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三吏三别》全文、注释、赏析
《新安吏①》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②。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③,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④。我军取相州⑤,日夕望其平⑥。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⑦。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⑧,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⑨。
注释
①新安,即今河南新安县。
②“府帖”二句:是吏的解释,不得不尔。府帖,即军帖。唐为府兵制,故曰府帖。
③白水:即大河。
④“莫自”四句:代送行者抒发怨愤的话。“眼枯”二句,是说即使把眼睛哭瞎了,也留不住自己的孩子。天地,影射朝廷,因不敢亦不便直言。
⑤相州:即邺城,今河南安阳县。
⑥日夕:犹早晚,有切盼意。平:克复。
⑦旧京:即洛阳。
⑧王师:王者之师。本指天子的军旅,后来诗词中多用以指反抗侵略的政府军。在这里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义军”。顺:此处指名正言顺,合乎正义。
⑨仆射:官名,谓郭子仪。郭子仪至德元年(756)五月曾贬官左仆射。他一贯善待士卒,于部下有恩,故曰如父兄。
《潼关吏》杜甫
士卒何草草②,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③。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④,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⑤。丈人视要处⑥,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⑦!
注释
①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古为桃林塞,是洛阳通向长安的咽喉。
②草草:疲劳不堪之貌。
③“大城”二句: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其义互见。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④连云:言其高。战格:战栅,用来捍御敌人。
⑤西都:即长安。
⑥丈人:吏尊称杜甫。要处:要害的地方。
⑦哥舒:即哥舒翰。哥舒翰以兵二十万守潼关,因杨国忠促战,遂败于桃林,潼关失守,坠黄河死者数万人。
《石壕吏①》杜甫
暮投石壕村②,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③,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④!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⑤:“三男邺城戍⑥,一男附书至⑦,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⑧!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⑨,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⑩,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①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②投:宿。
③逾:翻越。
④一何:何其,多么。
⑤致词:述说。
⑥邺城:即相州。
⑦附书:捎信。
⑧长已矣:永远完了。
⑨乳下孙:正吃奶的孙子。
⑩老妪:犹言老婆子。老妇自称。
11、河阳:今河南孟州。相州失败后,河阳是前线重要防地。
12、备晨炊:置备早饭。指在军中做饭。
13、幽咽(yè):抽泣声。
《新婚别》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①。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②。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③?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④。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⑤。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⑥。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⑦。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⑧。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⑨,与君永相望!
注释
①“兔丝”二句:古代认为女子嫁了丈夫,终身就有依靠;可是嫁了军人,仍然是靠不牢,故以“兔丝附蓬麻”起兴。兔丝,即菟丝子,属旋花科,是柔弱的蔓生植物,必须缠绕在其他植物的枝干上,才能向上生长。蓬和麻,都是小植物,兔丝依附其上,自然引蔓不长。古诗:“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此化用其语。
②“君行”二句:意谓河阳虽离家不远,但在当时军事上却是最前线,暗示此次生离,可能也就成为死别,故下云“君今往死地”。
③“妾身”二句:古礼:妇人嫁三日,告庙上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然后称姑嫜。现在“暮婚晨告别”,婚礼还没完成,丈夫就走了,做新媳妇的又如何去拜见公婆呢?身,指在家庭中的身份。姑嫜,即公婆。
④藏:深居闺阁中。
⑤“生女”二句:意思是说,女子结了婚,无论丈夫怎样,总算是有了依靠,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意思。归,指女子出嫁。将,跟随在一起生活。
⑥“誓欲”二句:意谓本想和丈夫同去,但在急迫的情况下,内心又反感到慌乱,不能决定。形势,犹言情势。苍黄,同仓皇。
⑦“妇人”二句:汉将李陵,在一次作战中,发现士气不振。追查原因,是由于许多士兵携带妻子来到军队里的缘故。(见《汉书·李陵传》)
⑧罗襦裳:指结婚时所著衣服。因为家贫,嫁衣置办不易,故云久致。致,备办。
⑨“人事”句:世间的事,往往错迕难如人愿。意谓新婚之后,不是夫妻团聚,而是离别从军。错迕:错杂交迕。
《无家别》杜甫
寂寞天宝后①,园庐但蒿藜②。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③,归来寻旧蹊④。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⑤。但对狐与狸⑥,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⑦。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⑧。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鍸⑨。
虽从本州役⑩,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注释
①天宝后:指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安史之乱以后。
②园庐:指村落。蒿藜:野草。
③贱子:败兵自称。阵败:指邺城之败。
④旧蹊:旧路,此指故居。
⑤日瘦:形容日色暗淡无光。
⑥“但对”句:形容人烟稀少,野兽横行。
⑦且穷栖:姑且穷困地居住下来。
⑧灌畦:浇灌田园。
⑨习鼓鍸:重召入伍。
⑩本州役:在本州的军队服役。
11、内顾:回望家中。携:牵挂、顾恋。
12、终转迷:路远辨别不出方向,即不知将漂泊到何地。
13、委沟溪:人死后扔在沟里没有人安葬。
14、不得力:儿子不能侍养母亲。
15、两酸嘶:指母子二人都痛苦遗憾,含恨终身。
16、蒸黎:黎民、百姓。
《垂老别①》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②?投杖出门去③,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④。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⑤。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⑥。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⑦。
土门壁甚坚⑧,杏园度亦难⑨。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⑩。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注释
①垂老:已近老年。
②焉用:何必要。身独完:单独存活下来。
③投杖:扔掉拐杖。
④骨髓干:形容身体衰老,精力枯竭。
⑤上官:地方长官。
⑥“且复”句:指还要惦记老妻衣单受寒。
⑦加餐:多吃饭、多保重的意思。
⑧土门:即土门口,在今河南孟县附近,是唐军把守的要地。
⑨杏园:镇名,在今河南汲县东南,也是唐军把守的要地。
⑩“势异”二句:眼前的军事形势和邺城溃败时不同,不会马上战死。
11、“人生”二句:人生离别,岂因年老而免。
12、迟回:犹豫徘徊,这里是内心茫然的样子。
13、盘桓:留恋不前的样子。
14、蓬室居:指自己的穷家。
15、塌然:碎裂的样子。
赏析
乾元二年(759)三月,围攻邺城的六十万官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洛阳。杜甫从洛阳到华州途中,将他所见到的战乱景象写成《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集中反映了人民在安史之乱中被征上战场的情形。这组诗被后人称作“三吏”、“三别”。概括来说,“三别”侧重于从伦理情感的角度,切入民众的生存处境,分别剖析了婚姻、生命、家乡情感在战争环境所受的摧残和荒芜的命运。“三吏”则侧重从“吏”的角度出发,切入点兵、捉丁和关防事件,透视了战争迫使人们所承担的责任和带给人们的沉重灾难。这些都是从人情最反常的角度着眼,选取典型情节以反映时代的苦难。说到“从人情最反常的角度”,这体现了杜甫对汉魏乐府的借鉴和发展。汉乐府进行艺术概括的特点就是抓住人情最惨酷的现象反映社会问题,如《妇病行》中鳏夫无力照顾失去母亲的孤儿;《战城南》中战死者只求乌鸦啄尸之前“且为客嚎”;《孤儿行》中孤儿受兄嫂虐待要寄书给地下的父母等等。建安文人诗发展了这一特点,善于从人情最反常的角度着眼,选取典型情节以反映时代的苦难。如王粲《七哀诗》中母亲抛弃幼子,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中太原卒劝妻改嫁。杜甫的“三吏”、“三别”显然在取材上运用了这一原理。这组诗的主题是指责统治者在国难当头时,将战争的灾难全部推向人民,同时作者又激励人民忍着血泪支持平叛战争。《新婚别》中“暮婚晨告别”的新郎,《垂老别》中暮年从军的老翁,《无家别》中还乡后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新安吏》中不够征兵年龄的中男,《石壕吏》中衰老无力的老妇,都是不该服役而被赶上战场的。他们各有其对人生的留恋和牵挂,然而死之归宿既然不可免,只能割舍正常的亲情,为国家承担起本不该由他们承担、而且他们实在无力承担的责任。《新婚别》中的新妇只度过了一夜的新婚生活,身份都还不明确,却决心为“往死地”的丈夫守节终生,并鼓励丈夫“努力事戎行”;《垂老别》中的老翁“子孙阵亡尽”,只剩下一个“岁暮衣裳单”的老妻,也不得不忍痛抛弃;《无家别》中的战士侥幸生还,尽管田园荒芜,但他还没有丧失“当春理农务”的生趣,可是就连这点可怜的幻想都被再度征发所剥夺。这就集中了战乱所造成的生离死别中最不合人情的惨酷情景,从各个角度反映了由于战争的旷日持久,民间已经
无丁可征,而朝廷仍在强行征发的严重问题,更深切地表现了民不聊生已经达到极致的社会现状。
“三吏”、“三别”虽然共同体现了汉魏乐府进行艺术概括的原理,但具体表现各不相同。《新婚别》以新婚的独白贯串全篇,取材和表现角度可能受到曹丕《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的影响,但诗歌以汉代古诗常见的比兴开头,曲折的抒情与质朴的比兴相互穿插,最得汉乐府神情的篇章。《垂老别》主要描写老翁与老妻的诀别之词,在说了一番人都是要死的之类的道理之后,聊以安慰老妻的只是:等死不如战死,何况死期尚远。这种其实并没有什么说服力的自我宽解比呼天抢地的恸哭哀号更为沉痛。《无家别》中的士兵,与汉代古诗“十五从军征”里的老兵遭遇相似。诗人或许无意于用典,但取材角度的类似,使他从邺城败卒中选取的这个人物,凝聚了古往今来无数人民的家园被战争毁灭的共同命运。“家”,对于守土恋家的中国人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是这个故事说的是“无家可别”,离别家园本来就是令人痛苦的事,而无家可别又是更深一层的痛苦。往前走是死地,回头看不再有等待和守望的眼睛,真是“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啊。
《新安吏》在尽情渲染中男从军时离别的悲愁气氛之后,诗人以过客的身份直接出面解劝,婉转的抚慰之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又隐含着对时局的忧虑。《潼关吏》则借关吏之口充分地描绘了一番潼关的险要和守卫的坚固,结尾的哀叹却与关吏的话形成对照,以四两压千斤的力量暗示了哥舒翰的潼关之败不在工事而在人事的主旨。《石壕吏》写吏半夜抓丁,完全从听觉写事写人,就像小说的笔法。汉乐府叙事诗没有讲述完整故事的传统,当然也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那样的例外,而杜甫这首诗在他的新题乐府中也是一个特例,完整而客观地记述了一个故事,手法十分别致。由于这首《石壕吏》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而优秀,以及在思想内涵上的深沉和具有代表性(连老妇都被征上战场可以说是亘古少见了),所以它总是作为“三吏”“三别”的代表作被选入各种选本。
三吏三别。推荐。爱诗词网。杜甫《三吏三别》全文、注释、赏析《新安吏①》杜甫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②。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③,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④。我军取相州⑤,日夕望其平⑥。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⑦。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⑧,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⑨。注释①新安,即今河南新安县。②“府帖”二句:是吏的解释,不得不尔。府帖,即军帖。唐为府兵制,故曰府帖。③白水:即大河。④“莫自”四句:代送行者抒发怨愤的话。“眼枯”二句,是说即使把眼睛哭瞎了,也留不住自己的孩子。天地,影射朝廷,因不敢亦不便直言。⑤相州:即邺城,今河南安阳县。⑥日夕:犹早晚,有切盼意。平:克复。⑦旧京:即洛阳。⑧王师:王者之师。本指天子的军旅,后来诗词中多用以指反抗侵略的政府军。在这里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义军”。顺:此处指名正言顺,合乎正义。⑨仆射:官名,谓郭子仪。郭子仪至德元年(756)五月曾贬官左仆射。他一贯善待士卒,于部下有恩,故曰如父兄。《潼关吏》杜甫士卒何草草②,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③。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④,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⑤。丈人视要处⑥,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⑦!注释①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古为桃林塞,是洛阳通向长安的咽喉。②草草:疲劳不堪之貌。③“大城”二句: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其义互见。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④连云:言其高。战格:战栅,用来捍御敌人。⑤西都:即长安。⑥丈人:吏尊称杜甫。要处:要害的地方。⑦哥舒:即哥舒翰。哥舒翰以兵二十万守潼关,因杨国忠促战,遂败于桃林,潼关失守,坠黄河死者数万人。《石壕吏①》杜甫暮投石壕村②,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③,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④!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⑤:“三男邺城戍⑥,一男附书至⑦,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⑧!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⑨,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⑩,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注释①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②投:宿。③逾:翻越。④一何:何其,多么。⑤致词:述说。⑥邺城:即相州。⑦附书:捎信。⑧长已矣:永远完了。⑨乳下孙:正吃奶的孙子。⑩老妪:犹言老婆子。老妇自称。11、河阳:今河南孟州。相州失败后,河阳是前线重要防地。12、备晨炊:置备早饭。指在军中做饭。13、幽咽(yè):抽泣声。《新婚别》杜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①。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②。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③?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④。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⑤。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⑥。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⑦。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⑧。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⑨,与君永相望!注释①“兔丝”二句:古代认为女子嫁了丈夫,终身就有依靠;可是嫁了军人,仍然是靠不牢,故以“兔丝附蓬麻”起兴。兔丝,即菟丝子,属旋花科,是柔弱的蔓生植物,必须缠绕在其他植物的枝干上,才能向上生长。蓬和麻,都是小植物,兔丝依附其上,自然引蔓不长。古诗:“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此化用其语。②“君行”二句:意谓河阳虽离家不远,但在当时军事上却是最前线,暗示此次生离,可能也就成为死别,故下云“君今往死地”。③“妾身”二句:古礼:妇人嫁三日,告庙上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然后称姑嫜。现在“暮婚晨告别”,婚礼还没完成,丈夫就走了,做新媳妇的又如何去拜见公婆呢?身,指在家庭中的身份。姑嫜,即公婆。④藏:深居闺阁中。⑤“生女”二句:意思是说,女子结了婚,无论丈夫怎样,总算是有了依靠,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意思。归,指女子出嫁。将,跟随在一起生活。⑥“誓欲”二句:意谓本想和丈夫同去,但在急迫的情况下,内心又反感到慌乱,不能决定。形势,犹言情势。苍黄,同仓皇。⑦“妇人”二句:汉将李陵,在一次作战中,发现士气不振。追查原因,是由于许多士兵携带妻子来到军队里的缘故。(见《汉书·李陵传》)⑧罗襦裳:指结婚时所著衣服。因为家贫,嫁衣置办不易,故云久致。致,备办。⑨“人事”句:世间的事,往往错迕难如人愿。意谓新婚之后,不是夫妻团聚,而是离别从军。错迕:错杂交迕。《无家别》杜甫寂寞天宝后①,园庐但蒿藜②。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③,归来寻旧蹊④。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⑤。但对狐与狸⑥,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⑦。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⑧。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鍸⑨。虽从本州役⑩,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注释①天宝后:指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安史之乱以后。②园庐:指村落。蒿藜:野草。③贱子:败兵自称。阵败:指邺城之败。④旧蹊:旧路,此指故居。⑤日瘦:形容日色暗淡无光。⑥“但对”句:形容人烟稀少,野兽横行。⑦且穷栖:姑且穷困地居住下来。⑧灌畦:浇灌田园。⑨习鼓鍸:重召入伍。⑩本州役:在本州的军队服役。11、内顾:回望家中。携:牵挂、顾恋。12、终转迷:路远辨别不出方向,即不知将漂泊到何地。13、委沟溪:人死后扔在沟里没有人安葬。14、不得力:儿子不能侍养母亲。15、两酸嘶:指母子二人都痛苦遗憾,含恨终身。16、蒸黎:黎民、百姓。《垂老别①》杜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②?投杖出门去③,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④。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⑤。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⑥。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⑦。土门壁甚坚⑧,杏园度亦难⑨。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⑩。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注释①垂老:已近老年。②焉用:何必要。身独完:单独存活下来。③投杖:扔掉拐杖。④骨髓干:形容身体衰老,精力枯竭。⑤上官:地方长官。⑥“且复”句:指还要惦记老妻衣单受寒。⑦加餐:多吃饭、多保重的意思。⑧土门:即土门口,在今河南孟县附近,是唐军把守的要地。⑨杏园:镇名,在今河南汲县东南,也是唐军把守的要地。⑩“势异”二句:眼前的军事形势和邺城溃败时不同,不会马上战死。11、“人生”二句:人生离别,岂因年老而免。12、迟回:犹豫徘徊,这里是内心茫然的样子。13、盘桓:留恋不前的样子。14、蓬室居:指自己的穷家。15、塌然:碎裂的样子。赏析乾元二年(759)三月,围攻邺城的六十万官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洛阳。杜甫从洛阳到华州途中,将他所见到的战乱景象写成《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集中反映了人民在安史之乱中被征上战场的情形。这组诗被后人称作“三吏”、“三别”。概括来说,“三别”侧重于从伦理情感的角度,切入民众的生存处境,分别剖析了婚姻、生命、家乡情感在战争环境所受的摧残和荒芜的命运。“三吏”则侧重从“吏”的角度出发,切入点兵、捉丁和关防事件,透视了战争迫使人们所承担的责任和带给人们的沉重灾难。这些都是从人情最反常的角度着眼,选取典型情节以反映时代的苦难。说到“从人情最反常的角度”,这体现了杜甫对汉魏乐府的借鉴和发展。汉乐府进行艺术概括的特点就是抓住人情最惨酷的现象反映社会问题,如《妇病行》中鳏夫无力照顾失去母亲的孤儿;《战城南》中战死者只求乌鸦啄尸之前“且为客嚎”;《孤儿行》中孤儿受兄嫂虐待要寄书给地下的父母等等。建安文人诗发展了这一特点,善于从人情最反常的角度着眼,选取典型情节以反映时代的苦难。如王粲《七哀诗》中母亲抛弃幼子,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中太原卒劝妻改嫁。杜甫的“三吏”、“三别”显然在取材上运用了这一原理。这组诗的主题是指责统治者在国难当头时,将战争的灾难全部推向人民,同时作者又激励人民忍着血泪支持平叛战争。《新婚别》中“暮婚晨告别”的新郎,《垂老别》中暮年从军的老翁,《无家别》中还乡后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新安吏》中不够征兵年龄的中男,《石壕吏》中衰老无力的老妇,都是不该服役而被赶上战场的。他们各有其对人生的留恋和牵挂,然而死之归宿既然不可免,只能割舍正常的亲情,为国家承担起本不该由他们承担、而且他们实在无力承担的责任。《新婚别》中的新妇只度过了一夜的新婚生活,身份都还不明确,却决心为“往死地”的丈夫守节终生,并鼓励丈夫“努力事戎行”;《垂老别》中的老翁“子孙阵亡尽”,只剩下一个“岁暮衣裳单”的老妻,也不得不忍痛抛弃;《无家别》中的战士侥幸生还,尽管田园荒芜,但他还没有丧失“当春理农务”的生趣,可是就连这点可怜的幻想都被再度征发所剥夺。这就集中了战乱所造成的生离死别中最不合人情的惨酷情景,从各个角度反映了由于战争的旷日持久,民间已经无丁可征,而朝廷仍在强行征发的严重问题,更深切地表现了民不聊生已经达到极致的社会现状。“三吏”、“三别”虽然共同体现了汉魏乐府进行艺术概括的原理,但具体表现各不相同。《新婚别》以新婚的独白贯串全篇,取材和表现角度可能受到曹丕《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的影响,但诗歌以汉代古诗常见的比兴开头,曲折的抒情与质朴的比兴相互穿插,最得汉乐府神情的篇章。《垂老别》主要描写老翁与老妻的诀别之词,在说了一番人都是要死的之类的道理之后,聊以安慰老妻的只是:等死不如战死,何况死期尚远。这种其实并没有什么说服力的自我宽解比呼天抢地的恸哭哀号更为沉痛。《无家别》中的士兵,与汉代古诗“十五从军征”里的老兵遭遇相似。诗人或许无意于用典,但取材角度的类似,使他从邺城败卒中选取的这个人物,凝聚了古往今来无数人民的家园被战争毁灭的共同命运。“家”,对于守土恋家的中国人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是这个故事说的是“无家可别”,离别家园本来就是令人痛苦的事,而无家可别又是更深一层的痛苦。往前走是死地,回头看不再有等待和守望的眼睛,真是“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啊。《新安吏》在尽情渲染中男从军时离别的悲愁气氛之后,诗人以过客的身份直接出面解劝,婉转的抚慰之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又隐含着对时局的忧虑。《潼关吏》则借关吏之口充分地描绘了一番潼关的险要和守卫的坚固,结尾的哀叹却与关吏的话形成对照,以四两压千斤的力量暗示了哥舒翰的潼关之败不在工事而在人事的主旨。《石壕吏》写吏半夜抓丁,完全从听觉写事写人,就像小说的笔法。汉乐府叙事诗没有讲述完整故事的传统,当然也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那样的例外,而杜甫这首诗在他的新题乐府中也是一个特例,完整而客观地记述了一个故事,手法十分别致。由于这首《石壕吏》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而优秀,以及在思想内涵上的深沉和具有代表性(连老妇都被征上战场可以说是亘古少见了),所以它总是作为“三吏”“三别”的代表作被选入各种选本。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希望》艾青。推荐。爱诗词网。梦的朋友幻想的姐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前面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象征,是艾青艺术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环。诗人情感意向的加入,使描述的对象随着主观情绪的发展而推移,转化为有丰富思想感情内涵的意象。《希望》所创造的意象惊心眩目,其显示的象征意蕴给读者以强烈的振奋。这首诗以人们最关注的人生“希望”为外在的中轴线,以“希望”距离的远与近为内在情绪的脉络,含蕴着作者辩证的理性思考。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希望:希望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强盛,希望自己的事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希望建立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希望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亲相敬、相助相依,希望早日和天涯友人聚首……。许多时候,希望似乎是那样渺远,远得像是梦幻,“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但是,有时候“她”又是那样相近,近得像跟在身边的影子,“老走在你前面”,“你不理她,她撵你”。“希望”简直“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又美丽。这个希望实现了,新的希望又会出现。诗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组组白描和象征构成的意象,最后水到渠成,凝结成希望的光华:“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诗人选取了单纯而强烈的意象组合,在气氛的层层顺向叠加中渲染出勃勃的生机;诗的语言简单明了,表现了复杂的内涵,很有力度。它告诉人们永远追求希望,不要放弃,不要失望,最终会走进辉煌的希望的殿堂!艾青认为,“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艾青《诗论·语言》)这是诗人数十年创作中一贯追求的美学原则。即使像《希望》这类哲理性很强的诗作,也是服务于他的质朴、鲜亮的艺术目标的。作者有意识地避免华词丽句,不故作奇曲,以明白的口语入诗,但同时又注意语言启悟暗示和内在张力,将丰富的思想内涵化在平淡、浅显、近乎白描的语言形式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陶潜、读懂了李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艾青也称为中国第一流的大诗人呢?
【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出处】唐·李白《送友人》【译注】青翠的山峰多情,横断在城关外城,明澄的流水多情环绕着城关内城。【原诗】《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赏析】李白作别诗,颇喜以自然景状为衬托,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此诗也不例外。这种写法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把别离之情具体化,使人如置身其境,并且还通过意象的表现,构成了一种寄托的形象美。这首《送友人》景色如画。这是此诗给人的第一印象。郭外城边,青山横卧,白水似练,这是送别的地点,是整体视野中一个完全的画面,纯客观地勾勒,表面上似乎并不见情感色彩。下面五、六两句,浮云飘忽,落日一抹,就物象本身看,亦可说是送别时的环境,与一、二两句相合。这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最浅层次印象。三、四两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就替上述画面点题,也即为其注入了感情色彩。“一别”而“万里”,极大的反差,这是把极短促强烈的别情引向极深远极悠长。与此相应的是七、八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状写不忍长别、眷恋难舍之情。如果说最初的印象首先是送别的画面,那么这几句贯穿其间,抒写别意,则是画面内在的连接线,使其由直接的观感进而深入到情绪的体验了。唐人创作注重意象,而意象是作为内在感受与外在物象具有审美意义的结合,于诗中往往含有“兴”的因素,具有寄托象征的意味。此诗首两句推出的青山、白水,作为送别的特定环境,其实即具有一定的象征色彩。如宋人王观送别词中也有“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卜算子》)之句。后面的“浮云”、“落日”,其托意就更深。这两句原脱胎于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由此看,浮云落日不仅是当时的景象,其本身也是远别相思的寄托物,何况它还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正是这种表现手法,使李白之别情,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却又深远无穷。送别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为好诗。李白此诗之妙便在于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相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永。
青山横北郭。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出处】唐·李白《送友人》【译注】青翠的山峰多情,横断在城关外城,明澄的流水多情环绕着城关内城。【原诗】《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赏析】李白作别诗,颇喜以自然景状为衬托,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此诗也不例外。这种写法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把别离之情具体化,使人如置身其境,并且还通过意象的表现,构成了一种寄托的形象美。这首《送友人》景色如画。这是此诗给人的第一印象。郭外城边,青山横卧,白水似练,这是送别的地点,是整体视野中一个完全的画面,纯客观地勾勒,表面上似乎并不见情感色彩。下面五、六两句,浮云飘忽,落日一抹,就物象本身看,亦可说是送别时的环境,与一、二两句相合。这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最浅层次印象。三、四两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就替上述画面点题,也即为其注入了感情色彩。“一别”而“万里”,极大的反差,这是把极短促强烈的别情引向极深远极悠长。与此相应的是七、八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状写不忍长别、眷恋难舍之情。如果说最初的印象首先是送别的画面,那么这几句贯穿其间,抒写别意,则是画面内在的连接线,使其由直接的观感进而深入到情绪的体验了。唐人创作注重意象,而意象是作为内在感受与外在物象具有审美意义的结合,于诗中往往含有“兴”的因素,具有寄托象征的意味。此诗首两句推出的青山、白水,作为送别的特定环境,其实即具有一定的象征色彩。如宋人王观送别词中也有“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卜算子》)之句。后面的“浮云”、“落日”,其托意就更深。这两句原脱胎于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由此看,浮云落日不仅是当时的景象,其本身也是远别相思的寄托物,何况它还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正是这种表现手法,使李白之别情,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却又深远无穷。送别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为好诗。李白此诗之妙便在于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相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永。
【诗句】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去年花开的时候和你分别,今年的花再度绽开,又是一年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题解】此诗约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时韦应物在滁州(今属安徽)刺史任。李儋:字幼遐,官至殿中侍御史,韦集中寄李儋诗多首。元锡:或谓亦李儋字。此外,元和、长庆年间有福建、宣歙观察使元锡,字君贶,似时代稍迟,恐非其人。诗意似亦仅寄一人。诗中叙别后思念之情。颈联二句,抒写愧对人民困苦流亡,尤为后人所传诵。宋代黄彻《䂬溪诗话》卷二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尾联则表示盼望友人来相会。全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全诗赏析】作于兴元元年(784)春滁州任所,诗中西楼当在滁州,去年朱泚叛军盘踞长安,德宗一直流亡奉天(今陕西乾县)。李儋为作者诗友,时官殿中侍御史,此诗叙离别及感时之思,谢榛《四溟诗话》谓律诗八句皆淡者,孟浩然、韦应物有之,本篇即是。首联从前一年分别时说起,将花里话别的往事重提,出语淡雅,只于“又”字见情,足以引起对方同样地念旧。次联感时自伤。诗人离开长安,出守滁州这一年,政局发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又一次动乱,事态严重;加之年近半百,又兼多病,国家和个人都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世事茫茫”、“春愁黯黯”,危苦孤寂之中,对故人也就特别思念。由于政局不安,民生凋弊,在官者亦不能有大作为,看到邑有流亡的事实,自己不能不受良心谴责,感到惭愧,这就加强了本来就有的归田隐居的想法。两句语挚意切,向来为人传诵。宋人黄彻《䂬溪诗话》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末联点明作意:听说你要来,故一直向人打听,可是看看西楼的月亮都圆了几回,还没有盼到。言下之意是盼对方快来,为什么不直说?因为这是写诗,寄情思于月缺月圆,与首联同归淡雅。因为诗写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头,调子不免低沉,又都是肺腑之言,所以笔笔实在,声声入耳。五六两句表现从政者的良心发现,为全诗增价。
去年花里逢君别。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去年花开的时候和你分别,今年的花再度绽开,又是一年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题解】此诗约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时韦应物在滁州(今属安徽)刺史任。李儋:字幼遐,官至殿中侍御史,韦集中寄李儋诗多首。元锡:或谓亦李儋字。此外,元和、长庆年间有福建、宣歙观察使元锡,字君贶,似时代稍迟,恐非其人。诗意似亦仅寄一人。诗中叙别后思念之情。颈联二句,抒写愧对人民困苦流亡,尤为后人所传诵。宋代黄彻《䂬溪诗话》卷二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尾联则表示盼望友人来相会。全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全诗赏析】作于兴元元年(784)春滁州任所,诗中西楼当在滁州,去年朱泚叛军盘踞长安,德宗一直流亡奉天(今陕西乾县)。李儋为作者诗友,时官殿中侍御史,此诗叙离别及感时之思,谢榛《四溟诗话》谓律诗八句皆淡者,孟浩然、韦应物有之,本篇即是。首联从前一年分别时说起,将花里话别的往事重提,出语淡雅,只于“又”字见情,足以引起对方同样地念旧。次联感时自伤。诗人离开长安,出守滁州这一年,政局发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又一次动乱,事态严重;加之年近半百,又兼多病,国家和个人都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世事茫茫”、“春愁黯黯”,危苦孤寂之中,对故人也就特别思念。由于政局不安,民生凋弊,在官者亦不能有大作为,看到邑有流亡的事实,自己不能不受良心谴责,感到惭愧,这就加强了本来就有的归田隐居的想法。两句语挚意切,向来为人传诵。宋人黄彻《䂬溪诗话》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末联点明作意:听说你要来,故一直向人打听,可是看看西楼的月亮都圆了几回,还没有盼到。言下之意是盼对方快来,为什么不直说?因为这是写诗,寄情思于月缺月圆,与首联同归淡雅。因为诗写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头,调子不免低沉,又都是肺腑之言,所以笔笔实在,声声入耳。五六两句表现从政者的良心发现,为全诗增价。
人生礼赞。推荐。爱诗词网。《人生礼赞——青年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朗费罗不要在哀伤的诗句里对我说,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昏睡的灵魂等于是死的①,事物的真相和外表不同。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实在的!它的归宿并不是荒坟;“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②,这话说的并不是灵魂。我的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艺术永恒,时光飞逝,我们的心,虽然勇敢、坚决,仍然像闷声的鼓,它正在伴奏向坟墓送葬的哀乐。在这世界的辽阔战场上,在这人生的营帐中,莫学那听人驱策的哑畜,要做一个战斗中的英雄!别指靠将来,不管它多迷人!让已逝的过去永久埋葬!行动吧,——趁着现在的时光!良知在心中,上帝在头上!伟大的生平昭示我们:我们能够生活得高尚,而当告别人世的时候,留下脚印在时间的沙上③;也许我们有一个弟兄航行在庄严的人生大海,船只沉没了,绝望的时候,会看到这脚印而振作起来。那么,让我们起来干吧,对任何命运抱英雄气概;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追求,要学会劳动,学会等待。(杨德豫译)【注释】①“昏睡的”,意为“怠惰的”。②“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这是耶和华对亚当说的话。③沙:指古代计时用的沙漏中的沙粒。“时间的沙”,指人类的历史。而从下一节诗来看,这里的“沙”又可解释为“人生大海”岸边的沙滩。【赏析】这首诗作于1838年。它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美国北方人们(包括诗人在内)的乐观进取精神。诗人一开始就批判了“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的悲观论调。诗人认为,人的肉体虽然会毁灭,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如果因为人的肉体会灭亡,就让精神也“昏睡”,那才是真正的死亡。诗人明确表达了当时处于上升时期的美国资产阶级的强烈愿望:要不断地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诗人认为,人生就是战场,不要留恋过去,也不要指靠将来,而要抓紧现在的一分一秒,做一个战斗中的英雄。尽管人生短促,但是人是可以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脚印的。诗人这里所说的脚印,就是指当时美国资产阶级开创新世界的业绩,它能在人们感到绝望的时候给人以鼓舞。诗的最后一段号召人们行动起来,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追求。整篇诗歌充满着对人生的乐观主义态度,渴望着战斗,渴望着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具有当时美国北方那种努力开拓、奋发图强的时代特征。
浑沌之死。推荐。爱诗词网。《庄子》南海之帝为倏②,北海之帝为忽③,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④相与⑤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⑥。倏与忽谋⑦报浑沌之德⑧,曰:“人皆有七窍⑨,以视、听、食、息⑩,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11)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注释】①选自《庄子·应帝王》。浑沌:天地未开辟前模糊一团的状态,文中指中央之帝。②〔倏(shū)〕极快地。这里是南海之帝的名字。③〔忽〕短暂的。这里是北海之帝的名字。④〔时〕常常。⑤〔相与〕相会,在一起。⑥〔甚善〕非常和善。⑦〔谋〕商量。⑧〔德〕恩情。⑨〔七窍〕眼、耳、口、鼻七个孔。⑩〔息〕呼吸。(11)〔日〕每天。【译文】南海的大帝叫倏,北海的大帝叫忽,中央大帝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约在浑沌住处见面,浑沌对待二人非常和善。倏与忽商量着要报答浑沌的善待之情,说:“人有眼、耳、口、鼻七个孔,用来看、听、吃、呼吸,单单浑沌没有,我们尝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于是每天凿一个孔,凿了七天浑沌就死了。字数:458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45页.
《虞姬自刎(虞姬别霸王)》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正义》:“《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又,《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中记虞姬和项王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别霸王。推荐。爱诗词网。《虞姬自刎(虞姬别霸王)》出处、释义和例句【出典】《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正义》:“《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又,《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中记虞姬和项王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又,宋·范成大《虞姬墓》诗:“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姬有墓田。”又,宋·曾巩《虞美人草》诗(一说许彦国作):“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先飞,青血化为原上草。”又,元·王伯成套曲[般涉调·哨遍]《项羽自刎》中[耍孩儿]:“唯除个植楚怀忠政,错认做奸人暗等。误截一臂不任疼。猛魂飘已赴幽冥。碧澄澄万里天如水,明朗朗十分月满营。马首立虞姬氏,翠蛾低敛,粉泪双擎。[么]绝疑的宝剑挥圆颈,不二色的刚肠痛。怎教暴露在郊墟,惜香肌难入山陵,望碧云芳草封高塚。对黄土寒沙赴浅坑。伤情兴,须臾天晓,仿佛平明。”又,元·张时起有杂剧《霸王垓下别虞姬》,已佚。【释义】《史记·项羽本纪》记虞姬事,并未说明她是否自刎,但后世有“虞姬墓”。历来诗人对虞姬多有歌咏,皆以为自刎死。又,宋金杂剧、院本多有霸王剧目,最完整的、涉及虞姬的剧本应是元代张时起的《霸王垓下别虞姬》,惜已佚。而元代保留戏曲、小说中霸王故事最多的,是王伯成的套曲。其中说到霸王马上别虞姬,虞姬立马首,拔剑自刎,这也应是张时起剧本的关目。【例句】①你你你,做了个别霸王自刎虞姬。(关汉卿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二折[梁州第七])张珪与妻相别,借用霸王别姬典故。“自刎”事自然是虚的。②我做了别虞姬楚霸王,全不见守玉关镇西将。(马致远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雁儿落])剧中汉元帝被迫送昭君出塞,很觉怆然,所以用楚霸王比喻自己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