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姥连天向天横。推荐。爱诗词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朝李白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树红树碧高低影。推荐。爱诗词网。“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詩句出處:《題福唐觀二首》;是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雲樓勢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舊碑文滅不知年。八州物象通簷外,萬裡煙霞在目前。自是人間輕舉地,何須蓬島訪真仙。曾隨雲水此山遊,行盡層峰更上樓。九月登臨須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暫熟爐香不須去,佇陪天仗入神州。《題福唐觀二首》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註釋】:樹:①樹木。《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以時:按時,適時。)②種植。《詩經·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一種樹。)③培養人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子善樹人。”④豎立;建立。《後漢書·桓彬傳》:“乃共樹碑而頌焉。”⑤量詞。《齊民要術·序》:“種柑橘千樹。”⑥門屏風。《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紅:①本義為淺紅;桃紅;粉紅。後泛指紅色。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鬧:濃盛。)②花的代稱。張先《天仙子》:“明日落紅應滿徑。”③通“工(gōng)”。指婦女所做的紡織、刺繡等工作。《漢書·酈食其傳》:“農夫釋耒(lěi),紅女下機。”(釋:放下。耒:農具名。)樹:①樹木。《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以時:按時,適時。)②種植。《詩經·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一種樹。)③培養人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子善樹人。”④豎立;建立。《後漢書·桓彬傳》:“乃共樹碑而頌焉。”⑤量詞。《齊民要術·序》:“種柑橘千樹。”⑥門屏風。《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碧:①青綠色的玉石。《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②青綠色。宋·范仲淹《嶽陽樓記》:“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高:①高。與“低”相對。《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鶴《春宮怨》:“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重:重疊。)②指高度。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③高級;上等;優良。《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④歲數大。《左傳·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漢書·晁錯傳》:“對策者百餘人,唯錯為高第。”(對策:對答寫在簡策上的考題。)⑥尊崇。《莊子·盜蹠》:“世之所高,莫若黃帝。”⑦高尚。《韓非子·五蠹》:“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低:①矮,與“高”相對。庾信《對宴齊使》:“沙迥(jiǒng)雁飛低。”(迥:遠。)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②泛指在一般水準之下。白居易《傷友》:“雖雲志氣在,豈免顏色低。”(顏色:臉色。)司空圖《歌者十二首》之二:“一聲初壓管弦低。”③下垂。謝胱《遊敬亭山》:“樛枝聳復低。”(樛:通“糾”。)煙:(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二)yīn[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淡:①不濃。《老子》第三十五章:“淡乎其無味。”②微弱;不強。楊萬裡《過百傢渡》詩:“一晴一雨路幹濕,半淡半濃山疊重。”③顏色淺。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錄·圖畫》:“其不設色者,曰水墨,以墨筆為濃淡之烘染者也。”④平淡;冷淡。《後漢書·張衡傳》:“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⑤清淡;沒意思;沒興味。《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淡淡]1.顏色淺。杜甫《行次鹽亭》詩:“雲溪花淡淡。”2.隱隱約約的樣子。《列子·湯問》:“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莫識:莫有人認識。)3.水波動的樣子。潘嶽《金谷集作》詩:“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煙:(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二)yīn[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近:①距離短。陶淵明《桃花源記》:“忘路之遠近。”《列子·仲尼》:“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②歷時短。張居正《與薊遼總督》:“近屢得渠稟帖,極為感奮。”(渠:他的。)③接近;靠近。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張居正《聞警》:“初聞鐵騎近神州,殺氣遙傳薊(jì)北秋。”(薊:地名,今北京市西南。)張先啟《對菊》:“種菊叢叢傍石根,凌晨坐臥近黃昏。”④親近的人。《韓非子·難言》:“昵近習親。”⑤淺近;淺顯。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常:尋常。)⑥相似。張儼《默記·述佐》:“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也。”(蜀相:指諸葛亮。)⑦副詞。大概;恐怕。《三國志·魏書·華佗傳》:“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濟:成功。恒:經常。事:從事。)秋:①谷物成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麥秋至。”②秋天的莊稼。趙汝鐩《耕織嘆》:“香穗垂頭秋登場。”③秋季,農歷七至九月。李紳《憫農二首》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④一年的時間段。《史記·梁惠王世傢》:“千秋萬歲後將傳於王。”⑤時刻;時候。《宋史·宗澤傳》:“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陸遊《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⑦形容飛的樣子。《漢書·禮樂志》:“飛龍秋,遊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鳳凰秋秋。”
【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处】唐·王维《鸟鸣涧》【意思】月亮出来惊吓了山鸟,偶尔会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涧:山间流水的沟。【鉴赏1】月亮从东边山头悄悄地冒了出来,惊醒了山林中沉睡的鸟儿。此诗描写山中之夜的寂静。明月爬上了山头,放射出如同太阳般的光亮。沉睡中的山鸟被惊醒,竟以为是天亮了。【鉴赏2】明月东升,给夜幕笼罩的山谷洒满了银辉,受惊的山鸟在春涧中不时发出喳喳的惊叫声。“月出”、“鸟惊”不仅使静的环境增添了生机,而且更加反衬出春涧的幽静,万籁俱寂。【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夜山林寂静,偶有鸟飞鸟鸣。[例]在这里,听不到任何喧闹,只有被车轮的鸣响声惊飞的山鸟在月光里飞过,能让人感受大山的律动。友人吟出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芦茜《风景》)【全诗】《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释】1.鸟鸣涧:地名。皇甫岳别墅所在的一个山涧,在云溪。2.闲:当寂静讲。桂花:也叫木犀。常见品种为秋天开花,但也有四季开花的。此处指的是“四季桂”,春天也开花。一说是冬季开花的桂树,春深花落。“闲”“空”二字王维诗中常见,它正是诗人空灵闲适心态的表现。3.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心态的空、静,然不同的是佛徒追求物外的空无静寂,维诗却静中有动,动静相衬。故后二句转出山鸟的惊叫。【赏析】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写春夜溪山的清幽境界。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但诗人并非以静写静,使诗中的意境一片死寂;而往往是以动写静,使诗境在静谧中又显出活泼生机。这首诗中,有桂花花瓣飘坠的声息和它所散发出的丝丝芬芳,有从山间升起的皎洁月亮,还有因月出感到惊异而啁啾啼鸣的山鸟;也许,还有那春涧中潺潺流淌的水声。因此,尽管这溪山的春夜是静谧的,却浮动着安恬、温馨的气息,蕴含着春天特有的活泼生机。我们在这静美迷人的大自然中,不也可以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吗?【鉴赏】王维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是描写友人别墅风光的一组诗,《鸟鸣涧》即其一。鸟鸣涧是云溪一处地名,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多鸟而幽静的山沟。王维“晚年唯好静”,对大自然的幽美境界多所发现。这首描写春天月色,空山鸟语的小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关于鸟鸣和山幽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古代诗人是很感兴趣的。梁代诗人王籍就有“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诗人王安石却反其意而用之,在诗中写道:“一鸟不鸣山更幽”。然而,它们似乎都不如王维《鸟鸣涧》善于体察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而创造出更为深邃的境界。诗的前二句包含四个片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闲”、“静”、“空”,是诗人王维最喜欢使用的字眼,在诗中它们分别表出了人的心境的平静、夜的宁静、山的寂静,加之桂花(这是春桂或月桂)落地静无声这样一个细节,就充分地写出了月出以前春山毫无声息的静谧。它使人联想到“山中不隐响,一叶动亦闻”(孟郊)或“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那样幽寂的境界,正是“一鸟不鸣山更幽”。如果仅此而已,诗境便不免单调,缺乏意趣,尤其是不能见出“鸟鸣涧”的特色。所以诗人进而写道:“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月出,使鸟儿受到惊扰,不时发出一两声啼鸣,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反衬出深夜空山的寂静。这就是“鸟鸣山更幽”。如果没有月出前春山绝对的寂静,鸟儿就不会因月出而惊啼;而月出后整个空山的氛围仍是一片寂静,偶而传来一两声鸟鸣,反而更衬出春山的寂静,这里有对立面相反相成的关系,也有整体与局部的对比关系;鸟声乍停之后,更显得春山无边的寂静。这里,“鸟鸣山更幽”又回到“一鸟不鸣山更幽”。然而意境却更加深邃了。因为读者不仅从比较中加深了对静的感受,而且体味到春山的寂静中包孕的无限生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处】唐·王维《鸟鸣涧》【意思】月亮出来惊吓了山鸟,偶尔会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涧:山间流水的沟。【鉴赏1】月亮从东边山头悄悄地冒了出来,惊醒了山林中沉睡的鸟儿。此诗描写山中之夜的寂静。明月爬上了山头,放射出如同太阳般的光亮。沉睡中的山鸟被惊醒,竟以为是天亮了。【鉴赏2】明月东升,给夜幕笼罩的山谷洒满了银辉,受惊的山鸟在春涧中不时发出喳喳的惊叫声。“月出”、“鸟惊”不仅使静的环境增添了生机,而且更加反衬出春涧的幽静,万籁俱寂。【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夜山林寂静,偶有鸟飞鸟鸣。[例]在这里,听不到任何喧闹,只有被车轮的鸣响声惊飞的山鸟在月光里飞过,能让人感受大山的律动。友人吟出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芦茜《风景》)【全诗】《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释】1.鸟鸣涧:地名。皇甫岳别墅所在的一个山涧,在云溪。2.闲:当寂静讲。桂花:也叫木犀。常见品种为秋天开花,但也有四季开花的。此处指的是“四季桂”,春天也开花。一说是冬季开花的桂树,春深花落。“闲”“空”二字王维诗中常见,它正是诗人空灵闲适心态的表现。3.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心态的空、静,然不同的是佛徒追求物外的空无静寂,维诗却静中有动,动静相衬。故后二句转出山鸟的惊叫。【赏析】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写春夜溪山的清幽境界。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但诗人并非以静写静,使诗中的意境一片死寂;而往往是以动写静,使诗境在静谧中又显出活泼生机。这首诗中,有桂花花瓣飘坠的声息和它所散发出的丝丝芬芳,有从山间升起的皎洁月亮,还有因月出感到惊异而啁啾啼鸣的山鸟;也许,还有那春涧中潺潺流淌的水声。因此,尽管这溪山的春夜是静谧的,却浮动着安恬、温馨的气息,蕴含着春天特有的活泼生机。我们在这静美迷人的大自然中,不也可以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吗?【鉴赏】王维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是描写友人别墅风光的一组诗,《鸟鸣涧》即其一。鸟鸣涧是云溪一处地名,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多鸟而幽静的山沟。王维“晚年唯好静”,对大自然的幽美境界多所发现。这首描写春天月色,空山鸟语的小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关于鸟鸣和山幽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古代诗人是很感兴趣的。梁代诗人王籍就有“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诗人王安石却反其意而用之,在诗中写道:“一鸟不鸣山更幽”。然而,它们似乎都不如王维《鸟鸣涧》善于体察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而创造出更为深邃的境界。诗的前二句包含四个片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闲”、“静”、“空”,是诗人王维最喜欢使用的字眼,在诗中它们分别表出了人的心境的平静、夜的宁静、山的寂静,加之桂花(这是春桂或月桂)落地静无声这样一个细节,就充分地写出了月出以前春山毫无声息的静谧。它使人联想到“山中不隐响,一叶动亦闻”(孟郊)或“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那样幽寂的境界,正是“一鸟不鸣山更幽”。如果仅此而已,诗境便不免单调,缺乏意趣,尤其是不能见出“鸟鸣涧”的特色。所以诗人进而写道:“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月出,使鸟儿受到惊扰,不时发出一两声啼鸣,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反衬出深夜空山的寂静。这就是“鸟鸣山更幽”。如果没有月出前春山绝对的寂静,鸟儿就不会因月出而惊啼;而月出后整个空山的氛围仍是一片寂静,偶而传来一两声鸟鸣,反而更衬出春山的寂静,这里有对立面相反相成的关系,也有整体与局部的对比关系;鸟声乍停之后,更显得春山无边的寂静。这里,“鸟鸣山更幽”又回到“一鸟不鸣山更幽”。然而意境却更加深邃了。因为读者不仅从比较中加深了对静的感受,而且体味到春山的寂静中包孕的无限生机。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妹必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也。
——《尹文子》
黄公好谦卑。推荐。爱诗词网。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妹必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也。——《尹文子》【意译】齐国有位黄公,喜欢谦卑。他有两个女儿,都是天姿国色。因为她们长得美,黄公常常很谦卑地对人说自己的女儿生得丑,大家也就都以为他女儿长得丑。后来,丑陋的名声到处传播,使两个女儿过了出嫁的年纪还呆在家里,全国没有一个人敢来求亲。卫国有个光棍,错过了婚娶时机,就冒险娶了黄公的长女,结果发现非但不丑,反而是国色天香。然后人们说:“黄公这个人好谦卑,所以说自己女儿丑,因此小女儿肯定也很漂亮。”于是远近的人都争着来求亲,结果发现也是国色。黄公女儿漂亮,是实情,丑陋,是名声。这实际上是违背名声而得到实情的一例。【解说】谦虚,是中国古代圣贤推崇的美德之一。先秦诸子中,《老子》最讲究谦退,虚无。因为老子认为万物之源的“道”是虚状的,但虚状的道却能发挥无穷的作用来,可见老子讲虚无,含有无穷的创造因素。应用于人生上,虚、谦、退,一方面呼吁“不争”,以消除社会争端,另一方面,要人们凝炼内在的生命,给予人的主体以无限的精神空间。与老子本体论、人生观角度讲谦不同,孔子讲谦是为了提高个人的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导弟子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长处,加速自己的道德完成。至于《礼记》所载言论,往往泛化为一种行为准则,比如“美则称人,过则称己”,“自卑而尊人”等等,都是脱离了具体条件,将“谦卑”作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命令要人们尊奉。世界上没有真正无条件的真理,或者说一切无条件的都不真。上帝是无条件的存在,也是虚伪的存在。谦卑一旦成为抽象的道德律令,也就虚伪得像黄公一样讨厌。谦卑、谦虚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其真意应在于提供一种调节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精神机制,它的根据和条件是个体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由于人们的认识都受到特定时空的限制,都带有片面性,甚至是根本的荒谬,就不能仅仅鼓吹“固执己见”,而应该能够容纳,允许与自己不同乃至敌对的见解的存在,这就需要“谦虚”,——虚己以待人,这样的谦虚也许才真正有意义和价值。如果从谦虚的问题看此则寓言,也就超越了寓言作者对于“名”、“实”关系的譬喻。【相关名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人道恶盈而好谦——《易·谦卦》人各有能有不能。——左丘明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东风不与周郎便。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刘义庆·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石崇与王恺争豪。推荐。爱诗词网。·刘义庆·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选自《世说新语》〕●●这篇小说写的是西晋两个达官贵人争豪斗富的故事,作者采取的表现手法是正衬。石崇,字季伦,曾任荆州太守,以劫掠客商而成富豪。仕晋累迁至侍中。骄纵无忌,奢侈残暴。王恺(kai),字君夫,皇亲,官至后军将军,当时的富豪之一。石、王同属一种类型的人物。小说描述事件的着眼点是故事,而故事的跌宕起伏则离不开戏剧化的设计。此文以简炼的语言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细节,通过描述人物的动作、神情、口吻,来显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小说主要是写石崇,却先从写王恺入手。先写王恺是皇亲,晋武帝常常帮助他,曾经把一个二尺来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那珊瑚树枝条繁茂,高下疏密有致,世上很少有能和它相比的。当王恺把这件珍奇宝物拿给石崇看时,石崇却“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这实在是个戏剧性很强的情节,既突出地表现了石崇的骄纵成性,又使故事顿生波澜。对此一击,王恺自然很惋惜,又以为是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因而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十分严厉。但是,又是出乎意料。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还给你。”于是叫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全部取来,其中“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终于“惘然自失”。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对比所产生的“反差”效果。它有助于渲染气氛,突出人物性格,突出题旨。应当指出的是,小说的编写者对类似石、王争豪的描写,其目的并不是揭露士族的丑闻,甚至有或多或少的欣赏态度,但毕竟在客观上为后世留下了魏晋士族思想和生活的实录。纵观历史,晋代国力并不强,国家并不强,但是那些豪门贵族在利用权势,巧取豪夺,搜刮盘剥,穷奢极侈上却表现得特别集中而充分。《晋书·石崇传》上记载了石崇与王恺更多的争豪斗富的情况,如:“恺以澳釜(用麦芽糖水洗锅),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屏幕)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无论是史书上的记载,还是《世说新语》中的描述,我们看到的是贵族豪门的凶残和冷酷,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封建社会和政治的黑暗和腐朽。现实性是微型小说的生命力所在。《世说新语》值得鉴赏的意义也在于此。
【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出处】唐·杜甫《赠花卿》。【意思】这样好听的曲子只应该天上才有,人间能听得到几回?【鉴赏】像这样美妙动听的曲子,应该只有天上才有,人间能里能够听到几回呢?花卿:是一名歌妓,作者以这两句诗赞美她歌声的美妙悦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两句诗时常用来赞美他人歌声的悦耳动听,或是演奏得神妙动人。【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歌曲、乐曲或其他音响悦耳动听,美妙绝伦。[例1]周信芳与梅兰芳合演《二堂舍子》(《宝莲灯》剧中的一折)。有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江晓《“麒老牌”——京剧革新家周信芳》)[例2]“交响石壁”,不知迷恋了多少游客如醉如痴地在那里侧耳静听。它左无声,右无音,唯有走到那一米宽凹进去的金黄色花纹跟前,才会交响齐鸣,琴弦悠扬,宛转动听,令人惊叹叫绝。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曾国操《令人叫绝的交响石壁》)二、用以比喻奇怪罕闻的话语论调。[例]面对现今的“人民公仆”的所作所为,再向我们百姓提什么“焦裕禄精神”,听起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魏助增《这“烦”有理》)【全诗】《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释】①花卿:花敬定,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生活豪奢,号跋扈将军。②锦城:锦官城,指成都。纷纷:杂乱貌。《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③江:锦江。【鉴赏1】
这是一首讽刺跋扈武将花敬定的诗,揭露了他骄横豪奢的生活。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感宫中乐曲流传蜀中而作此诗。杨慎《升庵诗话》云:“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二人之言是可取的。首句采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描绘了管弦乐交错融会,达到了柔和美妙的境界。次句采用同样的手法,描写那宴会厅中悠扬婉转的音流,飞出雕花镂窗,荡漾在锦江之上,飘浮在白云之间。两个“半”字,空灵活脱,极有情趣。此二句实写,下二句转入虚写。“天上”,使人想到仙界,也使人想到帝王的九重宫阙。这美妙的音乐本来自宫中,却在“人间”能够听到,在跋扈将军花敬定的府上能够听到。这里运用双关语,言外有二层意思:“天上”的音乐怎么会流传蜀中?这不是安史之乱造成梨园子弟流落四方的结果吗?“天上”的音乐“人间”众生怎么能享受?花敬定竟然恣意享受“天上”仙乐,岂非僭越大不敬吗?此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乃婉转含蓄之讽诗也。仇兆鳌云:“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少伯(王昌龄)无以过之。”亦可见此诗之高妙也。【鉴赏2】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四月,梓州剌史段子璋反叛,攻占了锦城并自称梁王。在平定叛乱的战斗中,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表现非常勇猛。但胜利回来后,他恃功自傲,整天饮酒作乐。还僭用天子音乐,不可一世。崔光远因此被罢官。杜甫这时也在蜀,所以作了这首似谀实讽的诗,赠给花敬定。锦官城中天天丝管交奏,乐声繁复悠扬。这一定是您在庆祝平定段子璋的胜利。听啊,那美妙动人的音乐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一半随江风在锦江上荡漾,一半冉冉升入云霄。唉,这样美妙无比的曲子只应该在天上才有啊,这人世间又能耳闻几回呢?【鉴赏3】这首诗似褒实贬,采用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表面上赞扬花的得胜归来,鼓乐升平,实际上却讽刺了花的骄恣奢靡。首联告诉我们花敬定平叛回来后的所作所为,但并不直接描述他如何的寻欢作乐,而是通过丝管之声的不绝于耳来表现他的骄奢无度。尾联表面看是在赞美花卿堂上丝管的非凡、乐曲的美妙,实际上是在暗示花不应该享用天子的礼乐。尾联将乐曲的美好赞誉到了极度,寓讽于谀,其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思考】这首诗是杜甫写给花敬定的。花的骄奢淫逸是多方面的,为什么诗人只选取音乐这个角度来写?
此曲只应天上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出处】唐·杜甫《赠花卿》。【意思】这样好听的曲子只应该天上才有,人间能听得到几回?【鉴赏】像这样美妙动听的曲子,应该只有天上才有,人间能里能够听到几回呢?花卿:是一名歌妓,作者以这两句诗赞美她歌声的美妙悦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两句诗时常用来赞美他人歌声的悦耳动听,或是演奏得神妙动人。【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歌曲、乐曲或其他音响悦耳动听,美妙绝伦。[例1]周信芳与梅兰芳合演《二堂舍子》(《宝莲灯》剧中的一折)。有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江晓《“麒老牌”——京剧革新家周信芳》)[例2]“交响石壁”,不知迷恋了多少游客如醉如痴地在那里侧耳静听。它左无声,右无音,唯有走到那一米宽凹进去的金黄色花纹跟前,才会交响齐鸣,琴弦悠扬,宛转动听,令人惊叹叫绝。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曾国操《令人叫绝的交响石壁》)二、用以比喻奇怪罕闻的话语论调。[例]面对现今的“人民公仆”的所作所为,再向我们百姓提什么“焦裕禄精神”,听起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魏助增《这“烦”有理》)【全诗】《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释】①花卿:花敬定,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生活豪奢,号跋扈将军。②锦城:锦官城,指成都。纷纷:杂乱貌。《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③江:锦江。【鉴赏1】这是一首讽刺跋扈武将花敬定的诗,揭露了他骄横豪奢的生活。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感宫中乐曲流传蜀中而作此诗。杨慎《升庵诗话》云:“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二人之言是可取的。首句采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描绘了管弦乐交错融会,达到了柔和美妙的境界。次句采用同样的手法,描写那宴会厅中悠扬婉转的音流,飞出雕花镂窗,荡漾在锦江之上,飘浮在白云之间。两个“半”字,空灵活脱,极有情趣。此二句实写,下二句转入虚写。“天上”,使人想到仙界,也使人想到帝王的九重宫阙。这美妙的音乐本来自宫中,却在“人间”能够听到,在跋扈将军花敬定的府上能够听到。这里运用双关语,言外有二层意思:“天上”的音乐怎么会流传蜀中?这不是安史之乱造成梨园子弟流落四方的结果吗?“天上”的音乐“人间”众生怎么能享受?花敬定竟然恣意享受“天上”仙乐,岂非僭越大不敬吗?此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乃婉转含蓄之讽诗也。仇兆鳌云:“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少伯(王昌龄)无以过之。”亦可见此诗之高妙也。【鉴赏2】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四月,梓州剌史段子璋反叛,攻占了锦城并自称梁王。在平定叛乱的战斗中,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表现非常勇猛。但胜利回来后,他恃功自傲,整天饮酒作乐。还僭用天子音乐,不可一世。崔光远因此被罢官。杜甫这时也在蜀,所以作了这首似谀实讽的诗,赠给花敬定。锦官城中天天丝管交奏,乐声繁复悠扬。这一定是您在庆祝平定段子璋的胜利。听啊,那美妙动人的音乐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一半随江风在锦江上荡漾,一半冉冉升入云霄。唉,这样美妙无比的曲子只应该在天上才有啊,这人世间又能耳闻几回呢?【鉴赏3】这首诗似褒实贬,采用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表面上赞扬花的得胜归来,鼓乐升平,实际上却讽刺了花的骄恣奢靡。首联告诉我们花敬定平叛回来后的所作所为,但并不直接描述他如何的寻欢作乐,而是通过丝管之声的不绝于耳来表现他的骄奢无度。尾联表面看是在赞美花卿堂上丝管的非凡、乐曲的美妙,实际上是在暗示花不应该享用天子的礼乐。尾联将乐曲的美好赞誉到了极度,寓讽于谀,其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思考】这首诗是杜甫写给花敬定的。花的骄奢淫逸是多方面的,为什么诗人只选取音乐这个角度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