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
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实秋。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家,祖籍浙江省绍兴市,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童年随父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1924年出版诗文合集《踪迹》,后转向散文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散文作家之一。1927年写成著名散文《荷塘月色》。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其后出版的散文集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也抒发了自己真挚、浓郁、细腻的情思。朱自清善于精确地观察身边事物,细致地描写自然景色,委婉地表达内心感受。其作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结构精巧谨严、风格清新隽永、富有诗情画意而著称。江泽民纪念朱自清100周年诞辰亲笔题诗“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清淡传香远,文章百代名。”。
赏析
本篇写景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的行踪,暗线是作者情感的变化。从明线来看,作品是按照想荷塘、去荷塘、赏荷塘、离荷塘的顺序描写了游览顺序。从暗线来看,作者的情感从“颇不宁静”、追求宁静、得到宁静,到“我什么都没有”,恰好好处地展现了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
朱自清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全文就像是一幅工笔画,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荷塘月色图。《荷塘月色》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不仅贴切,而且生动;有鲜明的对比,弯弯杨柳的稀疏“倩影”,在“峭楞楞如鬼一般”的灌木“黑影”的比衬下,越发显得轻俏;有强烈的衬托,以“没精打采”的灯光来映衬月色的明亮,以蝉声和蛙鸣来烘托四周的寂静;有生动的拟人,那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把水面的白荷写得极为标致。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而新颖的手法,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来诉诸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又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流动的光波,本是无声的,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
照理说,香味、光影和歌声、琴声没有什么相通之处,但作者却运用了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艺术手法,把嗅觉和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模拟了香和光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而具体化了。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
本文的艺术成就,除了描写技巧的独到之处外,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欧化的口语”(《〈你我〉序》)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等,均平白如话,自然流畅,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读着令人感到分外亲切。
荷塘月色全文。推荐。爱诗词网。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实秋。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家,祖籍浙江省绍兴市,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童年随父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1924年出版诗文合集《踪迹》,后转向散文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散文作家之一。1927年写成著名散文《荷塘月色》。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其后出版的散文集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也抒发了自己真挚、浓郁、细腻的情思。朱自清善于精确地观察身边事物,细致地描写自然景色,委婉地表达内心感受。其作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结构精巧谨严、风格清新隽永、富有诗情画意而著称。江泽民纪念朱自清100周年诞辰亲笔题诗“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清淡传香远,文章百代名。”。赏析本篇写景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的行踪,暗线是作者情感的变化。从明线来看,作品是按照想荷塘、去荷塘、赏荷塘、离荷塘的顺序描写了游览顺序。从暗线来看,作者的情感从“颇不宁静”、追求宁静、得到宁静,到“我什么都没有”,恰好好处地展现了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朱自清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全文就像是一幅工笔画,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荷塘月色图。《荷塘月色》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不仅贴切,而且生动;有鲜明的对比,弯弯杨柳的稀疏“倩影”,在“峭楞楞如鬼一般”的灌木“黑影”的比衬下,越发显得轻俏;有强烈的衬托,以“没精打采”的灯光来映衬月色的明亮,以蝉声和蛙鸣来烘托四周的寂静;有生动的拟人,那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把水面的白荷写得极为标致。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而新颖的手法,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来诉诸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又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流动的光波,本是无声的,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照理说,香味、光影和歌声、琴声没有什么相通之处,但作者却运用了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艺术手法,把嗅觉和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模拟了香和光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而具体化了。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本文的艺术成就,除了描写技巧的独到之处外,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欧化的口语”(《〈你我〉序》)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等,均平白如话,自然流畅,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读着令人感到分外亲切。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第二性——女人》
法国西蒙·波娃著。作者是法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女学者。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第二性》是她最著名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部巨著一问世,即刻轰动一时,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本书原分前后两集。中译本是原书的第二集《今日妇女之生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本除序言(1、2)外分3部,每部若干章,共36万余字。
第二性女人。推荐。爱诗词网。《第二性——女人》法国西蒙·波娃著。作者是法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女学者。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第二性》是她最著名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部巨著一问世,即刻轰动一时,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本书原分前后两集。中译本是原书的第二集《今日妇女之生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本除序言(1、2)外分3部,每部若干章,共36万余字。在本书中,作者以十分坦城的态度,大胆、严肃而深入地探讨了妇女的人生和地位,论述妇女为何会成为次于男人的第二性,考察了女性心理成长的过程,提出妇女如何获得自由、独立的人格尊严的设想。作者认为“今日女人虽然不是男人的奴隶,却永远是男人的依赖者,这两种不同性别的人类从来没有平等共享过这个世界”。本书第1部主要论述妇女形成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过程。作者认为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是由于人类文化整体的作用,才使女人成为“第二性”的地位,作者通过对女人童年、少年时期和性爱、欲望等方面的分析,评述了人类文化传统的影响。第2部论述了妇女在婚后、家庭、社交、成年、老年的不同时期的处境和性格的生成,深入地分析了妇女受到不平等待遇而造成的种种不公正的束缚。第3部主要论述妇女在爱情、职业、事业等方面的矛盾心理现象,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及妇女应有的尊严。综观全书,颇有新见,启示原出,但是作者仅从心理分析,女人的自我不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来解释今日西方妇女的不平等地位,是难以真正找到妇女解放的道路,亦反映出作者阶级意识的局限性。本书文笔优美,论述细腻,耐人寻味。
为了使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拿另一种次要事物和它放在一起,从侧面描写,进行映衬,以次托主。烘托又称“衬托”、“映衬”,但“衬托”、“映衬”又属修辞格。烘托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面渲染描绘,从衬托中突出物象,如渲染云彩以托出月亮,即所谓“烘云托月”法。
烘托可分正托和反托。正托:指形象相类,性质相通时,以此托彼,使主体更为突出。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处理好花叶间的映照关系,不喧宾夺主,也不戕枝弱干,相得益彰,主次分明。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斩华雄一节的人物相托:作者先写俞涉如何骁勇,潘凤怎样英雄,但都很快败死于华雄之手。然后关羽出马,不等探听,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此时“其酒尚温”!无须多用笔墨,关羽的神威勇武便表露无遗了。正托,还可用环境、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情、品格;用此情衬彼情;此景衬彼景;此事衬彼事等等。反托:指形象相异,性质相反时,正反相衬,以次托主。如鲁迅《祝福》里,用祝福的热闹景象反衬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红楼梦》中黛玉之死与宝钗结婚同时写来,以喜衬悲悲更悲。使用反托时,还可以用加剧矛盾的方法加强效果。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作者将诸葛亮与投降派的矛盾写得越尖锐,就越能体现他超人的胆识与气魄。
烘托手法。推荐。爱诗词网。为了使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拿另一种次要事物和它放在一起,从侧面描写,进行映衬,以次托主。烘托又称“衬托”、“映衬”,但“衬托”、“映衬”又属修辞格。烘托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面渲染描绘,从衬托中突出物象,如渲染云彩以托出月亮,即所谓“烘云托月”法。烘托可分正托和反托。正托:指形象相类,性质相通时,以此托彼,使主体更为突出。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处理好花叶间的映照关系,不喧宾夺主,也不戕枝弱干,相得益彰,主次分明。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斩华雄一节的人物相托:作者先写俞涉如何骁勇,潘凤怎样英雄,但都很快败死于华雄之手。然后关羽出马,不等探听,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此时“其酒尚温”!无须多用笔墨,关羽的神威勇武便表露无遗了。正托,还可用环境、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情、品格;用此情衬彼情;此景衬彼景;此事衬彼事等等。反托:指形象相异,性质相反时,正反相衬,以次托主。如鲁迅《祝福》里,用祝福的热闹景象反衬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红楼梦》中黛玉之死与宝钗结婚同时写来,以喜衬悲悲更悲。使用反托时,还可以用加剧矛盾的方法加强效果。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作者将诸葛亮与投降派的矛盾写得越尖锐,就越能体现他超人的胆识与气魄。运用烘托的方法,一定要确定所写的主体。对宾体的描写,是为了说明、补充、烘托主体,不能过分强调宾体,喧宾夺主。另外,人们用什么景物陪衬什么感情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用雷雨陪衬打击,用丽日、鲜花陪衬欢快、幸福,用秋风、落叶陪衬悲惨、凄凉,用阳光、大道陪衬希望、光明前途等。使用烘托手法时,要注意创新,不落俗套。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从1985年起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陆续出版,1990年出齐。《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全书共8卷册。此书是汉字楷书的汇编,共计收到单字56000左右。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注意汲取今人的新成果,注意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到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在学音方面,它对所收列的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了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律。在字义方面,不仅注意收到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还适当地收录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此书的体例特点是:(一)收到楷书单字,并根据存字、存音、存源的原则在单字下的收少数复词。(二)收字以历代辞书为依据,并从古今著作中增收部分单字。(三)释文和现代例证用简化字,其余用繁体字。(四)单字按照与《汉语大词典》共同商定的200部分部排列,部首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同笔画的部首按一(横)、丨(竖)、丿(撇)、(点)、乙(折)5种笔形顺序排列。同部首的单字排列也按照这种顺序。(五)有古文字的单字,在字头后面选列阐明形音义关系的需要,酌附字形解说。(六)多音多义字,用(一)(二)(三)……分列音项;同一音项下有几个区别意义的反切,用……分列;一个音项下统率的义项,用①②③……分项,一个义项中需要分述的用1、2、3……表明;如需再分层次用a、b、c……标示。(七)注音分现代音、中古音、上古音三段。现代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标准。中古音以《广弱》、《集韵》的反切为主要依据,并标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以近人考订的30部为准。(八)释义力求准确全面。多义字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列。(九)引证(包括书证和例证)标明书名、篇名或卷次。(十)有些名物字附插图、以助释义。
汉语大字典。推荐。爱诗词网。《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从1985年起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陆续出版,1990年出齐。《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全书共8卷册。此书是汉字楷书的汇编,共计收到单字56000左右。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注意汲取今人的新成果,注意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到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在学音方面,它对所收列的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了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律。在字义方面,不仅注意收到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还适当地收录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此书的体例特点是:(一)收到楷书单字,并根据存字、存音、存源的原则在单字下的收少数复词。(二)收字以历代辞书为依据,并从古今著作中增收部分单字。(三)释文和现代例证用简化字,其余用繁体字。(四)单字按照与《汉语大词典》共同商定的200部分部排列,部首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同笔画的部首按一(横)、丨(竖)、丿(撇)、(点)、乙(折)5种笔形顺序排列。同部首的单字排列也按照这种顺序。(五)有古文字的单字,在字头后面选列阐明形音义关系的需要,酌附字形解说。(六)多音多义字,用(一)(二)(三)……分列音项;同一音项下有几个区别意义的反切,用……分列;一个音项下统率的义项,用①②③……分项,一个义项中需要分述的用1、2、3……表明;如需再分层次用a、b、c……标示。(七)注音分现代音、中古音、上古音三段。现代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标准。中古音以《广弱》、《集韵》的反切为主要依据,并标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以近人考订的30部为准。(八)释义力求准确全面。多义字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列。(九)引证(包括书证和例证)标明书名、篇名或卷次。(十)有些名物字附插图、以助释义。此书是一部完备而谨严的大型汉语字书。其各分卷均附该卷部首检字表,末卷附总检字表。
唐睢不辱使命。推荐。爱诗词网。《战国策》秦王②使人谓安陵君③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④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⑤,以大易小,甚善;虽然⑥,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⑧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⑨,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⑩?”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11)五百里哉?”秦王怫然(12)怒,谓唐雎曰:“公(13)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14)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15),以头抢地尔(16)。”唐雎曰:“此庸夫(17)之怒也,非士(18)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19)也,彗星袭月(20);聂政之刺韩傀(21)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22)也,仓(23)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24)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25),长跪而谢之(26)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27)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注释】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唐雎(jū)不辱使命,意思是:唐雎没有辱没国君交给他出使秦国的任务。唐雎,也作“唐且”。②〔秦王〕赢(yíng)政,即秦始皇。③〔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国是当时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庸。魏襄王时封其弟为安陵君。④〔易〕交换。⑤〔加惠〕赐予恩惠,给以好处。加,施。⑥〔虽然〕虽是这样。⑦〔说〕通“悦”,高兴。⑧〔错意〕置意,放在心上。错,通“措”。⑨〔请广于君〕请求给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⑩〔与〕通“欤”,表示询问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吗”。(11)〔直〕通“特”,仅,只。(12)〔怫(fú)然〕勃然大怒的样子。(13)〔公〕您。对人的客气称呼。(14)〔布衣〕普通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15)〔徒跣(xiǎn)〕光着脚。(16)〔尔〕这里同“耳”。相当于“而已”、“罢了”。(17)〔庸夫〕平庸无能的人。(18)〔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19)〔专诸之刺王僚〕专诸,春秋时代吴国人。王僚是吴国的国君。公子光想杀僚自立,就派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他。(20)〔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本是自然现象。这里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旧时代的迷信说法。(21)〔聂政之刺韩傀〕聂政,战国时代齐国人。韩傀(一名侠累)是韩国的国相,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派聂政把韩傀刺杀了。(22)〔要(yāo)离之刺庆忌〕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光杀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把他杀了。(23)〔仓〕通“苍”。(24)〔休祲(jìn)〕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25)〔色挠(náo)〕脸上显出沮丧的样子。挠,屈服。(26)〔长跪而谢之〕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耸身挺腰,身体看去比坐着长了一些,所以叫长跪。谢,即道歉的意思。之,指代唐雎。(27)〔谕〕通“喻”,明白,懂得。【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拿五百里的地方来换你们的安陵,安陵君你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赐给我恩惠,用大的地方来换小的地方,这种美意确是很好;虽然如此,但我是继承先王的封地,希望始终守着它,不敢拿去交换。”秦王很不高兴。为此,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去。秦王对唐雎说:“我拿五百里的地方,来换你们的安陵,可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再说,我秦国灭亡了韩国、魏国,而你安陵君能够凭着五十里地存在着,这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一个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你们的主意呵。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而安陵君居然拒绝我,这不是瞧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儿继承了封地,并守护着它,您纵使拿一千里地方他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有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听说过帝王发怒的情形么?”唐雎回答说:“我没听说过。”秦王说:“帝王一发怒,就会倒下百万尸首,流血千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老百姓发怒的情形么?”秦王说:“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脱掉鞋子,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您这是说庸人发怒,不是说勇士发怒。你瞧,专诸刺杀王僚,彗星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一道白虹横贯太阳;要离刺杀庆忌,老鹰扑击在宫殿上。这三位先生,都是老百姓当中的勇士。他们心里的忿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吉凶的征兆,现在再加上我,将有四个人了。如果勇士真的发了怒,那么死的将会是两个人,流血只在五步之内,使天下的人都穿白戴孝,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着,他就拔了剑起立上前。秦王脸上显露出沮丧的样子,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请坐!何必闹到这个地步!我现在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只有五十里地的安陵国倒能够存在,就因为有了先生您啊!”字数:2306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23-226页.
【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出处】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意思1】打开窗户,面对谷场和菜园,我们端起酒杯,谈论着庄稼。轩:窗户。场圃:打谷场和菜园。把:持。桑麻:桑树和麻类植物。古代常以桑麻代指庄稼、农事。【意思2】轩:这里指窗户。场圃:打禾场和菜园。句意:打开窗户,面对着打禾场和菜园。边饮酒边谈着农家生活。写出了田家留饮的美好情境和宾主之间的淳真友谊。【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人们面对田园,闲话农事或家常的情景。[例]农闲时,连两家的大人都常常端着饭碗串门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说田事艰辛,嘱病要早防,喜孩儿渐老成。(张常信《老屋》)【全诗】《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全诗鉴赏】“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首二句几如脱口而出,然而正是这种有几分质拙的诗句,与要表现的田家之风正相契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村庄被绿树青山层层环抱,多么静谧、纯净的所在,这里没有闹市的繁杂;唯有自然的赐予,入身其中,人的心境都被净化了。绿树、青山,其色彩给人的感受是清新、爽朗、富于朝气的,这时自然之色,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诗人是带着一种轻松、畅快的心情赴约的。推开窗子,农家的谷场、菜圃,是近在目前的景致,在这种纯朴、亲切、飘逸着泥土芳香的环境中,怎么可能还有官场的杂念,“把酒话桑麻”才是最恰切的话题。如果说诗人刚步入“故人庄”便被这里清新的气息净化的话,那么现在简直要与这纯朴的生活融为一体了。于是,与主人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有趣的是,诗篇开首点明应邀而至,而在这结尾处则是主动相约,变化之间,这次田家之行的惬意、宾主之间的投机,等等等等,还在话下吗?孟浩然的诗虽以清淡著称,但清淡中往往都隐透着一种悲凉,这首诗却毫无惆怅,唯有舒展,这也许正是田庄的魅力所致吧!
开轩面场圃。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出处】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意思1】打开窗户,面对谷场和菜园,我们端起酒杯,谈论着庄稼。轩:窗户。场圃:打谷场和菜园。把:持。桑麻:桑树和麻类植物。古代常以桑麻代指庄稼、农事。【意思2】轩:这里指窗户。场圃:打禾场和菜园。句意:打开窗户,面对着打禾场和菜园。边饮酒边谈着农家生活。写出了田家留饮的美好情境和宾主之间的淳真友谊。【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人们面对田园,闲话农事或家常的情景。[例]农闲时,连两家的大人都常常端着饭碗串门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说田事艰辛,嘱病要早防,喜孩儿渐老成。(张常信《老屋》)【全诗】《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全诗鉴赏】“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首二句几如脱口而出,然而正是这种有几分质拙的诗句,与要表现的田家之风正相契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村庄被绿树青山层层环抱,多么静谧、纯净的所在,这里没有闹市的繁杂;唯有自然的赐予,入身其中,人的心境都被净化了。绿树、青山,其色彩给人的感受是清新、爽朗、富于朝气的,这时自然之色,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诗人是带着一种轻松、畅快的心情赴约的。推开窗子,农家的谷场、菜圃,是近在目前的景致,在这种纯朴、亲切、飘逸着泥土芳香的环境中,怎么可能还有官场的杂念,“把酒话桑麻”才是最恰切的话题。如果说诗人刚步入“故人庄”便被这里清新的气息净化的话,那么现在简直要与这纯朴的生活融为一体了。于是,与主人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有趣的是,诗篇开首点明应邀而至,而在这结尾处则是主动相约,变化之间,这次田家之行的惬意、宾主之间的投机,等等等等,还在话下吗?孟浩然的诗虽以清淡著称,但清淡中往往都隐透着一种悲凉,这首诗却毫无惆怅,唯有舒展,这也许正是田庄的魅力所致吧!
【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出处】唐·杜甫《赠花卿》。【意思】这样好听的曲子只应该天上才有,人间能听得到几回?【鉴赏】像这样美妙动听的曲子,应该只有天上才有,人间能里能够听到几回呢?花卿:是一名歌妓,作者以这两句诗赞美她歌声的美妙悦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两句诗时常用来赞美他人歌声的悦耳动听,或是演奏得神妙动人。【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歌曲、乐曲或其他音响悦耳动听,美妙绝伦。[例1]周信芳与梅兰芳合演《二堂舍子》(《宝莲灯》剧中的一折)。有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江晓《“麒老牌”——京剧革新家周信芳》)[例2]“交响石壁”,不知迷恋了多少游客如醉如痴地在那里侧耳静听。它左无声,右无音,唯有走到那一米宽凹进去的金黄色花纹跟前,才会交响齐鸣,琴弦悠扬,宛转动听,令人惊叹叫绝。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曾国操《令人叫绝的交响石壁》)二、用以比喻奇怪罕闻的话语论调。[例]面对现今的“人民公仆”的所作所为,再向我们百姓提什么“焦裕禄精神”,听起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魏助增《这“烦”有理》)【全诗】《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释】①花卿:花敬定,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生活豪奢,号跋扈将军。②锦城:锦官城,指成都。纷纷:杂乱貌。《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③江:锦江。【鉴赏1】
这是一首讽刺跋扈武将花敬定的诗,揭露了他骄横豪奢的生活。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感宫中乐曲流传蜀中而作此诗。杨慎《升庵诗话》云:“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二人之言是可取的。首句采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描绘了管弦乐交错融会,达到了柔和美妙的境界。次句采用同样的手法,描写那宴会厅中悠扬婉转的音流,飞出雕花镂窗,荡漾在锦江之上,飘浮在白云之间。两个“半”字,空灵活脱,极有情趣。此二句实写,下二句转入虚写。“天上”,使人想到仙界,也使人想到帝王的九重宫阙。这美妙的音乐本来自宫中,却在“人间”能够听到,在跋扈将军花敬定的府上能够听到。这里运用双关语,言外有二层意思:“天上”的音乐怎么会流传蜀中?这不是安史之乱造成梨园子弟流落四方的结果吗?“天上”的音乐“人间”众生怎么能享受?花敬定竟然恣意享受“天上”仙乐,岂非僭越大不敬吗?此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乃婉转含蓄之讽诗也。仇兆鳌云:“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少伯(王昌龄)无以过之。”亦可见此诗之高妙也。【鉴赏2】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四月,梓州剌史段子璋反叛,攻占了锦城并自称梁王。在平定叛乱的战斗中,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表现非常勇猛。但胜利回来后,他恃功自傲,整天饮酒作乐。还僭用天子音乐,不可一世。崔光远因此被罢官。杜甫这时也在蜀,所以作了这首似谀实讽的诗,赠给花敬定。锦官城中天天丝管交奏,乐声繁复悠扬。这一定是您在庆祝平定段子璋的胜利。听啊,那美妙动人的音乐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一半随江风在锦江上荡漾,一半冉冉升入云霄。唉,这样美妙无比的曲子只应该在天上才有啊,这人世间又能耳闻几回呢?【鉴赏3】这首诗似褒实贬,采用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表面上赞扬花的得胜归来,鼓乐升平,实际上却讽刺了花的骄恣奢靡。首联告诉我们花敬定平叛回来后的所作所为,但并不直接描述他如何的寻欢作乐,而是通过丝管之声的不绝于耳来表现他的骄奢无度。尾联表面看是在赞美花卿堂上丝管的非凡、乐曲的美妙,实际上是在暗示花不应该享用天子的礼乐。尾联将乐曲的美好赞誉到了极度,寓讽于谀,其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思考】这首诗是杜甫写给花敬定的。花的骄奢淫逸是多方面的,为什么诗人只选取音乐这个角度来写?
此曲只应天上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出处】唐·杜甫《赠花卿》。【意思】这样好听的曲子只应该天上才有,人间能听得到几回?【鉴赏】像这样美妙动听的曲子,应该只有天上才有,人间能里能够听到几回呢?花卿:是一名歌妓,作者以这两句诗赞美她歌声的美妙悦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两句诗时常用来赞美他人歌声的悦耳动听,或是演奏得神妙动人。【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歌曲、乐曲或其他音响悦耳动听,美妙绝伦。[例1]周信芳与梅兰芳合演《二堂舍子》(《宝莲灯》剧中的一折)。有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江晓《“麒老牌”——京剧革新家周信芳》)[例2]“交响石壁”,不知迷恋了多少游客如醉如痴地在那里侧耳静听。它左无声,右无音,唯有走到那一米宽凹进去的金黄色花纹跟前,才会交响齐鸣,琴弦悠扬,宛转动听,令人惊叹叫绝。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曾国操《令人叫绝的交响石壁》)二、用以比喻奇怪罕闻的话语论调。[例]面对现今的“人民公仆”的所作所为,再向我们百姓提什么“焦裕禄精神”,听起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魏助增《这“烦”有理》)【全诗】《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释】①花卿:花敬定,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生活豪奢,号跋扈将军。②锦城:锦官城,指成都。纷纷:杂乱貌。《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③江:锦江。【鉴赏1】这是一首讽刺跋扈武将花敬定的诗,揭露了他骄横豪奢的生活。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感宫中乐曲流传蜀中而作此诗。杨慎《升庵诗话》云:“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二人之言是可取的。首句采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描绘了管弦乐交错融会,达到了柔和美妙的境界。次句采用同样的手法,描写那宴会厅中悠扬婉转的音流,飞出雕花镂窗,荡漾在锦江之上,飘浮在白云之间。两个“半”字,空灵活脱,极有情趣。此二句实写,下二句转入虚写。“天上”,使人想到仙界,也使人想到帝王的九重宫阙。这美妙的音乐本来自宫中,却在“人间”能够听到,在跋扈将军花敬定的府上能够听到。这里运用双关语,言外有二层意思:“天上”的音乐怎么会流传蜀中?这不是安史之乱造成梨园子弟流落四方的结果吗?“天上”的音乐“人间”众生怎么能享受?花敬定竟然恣意享受“天上”仙乐,岂非僭越大不敬吗?此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乃婉转含蓄之讽诗也。仇兆鳌云:“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少伯(王昌龄)无以过之。”亦可见此诗之高妙也。【鉴赏2】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四月,梓州剌史段子璋反叛,攻占了锦城并自称梁王。在平定叛乱的战斗中,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表现非常勇猛。但胜利回来后,他恃功自傲,整天饮酒作乐。还僭用天子音乐,不可一世。崔光远因此被罢官。杜甫这时也在蜀,所以作了这首似谀实讽的诗,赠给花敬定。锦官城中天天丝管交奏,乐声繁复悠扬。这一定是您在庆祝平定段子璋的胜利。听啊,那美妙动人的音乐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一半随江风在锦江上荡漾,一半冉冉升入云霄。唉,这样美妙无比的曲子只应该在天上才有啊,这人世间又能耳闻几回呢?【鉴赏3】这首诗似褒实贬,采用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表面上赞扬花的得胜归来,鼓乐升平,实际上却讽刺了花的骄恣奢靡。首联告诉我们花敬定平叛回来后的所作所为,但并不直接描述他如何的寻欢作乐,而是通过丝管之声的不绝于耳来表现他的骄奢无度。尾联表面看是在赞美花卿堂上丝管的非凡、乐曲的美妙,实际上是在暗示花不应该享用天子的礼乐。尾联将乐曲的美好赞誉到了极度,寓讽于谀,其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思考】这首诗是杜甫写给花敬定的。花的骄奢淫逸是多方面的,为什么诗人只选取音乐这个角度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