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推荐。爱诗词网。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怀三首·其三唐朝元稹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希望》艾青。推荐。爱诗词网。梦的朋友幻想的姐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前面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象征,是艾青艺术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环。诗人情感意向的加入,使描述的对象随着主观情绪的发展而推移,转化为有丰富思想感情内涵的意象。《希望》所创造的意象惊心眩目,其显示的象征意蕴给读者以强烈的振奋。这首诗以人们最关注的人生“希望”为外在的中轴线,以“希望”距离的远与近为内在情绪的脉络,含蕴着作者辩证的理性思考。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希望:希望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强盛,希望自己的事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希望建立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希望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亲相敬、相助相依,希望早日和天涯友人聚首……。许多时候,希望似乎是那样渺远,远得像是梦幻,“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但是,有时候“她”又是那样相近,近得像跟在身边的影子,“老走在你前面”,“你不理她,她撵你”。“希望”简直“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又美丽。这个希望实现了,新的希望又会出现。诗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组组白描和象征构成的意象,最后水到渠成,凝结成希望的光华:“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诗人选取了单纯而强烈的意象组合,在气氛的层层顺向叠加中渲染出勃勃的生机;诗的语言简单明了,表现了复杂的内涵,很有力度。它告诉人们永远追求希望,不要放弃,不要失望,最终会走进辉煌的希望的殿堂!艾青认为,“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艾青《诗论·语言》)这是诗人数十年创作中一贯追求的美学原则。即使像《希望》这类哲理性很强的诗作,也是服务于他的质朴、鲜亮的艺术目标的。作者有意识地避免华词丽句,不故作奇曲,以明白的口语入诗,但同时又注意语言启悟暗示和内在张力,将丰富的思想内涵化在平淡、浅显、近乎白描的语言形式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陶潜、读懂了李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艾青也称为中国第一流的大诗人呢?
【诗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夜阑人静,梦里重温了年轻时的欢乐生活。于是便哭泣起来,泪水冲淡了胭脂,在脸上凝成了纵乱的痕迹。梦中回忆,空垂悲泪。是对往日韶华虚度的追悔,也有对现实艰难处境的哀愤。“红阑干”逼真地再现了琵琶女哭后的状态。注:少年事,年轻时欢乐的生活。阑干,纵横貌。形容泪流的样子。【鉴赏】夜深的时候,忽然在梦中回想起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忍不住泪流满面,把脸上的红色胭脂都弄得凌乱模糊了。阑干:在这里指的是脸上的脂粉被泪水沾湿,顺着泪水流下,仿佛是一排排的阑干。过去的欢乐往事,突然在梦中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叹身世飘零,只觉满心凄楚,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夜深忽梦少年事。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夜阑人静,梦里重温了年轻时的欢乐生活。于是便哭泣起来,泪水冲淡了胭脂,在脸上凝成了纵乱的痕迹。梦中回忆,空垂悲泪。是对往日韶华虚度的追悔,也有对现实艰难处境的哀愤。“红阑干”逼真地再现了琵琶女哭后的状态。注:少年事,年轻时欢乐的生活。阑干,纵横貌。形容泪流的样子。【鉴赏】夜深的时候,忽然在梦中回想起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忍不住泪流满面,把脸上的红色胭脂都弄得凌乱模糊了。阑干:在这里指的是脸上的脂粉被泪水沾湿,顺着泪水流下,仿佛是一排排的阑干。过去的欢乐往事,突然在梦中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叹身世飘零,只觉满心凄楚,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诗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出处】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意思】没有几天我们就要一醉而别了,所以我们在一起几乎游遍了这一带所有的名胜古迹,楼阁亭台。什么时候这石门路上能够让我们再度相逢,金樽重开?【全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唐].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天宝三年(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次年伴游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结下深厚友谊。745年晚秋,两人分别于石门山,此后再未相见。临别时李白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杜二甫,即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杜二甫。②池台:山水台阁。③徂徕:徂徕山,在石门山东北。④飞蓬:草名,枯后根断,随风飘旋,故称飞蓬。比喻李白、杜甫。【题解】诗篇名。唐代李白作。此诗大意:上次醉别后多少天,我们又重逢于鲁郡,游遍了这里的山水楼台。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再度聚首于石门,重新开樽痛饮呢?秋波荡漾不停地泻入泗水,晓色(海色)中徂徕山隐约可见。分别后将像飞蓬一样,各奔东西,愈离愈远,今日且让我们共同干杯,以博一醉。诗从醉别开始,以醉饮结束,酒成了李、杜友谊佳话的重要内容:叙旧、赏景、畅游、话别都离不开酒,酒是他们友谊的媒介与纽带。原诗如下:“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赏析】天宝三载(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识,从此结下深厚友谊,一年后,李杜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告别李白,西去长安,李白因“思君”情切,写下此诗,遥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诗劈空发问,突兀而起。沙丘城,在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址。来沙丘之前,诗人曾和杜甫一起“登临遍池台”(《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二人分手后,李白独寓沙丘城中,“高卧”指的正是当时无聊乏味的闲居生活。“我来竟何事”这一问,寓意深长,引人注目,开篇即抓住读者。它既表现出诗人在告别了与挚友携手同游、诗酒流连的欢乐生活后的孤单和惆怅,也折射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不被重用,最终被驱出朝廷,落得个“高卧沙丘城”的凄惨处境。好友远去,我竟独来,回想昨日,念及今日,诗人怎能不感慨万端,怎能不更加思念情同手足的远方朋友?对杜甫的思念之情仿佛占据了诗人的整个身心,使他无法排遣。诗的中间四句正是诗人这种情怀的生动写照。三、四两句借景抒情,五、六两句更以事言情。酒本可销忧,歌亦能解愁,如今“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足见诗人百般无聊,情思难遣。结尾两句巧妙设喻,直抒其情:我思念朋友的感情像沙丘城外的汶水一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汶水,源出山东莱芜,自东北向西南而流;杜甫告别李白前往长安,长安在沙丘西南,所以说“浩荡寄南征”。由“思君”两句试回过头来再看以上各句,觉前六句虽句句不直言思君,却句句不离思君,诗人的各种感受皆由思君使然。如此蓄势蓄力,至结尾发而为“思君若汶水”的浩歌。两句诗把思君之情比作一川流水,化无形为有形,创造出一种情意绵绵、相思不绝的意境,将美好而深挚的感情表达得尤为真切动人。
飞蓬各自远。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出处】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意思】没有几天我们就要一醉而别了,所以我们在一起几乎游遍了这一带所有的名胜古迹,楼阁亭台。什么时候这石门路上能够让我们再度相逢,金樽重开?【全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唐].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天宝三年(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次年伴游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结下深厚友谊。745年晚秋,两人分别于石门山,此后再未相见。临别时李白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杜二甫,即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杜二甫。②池台:山水台阁。③徂徕:徂徕山,在石门山东北。④飞蓬:草名,枯后根断,随风飘旋,故称飞蓬。比喻李白、杜甫。【题解】诗篇名。唐代李白作。此诗大意:上次醉别后多少天,我们又重逢于鲁郡,游遍了这里的山水楼台。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再度聚首于石门,重新开樽痛饮呢?秋波荡漾不停地泻入泗水,晓色(海色)中徂徕山隐约可见。分别后将像飞蓬一样,各奔东西,愈离愈远,今日且让我们共同干杯,以博一醉。诗从醉别开始,以醉饮结束,酒成了李、杜友谊佳话的重要内容:叙旧、赏景、畅游、话别都离不开酒,酒是他们友谊的媒介与纽带。原诗如下:“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赏析】天宝三载(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识,从此结下深厚友谊,一年后,李杜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告别李白,西去长安,李白因“思君”情切,写下此诗,遥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诗劈空发问,突兀而起。沙丘城,在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址。来沙丘之前,诗人曾和杜甫一起“登临遍池台”(《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二人分手后,李白独寓沙丘城中,“高卧”指的正是当时无聊乏味的闲居生活。“我来竟何事”这一问,寓意深长,引人注目,开篇即抓住读者。它既表现出诗人在告别了与挚友携手同游、诗酒流连的欢乐生活后的孤单和惆怅,也折射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不被重用,最终被驱出朝廷,落得个“高卧沙丘城”的凄惨处境。好友远去,我竟独来,回想昨日,念及今日,诗人怎能不感慨万端,怎能不更加思念情同手足的远方朋友?对杜甫的思念之情仿佛占据了诗人的整个身心,使他无法排遣。诗的中间四句正是诗人这种情怀的生动写照。三、四两句借景抒情,五、六两句更以事言情。酒本可销忧,歌亦能解愁,如今“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足见诗人百般无聊,情思难遣。结尾两句巧妙设喻,直抒其情:我思念朋友的感情像沙丘城外的汶水一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汶水,源出山东莱芜,自东北向西南而流;杜甫告别李白前往长安,长安在沙丘西南,所以说“浩荡寄南征”。由“思君”两句试回过头来再看以上各句,觉前六句虽句句不直言思君,却句句不离思君,诗人的各种感受皆由思君使然。如此蓄势蓄力,至结尾发而为“思君若汶水”的浩歌。两句诗把思君之情比作一川流水,化无形为有形,创造出一种情意绵绵、相思不绝的意境,将美好而深挚的感情表达得尤为真切动人。
以道佐人主者。推荐。爱诗词网。以道佐人主者①,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②。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③。善有果而已④,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⑤,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⑥,是谓不道⑦,不道早已⑧。【注释】①以:用。佐:辅助。人主:君主。②还:报应。③凶年:灾荒年。④有果:取得成功。⑤伐:夸耀。⑥壮:强盛。老:衰败。⑦不道:不合乎“道”。⑧已,死亡,衰亡。【今译】用道辅助君主的人,不依靠兵力称霸天下,用兵一定会遭到报应。军队所到之处,将会满目荒凉;大战过后,必有荒年。善用兵者只求成功,不敢以攻占国家而称强。胜利了不矜持,胜利了不夸耀,成功了不骄横,取得成功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而实现的,胜了不能逞强。事物兴盛了必定要走向衰亡,这是不合乎“道”的,不合“道”的东西,不会长久。【集评】明·徐学谟《老子解》:“此章以用兵喻求道,惟主柔之为得也。”【总案】由于春秋战国之际,战争十分频繁,所以老子、孟子、墨子都有反战的要求。但是老子的反战与孟子、墨子又不尽相同。老子反战是因为战争本是“凶器”,其事好还,战争过后,不论胜负同样要遭到损失,但他在不得已情况之下还是要战的,并且要取得胜利(有果)。正因如此,《老子》一书中多次提到战争,并且将战争之术同治国之法、处世之法统一起来,为治国者提供胜利的法宝。难怪有人称《老子》一书是一部兵书(唐·玉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怎么能低着眉头,弯着腰去侍奉权贵,这样做绝不能使我开心欢笑。摧眉:低下眉头,一说低头。折腰:弯腰。事:侍奉。【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鄙于卑躬屈膝,不媚权贵的高贵品行。[例]唐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别人去攀附,找靠山,见了皇帝背朝天,他偏要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鄙弃权势,保持自我。(王维友《贱骨头、软骨头、硬骨头》)【鉴赏】原诗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两句大意是说,最好是到名山求仙。骑白鹿以遨游的典故,出自《楚辞·哀时命》:“浮云雾而人冥兮,骑白鹿而容与。”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出职,赋归去来。”这是李白这两句诗的出典。李白不得志于当时,遂有出世之想。不为权贵摧眉折腰,表明李白有一副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鼓舞了后人坚毅的独立人格。做人要有抱负,不随世浮沉,不做随风倒的墙头草。一般有气节的人,也常用这两句诗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自守,不向权贵低头。【原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赏析】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作者人生最得意辉煌的长安经历之后。诗以梦境为线索,写了游天姥山遇见仙人的美妙过程;当梦醒回到现实后,诗人表达了人生万事如流水的虚无思想,最后又以高傲不屈的人格精神振起,预示了他将寻求“开心”的人生未来。此诗起笔飘忽,结尾豪放,梦境奇特,描写精彩,将本来没有的景象写得活灵活现,神仙洞天一节令人叫绝。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与作者的性情有关,更与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人生实践有关。由此解读此诗时应注意另一个关键,人生经历的现实其实是作者创作想象的基础,不然就不会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那样愤激的话语,因此这是一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诗篇。此外还要注意,李白固然天才纵横,但他并非不读书。他的有些诗通篇用典,足见其博学功夫。此诗写得浪漫,对前人典籍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屈原的《离骚》中飞腾上天的景象描写,不正是启发此诗的来源?诗中那些“兮”字,难道不是骚体的痕迹?因此,天空尽管绚烂奇妙,还须立地想去,没有地,何来天?诗如此,学习如此,人生如此。
使我不得开心颜。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怎么能低着眉头,弯着腰去侍奉权贵,这样做绝不能使我开心欢笑。摧眉:低下眉头,一说低头。折腰:弯腰。事:侍奉。【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鄙于卑躬屈膝,不媚权贵的高贵品行。[例]唐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别人去攀附,找靠山,见了皇帝背朝天,他偏要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鄙弃权势,保持自我。(王维友《贱骨头、软骨头、硬骨头》)【鉴赏】原诗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两句大意是说,最好是到名山求仙。骑白鹿以遨游的典故,出自《楚辞·哀时命》:“浮云雾而人冥兮,骑白鹿而容与。”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出职,赋归去来。”这是李白这两句诗的出典。李白不得志于当时,遂有出世之想。不为权贵摧眉折腰,表明李白有一副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鼓舞了后人坚毅的独立人格。做人要有抱负,不随世浮沉,不做随风倒的墙头草。一般有气节的人,也常用这两句诗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自守,不向权贵低头。【原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赏析】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作者人生最得意辉煌的长安经历之后。诗以梦境为线索,写了游天姥山遇见仙人的美妙过程;当梦醒回到现实后,诗人表达了人生万事如流水的虚无思想,最后又以高傲不屈的人格精神振起,预示了他将寻求“开心”的人生未来。此诗起笔飘忽,结尾豪放,梦境奇特,描写精彩,将本来没有的景象写得活灵活现,神仙洞天一节令人叫绝。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与作者的性情有关,更与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人生实践有关。由此解读此诗时应注意另一个关键,人生经历的现实其实是作者创作想象的基础,不然就不会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那样愤激的话语,因此这是一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诗篇。此外还要注意,李白固然天才纵横,但他并非不读书。他的有些诗通篇用典,足见其博学功夫。此诗写得浪漫,对前人典籍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屈原的《离骚》中飞腾上天的景象描写,不正是启发此诗的来源?诗中那些“兮”字,难道不是骚体的痕迹?因此,天空尽管绚烂奇妙,还须立地想去,没有地,何来天?诗如此,学习如此,人生如此。
民为贵。推荐。爱诗词网。《孟子》孟子曰:“民为贵②,社稷次之③,君为轻④。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⑤,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⑥,则变置⑦;牺牲既成⑧,粢盛既洁⑨,祭祀以时⑩,然而旱干水溢(11),则变置社稷。(12)”〔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孟子·尽心下》。体现了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②民,民众,百姓。贵,贵重,重要。③社稷,指国家。社,土神。稷,谷神。古时建立国家必置社稷神庙以祭祀崇奉。因此以社稷代表国家。之,指民众,百姓,即指代上句的民。④君,君王,君主。轻,轻微。⑤是故,因此,所以。丘民,民众。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曰:“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丘,众也。⑥危,危害,危及。⑦变置,更立,更换。变,更也。置,立也。⑧牺牲,用以祭祀的动物。既,已经。成,肥壮。牺牲以肥壮为贵,肥壮代表牺牲的长成。⑨粢盛,祭品。祭祀用的黍稷叫做粢,装在器皿中的食物叫做盛。洁,清洁,洁净。⑩以时,按照时令。(11)然而,然为代词,指上文;而,连词,表连接。然而,即使这样,但仍有的意思。旱干水溢,指水旱灾害。(12)“牺牲”五句意为,牺牲已经肥壮,祭品已经洁净,祭祀也不失时令,但仍有水旱灾害,就更换土神谷神。〔分析〕孟子早年曾游学齐、魏、滕等诸侯国,见过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也曾受到礼遇,有过“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滕文公下》)的显赫时刻。但是由于孟子主张的是实行“王道”、提倡“仁政”,极力要求统治者以恻隐之心推恩爱民,“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因此,这就与各强国诸侯“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野心格格不入,他的学说也被认为“迂阔而远于事情”而终不被采纳。在《民为贵》一章中,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并且认为如果诸侯危害国家,社神、稷神接受了祭祀而仍使百姓遭受旱涝之灾,都可以变置改立,反映了孟子较强的民本主义思想。这在当时无疑是大胆而进步的。但是,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并不是他把老百姓的地位看得比君王高。因为孟子哲学思想的中心是“性善”论,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行王道,施仁政”。他认为君王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要努力使百姓生活安定,如果得到百姓的归随,好像水向下奔流,谁也不能阻挡(《梁惠王上》)。桀和纣丧失天下,正是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失去了民心(《离娄上》)。假如君王能够推恩爱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统治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东西那样容易(《梁惠王上》)。所以,“民贵君轻”的实质还是为了维护君王的统治。他那“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和“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的观点是一致的。而且“民为贵”也仅是要求统治者给老百姓一个“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不致饿死”的基本生活条件。故而我们在看到孟子重视人民的生存权利,把民心看作得天下的重要因素所具有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他“民贵君轻”的历史局限性。孟子散文的风格特色是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读来使人感到一气呵成,淋漓痛快。本文同样也体现了这种风格,语言虽然简练,但表达意思很充分,有个性,有感情,有锋芒。〔评说〕朱熹《孟子集注》:“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李贽《四书评》:“劈头说来似太奇,细说来又甚正,只是有识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