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戒

敌戒朗读

柳宗元《敌戒》原文与翻译、赏析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迤迤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11),只益为瘉(12)。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13)。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鉴赏】此文与著名的《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皆先后写于柳宗元被贬居永州期间。

文章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一个不为一般人所认识的问题:敌人除了有可恨、有危害的一面,还有对自己非常有益有利的一面。这就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去思考,带着浓厚的兴趣往下阅读。

敌人对自己会有什么好处呢?作者引用了历史上的三个事例来回答:

战国时期,秦国在六国与它争雄时,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使国家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当六国被消灭后,秦却骄傲起来,因而自己也很快就灭亡了。又一事例是春秋时,鲁成公十六年(前576),晋厉公在鄢陵大败楚军,晋大夫范文子(名士燮)想到晋厉公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定会更加骄傲起来,晋国必会遭到灾难,因而非常担忧。晋厉公却不以为然,结果由于他恣意妄行,引起全国臣民的怨恨,仅一年多后即被大臣栾书、中行偃杀死。这两例说明:敌人存在可促使自己兢兢业业发愤图强,从而克敌致胜;敌人消灭后,自己容易骄傲自满,放松警惕,反遭灾祸。

再如,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孙速憎恶大夫臧孙纥,孟孙死后,臧孙却去悼念他,而且哭得很悲哀。有人问臧孙说:孟孙那样憎恨你,他死了你为什么还这样悲哀?臧孙回答说:孟孙恨我,是给我治病的药物和石针。他死了,治病的药物和石针没有了,我死亡的日子也快了。这就是说敌人(或对立面)好比能治病的药石一样,能帮助自己克服缺点错误,消除灾祸。

根据上述事例,作者鲜明地提出了“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和“敌存灭祸,敌去召过”两个相反相成的观点,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敌人存在时惊恐害怕,敌人消失后就欢欣鼓舞,解除了戒备,骄傲自满,只会增加危害。敌人存在可能免除灾祸,敌人消失了还可能招来过错。这道理不仅可以在政治上用来对待敌人,也可以类推用于生活上。比如人有病能时时警惕,注意调养治疗,就可以延年益寿;反之,如果人身体强壮,就仗恃而不注意爱惜,就可能得暴病死亡。所以人们绝对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

全文贯穿着作者朴素的辩证思想,劝导人们必须全面地看问题,不仅要看到事情的正面,更要看到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事情的反面,否则便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这是富有哲理和规诫意义的思想。作者在从事政治革新遭到失败,被谪居偏远之地,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的情况下,还能用心于钻研这样重大的问题,实属难能可贵。

文章从提出问题,到用历史事例来阐述道理,最后对人们提出诫言,是一篇较典型的古代“诫”文。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人生礼赞——青年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

朗费罗

()

《第二性——女人》

法国西蒙·波娃著。作者是法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女学者。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第二性》是她最著名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部巨著一问世,即刻轰动一时,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本书原分前后两集。中译本是原书的第二集《今日妇女之生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本除序言(1、2)外分3部,每部若干章,共36万余字。

()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始由柳开所倡导,后为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继往开来到苏轼而宣告完成的文学革新运动。它远继秦汉及魏晋散文的优良传统,近师唐代韩柳古文运动的成功经验,诗学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次文学运动使宋代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并为宋代诗歌丰富多采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宋初的诗文主要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词藻典丽而内容空乏的形式主义浮靡文风,它的恶性发展产生了风靡数十年的西昆派。

()

【诗句】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出处】唐·卢纶《晚次鄂州》。【意思】安史之乱使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漂泊。国难乡思已使诗人两鬓如霜,时值萧瑟的寒秋,心境就更加悲凉。所以虽然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回千里迢迢的故乡,此时此刻在秋风落叶中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注: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全诗】《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释】①二句意谓汉阳城在晴朗气候下已远远望见,但估计孤舟还需要一天的航程。汉阳: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北部,汉水之北,水北曰阳。②二句写舟行情景极为传神,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铨释云:“三句言浪平舟隐,估客高眠。凡在湍急处行舟,篙橹声终日不绝。惟江上扬帆,但闻船唇啮浪,吞吐作声,四无人语,水窗倚枕,不觉寐之酣也。四句言野岸维舟,夜静闻舟人相唤,加缆扣舷,众声杂作,不问而知为夜潮来矣。诵此二句,宛若身在江船容与之中。”估客:商人。舟人:船家。③二句意谓经过三湘之时,忧愁得鬓发花白,正逢萧瑟的秋色,离家万里,对着明月,思归之心更切。三湘:泛指今湖南境内。④二句意谓家乡的产业都已被战争摧毁殆尽,哪里再能忍受得了江上又有战争的声音!旧业:家产。江上鼓鼙声:至德元载十二月,永王李璘镇江陵,以为天下大乱,惟南方富裕,宜据金陵,保有江南,如东晋故事,于是擅自率水兵东下。此句当即指此事。【鉴赏】此诗系作者有感于安史之乱而作,是一首“伤乱之诗”。前三联从漂泊异乡、衰鬓、归心诸方面暗诉战乱之苦;末联从旧业荡尽,鼓鼙不息等方面抒写伤乱之情,点明主题。据此,似觉前面金圣叹、赵臣瑷之说,尚未探明诗的主意;喻守真之说,则又面面俱到,亦未将主意突出。此诗还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联在写法上的以情烘景,再以景染情。浪静、潮生,皆由“估客昼眠”、“舟人夜语”托出;而诗人之情怀,又由“浪静”、“潮生”触发而起。它不仅是景语,且有情在,情景之交融实难分开。这与一般诗词或以情烘景,或以景染情不一样,显得更有情致。所以,此联向为名句,颇得人所喜爱。

()

【诗句】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出处】唐.李端《听筝》【意思】在华美的房舍前,她用洁白的手拔弄着筝弦;【全诗】《听筝》.[唐].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注释】①金粟柱:上有金色小点花纹的筝柱,柱为架弦的码子,木制,桥形,立在筝的面板上,一柱架一弦,定弦时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弹奏时则将弦的振动传导至音箱,使声音得到美化和增强。②素手:洁白的手。玉房:闺房的美称。③二句意谓为了得到周郎的眷顾,故意常常拨错弦。《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吴国名将周瑜,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就回头向那人望一眼示意,当时人说:“曲有误,周郎顾。”二句化用此典。【鉴赏】咏弹筝女郎诗。唐代李端作:“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金粟:形容筝的弦轴(俗称柱)精美华贵。玉房:对筝的安枕(俗称横木)的美称,此处代指筝。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窈窕淑女,纤纤玉手,拨弄着筝弦。为了能得到意中人的眷顾,她常常成心地拂错筝弦。末两句诗人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吴国的周瑜,英俊潇洒,在24岁时即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且精通音律,人们美称之为周郎。周瑜喜欢听琴,每当他听到别人弹琴曲调有误时都会回过头去看上弹琴者一眼,故人们议之曰“曲有误,周郎顾”,后人又给他一个“顾曲周郎”的雅称。诗人细腻地写出了弹筝女郎的心理,通过她们“时时”拨错筝弦这一细节,巧妙地表现了她们对意中人无限爱恋的情意,筝也成了她们传达爱情的中介物。【鉴赏导示】清人徐增分析这首诗时说:“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何故知得恁细。”这一精辟见解可供鉴赏时参考。

【鉴赏】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琴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琴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