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出自哪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什么意思,《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原文出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赏析。
【出处】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鉴赏】唐宝历二年(公元八二六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被征还京,在扬州遇着白居易。白有七律一首赠刘,本篇就是答赠之作。原诗中有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一带,是刘禹锡贬官的朗州、夔州等地。刘在这一带逗留了二十二年多。闻笛赋:晋人向秀路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闻声悲叹,因而写了篇思旧赋。“怀旧空吟闻笛赋”是在感叹朋友中有的已经去世了烂柯人:指王质。相传晋人王质入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看棋看到局终,手里的斧头柄(柯)已朽烂了。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去了一百年,当年的人都已死尽。作者以王质自喻,慨叹贬官之久,回乡可能乡人都不认识了。刘禹锡因赞助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长期被贬官到南方。诗的上半首反映了他对“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感慨凄凉情绪,但他对事物变化的认识,很有乐观精神,仍能说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毫不气馁的话,勇敢振作起精神去迎接新的生活。
【原诗】见“沉舟侧畔千帆过”
怀旧空吟。推荐。爱诗词网。《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出自哪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什么意思,《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原文出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赏析。【出处】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唐宝历二年(公元八二六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被征还京,在扬州遇着白居易。白有七律一首赠刘,本篇就是答赠之作。原诗中有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一带,是刘禹锡贬官的朗州、夔州等地。刘在这一带逗留了二十二年多。闻笛赋:晋人向秀路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闻声悲叹,因而写了篇思旧赋。“怀旧空吟闻笛赋”是在感叹朋友中有的已经去世了烂柯人:指王质。相传晋人王质入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看棋看到局终,手里的斧头柄(柯)已朽烂了。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去了一百年,当年的人都已死尽。作者以王质自喻,慨叹贬官之久,回乡可能乡人都不认识了。刘禹锡因赞助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长期被贬官到南方。诗的上半首反映了他对“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感慨凄凉情绪,但他对事物变化的认识,很有乐观精神,仍能说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毫不气馁的话,勇敢振作起精神去迎接新的生活。【原诗】见“沉舟侧畔千帆过”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睛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睛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鲁迅雪。推荐。爱诗词网。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睛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睛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析】这是散文诗集《野草》中极优美,极富哲学意蕴的一篇。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是自然美,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之美。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其时,北京正值隆冬,常有纷飞的雪和迅疾的风。而且这“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因为它们是由雨滴“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的”。不像“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这种冰冷的,坚硬的雪花。因此引起作者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对比,其中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情。先看“江南的雪”。作者将魂牵梦绕的情愫化在对故乡冬雪的回忆、赞美之中。南方之雪温润轻柔,落在长青的大地上,预示着“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这里作者以“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喻南国的雪,不仅写出了雪的“滋润美艳”,更活脱脱凸现了江南雪冬的蓬勃生机。接着写雪野中的花草,将那一片白雪作背景,浓墨重彩地着上“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和“冷绿”,再赋予准确传神的形状:“宝珠”山茶,“单瓣”梅花,“磬口的”蜡梅花和支楞楞的“杂”草——呵呵,真是美不胜收了。再往下由静而动,忆及冬花上采蜜的群蜂。作者分明看见忙碌飞动的蜜峰,听得嗡嗡的闹声——在故乡的雪野中。不论蜜蜂们冬季“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也不论这一“看”一“听”跨越了多少时间空间,上述景象都是江南雪野给予作者的最真实、深切与不可忘怀的感受。春天是否不仅是自然的季节,也是人的童年的写照呢?江南雪野中假如只有红白黄绿的花草以及印象中的穿梭忙碌的嗡嗡群蜂,那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似乎还不够浓。于是,在作者笔下,自然涌出七八个塑雪罗汉的孩子。那些可爱的呵着手的孩子,那一双双可爱的冻得通红的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人类的“春之声”就这样和谐地织入了自然的旋律之中。这冬雪带给人们的生气又岂止影响于孩子:“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这句简单平常的话,在这里却多么有意味、多么亲切。因为此刻他不也是一个投身大自然的孩子吗?江南的雪野不是也拥抱着他尽管他已是一个“父亲”了吗?对这些自然之子的作品雪罗汉,作者层层写下去:身子洁白、明艳、闪闪生光,龙眼核的眼珠,和极富情趣的“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涂成的嘴唇。江南的雪再次获得了具象化的生命:“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江南的冬季日间夜间气温在零上零下,雪罗汉化了又结、结了又化,“终于”使他成为“不知算什么”了。而作者的思绪也移回北方。严寒与干燥所造就的“朔方的雪花”可不像江南的雪那么“滋润美艳之至”,他们“却永远如粉、如沙,”“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是作者对北方的雪所作的极富感情的描写、歌吟和思索,带着壮阔的思绪和深沉的情怀。在茫茫雪野中,晴空朗日下,刺骨的旋风呼啸着卷起干雪又把他们从半空撒下,万千雪粉无一不在蓬勃地奋飞,折射出闪闪的阳光。到过北方的人多会看到这种雪景。全文最后两段很短,却慧眼独具,完全摆脱了景物的描绘,这是作者心象的披露,也是常人难以想到的:但一经作者点破,读者也会感受到在无边的旷野上,凛冽的天宇下,雨的精魂如何“闪闪地旋转升腾着”,于是,心中会为崇高的美感而震撼,身心会随之而升华。是的,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朔方的雪,难道还不孤独吗?它不是死掉的雨、雨的精魂又是什么?如果说本文描写江南的雪笔墨较多,色彩明丽,意象优美动人,那么后三分之一笔触洗练道劲,色彩虽然单一但却令人眩目,在广阔与严寒的天地间造就出令人惊心动魄的意象: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我们喜欢江南雪冬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和袭人的生机;我们更深深地与朔方的飞雪产生共鸣。作者让这些死去的雨富于动态:“蓬勃地奋飞”,富于色彩“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而“像包藏火焰的大雾”则既富于动态又富于色彩,同时“大雾”却能“包藏火焰”,更充满了一种生命的搏动与战斗不已的精神。在后三分之一不足二百字的篇幅中,作者不惜三处写到“旋转而且升腾”、“旋转而且升腾地”和“旋转升腾着的”,它们不仅构成响亮与流动的匀律,更体现了生命的律动,寄托了作者奋飞的激情。那顽强地飞舞的闪烁的朔方的雪,是由雨变成的,它不就是死掉的雨,即“雨的精魂”吗?“死”在这里并不意味着寂灭,它毋宁说是赋予生命以另一种形态。通过死掉的雨、雨的精魂,表现出“死”已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力量,成为促使生命实现的内在动因。也许可以说,朔方的雪折射出的不只是阳光,也包含作者对生生不已的生命、生死所作的哲学思考。它流露出作者对生命、青春(社会的与自然的)之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斗争的执着,对人生的睿智与深刻的思考。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但“连续的睛天又使它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朔方的雪”却“在晴天之下……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那么掩卷遐思,“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究竟单调与否,幸运与否,人们自然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了。而作者这种别致的开头,不能不令人击节赞叹!
《第二性——女人》
法国西蒙·波娃著。作者是法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女学者。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第二性》是她最著名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部巨著一问世,即刻轰动一时,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本书原分前后两集。中译本是原书的第二集《今日妇女之生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本除序言(1、2)外分3部,每部若干章,共36万余字。
第二性女人。推荐。爱诗词网。《第二性——女人》法国西蒙·波娃著。作者是法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女学者。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第二性》是她最著名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部巨著一问世,即刻轰动一时,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本书原分前后两集。中译本是原书的第二集《今日妇女之生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本除序言(1、2)外分3部,每部若干章,共36万余字。在本书中,作者以十分坦城的态度,大胆、严肃而深入地探讨了妇女的人生和地位,论述妇女为何会成为次于男人的第二性,考察了女性心理成长的过程,提出妇女如何获得自由、独立的人格尊严的设想。作者认为“今日女人虽然不是男人的奴隶,却永远是男人的依赖者,这两种不同性别的人类从来没有平等共享过这个世界”。本书第1部主要论述妇女形成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过程。作者认为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是由于人类文化整体的作用,才使女人成为“第二性”的地位,作者通过对女人童年、少年时期和性爱、欲望等方面的分析,评述了人类文化传统的影响。第2部论述了妇女在婚后、家庭、社交、成年、老年的不同时期的处境和性格的生成,深入地分析了妇女受到不平等待遇而造成的种种不公正的束缚。第3部主要论述妇女在爱情、职业、事业等方面的矛盾心理现象,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及妇女应有的尊严。综观全书,颇有新见,启示原出,但是作者仅从心理分析,女人的自我不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来解释今日西方妇女的不平等地位,是难以真正找到妇女解放的道路,亦反映出作者阶级意识的局限性。本书文笔优美,论述细腻,耐人寻味。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推荐。爱诗词网。始为布衣时,贫无行[2],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3],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4]。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5],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6],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7],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8]。”于是信孰视之[9],俯出下,蒲伏[10]。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段意】写韩信早年穷困潦倒的三件事。一是从人寄食,在南昌亭长家住久,为亭长妻所厌,怒而离去。二是在城下垂钓,得漂母分食,方免饥馁。三是被淮阴屠中少年欺侮,从其胯下爬过,为市人讥笑。字数:378注释[1]淮阴:秦县名,故城在今江苏清江东南。[2]行(xing):德行,善行。全句谓韩信贫穷,又没有好德行,故下句说不得推选为吏。可知自战国以来,即有乡里推选有德行者为吏之法。[3]治生商贾(gu):倒装句,即以商贾之道治生。商贾:商人的统称。[4]蓐(ru)食:在床上吃饭。蓐:草垫子。[5]母:古代对年长妇女的尊称。漂:漂洗。[6]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通称,也用作对青年人的尊称,相当于叫“公子”。[7]若:你。[8]袴:通“胯”。[9]孰:通“熟”。[10]蒲伏:同“匍匐”,俯伏在地上。
也送行人老。推荐。爱诗词网。“也送行人老。”詩句出處:《虞美人》;是宋朝詩人晁補之的作品。原桑飛盡霜空杳。霜夜愁難曉。油燈野店怯黃昏。窮途不減酒杯深。故人心。羊山古道行人少。也送行人老。一般別語重千金。明年過我小園林。話如今。《虞美人》宋朝詩人晁補之的作品。【註釋】:也:①語氣詞。用在句末。1.表示判斷或肯定。《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2.表示疑問或反問。《論語·為政》:“子張問:‘十世可知也?’”②助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引起下文。《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回:顏回。)③副詞。庾信《鏡賦》:“不能片時藏匣裡,暫出園中也自隨。”送:①送;送行。《荀子·禮論》:“賓出,主人拜送。”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輪臺東門送君去。”(輪臺:地名。)②目送。《左傳·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逆:迎。)③運送;傳送。《墨子·雜守》:“外宅粟米畜產財物諸可以佐城者,送入城中。”王安石《元日》:“春風送暖入屠蘇。”(屠蘇:酒名。)④贈送。《儀禮·聘禮》:“賓再拜稽首送幣。”行:(一)①路。《詩經·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贈衛八處士》:“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又為成行的東西的量詞。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來。”③行輩;輩份。《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軍事編制。二十五人為行。揚雄《羽獵賦》:“各按行伍。”(伍:五人為伍。)(二)xíng①行走;兩腳交替前進。《列子·說符》:“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徑:路。)泛指運行;前進。《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引申為離開;離去。《左傳·僖公五年》:“宮之奇以其族行。”古樂府《木蘭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又指與出門在外有關的事物。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將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④疏通;疏導。《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又指流動的或臨時的。⑤做;實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夫:語氣詞。)《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⑥行為。《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頌》:“行比伯夷。”《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陸遜陳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歐陽修《瀧岡阡表》:“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特進:官名。)⑨古詩詩體之一。屬樂府詩類。⑩漢字字體之一行書的省稱。字體較楷書簡易,較草書規范,漢代以來即流行。陸遊《作字》:“書成半行草。”(11)副詞。將要。陶潛《歸去來兮辭》:“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行人:①出行或出征的人。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弓箭各在腰。”②外交使者。《左傳·襄公四年》:“韓獻子使~~子員問之。”老:①年歲大。《詩經·邶風·擊鼓》:“與子偕老。”(偕:一同。)《老子》第十八章:“民至老死不相往來。”②衰老。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廉頗老矣,尚能飯否?”③老年人。《戰國策·齊策》:“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特用於對資深長者的敬稱。《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憖yìn:願)④老死;終老。死的諱稱。張溥《五人墓碑記》:“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⑤敬老,養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熟練,有經驗。歐陽修《為君難論》:“其父奢,趙之名將,老用於兵者也。”⑦對公卿大夫的總稱。《左傳·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請帥王賦。”也指大夫的傢臣《論語·憲問》:“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孟公綽:魯大夫。趙魏:都是晉國的世卿。)⑧告老;年老退休。《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祁奚:晉大夫。)⑨年久的;歷時久遠的。原來的(與“新”相對)。方苞《獄中雜記》:“而獄中為老監者四,監五室。”⑩陳舊的。歸有光《項脊軒志》:“百年老屋,塵泥滲漉。”(11)前綴。用於稱人、排列次序和某些動植物名。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
【诗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出处】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翻译】谁来怜爱貌美如玉的西施,她出身贫贱,在那江头独自漂洗棉纱。越女: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贫贱时曾在江边浣纱,后被越王勾践选中献给吴王夫差。颜:容颜。浣(huàn):洗。【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貌美,出身贫苦,无人怜爱。[例]有道是古诗说得好: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只因为一个贫字,那千古佳人西施不也曾做过江头浣纱女!但我看小香艳却比西施有志得多!(苗长水《秋雨之艳》)【全诗】《洛阳女儿行》[唐]·王维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谁怜越女颜如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出处】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翻译】谁来怜爱貌美如玉的西施,她出身贫贱,在那江头独自漂洗棉纱。越女: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贫贱时曾在江边浣纱,后被越王勾践选中献给吴王夫差。颜:容颜。浣(huàn):洗。【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貌美,出身贫苦,无人怜爱。[例]有道是古诗说得好: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只因为一个贫字,那千古佳人西施不也曾做过江头浣纱女!但我看小香艳却比西施有志得多!(苗长水《秋雨之艳》)【全诗】《洛阳女儿行》[唐]·王维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归有光项脊轩志。推荐。爱诗词网。项脊轩①,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③,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④,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⑤,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⑥,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⑦,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⑧,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⑨?”比去⑩,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11),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12)。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13),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生曰(14):“蜀清守丹穴(15),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16),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17),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埳井之蛙何异(18)?”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9)。【注释】①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房名。归氏远祖曾居住江苏太仓项脊泾,故取以名轩。另有一说,形容房小,如在项背之间。②渗漉(lù):渗漏。③栏楯(shǔn):栏杆。竖的叫栏,横的叫楯。④偃仰:俯仰。啸歌:大声吟唱。⑤异爨(cuàn):各起炉灶做饭,意即分家过日子。⑥逾:穿过。庖(páo):厨房。⑦先大母:去世的祖母。⑧中闺:妇女居住的内室,此指母亲的住房。⑨大类:很像。⑩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11)象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着的长方形手板,用象牙制成。(12)太常公:指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字仲昭,曾任太常寺卿(掌管祭祀礼乐的官员)。(13)扃(jiōng):关。牖(yǒu):窗户。(14)项脊生:归有光的自称。(15)蜀清:秦时巴蜀(今四川省)一位名叫清的寡妇。她祖先发现一个出产朱砂的矿穴,几代人连续开采,获得巨利,清以财自卫,别人不敢侵犯。秦始皇为她筑“女怀清台”,以示表彰。丹穴:出产朱砂的矿穴。(16)方:当,正在。昧昧:不明,指没有名望。隅(yú):角落。(17)扬眉瞬目:形容得意、高兴的情状,神采飞扬。瞬,眨眼。(18)埳:同“坎”。(19)亭亭:高高挺立的样子。盖:伞。【鉴赏】归有光善于以平淡自然的笔墨来记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运用追叙、回忆、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等方式,以“小”见“大”。《项脊轩志》作为归有光的代表作,犹如一幅淡墨的中国山水画,呈现出清新淡雅的意境。作者以项脊轩为中心,通过项脊轩周围环境的变化,写了三代人的往事:祖母的探望、母亲的关心和妻子的到来与逝世,以“悲”“喜”作为贯串全文的意脉。第一段写项脊轩经过修葺和美化后,变得幽雅可爱,作者在轩中读书,自得其乐。这是以“喜”起头,反衬了下文所叙项脊轩环境遭到破坏的可悲,因而引出对往事的追怀。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叙父辈分家,完整的庭院被分隔得七零八落,项脊轩不再是一个读书的幽境所在。第二层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起作者母亲与祖母的遗事,抒发了作者怀念亲人的凄恻之情。这段着重从“悲”上立意。第三段写“轩凡四遭火”的变故,虽“得不焚”,但足见项脊轩命运之坎坷。这是“悲”的内容进一步补充。最后补记一段,写项脊轩后来又发生的变化,重点追叙与亡妻共同生活的情趣,抒发了沉痛的悼亡之情,进一步增添了悲凉的气息。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因为以项脊轩作为纽带,又贯串着悲、喜的感情变化,所以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项脊轩成了作者“以物言志”的最好选择。在作者心目中,项脊轩是美好亲情的象征。作者所选取的日常小场景,或喜或悲,都归于一种平淡的感情。现代学者钱基博《明代散文》说:“此意境人人所有,此笔妙人人所无,而所以成震川之文,开韩、柳、欧、苏未辟之境。”此说揭示了归有光散文的创新和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作者:李升瑶,汤克勤知识来源:汤克勤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400-4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