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北史》
简介
《北史》,唐李延寿撰。一百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无表、志。记述北朝北魏(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233年史事。
李延寿承其父遗志,以其父《北史》遗稿为基础,删削、增补《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于贞观十七年(643年)成书。其中删削《魏书》较多,增补则以《北齐书》、《周书》为多。删削的多是各书中的诏诰、奏议;增补的则是西魏三个帝纪及若干列传。但删、补也有欠妥失实之处。列传亦同《南史》一样,有的传以家族为中心,父子祖孙合为一传。但叙事简洁易读亦如《南史》。
郦道元传
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①,例降为伯。御史中尉②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③。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④,为冀州⑤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⑥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⑦,道元表立黉序⑧,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⑨,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⑩。”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⑬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⑮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⑯,梁遣将攻扬州⑰,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⑱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⑲,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㉑、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㉒,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肖宝夤㉓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㉔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㉕。宝夤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㉖。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窬㉗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道元瞋目㉘叱贼,厉声而死。宝夤犹遣敛㉙其父子,殡㉚于长安城东。事平,丧㉛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注释
①永宁:古县名,北魏的永宁县有数处,一处在今河北省的满城。郦道元的父亲郦范曾被封为永宁侯。古代子继父爵,常降一等承袭,故下文说“例降为伯”。②御史中尉:专掌弹劾之职的官署为御史台,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其佐为御史中丞,北魏为御史中尉。③太傅:古三公之一,东汉后多为高级官吏的加衔;掾:属官;引:推荐;书侍御史:在御史大夫下,行监察等职责的官员。④景明:北魏宣武帝元恪年号(500—503)。⑤冀州:北魏时管辖河北南部、山东北部一带,因地临渤海,因此下文称“镇东府”。⑥顺皇后: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皇后。⑦鲁阳郡守:守郡一级的最高长官。鲁阳郡,今河南鲁山一带,春秋时属楚地,故下文称此地人为“蛮人”。⑧黉(hónɡ)序:古代的地方学校。⑨大学:古代贵族读书的处所。⑩文翁之化:文翁,汉景帝时人,任蜀郡守,在成都立官学,成绩优良者可补郡县吏。汉武帝时,令天下郡国立学校官,是从文翁开始的。化,教化。伏:通“服”,畏服。延昌:北魏宣武帝元恪年号(512—515)。⑬东荆州:治所在今河南唐河。河南尹:掌京都地区政务的地方长官。⑮沃野:故址在今内蒙古五原东北乌加河北;怀朔:古址在今内蒙古固阳西南;薄骨律: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古黄河沙州上;武川:故址在今内蒙古武川西南;抚冥:故址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故址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怀荒:故址在今河北张北县;御夷:故址在今河北赤城北。以上均为北魏所设的镇。镇,北魏所设的镇有两类:一类设于全不立州郡之地,镇将兼理军民政务;一类与州、郡同设一地,镇将管军而刺史、太守管理民政,但多以镇将兼刺史、太守之任;此处的镇为前类。⑯孝昌:北魏孝明帝元诩年号(525—527)。⑰扬州:治所在今南京。⑱彭城:今江苏徐州。⑲摄:代理;行台尚书:在地方上代表朝廷行尚书省事务的机构称行台,尚书为其长官。⑳涡阳:北魏的郡名,治所在今安徽蒙城。㉑司州牧: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自平城迁都洛阳,旧置洛州于洛阳,至是改为司州,司州牧即司州的长官。㉒灵太后: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皇后。㉓雍州: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肖宝夤(yín):南朝齐明帝肖鸾之子,梁武帝伐齐自立后,逃亡北魏,寿昌三年(527年)任雍州刺史,自称为帝,当年败。㉔城阳王徽:即元徽,其父为北魏景穆皇帝元晃之子元长寿。㉕关右:古人以西为右,关右即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大使:帝王特派的巡视各地的使节。㉖阴盘驿亭:故址在今陕西临潼东。㉗窬(yú):翻越。㉘瞋(chēn)目:发怒时睁大眼睛。㉙敛(liàn):通殓,把尸体装入棺材。㉚殡(bīn):停放灵柩。㉛丧(sānɡ):丧车、灵柩。
译文
郦道元,字善长,刚进入仕途时,继承他父亲永宁侯的爵位,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道元执法严肃苛刻,从太傅掾推荐做书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冲弹劾,道元因为属官的关系被免职。北魏宣武帝景明年间,做冀州镇东府长史。州刺史于劲,是顺皇后的父亲,带兵向西讨伐关中,也不到刺史任上来,道元执行刺史的职权有三年。道元为政严酷,官吏们都怕他,作奸犯科的人都吓得逃到别的地方去。后来代理鲁阳郡守,道元上奏要建立各类学校,推崇鼓励学校教化。皇帝下诏说:“鲁阳本来是蛮人世界,不设立贵族读书的大学,现在可以听从郡守所请,以便实现像优秀的郡长官文翁那样的教化。”道元在担任郡守期间,山区落后的人畏服他的威名,不敢做坏事。宣武帝延昌(512—515)年间,做东荆州刺史,推行强硬政治,和在冀州时一样。蛮人赶到京城皇宫状告道元为政太苛猛,请求前任刺史寇祖礼回来,寇祖礼回来后就派兵70人送郦道元回京城,二人都因此而免官。后来道元当河南尹。明帝要把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这些镇都改为州,它们中的郡、县、守城的兵额,都照过去城邑的建置,下诏命令道元持节符兼黄门侍郎头衔乘快车快速行动,跟大都督李崇筹划设置,决定去留。正好碰上六镇叛乱,没有完成任务就回来了。
孝明帝孝昌(525—527)初,梁朝派兵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在彭城反叛。皇帝下诏,让郦道元握有节符,兼侍中,代理行台尚书,部署调度各路人马,照仆射李平的先例。梁军到涡阳,开始败退。道元追赶征讨,杀死和俘获梁军不少。
后来担任御史中尉。郦道元一向有严猛的名声,权豪开始怕他。但郦道元不能纠正他的“威猛”,在权豪眼中他的声望就逐渐下降。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宠爱亲近身边的丘念,经常与丘念同吃同睡。元悦多根据丘念的意见选任州的官员。丘念经常躲藏在元悦府第里,不定期回到自己家里。郦道元秘密弄清丘念回家的时间,将其捉住审问。元悦告诉灵太后,请求保全丘念的性命,于是有敕命赦免丘念。道元于是服从了朝廷的命令,由此揭发元悦的罪状。
那时,雍州刺史肖宝夤谋反已稍有苗头,侍中、城阳王元徽一向忌恨道元,借此用含蓄的话暗示朝廷,把道元调任关右大使。宝夤担心道元图谋自己,派他的行台郎中郭子帙把道元围困在阴盘驿亭。亭位于山坡上,平时用水要到山坡下面的井里去打。道元他们既被围困,挖井挖到十余丈深也没有水。水用光了丧失抵抗能力,敌方就翻越城墙攻了进来。郦道元和他的弟弟道(某)、两个儿子都被杀害。郦道元死的时候睁大眼睛,大声叱骂敌人。宝夤尚且将道元父子收尸,灵柩停放在长安城东。宝夤反叛被平定后,灵柩被运回来,封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郦道元爱好学问,经常翻看少见的书籍,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还写过《七聘》等文章流传在世上。但是兄弟之间不能友好和睦相处,还多嫌忌,被当时的议论所轻视。
郦道元传。推荐。爱诗词网。作品:《北史》简介《北史》,唐李延寿撰。一百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无表、志。记述北朝北魏(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233年史事。李延寿承其父遗志,以其父《北史》遗稿为基础,删削、增补《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于贞观十七年(643年)成书。其中删削《魏书》较多,增补则以《北齐书》、《周书》为多。删削的多是各书中的诏诰、奏议;增补的则是西魏三个帝纪及若干列传。但删、补也有欠妥失实之处。列传亦同《南史》一样,有的传以家族为中心,父子祖孙合为一传。但叙事简洁易读亦如《南史》。郦道元传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①,例降为伯。御史中尉②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③。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④,为冀州⑤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⑥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⑦,道元表立黉序⑧,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⑨,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⑩。”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⑬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⑮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孝昌初⑯,梁遣将攻扬州⑰,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⑱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⑲,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㉑、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㉒,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时雍州刺史肖宝夤㉓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㉔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㉕。宝夤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㉖。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窬㉗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道元瞋目㉘叱贼,厉声而死。宝夤犹遣敛㉙其父子,殡㉚于长安城东。事平,丧㉛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注释①永宁:古县名,北魏的永宁县有数处,一处在今河北省的满城。郦道元的父亲郦范曾被封为永宁侯。古代子继父爵,常降一等承袭,故下文说“例降为伯”。②御史中尉:专掌弹劾之职的官署为御史台,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其佐为御史中丞,北魏为御史中尉。③太傅:古三公之一,东汉后多为高级官吏的加衔;掾:属官;引:推荐;书侍御史:在御史大夫下,行监察等职责的官员。④景明:北魏宣武帝元恪年号(500—503)。⑤冀州:北魏时管辖河北南部、山东北部一带,因地临渤海,因此下文称“镇东府”。⑥顺皇后: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皇后。⑦鲁阳郡守:守郡一级的最高长官。鲁阳郡,今河南鲁山一带,春秋时属楚地,故下文称此地人为“蛮人”。⑧黉(hónɡ)序:古代的地方学校。⑨大学:古代贵族读书的处所。⑩文翁之化:文翁,汉景帝时人,任蜀郡守,在成都立官学,成绩优良者可补郡县吏。汉武帝时,令天下郡国立学校官,是从文翁开始的。化,教化。伏:通“服”,畏服。延昌:北魏宣武帝元恪年号(512—515)。⑬东荆州:治所在今河南唐河。河南尹:掌京都地区政务的地方长官。⑮沃野:故址在今内蒙古五原东北乌加河北;怀朔:古址在今内蒙古固阳西南;薄骨律: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古黄河沙州上;武川:故址在今内蒙古武川西南;抚冥:故址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故址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怀荒:故址在今河北张北县;御夷:故址在今河北赤城北。以上均为北魏所设的镇。镇,北魏所设的镇有两类:一类设于全不立州郡之地,镇将兼理军民政务;一类与州、郡同设一地,镇将管军而刺史、太守管理民政,但多以镇将兼刺史、太守之任;此处的镇为前类。⑯孝昌:北魏孝明帝元诩年号(525—527)。⑰扬州:治所在今南京。⑱彭城:今江苏徐州。⑲摄:代理;行台尚书:在地方上代表朝廷行尚书省事务的机构称行台,尚书为其长官。⑳涡阳:北魏的郡名,治所在今安徽蒙城。㉑司州牧: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自平城迁都洛阳,旧置洛州于洛阳,至是改为司州,司州牧即司州的长官。㉒灵太后: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皇后。㉓雍州: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肖宝夤(yín):南朝齐明帝肖鸾之子,梁武帝伐齐自立后,逃亡北魏,寿昌三年(527年)任雍州刺史,自称为帝,当年败。㉔城阳王徽:即元徽,其父为北魏景穆皇帝元晃之子元长寿。㉕关右:古人以西为右,关右即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大使:帝王特派的巡视各地的使节。㉖阴盘驿亭:故址在今陕西临潼东。㉗窬(yú):翻越。㉘瞋(chēn)目:发怒时睁大眼睛。㉙敛(liàn):通殓,把尸体装入棺材。㉚殡(bīn):停放灵柩。㉛丧(sānɡ):丧车、灵柩。译文郦道元,字善长,刚进入仕途时,继承他父亲永宁侯的爵位,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道元执法严肃苛刻,从太傅掾推荐做书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冲弹劾,道元因为属官的关系被免职。北魏宣武帝景明年间,做冀州镇东府长史。州刺史于劲,是顺皇后的父亲,带兵向西讨伐关中,也不到刺史任上来,道元执行刺史的职权有三年。道元为政严酷,官吏们都怕他,作奸犯科的人都吓得逃到别的地方去。后来代理鲁阳郡守,道元上奏要建立各类学校,推崇鼓励学校教化。皇帝下诏说:“鲁阳本来是蛮人世界,不设立贵族读书的大学,现在可以听从郡守所请,以便实现像优秀的郡长官文翁那样的教化。”道元在担任郡守期间,山区落后的人畏服他的威名,不敢做坏事。宣武帝延昌(512—515)年间,做东荆州刺史,推行强硬政治,和在冀州时一样。蛮人赶到京城皇宫状告道元为政太苛猛,请求前任刺史寇祖礼回来,寇祖礼回来后就派兵70人送郦道元回京城,二人都因此而免官。后来道元当河南尹。明帝要把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这些镇都改为州,它们中的郡、县、守城的兵额,都照过去城邑的建置,下诏命令道元持节符兼黄门侍郎头衔乘快车快速行动,跟大都督李崇筹划设置,决定去留。正好碰上六镇叛乱,没有完成任务就回来了。孝明帝孝昌(525—527)初,梁朝派兵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在彭城反叛。皇帝下诏,让郦道元握有节符,兼侍中,代理行台尚书,部署调度各路人马,照仆射李平的先例。梁军到涡阳,开始败退。道元追赶征讨,杀死和俘获梁军不少。后来担任御史中尉。郦道元一向有严猛的名声,权豪开始怕他。但郦道元不能纠正他的“威猛”,在权豪眼中他的声望就逐渐下降。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宠爱亲近身边的丘念,经常与丘念同吃同睡。元悦多根据丘念的意见选任州的官员。丘念经常躲藏在元悦府第里,不定期回到自己家里。郦道元秘密弄清丘念回家的时间,将其捉住审问。元悦告诉灵太后,请求保全丘念的性命,于是有敕命赦免丘念。道元于是服从了朝廷的命令,由此揭发元悦的罪状。那时,雍州刺史肖宝夤谋反已稍有苗头,侍中、城阳王元徽一向忌恨道元,借此用含蓄的话暗示朝廷,把道元调任关右大使。宝夤担心道元图谋自己,派他的行台郎中郭子帙把道元围困在阴盘驿亭。亭位于山坡上,平时用水要到山坡下面的井里去打。道元他们既被围困,挖井挖到十余丈深也没有水。水用光了丧失抵抗能力,敌方就翻越城墙攻了进来。郦道元和他的弟弟道(某)、两个儿子都被杀害。郦道元死的时候睁大眼睛,大声叱骂敌人。宝夤尚且将道元父子收尸,灵柩停放在长安城东。宝夤反叛被平定后,灵柩被运回来,封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郦道元爱好学问,经常翻看少见的书籍,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还写过《七聘》等文章流传在世上。但是兄弟之间不能友好和睦相处,还多嫌忌,被当时的议论所轻视。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推荐。爱诗词网。坎坎①伐檀②兮,置③之河之干④兮。河水清且涟⑤漪⑥。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⑦兮?不狩不猎⑧,胡瞻尔庭有县⑨貆⑩兮?彼君子兮,不素餐B11兮!(《诗经·伐檀》)注释①坎坎:用斧子伐木的声音。②檀:乔木,可以造车。③置:放。④干:河岸。⑤涟:水面波纹。⑥猗(yī):表赞叹的语气词。⑦廛(chán):一个成年男子居住和耕种的土地。⑧狩猎:狩,大型的集体围猎;猎,单人打猎。⑨县:通“悬”。⑩貆(huán):兽名,形似小猪而肥壮。⑪素餐:白白吃饭。译文砍伐檀树声坎坎,把它放在河之岸。河水清清起波澜。不耕种来不收割,为何夺走我粮食三百担?从不见你去打猎,为何有獾子在你院中悬?你们这些老爷们,别再不劳而获吃白饭!感悟这是何种世道?锦衣玉食者不劳而获、巧取豪夺、恬不知耻;终日劳作者劳而不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劳动者们已不再沉默,他们发出愤怒的吼声。这吼声让食人者胆战心惊,让劳动者看到希望。
【诗句】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鉴赏】昨夜星光璀璨,凉风习习,我们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设宴欢会。这是诗人在追忆昨日聚会之景。首句点明聚会时间,两个“昨夜”,回环往复、节奏舒缓;“画楼西畔桂堂东”句点明聚会地点。但诗人并没有直写,而是借用宴会地点旁边的精美的画楼和桂木厅堂来说明。在这样风光旖旎的夜晚,诗人经历了怎样动人的故事,没有直言,而是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全诗赏析】李商隐于文宗开成四年(839),任秘书省校书郎,故诗中有“走马兰台”之语。为了应官差,“听鼓”就得上班,身不由主,故叹“类转蓬”。诗中写的“送钩”、“射覆”都是酒席上的游戏。晋代周处《风土记》:“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分为二曹以校胜负。……一钩藏在数人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曹”,队、组的意思。“射”,猜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这首诗的诗眼。它成为千古名句,流播至今。这两句不仅典雅工丽,和全诗契合无间,而且含蕴之理,带有普遍性,能激起广泛的共鸣。彩凤双飞,常用来比喻美满的爱情,“无翼”,则爱情受阻。灵犀,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它的中心有一条贯通的白线(实为角质),以此形象容心理感应,两心相印,两情相通。“身无”、“心有”,“谓身不能至,而心则可通也”(寥文炳《唐诗鼓吹注解》)使人联想到主客观的矛盾,愿望与条件的关系。这首诗原意在写与王茂元家妓的关系,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名句,今人已视为人们之间的心心相印。只要是知己的,则所想往往不谋而合。这也就将其移植到交友之道上来了。
画楼西畔桂堂东。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鉴赏】昨夜星光璀璨,凉风习习,我们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设宴欢会。这是诗人在追忆昨日聚会之景。首句点明聚会时间,两个“昨夜”,回环往复、节奏舒缓;“画楼西畔桂堂东”句点明聚会地点。但诗人并没有直写,而是借用宴会地点旁边的精美的画楼和桂木厅堂来说明。在这样风光旖旎的夜晚,诗人经历了怎样动人的故事,没有直言,而是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全诗赏析】李商隐于文宗开成四年(839),任秘书省校书郎,故诗中有“走马兰台”之语。为了应官差,“听鼓”就得上班,身不由主,故叹“类转蓬”。诗中写的“送钩”、“射覆”都是酒席上的游戏。晋代周处《风土记》:“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分为二曹以校胜负。……一钩藏在数人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曹”,队、组的意思。“射”,猜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这首诗的诗眼。它成为千古名句,流播至今。这两句不仅典雅工丽,和全诗契合无间,而且含蕴之理,带有普遍性,能激起广泛的共鸣。彩凤双飞,常用来比喻美满的爱情,“无翼”,则爱情受阻。灵犀,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它的中心有一条贯通的白线(实为角质),以此形象容心理感应,两心相印,两情相通。“身无”、“心有”,“谓身不能至,而心则可通也”(寥文炳《唐诗鼓吹注解》)使人联想到主客观的矛盾,愿望与条件的关系。这首诗原意在写与王茂元家妓的关系,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名句,今人已视为人们之间的心心相印。只要是知己的,则所想往往不谋而合。这也就将其移植到交友之道上来了。
拔剑四顾。推荐。爱诗词网。宋词典故·拔剑四顾【出典】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见《全唐诗》卷一六二)【释义】李白用“拔剑四顾心茫然”诗句表现他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后世用为典实。【例句】而今谁复荐相如,拔剑茫然四顾。(石孝友《西江月》[歌彻秋娘金缕]2037)这里的“拔剑茫然四顾”是变换李白原诗语句,用以抒写因无知音举荐,因此不能为朝廷所用的苦闷。
蕉鹿梦。推荐。爱诗词网。典源出处《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qiao),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一作认)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释义用法郑国有个打柴的人,途遇惊鹿,将它打死后藏在坑中,又盖上柴草。自己以后又忘记,以为是做梦,道上讲给别人听。有人听到了,根据他讲的寻到死鹿弄回家中。打柴人夜里又梦见藏鹿之处,及取鹿之人,第二天早晨寻到此人,二人争鹿,至士师(法官)处诉讼,士师认为梦之真伪难辨,将鹿给二人分开。郑国国君闻知此事,问国相,国相也以为难辨真伪,按士师的办法也就算了。后以此典形容真伪杂陈,迷离虚幻,得失无常。用典形式【梦鹿】宋·黄庭坚:“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清·吴檠:“梦鹿忘覆蕉,伺兔笑守株。”【得鹿】宋·苏轼:“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宋·陆游:“世事本来谁得鹿?人生何处不亡羊?”【鹿梦】宋·辛弃疾:“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蕉梦】宋·张炎:“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唐。”【蕉鹿】宋·陆游:“灵府长优闲,蕉鹿乌能感。”清·丘逢甲:“荣枯谢槐蚁,得失泯蕉鹿。”【分鹿梦】宋·黄庭坚:“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梦蕉鹿】清·缪慧远:“苍茫梦里询蕉鹿,浮拍池中把酒螯。”【鹿蕉讼】明·汤显祖:“虎槛豁已除,鹿蕉讼希有。”【鹿覆蕉】宋·苏轼:“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蕉中梦】清·钱谦益:“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蕉中鹿】宋·王安石:“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宋·张孝祥:“思归梦,天边鹄。游宦事,蕉中鹿。”【蕉中覆】宋·张炎:“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重来不见花。”【蕉边梦】清·王夫之:“蕉边梦亦争秦鹿,槐下魂犹嗾晋獒。”【蕉鹿梦】宋·辛弃疾:“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清·侯铨:“得失已空蕉鹿梦,浮沉聊结鹭鸥盟。”【蕉隍讼】清·钱谦益:“莫辨蕉隍讼,何因鼠穴车。”【藏蕉梦】清·黄遵宪:“少眠易醒藏蕉梦,多难仍逢剪韭时。”【士师分鹿】宋·陆游:“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分鹿覆蕉】清·钱谦益:“且将分鹿付覆蕉,莫以亡羊笑博簺。”【寻蕉覆鹿】宋·张炎:“任蹴踏芳尘,寻蕉覆鹿,自笑无能。”【梦中案鹿】清·钱谦益:“壁上画龙成底事,梦中案鹿竟谁冤。”【梦中蕉鹿】清·黄景仁:“叹名场已醒,梦中蕉鹿,酒徒难觅,市上荆高。”【梦里士师】清·钱谦益:“梦里士师多讼狱,醉中国士少崩骞。”【惊心蕉鹿】清·汪文桂:“惊心蕉鹿追宵梦,款语沧桑坐石矶。”【覆鹿蕉讼】清·钱谦益:“覆鹿蕉讼无荣辱,芥羽鸡场有是非。”
【诗句】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出处】唐·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意思】邻近的人听到此曲多叹息,远客听罢思念家乡皆泪垂。世人只知听曲儿不知欣赏,筚篥声像在狂飙中独来往。【全诗】《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唐].李颀.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飀,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鉴赏】李颀是一位顾曲高手。在一首他人听之皆垂泪的音乐中,他却品味出了音乐的美感。“枯桑老柏寒飗”以下十句,即写诗人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安万善所奏觱篥之声,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作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秋天万籁与百泉齐奏。阔叶落叶的枯桑,细叶常绿的老柏,二者在寒风中发出的声响不同,可见诗人听觉的敏锐与下笔的细致。九雏鸣凤,典出汉乐府《陇西行》“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常形容琴声细杂清越。而诗人加一“乱”字,则将觱篥之乐的细杂清越更加突显出来。此四句正面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接下来四句又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此时乐调忽然转为沉郁慷慨的《渔阳掺挝》之曲,一瞬时,原来风声劲疾的天地之间,换作了一幅黄云萧条白日暗的景象。不一会,乐声又作一转,仿佛听到了杨柳吐绿,袅袅弄晴,一派明媚春光,就像上林苑的似锦繁花,映入眼中,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一般。至此,李颀不禁感叹安万善的觱篥技艺之高,在这冬夜的高堂,排列起明亮的蜡烛,喝一杯美酒,听一曲安万善的觱篥,此乐何如!诗歌至此完美地结束。
世人解听不解赏。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出处】唐·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意思】邻近的人听到此曲多叹息,远客听罢思念家乡皆泪垂。世人只知听曲儿不知欣赏,筚篥声像在狂飙中独来往。【全诗】《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唐].李颀.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飀,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鉴赏】李颀是一位顾曲高手。在一首他人听之皆垂泪的音乐中,他却品味出了音乐的美感。“枯桑老柏寒飗”以下十句,即写诗人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安万善所奏觱篥之声,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作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秋天万籁与百泉齐奏。阔叶落叶的枯桑,细叶常绿的老柏,二者在寒风中发出的声响不同,可见诗人听觉的敏锐与下笔的细致。九雏鸣凤,典出汉乐府《陇西行》“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常形容琴声细杂清越。而诗人加一“乱”字,则将觱篥之乐的细杂清越更加突显出来。此四句正面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接下来四句又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此时乐调忽然转为沉郁慷慨的《渔阳掺挝》之曲,一瞬时,原来风声劲疾的天地之间,换作了一幅黄云萧条白日暗的景象。不一会,乐声又作一转,仿佛听到了杨柳吐绿,袅袅弄晴,一派明媚春光,就像上林苑的似锦繁花,映入眼中,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一般。至此,李颀不禁感叹安万善的觱篥技艺之高,在这冬夜的高堂,排列起明亮的蜡烛,喝一杯美酒,听一曲安万善的觱篥,此乐何如!诗歌至此完美地结束。
嫣然一笑百花迟。推荐。爱诗词网。黄公度冷艳幽香冰玉姿,占断孤高,压尽芳菲。东君先暖向南枝。要使天涯,管领春归。不受人间莺蝶知,长是年年,雪约霜期。嫣然一笑百花迟。调鼎行看,结子黄时。黄公度,字师宪,莆田人(今福建省莆田县)。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一一○九年),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一一三八年)考中进士,被取为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来因为奸臣秦桧的诬谄被罢归。秦桧死后又被起用,官至尚书考功员外郎,为人忠直劲节。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一一五六年)卒。他的这首咏梅之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自己的人格和气质。词人一下笔便紧紧抓住梅花的特点进行描绘:“冷艳幽香冰玉姿。”第一,说它“冷艳”,这是写它“冷艳全欺雪”(唐左为《左掖梨花》)的耐寒特点。试想,在“万木冻欲折”(齐已《早梅》)的严寒季节里,其它花卉根本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连树木都要被冻折了。可梅花却在此时芬芳吐艳,充满生机,这就可见其耐寒之性了。所以说它“冷艳”确实是恰如其分的。第二说它“幽香”更为地道之言。梅花香气清芬,而且内蕴,随风轻轻四溢,所以言“幽”,正如唐人齐己《早梅》诗中所写,是“风递幽香出”,素雅芳洁,清醇可人。第三说它是“冰玉姿”,很显然这是写的白梅。白梅在严冬中开花,经过冰霜的洗礼,长出冰清玉洁的花朵,实在是“冰玉之姿”。如果不是有暗香飘来,在远处谁能轻易知道它不是雪呢?因此唐人郑綮在《梅》一诗中说:“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这的确是可以理解的错觉了。词人开头这一句便把梅花的香、色、态三点概括以尽。难以再继。所以接下去转而描写白梅出尘绝俗的品格:“占断孤高,压尽芳菲,东君先暖向南枝。”梅花不争春、不夺夏,又不占秋,偏在严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傲然开放,可谓“冰容不入时”(苏轼《梅花》)它“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早春,严冬斗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朱庆余《早梅》)。这不是占断孤高又是什么?梅花这种出尘绝俗,又耐寒耐冻的品格哪一种花卉能与它相比?没有。所以就凭这一点,它的确“压尽芳菲”,没有可比。可能是由于梅花这种品格受到司春之神东君的喜爱,所以,它那朝南向阳的花枝率先得到春天的温暖.绽出春蕾,“冲寒先喜笑东风”(《红楼梦》),被东君命为报春之使,让它来驱遣天涯芳草,把春天带到人间。这就是词中所写的:“要使天涯,管领春归。”所以,“冷艳幽香冰玉姿”的梅花不仅一身傲骨,清香可人,压倒群芳,而且还会把春信带给人们,为人们引来明媚的生机盎然的春天。这就更为可贵了。词的下片继续围绕着梅花的优良品格来描写,第一句:“不受人间莺蝶知。”主要写梅花不趋贵附势、不愿奉迎的高贵品格,“人间莺蝶”在这里是有所指的。黄公度刚直不阿,正道直行,不向权贵低头,更不向奸佞们取宠,所以曾遭奸臣秦桧的陷害。但既使这样,他也傲岸不屈,实在是傲霜斗雪的寒梅品格。所以“人间莺蝶”实际上是指当时的那些奸佞和权贵。接下来两句:“长是年年,雪约霜期。”字面上是描写梅花的遭遇:年年岁岁,梅花开放之时,霜雪不断地带来寒威,一味地摧残它。实际上这是词人在自述身世。黄公度当年被召命而西过分水岭,有诗云:“呜咽泉流万仞峰,断肠从此各西东。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可在他受秦桧之诬而贬归莆田老家时,丞相赵鼎先也因被秦桧诬陷,谪居湖阳。此时有人谗毁。说黄公度之诗指的是赵鼎先,说他们不久都将回中都。秦桧于是更恼,又把他贬到岭南荒恶之地。这首词中的这几句就是自述连遭打击的境遇。真如同“雪约霜期”的寒梅,饱经风霜之苦。下片第四名:“嫣然一笑百花迟”,表时在风刀霜剑的威逼之下,梅花丝毫没有怯懦,“嫣然一笑”,迎风怒放,在百花之先,独占早春,那些凡花俗卉一下被它抛在后面。从这句词里面透露出词人自己愈挫愈坚,蔑视奸佞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嫣然一笑”本是一典,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写东家之子有“嫣然一笑,倾阳城,惑下蔡”之句,此句本来是形容女子笑容之美,而词人此处则用来表现花开之态,既写出梅花之美,又表现出它傲霜斗雪的风格。接下来最后两句词还是在描写梅花之品格:“调鼎行看,结子黄时。”“调鼎”《尚书·说命》下中写道:“若作和羹,尔帷盐梅。”梅和盐都是调味品,梅酸盐咸,唐代诗人刘禹锡《咏庭梅寄人》一诗中写道:“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也指梅可调味。这里词人的意思是:梅花即使到了黄时结子,没有原来的芳香同样可以为人造福,可在鼎中调味,不失其用。言外之意是在说自己的境况:秦桧死后,黄公度又被起用,虽然此时他已上了年纪,但词人自己认为仍可为国家出力。“调鼎”一词本来就有治理国家之意。唐人孟浩然在《都下送辛大之鄂》一诗中写道:“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旧唐书·裴度传》载文宗曾有诏说:“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都是这个意思。用在此处,充分表明词人老当益壮、犹怀济世之志。这首词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值得称道的。就思想性来说,词人借描写梅花不畏酷寒,不惧风雪的品格,表现出自己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精神。就艺术性而言,此词刻画梅花香、色、态出神入化、精妙无比。尤其开头四句尤为出色。后来的南宋词人刘克庄曾取法此词的开头。他在《念奴娇·菊花》一词中有这样几句:“冷艳幽香,轻红淡白,占断西风里。”显然这几句词是从本词“冷艳幽香冰玉姿,占断孤高”等句中化出。由此不难看出此词对后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