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题解析
[解题]荣与辱(honoranddisgrace),即荣誉和耻辱。荣与辱,是荣辱观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是社会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褒贬评价和人们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感受。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荣与辱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荣可以转化为行动的动力,但有时又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辱有时会比荣誉更加催人奋进。
[析题]荣辱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不同的人的荣辱观是不一样的,同一件事,有人觉得光荣,有人觉得耻辱。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荣和辱?正确的荣辱观有何重要的意义?荣誉无疑是人们以往成绩的肯定,是以往的一种荣耀,是一种正面的肯定。但是如果人们一味地沉迷于过去的荣誉而不思进取,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耻辱又意味着什么?耻辱无疑是一个人的失败的经历,如何面对耻辱?是就此而沮丧,而逃避?还是勇敢面对?
[温馨提示]荣与辱是相对的概念,荣与辱也是随着时代而改变的一种观念。在旧时代引以为荣的东西在现在就可能是一种耻辱。如古时人们认为三寸金莲好看,就都缠成小足,认为是光荣的,但在现在看来,小足给古时女人带来了很多的痛苦,是一件耻辱的事。在写作文章时要注意辩证地看待荣与辱。
思路导引
荣与辱在不同时代的定义是不同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如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光荣的,不劳而获的剥削和寄生是耻辱的;爱国为荣,卖国为辱;以勤奋为荣,懒惰为辱;以孝顺为荣,背叛为辱,脚踏实地干实事,为国家为人民是荣。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我们国家现在所提倡的荣辱观。
荣誉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因为荣誉代表着一定程度的成功,而且荣誉也是来之不易的,往往是人们努力奋斗的结果。“为了荣誉而战”荣誉可以成为人前进的动力。而耻辱,是人们不愿提及的,它可能来自别人的轻视,来自社会的忽视。但是,一个知道耻辱的人,就会努力的奋进,而将耻辱视为前进的动力,获得成功。
对于有正确荣辱观的人来说,荣誉和羞辱都是人生的财富,从荣誉和羞辱中获得动力,从而取得进一步的成功。而一旦沉迷于往日的荣誉,或是在屈辱中颓废、沮丧,一蹶不振,那么,人们就会陷入不能自拔的绝境中。
个人的荣誉是和集体的荣誉结合在一起的,集体的荣誉是个人荣誉的基础。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既不能成为荣誉的奴隶,也不能成为耻辱的仆人。
论点集锦
1.荣辱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
2.荣与辱都是人生的财富。
3.荣誉=汗水+艰辛
4.荣誉可以转化为动力。
5.羞辱也会使人发愤。
6.荣誉代表的只是过去。
7.失去荣辱的人会变得浑浑然。
8.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9.宠辱不惊。
10.我们不能成为荣誉的奴隶。
论据超市
[理论论据]
※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
——(先秦)孔子
※尊于位而无德者黜,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
——(西汉)陆谊
※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隋)王通
※能够献身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就是最光荣的事情。
——吴玉章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人不可因名声与荣誉而盲目,因为一切都是身外物。
——〔古希腊〕伊索
※*名声是条河,能浮起轻飘、空虚的东西,而沉重的东西会沉下去。
——〔英国〕培根
※*我不能不承认我重视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英国〕法拉第
※生命是每一个人所重视的;可是高贵的人重视荣誉远过于生命。
——〔英国〕莎士比亚
※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问再做哪些需要做的事情。
——〔法国〕巴斯德
※显赫的名声是一种巨大的音响,其音愈高,其响愈远。
——〔法国〕拿破仑
※不管我们受到什么样的耻辱,我们几乎总是有能力恢复我们自己的名誉。
——〔法国〕拉罗什富科
※名誉和美德是灵魂的装饰。要是没有它,那么肉体即使美妙,也不应该认为美。
——〔西班牙〕塞万提斯
※人创造事业并以事业为光荣。
——〔苏联〕高尔基
[事实论据]
94个荣誉头衔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一生曾获过94个荣誉头衔和奖励,但他从不以这些荣誉而沾沾自喜,反而,在他们家从来都没有看到任何的奖章。有人问他为什么把奖章藏起来,他说:“我不能说这些荣誉不珍贵,不过我从来不是为了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的。”也正是这种珍惜荣誉,但又对其冷静的态度,让法拉第不断地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论题链接①淡泊②风度③心态
*骨气与荣辱观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生活十分清贫。他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却要供全家12口人吃饭。他身患严重的胃病,却无钱医治。当时,美国施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国的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因贫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8月12日,他贫病交加,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一种宁死也要保全自己的尊严、祖国的尊严的骨气。一个没有骨气的人是没有任何荣辱感的。
论题链接①尊严②祖国③骨气
正视荣誉的达尔文
1858年,生物学家华莱士从马来西亚给达尔文写信,并寄上了自己的论文《论变种无限离开原始型的倾向》,其中所论述的观点,与达尔文即将完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中的观点相近,而这是达尔文环游地球5年,又深入研究了20年的成果。如果华莱士的论文先发表,就意味着他取得了这一科研成果的首创权。达尔文如何处理这件事呢?他在给他老朋友赖尔的信中说:“华莱士那篇草稿的全部内容在我的草稿中都有,而且写得更为充分。我的草稿是在1844年誊清的,十几年前曾由虎克看过……因此,我可以非常老实地说,而且可以证明,我并没有抄袭华莱士的任何东西。现在我很想把我的观点的概要作十几页的篇幅予以发表,但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光荣的……我本来没想发表任何概要,现在华莱士把他的学说概要寄给了我,我就想发表概要,这样做是不是光明正大呢?我宁愿把我的那本书全部烧掉,也不愿使他或别人说我的行为是卑鄙的。”达尔文随后亲自写信给华莱士,向他表示祝贺:“如果有着可钦佩的热情和精力的人应该得到成功的话,那么您就是最应该得到成功的人。”而华莱士也是一位胸怀宽广、正直无私的科学家,他提议把生物进化论定名为“达尔文主义”,而他则以自己是一个“达尔文主义者”而感到自豪。
论题链接①道德②尊重③诚信
不愿进名人录的“名人”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他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120多项发明,尤其是在炸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瑞典的一位出版家要发行一部瑞典名人录,他来到诺贝尔家索取这位科学家的照片,却没有想到诺贝尔说自己没照片,并且也不打算为此马上照一张。出版家笑着说:“你是瑞典的大名人,名人录上怎能没有您呢?”但是,不管他怎么恳求,诺贝尔还是不同意,并说:“你们要发行瑞典名人传,这是有意义的工作。我很喜欢订购这样一部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不过,我请求你们不要刊登我的小照,我还远远没有达到名人的标准。”诺贝尔对世界科学界的贡献让我们钦佩,但是他对待“名”的淡泊却更让我们感动。
论题链接①名与利②品格
退还的名誉博士证书
巴斯德是法国的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的发明很多,对生物科学和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德国的波恩大学为了表彰巴斯德的杰出研究成果,给他寄来名誉博士证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侵占了法国的大片领土,巴斯德非常愤怒,他立即将名誉证书返还给波恩大学,以表示对德国侵略者的抗议。
论题链接①爱国②气节③尊严
人们的“孺子牛”
“孺子牛”即一生为人民而工作的牛玉孺同志。牛玉孺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曾经十多次被调整工作,每当组织召唤,无论是升职、平调还是到艰苦的工作岗位,他都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的利益而辛苦地工作着。在他担任领导职务的20多年里,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亲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为亲属和朋友谋私利。“人民利益高于天”是牛玉孺同志的座右铭。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安慰亲人:“我会没事的,怎么也得再活三五年,我对呼市百姓的承诺还没有兑现呢。”他心怀百姓,心怀国家,切切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在他的那些时间里,在每一村每一家都留下了他为民服务的足迹,他自己的生活却是极为清贫的。在我们心中,他是光荣的,是最可爱的人。
论题链接①人民②奉献
沽名钓誉的下场
战国时期,齐国的东阿地区有一个不干实事专门沽名钓誉的军政长官。他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并且他还叫人在齐威王面前为他说好话,极力吹嘘他治理东阿如何有功。齐威王听了,便派人实地调查,结果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民饥饿;与东阿邻接的恭陵遭到赵、卫两国进攻,他也不派兵去救援。于是,齐威王召见他,斥责他“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当天就把他处以极刑,连那些接受贿赂替他求誉的人,也落得同样的下场。
论题链接名与实
*秦始皇的荣与辱
秦始皇曾是一位有为的统治者。但他统一天下后,疯狂追求荣华富贵。为了尽显奢华、权势,他修筑阿房宫和自己的陵寝并以此为荣。他对荣誉的这种追求让无数无辜百姓丢了命。结果,本是一代天骄最后却留下千古骂名。
论题链接管理
[自我补充]
互动园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尊于位而无德者黜,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
——(西汉)陆谊
2.名誉和美德是灵魂的装饰,要是没有它,那么肉体即使美妙,也不应该认为美。
——〔西班牙〕塞万提斯
要求:①这两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荣与辱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的定义是不同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有什么样的荣辱观?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在“荣与辱”的范围内。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示]
精彩范文
荣与辱
佚 名
培根曾说:“名声是条河,能浮起轻飘、空虚的东西,而沉重的东西会沉下去。”什么是名誉呢?名誉是与一定的价值观念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了价值观念的支撑,那么,名誉也就不为名誉而为耻辱了。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生活十分清贫。他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却要供全家12口人吃饭。他身患严重的胃病,却无钱医治。当时,美国施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国的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因贫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8月12日,他贫病交加,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一种宁死也要保全自己的尊严、祖国的尊严的骨气,一个没有骨气的人是没有任何荣辱感的。
这样的名誉才是真正的名誉。是啊,苦是苦,苦日虽清贫,却磨不了内心的荣辱感。
五光十色的物质生活滋养了一些以投机取巧,靠损害别人利益满足自己欲望的人,甚至以自己的行为聪明,视之为荣,把老祖宗的善良朴实的美好品德抛诸脑后,嗤之以鼻,并谓之曰“蠢”。如果社会变得以投机取巧,钻空子,耍小聪明,以负天下利为自己的荣,那么社会还有什么希望,还有什么阳光,社会就是吃人的社会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尽显奢华、权势,修筑阿房宫和自己的陵寝并以此为荣。让无数无辜百姓丢了命。本是一代天骄却留下千古骂名。
人民公仆,应该思考为人民服务,有些人却是醉心金钱,放纵贪念。最终只有被绳之以法,一无所有。有些人不以善良为荣,却以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或是以物质美好为荣,最终只落个被人唾弃的下场。
经典点评
荣与辱是在随着时代而不断改变其定义与内涵的。如何正确的看待荣与辱,这就要依照价值观来树立。要写好这篇文章,就要对荣与辱有着辩证的认识,结合不同时代一些现象来谈荣与辱的表现及对荣与辱的认识。
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作者给出的答案就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光荣的,不劳而获的剥削和寄生是耻辱的;爱国为荣,卖国为辱;脚踏实地干实事,为国家为人民是荣;不为家不为国,只为自己的利益,金钱至上是辱。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从正面来说,通过朱自清教授宁死维护国家的尊严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荣。从反面来说,通过秦始皇和成克杰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耻。
文章论证充实全面,运用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对论点不断渲染,论述准确雄辩,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实战演练]
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
荣与辱。推荐。爱诗词网。论题解析[解题]荣与辱(honoranddisgrace),即荣誉和耻辱。荣与辱,是荣辱观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是社会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褒贬评价和人们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感受。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荣与辱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荣可以转化为行动的动力,但有时又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辱有时会比荣誉更加催人奋进。[析题]荣辱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不同的人的荣辱观是不一样的,同一件事,有人觉得光荣,有人觉得耻辱。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荣和辱?正确的荣辱观有何重要的意义?荣誉无疑是人们以往成绩的肯定,是以往的一种荣耀,是一种正面的肯定。但是如果人们一味地沉迷于过去的荣誉而不思进取,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耻辱又意味着什么?耻辱无疑是一个人的失败的经历,如何面对耻辱?是就此而沮丧,而逃避?还是勇敢面对?[温馨提示]荣与辱是相对的概念,荣与辱也是随着时代而改变的一种观念。在旧时代引以为荣的东西在现在就可能是一种耻辱。如古时人们认为三寸金莲好看,就都缠成小足,认为是光荣的,但在现在看来,小足给古时女人带来了很多的痛苦,是一件耻辱的事。在写作文章时要注意辩证地看待荣与辱。思路导引荣与辱在不同时代的定义是不同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如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光荣的,不劳而获的剥削和寄生是耻辱的;爱国为荣,卖国为辱;以勤奋为荣,懒惰为辱;以孝顺为荣,背叛为辱,脚踏实地干实事,为国家为人民是荣。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我们国家现在所提倡的荣辱观。荣誉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因为荣誉代表着一定程度的成功,而且荣誉也是来之不易的,往往是人们努力奋斗的结果。“为了荣誉而战”荣誉可以成为人前进的动力。而耻辱,是人们不愿提及的,它可能来自别人的轻视,来自社会的忽视。但是,一个知道耻辱的人,就会努力的奋进,而将耻辱视为前进的动力,获得成功。对于有正确荣辱观的人来说,荣誉和羞辱都是人生的财富,从荣誉和羞辱中获得动力,从而取得进一步的成功。而一旦沉迷于往日的荣誉,或是在屈辱中颓废、沮丧,一蹶不振,那么,人们就会陷入不能自拔的绝境中。个人的荣誉是和集体的荣誉结合在一起的,集体的荣誉是个人荣誉的基础。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既不能成为荣誉的奴隶,也不能成为耻辱的仆人。论点集锦1.荣辱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2.荣与辱都是人生的财富。3.荣誉=汗水+艰辛4.荣誉可以转化为动力。5.羞辱也会使人发愤。6.荣誉代表的只是过去。7.失去荣辱的人会变得浑浑然。8.树立正确的荣辱观。9.宠辱不惊。10.我们不能成为荣誉的奴隶。论据超市[理论论据]※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先秦)孔子※尊于位而无德者黜,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西汉)陆谊※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隋)王通※能够献身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就是最光荣的事情。——吴玉章※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人不可因名声与荣誉而盲目,因为一切都是身外物。——〔古希腊〕伊索※*名声是条河,能浮起轻飘、空虚的东西,而沉重的东西会沉下去。——〔英国〕培根※*我不能不承认我重视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英国〕法拉第※生命是每一个人所重视的;可是高贵的人重视荣誉远过于生命。——〔英国〕莎士比亚※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问再做哪些需要做的事情。——〔法国〕巴斯德※显赫的名声是一种巨大的音响,其音愈高,其响愈远。——〔法国〕拿破仑※不管我们受到什么样的耻辱,我们几乎总是有能力恢复我们自己的名誉。——〔法国〕拉罗什富科※名誉和美德是灵魂的装饰。要是没有它,那么肉体即使美妙,也不应该认为美。——〔西班牙〕塞万提斯※人创造事业并以事业为光荣。——〔苏联〕高尔基[事实论据]94个荣誉头衔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一生曾获过94个荣誉头衔和奖励,但他从不以这些荣誉而沾沾自喜,反而,在他们家从来都没有看到任何的奖章。有人问他为什么把奖章藏起来,他说:“我不能说这些荣誉不珍贵,不过我从来不是为了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的。”也正是这种珍惜荣誉,但又对其冷静的态度,让法拉第不断地向科学的高峰攀登。论题链接①淡泊②风度③心态*骨气与荣辱观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生活十分清贫。他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却要供全家12口人吃饭。他身患严重的胃病,却无钱医治。当时,美国施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国的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因贫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8月12日,他贫病交加,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一种宁死也要保全自己的尊严、祖国的尊严的骨气。一个没有骨气的人是没有任何荣辱感的。论题链接①尊严②祖国③骨气正视荣誉的达尔文1858年,生物学家华莱士从马来西亚给达尔文写信,并寄上了自己的论文《论变种无限离开原始型的倾向》,其中所论述的观点,与达尔文即将完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中的观点相近,而这是达尔文环游地球5年,又深入研究了20年的成果。如果华莱士的论文先发表,就意味着他取得了这一科研成果的首创权。达尔文如何处理这件事呢?他在给他老朋友赖尔的信中说:“华莱士那篇草稿的全部内容在我的草稿中都有,而且写得更为充分。我的草稿是在1844年誊清的,十几年前曾由虎克看过……因此,我可以非常老实地说,而且可以证明,我并没有抄袭华莱士的任何东西。现在我很想把我的观点的概要作十几页的篇幅予以发表,但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光荣的……我本来没想发表任何概要,现在华莱士把他的学说概要寄给了我,我就想发表概要,这样做是不是光明正大呢?我宁愿把我的那本书全部烧掉,也不愿使他或别人说我的行为是卑鄙的。”达尔文随后亲自写信给华莱士,向他表示祝贺:“如果有着可钦佩的热情和精力的人应该得到成功的话,那么您就是最应该得到成功的人。”而华莱士也是一位胸怀宽广、正直无私的科学家,他提议把生物进化论定名为“达尔文主义”,而他则以自己是一个“达尔文主义者”而感到自豪。论题链接①道德②尊重③诚信不愿进名人录的“名人”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他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120多项发明,尤其是在炸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瑞典的一位出版家要发行一部瑞典名人录,他来到诺贝尔家索取这位科学家的照片,却没有想到诺贝尔说自己没照片,并且也不打算为此马上照一张。出版家笑着说:“你是瑞典的大名人,名人录上怎能没有您呢?”但是,不管他怎么恳求,诺贝尔还是不同意,并说:“你们要发行瑞典名人传,这是有意义的工作。我很喜欢订购这样一部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不过,我请求你们不要刊登我的小照,我还远远没有达到名人的标准。”诺贝尔对世界科学界的贡献让我们钦佩,但是他对待“名”的淡泊却更让我们感动。论题链接①名与利②品格退还的名誉博士证书巴斯德是法国的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的发明很多,对生物科学和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德国的波恩大学为了表彰巴斯德的杰出研究成果,给他寄来名誉博士证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侵占了法国的大片领土,巴斯德非常愤怒,他立即将名誉证书返还给波恩大学,以表示对德国侵略者的抗议。论题链接①爱国②气节③尊严人们的“孺子牛”“孺子牛”即一生为人民而工作的牛玉孺同志。牛玉孺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曾经十多次被调整工作,每当组织召唤,无论是升职、平调还是到艰苦的工作岗位,他都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的利益而辛苦地工作着。在他担任领导职务的20多年里,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亲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为亲属和朋友谋私利。“人民利益高于天”是牛玉孺同志的座右铭。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安慰亲人:“我会没事的,怎么也得再活三五年,我对呼市百姓的承诺还没有兑现呢。”他心怀百姓,心怀国家,切切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在他的那些时间里,在每一村每一家都留下了他为民服务的足迹,他自己的生活却是极为清贫的。在我们心中,他是光荣的,是最可爱的人。论题链接①人民②奉献沽名钓誉的下场战国时期,齐国的东阿地区有一个不干实事专门沽名钓誉的军政长官。他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并且他还叫人在齐威王面前为他说好话,极力吹嘘他治理东阿如何有功。齐威王听了,便派人实地调查,结果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民饥饿;与东阿邻接的恭陵遭到赵、卫两国进攻,他也不派兵去救援。于是,齐威王召见他,斥责他“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当天就把他处以极刑,连那些接受贿赂替他求誉的人,也落得同样的下场。论题链接名与实*秦始皇的荣与辱秦始皇曾是一位有为的统治者。但他统一天下后,疯狂追求荣华富贵。为了尽显奢华、权势,他修筑阿房宫和自己的陵寝并以此为荣。他对荣誉的这种追求让无数无辜百姓丢了命。结果,本是一代天骄最后却留下千古骂名。论题链接管理[自我补充]互动园[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尊于位而无德者黜,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西汉)陆谊2.名誉和美德是灵魂的装饰,要是没有它,那么肉体即使美妙,也不应该认为美。——〔西班牙〕塞万提斯要求:①这两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荣与辱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的定义是不同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有什么样的荣辱观?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在“荣与辱”的范围内。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实战演示]精彩范文荣与辱佚 名培根曾说:“名声是条河,能浮起轻飘、空虚的东西,而沉重的东西会沉下去。”什么是名誉呢?名誉是与一定的价值观念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了价值观念的支撑,那么,名誉也就不为名誉而为耻辱了。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生活十分清贫。他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却要供全家12口人吃饭。他身患严重的胃病,却无钱医治。当时,美国施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国的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因贫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8月12日,他贫病交加,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一种宁死也要保全自己的尊严、祖国的尊严的骨气,一个没有骨气的人是没有任何荣辱感的。这样的名誉才是真正的名誉。是啊,苦是苦,苦日虽清贫,却磨不了内心的荣辱感。五光十色的物质生活滋养了一些以投机取巧,靠损害别人利益满足自己欲望的人,甚至以自己的行为聪明,视之为荣,把老祖宗的善良朴实的美好品德抛诸脑后,嗤之以鼻,并谓之曰“蠢”。如果社会变得以投机取巧,钻空子,耍小聪明,以负天下利为自己的荣,那么社会还有什么希望,还有什么阳光,社会就是吃人的社会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尽显奢华、权势,修筑阿房宫和自己的陵寝并以此为荣。让无数无辜百姓丢了命。本是一代天骄却留下千古骂名。人民公仆,应该思考为人民服务,有些人却是醉心金钱,放纵贪念。最终只有被绳之以法,一无所有。有些人不以善良为荣,却以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或是以物质美好为荣,最终只落个被人唾弃的下场。经典点评 荣与辱是在随着时代而不断改变其定义与内涵的。如何正确的看待荣与辱,这就要依照价值观来树立。要写好这篇文章,就要对荣与辱有着辩证的认识,结合不同时代一些现象来谈荣与辱的表现及对荣与辱的认识。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作者给出的答案就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光荣的,不劳而获的剥削和寄生是耻辱的;爱国为荣,卖国为辱;脚踏实地干实事,为国家为人民是荣;不为家不为国,只为自己的利益,金钱至上是辱。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从正面来说,通过朱自清教授宁死维护国家的尊严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荣。从反面来说,通过秦始皇和成克杰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耻。文章论证充实全面,运用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对论点不断渲染,论述准确雄辩,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实战演练]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纷纷开且落。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诗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夜阑人静,梦里重温了年轻时的欢乐生活。于是便哭泣起来,泪水冲淡了胭脂,在脸上凝成了纵乱的痕迹。梦中回忆,空垂悲泪。是对往日韶华虚度的追悔,也有对现实艰难处境的哀愤。“红阑干”逼真地再现了琵琶女哭后的状态。注:少年事,年轻时欢乐的生活。阑干,纵横貌。形容泪流的样子。【鉴赏】夜深的时候,忽然在梦中回想起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忍不住泪流满面,把脸上的红色胭脂都弄得凌乱模糊了。阑干:在这里指的是脸上的脂粉被泪水沾湿,顺着泪水流下,仿佛是一排排的阑干。过去的欢乐往事,突然在梦中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叹身世飘零,只觉满心凄楚,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夜深忽梦少年事。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夜阑人静,梦里重温了年轻时的欢乐生活。于是便哭泣起来,泪水冲淡了胭脂,在脸上凝成了纵乱的痕迹。梦中回忆,空垂悲泪。是对往日韶华虚度的追悔,也有对现实艰难处境的哀愤。“红阑干”逼真地再现了琵琶女哭后的状态。注:少年事,年轻时欢乐的生活。阑干,纵横貌。形容泪流的样子。【鉴赏】夜深的时候,忽然在梦中回想起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忍不住泪流满面,把脸上的红色胭脂都弄得凌乱模糊了。阑干:在这里指的是脸上的脂粉被泪水沾湿,顺着泪水流下,仿佛是一排排的阑干。过去的欢乐往事,突然在梦中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叹身世飘零,只觉满心凄楚,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始由柳开所倡导,后为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继往开来到苏轼而宣告完成的文学革新运动。它远继秦汉及魏晋散文的优良传统,近师唐代韩柳古文运动的成功经验,诗学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次文学运动使宋代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并为宋代诗歌丰富多采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宋初的诗文主要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词藻典丽而内容空乏的形式主义浮靡文风,它的恶性发展产生了风靡数十年的西昆派。
北宋诗文革新。推荐。爱诗词网。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始由柳开所倡导,后为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继往开来到苏轼而宣告完成的文学革新运动。它远继秦汉及魏晋散文的优良传统,近师唐代韩柳古文运动的成功经验,诗学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次文学运动使宋代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并为宋代诗歌丰富多采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宋初的诗文主要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词藻典丽而内容空乏的形式主义浮靡文风,它的恶性发展产生了风靡数十年的西昆派。以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宫廷侍臣为代表的西昆派,诗文同出一辙。他们以李商隐浮艳纤弱的唯美主义诗风及其“四六体”骈文为典范,摭拾前人作品中的“芳润”以歌舞升平,相互唱和,一味追求声律谐协、词采华美。其诗文对仗之工整、词藻之华丽、典故之繁缛、内容之空虚、风格之绮靡,正好符合精神颓废的官僚士大夫的需要,加上宋初统治者的推崇提倡,“西昆体”诗文便成为人们获取功名富贵和社会声誊的敲门砖,因而时人争效,到了“杨刘风采,耸动天下”(欧阳修《六一诗话》)的地步,几乎淹没了唐代古文传统。正当西昆派文饰升平、酬唱方酣、淫词咥曲泛滥之时,以欧阳修为领袖的宋代作家群,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一反时弊,展开了诗文革新运动。具体表现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宣扬文道合一。唐代古文运动虽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经过晚唐、五代,特别是西昆体的盛行,形式主义的浮艳文风又重新笼罩了宋初文坛。因此,诗文革新运动的首要问题乃是解决文与道即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关系问题。诗文革新运动的首开者柳开(947—1000)说:“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上王学士第三书》)他认为文是道的工具,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批评宋初盛行的“四六体”骈文“华而不实,取其刻削为工,声律为能”,(同上)宣扬文道合一。与他同时的王禹偁(954—1001),也力主革除“秉笔多艳冶”的文风,提出“文传道而明心”的观点。禹偁是宋代最先提倡诗学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诗人,其诗以古体长篇见长,《感流亡》、《对雪》等诗风格清丽,直抒胸意。从他的诗里,宋诗议论化和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略见一斑。在文章的致用方面,王安石(1021—1086),非常强调文笔要有补于世,为现实政治服务,他认为社会作用和思想内容是“本”,文辞形式只是一种外表修饰,无关紧要。《上人书》说:“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这种说法虽然忽略艺术形式,但对思想性的要求,却是进步的。与孙复所主张的“正一时之得失”,“写下民之愤叹”,“述国家之安危”(《答张浻书》)是相通的。基于此,王安石的散文成就远不及其诗歌。他的诗不论记事(《河北民》、《兼并》)咏史(《商鞅》、《明妃曲二首》)写景(《江上》、《泊船瓜洲》),都显得俊逸自然而又平易近人,尤其是他晚年的写景诗,备受历代评论家的赞赏和推崇。柳开等人惟因创作实绩不高,加之他们的立论片面否定了艺术形式对思想内容的重要作用,误走极端,因之他们不能战胜宋初骈俪文风,也不能在当时的文坛上确立统治地位。真正解决了文道问题且为诗文革新运动建立了创作原则的是欧阳修(1007—1072)。当西昆派出现后,对形式主义文风的批判变得更加激烈。欧阳修总结了诗文革新先驱者的成功经验,考察了秦汉以来的创作成果,继承唐韩愈“文以载道”的观点,提出了文道并重、道先文后和文学创作有个性倾向性的观点。他认为充实的思想内容能得到完美的艺术形式,而思想内容是从圣人“经”中得来:“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强调先有内容后有形式:“圣人之文,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这都说明内容和形式紧密联系,必不可少,不能偏颇哪一方,因而提高了文的作用。他认为“古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相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与乐秀才第一书》)说明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在这点上,苏轼的见解更深刻,他说文章应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提倡文章的内容、形式与风格的多样化和独创性,批评王安石“好使人同己”的经义论策取士方法。因此,欧、苏不但纠正了自柳开以来的轻文重道观点,扫除了西昆派重形式,轻内容的陋习,还用他们卓越的创作成就,为诗文革新树立了鲜艳的旗帜。第二,提倡尊韩尊柳。诗文革新运动力图恢复和发展已经沉寂百年的韩柳古文的权威地位,只有尊韩尊柳,诗文革新运动才有依据,由此才能彻底击溃唐末以来的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文风。被誉为反对面昆派的猛将的石介在《怪说》中批驳扬亿等人“穷研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推尊韩柳作品,盛赞韩愈的“《原道》、《原人》、《原毁》、《行难》、《禹问》、《佛骨表》、《诤区论》,自诸子以来未有”,《尊韩》)认为其文“必本于教化仁义,根于礼乐刑政而后为之辞”(《上赵先生书》);穆修也说“唐之文章,……至韩、柳氏起,……辞严义伟,制述如经,能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唐柳先生文集后序》)。苏轼批评“求深者或至于迂,务奇者怪僻而不可读”(《上欧阳内翰书》)的不良文风,更精当地指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洲韩文公庙碑》)的伟功,是百代宗学的榜样。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基础,欧翁继承了韩愈“不平则鸣”论,进一步提出了“穷而后工”论。他说:“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形象地从客观上证明了文学同现实的密切关系。欧阳修和穆修大力从事于整理出售韩柳著述的传播工作,通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文坛上“学者非韩不学”一韩柳的文统和道统又在宋代开始复兴。第三,平易自然的创作原则。与唐代古文运动相比较,宋代古文运动伴随着诗歌革新运动。欧阳修等人发展了韩愈文论中“易”的一面,建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诗歌也不例外,这不仅仅只针对西昆体的泛滥,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说,它是唐代现实主义传统的继续。自从梅尧臣提倡诗体革新,主张诗歌反映现实,“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梅尧臣语)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并用浑朴的语言表现秀美的意境,诗坛上便不断地出现了优秀诗人,如王安石,苏轼及南宋陆游等,都是杰出大家,但宋代的诗都过于散体化,议论化,有的还趋于博奥和雕饰。清人叶燮在《原诗》里指出了宋诗新颖工巧取胜的特点,在赞扬“自梅、苏变尽昆体,独创生新,必辞尽于言,言尽于意”的同时,也指责了宋人“以用事为博”、“以文为诗”,只欣赏奇警透僻的议论,抛弃诗中蕴含深永韵味的缺点。这从反面说明宋代散文创作直接影响了诗歌。如果说唐代散文象高山深谷,那么宋代散文却似平原旷野了。从韩柳及其同派的文章中都可窥见硬语生辞之弊,特别是韩愈弟子皇甫湜更偏重于古文的文的一面。他片面地发展了韩愈矜奇尚异的理论,追求奇异怪僻,强调以“非常之文,通至正之理”,导致了单纯讲究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新形式主义,使韩柳倡导的古文走入了艰涩生僻的死胡同。因而,诗文革新运动除了要求革除浮艳纤弱的文风外,还继承韩愈文从字顺和务去陈言的作法,反对古奥艰涩的创作倾向,走平坦自然的诗文道路。柳开说:“古文者,非在辞涩言苦,使人难读诵之;在于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应责》)王禹偁更明确地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的古文,使自己的作品对社会发生作用,避免曲高和寡。欧阳修发展了他们的观点,他说:“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强调“自然”。又说:“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答张秀才第二书》)突出“易知”、“易明”,提出以“文简而意深”即简洁含蓄为创作标准。后来,苏门三父子从这一论点出发,反对为文而文,认为文要有为而作,讽谕时事,不得已而言。总之,建立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宋代诗文运动对后世文学的主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诗文革新过程中,王安石一直是褒柳贬韩的,这可能与其变法的政见相关。当然,也有人提出过先进的文学主张,如田锡(940—1003),认为应该多方面吸其古人之长,“不能宗尚其一”。(《贻宋小著书》)这无疑比后来古文家专崇韩柳更为可取,唯其创作成就不高,孤掌难鸣,结果被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湮没了。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和参加者在以上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宋代诗文卷帙浩繁,绝大多数是这一运动的光辉成就。“唐宋八大家”,宋代就占六个,而且都是积极主张诗文革新的。他们的文章与先秦两汉散文一脉相承,欧阳修散文学习《左传》婉转曲折的文风,深得《史记》神韵;苏轼集诸家之长,散文类似《庄子》;王安石受先秦诸子散文和两汉议论文影响较大;曾巩更具有孔孟的儒学气;苏洵与二子学《战国策》,有战国纵横家的气度;苏辙则更推崇司马迁的文章。虽然六家宗学各异,成就也不一致,但总的说来,他们的诗文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平易自然,婉转委曲的艺术风格。诗文革新运动战胜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使六朝以来被败坏的文章之道“至欧、曾、苏、王而大振”。(艾南英语)发展了韩柳古文学说,恢复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代的“苏诗运动”、明代的“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清代的“桐城派”、“宗宋诗派”等等文学流派都受到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或学其道,或取其理,从而取得一定的成绩。当然,诗文革新运动也有自身的缺陷,它披着“复古”的外衣,强调“宗经”、“卫道”,不少作者一味仿古,拟古,缺乏独创性,这就损害了散文与现实的关系,使散文成了宣扬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教义书,我们在借鉴时必须注意。
《虞姬自刎(虞姬别霸王)》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正义》:“《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又,《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中记虞姬和项王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别霸王。推荐。爱诗词网。《虞姬自刎(虞姬别霸王)》出处、释义和例句【出典】《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正义》:“《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又,《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中记虞姬和项王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又,宋·范成大《虞姬墓》诗:“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姬有墓田。”又,宋·曾巩《虞美人草》诗(一说许彦国作):“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先飞,青血化为原上草。”又,元·王伯成套曲[般涉调·哨遍]《项羽自刎》中[耍孩儿]:“唯除个植楚怀忠政,错认做奸人暗等。误截一臂不任疼。猛魂飘已赴幽冥。碧澄澄万里天如水,明朗朗十分月满营。马首立虞姬氏,翠蛾低敛,粉泪双擎。[么]绝疑的宝剑挥圆颈,不二色的刚肠痛。怎教暴露在郊墟,惜香肌难入山陵,望碧云芳草封高塚。对黄土寒沙赴浅坑。伤情兴,须臾天晓,仿佛平明。”又,元·张时起有杂剧《霸王垓下别虞姬》,已佚。【释义】《史记·项羽本纪》记虞姬事,并未说明她是否自刎,但后世有“虞姬墓”。历来诗人对虞姬多有歌咏,皆以为自刎死。又,宋金杂剧、院本多有霸王剧目,最完整的、涉及虞姬的剧本应是元代张时起的《霸王垓下别虞姬》,惜已佚。而元代保留戏曲、小说中霸王故事最多的,是王伯成的套曲。其中说到霸王马上别虞姬,虞姬立马首,拔剑自刎,这也应是张时起剧本的关目。【例句】①你你你,做了个别霸王自刎虞姬。(关汉卿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二折[梁州第七])张珪与妻相别,借用霸王别姬典故。“自刎”事自然是虚的。②我做了别虞姬楚霸王,全不见守玉关镇西将。(马致远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雁儿落])剧中汉元帝被迫送昭君出塞,很觉怆然,所以用楚霸王比喻自己的处境。
【诗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出处】唐·杜甫《洗兵马》。【意思】怎么能找到一位壮士,挽来天河的水,洗干净铠甲和兵器,永不使用。天河:银河。【鉴赏】安得:怎么能够。挽:牵引;导引。天河:银河。甲兵:盔甲和兵器。此联的意思是:怎么能得到一位膂力过人的人,把银河里的水引下来,洗净兵器,永远不再动用!后用来表达一种制止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用法例释】用以表达停止战争,实现永久和平的愿望。[例]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努力是为了实现杜甫诗中“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和平主义理想,寻求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高洪《中日友好有大局人间正道是沧桑》)
安得壮士挽天河。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出处】唐·杜甫《洗兵马》。【意思】怎么能找到一位壮士,挽来天河的水,洗干净铠甲和兵器,永不使用。天河:银河。【鉴赏】安得:怎么能够。挽:牵引;导引。天河:银河。甲兵:盔甲和兵器。此联的意思是:怎么能得到一位膂力过人的人,把银河里的水引下来,洗净兵器,永远不再动用!后用来表达一种制止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用法例释】用以表达停止战争,实现永久和平的愿望。[例]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努力是为了实现杜甫诗中“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和平主义理想,寻求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高洪《中日友好有大局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意思】杨贵妃回头转眼一笑,便生出百种媚态,皇宫里面所有的妃嫔与她相比都黯然失色。回眸(móu):回头转眼看。六宫:妃嫔们的住处。粉黛:妇女的化妆品,代称妇女。【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姿色出众,千娇百媚,相形之下,其他女子黯然失色。[例]有一个女孩名叫喜巧,她的美貌无法形容。借用古人之词,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赵大河《隐蔽手记》)二、用以比喻人或事物十分出色,同类者相形见绌。[例]北欧国家的水果,号称从世界各地选最好的运来,说实话,货架上的李子,我连正眼都不想瞧一下。家乡的大水李那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彭匈《家乡果品》)
六宫粉黛无颜色。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意思】杨贵妃回头转眼一笑,便生出百种媚态,皇宫里面所有的妃嫔与她相比都黯然失色。回眸(móu):回头转眼看。六宫:妃嫔们的住处。粉黛:妇女的化妆品,代称妇女。【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姿色出众,千娇百媚,相形之下,其他女子黯然失色。[例]有一个女孩名叫喜巧,她的美貌无法形容。借用古人之词,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赵大河《隐蔽手记》)二、用以比喻人或事物十分出色,同类者相形见绌。[例]北欧国家的水果,号称从世界各地选最好的运来,说实话,货架上的李子,我连正眼都不想瞧一下。家乡的大水李那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彭匈《家乡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