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不知心恨谁。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户籍琵琶行。推荐。爱诗词网。唐·白居易元和十年①,予左迁②九江郡③司马④。明年⑤秋,送客湓浦口⑥,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⑦然有京都声⑧。问其人,本长安倡女⑦,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⑩。年长色衰,委身(11)为贾人(12)妇。遂命酒(13),使快(14)弹数曲。曲罢(15)悯然(16),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17)憔悴(18),转徙于江湖(19)间。予出官(20)二年,恬然(21)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22)意。因(23)为(24)长句(25),歌(26)以(27)赠之,凡(28)六百一十六言(29)命(30)曰《琵琶行》。浔阳江(31)头夜送客,枫叶荻(32)花秋瑟瑟(33)。主人下马客在船(34),举酒欲饮无管弦(35)。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36)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37)。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38)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39)面。转轴拨弦(40)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41)声声思(42),似诉平生(43)不得志(44)。低眉(45)信手(46)续续(47)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48),初(49)为《霓裳》(50)后《六幺》(51)。大弦(52)嘈嘈(53)如急雨,小弦(54)切切(55)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56)小珠落玉盘。间关(57)莺(58)语(59)花底滑(60),幽咽(61)泉流冰下难(6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63)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64)乍(65)破水浆进(66),铁骑(67)突出(68)刀枪鸣。曲终收拨(69)当心画(70),四弦一声如裂帛(71)。东船西舫(72)悄无言(73),唯见(74)江心秋月白。沉吟(75)放拨插弦中,整顿(76)衣裳起敛容(77)。自言本是京城(78)女,家在虾蟆陵(79)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80)第一部(81)。曲罢曾教善才服(82),妆成(83)每(84)被秋娘(85)妒。五陵年少(86)争缠头(87),一曲红绡(88)不知数。钿头银篦(89)击节碎(90),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91)明年,秋月春风(92)等闲(93)度。弟(94)走从军阿姨(95)死,暮去朝来(96)颜色故(97)。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98)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99)买茶去。去来(100)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101)红阑干(10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103唧唧(104)。同是天涯(105)沦落(106)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107),谪居卧病(108)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109)不闻丝竹(110)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111)苦竹(112)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113)?杜鹃(114)啼血猿哀鸣。春江(115)花朝(116)秋月夜(117),往往取酒还(118)独倾(119)。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120)难为听(121)。今夜闻君琵琶语(122),如听仙乐耳暂(123)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124)《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125)立,却坐(126)促弦(127)弦转急。凄凄(128)不似向前(129)声,满座(130)重闻皆掩(131)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132)青衫(133)湿。【注释】①元和十年:815年,元和,唐宪宗年号。②左迁:贬官,降职。③九江郡:即江州,州治所在九江。④司马:州刺史的副官,唐时常以谪官充之,有职无权。⑤明年:第二年。⑥湓(pén)浦口:湓水(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入长江,江口称湓浦口。⑦铮铮(zhēngzhēng):模拟琵琶清脆的声音。⑧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⑨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⑩善才:唐代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11)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12)贾(gǔ)人:商人。(13)命酒:叫手下人摆酒。(14)快:畅快。(15)罢:完,毕。(16)悯(mǐn)然:忧郁的样子。(17)漂沦:漂泊沦落。(18)憔悴:困顿萎靡的样子。(19)江湖:泛指四方各地。(20)出官:京官外调。(21)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22)迁谪(zhé):贬谪,放逐。这里表示被迁谪。(23)因:因此。(24)为:创作。(25)长句:指七言诗,唐人的习惯说法。(26)歌:作歌。(27)以:并,并且。(28)凡:总共。(29)言:字。(30)命:命名,题名。(31)浔阳江:长江流经浔阳郡境内的一段。(32)荻:水生植物,形状像芦苇。(33)瑟瑟:微风吹动草木之声。(34)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意为:我和主人一同下马,然后一起上船。主人,白居易自指。在,上。(35)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指音乐。(36)暗:轻声。(37)欲语迟:想回答又有些迟疑。迟,迟疑不决。(38)回灯:把灯芯捻大一些,使灯光更亮。(39)半遮:即“遮半”,遮住半边。(40)转轴拨弦:调弦校音的动作。轴,弦柱,琵琶有四根弦柱。弦,琴弦。(41)掩抑:低沉抑郁。(42)思:名词,思绪,愁思。(43)平生:平素,往常。(44)得志:得意。(45)低眉:低头。(46)信手:随手。(47)续续:连续。(48)拢、捻、抹、挑:拢,叩弦;捻,揉弦;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以上是弹琵琶的四种指法。(49)初:开始。(50)《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据说是开元时从印度传入的,原名《婆罗门》,经唐明皇润色并改此名。作者还有《霓裳羽衣舞歌》,对此有较详细的描写。(51)《六幺》:琵琶曲名。也作“绿腰”,原名“录要”,以乐工进曲录其要点而得名,是当时流行的曲调。(52)大弦:指琵琶四弦(或五弦)中最粗的弦。(53)嘈嘈:拟声词,形容声音的浊杂粗重。(54)小弦:指细弦。(55)切切:拟声词,形容轻细之音。(56)珠:珠子,此句形容琵琶声清脆圆润。(57)间关:拟声词,形容鸟声婉转。(58)莺:黄莺。(59)语:鸣声。(60)滑:流利。(61)幽咽(yè):低泣声,这里形容遇塞不畅的流水声。(62)冰下难:以泉水在冰下流动受阻形容乐声艰涩低沉、呜咽断续。一作“冰下滩”、“水下滩”。(63)幽愁暗恨: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64)银瓶:汲水器。(65)乍:突然。(66)进:溅射,飞进。(67)铁骑:带甲的骑兵。(68)出:出击。(69)拨:拨子,弹奏琴弦时所运用的工具。(70)当心画:是弹琵琶到一曲终了时常用的手法。画,通“划”。(71)帛:丝织品的总称。(72)舫:船。(73)言:指说话的声音。(74)唯见:只见。(75)沉吟:要说话又有些迟疑的样子。(76)整顿:整理。(77)敛容:正容,显出庄重的脸色。(78)京城:指长安。(79)虾蟆(háma)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的地方。旧说董仲舒葬此,门人经过这里,都下马步行,所以叫下马陵。后人误传为虾蟆陵。(80)教坊:唐高祖时设置的宫内教练歌舞的机构,唐玄宗又设内教坊和左教坊、右教坊。这位弹琵琶的娼女当是挂名教坊,临时入宫供奉的。(81)第一部:首席乐队。(82)服:佩服。(83)妆成:成妆,化好妆。(84)每:常。(85)秋娘:当时的一位名伎,唐时歌舞伎常用此名,这里借指貌美善歌的歌伎。(86)五陵年少:富贵人家子弟。五陵,指汉代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都在长安城北,是汉朝王公贵族的聚居处。(87)争缠头:争先恐后地送缠头。争,争给,争送。缠头,古代赏赠给歌伎的丝织品。(88)红绡(xiāo):红色绫缎。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89)钿(diàn)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钿,用金玉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的首饰。篦(bì),一种齿很密的梳子。(90)击节碎:随着音乐打拍子敲碎了。击节,打拍子。(91)复:又,再。(92)秋月春风:指一秋一春,即一年。(93)等闲:白白地,随便。(94)弟:指小于自己的歌伎。(95)阿姨:指歌伎院中的老鸨。(96)暮去朝来:一天过去,也指岁月流逝。(97)故:陈旧,衰老。(98)老大:年纪大了。(99)浮梁:唐天宝间改设的县,治所在今江西景德镇北浮梁,是个茶叶贸易中心。(100)去来:走了以后。来,助词,无义。(101)妆泪:脂粉和眼泪。(102)阑干:(泪水)纵横。(103)重(chóng):更加。(104)唧唧:叹息声。(105)天涯:天边,这里泛指各地。(106)沦落:沉沦流落,遭遇坎坷,失意无欢等。(107)帝京:皇帝居住的京都,即京城长安。(108)卧病:抱病,带病。(109)终岁:一年到头。(110)丝竹:弦乐器、管乐器的总称,这里指音乐。(111)黄芦:芦苇。(112)苦竹:竹的一种,竹干较粗,笋味苦。(113)何物:这里指什么声音。(114)杜鹃:又名子规,鸣声凄切。相传古蜀国的一位国君名叫杜宇,又称望帝,死后魂化杜鹃,鸣声凄切,常常啼叫得口角流血。(115)春江:意指春江水流。(116)花朝(zhāo):意指花开的早晨。(117)秋月夜:秋夜月照的意思。(118)还:即,便。(119)独倾:独酌。(120)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形容乐声杂乱难听。(121)难为听:叫人听不下去。(122)琵琶语:指琵琶上弹奏的乐调。(123)暂:顿时。(124)翻作:按曲填写歌词。(125)良久:很久。(126)却坐:退回原处重新坐下。(127)促弦:把弦拧紧。促,紧,迫。(128)凄凄:形容琴声悲切。(129)向前:刚才。(130)满座:所有在座的人。(131)掩:掩面。(132)江州司马:作者自指。(133)青衫:黑色单衣,青,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大意】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送客到湓浦口,听到船上有人在夜里弹琵琶,听那声音,十分清脆,有京城乐曲的韵味。询问那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年纪大了,容貌衰老了,嫁给商人做了妻子。于是我便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曲子弹完后,她神情忧郁,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上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却被这位歌女的话语打动了,今晚才感到被贬的失意。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并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为《琵琶行》。秋夜我来到浔阳江边为客人送行,枫叶和芦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我和客人一同下马上船,想在船上举杯饮酒,却没有音乐相伴助兴。喝醉了,心情也并不愉快,我怀着悲伤的情绪要与朋友分别之时,只见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一轮明月。忽然听见江上传来琵琶的声音,我忘记了回家,客人也忘记了开船。我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声停止了,琵琶女想要答话却又有些迟疑。把船划过去,请她过来见面,添上酒把灯光拨亮些,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羞涩地遮住半边脸庞。她拧转弦轴,拨动弦线,试弹了两三下,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声声弦音低沉抑郁,充满愁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她低着头连续不断地随手弹奏,用乐声诉尽无穷的心事。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先弹《霓裳》,后弹《六幺》。大弦声音浊杂粗重犹如急风骤雨,细弦声音轻细好似儿女私语。大弦小弦交错弹奏的声音,仿佛大大小小的珠子落在玉盘上,清脆而圆润。那声音有时像黄莺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有时像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如正在凝成冰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弦似乎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这使人觉得另有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透露出来,这时虽没声音,却胜过有声。突然弦声弹响,就像银瓶破裂,水浆溅射,又像带甲的骑兵急速冲出,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一划,四根弦线同时发出像撕裂丝绸一样的声音。这时东边西边的船上都静悄悄地没一点声音,只见倒映在江心的秋月又白又亮。琵琶女迟疑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出庄重的神色。她说自己本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队里。一曲弹完,曾使教琵琶的师傅佩服,装扮之后常引起同行歌伎的妒嫉。京城富贵人家子弟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弹完一只曲子,所得的红绡不计其数。打拍子敲碎了钿头银篦,吃完美酒泼脏了血色的罗裙。欢乐的日子一年又一年,美好的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地度过了。共事的姐妹嫁给了军人,老鸨辞别了人世,随着时光的流逝容貌衰老。门前冷清,车马越来越少,年纪大了出嫁做了商人的妻子。商人看重钱财不在乎别离,上个月去浮梁买茶做生意。我在江口独守空船,绕船伴我的只有明亮的月光和寒冷的江水。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梦中哭啼,搽了胭脂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我听了琵琶声已经深为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感叹不已。彼此同是沦落天涯的人,偶然相逢,又何必要曾经互相认识呢!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到丝竹之声。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能听见什么呢?只有杜鹃悲切的啼声和猿猴凄哀的鸣叫。每当春江花晨和秋季月夜,我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那声音单调细碎实在难听。今夜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如同听到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亮。你不要推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她被我的话感动得长久地站立在那里,然后退回原处坐下,把弦拧紧,琴弦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加急促。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满座的人再听弹奏都忍不住掩面而泣。在座的哪位眼泪流得最多?我这个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湿透了。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87-94页.
【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出处】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意思】王濬(jùn),西晋大将。金陵,今南京,东吴之都。王濬率领庞大的水军从益州顺江东下,征伐而来。东吴闻风丧胆,王气黯然消失。多用来形容得势者不可阻挡的气势及失势者日渐衰微的窘境。◇他在想,歼灭了归州路的宋军,大可乘胜东下,席卷荆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吞并南唐,与宋朝划江而守,割天下之半。(高阳《大将曹彬》)【全诗】《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市东面长江南。②西晋:指王硔,晋武帝时任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刺史。下益州:由益州沿江东下。王气:帝王所在地的祥瑞之气,古人迷信的说法。③千寻铁锁:吴人为了防晋,曾用巨大铁索横截江面,防止晋的兵船东下。后被王硔烧毁。石头: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旧址在南京清凉山,后用作南京市代称。④山形句:意为西塞山仍然紧挨着长江毫无不同。江流,长江。⑤四海为家:四海归于一家,即天下统一。故垒:旧时的吴国堡垒,也喻指当时的藩镇割据。【鉴赏导示】刘禹锡是中唐进步的思想家、著名诗人。他的怀古作品历来被传诵。《西塞山怀古》是其名篇。西塞山是六朝时的江防要塞,宪宗长庆四年(824),诗人经过此地时写下了这首诗。【鉴赏】此诗通过对晋、吴兴亡事迹的回顾,抒发了山川之险不足恃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强盛的深沉愿望。诗的首四句是对西晋灭吴的历史的回顾,叙述中深寓感慨。首二句: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远,一“下”即“收”,写出败亡之速。两字对举,一方声势煊赫,一方闻风丧胆。三、四句写战争及其结果:“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以“千寻铁锁”对“一片降幡”,一“沉”一“出”,通过鲜明的形象、动态的对比表现晋军的摧枯拉朽之势和东吴的彻底覆亡之状,说明无论是自然山川之险要,还是人为工事之坚固,对于一个腐朽的王朝政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颈联在叙述东吴灭亡的基础上,纵览历史,于感慨之中暗示出兴亡的原因。前一句说,吴亡以后,东晋、宋、齐、梁、陈败亡相继,逗起世人一次又一次的兴亡之感;后一句说虽然朝代屡易,江山却仍是旧貌。这就说明兴废不是由地理决定的,从而暗示出“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深刻哲理。尾联把笔触由历史转向现实。刘禹锡写作此诗时,河北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诗人描写芦苇丛中的“故垒”,意在告诫人们在这四海一家的今天,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一方面警告割据势力,分裂不会有好下场的;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希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败亡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因此,这首诗虽是“怀古”,实际上是借古喻今,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赏读】诗的前四句以精炼、紧凑的词句,运用对此手法叙写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和战争的结局。诗只在第一句写到晋军,余三句俱写东吴。“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何其神速。开言便先叙结果,以下便回讲这段历史,东吴想拒长江天险及沉锁江底来阻敌军,可是最后还是举起“降幡”。作者写这段历史,一方面揭示当时吴王的昏聩,用以讽刺后来者的愚蠢之至,国家统一乃必然;同时更进一步说明,虚妄的“王气”,险要的地势,弄虚作假是不足以为恃,不堪一击的。这几句写史之句气势雄浑,跌宕有致。接下五六句感慨自然永恒与人事变迁:前四句内容深刻,故此四句可以从容而以“几回”来总括,用“收”来抒感叹,言简意赅;“依旧”显示出自然永恒变化人事短暂。最后二句作者宕笔而直写今事,展现作者冷静的历史感,而中间又加以作者感慨之情。这首诗看似在叙述历史,描述古迹,然而却把思想寓于对往事的叙写之中,格调酣畅淋漓;诗人把嘲弄锋芒直指妄想割据一方、昏聩无能的统治者,对腐败无能的唐王朝发出警示。【鉴赏要点】[1]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2]即景抒怀,借古讽今。[3]语言形象、生动。
王睿楼船下益州。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出处】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意思】王濬(jùn),西晋大将。金陵,今南京,东吴之都。王濬率领庞大的水军从益州顺江东下,征伐而来。东吴闻风丧胆,王气黯然消失。多用来形容得势者不可阻挡的气势及失势者日渐衰微的窘境。◇他在想,歼灭了归州路的宋军,大可乘胜东下,席卷荆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吞并南唐,与宋朝划江而守,割天下之半。(高阳《大将曹彬》)【全诗】《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市东面长江南。②西晋:指王硔,晋武帝时任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刺史。下益州:由益州沿江东下。王气:帝王所在地的祥瑞之气,古人迷信的说法。③千寻铁锁:吴人为了防晋,曾用巨大铁索横截江面,防止晋的兵船东下。后被王硔烧毁。石头: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旧址在南京清凉山,后用作南京市代称。④山形句:意为西塞山仍然紧挨着长江毫无不同。江流,长江。⑤四海为家:四海归于一家,即天下统一。故垒:旧时的吴国堡垒,也喻指当时的藩镇割据。【鉴赏导示】刘禹锡是中唐进步的思想家、著名诗人。他的怀古作品历来被传诵。《西塞山怀古》是其名篇。西塞山是六朝时的江防要塞,宪宗长庆四年(824),诗人经过此地时写下了这首诗。【鉴赏】此诗通过对晋、吴兴亡事迹的回顾,抒发了山川之险不足恃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强盛的深沉愿望。诗的首四句是对西晋灭吴的历史的回顾,叙述中深寓感慨。首二句: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远,一“下”即“收”,写出败亡之速。两字对举,一方声势煊赫,一方闻风丧胆。三、四句写战争及其结果:“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以“千寻铁锁”对“一片降幡”,一“沉”一“出”,通过鲜明的形象、动态的对比表现晋军的摧枯拉朽之势和东吴的彻底覆亡之状,说明无论是自然山川之险要,还是人为工事之坚固,对于一个腐朽的王朝政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颈联在叙述东吴灭亡的基础上,纵览历史,于感慨之中暗示出兴亡的原因。前一句说,吴亡以后,东晋、宋、齐、梁、陈败亡相继,逗起世人一次又一次的兴亡之感;后一句说虽然朝代屡易,江山却仍是旧貌。这就说明兴废不是由地理决定的,从而暗示出“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深刻哲理。尾联把笔触由历史转向现实。刘禹锡写作此诗时,河北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诗人描写芦苇丛中的“故垒”,意在告诫人们在这四海一家的今天,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一方面警告割据势力,分裂不会有好下场的;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希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败亡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因此,这首诗虽是“怀古”,实际上是借古喻今,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赏读】诗的前四句以精炼、紧凑的词句,运用对此手法叙写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和战争的结局。诗只在第一句写到晋军,余三句俱写东吴。“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何其神速。开言便先叙结果,以下便回讲这段历史,东吴想拒长江天险及沉锁江底来阻敌军,可是最后还是举起“降幡”。作者写这段历史,一方面揭示当时吴王的昏聩,用以讽刺后来者的愚蠢之至,国家统一乃必然;同时更进一步说明,虚妄的“王气”,险要的地势,弄虚作假是不足以为恃,不堪一击的。这几句写史之句气势雄浑,跌宕有致。接下五六句感慨自然永恒与人事变迁:前四句内容深刻,故此四句可以从容而以“几回”来总括,用“收”来抒感叹,言简意赅;“依旧”显示出自然永恒变化人事短暂。最后二句作者宕笔而直写今事,展现作者冷静的历史感,而中间又加以作者感慨之情。这首诗看似在叙述历史,描述古迹,然而却把思想寓于对往事的叙写之中,格调酣畅淋漓;诗人把嘲弄锋芒直指妄想割据一方、昏聩无能的统治者,对腐败无能的唐王朝发出警示。【鉴赏要点】[1]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2]即景抒怀,借古讽今。[3]语言形象、生动。
【诗句】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出处】唐·卢纶《晚次鄂州》。【意思】安史之乱使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漂泊。国难乡思已使诗人两鬓如霜,时值萧瑟的寒秋,心境就更加悲凉。所以虽然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回千里迢迢的故乡,此时此刻在秋风落叶中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注: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全诗】《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释】①二句意谓汉阳城在晴朗气候下已远远望见,但估计孤舟还需要一天的航程。汉阳: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北部,汉水之北,水北曰阳。②二句写舟行情景极为传神,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铨释云:“三句言浪平舟隐,估客高眠。凡在湍急处行舟,篙橹声终日不绝。惟江上扬帆,但闻船唇啮浪,吞吐作声,四无人语,水窗倚枕,不觉寐之酣也。四句言野岸维舟,夜静闻舟人相唤,加缆扣舷,众声杂作,不问而知为夜潮来矣。诵此二句,宛若身在江船容与之中。”估客:商人。舟人:船家。③二句意谓经过三湘之时,忧愁得鬓发花白,正逢萧瑟的秋色,离家万里,对着明月,思归之心更切。三湘:泛指今湖南境内。④二句意谓家乡的产业都已被战争摧毁殆尽,哪里再能忍受得了江上又有战争的声音!旧业:家产。江上鼓鼙声:至德元载十二月,永王李璘镇江陵,以为天下大乱,惟南方富裕,宜据金陵,保有江南,如东晋故事,于是擅自率水兵东下。此句当即指此事。【鉴赏】此诗系作者有感于安史之乱而作,是一首“伤乱之诗”。前三联从漂泊异乡、衰鬓、归心诸方面暗诉战乱之苦;末联从旧业荡尽,鼓鼙不息等方面抒写伤乱之情,点明主题。据此,似觉前面金圣叹、赵臣瑷之说,尚未探明诗的主意;喻守真之说,则又面面俱到,亦未将主意突出。此诗还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联在写法上的以情烘景,再以景染情。浪静、潮生,皆由“估客昼眠”、“舟人夜语”托出;而诗人之情怀,又由“浪静”、“潮生”触发而起。它不仅是景语,且有情在,情景之交融实难分开。这与一般诗词或以情烘景,或以景染情不一样,显得更有情致。所以,此联向为名句,颇得人所喜爱。
旧业已随征战尽。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出处】唐·卢纶《晚次鄂州》。【意思】安史之乱使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漂泊。国难乡思已使诗人两鬓如霜,时值萧瑟的寒秋,心境就更加悲凉。所以虽然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回千里迢迢的故乡,此时此刻在秋风落叶中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注: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全诗】《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释】①二句意谓汉阳城在晴朗气候下已远远望见,但估计孤舟还需要一天的航程。汉阳: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北部,汉水之北,水北曰阳。②二句写舟行情景极为传神,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铨释云:“三句言浪平舟隐,估客高眠。凡在湍急处行舟,篙橹声终日不绝。惟江上扬帆,但闻船唇啮浪,吞吐作声,四无人语,水窗倚枕,不觉寐之酣也。四句言野岸维舟,夜静闻舟人相唤,加缆扣舷,众声杂作,不问而知为夜潮来矣。诵此二句,宛若身在江船容与之中。”估客:商人。舟人:船家。③二句意谓经过三湘之时,忧愁得鬓发花白,正逢萧瑟的秋色,离家万里,对着明月,思归之心更切。三湘:泛指今湖南境内。④二句意谓家乡的产业都已被战争摧毁殆尽,哪里再能忍受得了江上又有战争的声音!旧业:家产。江上鼓鼙声:至德元载十二月,永王李璘镇江陵,以为天下大乱,惟南方富裕,宜据金陵,保有江南,如东晋故事,于是擅自率水兵东下。此句当即指此事。【鉴赏】此诗系作者有感于安史之乱而作,是一首“伤乱之诗”。前三联从漂泊异乡、衰鬓、归心诸方面暗诉战乱之苦;末联从旧业荡尽,鼓鼙不息等方面抒写伤乱之情,点明主题。据此,似觉前面金圣叹、赵臣瑷之说,尚未探明诗的主意;喻守真之说,则又面面俱到,亦未将主意突出。此诗还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联在写法上的以情烘景,再以景染情。浪静、潮生,皆由“估客昼眠”、“舟人夜语”托出;而诗人之情怀,又由“浪静”、“潮生”触发而起。它不仅是景语,且有情在,情景之交融实难分开。这与一般诗词或以情烘景,或以景染情不一样,显得更有情致。所以,此联向为名句,颇得人所喜爱。
【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处】唐·李白《静夜思》【注释】抬起头来,望见皓月当空明光光;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情意绵长长。后用来表达异乡游子对月怀人的深情。【鉴赏】明亮的月光照在我的床前,那白哲的光线使我误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霜;此时我抬头望那天边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禁勾起思乡情怀而低下头来回想故乡的事事物物了。诗中借月光、地上霜、抬头、低头等将作者思乡愁绪的各种心理变化很自然地表露出来。【全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解题】此诗作年不详。静夜思:李白自制乐府诗题,《乐府诗集》卷九○列入《新乐府辞》。其实李白此类诗仍保持旧题乐府的传统特质,与后来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不同。诗中于朦胧飘忽中写出羁旅异乡之苦,在“举头”“低头”间传出游子思乡的神情与心态。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九评此诗曰:“百千旅情,虽说明却不说尽。”全诗语言平易,意境含蓄深远,成为千古思乡名曲。【鉴赏】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榜样。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像,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像,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关键词远客思乡之情耐人寻绎清新朴素明白如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
低头思故乡。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处】唐·李白《静夜思》【注释】抬起头来,望见皓月当空明光光;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情意绵长长。后用来表达异乡游子对月怀人的深情。【鉴赏】明亮的月光照在我的床前,那白哲的光线使我误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霜;此时我抬头望那天边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禁勾起思乡情怀而低下头来回想故乡的事事物物了。诗中借月光、地上霜、抬头、低头等将作者思乡愁绪的各种心理变化很自然地表露出来。【全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解题】此诗作年不详。静夜思:李白自制乐府诗题,《乐府诗集》卷九○列入《新乐府辞》。其实李白此类诗仍保持旧题乐府的传统特质,与后来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不同。诗中于朦胧飘忽中写出羁旅异乡之苦,在“举头”“低头”间传出游子思乡的神情与心态。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九评此诗曰:“百千旅情,虽说明却不说尽。”全诗语言平易,意境含蓄深远,成为千古思乡名曲。【鉴赏】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榜样。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像,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像,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关键词远客思乡之情耐人寻绎清新朴素明白如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东风不与周郎便。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