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是什么意思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dàshàjiāngqīng;dúmùnánzhī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释义:
倾:倾斜、倒塌;独木:喻个人。形容形势危急,面临崩溃的危险,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胜任和挽救。王火《战争和人》第三部卷一:“可是如今,我不同流合污也不行,这叫作~。”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推荐。爱诗词网。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是什么意思大厦将倾·独木难支:dàshàjiāngqīng;dúmùnánzhī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释义:倾:倾斜、倒塌;独木:喻个人。形容形势危急,面临崩溃的危险,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胜任和挽救。王火《战争和人》第三部卷一:“可是如今,我不同流合污也不行,这叫作~。”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处】唐·杜甫《蜀相》。【意思】衬映着石阶的绿草独占春色,树叶丛中的黄莺徒然发出好听的鸣声。隔叶:被树叶遮掩。黄鹂(lí):黄莺。【赏析】碧草掩映着台阶,也不过自为春色。隔着花叶传来黄鹂的啼啭,也只是空有好音。这里描写的是诸葛丞相祠堂的景色。碧草萋萋,本是一派迷人的景色。黄鹂婉转,也容易惹人兴味无穷。然而虽有碧草、黄鹂为祠堂增色,可诸葛亮人早已不在,且此地缺少对诸葛亮瞻仰的游人,所以诗人怅惘、凄婉之情油然而生。“自”、“空”两个虚字下得极妙。【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庭院、树林等地草树碧绿,鸟儿自鸣,十分静寂。[例]何妨模糊一点,就将墓园内的这片土地视为诸葛亮魂归之处吧。这片土地确实太清寂。虽然除了我还有几位游客,也冲淡不了这清寂的氛围。杜甫咏成都武侯祠的“映阶碧柳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成为这里的写照。(韦翰《汉江行》)【全诗】《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初到成都前去南郊武侯祠瞻仰诸葛亮时所作。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自问自答方式起兴,点出武侯祠所在地在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状祠堂之蓊蓊郁郁。之所以选写“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手植。这是写远望之景。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之塑像,也不写楹联之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成古人,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自”与“空”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承接上联的慨叹,转入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三顾频烦”显刘备的礼贤下士;“天下计”见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即他在《隆中对》中设计的据荆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孙吴,待机伐魏,统一天下。而“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尽忠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在唏嘘追怀之后,生发感想:像这样一位忠心报国的人竟大业未成就死掉了,以致使后代仁人志士感到惋惜、伤心流泪。杜甫早有“致君尧舜上”的匡世之心,但报国无门,故在诸葛亮祠堂前倍感痛惜。宋朝抗金英雄宗泽,临死时也背诵此二句,可见千载英雄,均有同感!全诗措词肃穆,沉郁悲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心酸鼻语,堪称千古绝唱!
隔叶黄鹂空好音。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处】唐·杜甫《蜀相》。【意思】衬映着石阶的绿草独占春色,树叶丛中的黄莺徒然发出好听的鸣声。隔叶:被树叶遮掩。黄鹂(lí):黄莺。【赏析】碧草掩映着台阶,也不过自为春色。隔着花叶传来黄鹂的啼啭,也只是空有好音。这里描写的是诸葛丞相祠堂的景色。碧草萋萋,本是一派迷人的景色。黄鹂婉转,也容易惹人兴味无穷。然而虽有碧草、黄鹂为祠堂增色,可诸葛亮人早已不在,且此地缺少对诸葛亮瞻仰的游人,所以诗人怅惘、凄婉之情油然而生。“自”、“空”两个虚字下得极妙。【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庭院、树林等地草树碧绿,鸟儿自鸣,十分静寂。[例]何妨模糊一点,就将墓园内的这片土地视为诸葛亮魂归之处吧。这片土地确实太清寂。虽然除了我还有几位游客,也冲淡不了这清寂的氛围。杜甫咏成都武侯祠的“映阶碧柳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成为这里的写照。(韦翰《汉江行》)【全诗】《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初到成都前去南郊武侯祠瞻仰诸葛亮时所作。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自问自答方式起兴,点出武侯祠所在地在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状祠堂之蓊蓊郁郁。之所以选写“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手植。这是写远望之景。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之塑像,也不写楹联之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成古人,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自”与“空”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承接上联的慨叹,转入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三顾频烦”显刘备的礼贤下士;“天下计”见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即他在《隆中对》中设计的据荆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孙吴,待机伐魏,统一天下。而“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尽忠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在唏嘘追怀之后,生发感想:像这样一位忠心报国的人竟大业未成就死掉了,以致使后代仁人志士感到惋惜、伤心流泪。杜甫早有“致君尧舜上”的匡世之心,但报国无门,故在诸葛亮祠堂前倍感痛惜。宋朝抗金英雄宗泽,临死时也背诵此二句,可见千载英雄,均有同感!全诗措词肃穆,沉郁悲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心酸鼻语,堪称千古绝唱!
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匪徒颂。推荐。爱诗词网。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处】唐·李白《静夜思》【注释】抬起头来,望见皓月当空明光光;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情意绵长长。后用来表达异乡游子对月怀人的深情。【鉴赏】明亮的月光照在我的床前,那白哲的光线使我误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霜;此时我抬头望那天边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禁勾起思乡情怀而低下头来回想故乡的事事物物了。诗中借月光、地上霜、抬头、低头等将作者思乡愁绪的各种心理变化很自然地表露出来。【全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解题】此诗作年不详。静夜思:李白自制乐府诗题,《乐府诗集》卷九○列入《新乐府辞》。其实李白此类诗仍保持旧题乐府的传统特质,与后来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不同。诗中于朦胧飘忽中写出羁旅异乡之苦,在“举头”“低头”间传出游子思乡的神情与心态。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九评此诗曰:“百千旅情,虽说明却不说尽。”全诗语言平易,意境含蓄深远,成为千古思乡名曲。【鉴赏】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榜样。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像,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像,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关键词远客思乡之情耐人寻绎清新朴素明白如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
低头思故乡。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处】唐·李白《静夜思》【注释】抬起头来,望见皓月当空明光光;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情意绵长长。后用来表达异乡游子对月怀人的深情。【鉴赏】明亮的月光照在我的床前,那白哲的光线使我误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霜;此时我抬头望那天边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禁勾起思乡情怀而低下头来回想故乡的事事物物了。诗中借月光、地上霜、抬头、低头等将作者思乡愁绪的各种心理变化很自然地表露出来。【全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解题】此诗作年不详。静夜思:李白自制乐府诗题,《乐府诗集》卷九○列入《新乐府辞》。其实李白此类诗仍保持旧题乐府的传统特质,与后来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不同。诗中于朦胧飘忽中写出羁旅异乡之苦,在“举头”“低头”间传出游子思乡的神情与心态。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九评此诗曰:“百千旅情,虽说明却不说尽。”全诗语言平易,意境含蓄深远,成为千古思乡名曲。【鉴赏】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榜样。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像,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像,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关键词远客思乡之情耐人寻绎清新朴素明白如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
谦卦。推荐。爱诗词网。(下艮上坤)《谦》:亨。君子有终。《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六四:无不利,谦。《象》曰:“‘无不利谦’,不违则也。”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注释〕 谦:卦名,象征谦虚、谦卑。 有终:有善终,有美好的结果。 天道下济:指日光往下照射,风朝下吹,雨向下降落。 地道卑:地的位置在天之下。上行:地气上升。 亏:损。盈:满。天道亏盈:指太阳到正午后开始倾斜,月满后渐亏。益:增益。谦:这里指低下者。(天道)益谦:指日从低位上升,月由缺渐圆。 变:毁。流:由上往下运动,增益低处,如泥、水降落到低洼处。 恶(wù)盈而好(hào)谦:憎恶盈满而喜好谦卑。 逾:逾越。 地中有山:谦卦上坤下艮,坤作地,而艮表山,地高于山,所以说“地中有山”,意为山本高而自立于卑微。 裒(póu):取出。益:增补。 称物平施:称量财物的多寡而平均施舍于人。 牧:放牧,此处指约束、管理的意思。自牧:自我约束。 鸣:名声在外,有声望。鸣谦:即名谦,有名而谦,意为有美誉名声而不傲。 中心得:即心得中,言心得中正之道。 劳:(有)功劳。劳谦:意为居功不傲而谦虚有余。 (xuān):明智。一说同“挥”,举止、行动,释为挥手、摆手而表谦虚之义。 以:因为。 用:以。利用:有利于。 不服:指不服王命之人。〔鉴赏〕 谦卦的卦象是下艮(象征山)上坤(象征地),本来山高地低,现在山在地下,表示高大者自居于下位,是谦虚的表现。谦卦的卦名、卦象、卦辞和大多数爻辞,乃至《彖传》和《象传》的解释,都直接而明确地赞扬谦虚,一卦各个组成部分如此高度集中于一个抽象的概念,这在六十四卦中是罕见的。此外,谦卦的卦辞和六爻爻辞都言吉利,其中有一个“亨”,三个“吉”,三个“利”,如此大吉大利,在六十四卦中也是唯有此卦。谦卦的前三爻都为吉,据有高位的人,谦虚谨慎,能够度过任何艰险。他们遵循正道,虽有声誉,又有功劳,但居功不傲,万民敬服,结果都是吉利而有善终。后三爻稍次,但也无不利,小至一举一动,大到出兵征伐,都因虚怀若谷,克尽职守,遵循准则,而最后得到好的结果。由此可见,在远古时代谦的观念已经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在他们看来,谦虚有百利而无一害,是人们求成功所必须的美德。在《周易》中,谦决不是故作姿态,也不只是事关个人礼貌这一类的小节。谦卦赋予它许多重要的涵义,其中主要有:第一,态度温和,恭敬,不粗暴,这是“初六”爻辞中“谦谦君子”所包含的意义。第二,“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即限制特权,实行平等。第三,“卑以自守”,即谦让,不争雄为首,不锋芒毕露。第四,“鸣谦”,即不急于表现自己,有美德不自矜,有美誉不自诩,有才华不自吹,讲述自己的品性和业绩始终保持低调。第五,“劳谦”,即不自满,既是由于有远大的目标,也是意识到成绩、功劳是依靠众人之力获得的。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谦这一观念中不自满、不自足的意义,《彖传》就是由此把握、发挥谦的观念的,进一步把它规定为万事万物最具生命力的状态,维护这种状态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普遍法则。在它看来,世界是生生不息的万化之流,宇宙的生命力就表现在有无限广阔的运行空间和无穷的发展前途。谦就保证了这样的空间和前途。在人类看来,天在上,所以最广阔的运行空间是在它的下方;地在下,上方是它的发展空间。所以《彖传》说“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这里“下济”和“地道卑”的用语同老子的崇拜下位的思想十分相似,但是同老子的贵柔守雌理念毫不相干,其本意是讲天地之道都是谋求最广阔的发展空间。《彖传》的思想是,谦使人“卑以自守”就不会自满自大、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从而为人们打开了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彖传》还根据《周易》的物极必反的哲学来看待天地万物的运行过程,评价谦的作用。正是以否极泰来、泰极否来的眼光看,极盛就意味着将要走向衰落,而新生事物却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在《彖传》的世界图式中天地之道总是不利于“盈”、即“满”的方面,而有利于“谦”、即“不满”的方面。它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它把天地之道解释为以下为根本,着眼于下,倾向于下,特别重视新生事物,特别关注尚未完满的方面。把希望寄托于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的方面。这样,谦就不只是一种个人美德,而是宇宙普遍法则的一种作用。在《彖传》中它已经突破伦理学的范畴,进入哲学的范畴。必须注意的是,《周易》推崇的谦的观念决不意味着自卑、退缩和无所作为。可能正是由于考虑到人们会从消极的方面理解谦的观念,《彖传》有意识地渲染低调的谦的神奇功用。它说天道“下济”却“光明”,“地道卑”却“上行”。谦不仅是一种崇高品质的表现,而且是同宏伟的抱负、不懈的追求、伟大的事业相联系的,并且终将获得巨大的成功,在精神上所达到的境界和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普通人难以逾越的,所以《彖传》说:“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退缩和无所作为是决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谦卦把乾卦的自强不息的阳刚与坤卦的厚德载物的柔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谦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知足长乐”的思想在中国人中有很大的影响,虽然讲“知足”主要是为了克服人们的贪婪心理和反对无止境地追求物质享受,但是有保守倾向的人往往以“知足”的古训来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辩解。但是,在中国古人思想中占有崇高地位的《周易》的谦的观念要求人们在精神上永远不自满,在任何时候都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自己在道德修养和事业上已经取得的进步,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抵消了“知足”思想的消极作用,使人们能够始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从1985年起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陆续出版,1990年出齐。《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全书共8卷册。此书是汉字楷书的汇编,共计收到单字56000左右。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注意汲取今人的新成果,注意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到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在学音方面,它对所收列的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了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律。在字义方面,不仅注意收到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还适当地收录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此书的体例特点是:(一)收到楷书单字,并根据存字、存音、存源的原则在单字下的收少数复词。(二)收字以历代辞书为依据,并从古今著作中增收部分单字。(三)释文和现代例证用简化字,其余用繁体字。(四)单字按照与《汉语大词典》共同商定的200部分部排列,部首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同笔画的部首按一(横)、丨(竖)、丿(撇)、(点)、乙(折)5种笔形顺序排列。同部首的单字排列也按照这种顺序。(五)有古文字的单字,在字头后面选列阐明形音义关系的需要,酌附字形解说。(六)多音多义字,用(一)(二)(三)……分列音项;同一音项下有几个区别意义的反切,用……分列;一个音项下统率的义项,用①②③……分项,一个义项中需要分述的用1、2、3……表明;如需再分层次用a、b、c……标示。(七)注音分现代音、中古音、上古音三段。现代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标准。中古音以《广弱》、《集韵》的反切为主要依据,并标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以近人考订的30部为准。(八)释义力求准确全面。多义字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列。(九)引证(包括书证和例证)标明书名、篇名或卷次。(十)有些名物字附插图、以助释义。
汉语大字典。推荐。爱诗词网。《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从1985年起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陆续出版,1990年出齐。《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全书共8卷册。此书是汉字楷书的汇编,共计收到单字56000左右。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注意汲取今人的新成果,注意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到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在学音方面,它对所收列的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了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律。在字义方面,不仅注意收到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还适当地收录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此书的体例特点是:(一)收到楷书单字,并根据存字、存音、存源的原则在单字下的收少数复词。(二)收字以历代辞书为依据,并从古今著作中增收部分单字。(三)释文和现代例证用简化字,其余用繁体字。(四)单字按照与《汉语大词典》共同商定的200部分部排列,部首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同笔画的部首按一(横)、丨(竖)、丿(撇)、(点)、乙(折)5种笔形顺序排列。同部首的单字排列也按照这种顺序。(五)有古文字的单字,在字头后面选列阐明形音义关系的需要,酌附字形解说。(六)多音多义字,用(一)(二)(三)……分列音项;同一音项下有几个区别意义的反切,用……分列;一个音项下统率的义项,用①②③……分项,一个义项中需要分述的用1、2、3……表明;如需再分层次用a、b、c……标示。(七)注音分现代音、中古音、上古音三段。现代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标准。中古音以《广弱》、《集韵》的反切为主要依据,并标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以近人考订的30部为准。(八)释义力求准确全面。多义字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列。(九)引证(包括书证和例证)标明书名、篇名或卷次。(十)有些名物字附插图、以助释义。此书是一部完备而谨严的大型汉语字书。其各分卷均附该卷部首检字表,末卷附总检字表。
·刘义庆·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石崇与王恺争豪。推荐。爱诗词网。·刘义庆·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选自《世说新语》〕●●这篇小说写的是西晋两个达官贵人争豪斗富的故事,作者采取的表现手法是正衬。石崇,字季伦,曾任荆州太守,以劫掠客商而成富豪。仕晋累迁至侍中。骄纵无忌,奢侈残暴。王恺(kai),字君夫,皇亲,官至后军将军,当时的富豪之一。石、王同属一种类型的人物。小说描述事件的着眼点是故事,而故事的跌宕起伏则离不开戏剧化的设计。此文以简炼的语言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细节,通过描述人物的动作、神情、口吻,来显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小说主要是写石崇,却先从写王恺入手。先写王恺是皇亲,晋武帝常常帮助他,曾经把一个二尺来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那珊瑚树枝条繁茂,高下疏密有致,世上很少有能和它相比的。当王恺把这件珍奇宝物拿给石崇看时,石崇却“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这实在是个戏剧性很强的情节,既突出地表现了石崇的骄纵成性,又使故事顿生波澜。对此一击,王恺自然很惋惜,又以为是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因而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十分严厉。但是,又是出乎意料。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还给你。”于是叫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全部取来,其中“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终于“惘然自失”。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对比所产生的“反差”效果。它有助于渲染气氛,突出人物性格,突出题旨。应当指出的是,小说的编写者对类似石、王争豪的描写,其目的并不是揭露士族的丑闻,甚至有或多或少的欣赏态度,但毕竟在客观上为后世留下了魏晋士族思想和生活的实录。纵观历史,晋代国力并不强,国家并不强,但是那些豪门贵族在利用权势,巧取豪夺,搜刮盘剥,穷奢极侈上却表现得特别集中而充分。《晋书·石崇传》上记载了石崇与王恺更多的争豪斗富的情况,如:“恺以澳釜(用麦芽糖水洗锅),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屏幕)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无论是史书上的记载,还是《世说新语》中的描述,我们看到的是贵族豪门的凶残和冷酷,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封建社会和政治的黑暗和腐朽。现实性是微型小说的生命力所在。《世说新语》值得鉴赏的意义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