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古希腊悲剧诗人。出身贵族,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诗歌、音乐和体育方面的训练。青年时代参加过希波战争的两次著名战役,并因作战英勇而受到雅典人的尊敬,面像被刻在纪功碑上。二十六岁第一次参加悲剧比赛,未能获胜。十五年后得奖并在戏剧舞台保持优胜十五年。公元前四六八年,老年的埃斯库罗斯被年轻的索福克勒斯击败。晚年生活在西西里,并死在那里。相传共创作七十部剧本(一说九十部),生前得过十三次奖,死后获得四次。他的剧本完整地流传下来的有七部:《乞援人》(公元前490年左右)、《波斯人》(公元前472年)、《七将攻忒拜》(公元前467年)、《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公元前465年左右)、《阿伽门农》(公元前458年)、《奠酒人》(公元前458年)、《报仇神》(公元前458年)。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反映了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情绪,提倡民主精神,但有一定的保守性,思想上强调人的力量和意志,但未能突破传统的命运观念。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通过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神火,遭到主神宙斯惩罚折磨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一个为民造福、反抗强暴、不怕牺牲的伟大的艺术形象,歌颂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派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献身的崇高思想。因此马克思称誉普罗米修斯为“哲学日历上最高的圣者和殉道者”。在悲剧中埃斯库罗斯猛烈地抨击了以宙斯为首的群神,谴责了他们的残暴行为,揭露了他们的荒淫、凶狠、卑怯和奴性,因此马克思说在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中,“希腊群神悲剧式地受到一次致命伤”。诗人对以宙斯为首的希腊群神的否定性的描写,表明了他对雅典暴君及其帮凶们的批判倾向。《波斯人》是诗人唯一的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剧本。通过对波斯王薛西斯远征希腊遭到失败的生动描写,表现了雅典民主制度同东方专制制度之间的冲突,赞美了民主与自由,歌颂了爱国主义,谴责了不义的侵略战争。《俄瑞斯特斯》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以神话传说中俄瑞斯特斯杀母为父报仇受到复仇女神追逼的故事为题材。阿伽门农在远征特洛亚时,他的妻子克吕泰墨涅斯特拉与埃癸斯托斯私通并夺去了他的王位。当战争结束、阿伽门农回国时,他的妻子及其情人把他谋杀了。俄瑞斯特斯为父报仇杀死了他的母亲。复仇女神因此追究俄瑞斯特斯的杀亲血罪。雅典娜女神组成法庭,当主张俄瑞斯特斯“有罪”和“无罪”的票数相等时,雅典娜投了“无罪”的一票,俄瑞斯特斯被宣告为无罪。这部三部曲反映了“没落的母权制跟发生于英雄时代并获得胜利的父权制之间的斗争”,反映了法律精神对于血缘复仇的胜利,表明了人类社会已经从野蛮进入文明。诗人的悲剧表现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成长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突出地反映了自由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观念。诗人参加悲剧比赛时把登场演员由一个增为二个,并减少合唱,把韵文对白变为悲剧的主要成分,使悲剧趋于完善,并首创三联剧的形式,他的悲剧结构单纯,语言庄严雄伟。诗人被誉为“悲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推荐。爱诗词网。【生卒】:约公元前525—前456【介绍】:古希腊悲剧诗人。出身贵族,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诗歌、音乐和体育方面的训练。青年时代参加过希波战争的两次著名战役,并因作战英勇而受到雅典人的尊敬,面像被刻在纪功碑上。二十六岁第一次参加悲剧比赛,未能获胜。十五年后得奖并在戏剧舞台保持优胜十五年。公元前四六八年,老年的埃斯库罗斯被年轻的索福克勒斯击败。晚年生活在西西里,并死在那里。相传共创作七十部剧本(一说九十部),生前得过十三次奖,死后获得四次。他的剧本完整地流传下来的有七部:《乞援人》(公元前490年左右)、《波斯人》(公元前472年)、《七将攻忒拜》(公元前467年)、《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公元前465年左右)、《阿伽门农》(公元前458年)、《奠酒人》(公元前458年)、《报仇神》(公元前458年)。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反映了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情绪,提倡民主精神,但有一定的保守性,思想上强调人的力量和意志,但未能突破传统的命运观念。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通过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神火,遭到主神宙斯惩罚折磨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一个为民造福、反抗强暴、不怕牺牲的伟大的艺术形象,歌颂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派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献身的崇高思想。因此马克思称誉普罗米修斯为“哲学日历上最高的圣者和殉道者”。在悲剧中埃斯库罗斯猛烈地抨击了以宙斯为首的群神,谴责了他们的残暴行为,揭露了他们的荒淫、凶狠、卑怯和奴性,因此马克思说在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中,“希腊群神悲剧式地受到一次致命伤”。诗人对以宙斯为首的希腊群神的否定性的描写,表明了他对雅典暴君及其帮凶们的批判倾向。《波斯人》是诗人唯一的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剧本。通过对波斯王薛西斯远征希腊遭到失败的生动描写,表现了雅典民主制度同东方专制制度之间的冲突,赞美了民主与自由,歌颂了爱国主义,谴责了不义的侵略战争。《俄瑞斯特斯》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以神话传说中俄瑞斯特斯杀母为父报仇受到复仇女神追逼的故事为题材。阿伽门农在远征特洛亚时,他的妻子克吕泰墨涅斯特拉与埃癸斯托斯私通并夺去了他的王位。当战争结束、阿伽门农回国时,他的妻子及其情人把他谋杀了。俄瑞斯特斯为父报仇杀死了他的母亲。复仇女神因此追究俄瑞斯特斯的杀亲血罪。雅典娜女神组成法庭,当主张俄瑞斯特斯“有罪”和“无罪”的票数相等时,雅典娜投了“无罪”的一票,俄瑞斯特斯被宣告为无罪。这部三部曲反映了“没落的母权制跟发生于英雄时代并获得胜利的父权制之间的斗争”,反映了法律精神对于血缘复仇的胜利,表明了人类社会已经从野蛮进入文明。诗人的悲剧表现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成长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突出地反映了自由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观念。诗人参加悲剧比赛时把登场演员由一个增为二个,并减少合唱,把韵文对白变为悲剧的主要成分,使悲剧趋于完善,并首创三联剧的形式,他的悲剧结构单纯,语言庄严雄伟。诗人被誉为“悲剧之父”。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推荐。爱诗词网。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1);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2)。而浮生若梦(3),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4),良有以也(5)。况阳春(6)召我以烟景(7),大块(8)假我以文章(9)。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10)俊秀,皆为惠连(11)。吾人咏歌,独惭康乐(1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13)以坐花(14),飞羽觞而醉月(15)。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16)。〔注释〕(1)逆旅:旅店。(2)过客:过路的客人。(3)浮生:人生如浮云不定。(4)秉:持、拿。(5)良:确实。(6)阳春:暖和的春天。(7)烟景:象烟气朦胧的景色。(8)大块:指天地。(9)文章:绵绣交织。(10)群季:诸弟。(11)惠连:刘宋时深受谢灵运赏识的族弟谢惠连,十岁能作诗文。时人与灵运并称“大小谢”。(12)康乐:谢灵运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13)琼筵:华美的筵宴。(14)坐花:在花丛中开宴。(15)羽觞:爵杯,古代酒器。醉月:醉于月光下。(16)罚依金谷酒数:晋代石崇常在其家金谷园中饮宴,座上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杯。《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鉴赏〕这是一篇散文小品,却洋溢着诗情画意,象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家弦户诵,脍炙人口;明代的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流传至今。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文。记事文,一般要包含六个要索:who(什么人)、when(什么时候)、where(什么地方)、what(干什么)、how(怎样干的)、why(为什么那样干)。其中都有w,简称六个w。题目中回答了四个w: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李园;干什么?宴饮。这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泄露了主题,使人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又怎么能引人入胜呢?然而一读全文,就立刻被那强烈的艺术魅力所吸引,陶醉于美的享受。原因在于:在文章中,作者结合剩下的两个w,对已见于题目中的四个w作了进一步的、独特的回答,从而展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天地。全文是以议论开头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文观止》的编者说这是“点‘夜’字”。即回答了一个w:“什么时候”。“点‘夜’字”,这固然是对的,但不仅如此,更重要的还在于回答了另一个w:“为什么”。白天满可以“宴”,为什么要“夜”宴呢?就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要及时行乐,连夜间都不肯放过。及时行乐的思想在我们看来是消极的,但在封建社会的某些知识分子和达官贵人那里却是普遍存在的。《古诗十九首》有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有云:“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作者在行文上的巧妙之处,就表现在他不去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夜”宴,只说明“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而自己“夜”宴的原因,已和盘托出,无烦词费。“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万口传诵的名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它“点‘春’字”,即与第一段“点‘夜’字”结合,照应题目,回答了一个w:“什么时候”。这当然不算错,但也不仅如此。它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第一段,进一步回答“为什么”。“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季的“夜”,“阳春”用她的“烟景”召唤我,“大块”(天地)把她的“文章”献给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而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名句,就由于那的确是佳句。第一、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多么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春天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绡戴绵,分外迷人。那当然不是绡、绵,而是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袅袅轻烟。“景”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独特的画面。此后,“阳春烟景”,就和作者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所创造的“烟花三月”一样,成为人们喜爱的语言,一经运用,立刻唤起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至于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叫做“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炳焕,赏心悦目的感受。第二、这两个句子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她拿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天地)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我这个审美主体又岂能无情!自然与审美客体互相拥抱,融合无间了。“会桃李之芳园”以下是全文的主体,兼包六个w,而着重写“怎样干的”。这一点很重要。试想,春夜与诸从弟“会桃李之芳园”,如果是为了饯别,那就会出现“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场面,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景象,未免大败人意。如今幸而并非如此。“会桃李之芳园”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为了“序天伦之乐事”。这一句,既与第一阶段“为欢几何”里的“欢”字相照应,又赋予它以特定的具体内容。这不是别的什么“欢”,而是“序天伦之乐事”的“欢”。看样子,作者与从弟们分别很久了。不但相会了,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李园中,阳春既召我以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事”,真是百倍的欢乐!当然,“天伦之乐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序”法。那么,作者和他的诸弟们是什么样的人呢?“群季(诸弟)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从弟,他自己呢,那不用说就相当于谢灵运。“吾人(我自己)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幽赏未已,高谈转清”,虽似双线并行,实则前者是宾,后者是主。“赏”的对象,那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和“桃李芳园”;“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之乐事”,但也可以包括“赏”的对象。“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集中写“春夜宴桃李园”,这是那欢乐的高潮涌起的最高浪头。“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羽觞”一句,实在写得好!《汉书·外戚传》引班倢伃赋云:“酌羽觞兮销忧。”颜师古注采用孟康的解释:“羽觞,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爵,是酒器的名称;而在古代,爵字又与雀字相通,这种称为爵的酒器,正作雀的形状,有头、尾、羽翼。因为有羽翼,所以又叫羽觞。班倢伃一个人借酒浇愁,“觞”虽有“羽”,却只能“酌”,不能“飞”。李白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于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结束了全篇。《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这是相当中肯的。开头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当然不高。但在李白那里,却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当时政治黑暗,他怀有“安黎元”、“济苍生”的壮志,却到处碰壁,无法实现,因而常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慨,哪里有什么欢乐!此其一。更重要的是:开头一段,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而那个“欢”字,又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况”字以下,写景如画,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叙事如见,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是崇高的,格调是明朗的。熟读全文,并不会滋生“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却能于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结尾的“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用的是石崇《金谷诗序》(《全晋文》卷三三)的典故(石崇宴客金谷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这篇序,从体裁和题材上看,也与《金谷诗序》相似。而《金谷诗序》却说什么“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李白的这篇作品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这是难能可贵的。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说它别开生面、或“开拓了新的领域”,不算过分。字数:3386作者:霍松林知识来源:吴功正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697-701页.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①长征:长途出征。②还:回来。③但使:假如。④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前?—前119),以英勇善战著称,先后与匈奴人作战七十余次,匈奴人数年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⑤教:让,使。⑥胡马:胡人骑兵。⑦阴山:山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山间缺口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译】秦汉时的明月呵,照耀着绵延的边关。万里之遥的征程呵,征人未归还。如有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在呵,骄横的敌军就无法越过阴山。【赏析】《出塞》,属汉乐府《横吹曲》,多写边塞生活。王昌龄的这首《出塞》,被认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明代诗评家王世贞说:“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艺苑卮言》)这是一首以议论为主的诗。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征人未还”是所议之题,第三、四句申明其故——所将非其人,层次清楚,观点鲜明,似乎没有不可解的地方。但是,为什么会给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呢?这是因为此诗语涉议论而不落言筌。试细绎之:发端“秦时明月汉时关”,语甚奇,“诂训不得”(黄叔灿《唐诗笺注》)。明月关山,是写边情的传统意象,汉乐府《横吹曲》即以“关山月”为边塞诗题。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王维“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月映关山,已成为边思的具象。奇就奇在王昌龄在“明月”和“关”之前又加上了“秦”,“汉”这样的时间限制词。明月长存,何代无月?以“秦时”限制“明月”,不合理;关塞秦时已有,以“汉时”限制“关”,也不合史实。语意反常,其实合理。明月,属于空间范畴,而月生月落,亘古如斯,它常常引起人们历史的反思,故曰“秦时”。关塞,虽然秦时已有,但汉代国势最盛,声威远播。征人在边事频仍,久戍难归的时候,面对雄关险隘,怎能不缅怀汉代将领的御敌多方,边烽自熄?故曰“汉时关”。这里复用“时”字,使空间有了历史的深厚感,还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秦代筑长城以来,朝朝御胡,世世守边,征人戍率,绵恨千年的,决非一人一事的深广之悲。这种悲思,也只有汉关秦月这庄严、肃穆、广漠、绵邈的时空范畴才能表现,包容。只此一句,“发兴高远”,已将万里长征未还之征人的情状写尽。三、四句申明其故,却从怀念汉代良将落笔。龙城,汉代匈奴大会祭天处。卫青曾大破匈奴于龙城;飞将,匈奴称李广为“汉之飞将军”。这里合用卫青、李广事借指扬威敌境的名将。诗人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设想出发,推证其结果将是“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表设想之词,可见这只是诗人心中所希冀,当前现实中所无的事。而因所将非其人,故使边烽未息,铁衣久戍,空闺长守的结果不言可知。诗人不正写万里征人未还之苦,而用汉关秦月的艺术境界来表述,其情自丰赡;诗人不正面申明边帅无能是师劳力竭,久戍难归之由,而用缅怀良将的抒情语气来表现,其意尤深婉。意在言外,见智见仁,咀嚼无尽,所以王士贞认为它在“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方面是一流的诗作。【鉴赏】这首诗从哲理的角度来分析,要着重看最后两句,意思是:假如汉代的李广将军还活着,定不让胡人越过汉代的天然屏障阴山,进入中原大地骚扰百姓。诗人借古讽今,表现他对唐王朝不能任用得力将领平定边患、巩固边防的愤慨,即疾恨将领的能力太差了。这个事实说明能将得不到重用,那就无法制止外族的侵略。诗人呼唤像李广那样的飞将军来镇守卢龙城,不正显示了有能力才见其用吗?汉和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统一富强的大帝国,它们有许多相象的地方,因此唐代诗人习惯上都以汉代的人和事来比喻或影射唐代的人和事。诗开头的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指出:建筑关塞,防备胡人入侵,是从秦、汉时代开始的。这样写法乃互文见义。意思是:从秦、汉起,月亮已经照射着防备胡人的关塞了。它暗示着自秦、汉以来抵御异族的战争从未止息,把上下一千年的整个边塞形势作了总的概括。明月曾经照过统一中国的秦朝和强盛当世的汉朝,如今又照在干戈频仍的唐朝,而关塞在秦、汉时代就是抗拒北方强敌入侵的屏障,如今还是抵御异族来犯的依托!由此可知,自秦、汉起烽燧不熄,边境的战争绵延不尽,如今镇守边关的将士依然在莽莽黄沙的土地上沐浴着硝烟,长期不能返回家乡。“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写的战争旷日持久,将士久戍的痛苦。诗人指责当时将领的无能,实际上是讽谏唐王朝要善用人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尽忠为国的“龙城飞将”来加强边防,确保国家太平的爱国热情。【思考题】1.唐人诗中都有哪篇提到汉将李广?其意何在?试着比较分析一下。2.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现将他《从军行》一首录下,试作解释、分析、比较。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王昌龄。推荐。爱诗词网。《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①长征:长途出征。②还:回来。③但使:假如。④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前?—前119),以英勇善战著称,先后与匈奴人作战七十余次,匈奴人数年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⑤教:让,使。⑥胡马:胡人骑兵。⑦阴山:山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山间缺口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译】秦汉时的明月呵,照耀着绵延的边关。万里之遥的征程呵,征人未归还。如有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在呵,骄横的敌军就无法越过阴山。【赏析】《出塞》,属汉乐府《横吹曲》,多写边塞生活。王昌龄的这首《出塞》,被认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明代诗评家王世贞说:“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艺苑卮言》)这是一首以议论为主的诗。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征人未还”是所议之题,第三、四句申明其故——所将非其人,层次清楚,观点鲜明,似乎没有不可解的地方。但是,为什么会给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呢?这是因为此诗语涉议论而不落言筌。试细绎之:发端“秦时明月汉时关”,语甚奇,“诂训不得”(黄叔灿《唐诗笺注》)。明月关山,是写边情的传统意象,汉乐府《横吹曲》即以“关山月”为边塞诗题。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王维“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月映关山,已成为边思的具象。奇就奇在王昌龄在“明月”和“关”之前又加上了“秦”,“汉”这样的时间限制词。明月长存,何代无月?以“秦时”限制“明月”,不合理;关塞秦时已有,以“汉时”限制“关”,也不合史实。语意反常,其实合理。明月,属于空间范畴,而月生月落,亘古如斯,它常常引起人们历史的反思,故曰“秦时”。关塞,虽然秦时已有,但汉代国势最盛,声威远播。征人在边事频仍,久戍难归的时候,面对雄关险隘,怎能不缅怀汉代将领的御敌多方,边烽自熄?故曰“汉时关”。这里复用“时”字,使空间有了历史的深厚感,还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秦代筑长城以来,朝朝御胡,世世守边,征人戍率,绵恨千年的,决非一人一事的深广之悲。这种悲思,也只有汉关秦月这庄严、肃穆、广漠、绵邈的时空范畴才能表现,包容。只此一句,“发兴高远”,已将万里长征未还之征人的情状写尽。三、四句申明其故,却从怀念汉代良将落笔。龙城,汉代匈奴大会祭天处。卫青曾大破匈奴于龙城;飞将,匈奴称李广为“汉之飞将军”。这里合用卫青、李广事借指扬威敌境的名将。诗人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设想出发,推证其结果将是“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表设想之词,可见这只是诗人心中所希冀,当前现实中所无的事。而因所将非其人,故使边烽未息,铁衣久戍,空闺长守的结果不言可知。诗人不正写万里征人未还之苦,而用汉关秦月的艺术境界来表述,其情自丰赡;诗人不正面申明边帅无能是师劳力竭,久戍难归之由,而用缅怀良将的抒情语气来表现,其意尤深婉。意在言外,见智见仁,咀嚼无尽,所以王士贞认为它在“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方面是一流的诗作。【鉴赏】这首诗从哲理的角度来分析,要着重看最后两句,意思是:假如汉代的李广将军还活着,定不让胡人越过汉代的天然屏障阴山,进入中原大地骚扰百姓。诗人借古讽今,表现他对唐王朝不能任用得力将领平定边患、巩固边防的愤慨,即疾恨将领的能力太差了。这个事实说明能将得不到重用,那就无法制止外族的侵略。诗人呼唤像李广那样的飞将军来镇守卢龙城,不正显示了有能力才见其用吗?汉和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统一富强的大帝国,它们有许多相象的地方,因此唐代诗人习惯上都以汉代的人和事来比喻或影射唐代的人和事。诗开头的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指出:建筑关塞,防备胡人入侵,是从秦、汉时代开始的。这样写法乃互文见义。意思是:从秦、汉起,月亮已经照射着防备胡人的关塞了。它暗示着自秦、汉以来抵御异族的战争从未止息,把上下一千年的整个边塞形势作了总的概括。明月曾经照过统一中国的秦朝和强盛当世的汉朝,如今又照在干戈频仍的唐朝,而关塞在秦、汉时代就是抗拒北方强敌入侵的屏障,如今还是抵御异族来犯的依托!由此可知,自秦、汉起烽燧不熄,边境的战争绵延不尽,如今镇守边关的将士依然在莽莽黄沙的土地上沐浴着硝烟,长期不能返回家乡。“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写的战争旷日持久,将士久戍的痛苦。诗人指责当时将领的无能,实际上是讽谏唐王朝要善用人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尽忠为国的“龙城飞将”来加强边防,确保国家太平的爱国热情。【思考题】1.唐人诗中都有哪篇提到汉将李广?其意何在?试着比较分析一下。2.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现将他《从军行》一首录下,试作解释、分析、比较。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唐创业起居注》
记载唐高祖李渊在建立唐王朝过程中言行功业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唐温大雅撰。温大雅(约573—629),字彦弘,太原祁(今山祁县)人,以才辩知名,曾随李渊起兵,为李渊所看重,久掌机要,乃将所见所闻编撰成书,全书仅3卷,自隋大业十三年(617)五月始,至武德元年(618)五月止,共357日。上卷记李渊起兵至发引48天事;中卷记从太原进克长安126天事;下卷记李渊摄政至即帝位183天事,其间正是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正式建唐称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史料极其重要,由于温氏长期参予机务,材料不但丰富翔实,而且可靠得多,且书著成于唐初,距玄武门之变尚有八、九年,所以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李渊及太子李建成在创建唐朝过程中的作用,可补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之不足,该书现存较早刊本,有明毛晋汲古阁《津逮秘书》刻本,胡震亨《秘册汇函》刻本,清张海鹏《学津讨原》刻本。光绪九年(1883),缪荃孙在京师收集到黄荛圃藏影宋钞本和章硕卿蓝格钞本,乃与《学津讨原》本互相校定,后刊入《藕香零拾》。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以影印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为工作本,参考毛刻原本。《藕香零拾》本,北京图书馆所藏清吴翌凤影宋钞本,藏园主人傅增湘批校之汲古阁本,互相校定而成。
大唐创业起居注。推荐。爱诗词网。《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唐高祖李渊在建立唐王朝过程中言行功业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唐温大雅撰。温大雅(约573—629),字彦弘,太原祁(今山祁县)人,以才辩知名,曾随李渊起兵,为李渊所看重,久掌机要,乃将所见所闻编撰成书,全书仅3卷,自隋大业十三年(617)五月始,至武德元年(618)五月止,共357日。上卷记李渊起兵至发引48天事;中卷记从太原进克长安126天事;下卷记李渊摄政至即帝位183天事,其间正是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正式建唐称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史料极其重要,由于温氏长期参予机务,材料不但丰富翔实,而且可靠得多,且书著成于唐初,距玄武门之变尚有八、九年,所以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李渊及太子李建成在创建唐朝过程中的作用,可补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之不足,该书现存较早刊本,有明毛晋汲古阁《津逮秘书》刻本,胡震亨《秘册汇函》刻本,清张海鹏《学津讨原》刻本。光绪九年(1883),缪荃孙在京师收集到黄荛圃藏影宋钞本和章硕卿蓝格钞本,乃与《学津讨原》本互相校定,后刊入《藕香零拾》。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以影印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为工作本,参考毛刻原本。《藕香零拾》本,北京图书馆所藏清吴翌凤影宋钞本,藏园主人傅增湘批校之汲古阁本,互相校定而成。
【诗句】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出处】唐·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意思】我在心中想念着你,正是秋天的夜里;此刻我一面散步,一面吟咏着初凉的天气。【全诗】《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释】①诗题一作《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邱员外,指邱丹,苏州嘉兴人,曾为仓部员外郎、祠部员外郎,故名。韦应物在苏州任刺史时,邱丹隐居临平山(今浙江余杭县东北),二人常有唱和。②属(zhu):值。③幽人:幽居之人,指邱员外。【全诗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诗。邱二十二,名丹,诗人邱为之弟,当时邱丹正在山中学道。诗前二句写诗人自己,即怀人之人。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次句描写诗人徘徊低吟的情形,承接自然。后半首写在山中学道的邱丹,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由前二句生发,又是前两句的深化。全诗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这首诗是韦应物五绝的代表作之一。施补华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岘佣说诗》)
怀君属秋夜。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出处】唐·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意思】我在心中想念着你,正是秋天的夜里;此刻我一面散步,一面吟咏着初凉的天气。【全诗】《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释】①诗题一作《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邱员外,指邱丹,苏州嘉兴人,曾为仓部员外郎、祠部员外郎,故名。韦应物在苏州任刺史时,邱丹隐居临平山(今浙江余杭县东北),二人常有唱和。②属(zhu):值。③幽人:幽居之人,指邱员外。【全诗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诗。邱二十二,名丹,诗人邱为之弟,当时邱丹正在山中学道。诗前二句写诗人自己,即怀人之人。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次句描写诗人徘徊低吟的情形,承接自然。后半首写在山中学道的邱丹,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由前二句生发,又是前两句的深化。全诗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这首诗是韦应物五绝的代表作之一。施补华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岘佣说诗》)
目前的造物主,还是一个怯弱者。
他暗暗地使天变地异,即不敢毁灭一个这地球;暗暗地使生物衰亡,却不敢长存一切尸体;暗暗地使人类流血,却不敢使血色永远鲜秾;暗暗地使人类受苦,却不敢使人类永远记得。
他专为他的同类——人类中的怯弱者——设想,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日日斟出一怀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他必须使一切也欲生;他还没有灭尽人类的勇气。
淡淡的血痕中。推荐。爱诗词网。目前的造物主,还是一个怯弱者。他暗暗地使天变地异,即不敢毁灭一个这地球;暗暗地使生物衰亡,却不敢长存一切尸体;暗暗地使人类流血,却不敢使血色永远鲜秾;暗暗地使人类受苦,却不敢使人类永远记得。他专为他的同类——人类中的怯弱者——设想,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日日斟出一怀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他必须使一切也欲生;他还没有灭尽人类的勇气。几片废墟和几个荒坟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痕,人们都在其间咀爵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不肯吐弃,以为究竟胜于空虚,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新的,这就使他们恐惧,而又渴欲相遇。这都是造物主的良民。他就需要这样。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造物主,怯弱者,羞惭了,于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变色。一九二六年四月八日。【析】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鲁迅说:“段祺瑞政府枪击徒手民众后,作《淡淡的血痕中》”。这里所说的“段祺瑞政府枪击民众,”是指发生在1926年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鲁迅怀着满腔的悲愤,接连写了一批檄文,声讨反动统治者的血腥罪行;并于4月8日创作了这篇散文诗,把现实斗争的热切感应融入历史哲学的深沉思考,转化为饱含激情和哲理、意蕴更为深广的艺术象征,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在这篇散文诗中,鲁迅刻划了面对死难烈士的血痕表现出截然不同态度的三种人物形象——“造物主”和他的“良民”,以及“叛逆的猛士”,并使之形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形象画面的象征意蕴。文章一开头便直接了当地指出:“目前的造物主,还是一个怯弱者。”表现在:他“暗暗地”使“天变地异”,使“生物衰亡”,使“人类流血”和“受苦”。这一连四个“暗暗地”便有力揭露“造物主”在制造天地间的不幸和灾难时的虚弱表现。而一连四个与“暗暗地……”相对应的“不敢毁灭一个这地球”,“不敢长存一切尸体”,“不敢使血色永远鲜秾”,“不敢使人类永远记得”,更深入地揭示了这个“造物主”的怯弱性——制造罪恶却不敢彰显,践踏人类又恐惧人类的觉醒。他还施展阴谋手段,对“人类中的怯弱者”进行欺骗和麻醉。既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使人们更贪生怕死;又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使人们能够苟且偷生;特别是用“日日斟出”的一杯“以微醉为度”的“微甘的苦酒”,“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在浑浑噩噩中苟活下去。这些把戏,造就了半死不活的灰色人生,达到了他那暗暗地使人类衰老而不敢灭尽人类的卑怯目的。至于“人类中的怯弱者”,也就“微醉”于“造物主”赏赐的“微甘的苦酒”而苟活着。处在“造物主”专门设计的灰色人间,面对烈士的血痕和散在地上的荒坟,他们或许健忘,或许麻木,没有悲伤和愤怒,更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毫无表情地品尝着自己或别人所受的渺茫淡漠的悲苦,不仅舍不得“吐弃”,以为有这些东西咀嚼“毕竟胜于空虚”,而且自称为“天之僇民”——天生就是罪人,受苦原是本份,把它作为“咀嚼着人我的渺茫悲苦的辩解”,以求自我安慰。对于未来,他们听从命运的安排,虽然因为不知道“造物主”设计的“新的悲苦”是什么而恐惧不安,却又出于“有胜于无”的心理动机而“渴欲”得到“新的悲苦”,以供咀嚼。他们就这样安分守己,无声无息地苟活下去。“这都是造物主的良民。他就需要这样。”作者痛心而尖锐地揭示了他们与“造物主”的同一性关系。他们是“造物主”造就的“良民”,怯弱的“造物主”就需要这样怯弱的人间同类,使现存的一切周而复始地维持下去。然而,“造物主”并不能阻止“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作为“叛逆的猛士”,他与怯弱的“造物主”及其“良民”截然不同,他毫不畏惧地屹立在人间,“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绝不被造化刻意衬托的“华屋”所迷惑;“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绝不被时光的流逝所冲淡;“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绝不被血腥屠杀所吓倒;“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绝不被一时挫折而丧失斗志和信心。这一气呵成的四个“一切”,充分显示了叛逆猛士清醒、深沉、刚强、坚韧、乐观的精神特征。“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自觉地与之针锋相对,以不妥协的态度奋起抗争,“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绝不容许现存的似人非人的世道继续维持下去了,表现出最坚定、最彻底的反叛精神和战斗意志。由于“叛逆的猛士”的出现,怯弱的造物主及其良民更为黯然失色,不能不“羞惭了”,“于是伏藏”,再也不是怯弱的造物主所维护的旧观了!这一结尾充分显示出叛逆猛士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威力,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在《淡淡的血痕中》,上述三种形象既显示了各自的精神特征,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无论是怯弱的“造物主”及其“良民”,还是“叛逆的猛士”,都不是生活的实写,而是艺术的象征,都具有相当广泛的概括性和相当丰富的象征意义。从原作揭示的形象特征来说,“造物主”原意为人类和自然的缔造者,鲁迅在文中着重揭露和鞭挞其怯弱性,并深刻揭示他的“怯弱”带着掩饰罪恶、麻痹民众、维护现存秩序的特点;因此,与其说他是当时反动统治者的化身,不如说他是人们所说的主宰自然和人间的神秘力量——“天帝”的象征,是人间反动统治者的主宰和现存秩序的维护者。作者谴责他的怯弱性,实际隐含着对人间暴君和现存秩序深恶痛绝的强烈感情。至于“人类中的怯弱者”,固然是昏睡国民的真实写照,但也是一切苟活者的艺术象征。他们是怯弱的“造物主”造就的良民,安分守己,苟且偷生,客观上成为“造物主”的附庸,与“造物主”一道维持着似人非人的世界。鲁迅对怯弱者苟活者的批判和否定,既饱含着“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也隐含着“促其惊醒”的焦灼意愿。通过否定怯弱的造物主及其良民,作品更突出了“叛逆的猛士”的清醒、刚毅、勇猛、坚韧的形象特征和反叛、抗争的战斗精神。“叛逆的猛士”,固然是当时觉醒、战斗的进步青年的艺术塑像,但还泛指一切旧世界旧秩序的叛逆者,包括“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的觉醒者、先驱者、战斗者。他是与“造物主的良民”完全不同的新人,充分体现了鲁迅心目中的“新人”的完美人格,寄托了鲁迅的战斗精神和理想愿望。因而,鲁迅以铿锵有力的语调,激昂浑厚的旋律,向“叛逆的猛士”唱出了心中最热烈最深情的赞歌。综上所述,鲜明的对照,广义的象征,凸现了形象画面的内涵,扩大了这篇散文诗的容量,使这篇写于“三一八惨案”之后二十天,感应现实斗争的战斗作品,融铸了鲁迅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沉思考,对众生相的深刻剖析和分明而强烈的大爱大憎,把人们由现实惨案激起的震惊、悲愤引向更为深广的思索,从而具有了超越时空界限、令人百读不厌的审美意义。字数:2958作者:林薇知识来源:张效民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267-269页.
推敲文言文。推荐。爱诗词网。宋·胡仔《刘公嘉话》②云:岛③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④。”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⑤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⑥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⑦京兆⑧,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⑨拥至尹前,岛具对⑩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11)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12)。【注释】①选自《苕溪渔隐丛话》。胡仔(1110年—1170年),字元任,南宋初绩溪(今安徽绩溪)人。本文引自宋黄朝英《缃素杂记》。②〔刘公嘉话〕即唐韦绚《刘公嘉话录》。“刘公”指刘禹锡,本书记录的是刘禹锡讲述的事。现在的传本名《刘宾客嘉话录》(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其中并无此条。③〔岛〕即唐代诗人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曾任长江主簿,著有《长江集》。④这两句诗出自《题李凝幽居》。全诗为: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⑤〔练〕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创作的术语“练字”、“练句”的简称。对诗文中的用字遣词进行锤炼、改易。⑥〔引手〕手前后动,仿佛拉弓射箭的样子。⑦〔权〕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⑧〔京兆〕京兆尹,京城的地方长官。⑨〔左右〕侍从。⑩〔具对〕详细应答。(11)〔并辔(pèi)〕坐骑相并着走。辔,驾驭牲口的缰绳。(12)〔布衣之交〕本指贫贱之交。这里意为不拘身份地位高低而结为朋友。布衣,麻布衣,一般为平民所服,借指平民。【译文】《刘公嘉话》里说,贾岛初次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时,有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出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后来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也没有定下来,就在驴背上吟诵着,还不时地伸手做着推和敲的姿势。当时吏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贾岛不知不觉地冲进了韩愈出行的仪仗队的第三排中间。侍从推搡着把他带到韩愈面前,贾岛便把自己想出的诗句,正在考虑的用词全都对韩愈作了回答。韩愈停下马想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按说敲字好。”于是他和贾岛一块儿并排骑着坐骑回去。他们在一起谈论诗歌,舍不得分手,两个人成了朋友,建立起像平等的老百姓那样的交情。字数:1000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87-3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