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出自哪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什么意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原文出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赏析。
【出处】五代·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鉴赏】树林里的花朵已经凋谢,那一片片、一瓣瓣的红艳,实在消逝得太匆促了。作者借着春日林花的匆匆凋谢,来感叹美景难再,人生的大好时光,一去了无踪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词,可用来劝人要好好把握时光,别让它轻易流逝。
【原词】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推荐。爱诗词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出自哪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什么意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原文出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赏析。【出处】五代·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鉴赏】树林里的花朵已经凋谢,那一片片、一瓣瓣的红艳,实在消逝得太匆促了。作者借着春日林花的匆匆凋谢,来感叹美景难再,人生的大好时光,一去了无踪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词,可用来劝人要好好把握时光,别让它轻易流逝。【原词】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群峰连绵,山峦重叠,峰回路转,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使人留恋。倏忽间,日薄西山,就到了黄昏。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梦中天姥山绮丽、明媚的景色。“迷”、“倚”不仅写出山中花石之美、之奇,而且反映出诗人渴望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注:倚,靠。暝(míng),黄昏。
千岩万转路不定。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群峰连绵,山峦重叠,峰回路转,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使人留恋。倏忽间,日薄西山,就到了黄昏。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梦中天姥山绮丽、明媚的景色。“迷”、“倚”不仅写出山中花石之美、之奇,而且反映出诗人渴望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注:倚,靠。暝(míng),黄昏。
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糟饼二枚,即有酣状。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曰:“非也,食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便说饮酒,也妆些门面。”夫颔之。及出,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友诘之曰:“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②的。”友笑曰:“仍是糟饼。”既归,而妻知,咎曰:“酒如何说熯?径云热饮。”夫曰:“已晓矣!”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友问曰:“尔吃几何?”伸指曰:“两个。”
糟饼。推荐。爱诗词网。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糟饼二枚,即有酣状。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曰:“非也,食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便说饮酒,也妆些门面。”夫颔之。及出,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友诘之曰:“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②的。”友笑曰:“仍是糟饼。”既归,而妻知,咎曰:“酒如何说熯?径云热饮。”夫曰:“已晓矣!”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友问曰:“尔吃几何?”伸指曰:“两个。”——《笑林》【注释】①糟饼:用酒糟和粗粮面烙成的饼。②熯(han):同暵,干燥,一种烹饪方法。【解说】天下没有比这丈夫更笨的丈夫了,妻子是心智灵巧,可惜丈夫不争气,为装点面子反而丢了脸。那丈夫虽然笨,但他对妻子是言听计从,不愧为模范丈夫,对友人“襟怀坦白”,尤其最后一次遇见友人,先是高声夸口,继而伸出两个指头,虽“朽木不可雕也”,但其憨态却也有可喜可爱之处。然而那友人却不简单,他吃准了这位憨朋友没喝过酒,也缺乏对于酒的基本知识,故而面对两次撒谎,他都从实质性问题上叫对方漏洞百出。这篇短文的故事性也正在于此,一个心智愚拙,一个聪明过人,而前者偏要冒充智者来“斗”,自然是一次次出洋相,故事也就不断产生出喜剧效果来。从这则故事里可以得出一个为人的教训,凡事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如果对一件事情缺乏感性体验,更缺乏理性认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或是信口胡扯,必然要出洋相。时下这种一知半解的半桶水,却夸夸其谈的人却很多,很能取宠于那些不懂的人(其实那位愚丈夫对没饮过酒的人也很可吹一番),但碰上内行他就没戏了。【相关名言】我要做的是叫我的愿望符合事实,而不是试图让事实与我的愿望调和。——英国·赫胥黎
姑射神人。推荐。爱诗词网。肩吾问于连叔①曰:“吾闻言于接舆②,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③,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④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⑤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⑥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庄子·逍遥游》【注释】①肩吾、连叔:古时修道之士,实为子虚乌有的寓言人物。②接舆:楚国隐士。《高士传》以为姓陆名通,字接舆。③姑射之山:神话中的山名。④淖约:轻盈柔美。⑤时女: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引赵以夫之说,以为即“是汝”。⑥旁礴:成玄英释之为混同。【意译】肩吾告诉连叔说:“接舆曾讲过这样一件事: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个神人,她的肌肤像冰雪一样洁白无暇,容态像处女一样轻盈柔美。她不吃五谷,只是吸清风、饮露水。乘着云气,驾御着飞龙,而遨游在四海之外。她的精神凝聚,能使百物不受灾害,年丰岁熟。我认为这是诳言不可相信。”连叔说:“的确,瞎子无法与他共赏文彩之美,聋子无法与他共赏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有形体有聋有瞎吗?人的心智也是有的。这话,就是指你而说的呀!这个神人,她的德量能混同万物而为一,人世纷扰求乱,她怎肯劳碌自身去管世间的俗事呢!这样的人,外物不能伤害她,即使洪水滔天也不会被淹死,能使金石熔化、山石焦枯的大旱也不能使她热死。而她的尘垢粃糠,也可以造成尧舜。这样的人怎肯去管俗事呢!”【解说】姑射神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所以说是神人,因为是神人,所以世间的凡人是难以理解的。连庄子的笔墨也是不落一点凡尘,那样的洁净超妙。你看那神人是那样的风姿绰约,那样的自由自在,那样的精神饱满!难怪连肩吾也不相信有这样的人。的确尘世间是不会有这样美丽绝伦的人品的,尤其是男人。大概也只有凭藉无阻无碍的自由心灵的慧眼,才能一睹仙容,因为一旦降凡,原来冰清玉洁的她也就不复存在了,尘世间的污垢总要让她染上几个黑点。尽管她的尘垢粃糠也可以捏出个尧舜来,但无奈她不想,也许也不能料理俗事,故对于尘世间千千万万的俗人又有什么补救呢?庄子希望用这样一个超越尘世功利的自由精神的象征来引导人们进入忘我无己的境界,从而泯灭尘世间一切苦恼,然而,这个境界也像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姑射神人那样可望而不可即。【相关名言】我们在人体中崇仰的不是如何美丽的外表的形态,而是那好像使人体透明的内在的光芒。——法国·罗丹
墨子非攻。推荐。爱诗词网。[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①。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②,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③,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④,其不仁滋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⑤,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⑥,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诚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⑦?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注释〕 ① 亏: 损害。 ② 攘: 偷盗、窃取。 ③ 滋: 更加。 ④ 苟: 假如。⑤ 拖: 夺取。 ⑥ 以此说往: 以此类推。 ⑦ 奚: 什么。[中] 子墨子言曰: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诚欲毁誉之审①,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得②,则以往知来③,以见知隐④。”谋若此,可得而知矣。今师徒唯毋兴起⑤,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今尝计军出,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⑥,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⑦,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剑乘车,其往则碎折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⑨,亦不可胜数。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子墨子言曰: 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今万乘之国,虚数于千,不胜而入;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为政若此,非国之务者也。饰攻战者言曰: 南则荆吴之王,北则齐晋之君,始封于天下之时,其土地之方,未至有数百里也;人徒之众,未至有数十万人也。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故当攻战而不可不为也。子墨子言曰: 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也。譬若医之药人之有病者然。今有医于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万人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谓之非行药也⑩。故孝子不以食其亲,忠臣不以食其君。古者封国于天下,尚者以耳之所闻⑪,近者以目之所见,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何以知其然也?东方有莒之国者,其为国甚小,间于大国之间,不敬事于大,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是以东者越人夹削其壤地,西者齐人兼而有之。计莒之所以亡于齐越之间者,以是攻战也。虽南者陈蔡,其所以亡于吴越之间者,亦以攻战。虽北者且一不著何,其所以亡于燕代胡貊之间者,亦以攻战也。是故子墨子言曰: 古者王公大人,诚欲得而恶失,欲安而恶危,故当攻战而不可不非。饰攻战者之言曰: 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哉?子墨子言曰: 子虽能收用子之众,子岂若古者吴阖闾哉?古者吴阖闾教士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⑫。出于冥隘之径⑬,战于柏举,中楚国而朝宋与及鲁。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战于艾陵,大败齐人而葆之大山,东而攻越,济三江五湖,而葆之会稽。九夷之国莫不宾服。于是退不能赏孤⑭,施舍群萌⑮,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智,怠于教,遂筑姑苏之台,七年不成。及若此,则吴有离罢之心。越王勾践视吴上下不相得,收其众以复其仇,入北郭,徙大内,围王宫,而吴国以亡。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攻战之速,故差论其爪牙之士,比列其舟车之卒,以攻中行氏而有之。以其谋为既已足矣,又攻兹范氏而大败之。并三家以为一家,而不止,又围赵襄子于晋阳。及若此,则韩魏亦相从而谋曰:“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赵氏朝亡,我夕从之;赵氏夕亡,我朝从之。《诗》曰:‘鱼水不骛⑯,陆将何及乎⑰!’”是以三主之君一心戮力,辟门除道,奉甲兴士,韩魏自外,赵氏自内,击智伯大败之。是故子墨子言曰: 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今以攻战为利,则盖尝鉴之于智伯之事乎?此其为不吉而凶,既可得而知矣。〔注释〕 ① 诚: 的确。 ② 谋而不得: 谋划得不到结论。 ③ 以往知来: 根据往事推知未来。 ④ 以见知隐: 根据现象推知本质。 ⑤ 师徒: 军队。⑥ 拨: 大盾。劫: 刀柄。 ⑦ 靡弊: 残破、凋敝。 ⑧ 辍绝: 断绝。 ⑨ 主后: 主祭的人及其后代。 ⑩ 行药: 通用的良方。 ⑪ 尚者: 先前。 ⑫ 注林: 地名。⑬ 冥隘: 地名。 ⑭ 赏: 抚恤,照顾。 ⑮ 萌: 百姓。 ⑯鱼水不骛: 鱼在水中游得不快。⑰陆将何及: 离水上陆,后悔莫及。[下] 子墨子言曰: 今天下之所誉善者,其说将何哉?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意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虽使下愚之人,必曰:“将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今天下之所同义者,圣王之法也。今天下之诸侯将犹多皆攻伐并兼,则是有誉义之名,而不察其实也。此譬犹盲者之与人同命白黑之名,而不能分其物也,则岂谓有别哉?是故古之知者之为天下度也,必顺虑其义而后为之行。是以动则不疑,远迩咸得其所欲,而顺天鬼百姓之利,则知者之道也。是故古之仁人有天下者,必反大国之说,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焉率天下之百姓,以农臣事上帝山川鬼神。利人多,功故又大,是以天赏之,鬼富之,人誉之,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参乎天地①,至今不废。此则知者之道也,先王之所以有天下者也。今王公大人、天下之诸侯则不然,将必皆差论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车之卒伍,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罪之国。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②,攘杀其牲牷,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曰:“死命为上,多杀次之,身伤者为下,又况失列北桡乎哉③,罪死无赦!”以惮其众④。夫无兼国覆军,贼虐万民,以乱圣人之绪。意将以为利天乎?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此刺杀天民,剥振神之位,倾覆社稷,攘杀其牺牲,则此上不中天之利矣。意将以为利鬼乎?夫杀天之人,灭鬼神之主,废灭先王,贼虐万民,百姓离散,则此中不中鬼之利矣。意将以为利人乎?夫杀之人,为利人也悖矣⑤。又计其费,此为害生之本,竭天下百姓之财用不可胜数也,则此下不中人之利矣。今夫师者之相为不利者也,曰将不勇,士不奋,兵不利,教不习,师不众,卒不和,威不圉,围之不久,争之不疾,系之不强,植心不坚⑥,与国诸侯疑。与国诸侯疑,则敌生虑而意赢矣。遍具此物,而致从事焉,则是国家失卒,而百姓易务也⑦。今不尝观其说好攻伐之国?若使中兴师,君子,庶人也必且数千,徒倍十万,然后足以师而动矣。久者数岁,速者数月。是上不暇听治,士不暇治其官府,农夫不暇稼穑,妇人不暇纺绩织纴,则是国家失卒,而百姓易务也。然而又与其车马之疲弊也,幔幕帷盖,三军之用,甲兵之备,五分而得其一,则犹为序疏矣。然而又与其散亡道路,道路辽远,粮食不继傺⑧,食饮不时,厕役以此饥寒冻馁疾病,而转死沟壑中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不利于人也,天下之害厚矣。而王公大人乐而行之,则此乐贼灭天下之万民也,岂不悖哉!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若使此四国者得意于天下,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也,是人不足而地有余也。今又以争地之故而反相贼也,然则是亏不足而重有余也。今逮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 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曰: 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⑨。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雷电勃振,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⑩。禹既已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明不违,天下乃静,则此禹之所以征有苗也。逮至乎夏王桀,天有酷命,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鬼呼国,鹤鸣十夕余。天乃命汤于镳宫,用受夏之大命:“夏德大乱,予既卒其命于天矣,往而诛之,必使汝堪之。”汤焉敢奉率其众,是以向有夏之境,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少少,有神来告曰:“夏德大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予既受命于天,天命融隆火于夏之城间西北之隅。”汤奉桀众以克有夏,属诸侯于薄,荐章天命,通于四方,而天下诸侯莫敢不宾服,则此汤之所以诛桀也。逮至乎商王纣,天不序其德,祀用失时,兼夜中十日雨土于薄,九鼎迁止,妇妖宵出,有鬼宵吟,有女为男,天雨肉,棘生乎国道,王况自纵也⑪。赤鸟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泰颠来宾,河出绿图,地出乘黄。武王践功,梦见三神,曰:“予既沈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商之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王既已克殷,成帝之来,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之所以诛纣也。若以此三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 子以攻伐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楚熊丽始封此睢山之间,越王繄亏,出自有遽,始邦于越,唐叔与吕尚邦齐晋。此皆地方数百里,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是故何也?子墨子曰: 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古者天子之始封诸侯也,万有余。今以并国之故,万国有余皆灭,而四国独立。此譬犹医之药万有余人,而四人愈也。则不可谓良医矣。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曰: 我非以金玉、子女、壤地为不足也,我欲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来诸侯也。子墨子曰: 今若有能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者,天下之服可立而待也。夫天下处攻伐久矣,譬若童子之为马然。今若有能信效先利天下诸侯者,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小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共之。以此效大国,则小国之君悦。人劳我逸,则我甲兵强。宽以惠,缓易急,民必移。易攻伐以治我国,攻必倍。量我师举之费,以争诸侯之毙,则必可得而序利焉。督以正,义其名,必务宽吾众,信吾师,以此授诸侯之师,则天下无敌矣,其为下不可胜数也。此天下之利,而王公大人不知而用,则此可谓不知利天下之巨务矣。是故子墨子曰: 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诚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注释〕 ① 参: 立。 ② 湮: 填埋。 ③ 失列北桡: 落伍败北。④ 惮: 恐吓。⑤ 悖: 荒谬,矛盾,背理。 ⑥ 植心不坚: 决心不坚定。⑦ 易务: 另寻生计。⑧ 傺: 接济。 ⑨ 攻: 攻伐掠夺。诛: 以有义诛讨不义。 ⑩ 几: 式微,衰败。⑪ 况: 愈益,更加。【鉴赏】 墨子非攻的学说,是劳动人民期待和平生活,保护自己劳动成果的朴素愿望的提升。墨子从劳动人民朴素的道德观念出发,概括兼相爱、交相利的兼爱说,又从兼爱说引申出非攻的概念。墨子用私有制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勿偷盗”,来类比论证非攻的概念。现在假设有一人,闯入人家的果园菜园,偷窃人家的桃李瓜姜,人听到了都会说他不对,当政者抓到了会惩罚他。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不劳而获,亏人自利。偷人家犬豕鸡豚牛马;屠杀无辜,抢掠衣裘戈剑;翻墙而入,绑架人之子女;挖洞入室,窃人之金玉布帛,都是不仁义的行为,应该处罚。现在天下的好战之国齐晋楚越,要使这四国得意于天下,即使再有10倍多的人口,都开发不完广袤的土地,本来是人不足,而地有余,现在却又要争地以战,互相攻杀,这分明是“亏不足(人口)而重有余(土地)”的蠢事。南方楚越之王,北方齐晋之君,所有余的是土地,所不足的是人民,他们尽民之死,以争虚城,是弃所不足(人口),而重所有余(土地),这不是国家应该干的事。齐晋楚越等大国,占有广大未开垦的土地,不足的是垦荒种地的人民。攻伐兼并战争,杀所不足,争所有余,荒谬背理。墨子历数好战大国攻伐掠夺战争的罪状。耽误农时,使百姓陷于饥饿。发动战争,春天耽误人民耕稼树艺,秋天影响人民收获劳动成果。哪怕耽误一个农时季节,百姓饥寒冻馁而死的就不可胜数。抢掠人民辛勤创造的财富。今王公大人,天下诸侯,策动爪牙之士,排列舟车卒伍,打造坚甲,秣马厉兵,攻伐无罪之国,侵入边境,抢割庄稼,砍伐树木,抢掠牲畜,把人民辛勤创造的财富,窃为己有,是不劳而获,亏人自利,犹如强盗。《孙子·军事篇》和《九地篇》说:“侵掠如火”,“掠乡分众”,“掠于饶野”,正是大国掠夺小国的状况的真实写照。好攻伐之国,动辄兴兵10万,连年战争,农夫无暇稼穑,妇女无暇纺织。被迫征战的大国百姓,征途因饥饿、疾病死者不可胜数,战斗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攻下三里之城,杀人多必数万,寡必数千。攻伐掠夺战争,对交战双方百姓,都是巨大灾难。结论是繁为攻伐,实在是天下的巨害。墨子非攻,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墨子不是把一切攻伐战争,都归结为不义,加以反对。他不是反对一切战争的非暴力论者。墨子向当时的好攻伐之君,宣传非攻学说,好战国君为自己的攻伐掠夺行为辩护,非难墨子,似乎墨子反对一切战争,这当然是误解。墨子在战国大攻小、强执弱的战略形势下,选择守小国,确定战略防御的方针,这种战略防御,不是消极的,是积极的。守小国,不限于守自己的家乡,无论什么地方出现大国强国攻伐掠夺小国弱国的情况,墨子都力图制止。墨子说:“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墨子非攻救守,是主动的侠义正义之举。墨子针对好攻伐之君的误解,自我辩护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 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墨子主张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类,大国强国攻伐掠夺小国弱国为不义,而小国弱国组织自卫,抗击诛讨敢于入侵的大国强国敌寇,是正义的举动。前者叫“攻”(攻伐掠夺),后者叫“诛”(诛讨不义),概念类别不同,物情事理有别,不可混淆。积极的战略防御,在总体上处于守势,为了有效防御,根本消除威胁,有时也采取短暂的进攻行动,打出去,并且打赢,这就是墨子所说的“诛”(诛讨不义)。把“诛”(诛讨不义)纳入战略防御可采取的行动范围,表现了墨家战略防御的积极性质。墨子非攻的学说,在今天仍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诗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出处】唐·李白《蜀道难》【译注1】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译注2】蜀地山川巍峨高耸,群山的最高峰,神龙望而止步,无法通过。山脚下的流水,湍急回旋,波浪冲击山石。陡峭的悬崖峭壁,高入云霄,升天的仙鹤尚且飞越不过。就是蜀山最能攀援的猿猱也只是一愁莫展,望而兴叹。诗句写蜀道之难,不从正面着笔,而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六龙回日、水波折逆、黄鹤莫过和猿猱惧攀,描绘出蜀山高陡、险峻的雄伟气势。注:六龙回日,传说太阳神羲和每天驾着由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在空中运行,阻于蜀山高峰,只得到此把车子倒转回去。这里极言山峰之高。高标,指蜀山中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回川,有漩涡的河流。猿猱(náo),又名狨,是蜀地最善攀援的猿猴。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出处】唐·李白《蜀道难》【译注1】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译注2】蜀地山川巍峨高耸,群山的最高峰,神龙望而止步,无法通过。山脚下的流水,湍急回旋,波浪冲击山石。陡峭的悬崖峭壁,高入云霄,升天的仙鹤尚且飞越不过。就是蜀山最能攀援的猿猱也只是一愁莫展,望而兴叹。诗句写蜀道之难,不从正面着笔,而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六龙回日、水波折逆、黄鹤莫过和猿猱惧攀,描绘出蜀山高陡、险峻的雄伟气势。注:六龙回日,传说太阳神羲和每天驾着由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在空中运行,阻于蜀山高峰,只得到此把车子倒转回去。这里极言山峰之高。高标,指蜀山中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回川,有漩涡的河流。猿猱(náo),又名狨,是蜀地最善攀援的猿猴。
【诗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出处】唐·王维《终南别业》。【译注】兴致来时,一人独往山中,那怡人悦目的事,只有自己才知道。用婉曲手法,从侧面表现诗人对恬静生活的热爱。今天可借以表现个人的兴趣、爱好。注:胜事,赏心悦目的事儿。【全诗】《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赏析】首联中,“好”、“晚”分别为大拗、孤平,虽都被“南”字救,但“山”字又拗,故次句本身为拗句,首句也只能认为是拗句;第三句因“兴”字不平、未满足变格2条件而为拗句;第四句因“空”、“自”皆拗也为拗句;第七句因“偶”字不平、未满足变格3条件又为拗句。总之,八句中有五句为拗句,故王力先生《古体诗律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古律》)第167页把本诗称为“古风式的律诗”。本诗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写出了诗人自得其乐的情趣,超然物外的风采。颈联是全篇之警策,两句是诗中有画,深得后人赞赏。
【鉴赏】别业,即别墅。终南别业,即辋川别墅。这首诗《河岳英灵集》题作《入山寄城中故人》,《国秀集》题作《初至山中》,可见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九年(742)诗人初居终南山时。诗作抒发作者的闲适静幽之情,衬托对仕途生活的厌倦。首联说,过了中年,很喜欢修道养性,因此晚年就迁居到终南山脚下。次联,具体描绘他的闲适生活:兴致来时常常独自出游,这种乐趣(胜事)只有自己知道。什么乐事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沿着溪流散步,一直到泉水尽处,坐在石头上看山中云起。这一联是作者的名句,对偶工稳,两句一贯而下,是高超的流水对。黄庭坚云:“余顷年登山临水,未尝不读摩诘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故知此老胸次有泉石膏肓之疾。”(《苕溪渔隐丛话》)末联继续叙述:或者偶然在树林中遇到一二老年人,在一起谈谈笑笑,忘记了回家。全诗自始至终描绘作者的闲适生活,写得淋漓尽致,但其对仕途的厌倦之情尽在不言中。宋苏庠云:“此诗造境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同上书)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则云:“此等作律诗则体格极高。”言之成理。
兴来。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出处】唐·王维《终南别业》。【译注】兴致来时,一人独往山中,那怡人悦目的事,只有自己才知道。用婉曲手法,从侧面表现诗人对恬静生活的热爱。今天可借以表现个人的兴趣、爱好。注:胜事,赏心悦目的事儿。【全诗】《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赏析】首联中,“好”、“晚”分别为大拗、孤平,虽都被“南”字救,但“山”字又拗,故次句本身为拗句,首句也只能认为是拗句;第三句因“兴”字不平、未满足变格2条件而为拗句;第四句因“空”、“自”皆拗也为拗句;第七句因“偶”字不平、未满足变格3条件又为拗句。总之,八句中有五句为拗句,故王力先生《古体诗律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古律》)第167页把本诗称为“古风式的律诗”。本诗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写出了诗人自得其乐的情趣,超然物外的风采。颈联是全篇之警策,两句是诗中有画,深得后人赞赏。【鉴赏】别业,即别墅。终南别业,即辋川别墅。这首诗《河岳英灵集》题作《入山寄城中故人》,《国秀集》题作《初至山中》,可见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九年(742)诗人初居终南山时。诗作抒发作者的闲适静幽之情,衬托对仕途生活的厌倦。首联说,过了中年,很喜欢修道养性,因此晚年就迁居到终南山脚下。次联,具体描绘他的闲适生活:兴致来时常常独自出游,这种乐趣(胜事)只有自己知道。什么乐事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沿着溪流散步,一直到泉水尽处,坐在石头上看山中云起。这一联是作者的名句,对偶工稳,两句一贯而下,是高超的流水对。黄庭坚云:“余顷年登山临水,未尝不读摩诘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故知此老胸次有泉石膏肓之疾。”(《苕溪渔隐丛话》)末联继续叙述:或者偶然在树林中遇到一二老年人,在一起谈谈笑笑,忘记了回家。全诗自始至终描绘作者的闲适生活,写得淋漓尽致,但其对仕途的厌倦之情尽在不言中。宋苏庠云:“此诗造境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同上书)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则云:“此等作律诗则体格极高。”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