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解释: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江碧鸟逾白。推荐。爱诗词网。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解释: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绝句二首唐朝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意思1】虽然不能像长着彩色翅膀的凤凰一样双双飞去,但却有像犀牛角上那一点可以通灵感应的心。【意思2】身上虽然没有凤凰鸟那样的一双善于飞翔的翅膀,无法聚在一起,但彼此内心里却像有着犀牛角的白纹一样息息相通。原是比喻爱恋着的男女心心相印,现常用后句泛指双方思想感情一致,彼此心领神会。灵犀:据说犀牛角中有一条细线似的白纹,贯通两端,感应非常灵敏。【释义】唐·李商隐诗词名句。意思是: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解析】“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人心心相印,现多用于比喻彼此心意相通。“灵犀”是什么呢?“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中的角质有如一根白线,上下贯通,感应灵异,故以喻人心相通。说详晋·葛洪《抱朴子》。语见唐·李商隐《无题》诗。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一次酒宴上见到了一位官家小姐,二人一见倾心,但无法接触交谈,只是身隔心交,李商隐因此彻夜难眠,便写下了《无题》诗一首以抒胸臆: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的大意是:猜酒行令你笑吟吟,款款春韵实在是动人。昨夜的星辰已坠落,何时能再见你倩影?虽然没有彩凤的双飞翼,彼此却有一颗眷恋的心。晨鼓已响我该上班去,寂寞无聊好似蓬草没有根!
后世“心有灵犀一点通”之语便传用开来【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释】1.灵犀:即通犀。《汉·西域传》:“通犀翠羽之珍。”如淳注曰:“通犀,谓中央色白,通两头。”2.送钩:藏钩于手中令人猜,又称藏钩。射覆:器皿下覆盖物品令人猜(射)指。这两种皆酒宴间的游戏,借以渲染欢乐气氛。3.听鼓应官:指听到鼓声必去官府应卯理事。兰台:汉代以来保存秘书图籍的宫观。《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走马兰台,说明诗人当时官秘书郎。这是一种职位不高、无大权势的清要之职。转蓬:《淮南子》:“见飞蓬转而知为车,以类取之。”【评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现在人们常比喻: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赏析】解释灵犀:传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在犀牛角上有细线一样的白色花纹贯通两端,能够感应灵异。原用来比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现常用来比喻彼此双方融洽一致,心领神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早年生活贫困,因文才出众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后来王茂元也因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令狐楚、王茂元分属不同的政治派别。他因此遭到两派的排斥,后半生一直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郁郁不得志。他的诗作情致深蕴,流丽婉转,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但由于他在诗歌中大量用典,以致相当多的诗篇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有一首《无题》诗这样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追忆了他年轻时的一段恋情。诗人写道,在那星辰闪烁、爽风宜人的夜晚,我俩相遇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东边,相遇在一场热闹的宴会之中。人们隔着座位劝着酒,分组玩着送钩、射覆的猜谜游戏。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俩双眼流波,沉浸在感情的交流中。我们虽然没有凤凰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是我们有犀牛的灵角,能够心心相通。在这无声的心灵交流中,美好的夜晚稍纵即逝,又该策马到兰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于是只能在泪光中分别,惆怅不已,叹息自己身不由己,如同飘转的蓬草。
身无彩凤。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意思1】虽然不能像长着彩色翅膀的凤凰一样双双飞去,但却有像犀牛角上那一点可以通灵感应的心。【意思2】身上虽然没有凤凰鸟那样的一双善于飞翔的翅膀,无法聚在一起,但彼此内心里却像有着犀牛角的白纹一样息息相通。原是比喻爱恋着的男女心心相印,现常用后句泛指双方思想感情一致,彼此心领神会。灵犀:据说犀牛角中有一条细线似的白纹,贯通两端,感应非常灵敏。【释义】唐·李商隐诗词名句。意思是: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解析】“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人心心相印,现多用于比喻彼此心意相通。“灵犀”是什么呢?“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中的角质有如一根白线,上下贯通,感应灵异,故以喻人心相通。说详晋·葛洪《抱朴子》。语见唐·李商隐《无题》诗。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一次酒宴上见到了一位官家小姐,二人一见倾心,但无法接触交谈,只是身隔心交,李商隐因此彻夜难眠,便写下了《无题》诗一首以抒胸臆: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的大意是:猜酒行令你笑吟吟,款款春韵实在是动人。昨夜的星辰已坠落,何时能再见你倩影?虽然没有彩凤的双飞翼,彼此却有一颗眷恋的心。晨鼓已响我该上班去,寂寞无聊好似蓬草没有根!后世“心有灵犀一点通”之语便传用开来【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释】1.灵犀:即通犀。《汉·西域传》:“通犀翠羽之珍。”如淳注曰:“通犀,谓中央色白,通两头。”2.送钩:藏钩于手中令人猜,又称藏钩。射覆:器皿下覆盖物品令人猜(射)指。这两种皆酒宴间的游戏,借以渲染欢乐气氛。3.听鼓应官:指听到鼓声必去官府应卯理事。兰台:汉代以来保存秘书图籍的宫观。《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走马兰台,说明诗人当时官秘书郎。这是一种职位不高、无大权势的清要之职。转蓬:《淮南子》:“见飞蓬转而知为车,以类取之。”【评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现在人们常比喻: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赏析】解释灵犀:传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在犀牛角上有细线一样的白色花纹贯通两端,能够感应灵异。原用来比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现常用来比喻彼此双方融洽一致,心领神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早年生活贫困,因文才出众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后来王茂元也因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令狐楚、王茂元分属不同的政治派别。他因此遭到两派的排斥,后半生一直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郁郁不得志。他的诗作情致深蕴,流丽婉转,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但由于他在诗歌中大量用典,以致相当多的诗篇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有一首《无题》诗这样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追忆了他年轻时的一段恋情。诗人写道,在那星辰闪烁、爽风宜人的夜晚,我俩相遇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东边,相遇在一场热闹的宴会之中。人们隔着座位劝着酒,分组玩着送钩、射覆的猜谜游戏。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俩双眼流波,沉浸在感情的交流中。我们虽然没有凤凰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是我们有犀牛的灵角,能够心心相通。在这无声的心灵交流中,美好的夜晚稍纵即逝,又该策马到兰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于是只能在泪光中分别,惆怅不已,叹息自己身不由己,如同飘转的蓬草。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栗,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尽,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辞序。推荐。爱诗词网。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栗,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尽,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①,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③,恨晨光之熹微④。乃瞻衡宇⑤,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⑦。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⑧,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⑨,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乎矣!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⑩。登东皋以舒啸(11),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注释】①归去来:归去的意思。兮,语气词。②以心为形役:把心当成了形体的役使。意思是说:为了避免身受饥寒,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做官。③征夫:路上的行人。④熹(xī)微:天色微明。⑤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形容居处简陋。⑥眄(miǎn):斜视,这里是浏览之意。⑦容膝:只能容下膝盖,形容房屋很小。⑧翳(yì)翳:昏暗的样子。⑨窈(yǎo)窕(tiǎo):幽深曲折。⑩耘(yún)耔(zǐ):除草培土。(11)皋(gāo):水边高地,山岗。【鉴赏】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四十一岁,由于家境贫困,在亲友鼓励、叔父引荐之下,出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陶渊明决定自行去职,临行前写下了这篇文章。文章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的部分说明家贫出仕、辞官归田和撰写本文的前因后果,“辞”的部分抒写自己归田的决心和归田后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向往和真挚赞美。“辞”的部分分为四段。首先是对辞官归隐的反思,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喜爱田园生活,不忍心看到田地荒芜;二是自己以前为了温饱,才勉强做官;三是觉悟到过去做官是错误的,如今归隐才是正确的。接着,描述归途中的心情,“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景色怡然,恬淡自适。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还嫌天亮得太晚了。设想刚刚抵达家中,便看见“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派欣喜的景象,使他感受到田园之乐。虽然园里的小路已经荒芜,但是松树和菊花还和以前一样。坐在家中,可以自斟自饮,欣赏庭院的树木,可以涉足园中,享受清静悠闲的乐趣。接下来,作者想象归隐之后生活会给他带来的乐趣:可以与尘世相隔离,可以与亲朋好友叙旧谈心,可以抚琴读书,忘却尘世的一切烦恼。最后,作者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慨,明确表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人生态度,既不想奔走求富贵,也不愿服药求长生。并以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作结,“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想象在良辰美景,独来独往,躬耕农桑,啸吟东岗,赋诗清溪的生活,表达了作者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思想情怀。此文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意境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作者创造了闲适的生活环境,多从具体生动的日常事物中取材,例如饮酒、涉园、观景、弹琴、读书、耕作、赋诗等等,自然亲切,引人入胜。文章句式灵活,骈中带散,骈散结合。绝大多数是四字句,但也有三字句“胡不归”“已乎矣”,也有六字句、七字句、八字句,行文自然流畅,富有音节美。此文对后世影响较大。文中表现出陶渊明鄙弃官位,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一心向往田园,亲近自然,乐于劳动,独善其身,乐天知命的思想情怀,使他成为后世隐士的楷模。其写作艺术也让人称道。北宋散文家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而已。”明代散文家归有光说:“两晋文章,此真杰然者。”作者:汪平秀知识来源:汤克勤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180-182页.
【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处】唐·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其一》【意思】太阳出来,江边的鲜花比火还红;春天到了,江水绿得跟靛蓝一样。江花:江边的花。蓝:靛蓝,一种深蓝色的染料,用蓼蓝的叶子发酵制成。【鉴赏1】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映照得比火还红润;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就像湛蓝的蓝草。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呢?这两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明媚动人的江南春景图。词人选取“春江”作为江南春景的代表,描写了江花之艳红,江水之碧绿,色泽明亮清新。“日出”与“春来”是互文成义,上句有“春”,下句有“日”。一“出”一“来”,为宁静秀美的江南风景平添了一丝活力与生机。最后以反问句结尾,点出“忆江南”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怀念与向往之情。【鉴赏2】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的花朵,简直比火还要红艳;当春天来到时,江里的水,青绿得就像是蓝色的一样。江南水乡花草繁盛,这首词以红花、绿水来描写江南的美景,色彩鲜明艳丽,情趣无限。【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江南等地阳光明媚,花红水碧的春景。[例]富春江最富于春天的色彩。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就咏叹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富春江水蓝得透明,两岸的红杜鹃花烂漫。(碧野《跋涉者的脚印》)二、用以比喻面貌焕然一新,形势大好。[例]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全诗】《忆江南三首·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释】1.谙(音an):熟悉。2.胜:超过。蓝:植物名,蓼科,一年生草木,茎高二三尺,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叶可制染料,俗称靛青。【译】江南风景真美!那秀丽的景色早就熟谙。日出时,江边鲜艳的花儿,红胜火焰;春来时,清澈的江水碧绿如蓝。这般令人陶醉的景色,能不使人忆念?【鉴赏导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共有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早年,白居易常在杭州、苏州做官,那里如画的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他回到洛阳,回忆江南的风景时写下了这三首词。【鉴赏】起句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写那里的风景美好如画,是诗人当年亲身体验和感受过的,因为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具体写江南景色。太阳出来后江边的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绿色的江水微波粼粼,像一条彩练在晃动。这里,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相映衬,红者更红,绿者更绿。想起如此的美景,诗人在结尾由衷地吟出:能不忆江南?在这首写景抒情词中,诗人不但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艳的江南之春的瑰丽图画,而且还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无限怀念的美好情感。【赏析】白居易的《忆江南》,原作共三首,分写江南春色、杭州秋景和苏州胜事。每首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各首之间又密切相关,脉络相通,构成有机的整体。这是其中的第一首。作者以追忆的情怀生动描绘和热情赞美了江南的迷人春色,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词人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这不是一般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式的人云亦云,而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忆恋之情,是昔日审美意识的复活,是满怀激动和喜悦的赞颂,因为“风景旧曾谙”。这就是说,那江南风景,不是听说或凭想象而来,而是亲眼目睹并切身感受的结果。白居易少年时曾避乱吴、越,旅居苏、杭。江南的奇山秀水,苏、杭的旖旎风光,给这个北方少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穆宗长庆二年(822)至敬宗宝历二年(826),白居易又先后出任杭州、苏州刺史。这位酷爱自然的诗人,政事之余,经常优游于寺庙林泉之中,陶醉于湖光山色之间,曾写有《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白云泉》等歌咏江南风光的名篇。宝历二年秋,他因眼疾而废郡事,回到洛阳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直到六十七岁的暮年,他依然对“旧曾谙”的江南风景念念不忘,写下了这首景美情深的《忆江南》。因此,“风景旧曾谙”,可谓言之凿凿,既落实了“江南好”的“好”字,又点明了“忆江南”的“忆”字,并为下面的写景作了铺垫。前两句泛忆江南,写得比较概括。接下去具体描写江南的美好春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真是运笔如神,写景如画!寥寥数语,便尽收江南春色。春天的清晨,鲜花开遍了江畔,红艳艳的一片,在旭日照耀下,似喷火蒸霞,红得更加显目;春来水绿,江流泛碧,在江花、红日的映照下,更加清碧如蓝。作者以江为中心,以“江花”、“江水”为主要意象,以“日出”、“春来”为背景,经过心营意造、从而织染出一幅阔大绚丽的江南春色图,给人以亲临其境、陶醉其中的美感,从而成了赞美江南风景的名句。这两句所以写得好,首先是由于作者选择了最有代表性、最富于特征的景物。江南春景,可忆者甚多,要用两句话概括而形象地描绘出来,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这就需要选择和集中,以便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选择什么呢?江南水乡,“江水”是这个地区的代表性景物;春暖花开,花是春天的象征,而且江南又多鲜花。于是作者就选取“江花”、“江水”这两个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写,起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其次,作者在描绘江南春色时采取了同色相烘染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把江南春色写得鲜艳夺目,精彩绝伦。“日出”与“春来”,都是带有色彩的动态形象,都为江南风景增色添彩。春花本已红艳,在红日照耀下,更红得胜过火焰,因同色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天是绿的使者,它染绿了江南大地,也把那江水染得愈加碧绿如蓝,因同色滃染而加深了色彩的浓度。“红胜火”的江花与“绿如蓝”的江水,互为背景,异色相衬,使整个画面更为绚丽夺目,层次分明。再次,作者不仅写景如画,而且画中寓以深挚的感情;不仅写出了江南春景的色彩、精神和灵魂,也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予词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写出了词人心灵中的江南之春,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人描绘出如诗如画江南春景之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喊出“能不忆江南”的心声。这样结尾,不仅照应了“江南好”的开头,充分抒发了他的忆恋之情,而且空灵含蓄,余音袅袅,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更激起万千江南游子的眷恋情怀。【鉴赏要点】[1]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采用映衬、比喻的手法。[3]语言浅显、生动。[4]色彩明丽,层次丰富。
春如江水绿如蓝。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处】唐·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其一》【意思】太阳出来,江边的鲜花比火还红;春天到了,江水绿得跟靛蓝一样。江花:江边的花。蓝:靛蓝,一种深蓝色的染料,用蓼蓝的叶子发酵制成。【鉴赏1】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映照得比火还红润;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就像湛蓝的蓝草。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呢?这两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明媚动人的江南春景图。词人选取“春江”作为江南春景的代表,描写了江花之艳红,江水之碧绿,色泽明亮清新。“日出”与“春来”是互文成义,上句有“春”,下句有“日”。一“出”一“来”,为宁静秀美的江南风景平添了一丝活力与生机。最后以反问句结尾,点出“忆江南”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怀念与向往之情。【鉴赏2】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的花朵,简直比火还要红艳;当春天来到时,江里的水,青绿得就像是蓝色的一样。江南水乡花草繁盛,这首词以红花、绿水来描写江南的美景,色彩鲜明艳丽,情趣无限。【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江南等地阳光明媚,花红水碧的春景。[例]富春江最富于春天的色彩。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就咏叹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富春江水蓝得透明,两岸的红杜鹃花烂漫。(碧野《跋涉者的脚印》)二、用以比喻面貌焕然一新,形势大好。[例]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全诗】《忆江南三首·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释】1.谙(音an):熟悉。2.胜:超过。蓝:植物名,蓼科,一年生草木,茎高二三尺,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叶可制染料,俗称靛青。【译】江南风景真美!那秀丽的景色早就熟谙。日出时,江边鲜艳的花儿,红胜火焰;春来时,清澈的江水碧绿如蓝。这般令人陶醉的景色,能不使人忆念?【鉴赏导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共有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早年,白居易常在杭州、苏州做官,那里如画的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他回到洛阳,回忆江南的风景时写下了这三首词。【鉴赏】起句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写那里的风景美好如画,是诗人当年亲身体验和感受过的,因为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具体写江南景色。太阳出来后江边的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绿色的江水微波粼粼,像一条彩练在晃动。这里,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相映衬,红者更红,绿者更绿。想起如此的美景,诗人在结尾由衷地吟出:能不忆江南?在这首写景抒情词中,诗人不但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艳的江南之春的瑰丽图画,而且还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无限怀念的美好情感。【赏析】白居易的《忆江南》,原作共三首,分写江南春色、杭州秋景和苏州胜事。每首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各首之间又密切相关,脉络相通,构成有机的整体。这是其中的第一首。作者以追忆的情怀生动描绘和热情赞美了江南的迷人春色,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词人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这不是一般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式的人云亦云,而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忆恋之情,是昔日审美意识的复活,是满怀激动和喜悦的赞颂,因为“风景旧曾谙”。这就是说,那江南风景,不是听说或凭想象而来,而是亲眼目睹并切身感受的结果。白居易少年时曾避乱吴、越,旅居苏、杭。江南的奇山秀水,苏、杭的旖旎风光,给这个北方少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穆宗长庆二年(822)至敬宗宝历二年(826),白居易又先后出任杭州、苏州刺史。这位酷爱自然的诗人,政事之余,经常优游于寺庙林泉之中,陶醉于湖光山色之间,曾写有《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白云泉》等歌咏江南风光的名篇。宝历二年秋,他因眼疾而废郡事,回到洛阳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直到六十七岁的暮年,他依然对“旧曾谙”的江南风景念念不忘,写下了这首景美情深的《忆江南》。因此,“风景旧曾谙”,可谓言之凿凿,既落实了“江南好”的“好”字,又点明了“忆江南”的“忆”字,并为下面的写景作了铺垫。前两句泛忆江南,写得比较概括。接下去具体描写江南的美好春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真是运笔如神,写景如画!寥寥数语,便尽收江南春色。春天的清晨,鲜花开遍了江畔,红艳艳的一片,在旭日照耀下,似喷火蒸霞,红得更加显目;春来水绿,江流泛碧,在江花、红日的映照下,更加清碧如蓝。作者以江为中心,以“江花”、“江水”为主要意象,以“日出”、“春来”为背景,经过心营意造、从而织染出一幅阔大绚丽的江南春色图,给人以亲临其境、陶醉其中的美感,从而成了赞美江南风景的名句。这两句所以写得好,首先是由于作者选择了最有代表性、最富于特征的景物。江南春景,可忆者甚多,要用两句话概括而形象地描绘出来,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这就需要选择和集中,以便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选择什么呢?江南水乡,“江水”是这个地区的代表性景物;春暖花开,花是春天的象征,而且江南又多鲜花。于是作者就选取“江花”、“江水”这两个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写,起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其次,作者在描绘江南春色时采取了同色相烘染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把江南春色写得鲜艳夺目,精彩绝伦。“日出”与“春来”,都是带有色彩的动态形象,都为江南风景增色添彩。春花本已红艳,在红日照耀下,更红得胜过火焰,因同色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天是绿的使者,它染绿了江南大地,也把那江水染得愈加碧绿如蓝,因同色滃染而加深了色彩的浓度。“红胜火”的江花与“绿如蓝”的江水,互为背景,异色相衬,使整个画面更为绚丽夺目,层次分明。再次,作者不仅写景如画,而且画中寓以深挚的感情;不仅写出了江南春景的色彩、精神和灵魂,也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予词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写出了词人心灵中的江南之春,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人描绘出如诗如画江南春景之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喊出“能不忆江南”的心声。这样结尾,不仅照应了“江南好”的开头,充分抒发了他的忆恋之情,而且空灵含蓄,余音袅袅,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更激起万千江南游子的眷恋情怀。【鉴赏要点】[1]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采用映衬、比喻的手法。[3]语言浅显、生动。[4]色彩明丽,层次丰富。
也送行人老。推荐。爱诗词网。“也送行人老。”詩句出處:《虞美人》;是宋朝詩人晁補之的作品。原桑飛盡霜空杳。霜夜愁難曉。油燈野店怯黃昏。窮途不減酒杯深。故人心。羊山古道行人少。也送行人老。一般別語重千金。明年過我小園林。話如今。《虞美人》宋朝詩人晁補之的作品。【註釋】:也:①語氣詞。用在句末。1.表示判斷或肯定。《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2.表示疑問或反問。《論語·為政》:“子張問:‘十世可知也?’”②助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引起下文。《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回:顏回。)③副詞。庾信《鏡賦》:“不能片時藏匣裡,暫出園中也自隨。”送:①送;送行。《荀子·禮論》:“賓出,主人拜送。”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輪臺東門送君去。”(輪臺:地名。)②目送。《左傳·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逆:迎。)③運送;傳送。《墨子·雜守》:“外宅粟米畜產財物諸可以佐城者,送入城中。”王安石《元日》:“春風送暖入屠蘇。”(屠蘇:酒名。)④贈送。《儀禮·聘禮》:“賓再拜稽首送幣。”行:(一)①路。《詩經·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贈衛八處士》:“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又為成行的東西的量詞。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來。”③行輩;輩份。《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軍事編制。二十五人為行。揚雄《羽獵賦》:“各按行伍。”(伍:五人為伍。)(二)xíng①行走;兩腳交替前進。《列子·說符》:“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徑:路。)泛指運行;前進。《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引申為離開;離去。《左傳·僖公五年》:“宮之奇以其族行。”古樂府《木蘭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又指與出門在外有關的事物。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將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④疏通;疏導。《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又指流動的或臨時的。⑤做;實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夫:語氣詞。)《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⑥行為。《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頌》:“行比伯夷。”《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陸遜陳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歐陽修《瀧岡阡表》:“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特進:官名。)⑨古詩詩體之一。屬樂府詩類。⑩漢字字體之一行書的省稱。字體較楷書簡易,較草書規范,漢代以來即流行。陸遊《作字》:“書成半行草。”(11)副詞。將要。陶潛《歸去來兮辭》:“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行人:①出行或出征的人。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弓箭各在腰。”②外交使者。《左傳·襄公四年》:“韓獻子使~~子員問之。”老:①年歲大。《詩經·邶風·擊鼓》:“與子偕老。”(偕:一同。)《老子》第十八章:“民至老死不相往來。”②衰老。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廉頗老矣,尚能飯否?”③老年人。《戰國策·齊策》:“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特用於對資深長者的敬稱。《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憖yìn:願)④老死;終老。死的諱稱。張溥《五人墓碑記》:“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⑤敬老,養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熟練,有經驗。歐陽修《為君難論》:“其父奢,趙之名將,老用於兵者也。”⑦對公卿大夫的總稱。《左傳·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請帥王賦。”也指大夫的傢臣《論語·憲問》:“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孟公綽:魯大夫。趙魏:都是晉國的世卿。)⑧告老;年老退休。《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祁奚:晉大夫。)⑨年久的;歷時久遠的。原來的(與“新”相對)。方苞《獄中雜記》:“而獄中為老監者四,監五室。”⑩陳舊的。歸有光《項脊軒志》:“百年老屋,塵泥滲漉。”(11)前綴。用於稱人、排列次序和某些動植物名。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
【诗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出处】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翻译】谁来怜爱貌美如玉的西施,她出身贫贱,在那江头独自漂洗棉纱。越女: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贫贱时曾在江边浣纱,后被越王勾践选中献给吴王夫差。颜:容颜。浣(huàn):洗。【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貌美,出身贫苦,无人怜爱。[例]有道是古诗说得好: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只因为一个贫字,那千古佳人西施不也曾做过江头浣纱女!但我看小香艳却比西施有志得多!(苗长水《秋雨之艳》)【全诗】《洛阳女儿行》[唐]·王维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谁怜越女颜如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出处】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翻译】谁来怜爱貌美如玉的西施,她出身贫贱,在那江头独自漂洗棉纱。越女: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贫贱时曾在江边浣纱,后被越王勾践选中献给吴王夫差。颜:容颜。浣(huàn):洗。【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貌美,出身贫苦,无人怜爱。[例]有道是古诗说得好: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只因为一个贫字,那千古佳人西施不也曾做过江头浣纱女!但我看小香艳却比西施有志得多!(苗长水《秋雨之艳》)【全诗】《洛阳女儿行》[唐]·王维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如意君传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第一快活奇书》,又名《无恨天》。七十二回。题“泽州陈天池先生著”。陈天池,字香泉,泽州(今山西晋城一带)人。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
如意君传。推荐。爱诗词网。如意君传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第一快活奇书》,又名《无恨天》。七十二回。题“泽州陈天池先生著”。陈天池,字香泉,泽州(今山西晋城一带)人。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现存主要版本有撷华书局排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料室;文记书店排印本。明弘治年间,恰值太上老君生辰,普天下诸神都到玄圃为老君祝寿。大士身边的金童、玉女,见三教之神混在一处,颇为滑稽,因相对一笑,应劫降落凡尘。玉女生为孝宗皇帝的女儿;金童生在龙图学士田友三家,取名文泉。文泉生来聪慧异常,连孝宗皇帝都有所听闻,让友三带他上朝,赐给项圈,誉为神童。有一次随父上朝,内侍报说有熊入城,皇上因问主何吉凶。文泉回答说熊兆火灾,果然应验。有一次出朝,来到琉璃河边,见马贩子赶着一群马,文泉叫父亲买下其中一匹,果然是匹千里驹。友三见文泉既聪慧又有志气,因此请了个文武全才的先生来教他。十二岁之时,便成了个饱学之士,州试乡试,获春秋文武四冠。入京赴考,又钦点文武状元,除文华殿侍读,招为驸马。而公主则正是那位应劫降落凡尘的玉女。不久,孝宗皇帝驾崩,太子接位,是为正德。江南发生了科举舞弊案,正德皇帝派文泉夫妇前往处理。文泉在江南举行复试,妥善地处理了这件大事,然后携公主游览西湖,夫妇于湖上吟诗联句,十分快乐。皇上在京师正委派工部侍郎成汝勋,选择了山西平阳府一处地方,动工兴建馆甥城。府第建成,豪华壮丽,汝勋被授为王府长史。正好驸马、公主也从江南回京复命。皇上大喜,又命太监刘瑾点选年少宫女十数人,作为驸马的侍媵,刑部侍郎卢兴邦之女文鸾、户部郎中王亮之女彩凤都在选。皇上又封文泉为如意君,于是文武百官,护送驸马迁往新居。霸州府有刘六、刘七,从弘治时便造反作乱,此时势力更盛。打听得驸马、公主归省,想攻打馆甥城。春官院辅宾王守仁探知消息,将计就计,诱敌深入,擒刘七及其部将赵风子、齐彦名,把刘六围困在绝流谷中。恰好驸马夫妇省亲归来,一起攻绝流谷。刘六的部下杀刘六来降。所俘均解往京师。驸马在归途中又截获刘瑾给刘六的密信,于是面奏皇上,将刘瑾铲除,刘瑾的家产全部赐给了如意君。朝觐归来,如意君将父母迎至宫内奉养。不久,公主又生了一子,如意君乃在永安招募游民,垦荒采茶,关厢起市;又回到家乡,将皇上所赐刘瑾家产赈济乡邻。忽报西域有贼寇犯境,皇上令如意君领军出征。贼中有女将曰翡翠娘者,武艺高强,容貌出众,常败天朝军将。如意君经多次战斗,终于将其擒获,奏凯回朝。皇上将翡翠娘赐给如意君,又封他为王,从此,天下太平,四夷咸服。公主还为如意君收了美女绛仙,纳了四个美姬。如意君则将府中年岁较大的宫女放出,嫁给侍卫为妻。如意君乃与众美人悠游宴乐,长枕大被,尽享人间艳福。如意君已入中年了,因思急流勇退,于是五上奏章,辞隐林泉。后来,他的妹妹做了皇后,他入京朝贺,又送父母至山东兄长处奉养,因此登泰山,谒孔庙,与衍圣公联姻。归途中,剪除恶宦熊家父子三人后,又表彰了孝妇。这时,大雨成灾,黄河泛滥,如意君乃陈治河之策,堵塞缺口,拯救难民。以后又为僧尼择配,替学究伸冤,训诲族众,整饬家风……田家诸媛得配,鸾凤齐鸣。如意君的儿子也多中了进士,在朝为官,而且都能为君分忧,为民操劳:或输粮贱粜,或为民平冤;或为皇上督军浙闽,或于后方陈筹海条规,因之大破海贼。而如意君则于暗中考核儿子们的政绩、官声。最后众子归省,共祝冈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