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寻仙不辞远

五岳寻仙不辞远朗读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出自哪里,《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什么意思,《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原文出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赏析。

【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鉴赏】诗仙李白天性放荡疏狂,爱好寻幽访胜,一方面是游山玩水,一方面是求仙学道。这两句诗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为了寻访隐居在五岳山上的仙人,从来不担心路途的遥远;这一生就是爱好到各地名山去游玩。爱好登山的人最喜欢读这两句诗,诗中隐然流露出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意味。后人常用“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这两句诗,来表示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即使是身临险境,也毫不退缩。

【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纪事体裁叙述明代历史的重要史籍。清初谷应泰编撰。顺治十三年(1656),谷氏任浙江学政佥事,延揽学者张岱、陆圻、徐倬等人,搜集史料,编撰而成。最早的刻本为顺治十五年谷氏所刻的筑益堂本。其后翻刻者甚多,以江西局本和广雅局本为最通行,近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校点本,除原书80卷及补遗6卷外,更收入清初海盐彭孙贻所作的《明朝纪事本末补编》5卷(每目为1卷,即《秘书告成》、《科举开设》、《西人封贡》、《西南群蛮》、《宦官贤奸》),其性质为补谷氏书之未备,内容虽不甚重要,亦略有可取。又清末江都倪车田撰《续明史纪事本末》18卷,记载南明之事(亦以一篇为一卷,始于《南部兵事》,终于《自成遗乱》,其性质为谷氏书的续编),因南明之事已入清史阶段,且其书取材无特殊之处,故校点本未予收入。北京图书馆有南陵徐仁山旧藏《明史纪事本末》,朱墨校注,可称善本。

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县)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学政佥事等职,一生好学勤著,除本书外,其主要著作皆收入《筑益堂集》。

()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妹必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也。

——《尹文子》

()

“花開時節與誰來。”詩句出處:《定風波》;是宋朝詩人蘇軾的作品。

()

《战国策》

秦王

()

【诗句】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意思】名声岂能是因文章而显著?做官老了,理应退休。【赏析】岂:难道。著:显著。我的声名,难道是想借文章而显著吗?我的官职,是该随我的老病而退休了。作者表示自己胸怀坦荡,并不把世俗名利放在心上。【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鉴赏】肃宗乾元元年关内大旱,杜甫举家迁移到成都,后由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任官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便乘舟东下,途经渝州(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此诗约作于永泰元年(765)。前半首写旅夜情景。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两岸细草,月夜中一只桅杆高高的孤舟停泊着。这里的“细草”、“孤舟”已不仅仅是实景,而是寄托着杜甫当时凄凉的心境。接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平野上空星星闪烁,如直垂大地,使平野更呈开阔;波涛汹涌中托出一轮明月,大江在激流中浩荡东去,好一派雄浑开阔的气象。象一首乐曲,开头是轻盈中微呈幽怨,接着奏出了阔远、悠扬的旋律,使读者进入到一个辽阔的境界。抑和扬,近景和远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色。然而诗人写阔大的景色,只是用来衬托他当时孤寂的心态。和他在《江汉》中所写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一样,也是用开阔的景象来反衬他孤单无告的心境。诗的下半首是抒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个人的名声卓著,难道是由于他文章写得好?年老多病,做官应是退休了。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对此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从深层来理解它。杜甫满怀经邦致世的抱负,但无法施展。所以,这两句诗实际上是杜甫内心深处的慨叹。也是在《江汉》中诗人写道:“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明明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满怀抱负的诗人,最后只落得象飘零在天地间的沙鸥一样,孤单无依。这正是杜甫当时生活、思想的写照。杜诗在语言的锤炼方面工力甚深,自称是“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往往一字一句有出人意外的神妙之处。如本诗中的“名岂文章著”的“岂”,就有多种意义:一是谦虚之词,似说世上的名实并不相符;二是说自己的名难道真是由于文章,这是徒有虚名而已;第三,也包含有认为自己的诗文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声。所以就一“岂”字蕴含深广,耐人寻味。又如一向为人称颂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一“垂”字,更显出平野之阔,用一“涌”字,则展示出一片银色月光随波而荡漾的生动景象。这是杜诗语言的精工、独到之处。

()

典源出处《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