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推荐。爱诗词网。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华歆与王朗。推荐。爱诗词网。华歆王朗《世说新语》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1)。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到,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2),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3),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1)〔歆(xīn)辄(zhé)难之〕辄,即,就。难,为难。(2)〔疑〕犹疑不决。(3)〔既以纳其自托〕以,同“已”。纳,承纳,接受。自托,请求。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要跟随,华歆对这件事感到为难。王朗说:“幸而船里还很宽,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人追来,王朗就要抛开携带的人。华歆却说:“当初我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这种情况。既然接受了他的请求,能因为危急就抛掉人家吗?”于是像当初一样携带帮助那个人。人们就凭这件事来评定华、王的好坏。
【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意思1】今天的人见不到古时候的月亮,可今天这轮明月曾经照过古代的人。【意思2】现在的人没有见过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的人。后用来慨叹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也用来表示某些人有清白、纯真、出尘的人生轨迹,而感叹有些人又没有。【鉴赏】今人不可能见过古时的月亮,而现在的这个月亮,却是曾经照耀过古人的那一个。这二句诗:一方面是感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另一方面则以人月的对比,来感叹面对大自然时,人类的卑微,在无休止的时间洪流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呀!【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感叹月亮或其他自然景物年代久远,古今不变。亦用以感慨人生短暂。[例]望着给山、给竹、给寺、给空变得朦胧幽茫的山月,心中蹦出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真正慨叹不已,也愈发觉得那竹纵贯古今,无可企及!(周熠《香岩寺竹韵》)【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年)的《把酒问月》。李白在诗题下自注曰:“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是应老朋友之请而写的。但全诗所表现出的风流自赏和飘洒气度,却是诗人的固有情怀。这两句诗的古、今议论,意韵深长,互文见意。因为不论是古还是今,月亮只有一个,所以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但因“今月”分明就是“古月”,因而“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因为宇宙是永恒的,因而也可以说“古人不见今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作为人类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月亮是长存的;但作为整体人类的存在,将是绵延久长的。正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写到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所以,读李白上述两句诗时,人们大可不必感伤和悲观。【全诗】《把酒问月》.[唐].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鉴赏】李白写过大量咏月的诗篇,抒发了他对明月的爱戴、向往之情。这首诗却别开生面,以“问月”为题,而且是“把酒”问月。且不说全诗始终围绕着“把酒”和“问月”向前推进,即就诗题来看,已经令人感到新颖而奇特了,难怪清人王夫之击节称赏,谓为“创调”(《唐诗评选》)。开篇便以倒装语序,突发奇问,造成强烈的气势,接着以“停杯一问”作补充说明,传出浓郁的诗意。两句诗照应诗题,双绾“把酒”和“问月”,以下便从“问月”一面着笔,极写诗人对明月既神往又迷惑的情态。“人攀明月不可得”,见出月与人相距之遥远;“月行却与人相随”,又见出月与人关系之亲密;有时候,皎洁的月轮宛如飞腾的明镜照临宫阙,令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可爱;有时候,它却从绿烟般的云雾中穿行而出,散发出清冷的光华,又令人感到是那样的淡雅、清新;一方面,明月夜夜从东海升起,另一方面,它又每日拂晓向西天的云间沉没,这其间的运行如此富有规律,又是那样不可捉摸;更奇妙的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嫦娥,那么白兔经冬历夏、由秋到春地常年捣药究竟是为了什么?嫦娥独居于广寒宫中又与谁人为邻,她会不会感到寂寞?这里,诗人从月与人的关系、月的形象和色彩、月的运行轨迹和月中包含的奥秘几个方面,层层写来,连发数问,语气或缓或强,距离或远或近、色彩或淡或浓、或直写自我感觉,或出以想象之笔,从而将诗人惊奇、疑虑、神往、感叹等一系列情感活动传神地展现出来,极曲折变幻之致。如果说,以上所写主要是一种浩渺广阔的空间感受的话,那么,“今人”以下四句便更侧重于悠然无尽的时间感受,从中传达出来的,是一种饱含哲理的人生意识。由人的角度来看,“今人不见古时月”,则古人亦难见今时月,今人古人自不能共处同一时空;由月的角度来看,“今月曾经照古人”,则古月亦在照今人,今月古月何尝稍有不同?由变的角度来看,古人今人不断更迭,如流水一去不返;由不变的角度来看,则无论古人、今人还是后人,都能看到同一个明月。既然不变之月如此永恒,而迭变之人生又是这样短暂,那么还是抓住眼前这皎洁之月和杯中之酒,切莫虚度此生!最后两句生发此意,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点明题旨,既与篇首“停杯”遥遥相对,又使“月光”一线贯穿,构成首尾圆融、通体浑然的妙境,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享受。这首诗清新俊逸,格高调远,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把明月与人生揉为一体,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绵长的思理,虽不乏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却是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从把酒问月始,直到对月饮酒终,诗人的神态、情感和整个形象不仅鲜明真切,而且具有一种探索、追求的精神。所有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构成优美和谐的意境。
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不见古时月。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意思1】今天的人见不到古时候的月亮,可今天这轮明月曾经照过古代的人。【意思2】现在的人没有见过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的人。后用来慨叹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也用来表示某些人有清白、纯真、出尘的人生轨迹,而感叹有些人又没有。【鉴赏】今人不可能见过古时的月亮,而现在的这个月亮,却是曾经照耀过古人的那一个。这二句诗:一方面是感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另一方面则以人月的对比,来感叹面对大自然时,人类的卑微,在无休止的时间洪流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呀!【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感叹月亮或其他自然景物年代久远,古今不变。亦用以感慨人生短暂。[例]望着给山、给竹、给寺、给空变得朦胧幽茫的山月,心中蹦出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真正慨叹不已,也愈发觉得那竹纵贯古今,无可企及!(周熠《香岩寺竹韵》)【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年)的《把酒问月》。李白在诗题下自注曰:“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是应老朋友之请而写的。但全诗所表现出的风流自赏和飘洒气度,却是诗人的固有情怀。这两句诗的古、今议论,意韵深长,互文见意。因为不论是古还是今,月亮只有一个,所以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但因“今月”分明就是“古月”,因而“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因为宇宙是永恒的,因而也可以说“古人不见今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作为人类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月亮是长存的;但作为整体人类的存在,将是绵延久长的。正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写到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所以,读李白上述两句诗时,人们大可不必感伤和悲观。【全诗】《把酒问月》.[唐].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鉴赏】李白写过大量咏月的诗篇,抒发了他对明月的爱戴、向往之情。这首诗却别开生面,以“问月”为题,而且是“把酒”问月。且不说全诗始终围绕着“把酒”和“问月”向前推进,即就诗题来看,已经令人感到新颖而奇特了,难怪清人王夫之击节称赏,谓为“创调”(《唐诗评选》)。开篇便以倒装语序,突发奇问,造成强烈的气势,接着以“停杯一问”作补充说明,传出浓郁的诗意。两句诗照应诗题,双绾“把酒”和“问月”,以下便从“问月”一面着笔,极写诗人对明月既神往又迷惑的情态。“人攀明月不可得”,见出月与人相距之遥远;“月行却与人相随”,又见出月与人关系之亲密;有时候,皎洁的月轮宛如飞腾的明镜照临宫阙,令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可爱;有时候,它却从绿烟般的云雾中穿行而出,散发出清冷的光华,又令人感到是那样的淡雅、清新;一方面,明月夜夜从东海升起,另一方面,它又每日拂晓向西天的云间沉没,这其间的运行如此富有规律,又是那样不可捉摸;更奇妙的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嫦娥,那么白兔经冬历夏、由秋到春地常年捣药究竟是为了什么?嫦娥独居于广寒宫中又与谁人为邻,她会不会感到寂寞?这里,诗人从月与人的关系、月的形象和色彩、月的运行轨迹和月中包含的奥秘几个方面,层层写来,连发数问,语气或缓或强,距离或远或近、色彩或淡或浓、或直写自我感觉,或出以想象之笔,从而将诗人惊奇、疑虑、神往、感叹等一系列情感活动传神地展现出来,极曲折变幻之致。如果说,以上所写主要是一种浩渺广阔的空间感受的话,那么,“今人”以下四句便更侧重于悠然无尽的时间感受,从中传达出来的,是一种饱含哲理的人生意识。由人的角度来看,“今人不见古时月”,则古人亦难见今时月,今人古人自不能共处同一时空;由月的角度来看,“今月曾经照古人”,则古月亦在照今人,今月古月何尝稍有不同?由变的角度来看,古人今人不断更迭,如流水一去不返;由不变的角度来看,则无论古人、今人还是后人,都能看到同一个明月。既然不变之月如此永恒,而迭变之人生又是这样短暂,那么还是抓住眼前这皎洁之月和杯中之酒,切莫虚度此生!最后两句生发此意,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点明题旨,既与篇首“停杯”遥遥相对,又使“月光”一线贯穿,构成首尾圆融、通体浑然的妙境,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享受。这首诗清新俊逸,格高调远,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把明月与人生揉为一体,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绵长的思理,虽不乏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却是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从把酒问月始,直到对月饮酒终,诗人的神态、情感和整个形象不仅鲜明真切,而且具有一种探索、追求的精神。所有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构成优美和谐的意境。
各种神迹,除了可以正面地为宗教起张扬宣传作用,以利于它的弘传之外,还可以从反面起警戒威慑作用,以杜绝内部的背离倾向,恐吓异端。上天会以某种方式惩戒人类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先秦即有灾异之说。“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汉书·宣帝纪》)。一旦遭遇,连统治者也要公开下罪己诏,调整政策,以“上顺天心,下安百姓”。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文学作品中描写神谴的故事便特别多。这里所说的神谴,主要是针对佛教内部的错误,从细行不端到僧人破戒都算。对于犯规的行为,僧团自有惩戒,而冥冥中来自神明的责罚,则似乎强制力更大。有故事说,一个叫释僧远的和尚生性疏诞,唯酒肉是好。终于有一夜,他梦见圣者告诫他:“再继续放荡下去,你难道还敢对着镜子照自己的模样吗?”次日他取水照面,但觉眼角处有些暗淡,伸手一摸,不料眉毛竟被抹掉了。至此他方知荒弃戒律,后果严重。于是痛下决心,一改常习,反形易性,严奉律仪。一年以后,圣者入梦表扬了他。不久他面部滋润,眉毛又长了出来。这类故事总要有一些惊人之点;唯其惊人,才可望收警戒之效。下边这个故事更为委曲婉转,因此也更著名。
有一天,某寺院举行斋会,来人很多。一个贫女正好路过此地,便带着两个幼子和一只狗入门乞食。由于身无分文,她将自己的头发剪下来,施给寺院,以表心意。看到午斋要等很久,她说还要他往,希望提前用斋。寺主答应了,让小僧给她端来三份饭食。她说不够,要求给狗一份,寺主也勉强答应了。她又说腹中还有一个胎儿,应该也给他一点吃的。寺主忍耐不住,喝斥道:“你这贪得无厌的女人,没有出生的胎儿难道也要饭吃?快快走吧!”贫女受辱,顿时离地升天,变做文殊菩萨;孩子亦随之化为善才和于阗王;狗成了狮子。同时五彩祥云满天,一时蔚为壮观。为告诫世人,文殊在空中留下一偈:“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我超三界,却被阿师嫌。”然后隐化而去。众人顶礼膜拜,嘘唏感叹,唯有寺主自恨无眼,睹面不识真圣。从此该地方风气淳厚,再也没有以贫富取人的事情发生。
神谴。推荐。爱诗词网。各种神迹,除了可以正面地为宗教起张扬宣传作用,以利于它的弘传之外,还可以从反面起警戒威慑作用,以杜绝内部的背离倾向,恐吓异端。上天会以某种方式惩戒人类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先秦即有灾异之说。“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汉书·宣帝纪》)。一旦遭遇,连统治者也要公开下罪己诏,调整政策,以“上顺天心,下安百姓”。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文学作品中描写神谴的故事便特别多。这里所说的神谴,主要是针对佛教内部的错误,从细行不端到僧人破戒都算。对于犯规的行为,僧团自有惩戒,而冥冥中来自神明的责罚,则似乎强制力更大。有故事说,一个叫释僧远的和尚生性疏诞,唯酒肉是好。终于有一夜,他梦见圣者告诫他:“再继续放荡下去,你难道还敢对着镜子照自己的模样吗?”次日他取水照面,但觉眼角处有些暗淡,伸手一摸,不料眉毛竟被抹掉了。至此他方知荒弃戒律,后果严重。于是痛下决心,一改常习,反形易性,严奉律仪。一年以后,圣者入梦表扬了他。不久他面部滋润,眉毛又长了出来。这类故事总要有一些惊人之点;唯其惊人,才可望收警戒之效。下边这个故事更为委曲婉转,因此也更著名。有一天,某寺院举行斋会,来人很多。一个贫女正好路过此地,便带着两个幼子和一只狗入门乞食。由于身无分文,她将自己的头发剪下来,施给寺院,以表心意。看到午斋要等很久,她说还要他往,希望提前用斋。寺主答应了,让小僧给她端来三份饭食。她说不够,要求给狗一份,寺主也勉强答应了。她又说腹中还有一个胎儿,应该也给他一点吃的。寺主忍耐不住,喝斥道:“你这贪得无厌的女人,没有出生的胎儿难道也要饭吃?快快走吧!”贫女受辱,顿时离地升天,变做文殊菩萨;孩子亦随之化为善才和于阗王;狗成了狮子。同时五彩祥云满天,一时蔚为壮观。为告诫世人,文殊在空中留下一偈:“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我超三界,却被阿师嫌。”然后隐化而去。众人顶礼膜拜,嘘唏感叹,唯有寺主自恨无眼,睹面不识真圣。从此该地方风气淳厚,再也没有以贫富取人的事情发生。怠慢俗人尚且受到如此的警示,轻侮佛教,自然要有更加严重的惩戒。在这方面,法敏不敬佛经的故事可作一例:唐贞观年间,金陵栖玄寺住着高僧道琼。他善诵《法华经》,由于声韵清雅,别人都很爱听。某夏,道琼端坐诵经至深夜,法敏裸身而卧,躺在一旁。忽然,他从床上跌到地下,同时左搪右挡,哎哟求饶,继而满地翻滚,似乎有人揍他。如此折腾了一夜,直至他鼻青脸肿,面目全非。过后他承认是露体仰卧,不敬《法华》,被神鬼嗔怪,打了一顿。经过此番责打,他的行为真地检点起来。
【诗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出处】唐·李白《客中行/客中作》。【意思】只要主人能让我欢饮而醉,我便会忘记身在他乡了。但使:只要。客:指作者。【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在外受到热情接待,生活舒适愉快以至不觉得身在他乡或乐不思蜀。[例]茹克洛夫斯基为中国朋友悉心张罗,确实使我们如坐春风,如饮醍醐。“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诚哉是语也。(梅汝恺《梦回波兰》)二、用以形容只要能享乐,便不顾其他。[例]在酒席台上,大家总是习惯说这样的话:来来来,干干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时行乐,一醉方休。人生能有几回醉,有酒不饮奈明何!但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中跃《猴子观海》)【鉴赏1】兰陵:今山东枣庄市。只要主人能使客人喝得醉醺醺的,他又怎会知道自己是出外作客,还是身在他乡呢?他乡作客,主人殷勤招待,盛情感人;在一片畅饮的欢笑声中,一时间竟忘记了沦落天涯的沉重乡愁。这两句诗是感谢主人的深情厚意,而飘泊游子的伤痛却依然存在。【鉴赏2】兰陵:地名,今山东枣庄市。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以之浸酒,酒浸后呈金黄色。琥珀:一种树脂化石,色泽晶莹,呈赤黄色。诗写做客兰陵,主人以美酒款待。经过郁金香浸制的美酒,香醇而色泽金黄,盛在晶洁的玉碗中,如琥珀般光艳。只要主人盛情使客人酣醉,他又怎知自己是在外做客、身在异乡呢?游子的乡愁,一切的失意,都在这醉中消解,唯余深深的情谊和放达的情怀。【全诗】《客中行/客中作》.[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注释】客中作:在旅途中写的诗。兰陵:今山东枣庄。郁(yù)金香:一种百合科香草。可用来浸酒,浸后酒呈金黄色。琥珀(hǔpò):一种色泽美丽晶莹的树脂化石。【赏析1】首二句点明作客之地在兰陵。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具有浓郁的香味,用玉碗盛这种酒,显现着琥珀般的光艳。诗人的愉悦兴奋之情通过对兰陵美酒的称赞充分地流露出来,一扫作客他乡的凄楚情绪。后两句内容上与前两句紧密相连,思乡之情被美酒冲淡了,虽身在客中,但已乐不思蜀,乐而不觉是他乡。一般说,羁旅诗总要带羁旅愁,而李白这首诗却洋溢着大丈夫四海为家积极振奋的乐观情绪,充分表现出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这首诗是李白入京前的作品,当时社会财阜物美,非常繁荣,李白又重友情、嗜美酒、好游历,精神昂扬振奋,所以祖国山川景物在他心中充满美感,诗中也反映出盛唐的时代风气。【赏析2】这首诗大约写于开元末年。开元28年(740年)李白移家东鲁,居任城(今济宁)。此时直至应诏赴京前,诗人大部分时间是在东鲁各地漫游。此当是诗人游兰陵(今枣庄)客中所作。题一为《客中行》。诗的头两句写美酒,后两句写忘乡。“兰陵美酒郁金香”句,点出作客地点在兰陵,所饮之酒是用郁金香的香草泡制过的美酒。这种经香草浸制过的美酒,色泽金黄,异常好看。“玉碗盛来琥珀光”是写酒的颜色。“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色蜡黄或赤褐,这是说盛在玉碗中的美酒其光艳如琥珀。“郁金香”、“琥珀”不但是写酒之美色的,也给全诗涂抹上一层眩人眼目的金黄,带来了诗的色彩美。对酒香、酒色的描绘中,潜语很不少:既表现了主人的盛情,也表现了诗人爱酒成癖和对主人的感谢之情,而更重要的是这两句诗暗写了忘乡:酒这么好,主人如此盛情,这真如到了家里一样,让人不知他乡何处。这就为引出三、四两句的忘乡之笔设下了伏线。“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明写忘乡了。意思是说:只要主人能使客醉如酩酊,使他不知何处是他乡,以为这里是故乡,这就极好。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主人的称道之意,对酒宴的迷醉和流连忘返之情。当然,这两句诗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在:我们从中也能看出诗人的隐忧。他的“济苍生”、“净胡沙”之志,直至此时仍是空中楼阁沙上塔,并没有变为现实。他只好以酒浇愁,乐以忘忧了。这首诗字面上是写一个“乐”字,其实是写了一个“忘”字,并不仅仅是忘情、忘乡,更重要的是忘忧。忧而至于须忘,可见诗人之忧有多么深,多么重,以致诗人乐于把它忘掉了。这首诗表明诗人写诗的技巧已到了纯熟自如,出神入化的境地。“郁金香”、“玉碗”、“琥珀”,不但使全诗增加了一种金光如灿的色彩美,也让人领略了一种珠光宝气、觥筹交错、酒色满眼、酒香满室的艺术氛围,仅七字,就产生了如此惊人的艺术效果,这种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古今文坛,实不多见。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写作风格另一个光耀的侧面:浓艳如抹,光色四射的华美风格。这一风格所达到的成就也值得认真研究。此诗另一重要技巧是参差与错落。景中有情,景后托情;先暗写,后明写。在短短的四句中形成了色彩的错落(头两句浓艳,后两句淡泊)、感情的错落(头两句抑制,后两句突放)、笔法的错落(头两句暗写,后两句明写),可见诗人手笔的圆熟。读了这首诗,会觉得诗写得美,美在哪里,其实就是美在它的参差与错落。
但使主人能醉客。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出处】唐·李白《客中行/客中作》。【意思】只要主人能让我欢饮而醉,我便会忘记身在他乡了。但使:只要。客:指作者。【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在外受到热情接待,生活舒适愉快以至不觉得身在他乡或乐不思蜀。[例]茹克洛夫斯基为中国朋友悉心张罗,确实使我们如坐春风,如饮醍醐。“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诚哉是语也。(梅汝恺《梦回波兰》)二、用以形容只要能享乐,便不顾其他。[例]在酒席台上,大家总是习惯说这样的话:来来来,干干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时行乐,一醉方休。人生能有几回醉,有酒不饮奈明何!但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中跃《猴子观海》)【鉴赏1】兰陵:今山东枣庄市。只要主人能使客人喝得醉醺醺的,他又怎会知道自己是出外作客,还是身在他乡呢?他乡作客,主人殷勤招待,盛情感人;在一片畅饮的欢笑声中,一时间竟忘记了沦落天涯的沉重乡愁。这两句诗是感谢主人的深情厚意,而飘泊游子的伤痛却依然存在。【鉴赏2】兰陵:地名,今山东枣庄市。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以之浸酒,酒浸后呈金黄色。琥珀:一种树脂化石,色泽晶莹,呈赤黄色。诗写做客兰陵,主人以美酒款待。经过郁金香浸制的美酒,香醇而色泽金黄,盛在晶洁的玉碗中,如琥珀般光艳。只要主人盛情使客人酣醉,他又怎知自己是在外做客、身在异乡呢?游子的乡愁,一切的失意,都在这醉中消解,唯余深深的情谊和放达的情怀。【全诗】《客中行/客中作》.[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注释】客中作:在旅途中写的诗。兰陵:今山东枣庄。郁(yù)金香:一种百合科香草。可用来浸酒,浸后酒呈金黄色。琥珀(hǔpò):一种色泽美丽晶莹的树脂化石。【赏析1】首二句点明作客之地在兰陵。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具有浓郁的香味,用玉碗盛这种酒,显现着琥珀般的光艳。诗人的愉悦兴奋之情通过对兰陵美酒的称赞充分地流露出来,一扫作客他乡的凄楚情绪。后两句内容上与前两句紧密相连,思乡之情被美酒冲淡了,虽身在客中,但已乐不思蜀,乐而不觉是他乡。一般说,羁旅诗总要带羁旅愁,而李白这首诗却洋溢着大丈夫四海为家积极振奋的乐观情绪,充分表现出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这首诗是李白入京前的作品,当时社会财阜物美,非常繁荣,李白又重友情、嗜美酒、好游历,精神昂扬振奋,所以祖国山川景物在他心中充满美感,诗中也反映出盛唐的时代风气。【赏析2】这首诗大约写于开元末年。开元28年(740年)李白移家东鲁,居任城(今济宁)。此时直至应诏赴京前,诗人大部分时间是在东鲁各地漫游。此当是诗人游兰陵(今枣庄)客中所作。题一为《客中行》。诗的头两句写美酒,后两句写忘乡。“兰陵美酒郁金香”句,点出作客地点在兰陵,所饮之酒是用郁金香的香草泡制过的美酒。这种经香草浸制过的美酒,色泽金黄,异常好看。“玉碗盛来琥珀光”是写酒的颜色。“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色蜡黄或赤褐,这是说盛在玉碗中的美酒其光艳如琥珀。“郁金香”、“琥珀”不但是写酒之美色的,也给全诗涂抹上一层眩人眼目的金黄,带来了诗的色彩美。对酒香、酒色的描绘中,潜语很不少:既表现了主人的盛情,也表现了诗人爱酒成癖和对主人的感谢之情,而更重要的是这两句诗暗写了忘乡:酒这么好,主人如此盛情,这真如到了家里一样,让人不知他乡何处。这就为引出三、四两句的忘乡之笔设下了伏线。“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明写忘乡了。意思是说:只要主人能使客醉如酩酊,使他不知何处是他乡,以为这里是故乡,这就极好。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主人的称道之意,对酒宴的迷醉和流连忘返之情。当然,这两句诗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在:我们从中也能看出诗人的隐忧。他的“济苍生”、“净胡沙”之志,直至此时仍是空中楼阁沙上塔,并没有变为现实。他只好以酒浇愁,乐以忘忧了。这首诗字面上是写一个“乐”字,其实是写了一个“忘”字,并不仅仅是忘情、忘乡,更重要的是忘忧。忧而至于须忘,可见诗人之忧有多么深,多么重,以致诗人乐于把它忘掉了。这首诗表明诗人写诗的技巧已到了纯熟自如,出神入化的境地。“郁金香”、“玉碗”、“琥珀”,不但使全诗增加了一种金光如灿的色彩美,也让人领略了一种珠光宝气、觥筹交错、酒色满眼、酒香满室的艺术氛围,仅七字,就产生了如此惊人的艺术效果,这种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古今文坛,实不多见。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写作风格另一个光耀的侧面:浓艳如抹,光色四射的华美风格。这一风格所达到的成就也值得认真研究。此诗另一重要技巧是参差与错落。景中有情,景后托情;先暗写,后明写。在短短的四句中形成了色彩的错落(头两句浓艳,后两句淡泊)、感情的错落(头两句抑制,后两句突放)、笔法的错落(头两句暗写,后两句明写),可见诗人手笔的圆熟。读了这首诗,会觉得诗写得美,美在哪里,其实就是美在它的参差与错落。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推荐。爱诗词网。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①,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曲折回环,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②,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的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趣。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道路的人,感得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是非有雄健的精神的,不能够感觉到的。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狭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③。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鉴赏】李大钊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能诗善文,在他现存的约五百篇诗文中,本文是富有特色的一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从标题到正文,思想深刻、激情洋溢、文采焕发、短小精悍,既是文学的政论,又是政论的文学。本文写于1923年,刊登于1923年12月20日《新民国》第一卷第二号。当时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军阀的统治,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国运是十分艰难的。面对着复杂而又严峻的形势,针对着一些人悲观失望和志气消沉的情况,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指出了反帝反封建所经过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他以进取必胜的哲学思想和乐观精神鼓舞人们,勇敢地投入建造新国家的斗争。文章自始至终都是把“国运”与“国民”联系起来,有力地宣传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表现了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作者认为:国运虽然“艰难”,但国民只要有“雄健”的精神和行动,就能改变现状,使国运改观。“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文章始终充满一种奋斗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中华民族的崎岖史路“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道路的人,感得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是非有雄健的精神的,不能够感觉到的。”直到文章结尾,作者还这样写道:“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是一篇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并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读的散文。作者为了颂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奋斗哲学,为了振奋民族精神和坚定民族自信心,使用了传统的富有民族风格的文学形式,这集中地表现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例如用“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比喻历史的道路并不全是平坦的,我们民族生命的进展并不全是顺利的。用扬子江、黄河遇见沙漠和山峡“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比喻我们的民族以雄健的精神冲过艰难险阻,气魄雄伟,势不可挡。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比喻,使文章形象生动。由浩荡的江河所形成的意境,优美而辽阔。豪迈雄壮的气势和明快有力的语言,使作品具有一种清新的格调。作者正是这样形象而富有哲理地以乐观昂扬的基调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发扬雄健的民族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新的国家。
归有光项脊轩志。推荐。爱诗词网。项脊轩①,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③,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④,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⑤,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⑥,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⑦,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⑧,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⑨?”比去⑩,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11),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12)。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13),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生曰(14):“蜀清守丹穴(15),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16),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17),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埳井之蛙何异(18)?”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9)。【注释】①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房名。归氏远祖曾居住江苏太仓项脊泾,故取以名轩。另有一说,形容房小,如在项背之间。②渗漉(lù):渗漏。③栏楯(shǔn):栏杆。竖的叫栏,横的叫楯。④偃仰:俯仰。啸歌:大声吟唱。⑤异爨(cuàn):各起炉灶做饭,意即分家过日子。⑥逾:穿过。庖(páo):厨房。⑦先大母:去世的祖母。⑧中闺:妇女居住的内室,此指母亲的住房。⑨大类:很像。⑩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11)象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着的长方形手板,用象牙制成。(12)太常公:指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字仲昭,曾任太常寺卿(掌管祭祀礼乐的官员)。(13)扃(jiōng):关。牖(yǒu):窗户。(14)项脊生:归有光的自称。(15)蜀清:秦时巴蜀(今四川省)一位名叫清的寡妇。她祖先发现一个出产朱砂的矿穴,几代人连续开采,获得巨利,清以财自卫,别人不敢侵犯。秦始皇为她筑“女怀清台”,以示表彰。丹穴:出产朱砂的矿穴。(16)方:当,正在。昧昧:不明,指没有名望。隅(yú):角落。(17)扬眉瞬目:形容得意、高兴的情状,神采飞扬。瞬,眨眼。(18)埳:同“坎”。(19)亭亭:高高挺立的样子。盖:伞。【鉴赏】归有光善于以平淡自然的笔墨来记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运用追叙、回忆、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等方式,以“小”见“大”。《项脊轩志》作为归有光的代表作,犹如一幅淡墨的中国山水画,呈现出清新淡雅的意境。作者以项脊轩为中心,通过项脊轩周围环境的变化,写了三代人的往事:祖母的探望、母亲的关心和妻子的到来与逝世,以“悲”“喜”作为贯串全文的意脉。第一段写项脊轩经过修葺和美化后,变得幽雅可爱,作者在轩中读书,自得其乐。这是以“喜”起头,反衬了下文所叙项脊轩环境遭到破坏的可悲,因而引出对往事的追怀。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叙父辈分家,完整的庭院被分隔得七零八落,项脊轩不再是一个读书的幽境所在。第二层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起作者母亲与祖母的遗事,抒发了作者怀念亲人的凄恻之情。这段着重从“悲”上立意。第三段写“轩凡四遭火”的变故,虽“得不焚”,但足见项脊轩命运之坎坷。这是“悲”的内容进一步补充。最后补记一段,写项脊轩后来又发生的变化,重点追叙与亡妻共同生活的情趣,抒发了沉痛的悼亡之情,进一步增添了悲凉的气息。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因为以项脊轩作为纽带,又贯串着悲、喜的感情变化,所以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项脊轩成了作者“以物言志”的最好选择。在作者心目中,项脊轩是美好亲情的象征。作者所选取的日常小场景,或喜或悲,都归于一种平淡的感情。现代学者钱基博《明代散文》说:“此意境人人所有,此笔妙人人所无,而所以成震川之文,开韩、柳、欧、苏未辟之境。”此说揭示了归有光散文的创新和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作者:李升瑶,汤克勤知识来源:汤克勤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400-4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