要地写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三、四两句写兰桂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它们都在各自适当的季节显示自己的生命特点。一个“自”字,指出兰桂各适佳节的特性,同时也表明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这四句都是写兰桂而未到涉及到人。接下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二句转写人,引出了居住山林之中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这位隐逸之士因闻到兰桂的芬香,产生了爱慕之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两句中“何求”是一个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么,兰桂若有感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可是“何求”却开新意,兰逢春葳蕤,桂遇秋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博得美人折取欣赏。诗到此露出主旨,即诗人是用兰桂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青眯提拔,以求富贵利达。这首诗气脉一贯到底,起、承、转、合结构严谨。在表现形式上运用比兴手法,词意平和温雅,咏物的背后,有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意思】春日融融,片片溢香的兰叶葱茏垂接;秋夜朗朗、掠人心魄的桂花月华般皎洁!诗人用互文见义的笔法,写出了兰草迎春勃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桂花鲜嫩,皎洁清雅,欣欣向荣。注:葳蕤,形容枝叶繁盛。皎洁,明亮而洁白。【全诗】《感遇十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①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②尔:指兰花、桂花。佳节:意为由于兰桂而使得春、秋两季成为大自然中最美好的季节。③林栖者:栖于山林中的隐士。风:指兰桂的风致、风度。④本心:指本性。美人:指林栖者和其他相悦之人。【题解】张九龄的《感遇》诗共十二首,都是张九龄被贬谪以后的作品。“兰叶春葳蕤”是十二首感遇诗中的第一首。这首诗表面上赞美春兰秋桂的芳洁本质,实际是托物言志,寄托自己以美德自励、不同流合污的崇高志向,以及恬淡从容的超脱襟怀。【全诗鉴赏】诗的首二句,用对偶的方式写了春兰与秋桂这两种高雅的植物。“葳蕤”写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皎洁”精炼简要地写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三、四两句写兰桂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它们都在各自适当的季节显示自己的生命特点。一个“自”字,指出兰桂各适佳节的特性,同时也表明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这四句都是写兰桂而未到涉及到人。接下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二句转写人,引出了居住山林之中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这位隐逸之士因闻到兰桂的芬香,产生了爱慕之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两句中“何求”是一个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么,兰桂若有感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可是“何求”却开新意,兰逢春葳蕤,桂遇秋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博得美人折取欣赏。诗到此露出主旨,即诗人是用兰桂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青眯提拔,以求富贵利达。这首诗气脉一贯到底,起、承、转、合结构严谨。在表现形式上运用比兴手法,词意平和温雅,咏物的背后,有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也送行人老。推荐。爱诗词网。“也送行人老。”詩句出處:《虞美人》;是宋朝詩人晁補之的作品。原桑飛盡霜空杳。霜夜愁難曉。油燈野店怯黃昏。窮途不減酒杯深。故人心。羊山古道行人少。也送行人老。一般別語重千金。明年過我小園林。話如今。《虞美人》宋朝詩人晁補之的作品。【註釋】:也:①語氣詞。用在句末。1.表示判斷或肯定。《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2.表示疑問或反問。《論語·為政》:“子張問:‘十世可知也?’”②助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引起下文。《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回:顏回。)③副詞。庾信《鏡賦》:“不能片時藏匣裡,暫出園中也自隨。”送:①送;送行。《荀子·禮論》:“賓出,主人拜送。”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輪臺東門送君去。”(輪臺:地名。)②目送。《左傳·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逆:迎。)③運送;傳送。《墨子·雜守》:“外宅粟米畜產財物諸可以佐城者,送入城中。”王安石《元日》:“春風送暖入屠蘇。”(屠蘇:酒名。)④贈送。《儀禮·聘禮》:“賓再拜稽首送幣。”行:(一)①路。《詩經·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贈衛八處士》:“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又為成行的東西的量詞。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來。”③行輩;輩份。《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軍事編制。二十五人為行。揚雄《羽獵賦》:“各按行伍。”(伍:五人為伍。)(二)xíng①行走;兩腳交替前進。《列子·說符》:“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徑:路。)泛指運行;前進。《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引申為離開;離去。《左傳·僖公五年》:“宮之奇以其族行。”古樂府《木蘭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又指與出門在外有關的事物。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將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④疏通;疏導。《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又指流動的或臨時的。⑤做;實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夫:語氣詞。)《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⑥行為。《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頌》:“行比伯夷。”《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陸遜陳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歐陽修《瀧岡阡表》:“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特進:官名。)⑨古詩詩體之一。屬樂府詩類。⑩漢字字體之一行書的省稱。字體較楷書簡易,較草書規范,漢代以來即流行。陸遊《作字》:“書成半行草。”(11)副詞。將要。陶潛《歸去來兮辭》:“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行人:①出行或出征的人。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弓箭各在腰。”②外交使者。《左傳·襄公四年》:“韓獻子使~~子員問之。”老:①年歲大。《詩經·邶風·擊鼓》:“與子偕老。”(偕:一同。)《老子》第十八章:“民至老死不相往來。”②衰老。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廉頗老矣,尚能飯否?”③老年人。《戰國策·齊策》:“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特用於對資深長者的敬稱。《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憖yìn:願)④老死;終老。死的諱稱。張溥《五人墓碑記》:“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⑤敬老,養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熟練,有經驗。歐陽修《為君難論》:“其父奢,趙之名將,老用於兵者也。”⑦對公卿大夫的總稱。《左傳·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請帥王賦。”也指大夫的傢臣《論語·憲問》:“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孟公綽:魯大夫。趙魏:都是晉國的世卿。)⑧告老;年老退休。《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祁奚:晉大夫。)⑨年久的;歷時久遠的。原來的(與“新”相對)。方苞《獄中雜記》:“而獄中為老監者四,監五室。”⑩陳舊的。歸有光《項脊軒志》:“百年老屋,塵泥滲漉。”(11)前綴。用於稱人、排列次序和某些動植物名。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
【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处】唐·李商隐《登乐游原》。【译注1】夕阳西下,风光无限美好,只是黄昏将到,美好的景色是不会长的。后来用以说明某些事物虽暂时繁荣兴旺,但不久就要衰败没落下去。【译注2】夕阳西下时的风光固然无限美好,只是黄昏业已临近,美景即将消失在夜幕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晚唐黯淡前途的无限忧虑,情调哀伤。【全诗】《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注释】①乐游原:地名,在古长安南郊,因地势较高,在那里可以看到长安城全貌。②向晚:傍晚。③只是:只可惜。【全诗赏析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甚高,四望宽敞,汉宣帝时曾在此建立乐游苑,唐代是游览胜地。诗的前两句点明登乐游原的时间和原因。一日傍晚(“向晚”),诗人情绪不佳,于是驱车前往乐游原,以排遣“不适”。首二句平平叙起,承接自然。“夕阳无限好”充满了赞叹之情,“只是近黄昏”则语意转化,流露出对“无限好”的“夕阳”即将沉入暮霭的惋惜之情和美景不常的感慨。诗人以精炼浅显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了人们在面对一些即将消逝的美好事物时所产生的共同感受,因而引人共鸣,广为流传。【全诗赏析2】乐游原在长安东南,为唐时登览胜地。诗写意不适时登古原遥望夕阳而触发的感受,警策在后两句其所包蕴的深广意境,“夕阳无限好”是一方面,形容美丽的夕阳佳处无限,引人留恋,亦即“人间重晚晴”的意思;另一方面,形容时已黄昏,夕阳转瞬即逝,令人流连怅惘,徒唤奈何!这就给读者同时提供了乐与悲、存在与消逝、有限与无限等一系列审美对象,任其测之无端,玩之无极。纪昀谓“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同时包含赞美生命、眷念人生和哀挽迟暮的正常老年心态,管世铭谓“消息甚大,为五绝中所未有。”【全诗赏析3】李商隐晚年写的一首五绝:“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的古原即乐游原,在长安城东南,地势高而宽敞,是唐代游览胜地。诗人以平易而精炼的语言,表现了灿烂辉煌的金色斜阳之美,意境壮丽而阔大。在一般人心目中,黄昏夕阳总是同昏暗惨淡联系在一起的。诗人却热烈赞颂“夕阳无限好”,表现出他对夕阳美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诗的形象非常新鲜,有独创性。这也是此诗的一个特点。关于后两句的涵义,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诗人表现他的迟暮之感;有人说是诗人表现对时光的珍惜;也有人猜测诗人以夕阳象征唐王朝,寄寓对国事的忧虑;还有人认为诗中表现了对黄昏、黑夜的厌恶,对阳光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诗人融情人景,创造了一个富有丰富暗示性的象征境界,吸引着读者去想象、体味和探究,这正说明此诗达到了单纯与丰富、定向指意与多种含义的统一。它宛如一颗多面体的水晶石,从不同的层面折射出迷人的、绚丽的光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处】唐·李商隐《登乐游原》。【译注1】夕阳西下,风光无限美好,只是黄昏将到,美好的景色是不会长的。后来用以说明某些事物虽暂时繁荣兴旺,但不久就要衰败没落下去。【译注2】夕阳西下时的风光固然无限美好,只是黄昏业已临近,美景即将消失在夜幕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晚唐黯淡前途的无限忧虑,情调哀伤。【全诗】《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注释】①乐游原:地名,在古长安南郊,因地势较高,在那里可以看到长安城全貌。②向晚:傍晚。③只是:只可惜。【全诗赏析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甚高,四望宽敞,汉宣帝时曾在此建立乐游苑,唐代是游览胜地。诗的前两句点明登乐游原的时间和原因。一日傍晚(“向晚”),诗人情绪不佳,于是驱车前往乐游原,以排遣“不适”。首二句平平叙起,承接自然。“夕阳无限好”充满了赞叹之情,“只是近黄昏”则语意转化,流露出对“无限好”的“夕阳”即将沉入暮霭的惋惜之情和美景不常的感慨。诗人以精炼浅显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了人们在面对一些即将消逝的美好事物时所产生的共同感受,因而引人共鸣,广为流传。【全诗赏析2】乐游原在长安东南,为唐时登览胜地。诗写意不适时登古原遥望夕阳而触发的感受,警策在后两句其所包蕴的深广意境,“夕阳无限好”是一方面,形容美丽的夕阳佳处无限,引人留恋,亦即“人间重晚晴”的意思;另一方面,形容时已黄昏,夕阳转瞬即逝,令人流连怅惘,徒唤奈何!这就给读者同时提供了乐与悲、存在与消逝、有限与无限等一系列审美对象,任其测之无端,玩之无极。纪昀谓“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同时包含赞美生命、眷念人生和哀挽迟暮的正常老年心态,管世铭谓“消息甚大,为五绝中所未有。”【全诗赏析3】李商隐晚年写的一首五绝:“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的古原即乐游原,在长安城东南,地势高而宽敞,是唐代游览胜地。诗人以平易而精炼的语言,表现了灿烂辉煌的金色斜阳之美,意境壮丽而阔大。在一般人心目中,黄昏夕阳总是同昏暗惨淡联系在一起的。诗人却热烈赞颂“夕阳无限好”,表现出他对夕阳美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诗的形象非常新鲜,有独创性。这也是此诗的一个特点。关于后两句的涵义,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诗人表现他的迟暮之感;有人说是诗人表现对时光的珍惜;也有人猜测诗人以夕阳象征唐王朝,寄寓对国事的忧虑;还有人认为诗中表现了对黄昏、黑夜的厌恶,对阳光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诗人融情人景,创造了一个富有丰富暗示性的象征境界,吸引着读者去想象、体味和探究,这正说明此诗达到了单纯与丰富、定向指意与多种含义的统一。它宛如一颗多面体的水晶石,从不同的层面折射出迷人的、绚丽的光色。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东风不与周郎便。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诗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出处】唐·李白《客中行/客中作》。【意思】只要主人能让我欢饮而醉,我便会忘记身在他乡了。但使:只要。客:指作者。【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在外受到热情接待,生活舒适愉快以至不觉得身在他乡或乐不思蜀。[例]茹克洛夫斯基为中国朋友悉心张罗,确实使我们如坐春风,如饮醍醐。“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诚哉是语也。(梅汝恺《梦回波兰》)二、用以形容只要能享乐,便不顾其他。[例]在酒席台上,大家总是习惯说这样的话:来来来,干干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时行乐,一醉方休。人生能有几回醉,有酒不饮奈明何!但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中跃《猴子观海》)【鉴赏1】兰陵:今山东枣庄市。只要主人能使客人喝得醉醺醺的,他又怎会知道自己是出外作客,还是身在他乡呢?他乡作客,主人殷勤招待,盛情感人;在一片畅饮的欢笑声中,一时间竟忘记了沦落天涯的沉重乡愁。这两句诗是感谢主人的深情厚意,而飘泊游子的伤痛却依然存在。【鉴赏2】兰陵:地名,今山东枣庄市。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以之浸酒,酒浸后呈金黄色。琥珀:一种树脂化石,色泽晶莹,呈赤黄色。诗写做客兰陵,主人以美酒款待。经过郁金香浸制的美酒,香醇而色泽金黄,盛在晶洁的玉碗中,如琥珀般光艳。只要主人盛情使客人酣醉,他又怎知自己是在外做客、身在异乡呢?游子的乡愁,一切的失意,都在这醉中消解,唯余深深的情谊和放达的情怀。【全诗】《客中行/客中作》.[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注释】客中作:在旅途中写的诗。兰陵:今山东枣庄。郁(yù)金香:一种百合科香草。可用来浸酒,浸后酒呈金黄色。琥珀(hǔpò):一种色泽美丽晶莹的树脂化石。【赏析1】首二句点明作客之地在兰陵。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具有浓郁的香味,用玉碗盛这种酒,显现着琥珀般的光艳。诗人的愉悦兴奋之情通过对兰陵美酒的称赞充分地流露出来,一扫作客他乡的凄楚情绪。后两句内容上与前两句紧密相连,思乡之情被美酒冲淡了,虽身在客中,但已乐不思蜀,乐而不觉是他乡。一般说,羁旅诗总要带羁旅愁,而李白这首诗却洋溢着大丈夫四海为家积极振奋的乐观情绪,充分表现出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这首诗是李白入京前的作品,当时社会财阜物美,非常繁荣,李白又重友情、嗜美酒、好游历,精神昂扬振奋,所以祖国山川景物在他心中充满美感,诗中也反映出盛唐的时代风气。【赏析2】这首诗大约写于开元末年。开元28年(740年)李白移家东鲁,居任城(今济宁)。此时直至应诏赴京前,诗人大部分时间是在东鲁各地漫游。此当是诗人游兰陵(今枣庄)客中所作。题一为《客中行》。诗的头两句写美酒,后两句写忘乡。“兰陵美酒郁金香”句,点出作客地点在兰陵,所饮之酒是用郁金香的香草泡制过的美酒。这种经香草浸制过的美酒,色泽金黄,异常好看。“玉碗盛来琥珀光”是写酒的颜色。“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色蜡黄或赤褐,这是说盛在玉碗中的美酒其光艳如琥珀。“郁金香”、“琥珀”不但是写酒之美色的,也给全诗涂抹上一层眩人眼目的金黄,带来了诗的色彩美。对酒香、酒色的描绘中,潜语很不少:既表现了主人的盛情,也表现了诗人爱酒成癖和对主人的感谢之情,而更重要的是这两句诗暗写了忘乡:酒这么好,主人如此盛情,这真如到了家里一样,让人不知他乡何处。这就为引出三、四两句的忘乡之笔设下了伏线。“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明写忘乡了。意思是说:只要主人能使客醉如酩酊,使他不知何处是他乡,以为这里是故乡,这就极好。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主人的称道之意,对酒宴的迷醉和流连忘返之情。当然,这两句诗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在:我们从中也能看出诗人的隐忧。他的“济苍生”、“净胡沙”之志,直至此时仍是空中楼阁沙上塔,并没有变为现实。他只好以酒浇愁,乐以忘忧了。这首诗字面上是写一个“乐”字,其实是写了一个“忘”字,并不仅仅是忘情、忘乡,更重要的是忘忧。忧而至于须忘,可见诗人之忧有多么深,多么重,以致诗人乐于把它忘掉了。这首诗表明诗人写诗的技巧已到了纯熟自如,出神入化的境地。“郁金香”、“玉碗”、“琥珀”,不但使全诗增加了一种金光如灿的色彩美,也让人领略了一种珠光宝气、觥筹交错、酒色满眼、酒香满室的艺术氛围,仅七字,就产生了如此惊人的艺术效果,这种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古今文坛,实不多见。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写作风格另一个光耀的侧面:浓艳如抹,光色四射的华美风格。这一风格所达到的成就也值得认真研究。此诗另一重要技巧是参差与错落。景中有情,景后托情;先暗写,后明写。在短短的四句中形成了色彩的错落(头两句浓艳,后两句淡泊)、感情的错落(头两句抑制,后两句突放)、笔法的错落(头两句暗写,后两句明写),可见诗人手笔的圆熟。读了这首诗,会觉得诗写得美,美在哪里,其实就是美在它的参差与错落。
但使主人能醉客。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出处】唐·李白《客中行/客中作》。【意思】只要主人能让我欢饮而醉,我便会忘记身在他乡了。但使:只要。客:指作者。【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在外受到热情接待,生活舒适愉快以至不觉得身在他乡或乐不思蜀。[例]茹克洛夫斯基为中国朋友悉心张罗,确实使我们如坐春风,如饮醍醐。“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诚哉是语也。(梅汝恺《梦回波兰》)二、用以形容只要能享乐,便不顾其他。[例]在酒席台上,大家总是习惯说这样的话:来来来,干干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时行乐,一醉方休。人生能有几回醉,有酒不饮奈明何!但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中跃《猴子观海》)【鉴赏1】兰陵:今山东枣庄市。只要主人能使客人喝得醉醺醺的,他又怎会知道自己是出外作客,还是身在他乡呢?他乡作客,主人殷勤招待,盛情感人;在一片畅饮的欢笑声中,一时间竟忘记了沦落天涯的沉重乡愁。这两句诗是感谢主人的深情厚意,而飘泊游子的伤痛却依然存在。【鉴赏2】兰陵:地名,今山东枣庄市。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以之浸酒,酒浸后呈金黄色。琥珀:一种树脂化石,色泽晶莹,呈赤黄色。诗写做客兰陵,主人以美酒款待。经过郁金香浸制的美酒,香醇而色泽金黄,盛在晶洁的玉碗中,如琥珀般光艳。只要主人盛情使客人酣醉,他又怎知自己是在外做客、身在异乡呢?游子的乡愁,一切的失意,都在这醉中消解,唯余深深的情谊和放达的情怀。【全诗】《客中行/客中作》.[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注释】客中作:在旅途中写的诗。兰陵:今山东枣庄。郁(yù)金香:一种百合科香草。可用来浸酒,浸后酒呈金黄色。琥珀(hǔpò):一种色泽美丽晶莹的树脂化石。【赏析1】首二句点明作客之地在兰陵。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具有浓郁的香味,用玉碗盛这种酒,显现着琥珀般的光艳。诗人的愉悦兴奋之情通过对兰陵美酒的称赞充分地流露出来,一扫作客他乡的凄楚情绪。后两句内容上与前两句紧密相连,思乡之情被美酒冲淡了,虽身在客中,但已乐不思蜀,乐而不觉是他乡。一般说,羁旅诗总要带羁旅愁,而李白这首诗却洋溢着大丈夫四海为家积极振奋的乐观情绪,充分表现出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这首诗是李白入京前的作品,当时社会财阜物美,非常繁荣,李白又重友情、嗜美酒、好游历,精神昂扬振奋,所以祖国山川景物在他心中充满美感,诗中也反映出盛唐的时代风气。【赏析2】这首诗大约写于开元末年。开元28年(740年)李白移家东鲁,居任城(今济宁)。此时直至应诏赴京前,诗人大部分时间是在东鲁各地漫游。此当是诗人游兰陵(今枣庄)客中所作。题一为《客中行》。诗的头两句写美酒,后两句写忘乡。“兰陵美酒郁金香”句,点出作客地点在兰陵,所饮之酒是用郁金香的香草泡制过的美酒。这种经香草浸制过的美酒,色泽金黄,异常好看。“玉碗盛来琥珀光”是写酒的颜色。“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色蜡黄或赤褐,这是说盛在玉碗中的美酒其光艳如琥珀。“郁金香”、“琥珀”不但是写酒之美色的,也给全诗涂抹上一层眩人眼目的金黄,带来了诗的色彩美。对酒香、酒色的描绘中,潜语很不少:既表现了主人的盛情,也表现了诗人爱酒成癖和对主人的感谢之情,而更重要的是这两句诗暗写了忘乡:酒这么好,主人如此盛情,这真如到了家里一样,让人不知他乡何处。这就为引出三、四两句的忘乡之笔设下了伏线。“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明写忘乡了。意思是说:只要主人能使客醉如酩酊,使他不知何处是他乡,以为这里是故乡,这就极好。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主人的称道之意,对酒宴的迷醉和流连忘返之情。当然,这两句诗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在:我们从中也能看出诗人的隐忧。他的“济苍生”、“净胡沙”之志,直至此时仍是空中楼阁沙上塔,并没有变为现实。他只好以酒浇愁,乐以忘忧了。这首诗字面上是写一个“乐”字,其实是写了一个“忘”字,并不仅仅是忘情、忘乡,更重要的是忘忧。忧而至于须忘,可见诗人之忧有多么深,多么重,以致诗人乐于把它忘掉了。这首诗表明诗人写诗的技巧已到了纯熟自如,出神入化的境地。“郁金香”、“玉碗”、“琥珀”,不但使全诗增加了一种金光如灿的色彩美,也让人领略了一种珠光宝气、觥筹交错、酒色满眼、酒香满室的艺术氛围,仅七字,就产生了如此惊人的艺术效果,这种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古今文坛,实不多见。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写作风格另一个光耀的侧面:浓艳如抹,光色四射的华美风格。这一风格所达到的成就也值得认真研究。此诗另一重要技巧是参差与错落。景中有情,景后托情;先暗写,后明写。在短短的四句中形成了色彩的错落(头两句浓艳,后两句淡泊)、感情的错落(头两句抑制,后两句突放)、笔法的错落(头两句暗写,后两句明写),可见诗人手笔的圆熟。读了这首诗,会觉得诗写得美,美在哪里,其实就是美在它的参差与错落。
溪上遇雨。推荐。爱诗词网。崔道融《溪上遇雨》唐山水诗鉴赏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溪上遇雨》有二首,此选一。从诗题看,诗人是在溪上遇雨;从诗中描述的情景看,是写夏日骤雨。明白这两点,读这首小诗便会生出许多曲折的情趣来。“坐看”两句写诗人安坐溪边,远看乌云翻滚,骤雨如注,溪边却晴朗依旧。诗人显然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在十分安闲、从容地观赏远山大雨似瀑的景致。但好景不长,“忽惊”二字道出了诗人不曾料到乌云挟雨的极快速度,瞬间,大雨已从头上倾盆而下,而片刻前还大雨喷洒的前山,此刻却被夕阳的红光,照得璀璨夺目。这首小诗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一次遇雨的遭遇,意趣盎然。诗人用“衔”、“喷洒”几个字,把雨拟人化了,似乎夏雨在和诗人开着玩笑,故意调皮地与人周旋。一会儿彼雨此晴,转瞬又此雨彼晴。既写出了夏雨说下便下、要停即停的特点,也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用词尖新、活泼,形象鲜明,画面变幻,情绪跌宕。有过同样经历的人会觉得诗人是深得夏日雨趣的。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推荐。爱诗词网。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物,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我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食指的名字对许多人是陌生的,但他的确是一位有特殊重要地位的诗人。他的诗在六十年代末就以手抄的形式在青年中辗转,滋润了一颗颗失血的心。而且他的诗还启发了后来《今天》的那些诗人。这里选的作品,就是他早年写的。虽算不上准确意义上的“朦胧诗”,但它们却是启发朦胧诗的先导,是功不可没的。这首诗是诗人写在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日的。当时的祖国阴云密布,邪恶的力量砅崖转石。整整一代青年被迫离开生养他们的北京,就要到遥远的边疆抛洒那盲目的热血了。诗人是清醒的,他将痛苦的别情发而为诗,紧紧围绕在“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一特定的时空,抒发了当时许多人共有而不能表达的彻骨之痛。诗中用了一些细节,是异常生动传神的。如火车开动的一刹,“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物,/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这既是视觉的印象,又是心理的感受。还有“我”的心感到了难忍的绞痛,是对亲人的爱和留恋使然。但如果这样说,就不能更细微更深入地传达痛苦的体验。诗人说“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接着由“线”联想开去,“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真是言辞剀切,热血灼人。诗歌中的描写,一定要具体细微,这样不仅是为了逼真,而是只有准确的细微的事物才容易被读者领悟,激发他一道进入诗的情感系统中去。最后两节,诗人选择了真实的场景。一是“我”挥手向北京告别,一是“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不能放开“我的最后的北京”,此将情感推向高潮,成为历史想象力的定格,永远在我们心灵的视线中了。这就使全诗丰满而完整。这首诗在艺术上并没有对传统诗歌进行大幅度的超越,它的胜利乃在情真与细节的苦心提炼上。别林斯基在论普希金的抒情诗时说:“艺术并不容纳抽象的哲学思想,更不容纳理性的思想:它只容纳‘诗的思想’,而这‘诗的思想’——它不是三段论法,不是教条,不是箴言,而是活的热情,是‘真情’!”食指的诗正是这种真情的产物。当动荡的年代过去,浮泛喧嚣的“理想之歌”已零落成尘泥,但这种由心血滴注的诗却日益显出了它的光彩。生命不灭,真情的诗也不会熄灭。未经过动荡年代的读者,请庄重地对待这“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