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彼其之子美如玉。推荐。爱诗词网。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汾沮洳春秋战国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推荐。爱诗词网。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现常用“圣人千虑,必有一失”借以表明听取各方面人的意见的重要,也劝诫自以为聪明的人要多加谨慎。也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处】唐·柳宗元《江雪》。【意思1】群山中,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众多的小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踪迹。千、万:虚指,形容其多。【意思2】巍巍群山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条条小路上,找不见一个行人的脚印。两句诗写大雪时的空疏冷寂景象。【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冬天寒冷空寂的景象。[例]而他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要从几十公里之外购菜、运粮、运煤,特别冬季一来临,道路难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邹荻帆《玉门秋色赋》)二、用以形容不见人烟,不见鸟兽的荒芜景象。[例]他们有种到了天涯海角被纷繁喧嚣的世界抛弃了的感觉,这里荒芜得惨无人道,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么一种凄凉景观。(李能《天边那群兵》)【全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释】①绝:尽。这里是绝迹的意思。人踪:人的足迹。②蓑(suo梭):蓑衣。用棕丝或莎草、稻草编成的雨具。笠(li立):斗笠。【全诗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诗人外贬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期间。自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以后,唐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日益黑暗、腐朽,主张变法革新的人士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作为曾积极参与革新运动的柳宗元,更成了保守势力打击的对象,他被贬谪到遥远、荒凉的永州,虽名为“司马”,却实为“囚犯”,政治上无人过问,生活上亦充满艰辛,孤苦伶仃地在那里渡过了长达十年的流放生涯。在此期间,唐代社会由于贼臣当道而一天天地走向了下坡路。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使他倍感压抑和苦闷,为了反抗,也为了排遣心中郁闷,他于游山玩水之中创作了一批山水诗歌,寄寓和披露了他当时的真实思想。《江雪》一诗便是他这一时期、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全诗只有四句,20个字,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幅寥廓、壮观而又凄清、冷寂的画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在写远景。举目四望,远处那层层叠叠的群山之中竟无一只飞鸟出现;辽阔原野上那纵横交错的小径上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真是万籁俱寂!怎么会是这样呢?原来诗人描写的是一个严寒冬季中的大雪天,那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了整个自然界,也覆盖了千山和万径,致使人踪、鸟影皆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是写近景。它紧承前面两句,本来四野茫茫,一片银装素裹,既看不到一只飞鸟,也见不到一个行人的脚印,就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人们忽然发现,在那茫茫的大江面上,停泊着一叶渔舟,上坐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迎风冒雪,在那里执杆垂钓呢。多么新奇而清冷的画面啊!多么孤僻而又清高的老人啊!他在这大雪纷飞,寒气袭人的天气里在钓什么啊。原来他正在独自钓“雪”。这首诗似乎纯是写景,四句诗中有山,有水,有孤舟,有老翁,构成了一幅渔翁独钓寒江雪的奇景。人物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妙绝人间。但人们再仔细观察一下那位处于风雪之中而全然无畏,一杆独钓的老翁,尽管自然环境是如此险恶,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神态安祥,难道由他的身上还不能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吗。在这个“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的身上,寄托着诗人仕途失意后的苦闷与孤独,也表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儒家宣扬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诗人生活的理想。现在自己流放南荒,政治上虽不能有所作为,但也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乎诗人便塑造了一个在飞雪之中执杆垂钓的老翁,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的高洁,伟岸而与众不同,是那样的洒脱,超然而置身尘外,这也正好集中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入世不得到退而游山玩水,寻求出世的矛盾心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处】唐·柳宗元《江雪》。【意思1】群山中,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众多的小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踪迹。千、万:虚指,形容其多。【意思2】巍巍群山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条条小路上,找不见一个行人的脚印。两句诗写大雪时的空疏冷寂景象。【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冬天寒冷空寂的景象。[例]而他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要从几十公里之外购菜、运粮、运煤,特别冬季一来临,道路难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邹荻帆《玉门秋色赋》)二、用以形容不见人烟,不见鸟兽的荒芜景象。[例]他们有种到了天涯海角被纷繁喧嚣的世界抛弃了的感觉,这里荒芜得惨无人道,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么一种凄凉景观。(李能《天边那群兵》)【全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释】①绝:尽。这里是绝迹的意思。人踪:人的足迹。②蓑(suo梭):蓑衣。用棕丝或莎草、稻草编成的雨具。笠(li立):斗笠。【全诗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诗人外贬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期间。自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以后,唐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日益黑暗、腐朽,主张变法革新的人士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作为曾积极参与革新运动的柳宗元,更成了保守势力打击的对象,他被贬谪到遥远、荒凉的永州,虽名为“司马”,却实为“囚犯”,政治上无人过问,生活上亦充满艰辛,孤苦伶仃地在那里渡过了长达十年的流放生涯。在此期间,唐代社会由于贼臣当道而一天天地走向了下坡路。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使他倍感压抑和苦闷,为了反抗,也为了排遣心中郁闷,他于游山玩水之中创作了一批山水诗歌,寄寓和披露了他当时的真实思想。《江雪》一诗便是他这一时期、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全诗只有四句,20个字,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幅寥廓、壮观而又凄清、冷寂的画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在写远景。举目四望,远处那层层叠叠的群山之中竟无一只飞鸟出现;辽阔原野上那纵横交错的小径上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真是万籁俱寂!怎么会是这样呢?原来诗人描写的是一个严寒冬季中的大雪天,那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了整个自然界,也覆盖了千山和万径,致使人踪、鸟影皆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是写近景。它紧承前面两句,本来四野茫茫,一片银装素裹,既看不到一只飞鸟,也见不到一个行人的脚印,就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人们忽然发现,在那茫茫的大江面上,停泊着一叶渔舟,上坐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迎风冒雪,在那里执杆垂钓呢。多么新奇而清冷的画面啊!多么孤僻而又清高的老人啊!他在这大雪纷飞,寒气袭人的天气里在钓什么啊。原来他正在独自钓“雪”。这首诗似乎纯是写景,四句诗中有山,有水,有孤舟,有老翁,构成了一幅渔翁独钓寒江雪的奇景。人物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妙绝人间。但人们再仔细观察一下那位处于风雪之中而全然无畏,一杆独钓的老翁,尽管自然环境是如此险恶,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神态安祥,难道由他的身上还不能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吗。在这个“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的身上,寄托着诗人仕途失意后的苦闷与孤独,也表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儒家宣扬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诗人生活的理想。现在自己流放南荒,政治上虽不能有所作为,但也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乎诗人便塑造了一个在飞雪之中执杆垂钓的老翁,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的高洁,伟岸而与众不同,是那样的洒脱,超然而置身尘外,这也正好集中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入世不得到退而游山玩水,寻求出世的矛盾心理。
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匪徒颂。推荐。爱诗词网。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念奴娇·昆仑。推荐。爱诗词网。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一九三五年十月横空出世②,莽昆仑③,阅尽人间春色④。飞起玉龙三百万⑤,(原注)搅得周天寒彻⑥。夏日消溶,江河横溢⑦,人或为鱼鳖⑧。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⑨?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⑩,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作者原注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注释】①昆仑,山脉名。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东入青海境内。长约2500公里,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其东段分三支伸展。其南支向东延伸后与岷山相接,故岷山亦可算是昆仑山的一条支脉。②横空出世,谓昆仑山横亘于天空,高出于地面。③莽昆仑,谓昆仑山气势浑莽。④阅尽人间春色,谓昆仑山亘古如斯,看尽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兴衰变化。⑤玉龙,喻指雪山。旧题唐代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曰:“岘山一夜玉龙寒。”⑥周天,《后汉书》卷二十九《郡国志》南朝梁时刘昭注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绕天一圈曰“周天”。这里犹言“满天”。彻,透。以上二句是说,昆仑山脉中雪岭冰峰崛起无数,致使天宇为之寒透。⑦江河,特指长江和黄河。长江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黄河源于巴颜喀拉山各姿各雅山麓的卡日曲,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都是昆仑山脉的分支。⑧或,有的(人)。为鱼鳖,指淹死。《左传·昭公元年》载刘定公语曰:“微禹,吾其鱼乎!”(如果没有大禹治水,我们恐怕都变成鱼了吧!)《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载刘林说光武帝刘秀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水经注》卷一○《漳水》曰:“(武强)邑沦为湖,县长及吏咸为鱼矣。”南朝梁时刘峻《辨命论》曰:“历阳之都,化为鱼鳖。”以上三句是说,昆仑山上的冰雪在夏季消溶,每每使江河泛滥成灾,于人为害。⑨千秋,千年,指从古到今。功罪,功绩与罪过。与,为。评说,评论。以上二句是说,对于昆仑山的历史功过,有谁评论过呢?意即从来没有人为之评说。⑩安得,如何能够。这是以问句的语气表示愿望。倚天抽宝剑,正常语序是“抽倚天宝剑”,因调谐音律而倒文。旧题战国楚宋玉《大言赋》曰:“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唐代李白《大猎赋》曰:“于是擢倚天之剑。”又《临江王节士歌》曰:“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倚天,夸言其剑之长。倚,靠。把汝,将你。汝,称昆仑。裁,横断。遗,赠送。欧,欧洲。美,美洲。东国,东方诸国,指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环球同此凉热,合上文串解,是说愿将昆仑一裁为三,均分给欧、美、亚各洲,使全世界的气候一样冷暖适宜。意即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产主义大同的理想,让整个人类都能够过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争的和平幸福的生活。前人,指北宋仁宗时的华州(今陕西华县一带)士人张元。张元其人负气倜傥,有纵横家之才,因宋朝西北边区的军政长官未予擢用,他乃投奔西夏(当时割据今宁夏一带的党项族地方政权)。夏人倚仗他为谋主,与宋王朝交兵十余年。见宋代洪迈《容斋三笔》卷一一《记张元事》条。战罢二句,张元咏雪诗句。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四《宋朝杂记》上引宋代蔡絛《西清诗话》载此二句为“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宋魏庆之《诗人玉篇》卷一○《知音》引《西清诗话》,“满空飞”作“满天飞”。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一《记诗》及《容斋三笔》均引作“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唯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四所引字句与毛泽东自注全同。“当年”四句,《西游记》中写道,孙悟空保护唐僧到西天去取经,中途有火焰山挡住去路。经过三番与铁扇公主、牛魔王斗勇斗智,终于借得了铁扇公主的宝物芭蕉扇,扇灭了火焰,从而得以越过此山继续前行。【赏析】艺术家都具有相当丰富的审美情感,正如刘勰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毛泽东是一位审美情感极为丰富的诗词艺术家。在他那非凡的长途跋涉的人生岁月中,不乏登名山、涉大川、观沧海的经历,因而也以艺术家的审美情怀去拥抱和吟咏祖国壮丽的山川湖海,留下了不少佳作名篇。人们也不难发现,毛泽东以山水为题的诗词作品,有许多并非寻常的登临即景之作,往往是托物言志,或者是借题发挥,所谓山者、水者,有时只是借以抒发豪壮情怀的一种媒触、一个象征而已。这在中国诗词创作史上虽然并非一种仅有的现象,但对于毛泽东而言,却表现了他的一种突出的艺术个性。《念奴娇·昆仑》则可作为这种艺术个性的代表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欣赏者只有让自己同作者一样,遗世独立,雄踞天外,用吞吐日月的胸襟、睥睨宇宙的视野去拥抱和审视,才能“艺术地掌握”这座大山。空间——它凌空横亘,超绝人寰。时间——它尽览人世春秋炎凉,不知其何时生、何时灭。空间的无比广阔,时间的无比旷远,这就是词作者所感受的并且要让读词人感受的昆仑山。这样一座赫赫在目的大山,如何不使人感到生野、粗犷呢?着一“莽”字,恰可表达这座大山所具有的崇高之美。时空范围的旷远、形体的粗犷与力量,正是构成自然物崇高之美的重要因素。应当说,开篇几句,十分强烈地表现了作者乍见赫赫有名的昆仑山时产生的包含着惊诧、景仰、亢奋与自豪等情愫的审美感受,是对审美对象巨大的时空存在及其自然形式较为直接、单纯的审美反应。这几句极见笔力的描写,比起古人“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大雅·崧高》)之类的名句来,有过之而无不及。“飞起玉龙三百万”,出自前人名句“战罢玉龙三百万”。改“战罢”为“飞起”,对于原句而言,是化颓势为勃起,对于状写对象而言,则有如九转金丹,着令莽莽群山,飞升九天作群龙舞。这一神奇想象,本由群山逶迤,雪白如玉生发出来,因而随之而来的“搅得周天寒彻”,与其说是想象,不如说是扣住雪山写实,是以艺术语言揭示昆仑山对自然气候的影响。至此,作者对于昆仑颇有“高山仰止”意味的崇高美感顿然因“周天寒彻”而冷静下来,并且老实不客气地着一“搅”字,显示了情思的转折与变化。“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还是在写昆仑,写昆仑积雪遇夏消溶,写昆仑可使长江黄河暴涨成灾,写昆仑可使人葬身鱼腹。这几句,循着“周天寒彻”而来,情思冷峻,挟着几分寒意,笔触由高山而江河,而人世生活,诉说了昆仑对人类的危害。须知,这是在1935年夏天。作者是肩负着抗日救亡、民族民主革命的沉重的历史使命,转战二万余里之后爬上岷山支脉,才得以眺望昆仑山的尊容的。当他的目光投向人世生活时,他怎么可能将自己的诗情、笔触流连于昆仑山自然形式的赏玩、描摹呢?怎么能不诉说昆仑对他的同胞的危害并且联想起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蹂躏呢?又怎么能不由此而引发对中华民族苦难的历史、现实及其未来前途的深沉思考呢?“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这是一位历史巨人发出的深沉的喟叹。天地悠悠,世事悠悠,情也悠悠。这千秋功罪,又当如何评说?作者毕竟是一位驾驭思想感情和艺术语言的巨匠。他将已经在自然与历史的时空无限中伸展开来的情思,急速地收束起来,如同经过了一场“核聚变”反应,然后以雷震长空的气势发出了断喝:“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深沉炽烈的历史与现实的忧愤,是被昆仑“搅”动起来的。而今,还是借昆仑来喷发。这时,昆仑已经不是词人吟咏的对象,更不是词人进行审美鉴赏的对象。它只是词人聊可借以倾泻他那久积于胸的壮志豪情的区区一物。词人抓住了昆仑的“高”与“雪”,借题发挥。他是在向昆仑断喝,更是在向人世间一切不平与冷酷断喝,向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的帝国主义者、反动派断喝。警告他们不要倚势凌人,不要危害人类。这一声断喝,呼出了人类的尊严,呼出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呼出了时代主人的心声。断喝与呼告似乎还不足以抒发作者的壮志豪情。强烈的情感驱动着想象的翅膀,幻化出一种石破天惊的旷世奇想:“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这是一位顶天立地、雄视古今的历史巨人。他挥动的倚天宝剑,与其说是复仇之剑,不如说是理想之剑。这时的昆仑所幻化的“搅”天玉龙,既非鉴赏的对象,也非仇杀的对象,而只是他用以一试理想之剑,借以分寄旷世豪情的媒介之物。正因为如此,在他创造的艺术境界中,“裁为三截”的昆仑,“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如此分赠的,决不是被他仇杀的“恶龙”的血淋淋的首尾鳞甲,而是“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豪情壮志、崇高理想。毛泽东曾对《念奴娇·昆仑》这首词作过一段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作品是如何表现“反对帝国主义”的主题思想的呢?这一主题思想存在于全词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存在于同这艺术境界水乳交融的情感倾向之中。首先,作者在“艺术地掌握”了时空范围极为旷远、外在形体极为粗犷的作为自然之物的昆仑山之后,由昆仑山积雪消溶、危害人类而自然地联想到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苦难的历史与现实,从而引发了他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胸中积愤,他怒而断喝,这就是一种包含着反对帝国主义的情感倾向的艺术表露。这一表露如果说难于为人所明察,那么,第二,作者挥动倚天宝剑,将“太平世界”的理想分赠世界各国人民,热情期盼“环球同此凉热”,就十分清晰地表达了对于帝国主义欺凌弱小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的鄙视、否定和崇高的超越。作者所期盼与呼唤的“环球同此凉热”的“太平世界”,就是他正在为之奋斗的未来。这未来要成为现实,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这未来一旦成为现实,也就不再有帝国主义。第三,很显然,为了表达这一主题思想,作者运用了联想、想象、比拟、象征、托物言志、借题发挥等多种具体的表现技巧。其中最奇妙的是词的下阕,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挥倚天宝剑,寄旷世豪情,将剑裁昆仑的恢宏意象,与反对帝国主义、寄托崇高理想巧妙地交错复叠在一起,使得主题思想含而不露而又充盈环宇。况周颐《蕙风词话》曾说:“名手作词,题中应有之义,不妨三数语说尽。自余悉以发抒襟抱。”用这段话来评论《念奴娇·昆仑》这首词及其作者的艺术个性,是很贴切的。文章作者:陈敦源
《大唐创业起居注》
记载唐高祖李渊在建立唐王朝过程中言行功业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唐温大雅撰。温大雅(约573—629),字彦弘,太原祁(今山祁县)人,以才辩知名,曾随李渊起兵,为李渊所看重,久掌机要,乃将所见所闻编撰成书,全书仅3卷,自隋大业十三年(617)五月始,至武德元年(618)五月止,共357日。上卷记李渊起兵至发引48天事;中卷记从太原进克长安126天事;下卷记李渊摄政至即帝位183天事,其间正是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正式建唐称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史料极其重要,由于温氏长期参予机务,材料不但丰富翔实,而且可靠得多,且书著成于唐初,距玄武门之变尚有八、九年,所以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李渊及太子李建成在创建唐朝过程中的作用,可补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之不足,该书现存较早刊本,有明毛晋汲古阁《津逮秘书》刻本,胡震亨《秘册汇函》刻本,清张海鹏《学津讨原》刻本。光绪九年(1883),缪荃孙在京师收集到黄荛圃藏影宋钞本和章硕卿蓝格钞本,乃与《学津讨原》本互相校定,后刊入《藕香零拾》。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以影印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为工作本,参考毛刻原本。《藕香零拾》本,北京图书馆所藏清吴翌凤影宋钞本,藏园主人傅增湘批校之汲古阁本,互相校定而成。
大唐创业起居注。推荐。爱诗词网。《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唐高祖李渊在建立唐王朝过程中言行功业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唐温大雅撰。温大雅(约573—629),字彦弘,太原祁(今山祁县)人,以才辩知名,曾随李渊起兵,为李渊所看重,久掌机要,乃将所见所闻编撰成书,全书仅3卷,自隋大业十三年(617)五月始,至武德元年(618)五月止,共357日。上卷记李渊起兵至发引48天事;中卷记从太原进克长安126天事;下卷记李渊摄政至即帝位183天事,其间正是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正式建唐称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史料极其重要,由于温氏长期参予机务,材料不但丰富翔实,而且可靠得多,且书著成于唐初,距玄武门之变尚有八、九年,所以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李渊及太子李建成在创建唐朝过程中的作用,可补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之不足,该书现存较早刊本,有明毛晋汲古阁《津逮秘书》刻本,胡震亨《秘册汇函》刻本,清张海鹏《学津讨原》刻本。光绪九年(1883),缪荃孙在京师收集到黄荛圃藏影宋钞本和章硕卿蓝格钞本,乃与《学津讨原》本互相校定,后刊入《藕香零拾》。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以影印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为工作本,参考毛刻原本。《藕香零拾》本,北京图书馆所藏清吴翌凤影宋钞本,藏园主人傅增湘批校之汲古阁本,互相校定而成。
【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意思】你们这些人的身躯与名声都消失了,却无碍于王、杨、卢、骆的作品像万古长流的江河那样永垂后世。尔曹:你们。不废:无伤,无碍。江河万古流:作者把“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作品比做长流的江河。【鉴赏】原诗中有王、杨、卢、骆:指初唐的四个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旧说称“初唐四杰”。当时体:指初唐时的文体。轻薄:肤浅的人。哂:讥笑。尔曹:你们这一伙人,指讥笑四诗人的人们。原诗意思是:王、杨、卢、骆四位诗人的文体是当时的风尚,某些轻薄的人写文章讥笑他们,谍谍不休。你们这些讥笑别人的人早已销声匿迹、湮没无闻了;而四位诗人的诗,却像长江大河万古长流一样,流传久远,绝不因为你们的诽谤而受到什么影响。“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两句诗,今天用来比喻那些反对真理、破坏伦理,企图诽谤历史文化者,到头来必定彻底失败,身败名裂;而正义事业,必将如长江大河,以排山倒海之势,涤荡一切污泥浊水,而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用法例释】一、用以说明某些人的反对无碍于文学艺术家(亦可指思想家、科学家等)及其作品流芳后世。[例1]鲁迅也好,曹雪芹也罢,不因学者的誉词而增辉,也弗以恶人的诋毁而失色。古人所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真是绝妙的诗句,证之于群丑诋毁鲁迅,不亦可乎?(孙郁《棒喝时代:在这个时代尤其需要保护鲁迅精神》)[例2]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过反孔子的思想与行为,但是,孔子依然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儒家的圣人。今后再有什么风云变幻,也不会改变这种局势。杜甫有两句诗很深切:“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周桂钿《儒学与当代中国政治》)二、用以比喻无论反对者怎么样,都阻碍不了人或事物的发展或社会的前进。[例]幸而真理总是客观存在的,姚文痞的棍子虽然逞威于一时,到头来毕竟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梦想打尽天下的姚棍子,只是打倒了自己,而且连棍子也一起被人们丢到垃圾桶里去了。(冯英子《杂家何在》)【英文翻译】Butyourbodiesandsoulswillfallintodecay.Whiletheirfamewilllastastheriverflowsforever.(译者未知)Butyouwillperishwithyourcriticism,whileTheirfamewilllastjustastheriverflowsfore'er.(译者未知)【全诗】《戏为六绝句·其二》.[唐].杜甫.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导读入境】所选的这一首是论初唐四杰的。初唐诗文虽尚未摆脱六朝藻绘积习,但由于四杰的改革创新而起到继往开来、始畅唐风的作用。本篇以四杰为例说明,评论作家,不应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体现了作者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王杨卢骆一反当时宫廷淫靡之诗风,形成了初唐诗风的体制风格,而时人讥笑、批评“四杰”轻薄为文者至今仍未停止。其实,你们这些评论者不过是昙花一现,随着生命的消失,名字也就消失了。而四子的作品有如江河不息,万古常流,永远为后人传诵。【赏析1】这首论诗绝句肯定了四子的文学成就,对讥笑四子“轻薄为文”者予以辛辣的嘲讽,强调四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他们这些人所望尘莫及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世代传颂,历经千古而不衰,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它寓意深刻,具有丰富的哲里内涵。它意在指出:评价诗文的体制风格,要看它是否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如何。同时它使人领悟到:应运而生的新事物、新风尚或许不能尽善尽美,但因它代表了时代的发展,因而将得到世人的肯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启发人们要大胆探索,不断改革,锐意创新,发奋有为,对人类、对社会有所贡献。指出那些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或自以为是,贫图一己之利的浅薄之徒必将遭到历史的无情唾弃。也许时间能冲淡记忆,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一个永恒的真理:人类要发展,社会要前进,那些促进历史发展,反映人们呼声,为广大人民众所欢迎的新文学、新风尚、新思想才可有长久的生命力。
【赏析2】第二首谈对初唐四杰的评价问题。如何评价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位作家,在当时有严重的分歧。有如后来新旧《唐书》所反映的:《新唐书·文苑传序》赞扬四杰“絺句绘章,揣合低昂,故王、杨为之霸”;《旧唐书·文苑传上》则贬低说“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藻浅露”。杜甫既反对对四杰采取轻率否定的态度,也不同意夸大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他首先提出四杰的创作是“当时体”,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文体风格,指初唐四杰还没有完全摆脱相沿五百年之久的六朝浮艳诗风。当时许多人认识不到作家的创作不可能脱离时代风尚的影响,因而无休止地哂笑四杰的文体轻浮。杜甫认为四杰的作品从内容上突破宫体诗的束缚,以广阔的社会生活题材,真实的思想感情,在唐诗发展中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所以后两句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尔曹”,指那些哂笑四杰的人,他们将湮没无闻,他们的哂笑也不能阻止四杰的创作如江河长久流传。【思考题】“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意在赞颂四杰的文学成就,它证明了一个什么真理?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意思】你们这些人的身躯与名声都消失了,却无碍于王、杨、卢、骆的作品像万古长流的江河那样永垂后世。尔曹:你们。不废:无伤,无碍。江河万古流:作者把“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作品比做长流的江河。【鉴赏】原诗中有王、杨、卢、骆:指初唐的四个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旧说称“初唐四杰”。当时体:指初唐时的文体。轻薄:肤浅的人。哂:讥笑。尔曹:你们这一伙人,指讥笑四诗人的人们。原诗意思是:王、杨、卢、骆四位诗人的文体是当时的风尚,某些轻薄的人写文章讥笑他们,谍谍不休。你们这些讥笑别人的人早已销声匿迹、湮没无闻了;而四位诗人的诗,却像长江大河万古长流一样,流传久远,绝不因为你们的诽谤而受到什么影响。“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两句诗,今天用来比喻那些反对真理、破坏伦理,企图诽谤历史文化者,到头来必定彻底失败,身败名裂;而正义事业,必将如长江大河,以排山倒海之势,涤荡一切污泥浊水,而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用法例释】一、用以说明某些人的反对无碍于文学艺术家(亦可指思想家、科学家等)及其作品流芳后世。[例1]鲁迅也好,曹雪芹也罢,不因学者的誉词而增辉,也弗以恶人的诋毁而失色。古人所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真是绝妙的诗句,证之于群丑诋毁鲁迅,不亦可乎?(孙郁《棒喝时代:在这个时代尤其需要保护鲁迅精神》)[例2]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过反孔子的思想与行为,但是,孔子依然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儒家的圣人。今后再有什么风云变幻,也不会改变这种局势。杜甫有两句诗很深切:“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周桂钿《儒学与当代中国政治》)二、用以比喻无论反对者怎么样,都阻碍不了人或事物的发展或社会的前进。[例]幸而真理总是客观存在的,姚文痞的棍子虽然逞威于一时,到头来毕竟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梦想打尽天下的姚棍子,只是打倒了自己,而且连棍子也一起被人们丢到垃圾桶里去了。(冯英子《杂家何在》)【英文翻译】Butyourbodiesandsoulswillfallintodecay.Whiletheirfamewilllastastheriverflowsforever.(译者未知)Butyouwillperishwithyourcriticism,whileTheirfamewilllastjustastheriverflowsfore'er.(译者未知)【全诗】《戏为六绝句·其二》.[唐].杜甫.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导读入境】所选的这一首是论初唐四杰的。初唐诗文虽尚未摆脱六朝藻绘积习,但由于四杰的改革创新而起到继往开来、始畅唐风的作用。本篇以四杰为例说明,评论作家,不应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体现了作者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王杨卢骆一反当时宫廷淫靡之诗风,形成了初唐诗风的体制风格,而时人讥笑、批评“四杰”轻薄为文者至今仍未停止。其实,你们这些评论者不过是昙花一现,随着生命的消失,名字也就消失了。而四子的作品有如江河不息,万古常流,永远为后人传诵。【赏析1】这首论诗绝句肯定了四子的文学成就,对讥笑四子“轻薄为文”者予以辛辣的嘲讽,强调四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他们这些人所望尘莫及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世代传颂,历经千古而不衰,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它寓意深刻,具有丰富的哲里内涵。它意在指出:评价诗文的体制风格,要看它是否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如何。同时它使人领悟到:应运而生的新事物、新风尚或许不能尽善尽美,但因它代表了时代的发展,因而将得到世人的肯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启发人们要大胆探索,不断改革,锐意创新,发奋有为,对人类、对社会有所贡献。指出那些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或自以为是,贫图一己之利的浅薄之徒必将遭到历史的无情唾弃。也许时间能冲淡记忆,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一个永恒的真理:人类要发展,社会要前进,那些促进历史发展,反映人们呼声,为广大人民众所欢迎的新文学、新风尚、新思想才可有长久的生命力。【赏析2】第二首谈对初唐四杰的评价问题。如何评价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位作家,在当时有严重的分歧。有如后来新旧《唐书》所反映的:《新唐书·文苑传序》赞扬四杰“絺句绘章,揣合低昂,故王、杨为之霸”;《旧唐书·文苑传上》则贬低说“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藻浅露”。杜甫既反对对四杰采取轻率否定的态度,也不同意夸大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他首先提出四杰的创作是“当时体”,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文体风格,指初唐四杰还没有完全摆脱相沿五百年之久的六朝浮艳诗风。当时许多人认识不到作家的创作不可能脱离时代风尚的影响,因而无休止地哂笑四杰的文体轻浮。杜甫认为四杰的作品从内容上突破宫体诗的束缚,以广阔的社会生活题材,真实的思想感情,在唐诗发展中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所以后两句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尔曹”,指那些哂笑四杰的人,他们将湮没无闻,他们的哂笑也不能阻止四杰的创作如江河长久流传。【思考题】“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意在赞颂四杰的文学成就,它证明了一个什么真理?给你的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