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一作:嫋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帝子降兮北渚。推荐。爱诗词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一作:嫋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九歌·湘夫人春秋战国屈原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推荐。爱诗词网。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现常用“圣人千虑,必有一失”借以表明听取各方面人的意见的重要,也劝诫自以为聪明的人要多加谨慎。也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处】唐·杜甫《蜀相》。【意思】衬映着石阶的绿草独占春色,树叶丛中的黄莺徒然发出好听的鸣声。隔叶:被树叶遮掩。黄鹂(lí):黄莺。【赏析】碧草掩映着台阶,也不过自为春色。隔着花叶传来黄鹂的啼啭,也只是空有好音。这里描写的是诸葛丞相祠堂的景色。碧草萋萋,本是一派迷人的景色。黄鹂婉转,也容易惹人兴味无穷。然而虽有碧草、黄鹂为祠堂增色,可诸葛亮人早已不在,且此地缺少对诸葛亮瞻仰的游人,所以诗人怅惘、凄婉之情油然而生。“自”、“空”两个虚字下得极妙。【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庭院、树林等地草树碧绿,鸟儿自鸣,十分静寂。[例]何妨模糊一点,就将墓园内的这片土地视为诸葛亮魂归之处吧。这片土地确实太清寂。虽然除了我还有几位游客,也冲淡不了这清寂的氛围。杜甫咏成都武侯祠的“映阶碧柳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成为这里的写照。(韦翰《汉江行》)【全诗】《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初到成都前去南郊武侯祠瞻仰诸葛亮时所作。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自问自答方式起兴,点出武侯祠所在地在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状祠堂之蓊蓊郁郁。之所以选写“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手植。这是写远望之景。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之塑像,也不写楹联之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成古人,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自”与“空”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承接上联的慨叹,转入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三顾频烦”显刘备的礼贤下士;“天下计”见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即他在《隆中对》中设计的据荆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孙吴,待机伐魏,统一天下。而“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尽忠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在唏嘘追怀之后,生发感想:像这样一位忠心报国的人竟大业未成就死掉了,以致使后代仁人志士感到惋惜、伤心流泪。杜甫早有“致君尧舜上”的匡世之心,但报国无门,故在诸葛亮祠堂前倍感痛惜。宋朝抗金英雄宗泽,临死时也背诵此二句,可见千载英雄,均有同感!全诗措词肃穆,沉郁悲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心酸鼻语,堪称千古绝唱!
隔叶黄鹂空好音。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处】唐·杜甫《蜀相》。【意思】衬映着石阶的绿草独占春色,树叶丛中的黄莺徒然发出好听的鸣声。隔叶:被树叶遮掩。黄鹂(lí):黄莺。【赏析】碧草掩映着台阶,也不过自为春色。隔着花叶传来黄鹂的啼啭,也只是空有好音。这里描写的是诸葛丞相祠堂的景色。碧草萋萋,本是一派迷人的景色。黄鹂婉转,也容易惹人兴味无穷。然而虽有碧草、黄鹂为祠堂增色,可诸葛亮人早已不在,且此地缺少对诸葛亮瞻仰的游人,所以诗人怅惘、凄婉之情油然而生。“自”、“空”两个虚字下得极妙。【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庭院、树林等地草树碧绿,鸟儿自鸣,十分静寂。[例]何妨模糊一点,就将墓园内的这片土地视为诸葛亮魂归之处吧。这片土地确实太清寂。虽然除了我还有几位游客,也冲淡不了这清寂的氛围。杜甫咏成都武侯祠的“映阶碧柳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成为这里的写照。(韦翰《汉江行》)【全诗】《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初到成都前去南郊武侯祠瞻仰诸葛亮时所作。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自问自答方式起兴,点出武侯祠所在地在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状祠堂之蓊蓊郁郁。之所以选写“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手植。这是写远望之景。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之塑像,也不写楹联之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成古人,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自”与“空”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承接上联的慨叹,转入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三顾频烦”显刘备的礼贤下士;“天下计”见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即他在《隆中对》中设计的据荆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孙吴,待机伐魏,统一天下。而“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尽忠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在唏嘘追怀之后,生发感想:像这样一位忠心报国的人竟大业未成就死掉了,以致使后代仁人志士感到惋惜、伤心流泪。杜甫早有“致君尧舜上”的匡世之心,但报国无门,故在诸葛亮祠堂前倍感痛惜。宋朝抗金英雄宗泽,临死时也背诵此二句,可见千载英雄,均有同感!全诗措词肃穆,沉郁悲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心酸鼻语,堪称千古绝唱!
【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纷纷开且落。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东望都门信马归。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君臣相顾泪成行,沿着京城的方向信马由疆。
呀户。推荐。爱诗词网。诗写贵族建筑宫室,雄伟宽朗,并祝他安居美梦,生下贵男贤女。秩秩斯干,(一)涧溪水,清澄澄,幽幽南山。(二)南山里,多幽深。如竹苞矣,(三)那密密的竹林呀,如松茂矣。那青青的长松呀。兄及弟矣,哥呀,弟呀,式相好矣,相亲相爱呀,无相犹矣。(四)莫相欺骗呀。似续妣祖,(五)继先母、承先祖,筑室百堵,(六)建筑宫室墙百堵,西南其户。(七)西面南面门呀户。爰居爰处;(八)在这儿居、在这儿住;爰笑爰语。在这儿笑、在这儿语。约之阁阁,(九)筑墙束板上呀下,椓之橐橐。(十)打土打得“挞挞挞”。风雨攸除;(十一)风难吹、雨难打;鸟鼠攸去,鸟飞走、鼠搬家,君子攸芋。(十二)人呀,这儿来住下。如跂斯翼,(十三)这厅堂,象人的踮脚欲飞张,如矢斯棘,(十四)四角落,象箭一般的笔直行,如鸟斯革,(十五)屋宇呀,象鸟一般的惊而翔,如翚斯飞,(十六)檐阿呀,象野鸡儿展翅膀,君子攸跻。(十七)人呀,一步步地来升堂。殖殖其庭,(十八)平而正呀那前庭,有觉其楹。(十九)根根楹柱高而挺。哙哙其正,(二十)爽而明呀那正寝,哕哕其冥,(二十一)深而广呀那内室,君子攸宁。(二十二)人呀,住这儿多安宁。下莞上簟,(二十三)蒲席、竹席上下一层层,乃安斯寝。睡在这儿多安稳。乃寝乃兴,(二十四)睡呀,醒哪,乃占我梦。占占我的好梦儿。吉梦维何?好梦呀,梦个啥?维熊维罴;是个熊,是个罴;维虺维蛇。(二十五)是个虺,是个蛇。大人占之:大人先生占梦了:维熊维罴,是个熊,是个罴,男子之祥。是男孩儿的吉兆。维虺维蛇,是个虺,是个蛇,女子之祥。是女孩儿的吉兆。乃生男子,生下一个小儿郎,载寝之床,把他睡在那床上,载衣之裳,把他穿起那下裳,载弄之璋。给他玩着那玉璋。其泣喤喤,(二十六)他的哭声多响亮,朱芾斯皇,(二十七)红围裙呀多辉煌,室家君王。(二十八)配个贵族的姑娘。乃生女子,生下一个女孩儿,载寝之地,把她放在地上睡,载衣之裼,(二十九)把她包上小褓被,载弄之瓦。(三十)给她玩着那纺锤。无非无仪,(三十一)莫违命、莫主谋,唯酒食是议,(三十二)只讲究做饭和做酒,无父母贻罹!莫叫父母为你来担忧!注释(一)马瑞辰:“按《释训》:‘秩秩,清也。’盖以释此诗,状涧水之清也。干与间、涧,双声。古通用。”(二)毛亨:“幽幽,深远也。”(三)姚际恒:“王雪山曰:‘如,非喻,乃枚举焉尔。’此善于解虚字也。”严粲:“苞,丛生也。”(四)马瑞辰:“按:犹、猷,古通用。《方言》:‘猷,诈也。’《广雅》:‘犹,欺也。’诗盖谓兄弟相爱以诚,无相欺诈。”(五)陈奂:“似读与嗣同。其字作似,其意为嗣,此谓假借也。”郑玄:“妣,先妣姜嫄也。祖,先祖也。”(六)郑玄:“此筑室者,谓筑燕寝也。百堵,百堵一时起也。”严粲:“百堵,言广且多也。”(七)毛亨:“西乡户,南乡户也。”(八)郑玄:“爰,于也。于是居,于是处,于是语,于是笑。言诸寝之中,皆可安乐。”(九)朱熹:“约,束板也。阁阁,上下相乘也。”严粲:“筑墙之时,以绳约束其板,阁阁然上下相乘,即所谓缩板以载也。”(十)马瑞辰:“案《广雅》:‘,声也。’橐橐,即之渻借。”孔颖达:“既投土于板,以杵椓筑之。”(十一)陈奂:“除,亦去也。”(十二)严粲:“群寝既成,上下四方牢密,则风雨不能凌暴,鸟鼠不能穿穴,皆除去。君子于是居焉。”王先谦:“《鲁》芋作宇。……宇之言覆也。《鲁》作宇,正字。毛作芋,借字。”(十三)严粲:“人举踵则竦臂,翼然如鸟舒翼也。……此章言其堂也,其上下严正,如人跂足直立,则耸臂翼如也。”(十四)严粲:“欧阳氏曰:‘棘,急也。矢行缓则枉,急则直。’谓廉隅绳直,如矢行也。……其四隅如矢行。棘,急而直也。”(十五)严粲:“欧阳氏曰:‘革,变也。’”朱熹:“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十六)朱熹:“翚,雉。……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臧琳《经义杂记》:“《说文·羽部》:‘翚,……一曰伊而南,雉五采皆备,曰翚。’……翚者,鸟之奇异者也。”(十七)陈奂:“《传》训跻为升者,升,升堂也。室惟路寝有堂。”(十八)毛亨:“殖殖,言平正也。”孔颖达:“其宫寝之前庭也。”(十九)郑玄:“觉,直也。”孔颖达:“有调直者其楹柱。”(二十)严粲:“《笺》曰:‘哙哙,犹快快也。’《疏》曰:‘宽明快快然。’吕氏曰:‘正谓正寝。’……其正寝哙哙然明快也。”(二十一)严粲:“苏氏曰:‘哕哕,深广之貌。’吕氏曰:‘冥,谓室之奥窔也。’窔音要。……其室之冥奥哕哕然深广也。”(二十二)严粲:“君子居之而安宁,谓燕息优游也。言其室故曰宁。”(二十三)郑玄:“莞,小蒲之席也。竹苇曰簟。”陈奂:“莞、簟,皆安寝之席,非行燕铺陈之席。”(二十四)郑玄:“兴,夙兴也。有善梦则占之。”(二十五)朱熹:“虺,蛇属。细颈大头,色如文绶,大者长七八尺。”(二十六)陈奂:“《说文》:‘喤,小儿声。’”(二十七)余冠英:“芾(音弗),亦作茀,古时祭眼。以熟治的牛皮制成,着在腹前,遮蔽膝部,形似今时的围裙。天子所用的芾是纯朱色,诸侯用黄朱色。皇,犹煌煌。”(二十八)方玉润:“室家君王,言昏姻皆王侯族也。”(二十九)毛亨:“裼,褓也。”马瑞辰:“褓,正字作緥。《说文》:‘緥,小儿衣也。’《释文》云:‘齐人名小儿被为緥。’”(三十)毛亨:“瓦,纺塼也。”马瑞辰:“《释文》:‘塼,本又作专。’瑞辰按《说文》无塼字。专字注云:一曰:专,古之捻线者。以专为锤。”(三十一)马瑞辰:“按《说文》:‘非,违也。’……无非,即无违。……《说文》:‘仪,度也。’……不自度事以自专制,故曰无仪。”(三十二)郑玄:“妇人之事,惟议酒食尔,无遗父母之忧。”注音妣bi比椓zhuo酌橐tuo沱芋yu宇跋qi启翚hui挥跻ji基哙kuai快哕hui晦莞quan关簟dian店罴pi皮虺hui毁喤huang皇裼ti惕罹li离
【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思】五彩缤纷的野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绿的嫩草刚好遮没马蹄。【鉴赏】野花开放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这两句诗描写春日郊野的美丽景致,花繁草盛,到处充满着春的气息。【鉴赏2】鲜花繁茂,渐渐地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瞭乱。绿茸茸的浅草平铺,才能覆没马蹄。诗句为诗人游览西湖所见之景色。“渐”字状人的行踪,“乱”、“迷”写钱塘湖周围花繁色杂。“浅”、“没”则写出草的嫩绿和浅短。这逼真的春色图简直是神笔画就。两句对仗也极工巧。【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百花盛开,绿草如茵的景色。[例]山花开得团团簇簇,挤挤拥拥,各有风骚,惹人眼目。花下,是一片片碧茵茵的青草,短短的,浅浅的。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一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赵赴《〈浅草集〉序》)二、前一句用以比喻某些现象让人眼花缭乱,心中迷茫。[例]时下出版的美日和国内的管理图书,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所以对于诸多读者而言,便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如何挑选一本合适的管理书来读?(王庆海《崇尚超越苛求创新》)【全诗】《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赏读】诗开篇以西湖中的两个景点“孤山”和“贾亭”及两个方位名词“北”、“西”,交待方位,介绍背景。孤山在后湖与西湖之间,贾亭为唐贾全所建。“水面初平云脚低”以远视角度描写西湖云水相连的风光。春水涨满,风平浪静,湖水宽阔无边,天上春云低垂,天光映水面,远望水天一色,交相融合,景象异常美丽。“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把视线由远拉近,转而写细致之景。“几处”足见不多,“谁家”可见不是家家,诗人以少胜多,又以“争”来写春之早,“啄春泥”也见春天刚至,用字恰当。五六句把视角又拉大,由小景变大景,由天上转回地下。“乱花”可见花之种类繁多,“渐欲”叙花开的程度不同。有的已开,有的还含苞待放,但是已经令人眼迷乱。以“迷人眼”来写,使花有人气,更显生动。“浅草”说明春天刚至,芳草不高。“没”这个拟人化动词的运用使句子充满诗意。既然“最爱湖东”的美好春色,看也看不够,也就觉得“行不足”了。白沙堤也是湖中一景,绿白相称,由于同属亮色,使结句高亢而景色美丽。这首诗以“行”为线,给各个景点贯以“春”神;由贾亭开始而以白沙堤为结,条理清楚。写景恰到好处,远近交替,精描细刻;写景贯情,诗人醉心于自然之美的欢快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鉴赏】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苏东坡的名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七律,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使人更感到西湖景色的优美。题目是《钱塘湖春行》,根据题目,诗不仅要写出西湖的春景,还要写出诗人春游的行动,这首诗确实将两者结合得很好。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东风浩荡,春色迷人,西湖上桃红柳绿,花香鸟语,游客如云,诗人乘着一匹马,带着几个人缓缓行来,心情是多么愉快啊!于是,诗人怀着这种轻松的心情,用自然而精练的语言,写下了他这一天的春游活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是总写西湖,也就是远望西湖。诗人骑着马,行近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色秀丽的孤山。绿树红墙,孤山上的寺院更引人注目,这是在南边看到的景象。诗人的眼光再转向东边,看到了当年贾全建造的一座亭子。在这孤山寺的北边,贾亭的西边,出现了一片水光潋滟、波平似镜的西湖,顿时使人眼睛一亮,为之心旷神怡。“水面初平”,是说春水初生,刚与堤平;在天色水光的混茫中,碧空里舒卷着重重迭迭的白云,远远望去,云脚低垂,似乎就浮在水面上。一开头这两句,就真切地写出了诗人骑在马上放眼四顾、心旷神怡的情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莺歌燕舞。诗人边行边看,发现有几处地方都有黄莺争着朝向阳的树枝上飞,唱出那的溜婉转的歌声,原来天气还比较寒冷,这是几只最早出来活动的黄莺啊!哦,还偶儿看到一两只燕子已经在啄草衔泥,将在谁家屋檐下做窝呢!我们跟着诗人走了这一段路,不仅进一步领略了满眼春光,而且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心情的愉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红草绿。诗人继续走,继续看,唷!刚才只注意树上的黄莺,空中的飞燕,还没有注意到地上的花草呢。你看这花呀,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有红的,有紫的,真是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诗人心想,再过几天,恐怕还要开得多,开得好,那更会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啊!走着、走着,诗人忽而感到马儿跑得特别平稳,使人感到特别舒服,低头一看,原来地下芳草如茵,绿茸茸的一片,马儿已经走到绿色的地毯上来了。这些嫩草尖儿啊,才刚刚没过了马蹄,多么可爱啊!我们随着诗人又走了这一阵,感到春色更美,而诗人的心情也更欢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尾联写绿荫白堤。诗人的马这时已行到西湖的东部了,奇怪的是,他老是在这一带蹓跶观赏,留连徘徊,不愿离开,原来他实在喜爱这“绿杨荫里白沙堤”一带的优美风光啊!到这里,诗人行程即将结束,愉快的心情也达到了顶点。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春诗人在杭州做刺史时写的。这时诗人的心情甚好,诗兴甚浓,甚至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由此可见诗人对于西湖的喜爱了。事实也正是这样,他只要一有空闲就去游湖,每游必尽欢而回:“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管弦三数事,骑从十余人。立换登山屐,行携漉洒巾。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萍。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正由于他不断地跟西湖接触,所以准确地抓住西湖每个季节的特征,为我们留下许多出色的风景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都是他咏西湖的名句。《钱塘湖春行》在艺术上很具特色。前人评论说:“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又说:“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唐宋诗举要》卷五引)就是说,白居易这首诗写得丰满而流畅,不仅逼真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所特有的景色,而且处处显露出诗人浓烈的游兴和活动的身影,因而它是一幅动态画而非静态画。诗人极善于从动态中来捕捉西湖的春光,始终紧扣一个“早”字来写:莺是“早莺”,燕是“新燕”,花是“乱花”,草是“浅草”。因为早春天寒,黄莺才去“争暖树”;因为新燕乍到,它才忙着“啄春泥”;因为花儿刚刚盛开,所以“渐欲”迷人眼;因为草儿刚刚抽芽,所以“才能”没马蹄。每一个字的运用都那么精确细致,恰到好处,体现了诗人艰苦的锤炼功夫。正如刘逸生先生所说:“他写诗也是‘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随园诗话》引周元公的话)这和演员‘台上一见,台下三年’的苦练,也没有什么不同。”(《唐诗小札》新版三○九页)【评】此诗为善写春意者。“几处早莺”、“谁家新燕”使西湖春景生意盎然,“争”字、“啄”字两个动词的使用,又使这幅画卷成为了蒙太奇,充满了动感。“乱花”“浅草”转入新的意象,并更多地投入诗人的主体感受,诗人之心渐欲与此美景合一。“迷人眼”、“没马蹄”均见诗人之感受。而此一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唯写景如在目前,并且如同诗人早期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般,具有了比况人生、含蕴哲理的意味。当你进入到某种人生境界时,你会想起以此两句来吟咏比况,是最合适不过的。
浅草才能没马蹄。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思】五彩缤纷的野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绿的嫩草刚好遮没马蹄。【鉴赏】野花开放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这两句诗描写春日郊野的美丽景致,花繁草盛,到处充满着春的气息。【鉴赏2】鲜花繁茂,渐渐地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瞭乱。绿茸茸的浅草平铺,才能覆没马蹄。诗句为诗人游览西湖所见之景色。“渐”字状人的行踪,“乱”、“迷”写钱塘湖周围花繁色杂。“浅”、“没”则写出草的嫩绿和浅短。这逼真的春色图简直是神笔画就。两句对仗也极工巧。【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百花盛开,绿草如茵的景色。[例]山花开得团团簇簇,挤挤拥拥,各有风骚,惹人眼目。花下,是一片片碧茵茵的青草,短短的,浅浅的。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一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赵赴《〈浅草集〉序》)二、前一句用以比喻某些现象让人眼花缭乱,心中迷茫。[例]时下出版的美日和国内的管理图书,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所以对于诸多读者而言,便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如何挑选一本合适的管理书来读?(王庆海《崇尚超越苛求创新》)【全诗】《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赏读】诗开篇以西湖中的两个景点“孤山”和“贾亭”及两个方位名词“北”、“西”,交待方位,介绍背景。孤山在后湖与西湖之间,贾亭为唐贾全所建。“水面初平云脚低”以远视角度描写西湖云水相连的风光。春水涨满,风平浪静,湖水宽阔无边,天上春云低垂,天光映水面,远望水天一色,交相融合,景象异常美丽。“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把视线由远拉近,转而写细致之景。“几处”足见不多,“谁家”可见不是家家,诗人以少胜多,又以“争”来写春之早,“啄春泥”也见春天刚至,用字恰当。五六句把视角又拉大,由小景变大景,由天上转回地下。“乱花”可见花之种类繁多,“渐欲”叙花开的程度不同。有的已开,有的还含苞待放,但是已经令人眼迷乱。以“迷人眼”来写,使花有人气,更显生动。“浅草”说明春天刚至,芳草不高。“没”这个拟人化动词的运用使句子充满诗意。既然“最爱湖东”的美好春色,看也看不够,也就觉得“行不足”了。白沙堤也是湖中一景,绿白相称,由于同属亮色,使结句高亢而景色美丽。这首诗以“行”为线,给各个景点贯以“春”神;由贾亭开始而以白沙堤为结,条理清楚。写景恰到好处,远近交替,精描细刻;写景贯情,诗人醉心于自然之美的欢快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鉴赏】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苏东坡的名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七律,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使人更感到西湖景色的优美。题目是《钱塘湖春行》,根据题目,诗不仅要写出西湖的春景,还要写出诗人春游的行动,这首诗确实将两者结合得很好。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东风浩荡,春色迷人,西湖上桃红柳绿,花香鸟语,游客如云,诗人乘着一匹马,带着几个人缓缓行来,心情是多么愉快啊!于是,诗人怀着这种轻松的心情,用自然而精练的语言,写下了他这一天的春游活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是总写西湖,也就是远望西湖。诗人骑着马,行近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色秀丽的孤山。绿树红墙,孤山上的寺院更引人注目,这是在南边看到的景象。诗人的眼光再转向东边,看到了当年贾全建造的一座亭子。在这孤山寺的北边,贾亭的西边,出现了一片水光潋滟、波平似镜的西湖,顿时使人眼睛一亮,为之心旷神怡。“水面初平”,是说春水初生,刚与堤平;在天色水光的混茫中,碧空里舒卷着重重迭迭的白云,远远望去,云脚低垂,似乎就浮在水面上。一开头这两句,就真切地写出了诗人骑在马上放眼四顾、心旷神怡的情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莺歌燕舞。诗人边行边看,发现有几处地方都有黄莺争着朝向阳的树枝上飞,唱出那的溜婉转的歌声,原来天气还比较寒冷,这是几只最早出来活动的黄莺啊!哦,还偶儿看到一两只燕子已经在啄草衔泥,将在谁家屋檐下做窝呢!我们跟着诗人走了这一段路,不仅进一步领略了满眼春光,而且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心情的愉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红草绿。诗人继续走,继续看,唷!刚才只注意树上的黄莺,空中的飞燕,还没有注意到地上的花草呢。你看这花呀,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有红的,有紫的,真是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诗人心想,再过几天,恐怕还要开得多,开得好,那更会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啊!走着、走着,诗人忽而感到马儿跑得特别平稳,使人感到特别舒服,低头一看,原来地下芳草如茵,绿茸茸的一片,马儿已经走到绿色的地毯上来了。这些嫩草尖儿啊,才刚刚没过了马蹄,多么可爱啊!我们随着诗人又走了这一阵,感到春色更美,而诗人的心情也更欢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尾联写绿荫白堤。诗人的马这时已行到西湖的东部了,奇怪的是,他老是在这一带蹓跶观赏,留连徘徊,不愿离开,原来他实在喜爱这“绿杨荫里白沙堤”一带的优美风光啊!到这里,诗人行程即将结束,愉快的心情也达到了顶点。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春诗人在杭州做刺史时写的。这时诗人的心情甚好,诗兴甚浓,甚至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由此可见诗人对于西湖的喜爱了。事实也正是这样,他只要一有空闲就去游湖,每游必尽欢而回:“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管弦三数事,骑从十余人。立换登山屐,行携漉洒巾。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萍。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正由于他不断地跟西湖接触,所以准确地抓住西湖每个季节的特征,为我们留下许多出色的风景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都是他咏西湖的名句。《钱塘湖春行》在艺术上很具特色。前人评论说:“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又说:“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唐宋诗举要》卷五引)就是说,白居易这首诗写得丰满而流畅,不仅逼真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所特有的景色,而且处处显露出诗人浓烈的游兴和活动的身影,因而它是一幅动态画而非静态画。诗人极善于从动态中来捕捉西湖的春光,始终紧扣一个“早”字来写:莺是“早莺”,燕是“新燕”,花是“乱花”,草是“浅草”。因为早春天寒,黄莺才去“争暖树”;因为新燕乍到,它才忙着“啄春泥”;因为花儿刚刚盛开,所以“渐欲”迷人眼;因为草儿刚刚抽芽,所以“才能”没马蹄。每一个字的运用都那么精确细致,恰到好处,体现了诗人艰苦的锤炼功夫。正如刘逸生先生所说:“他写诗也是‘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随园诗话》引周元公的话)这和演员‘台上一见,台下三年’的苦练,也没有什么不同。”(《唐诗小札》新版三○九页)【评】此诗为善写春意者。“几处早莺”、“谁家新燕”使西湖春景生意盎然,“争”字、“啄”字两个动词的使用,又使这幅画卷成为了蒙太奇,充满了动感。“乱花”“浅草”转入新的意象,并更多地投入诗人的主体感受,诗人之心渐欲与此美景合一。“迷人眼”、“没马蹄”均见诗人之感受。而此一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唯写景如在目前,并且如同诗人早期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般,具有了比况人生、含蕴哲理的意味。当你进入到某种人生境界时,你会想起以此两句来吟咏比况,是最合适不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