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巨人》全文|赏析|读后感
以惊世骇俗的文学主张而闻名于世,以唯美主义创始人和首领载入文学史册的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在童话史上的地位也是突出的。王尔德用他的童话创作来表现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他的唯美主义文学主张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童话从内容到所使用的象征、到整个艺术构架,都能自然地引出道德性底蕴。艺术本身要求对现实存在作出作家自己的评价,作家对自己创造的形象不但要给予审美的、而且要给予伦理的评断。王尔德也不能例外。
王尔德是把童话作为诗篇来构思和写作的。像安徒生童话一样,能言会语的物品和鸟儿都被用来表达作者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然而王尔德更倾向于主观。在描述上,王尔德表现了他擅长于轻描淡写、涉笔成趣,擅长于运用对比手法和各种色调。王尔德以朴实、雅致、奇妙、诗意葱茏区别于19世纪的其他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收在两个集子内,共9篇。它们都经作家千锤百炼,内容新颖,形式精美,构思奇妙,抒情味浓,具有很强的魅力,受到各种年龄层次的人的赏爱,被公认为是近代童话的优美典范。
《自私的巨人》是王尔德童话中最短的一篇,然而是最富诗情画意的一篇,也是最动人的一篇。作品的背景是巨人的一座大花园。花园里绿草如茵、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但他竟自私到不准任何人在里面玩。这样,自私的巨人便受到了惩罚。春天不进他的花园,鸟儿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树木也忘了开花。后来,孩子们从墙上的洞口钻进了园子,春天和孩子们一同进了花园——鸟儿们快乐地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而且大笑了。到这时,巨人才认识到自己的自私,终于向孩子们打开了花园大门。“孩子和春天同在,孩子和美同在”的意蕴如明霞散绮昭然可见。
王尔德用活生生的有声有色的童话形象、新颖的童话构思、夸张巧妙的情节,来启迪人应当助人为乐,应当与人为善,而且这样的品德在童年时代就应该养成。
这篇童话可按自私——受罚——改过分为三段。这三段写的是巨人转变过程,而突现的却是能给巨人花园带来春天、带来美的孩子。正面写孩子的童话拙劣的并不少,王尔德侧面写孩子却获得了奇迹般的成功。
·韦苇·
自私的巨人
(吴国真赵经民译)
自私的巨人。推荐。爱诗词网。《自私的巨人》全文|赏析|读后感以惊世骇俗的文学主张而闻名于世,以唯美主义创始人和首领载入文学史册的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在童话史上的地位也是突出的。王尔德用他的童话创作来表现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他的唯美主义文学主张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童话从内容到所使用的象征、到整个艺术构架,都能自然地引出道德性底蕴。艺术本身要求对现实存在作出作家自己的评价,作家对自己创造的形象不但要给予审美的、而且要给予伦理的评断。王尔德也不能例外。王尔德是把童话作为诗篇来构思和写作的。像安徒生童话一样,能言会语的物品和鸟儿都被用来表达作者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然而王尔德更倾向于主观。在描述上,王尔德表现了他擅长于轻描淡写、涉笔成趣,擅长于运用对比手法和各种色调。王尔德以朴实、雅致、奇妙、诗意葱茏区别于19世纪的其他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收在两个集子内,共9篇。它们都经作家千锤百炼,内容新颖,形式精美,构思奇妙,抒情味浓,具有很强的魅力,受到各种年龄层次的人的赏爱,被公认为是近代童话的优美典范。《自私的巨人》是王尔德童话中最短的一篇,然而是最富诗情画意的一篇,也是最动人的一篇。作品的背景是巨人的一座大花园。花园里绿草如茵、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但他竟自私到不准任何人在里面玩。这样,自私的巨人便受到了惩罚。春天不进他的花园,鸟儿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树木也忘了开花。后来,孩子们从墙上的洞口钻进了园子,春天和孩子们一同进了花园——鸟儿们快乐地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而且大笑了。到这时,巨人才认识到自己的自私,终于向孩子们打开了花园大门。“孩子和春天同在,孩子和美同在”的意蕴如明霞散绮昭然可见。王尔德用活生生的有声有色的童话形象、新颖的童话构思、夸张巧妙的情节,来启迪人应当助人为乐,应当与人为善,而且这样的品德在童年时代就应该养成。这篇童话可按自私——受罚——改过分为三段。这三段写的是巨人转变过程,而突现的却是能给巨人花园带来春天、带来美的孩子。正面写孩子的童话拙劣的并不少,王尔德侧面写孩子却获得了奇迹般的成功。·韦苇·自私的巨人每天下午,孩子们放学以后,总要到巨人的花园里玩玩。这花园真大呀!好看极了!满园铺着柔软碧绿的嫩草,绿草上到处开放着各色各样美丽的花朵,好似点点繁星。园里还有十二棵桃树,春天一来,便骤然绽开一片粉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到了秋天,又结成了累累的鲜桃。鸟儿歇在树上唱得那么宛转悦耳,孩子们都不禁停下玩耍,侧耳倾听。大伙儿高兴地互相叫嚷:“咱们在这儿多开心哪!”有一天,巨人回来了。他原是去康沃尔郡看望他的朋友吃人巨妖去的,在那儿呆了七年之久。它的话并不多,七年过去了,把所要说的话都说尽了,便决心返回自己的巨大宅第来。到家时,他看见孩子们正在花园里玩耍。“你们在这儿闹腾什么?!”他厉声厉色地大吼,孩子们撒腿便跑掉了。“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个儿的,这谁都明白,”巨人说,“除我自己以外,谁也不准在里面玩。”他砌了一道高高的墙,把花园给圈起来,又竖了个布告牌:擅自入内严惩不贷他是个非常自私的巨人呢。可怜的孩子们如今没地方好去玩了。他们在大路上玩,但是路上满是尘土和硬石块儿,他们不乐意。散学以后,他们还是常常在这堵大高墙的周围转来转去,谈论里面那美丽的花园,互相说:“从前咱们在这儿多快活啊!”不久,春天来到了。于是乡野遍地鲜花盛开,可爱的鸟儿到处飞舞。唯独自私巨人的花园里依然一片隆冬景象。园里没有孩子们的身影,鸟儿都不愿意在那儿唱歌,果树也忘却了开花。有一回,一株美丽的花儿从草底下探出头来,但是,一眼瞥见那个布告牌,很替孩子们难过,便又缩回土里面睡大觉去了。在这里感到舒心惬意的只有两位,就是雪和霜。他们嚷道:“春天已经把这个花园忘了!咱俩可以整年待在这里不走了。”雪用她那又宽又大的白斗篷蒙住青草,霜就把所有的树都涂成银色。他们邀请北风一同居住,北风就来了。他裹在皮大衣里,整天在花园里咆哮,把烟囱顶管都吹掉了。他说:“这可真是个寻欢作乐的好地方,咱们说什么也得请冰雹来串个门哪!”冰雹就也来了。他每天都要砰砰地敲打这个巨大宅第的屋顶,一打就是整整三个小时,把大部分石板瓦都砸得稀烂,还要在园里转着圈地飞跑。他穿的是灰衣服,呼出的气像冰一样凉。“我真不明白春天怎么这么晚还不来?”自私巨人坐在窗前,看着这座白森森冷冰冰的花园这样说。“我盼望天气能变好。”但是,春天始终没有光临;夏天,也没露面;秋天呢,她给每座花园都赠送了金色的果实,唯独自私巨人的花园,她什么也没给。“巨人太自私了!”她说。因此花园里终年都是冬天住着,还有北风,还有冰雹,还有霜,还有雪,在树木间穿来穿去,尽情跳舞。有天清晨,巨人睡醒后,仍然在床上躺着,忽然听到一阵美妙的音乐声。这音乐那么优美动听,巨人以为一定是国王的乐队路过此地。实际上,那只不过是一只红雀在他的窗外唱歌,只因巨人很久很久没听到花园里有鸟儿唱歌了,所以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乐声。这时,冰雹在他头顶上停止了跳舞,北风也不再呼啸,一股醉人的芳香透过开着的大窗户扑鼻而来。“我相信这是春天终于驾临了!”巨人说着一跃而起去看窗外。他看见了什么呀?!他看见一幅特别奇妙的景象。花园的墙上有个小洞,孩子们从这里一个个钻了进来,正坐在树枝上。定睛细看,每棵树上都坐着一个孩子。果树见孩子们回来了,高兴得给自己戴满了花朵,手臂还轻轻地在孩子们的头顶上摆动;鸟儿们欢乐地飞来飞去,啾啾地唱着歌;一朵朵花儿从碧绿的草底下探出头来往上看,绽开了笑脸;真是一幅动人的美景啊!但是只有一个角落依旧是冬天。这是花园里最远的一个角落,那儿站着一个小不点儿的小男孩。他太小了,够不着树枝,正在树下转来转去,哭得伤心极了。这棵可怜的树仍然全身盖满霜和雪,头顶上,北风依然在猛吹怒吼。“爬上来呀,小不点儿!”树说,同时尽量把枝条俯得低低的。可是,这孩子太幼小了。巨人见到这种情景,心软了下来。“前一阵我多自私啊!”他说,“如今我才明白,为什么春天不愿意到这儿来。我要把那个小不点儿放到树顶上,把高墙推倒,让我的花园从今往后永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他对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真心诚意地感到后悔。他悄悄地走下去,轻轻开了前门,走进花园。孩子们一见巨人,吓得要命,一下子便全都跑了,花园里又变成了冬天的景象。只剩下那个小不点儿没跑开,因为他泪眼模糊,没看见巨人过来。巨人悄悄走到小孩身后,轻轻把他抱起来,放到树上。这棵树顿时鲜花怒放,鸟儿们也都飞到枝头来唱歌。小男孩呢,伸出两条小胳臂,拥抱住巨人的脖子吻他。别的孩子见巨人变了样,不再凶狠了,又纷纷跑回来了,春天也陪他们一起回来了。“孩子们,现在这是你们的花园了!”巨人说,说着就抡起大斧,几下把高墙给拆了个干净。村民们中午到市场时,见巨人正和孩子们一起玩,那个花园再漂亮不过了,平生谁也没见过呢。他们玩了一整天,黄昏时分,孩子们去向巨人告别。“你们那个小伙伴儿呢?”巨人问,“就是我放到树上的那个孩子。”巨人最喜爱他,因为他吻过巨人。“我们不知道哇!”孩子们答道,“他已经走了。”“你们务必告诉他,要他明天一定来玩啊!”巨人嘱咐大伙儿。但是孩子们都说,他们不知道这个小小孩儿住在哪儿,说以前从来没见过他。巨人听了,心里很难过。每天下午,孩子们放学以后,就来和巨人一起玩儿,唯独他喜欢的那个小男孩再也没有见到。巨人对每个孩子都很慈祥,不过还是很想念自己的第一位小朋友,常念叨他:“我多想见他呵!”巨人老是这样说。好多好多年过去了,巨人已经变得很衰老,身体很虚弱。他再也不能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只能坐在一把大扶手椅里,看着孩子们游戏,同时欣赏自己的花园。“我有好多美丽的花儿,”他说,“可是孩子们却是最最美丽的花朵。”在一个冬天的清晨,他穿衣服时,往窗外看了看。如今他不再憎恨冬天了,他明白,这时节只不过是春在睡眠,花儿们也在休息而已。突然,他惊奇地揉了揉眼睛,看了又看。这情景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就在花园最远的那个角落,有棵树开满了洁白可爱的花朵,树枝全是金黄金黄的,枝上垂挂着银色的果实;树底下,站着他所爱的那个小男孩。巨人高兴极了,跑下楼去,出了门便跑进花园。他急急忙忙跨过草地,朝孩子身边走去。当他走到紧跟前时,不禁气愤得满面绯红。他问道:“有谁竟敢伤害你?”因为在孩子的两只手掌上,有两个钉子的伤痕,一对小脚丫上也有两个钉痕①。“有谁竟敢伤害了你?”巨人叫嚷,“你告诉我,我拿我那把大刀宰了他!”“没人伤害我,”孩子回答说,“这是上帝仁爱的痕迹啊。”“那么你是谁?”巨人问孩子,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敬畏,在小孩面前跪下来。小孩对巨人微微一笑,并说:“你让我在你的花园里玩过一次,今天,你该跟我一起上我的花园去,那就是天堂。”当天下午,孩子们跑到花园里来时,发现巨人躺在这棵树下。他已经去世了,圣洁的白花覆盖了他的整个身躯。(吴国真赵经民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东望都门信马归。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君臣相顾泪成行,沿着京城的方向信马由疆。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妹必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也。
——《尹文子》
黄公好谦卑。推荐。爱诗词网。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妹必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也。——《尹文子》【意译】齐国有位黄公,喜欢谦卑。他有两个女儿,都是天姿国色。因为她们长得美,黄公常常很谦卑地对人说自己的女儿生得丑,大家也就都以为他女儿长得丑。后来,丑陋的名声到处传播,使两个女儿过了出嫁的年纪还呆在家里,全国没有一个人敢来求亲。卫国有个光棍,错过了婚娶时机,就冒险娶了黄公的长女,结果发现非但不丑,反而是国色天香。然后人们说:“黄公这个人好谦卑,所以说自己女儿丑,因此小女儿肯定也很漂亮。”于是远近的人都争着来求亲,结果发现也是国色。黄公女儿漂亮,是实情,丑陋,是名声。这实际上是违背名声而得到实情的一例。【解说】谦虚,是中国古代圣贤推崇的美德之一。先秦诸子中,《老子》最讲究谦退,虚无。因为老子认为万物之源的“道”是虚状的,但虚状的道却能发挥无穷的作用来,可见老子讲虚无,含有无穷的创造因素。应用于人生上,虚、谦、退,一方面呼吁“不争”,以消除社会争端,另一方面,要人们凝炼内在的生命,给予人的主体以无限的精神空间。与老子本体论、人生观角度讲谦不同,孔子讲谦是为了提高个人的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导弟子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长处,加速自己的道德完成。至于《礼记》所载言论,往往泛化为一种行为准则,比如“美则称人,过则称己”,“自卑而尊人”等等,都是脱离了具体条件,将“谦卑”作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命令要人们尊奉。世界上没有真正无条件的真理,或者说一切无条件的都不真。上帝是无条件的存在,也是虚伪的存在。谦卑一旦成为抽象的道德律令,也就虚伪得像黄公一样讨厌。谦卑、谦虚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其真意应在于提供一种调节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精神机制,它的根据和条件是个体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由于人们的认识都受到特定时空的限制,都带有片面性,甚至是根本的荒谬,就不能仅仅鼓吹“固执己见”,而应该能够容纳,允许与自己不同乃至敌对的见解的存在,这就需要“谦虚”,——虚己以待人,这样的谦虚也许才真正有意义和价值。如果从谦虚的问题看此则寓言,也就超越了寓言作者对于“名”、“实”关系的譬喻。【相关名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人道恶盈而好谦——《易·谦卦》人各有能有不能。——左丘明
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推荐。爱诗词网。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1);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2)。而浮生若梦(3),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4),良有以也(5)。况阳春(6)召我以烟景(7),大块(8)假我以文章(9)。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10)俊秀,皆为惠连(11)。吾人咏歌,独惭康乐(1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13)以坐花(14),飞羽觞而醉月(15)。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16)。〔注释〕(1)逆旅:旅店。(2)过客:过路的客人。(3)浮生:人生如浮云不定。(4)秉:持、拿。(5)良:确实。(6)阳春:暖和的春天。(7)烟景:象烟气朦胧的景色。(8)大块:指天地。(9)文章:绵绣交织。(10)群季:诸弟。(11)惠连:刘宋时深受谢灵运赏识的族弟谢惠连,十岁能作诗文。时人与灵运并称“大小谢”。(12)康乐:谢灵运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13)琼筵:华美的筵宴。(14)坐花:在花丛中开宴。(15)羽觞:爵杯,古代酒器。醉月:醉于月光下。(16)罚依金谷酒数:晋代石崇常在其家金谷园中饮宴,座上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杯。《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鉴赏〕这是一篇散文小品,却洋溢着诗情画意,象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家弦户诵,脍炙人口;明代的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流传至今。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文。记事文,一般要包含六个要索:who(什么人)、when(什么时候)、where(什么地方)、what(干什么)、how(怎样干的)、why(为什么那样干)。其中都有w,简称六个w。题目中回答了四个w: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李园;干什么?宴饮。这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泄露了主题,使人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又怎么能引人入胜呢?然而一读全文,就立刻被那强烈的艺术魅力所吸引,陶醉于美的享受。原因在于:在文章中,作者结合剩下的两个w,对已见于题目中的四个w作了进一步的、独特的回答,从而展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天地。全文是以议论开头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文观止》的编者说这是“点‘夜’字”。即回答了一个w:“什么时候”。“点‘夜’字”,这固然是对的,但不仅如此,更重要的还在于回答了另一个w:“为什么”。白天满可以“宴”,为什么要“夜”宴呢?就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要及时行乐,连夜间都不肯放过。及时行乐的思想在我们看来是消极的,但在封建社会的某些知识分子和达官贵人那里却是普遍存在的。《古诗十九首》有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有云:“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作者在行文上的巧妙之处,就表现在他不去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夜”宴,只说明“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而自己“夜”宴的原因,已和盘托出,无烦词费。“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万口传诵的名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它“点‘春’字”,即与第一段“点‘夜’字”结合,照应题目,回答了一个w:“什么时候”。这当然不算错,但也不仅如此。它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第一段,进一步回答“为什么”。“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季的“夜”,“阳春”用她的“烟景”召唤我,“大块”(天地)把她的“文章”献给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而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名句,就由于那的确是佳句。第一、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多么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春天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绡戴绵,分外迷人。那当然不是绡、绵,而是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袅袅轻烟。“景”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独特的画面。此后,“阳春烟景”,就和作者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所创造的“烟花三月”一样,成为人们喜爱的语言,一经运用,立刻唤起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至于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叫做“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炳焕,赏心悦目的感受。第二、这两个句子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她拿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天地)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我这个审美主体又岂能无情!自然与审美客体互相拥抱,融合无间了。“会桃李之芳园”以下是全文的主体,兼包六个w,而着重写“怎样干的”。这一点很重要。试想,春夜与诸从弟“会桃李之芳园”,如果是为了饯别,那就会出现“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场面,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景象,未免大败人意。如今幸而并非如此。“会桃李之芳园”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为了“序天伦之乐事”。这一句,既与第一阶段“为欢几何”里的“欢”字相照应,又赋予它以特定的具体内容。这不是别的什么“欢”,而是“序天伦之乐事”的“欢”。看样子,作者与从弟们分别很久了。不但相会了,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李园中,阳春既召我以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事”,真是百倍的欢乐!当然,“天伦之乐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序”法。那么,作者和他的诸弟们是什么样的人呢?“群季(诸弟)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从弟,他自己呢,那不用说就相当于谢灵运。“吾人(我自己)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幽赏未已,高谈转清”,虽似双线并行,实则前者是宾,后者是主。“赏”的对象,那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和“桃李芳园”;“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之乐事”,但也可以包括“赏”的对象。“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集中写“春夜宴桃李园”,这是那欢乐的高潮涌起的最高浪头。“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羽觞”一句,实在写得好!《汉书·外戚传》引班倢伃赋云:“酌羽觞兮销忧。”颜师古注采用孟康的解释:“羽觞,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爵,是酒器的名称;而在古代,爵字又与雀字相通,这种称为爵的酒器,正作雀的形状,有头、尾、羽翼。因为有羽翼,所以又叫羽觞。班倢伃一个人借酒浇愁,“觞”虽有“羽”,却只能“酌”,不能“飞”。李白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于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结束了全篇。《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这是相当中肯的。开头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当然不高。但在李白那里,却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当时政治黑暗,他怀有“安黎元”、“济苍生”的壮志,却到处碰壁,无法实现,因而常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慨,哪里有什么欢乐!此其一。更重要的是:开头一段,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而那个“欢”字,又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况”字以下,写景如画,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叙事如见,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是崇高的,格调是明朗的。熟读全文,并不会滋生“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却能于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结尾的“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用的是石崇《金谷诗序》(《全晋文》卷三三)的典故(石崇宴客金谷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这篇序,从体裁和题材上看,也与《金谷诗序》相似。而《金谷诗序》却说什么“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李白的这篇作品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这是难能可贵的。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说它别开生面、或“开拓了新的领域”,不算过分。字数:3386作者:霍松林知识来源:吴功正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697-701页.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前出师表。推荐。爱诗词网。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②,引喻失义③,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④,俱为一体,陟罚臧否⑤,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⑥,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⑦,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⑧,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⑩,猥自枉屈(1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1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13),深入不毛(14)。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15),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17),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注释】①先帝:指刘备。崩殂(cú):死。古代帝王死亡称“崩”,或“殂”。②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③引喻失义:言谈不合大义,指说话不合宜。引,称引。喻,譬喻。④宫中:宫廷内,指内臣。府中:丞相府,指朝官。⑤陟(zhì):提升。臧(zāng):善,引申为赞扬。否(pǐ):恶,引申为批评。⑥有司:主管部门或官吏。⑦愚:对自己的谦称。⑧淑:和善。均:公平。⑨桓:汉桓帝。灵:汉灵帝。是东汉末期两个极昏庸的皇帝。⑩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11)猥:谦词,卑下。枉屈:枉驾、屈尊。(12)夙夜:日夜。(13)泸:即金沙江。(14)不毛:指荒凉之地。毛,草木。(15)驽钝:比喻才能低劣。(16)旧都:指两汉都城长安与洛阳。(17)咨诹(zōu):询问。【鉴赏】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准备兴兵北伐,征伐曹魏。行前,他深感国事正当安危存亡之际,而后主刘禅却在醉生梦死之中,颇有后顾之忧,于是上表,表达自己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志向,并劝诫后主应采纳忠言,亲贤远佞,就是这篇《前出师表》。文章从当前的天下形势谈起,劝诫刘禅要接纳忠谏,严明赏罚,广开言路,任用贤良。接着,向刘禅举荐关于宫中、军中之事所应咨询的大臣,劝诫刘禅记住东汉倾颓的教训,亲贤臣远小人。然后,追叙先帝刘备对自己的殊遇,自陈出师图报的愿望。最后,请求刘禅责成自己北伐,劝诫刘禅自己思考谋划国家大事,采纳忠谏。全文围绕君子、小人展开论述,亲贤臣、远小人是全文的宗旨,中间正反对比直接谈论这一中心,而其余话题——开言路纳忠谏,平刑赏明法治,宫中府中一视同仁,感知遇之恩,愿出师图报,看似离题,实际上却无不与这一主旨相关。此文采用拉近距离,反复叮咛的方式,与刘禅促膝晤谈。清代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三十七评论道:“伊尹频称先王,武乡频引先帝,具圣贤气象,兼骨肉恩情。似老家人出外,丁宁幼主人,言言声泪兼并。而一时外攘内顾,双管并下,于事则主行师,于情而主居守,平侧自见也。”有人批评它“过于叮咛周至”,但宋人苏轼说它“简而且尽,真而不肆”,明人归有光说它“沛然从肺腑中流出,不期文而自文”。清代刘熙载分析道:“文有仰视,有俯视,有平视。仰视者,其言恭;俯视者,其言慈;平视者,其言直。”(《艺概·文概》)诸葛亮被后主刘禅尊为仲父,故此表的视角为俯视与平视,语言极慈极直。此文与屈原的《离骚》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此文以散文的形式,语言朴实,与《离骚》以诗歌的形式,瑰伟奇丽,幽隐诡幻,文字华美不同,但是二者在抒发忠贞为国之情上并无二致。两者都是一字一句从肺腑中流出,感情真挚、饱满,爱国忠君,可歌可泣,同样为文章胜境。此文刻画了诸葛亮受恩感激,忠心耿耿,励精图治,公正贤明的性格,其爱国忠君、忧国忘身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代爱国志士、仁人君子。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歌唱“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爱国志士文天祥歌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可见此文产生的深远的影响。作者:汪平秀知识来源:汤克勤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166-168页.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东风不与周郎便。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蕉鹿梦。推荐。爱诗词网。典源出处《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qiao),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一作认)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释义用法郑国有个打柴的人,途遇惊鹿,将它打死后藏在坑中,又盖上柴草。自己以后又忘记,以为是做梦,道上讲给别人听。有人听到了,根据他讲的寻到死鹿弄回家中。打柴人夜里又梦见藏鹿之处,及取鹿之人,第二天早晨寻到此人,二人争鹿,至士师(法官)处诉讼,士师认为梦之真伪难辨,将鹿给二人分开。郑国国君闻知此事,问国相,国相也以为难辨真伪,按士师的办法也就算了。后以此典形容真伪杂陈,迷离虚幻,得失无常。用典形式【梦鹿】宋·黄庭坚:“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清·吴檠:“梦鹿忘覆蕉,伺兔笑守株。”【得鹿】宋·苏轼:“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宋·陆游:“世事本来谁得鹿?人生何处不亡羊?”【鹿梦】宋·辛弃疾:“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蕉梦】宋·张炎:“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唐。”【蕉鹿】宋·陆游:“灵府长优闲,蕉鹿乌能感。”清·丘逢甲:“荣枯谢槐蚁,得失泯蕉鹿。”【分鹿梦】宋·黄庭坚:“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梦蕉鹿】清·缪慧远:“苍茫梦里询蕉鹿,浮拍池中把酒螯。”【鹿蕉讼】明·汤显祖:“虎槛豁已除,鹿蕉讼希有。”【鹿覆蕉】宋·苏轼:“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蕉中梦】清·钱谦益:“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蕉中鹿】宋·王安石:“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宋·张孝祥:“思归梦,天边鹄。游宦事,蕉中鹿。”【蕉中覆】宋·张炎:“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重来不见花。”【蕉边梦】清·王夫之:“蕉边梦亦争秦鹿,槐下魂犹嗾晋獒。”【蕉鹿梦】宋·辛弃疾:“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清·侯铨:“得失已空蕉鹿梦,浮沉聊结鹭鸥盟。”【蕉隍讼】清·钱谦益:“莫辨蕉隍讼,何因鼠穴车。”【藏蕉梦】清·黄遵宪:“少眠易醒藏蕉梦,多难仍逢剪韭时。”【士师分鹿】宋·陆游:“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分鹿覆蕉】清·钱谦益:“且将分鹿付覆蕉,莫以亡羊笑博簺。”【寻蕉覆鹿】宋·张炎:“任蹴踏芳尘,寻蕉覆鹿,自笑无能。”【梦中案鹿】清·钱谦益:“壁上画龙成底事,梦中案鹿竟谁冤。”【梦中蕉鹿】清·黄景仁:“叹名场已醒,梦中蕉鹿,酒徒难觅,市上荆高。”【梦里士师】清·钱谦益:“梦里士师多讼狱,醉中国士少崩骞。”【惊心蕉鹿】清·汪文桂:“惊心蕉鹿追宵梦,款语沧桑坐石矶。”【覆鹿蕉讼】清·钱谦益:“覆鹿蕉讼无荣辱,芥羽鸡场有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