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北行日记

乙亥北行日记朗读

清·戴名世2

三则·之一

六月初十日,宿旦子网3。甫行数里4,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5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6,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7,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8,自恨不如远甚也。

1《乙亥北行日记》是作者于乙亥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自江苏赴京途中的日记。此日记中多数只标明“明天”,而未标示月日,所选数则的日期乃据已标示者推算而出。2戴名世(1653-1713):世称南山先生,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有《戴名世集》。3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4甫:刚。5洵(xun):确实6浣(huan)衣:洗衣。7郁郁然:浓密的样子。8得所:即各得其所。

【析点】这是一幅优美的农村风俗画,一支悠扬动听的田园牧歌。

“四野”绿油油的禾苗远接蓝天、白云,“老幼男女”辛勤地在田间耕作。画面视野广阔,旋律舒缓。作者此时以画外音的形式,赞美了江北男女同耕的风俗之美,为后文欢快节奏定下了基调。

广阔绿野是这幅画的背景,作者以淡墨渲染而出。此画的中心物象是“一农家”,作者以浓墨工笔将这“一农家”展示在读者面前。农家夫“担粪灌园”,妇“汲井”“浣衣”,可谓各尽其力,和谐而勤奋的劳动带来了物茂畜壮,儿女满堂。其节奏欢快而浏亮,充满生机盎然之气象。值此际,作者又按捺不住一己之情感,再次道出画外音,赞美“万物”之“得所”,“恨”己之远“不如”。作者“恨”由何来?勿须细考。但田野大自然之美的风光,农家辛劳欢悦和睦团聚之生活,怎能不使这位为仕途而奔波的游子“慕之”呢?作者这“画外音”,构成了此曲尾声,其余味可谓无穷。

谢景林

三则·之二

二十三日,宿东阿之旧县1。是日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2。未几3,喧且斗。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4,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5,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6,诚非无故。

1东阿之旧县:即今山东省东阿县之东阿镇。2逆旅:旅舍。拇战:划拳。3未几:不久。4淖(nao):泥沼。5詈(li):骂。6先王罪群饮:先王指周武王,他在《酒诰》中指出,聚众饮酒要受惩罚。

【析点】作者以形象的笔墨再现了一出可笑、可悲而又令人生厌的闹剧。此剧以“群饮”者“拇战”开场,“未几”,酒徒便撒起酒疯,“喧且斗”起来。嘈杂的喧闹声搅得四邻不得安宁,“余出观之”。你看,两个“大醉”的酒徒殴斗于“淖中”,弄得“泥涂满面”而“不可识”,丑得可笑,闹得可厌,愚得可悲!然而,更可笑、可厌、可悲的是未曾酒醉的“两家之妻”,不仅不为丈夫酒过而羞愧,而愤怒,反而出来参加了这场闹剧——“为其夫互相詈”!就这样吵吵闹闹“至晚”才算罢休!无聊、愚昧得也真真可以了。作者面对这场闹剧未加具体评论,只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而作结。那么,至于何以“群饮”即有罪?读此篇只见皮相;进一步思之,当中有更深的文化意蕴。

谢景林

三则·之三

七月初二日,至京师。卢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1,执途人横索金钱2,稍不称意,虽襆被俱欲取其税3,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4。途人恐濡滞5,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6。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7,或以此为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

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籍为逻者所开视尽湿,泥涂被体8,抵宗伯张公邸第9

1卢沟桥:在北京城南。彰义门:北京广安门旧时又称彰义门。2执:拦住。3襆(pú)被:指行李衣物。4榷(què)关使者:主管关税的官员。5濡(rú)滞:迟滞。6徒行者:未带行李的。7辇毂(niǎngǔ)之下:指京城。辇:旧称帝王之车为辇。毂:车轮。御人:指对人的驱使盘剥。8被:覆盖、布满。9宗伯张公:即张英,时官礼部尚书。宗伯为礼部尚书的别称。邸第:王公们的宅第。

【析点】这确实不是一件“小事”。“榷关使者”竟倚官挟势,在光天化日之下对行人“横索金钱”,且“稍不称意”,连“襆被”都“欲取其税”。“途人恐儒滞”,无奈只得“出金钱以给之”才算罢了。这件事,不是发生在别处,而是发生在京师,“辇毂之下”,可见贪官污吏是何等嚣张!这怎能视为小事而不足介意呢?作者说:“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这是给君王敲响的警钟。治国之道,民安方能国泰。民不安,自然要生怨,久而久之,一旦民怨沸腾,国泰何得?作者借此似劝国君应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著,防微而杜渐。这则日记在客观上也揭露了清代封建官吏贪赃枉法、残酷盘剥百姓的罪恶。文章记事具体,细节生动,而议论含蓄婉转。结尾,虽是记一己受害琐事,却有“见证”之意味,增添了全文所述事实的真切力度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清·徐珂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

()

【诗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出处】唐·杜甫《洗兵马》。【意思】怎么能找到一位壮士,挽来天河的水,洗干净铠甲和兵器,永不使用。天河:银河。【鉴赏】安得:怎么能够。挽:牵引;导引。天河:银河。甲兵:盔甲和兵器。此联的意思是:怎么能得到一位膂力过人的人,把银河里的水引下来,洗净兵器,永远不再动用!后用来表达一种制止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用法例释】用以表达停止战争,实现永久和平的愿望。[例]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努力是为了实现杜甫诗中“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和平主义理想,寻求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高洪《中日友好有大局人间正道是沧桑》)

()

【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意思】天子召见李白,他却不肯上船,仍然狂饮不止,嘴里还喊着“我是酒中的神仙”。天子:指唐玄宗。据载,玄宗曾泛舟白莲池,高兴之余,召李白前往写序。臣:官吏对皇帝的自称。【鉴赏1】原诗作者杜甫借这首诗描写饮中八仙,八位酒仙喜好杯中物者的事迹。“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两句诗是作者对李白的描述,由此可以明显看出:诗仙李白性情的豪放与潇洒。【鉴赏2】玄宗某日坐船游乐于江上,曾命令部下邀请李白上船共饮。其时,李白正在长安酒店饮酒,不但不肯遵命去谒见天子,并且很骄傲地回答:“我是酒中的仙人!”以此描写诗仙李白醉酒的情态,及其狂傲的性情。相传李白是个非常喜好喝酒的大诗人,只要喝过一斗酒,就能吟诗百篇。【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李白嗜酒成性,狂放不羁的性格。[例]但李白这个狂士早已勘破官场炎凉,乘酒兴,竟违旨拂袖离去。后来杜工部在《饮中八仙》的诗里才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名句。(张笑天、韦连城《睡美人之泪》)二、用以形容嗜酒者有酒便不顾其他的情状或酒后的张狂醉态。[例]狂酒论诗文,才知他酒量不小,且喝后醉态可掬,大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态势,李白是他的敬仰对象,于是“敢与李白拼千樽”成了他的名言。(一曲《写给他与自己》)【全诗】《饮中八仙歌》.[唐].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解析】关于杜甫这首诗的重叠押韵问题,自宋代开始,常常被诗歌评论家们提起。胡震亨在这里举出汉代的七言古诗《柏梁诗》,批评蔡绦《西清诗话》和刘辰翁《集千家注批点杜诗》“古无此体”的说法是失于深考,他的批评是正确的。《东方朔别传》说:汉武帝曾在柏梁台上召集群臣赋诗,每人各写一句,共同创作了这首《柏梁诗》。此诗每句押韵,共26个韵脚,其中三次出现“之”和“治”,而“时”、“材”、“来”、“哉”也各出现了二次。不过早在宋代,王观国的《学林》卷八即针对此诗说:“子美古、律诗重用韵者亦多,况于《歌》乎!”在列举了杜诗中一些重叠押韵的诗例后,王观国又根据《古诗十九首》中《东城高且长》一篇以及曹植《美女篇》等诗中也有重叠用韵的情况,指出:“子美诗非创意为此者”,“古人诗自有此体格”。事实正是如此,一直到唐代,诗人们对于押韵,创作态度还是相当洒脱灵活的,他们并不以押韵中重复出现同一个韵脚为病,但这必须是服从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杜甫的这首《饮中八仙歌》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即以诗中的贺知章和李白来说,前者掉在井中,居然就沉酣睡去,这一个“眠”字,突出了他醉后的狂放;后者醉卧酒家,连皇帝的召见也不予理睬,同一个眠”字,突出了他醉后的狂傲。这两个“眠”字,能用别的字来代替吗?胡震亨说杜甫“原似有意犯重”,换一个角度来说,那就是杜甫为了刻画笔下人物的醉态,“各极其平生醉趣”,以突出他们的性格,不以词害意,也不以韵害词,并不在乎韵脚的重叠。宋代以后,诗人们在押韵时,态度就远不如前代诗人洒脱了。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是以豪放旷达著称的苏轼,在《送江公著知吉州》诗中写下了“方将华省起弹冠,忽忆钓台归洗耳”,“簿书期会得余闲,亦念人生行乐耳”诗句后,因为韵脚重复了“耳”字,所以自己作注,声明:“二‘耳’意不同,故得重用。”虽然是同一个字,但一是名词,一是语气词,意义不同,所以不能认为是重韵。由此可见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是如何拘泥了。因此,杜甫这首诗的重叠用韵,才会长期成为他们议论的话题。不过他们在惊诧之余,终于发现了,在古体诗中,韵脚的适当重叠,倒是能表现出一种“错杂之趣”,而别有特色的。这就是杜甫叠韵成趣的《饮中八仙歌》给我们的宝贵启迪。

()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

()

项脊轩①,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

崔道融《溪上遇雨》唐山水诗鉴赏

崔道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