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①
汉主离宫接露台,
秦川一半夕阳开。
青山尽是朱旗绕,
碧涧翻从玉殿来。
新丰树里行人度②,
小苑城边猎骑回。
闻道甘泉能献赋,
悬知独有子云才。
【校】
①汤,凌本、《唐诗鼓吹》、《唐诗品汇》俱作“泉”。
②树,一作“市”。
【注】
太常主簿:《唐书·百官志》:“太常寺有主簿二人,从七品上。”
温汤:《唐书·地理志》:京兆府昭应县“有宫在骊山下,贞观十八年置,咸亨二年始名温泉宫。天宝六载,更温泉宫曰华清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长安志》:“温汤,在临潼县南一百五十步,骊山之西北。《雍州图》曰:‘温汤在新丰县界温谷,即温泉也。’《三秦记》曰:‘骊山汤,旧说以三牲祭,乃得入,可以去疾消病,不尔即烂人肉。俗云始皇与神女戏,不以礼,神女唾之,即生疮。始皇怖谢,神女为出温泉而洗除,后人因以为验。’《汉武帝故事》曰:‘骊山汤,初始皇砌石起宇,至汉武又加修饰焉。’《十道志》曰:‘今按,泉有三所。其一处即皇堂石井,周武帝天和四年大冢宰宇文护所造。隋文帝开皇三年,又修屋宇,列树松柏千馀株。贞观十八年,诏左屯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少匠阎立德营建宫殿、御汤,名汤泉宫。太宗临幸制碑。咸亨二年,名温泉宫。天宝六载,改为华清宫。骊山上下,益治汤井为池,台殿还列山谷,明皇岁幸焉。又筑会昌城。即于汤所置百司及公卿邸第焉。”
离宫:《三辅黄图》:“离宫,天子出游之宫也。”
露台:《汉书·文帝纪》:“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师古曰:“今新丰县南骊山之顶有露台乡,极为高显,犹有文帝所欲作台之处。”《括地志》:“新丰县南骊山上犹有露台之旧址。”《翼奉传》云:“孝文露台其积土基至今犹存。”
甘泉赋:《汉书》:“扬雄,字子云。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
悬知:庾信诗:“悬知曲不误,无事畏周郎。”
《蔡宽夫诗话》:乐天《听歌》诗“长爱夫怜第二句,请君重唱夕阳开”,注云谓:“王右丞辞‘秦川一半夕阳开’,此句尤佳。”今《摩诘集》此诗所谓“汉主离宫接露台”是也,题乃是《和太常韦主簿温汤寓目》,不知何所指为想夫之辞。大抵唐人歌曲不随声为长短句,多是五言或七言,取其辞与声相叠成音耳,岂非当时文人之辞为一时所称者,皆为歌人窃取而播之曲调乎?
杨升庵曰:予尝爱王维《温泉寓目赠韦五郎》诗。夫唐至天宝,宫室盛矣,秦川八百里而夕阳一半开,则四百里之内皆离宫矣。此言可谓肆而隐,奢丽若此,而犹以汉文惜露台之费比之,可谓反而讽。末句欲韦郎效子云之赋,则其讽谏可知也。言之无罪,闻之可戒,得扬雄之旨者,其王维乎?
成按:诗以“寓目”命题,则前六句皆即目中之所见而言也。“汉主”句纪其所见宫室之富而并及其地,“秦川”句纪其所见风景之丽而兼记其时。“青山”、“碧涧”之句乃寓目于近而言其所见者如此,“新丰”、“小苑”之句乃寓目于远而咏其所见者又如此,末则归美韦郎以见属和之意。诗之大旨不过尔尔。温汤接近露台,本是骊山实境,其曰“汉主”者,以汉武曾于此修饰堂宇,故遂以汉主离宫为言,何尝有反讽之意乎?夕阳未落,或为云霞所覆,其馀辉所及,往往半有半无,今登高望远,时一遇之,不知杨氏有何创见,而谓“四百里之内皆离宫”耶?夫以秦皇之淫侈,而史传所记宫室之广三百馀里,唐又复过之,则其淫侈又驾秦皇而上之矣,果见何书何传而为此言耶?甘泉献赋,唐人习用,执此而言讽谏,尤属迂谈。且赋云“屏玉女”、“却虙妃”者,以指赵昭仪也。倘好事者于此比类而及之曰:右丞并以此谏明皇当疏远玉环。吾知杨氏闻此,必以为实获我心也。诗人之锦心绣肠,夫岂有玲珑曲折若此者,而乃以此厚诬古人欤?
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推荐。爱诗词网。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①汉主离宫接露台,秦川一半夕阳开。青山尽是朱旗绕,碧涧翻从玉殿来。新丰树里行人度②,小苑城边猎骑回。闻道甘泉能献赋,悬知独有子云才。【校】①汤,凌本、《唐诗鼓吹》、《唐诗品汇》俱作“泉”。②树,一作“市”。【注】太常主簿:《唐书·百官志》:“太常寺有主簿二人,从七品上。”温汤:《唐书·地理志》:京兆府昭应县“有宫在骊山下,贞观十八年置,咸亨二年始名温泉宫。天宝六载,更温泉宫曰华清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长安志》:“温汤,在临潼县南一百五十步,骊山之西北。《雍州图》曰:‘温汤在新丰县界温谷,即温泉也。’《三秦记》曰:‘骊山汤,旧说以三牲祭,乃得入,可以去疾消病,不尔即烂人肉。俗云始皇与神女戏,不以礼,神女唾之,即生疮。始皇怖谢,神女为出温泉而洗除,后人因以为验。’《汉武帝故事》曰:‘骊山汤,初始皇砌石起宇,至汉武又加修饰焉。’《十道志》曰:‘今按,泉有三所。其一处即皇堂石井,周武帝天和四年大冢宰宇文护所造。隋文帝开皇三年,又修屋宇,列树松柏千馀株。贞观十八年,诏左屯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少匠阎立德营建宫殿、御汤,名汤泉宫。太宗临幸制碑。咸亨二年,名温泉宫。天宝六载,改为华清宫。骊山上下,益治汤井为池,台殿还列山谷,明皇岁幸焉。又筑会昌城。即于汤所置百司及公卿邸第焉。”离宫:《三辅黄图》:“离宫,天子出游之宫也。”露台:《汉书·文帝纪》:“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师古曰:“今新丰县南骊山之顶有露台乡,极为高显,犹有文帝所欲作台之处。”《括地志》:“新丰县南骊山上犹有露台之旧址。”《翼奉传》云:“孝文露台其积土基至今犹存。”甘泉赋:《汉书》:“扬雄,字子云。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悬知:庾信诗:“悬知曲不误,无事畏周郎。”《蔡宽夫诗话》:乐天《听歌》诗“长爱夫怜第二句,请君重唱夕阳开”,注云谓:“王右丞辞‘秦川一半夕阳开’,此句尤佳。”今《摩诘集》此诗所谓“汉主离宫接露台”是也,题乃是《和太常韦主簿温汤寓目》,不知何所指为想夫之辞。大抵唐人歌曲不随声为长短句,多是五言或七言,取其辞与声相叠成音耳,岂非当时文人之辞为一时所称者,皆为歌人窃取而播之曲调乎?杨升庵曰:予尝爱王维《温泉寓目赠韦五郎》诗。夫唐至天宝,宫室盛矣,秦川八百里而夕阳一半开,则四百里之内皆离宫矣。此言可谓肆而隐,奢丽若此,而犹以汉文惜露台之费比之,可谓反而讽。末句欲韦郎效子云之赋,则其讽谏可知也。言之无罪,闻之可戒,得扬雄之旨者,其王维乎?成按:诗以“寓目”命题,则前六句皆即目中之所见而言也。“汉主”句纪其所见宫室之富而并及其地,“秦川”句纪其所见风景之丽而兼记其时。“青山”、“碧涧”之句乃寓目于近而言其所见者如此,“新丰”、“小苑”之句乃寓目于远而咏其所见者又如此,末则归美韦郎以见属和之意。诗之大旨不过尔尔。温汤接近露台,本是骊山实境,其曰“汉主”者,以汉武曾于此修饰堂宇,故遂以汉主离宫为言,何尝有反讽之意乎?夕阳未落,或为云霞所覆,其馀辉所及,往往半有半无,今登高望远,时一遇之,不知杨氏有何创见,而谓“四百里之内皆离宫”耶?夫以秦皇之淫侈,而史传所记宫室之广三百馀里,唐又复过之,则其淫侈又驾秦皇而上之矣,果见何书何传而为此言耶?甘泉献赋,唐人习用,执此而言讽谏,尤属迂谈。且赋云“屏玉女”、“却虙妃”者,以指赵昭仪也。倘好事者于此比类而及之曰:右丞并以此谏明皇当疏远玉环。吾知杨氏闻此,必以为实获我心也。诗人之锦心绣肠,夫岂有玲珑曲折若此者,而乃以此厚诬古人欤?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处】唐·杜甫《月夜》。【译注】今夜鄜州明月当空,只有你一人在闺房中独自仰望。遥想我那可怜的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爸爸。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作者妻小留居鄜州。闺:女子的卧室。未解:不懂得。忆:想念。【鉴赏】鄜:读作fu。鄜州:即今陕西富县。闺中:是指闺房中的妻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杜甫把家人安置在鄜州,自己一个人前往灵武(此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途中被安禄山的军队俘获,押往长安。这首诗便是杜甫在长安面对明月,思念妻女所写的。这几句诗语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鄜州,只有我妻子一人在那儿独自看着月亮;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怜惜那四个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想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爸爸。在外流浪的男子,作客异乡,想念妻儿,最爱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四句诗,感受也最为深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而幼小的儿女并不理解。[例]想到这里她不禁眼眶湿润了,这倒不是悲自己的身世,她可怜怀里的孩子,又操心安林的事业和身体。……今天月下独思,不禁想起杜甫的那首《咏月》诗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梁衡《路,该这样走》)【全诗】《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fu)州:今陕西富县。当时杜甫的妻子、儿女所在之地。②闺中:指妻子。③二句既点出上句“独看”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进一层说明“独看”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且因为身边的儿女年小,还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或者说小儿女还不能理解母亲思念长安的感情。④二句想象妻子看月久,思念深,以致云鬟被夜雾沾湿、玉臂被月光照冷而自己不觉得。清辉:月光。玉臂:洁白的手臂。⑤二句意谓何时才能两人团聚并倚在透明的窗帘边共同赏月,那就月光双照而泪痕消失了。虚幌:透明的薄幔。“双照”与前“独看”对应。【赏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玄宗奔蜀。七月,肃宗李亨即帝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安置在鄜州(鄜:读fu,鄜州即今陕西省富县。)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截获,掳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同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这是一篇抒写离情的诗作。题为《月夜》,句句从月色中照出。首联诗人设想闺中的妻子正在“独看”“鄜州月”,衬托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颔联借小儿女点出妻子是因“忆长安”而望月,并加深了“独看”的含意: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而“独”,也因为小儿女“未解”而“独”。颈联想象妻子夜深不寐、独自望月怀人的情形,写得逼真感人,进一步表达出二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以希望之辞收束全篇。全诗构思巧妙,词语精工,情致曲折缠绵,遂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如黄生所云:“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遥怜小儿女。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处】唐·杜甫《月夜》。【译注】今夜鄜州明月当空,只有你一人在闺房中独自仰望。遥想我那可怜的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爸爸。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作者妻小留居鄜州。闺:女子的卧室。未解:不懂得。忆:想念。【鉴赏】鄜:读作fu。鄜州:即今陕西富县。闺中:是指闺房中的妻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杜甫把家人安置在鄜州,自己一个人前往灵武(此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途中被安禄山的军队俘获,押往长安。这首诗便是杜甫在长安面对明月,思念妻女所写的。这几句诗语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鄜州,只有我妻子一人在那儿独自看着月亮;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怜惜那四个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想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爸爸。在外流浪的男子,作客异乡,想念妻儿,最爱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四句诗,感受也最为深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而幼小的儿女并不理解。[例]想到这里她不禁眼眶湿润了,这倒不是悲自己的身世,她可怜怀里的孩子,又操心安林的事业和身体。……今天月下独思,不禁想起杜甫的那首《咏月》诗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梁衡《路,该这样走》)【全诗】《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fu)州:今陕西富县。当时杜甫的妻子、儿女所在之地。②闺中:指妻子。③二句既点出上句“独看”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进一层说明“独看”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且因为身边的儿女年小,还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或者说小儿女还不能理解母亲思念长安的感情。④二句想象妻子看月久,思念深,以致云鬟被夜雾沾湿、玉臂被月光照冷而自己不觉得。清辉:月光。玉臂:洁白的手臂。⑤二句意谓何时才能两人团聚并倚在透明的窗帘边共同赏月,那就月光双照而泪痕消失了。虚幌:透明的薄幔。“双照”与前“独看”对应。【赏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玄宗奔蜀。七月,肃宗李亨即帝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安置在鄜州(鄜:读fu,鄜州即今陕西省富县。)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截获,掳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同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这是一篇抒写离情的诗作。题为《月夜》,句句从月色中照出。首联诗人设想闺中的妻子正在“独看”“鄜州月”,衬托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颔联借小儿女点出妻子是因“忆长安”而望月,并加深了“独看”的含意: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而“独”,也因为小儿女“未解”而“独”。颈联想象妻子夜深不寐、独自望月怀人的情形,写得逼真感人,进一步表达出二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以希望之辞收束全篇。全诗构思巧妙,词语精工,情致曲折缠绵,遂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如黄生所云:“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红旗直上天山雪。推荐。爱诗词网。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乐府歌曲(相和歌辞之平调曲),一般都用以记述军旅征战之事。这首诗所写,也就是军旅征战中的一个场面。首二句写环境。海畔,即湖畔。古时称塞外大水泽亦曰海,如青海、蒲类海、居延海等(参见《千首唐人绝句》)。二句谓:湖边的冻泥被寒风吹裂,梧桐树的枯叶已经落尽,枝梢也被寒风吹折。二句将环境表现得异常恶劣。这是这次征战的大背景,地点在天山脚下。诗篇描绘此背景,乃从小处入手,只说湖畔冻泥以及梧桐的枯叶与枯枝,虽然如此,却将此恶劣环境写得十分严酷。次二句写士气。只闻笛声不见人,只见红旗直上天山雪,同样也是从小处入手。横笛,指军中吹笛。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有“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句,即此指。二句谓:在这“北风卷地百草折”的恶劣环境中,绝无人迹,却听得到高亢嘹亮的笛声,而且,寻声望去,在白雪映衬下,尚可见一行红旗正向天山顶上移动。二句有声有色,构成一幅壮丽的风雪行军图,其中虽不见人,却从与人相关的“横笛”及“红旗”二物,显示人的精神面貌,尤其是“直上”二字,更是突出地体现出军中高昂士气。诗篇所写环境越恶劣,越能显示从军将士的战斗精神,因而也更加鼓舞人心。
【诗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处】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译注】沉重而单调的声声戍边更鼓,天边孤雁凄楚而悲凉的鸣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秋夜显得更加冷落寂寥。战事频繁,道路堵塞,阻断人行。白露节的夜晚,遥望空中明月,不禁思念舍弟。古诗中见月思人是常见的题材,而诗人独辟新径,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于景中,本是普天同月,却偏要说家乡月明,足见乡情的深沉【全诗】《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赏析】阅读下文,完成1—3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诗。2.从诗中____和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答:_____[题解]第1题。考查文学常识。答案:诗圣律第2题。考查对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的把握。本题承第1题“诗史”。答案:从以下五句中写出两句: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第3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答案: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边秋一雁声。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处】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译注】沉重而单调的声声戍边更鼓,天边孤雁凄楚而悲凉的鸣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秋夜显得更加冷落寂寥。战事频繁,道路堵塞,阻断人行。白露节的夜晚,遥望空中明月,不禁思念舍弟。古诗中见月思人是常见的题材,而诗人独辟新径,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于景中,本是普天同月,却偏要说家乡月明,足见乡情的深沉【全诗】《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赏析】阅读下文,完成1—3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诗。2.从诗中____和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答:_____[题解]第1题。考查文学常识。答案:诗圣律第2题。考查对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的把握。本题承第1题“诗史”。答案:从以下五句中写出两句: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第3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答案: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诗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出处】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译注】明天分别后,我们就被华山阻隔,今后各自在世上会怎样,你我都将茫然不知。山岳:西岳华山或指大山。世事: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鉴赏】今日难得相聚,彼此是何等的欢欣喜悦!明日又将离别,一南一北,隔着无数山岳;对于世事的变化无常,彼此都感到困惑茫然。好友久别重逢,把酒欢笑;但是马上又要分手,想到此去一别,彼此未来的际遇难测,内心有说不尽的依恋与伤痛。【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分别时感到双方别后将前程难料或难得再见。[例]送我到黄瓦衔,临歧分手,我念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结尾两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暗示他后会恐无期矣。(流沙河《锯齿啮痕录》)二、用以形容分别后彼此再不见面或再无音讯。[例]从此,我再也没和这家人见面,也不了解她们嗣后的任何消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舒《间谍夫人在上海》)【全诗】《赠卫八处士》.[唐].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出处】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译注】明天分别后,我们就被华山阻隔,今后各自在世上会怎样,你我都将茫然不知。山岳:西岳华山或指大山。世事: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鉴赏】今日难得相聚,彼此是何等的欢欣喜悦!明日又将离别,一南一北,隔着无数山岳;对于世事的变化无常,彼此都感到困惑茫然。好友久别重逢,把酒欢笑;但是马上又要分手,想到此去一别,彼此未来的际遇难测,内心有说不尽的依恋与伤痛。【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分别时感到双方别后将前程难料或难得再见。[例]送我到黄瓦衔,临歧分手,我念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结尾两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暗示他后会恐无期矣。(流沙河《锯齿啮痕录》)二、用以形容分别后彼此再不见面或再无音讯。[例]从此,我再也没和这家人见面,也不了解她们嗣后的任何消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舒《间谍夫人在上海》)【全诗】《赠卫八处士》.[唐].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点击进入:孙犁《采蒲台的苇》原文
文章贵在出奇制胜,孙犁的《采蒲台的苇》便如此。初读它,感觉真是有点矛盾。一方面,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文字质朴,明白如话;歌颂抗日军民英勇无畏的主题,也并不新鲜。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确实被打动了、感染了,要不,何以那随处都是的苇,那“倒在冰上”、“血冻结了”的“他”,宛如挺立在眼前?何以那“沙着嗓子”喊出的“没有!没有!”会轰响在耳畔?于是,我们蓦然想起了古人说过的“看似寻常最奇崛”,饶有兴趣地寻觅其艺术魅力的奥秘。
采蒲台的苇。推荐。爱诗词网。点击进入:孙犁《采蒲台的苇》原文文章贵在出奇制胜,孙犁的《采蒲台的苇》便如此。初读它,感觉真是有点矛盾。一方面,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文字质朴,明白如话;歌颂抗日军民英勇无畏的主题,也并不新鲜。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确实被打动了、感染了,要不,何以那随处都是的苇,那“倒在冰上”、“血冻结了”的“他”,宛如挺立在眼前?何以那“沙着嗓子”喊出的“没有!没有!”会轰响在耳畔?于是,我们蓦然想起了古人说过的“看似寻常最奇崛”,饶有兴趣地寻觅其艺术魅力的奥秘。“艺术就是感情”(《罗丹艺术论》)这句话,是对艺术特征的一种概括。《采蒲台的苇》在根本上,是以炽热至真的感情征服人的。写景状物,叙事写人,无不如此。苇,本是“无情物”,但经过作者感情的投射,却变得那么通人性,有人情。作者到白洋淀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到处是苇”,但他既不写苇之茂盛状,也不写苇塘之浩荡貌,却从苇与人的关系上落笔:“人们依靠苇生活”,“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苇,是人的养育者,又是人形影相随的好朋友,引得读者也对它充满好感、亲切感。然后,作者介绍了苇也有若干品种,“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写的虽是苇的“性质”,我们却分明感受到与人的品质的内在联系。作者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照样产生了赋人的色彩於苇的艺术效果,替本来并不熟悉苇的读者,减弱了陌生感。同时,四种用途的苇中,“有骨性”的正草,又为下文将出现的英雄气概作了情感上的预伏、铺垫。当写到苇的集中地时,作者便直接以拟人手法,使每一片苇塘,都染上了英雄的光辉。“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孙犁亲历了抗日战争,深切地理解苇与人的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关系,他在这里,饱蘸感情的浓汁写出了这种关系,也就使“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使苇具有感人的力量。文章转入叙事写人时,过渡句是“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名为写苇,实是写人了。“最好的苇”,显然指最坚强的人了。出色的白描,清楚地展示了作者的感情流程,牵动着读者的心,犹如身临其境。先是静的处理:妇女们默默地把“最后战斗流血”的危险接过去,把安全送给干部。作者几乎屏声息气地写着,敬佩的暖流在心里奔突。接着,是动的描写,主要是对话、声音。回答敌人的盘问,“他”一共只说了四句,都是否定句。十分明显,是拒绝回答。即使半边脖子被砍断,歪着头,他最后的一句,仍然是“没有”。四句回答,“简短有力”,凛然不屈,掷地有声。真的是“掷地有声”——因为紧跟着,所有的妇女都随之喊“没有!没有!”如回声般,齐心与“他”一起掩护着干部,反抗着兽行。“他”牺牲了,倒下去了,而悲壮的呼声“没有!没有!”却升腾起来,直冲云霄。作者的情感,此时已达到了沸点,他直抒胸臆,赞颂道:“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动情的歌颂,这至诚的希望,在今天,依然感人肺腑。文章以赤诚的心,点燃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点燃了民族的心。它,是永恒的。写得集中紧凑,是文章成功的又一因素。苇,作为歌颂立意的寓托物和行文的脉胳,贯串全文,地位显赫,几乎每一自然段都有苇出现。而苇,又因为被描写成品性通人,所以,处处皆苇,便处处皆人,便处处都有英雄气息。文章的对象,集中於人与苇,而所涉及的季节,又都在冬天:“我来的早”,是冬末;英雄壮举:发生在严冬。连牺牲的“他”,也刚“从苇塘打苇回来”。有如此集中的安排,短短的篇幅方能酿出浓烈的情味。文章十分朴实简洁,惜墨如金般的。这一方面暗合了苇的特点和普通民众的朴实,另一方面,也使短兵相接的场面,不致淹没在繁复的词藻中,反而“素以为绚兮”,有其自然天生、真挚可信的风采。
拔剑四顾。推荐。爱诗词网。宋词典故·拔剑四顾【出典】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见《全唐诗》卷一六二)【释义】李白用“拔剑四顾心茫然”诗句表现他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后世用为典实。【例句】而今谁复荐相如,拔剑茫然四顾。(石孝友《西江月》[歌彻秋娘金缕]2037)这里的“拔剑茫然四顾”是变换李白原诗语句,用以抒写因无知音举荐,因此不能为朝廷所用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