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乘凉

后人乘凉朗读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解释:比喻上一辈人的艰苦奋斗,可为后人造福。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闺门秘术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

()

【诗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出处】唐·杜甫《洗兵马》。【意思】怎么能找到一位壮士,挽来天河的水,洗干净铠甲和兵器,永不使用。天河:银河。【鉴赏】安得:怎么能够。挽:牵引;导引。天河:银河。甲兵:盔甲和兵器。此联的意思是:怎么能得到一位膂力过人的人,把银河里的水引下来,洗净兵器,永远不再动用!后用来表达一种制止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用法例释】用以表达停止战争,实现永久和平的愿望。[例]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努力是为了实现杜甫诗中“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和平主义理想,寻求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高洪《中日友好有大局人间正道是沧桑》)

()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妹必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也。

——《尹文子》

()

【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处】唐·王维《鸟鸣涧》【意思】人闲来无事,看桂花飘落,夜晚静谧无声,春天的山林一片空寂。桂花: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指春天开花的一种。【鉴赏1】夜沉静得听不到一丝声音,只有桂花轻轻地洒落一地,仿佛整座山是一片空无。原诗描写春天山中静夜的悠闲情趣,文句中荡漾着无限诗意,令人悠然神往。【鉴赏2】在寂静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而正是因为人内心闲静,没有外事干扰,细小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能被诗人觉察。长夜寂静,景色繁多的春山却显得空旷宁静。花落为动,却更显春山之幽静,以动衬静。诗人内心之清静与春山之静谧交相呼应。此句以声写景,运用通感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恬静清闲,又展示了春山夜晚的幽雅宁静。后世常以此表现环境的幽静。【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林的夜晚花叶自落,幽静空寂。[例]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种大自然的幽静,可以叫做身外之宁静。(郭天一《品味宁静》)【全诗】《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注释】①鸟鸣涧:此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之《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②桂花:大多在秋季开花,也有四季开花的,此以解释春天开花之桂树为妥。皇甫岳,事迹无考。云溪,有人考证即绍兴若耶溪,传说是西施浣纱处,也是越中著名的风景胜地。【鉴赏】这首诗被评论家特别称道之点,是它“旨在写静境,却纯用动景处理,最得画家烘托之妙,乃从宋(刘宋)王籍《入若耶溪》‘鸟鸣山更幽’悟入。”(刘拜山《千首唐人绝句》)王籍原诗是:“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返回流。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抒写泛舟若耶溪所引发的羁思乡愁,其中“蝉噪”、“鸟鸣”二句饶有情致,被目为“文外独绝”是无愧的。或许鸟鸣涧即因此得名。王维来到若耶溪,要写鸟鸣涧,而“鸟鸣山更幽”的名句横在前面,该如何落墨呢?我们会想起李白。李白见崔颢题武昌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云云),口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心里却不服,欲拟之较胜负,便写了《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云云),《鹦鹉洲》(“鹦鹉来过吴江水”),结果无以过之。以李白之才,在这件事上却输给崔颢,说明艺术创作不能模仿。王维面对王籍的名作没有像李白那样刻意模拟,而是取其神而遗其貌,立意仍是“鸟鸣山更幽”,但却写出鸟是如何鸣,山何以更幽,这就等于将一个原本抽象的命题加以具体阐发,使之变得生动形象,易于为人接受。所以,《鸟鸣涧》之于王籍原句,既有悟入,又能化出,是面目一新的再创造。首先交代“人闲”,山居静夜,是诗人在安闲静默中领会的。人是感知外界的主体。由于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环境气氛相契合,他才能敏感地觉察到周围的动静、变化。月出之前,静夜空山什么也看不到,诗人用“桂花落”衬出这无光无声的宁静。桂花细微,落地无声,要感知其“落”,只能通过触觉,这就把“静”写得像是可以用手摸得到了。这是以局部的微动衬托整个空间的幽。继而月出,春山树影历历可辨;但月出无声,春山仍在沉睡状态中,诗人又凭视觉看到春山的“静”。这是以有光衬无声,以见空山之幽。山空月明,宿鸟误为曙光,时有响声出烟树间,一两声啼过之后,春涧又恢复寂静,诗人又凭听觉听出春山的“静”。这又是以短暂的有声衬托持续长久的无声。通过这样多角度的描摹,读者的触觉、视觉、听觉全被调动起来,春山的幽静遂被展示得清晰无比。花落、月出、鸟鸣这些景物,被安排在春山、春涧的背景之中,无不带有春的色彩。比之“鸟鸣山更幽”一句来,王维此诗所创造的意境无疑更优美动人。如果说王维写“君自故乡来”是将前人的诗“化多为一”,那么,这里则是“化一为多”,即化抽象为具体,化单一为丰富,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他虽无意与前人争胜,实际已超越前人。【赏析】《鸟鸣涧》是和友人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的和诗,描写了春山月下的静谧之景,表现出诗人恬静的心境。首二句写桂子飘落,春山夜静。“人闲桂花落”,写诗人置身山中欣赏夜景,在闲静的环境中感觉到桂花在飘落。花落本应无声,但由于“人闲”,没有杂乱的声音干扰,因而能感觉到自然界细密的动静。一切生物都睡着了,夜很静,仿佛春山已经空无一人,只有诗人独自在这万籁俱寂的山中参禅、习静,领略着清新的夜气。后二句写月出鸟惊,时鸣春涧。在静观中,月亮升起来了,银辉遍地,一下照亮了山林幽壑,把栖息在林中的山鸟惊醒了,鸟在山涧的树丛中不时地叫几声,衬托得春山春涧更为幽静。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艺术手法,在静谧的整体意境中写出动态和声息,衬托出环境的幽静。因为局部的响动,是依赖于整个环境的寂静才被人觉察到的,而局部的响动不可能打破整个环境宁静的气氛,大小悬殊的对比反而能衬得出大环境更静谧。王维这样写,不仅是个艺术手法问题,而且是哲学理念的表现,是于动中求静,宣扬虽动而常静的禅宗寂灭思想。北朝佛学家僧肇所撰《肇论·物不迁论》说:“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王维正是把佛学的理论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求静于诸动”,宣扬虽动而常静的寂灭思想。桂花自开自落,归于寂灭;惊鸟时鸣,鸣后复静。《鸟鸣涧》写的就是王维“夜禅”、“习静”的实践(“禅”的原意是“静虑”)。明代胡应麟《诗薮》称《鸟鸣涧》等诗“却入禅宗”,说:“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人世间的一切争逐名利的尘念都在这静谧的意境中净化了。

()

【名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与译文]彩笺,用来题诗或写信的彩色精美信笺。尺素,书写用的白色生绢,长约尺许,故称尺素。这里“彩笺”、“尺素”都是书信的代称。兼提二者,是表示寄情达意的殷切。两句的意思是,我想寄信给你诉说内心的思念和愁苦,可是你一去杳无音讯,而天地是这样的广阔,谁知你如今究竟在哪里呢?这两句词,表达了居家的思妇望远怀人而又难通音问的惆怅情绪,造语工巧,文字秀美。

()

【诗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出处】唐·李商隐《为有》。【意思】没想到嫁了个身佩金龟的作官夫婿,天不亮就得去早朝,害得我独守闺房。金龟:唐武则天时,三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上用金线绣有龟形。与王昌龄的“悔教夫婿觅封侯”有异曲同工之妙。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绮思妙笔,固《香屑集》中佳选也。”【全诗】《为有》.[唐].李商隐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注释】①云屏:用云母石做的屏风。凤城:指京师。②金龟婿:佩有金龟袋的夫婿。《新唐书》:“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衾(qin):被子。【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借描述宦家夫妇的怨情,抒发自己受党争挤压而痛苦不堪的诗。大中四年(850),令狐绹任宰相,五年夏秋之交,诗人之妻王氏病故。这期间,他的处境尤为艰难。其妻病故前他写了此诗,反映了这一期间的痛苦心情。前二句言,寒冬已过,云屏之内,暖香融融,娇媚少妇,与丈夫两情缱绻,最怕春宵苦短。这正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之意。一个“怕”字暗示了少妇留连枕衾、爱恋丈夫的深情;也造成一种悬念,引人思考,她为什么“怕春宵”?原来是嫁给做高官的夫婿,辜负香暖衾枕,要去上早朝。此无端抱怨,是“闺人满志之时,乃转怨金阙之晓钟,破锦帷之同梦”(俞陛云《诗境浅说》)也。前二句,道出了妻之苦亦夫之苦,妻之怨亦夫之怨。此诗蕴藉含蓄,另有言外之意。清冯浩于篇末批云“言外有刺”(《玉溪生诗集笺注》)。屈复云:“玉溪以绝世香艳之才,终老幕职,晨入暮出,簿书无暇,与嫁贵婿、负香衾何异?其怨也宜。”(《玉溪生诗意》)李商隐才高落魄,是因为陷入党争之急流漩涡,屡遭牛党之攻讦排挤,沉沦下僚终身坎廪,备受污辱,岂无悔恨、怨愤、痛苦之情乎?喻守真云:“此诗神韵,全在‘为有’与‘无端’四字,有这样的娇妻当然可爱,没来由作了金龟婿,却又可恨,一种闺房之乐,两口怨情,全在这四字曲曲道出。”(《唐诗三百首详析》)此诗与王昌龄之《闺怨》意同,重在一“悔”字,但《闺怨》用语,未有《为有》尖刻、华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