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原文与翻译、赏析
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推荐。爱诗词网。《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原文与翻译、赏析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沿着雨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是不是你的家——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已被暴戾的敌人烧毁了么?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在死亡的恐怖里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的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赏析】这首诗写干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当时,全国人民奋起抗战.艾青在《我的创作生涯》一文中提到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和背景.他说:“渴望已久的抗日战争真的来了.十月,我从杭州到金华,由金华满怀兴奋地到武汉”.他为了民族存亡要求抗日而坐牢.好容易看见了抗日曙光,可是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仅短短几个月便丧失了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和杭州等许多城市.这时国民党内投降派和谈之风又甚嚣尘上,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艾青满怀悲愤之情.唱出了这支深沉而激越的歌。这一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早期诗的感情基调,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沉忧虑和急切不安的心绪。从感情的基调到艺术构思都体现着一种典型的“艾青式”的抒情方式。从开头到结束全诗四次出现.反复咏唱:“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句诗,这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起承转合”中的插曲,而是发自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诚感受和强烈呐喊.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主旋律,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悲凉忱郁的气氛,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蹂躏中国大地所带来的灾难与痛苦.而每一次重复都安排在两个情的交接处.这样不仅衔接自然,而且每出现一次便把感情向前推进一步,使诗的主旨进一步深化.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关注于北方的“中国的农夫”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岁月的艰辛”上。关注干“蓬发垢面的少妇”和“年老的母亲”的坎坷命运上。这一切,正是构成“寒冷在封锁着中国”的具体形象和生活画面,诗人的一腔深情也是透过这一切而表达出来的。而“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农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这便是早期艾青的典型感情和气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悲惨的场景,如受尽侮辱的少妇.辗转在中国“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的途程中的银发苍苍的老母亲.还有失去田地.生活在绝望的污巷里的逮亡者。通过这些使人心碎的悲剧场景的构制.深刻反映了旧中国人民国破家亡的痛苦。这是一首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的诗。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恶纪录。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长河渐落晓星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群峰连绵,山峦重叠,峰回路转,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使人留恋。倏忽间,日薄西山,就到了黄昏。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梦中天姥山绮丽、明媚的景色。“迷”、“倚”不仅写出山中花石之美、之奇,而且反映出诗人渴望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注:倚,靠。暝(míng),黄昏。
千岩万转路不定。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群峰连绵,山峦重叠,峰回路转,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使人留恋。倏忽间,日薄西山,就到了黄昏。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梦中天姥山绮丽、明媚的景色。“迷”、“倚”不仅写出山中花石之美、之奇,而且反映出诗人渴望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注:倚,靠。暝(míng),黄昏。
【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
闻道欲来相问讯作者。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
唐睢不辱使命。推荐。爱诗词网。《战国策》秦王②使人谓安陵君③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④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⑤,以大易小,甚善;虽然⑥,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⑧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⑨,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⑩?”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11)五百里哉?”秦王怫然(12)怒,谓唐雎曰:“公(13)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14)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15),以头抢地尔(16)。”唐雎曰:“此庸夫(17)之怒也,非士(18)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19)也,彗星袭月(20);聂政之刺韩傀(21)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22)也,仓(23)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24)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25),长跪而谢之(26)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27)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注释】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唐雎(jū)不辱使命,意思是:唐雎没有辱没国君交给他出使秦国的任务。唐雎,也作“唐且”。②〔秦王〕赢(yíng)政,即秦始皇。③〔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国是当时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庸。魏襄王时封其弟为安陵君。④〔易〕交换。⑤〔加惠〕赐予恩惠,给以好处。加,施。⑥〔虽然〕虽是这样。⑦〔说〕通“悦”,高兴。⑧〔错意〕置意,放在心上。错,通“措”。⑨〔请广于君〕请求给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⑩〔与〕通“欤”,表示询问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吗”。(11)〔直〕通“特”,仅,只。(12)〔怫(fú)然〕勃然大怒的样子。(13)〔公〕您。对人的客气称呼。(14)〔布衣〕普通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15)〔徒跣(xiǎn)〕光着脚。(16)〔尔〕这里同“耳”。相当于“而已”、“罢了”。(17)〔庸夫〕平庸无能的人。(18)〔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19)〔专诸之刺王僚〕专诸,春秋时代吴国人。王僚是吴国的国君。公子光想杀僚自立,就派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他。(20)〔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本是自然现象。这里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旧时代的迷信说法。(21)〔聂政之刺韩傀〕聂政,战国时代齐国人。韩傀(一名侠累)是韩国的国相,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派聂政把韩傀刺杀了。(22)〔要(yāo)离之刺庆忌〕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光杀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把他杀了。(23)〔仓〕通“苍”。(24)〔休祲(jìn)〕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25)〔色挠(náo)〕脸上显出沮丧的样子。挠,屈服。(26)〔长跪而谢之〕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耸身挺腰,身体看去比坐着长了一些,所以叫长跪。谢,即道歉的意思。之,指代唐雎。(27)〔谕〕通“喻”,明白,懂得。【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拿五百里的地方来换你们的安陵,安陵君你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赐给我恩惠,用大的地方来换小的地方,这种美意确是很好;虽然如此,但我是继承先王的封地,希望始终守着它,不敢拿去交换。”秦王很不高兴。为此,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去。秦王对唐雎说:“我拿五百里的地方,来换你们的安陵,可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再说,我秦国灭亡了韩国、魏国,而你安陵君能够凭着五十里地存在着,这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一个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你们的主意呵。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而安陵君居然拒绝我,这不是瞧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儿继承了封地,并守护着它,您纵使拿一千里地方他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有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听说过帝王发怒的情形么?”唐雎回答说:“我没听说过。”秦王说:“帝王一发怒,就会倒下百万尸首,流血千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老百姓发怒的情形么?”秦王说:“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脱掉鞋子,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您这是说庸人发怒,不是说勇士发怒。你瞧,专诸刺杀王僚,彗星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一道白虹横贯太阳;要离刺杀庆忌,老鹰扑击在宫殿上。这三位先生,都是老百姓当中的勇士。他们心里的忿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吉凶的征兆,现在再加上我,将有四个人了。如果勇士真的发了怒,那么死的将会是两个人,流血只在五步之内,使天下的人都穿白戴孝,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着,他就拔了剑起立上前。秦王脸上显露出沮丧的样子,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请坐!何必闹到这个地步!我现在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只有五十里地的安陵国倒能够存在,就因为有了先生您啊!”字数:2306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23-226页.
【诗句】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意思】名声岂能是因文章而显著?做官老了,理应退休。【赏析】岂:难道。著:显著。我的声名,难道是想借文章而显著吗?我的官职,是该随我的老病而退休了。作者表示自己胸怀坦荡,并不把世俗名利放在心上。【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鉴赏】肃宗乾元元年关内大旱,杜甫举家迁移到成都,后由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任官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便乘舟东下,途经渝州(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此诗约作于永泰元年(765)。前半首写旅夜情景。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两岸细草,月夜中一只桅杆高高的孤舟停泊着。这里的“细草”、“孤舟”已不仅仅是实景,而是寄托着杜甫当时凄凉的心境。接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平野上空星星闪烁,如直垂大地,使平野更呈开阔;波涛汹涌中托出一轮明月,大江在激流中浩荡东去,好一派雄浑开阔的气象。象一首乐曲,开头是轻盈中微呈幽怨,接着奏出了阔远、悠扬的旋律,使读者进入到一个辽阔的境界。抑和扬,近景和远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色。然而诗人写阔大的景色,只是用来衬托他当时孤寂的心态。和他在《江汉》中所写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一样,也是用开阔的景象来反衬他孤单无告的心境。诗的下半首是抒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个人的名声卓著,难道是由于他文章写得好?年老多病,做官应是退休了。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对此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从深层来理解它。杜甫满怀经邦致世的抱负,但无法施展。所以,这两句诗实际上是杜甫内心深处的慨叹。也是在《江汉》中诗人写道:“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明明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满怀抱负的诗人,最后只落得象飘零在天地间的沙鸥一样,孤单无依。这正是杜甫当时生活、思想的写照。杜诗在语言的锤炼方面工力甚深,自称是“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往往一字一句有出人意外的神妙之处。如本诗中的“名岂文章著”的“岂”,就有多种意义:一是谦虚之词,似说世上的名实并不相符;二是说自己的名难道真是由于文章,这是徒有虚名而已;第三,也包含有认为自己的诗文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声。所以就一“岂”字蕴含深广,耐人寻味。又如一向为人称颂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一“垂”字,更显出平野之阔,用一“涌”字,则展示出一片银色月光随波而荡漾的生动景象。这是杜诗语言的精工、独到之处。
名岂文章著。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意思】名声岂能是因文章而显著?做官老了,理应退休。【赏析】岂:难道。著:显著。我的声名,难道是想借文章而显著吗?我的官职,是该随我的老病而退休了。作者表示自己胸怀坦荡,并不把世俗名利放在心上。【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鉴赏】肃宗乾元元年关内大旱,杜甫举家迁移到成都,后由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任官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便乘舟东下,途经渝州(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此诗约作于永泰元年(765)。前半首写旅夜情景。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两岸细草,月夜中一只桅杆高高的孤舟停泊着。这里的“细草”、“孤舟”已不仅仅是实景,而是寄托着杜甫当时凄凉的心境。接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平野上空星星闪烁,如直垂大地,使平野更呈开阔;波涛汹涌中托出一轮明月,大江在激流中浩荡东去,好一派雄浑开阔的气象。象一首乐曲,开头是轻盈中微呈幽怨,接着奏出了阔远、悠扬的旋律,使读者进入到一个辽阔的境界。抑和扬,近景和远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色。然而诗人写阔大的景色,只是用来衬托他当时孤寂的心态。和他在《江汉》中所写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一样,也是用开阔的景象来反衬他孤单无告的心境。诗的下半首是抒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个人的名声卓著,难道是由于他文章写得好?年老多病,做官应是退休了。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对此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从深层来理解它。杜甫满怀经邦致世的抱负,但无法施展。所以,这两句诗实际上是杜甫内心深处的慨叹。也是在《江汉》中诗人写道:“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明明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满怀抱负的诗人,最后只落得象飘零在天地间的沙鸥一样,孤单无依。这正是杜甫当时生活、思想的写照。杜诗在语言的锤炼方面工力甚深,自称是“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往往一字一句有出人意外的神妙之处。如本诗中的“名岂文章著”的“岂”,就有多种意义:一是谦虚之词,似说世上的名实并不相符;二是说自己的名难道真是由于文章,这是徒有虚名而已;第三,也包含有认为自己的诗文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声。所以就一“岂”字蕴含深广,耐人寻味。又如一向为人称颂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一“垂”字,更显出平野之阔,用一“涌”字,则展示出一片银色月光随波而荡漾的生动景象。这是杜诗语言的精工、独到之处。
【诗句】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出处】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意思】在家乡蜀地曾时常听到那子规鸟的哀鸣,现今到宣城又频频见到杜鹃花,令人念及家乡的子规鸟。想起子规的悲啼,叫一声令人肠断一回,我在这阳春三月天情不自禁又思念起故乡三巴。此诗结构,对法别致,语言清浅生动,如谚如谣,寓情于景。“一”、“三”的复沓运用,真实地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注:子规,即杜鹃鸟。其鸣凄恻。宣城,在安徽南部。三巴,此指四川。【全诗】《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鉴赏】
李白二十五岁出蜀后,至老也没有再回故乡。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他流露思乡情绪。乡土之思即使偶尔闪现在诗中,也是非常轻微的。不过,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满怀信心与期待的,这使他的诗风旷放而飘逸。然而长期漂泊,屡屡受挫,人老年衰,壮志难酬,一向乐观的诗人也难免会情绪低落,乡思也会涌上他的心头。这首诗应该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姹紫嫣红的暮春三月,杜鹃花花团锦簇,满山遍崖,灿然若火。想当年,诗人在家乡的时候,每每看到杜鹃花盛开,就会听到阵阵的杜鹃鸟声。提起杜鹃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从而激起思乡之情。古代蜀中之帝杜宇,又称望帝,自以为德薄,不愿意窃据帝位,为避位而出走,死后精魂化为杜鹃鸟,每到暮春时分,就啼叫起来,没完没了,似乎在呼喊着“不如归去”。看着宣城艳丽的杜鹃花,诗人耳旁顿时响起了杜鹃鸟凄恻动人的啼叫声,好像在提醒他也“不如归去”。但诗人又怎能这样空手而归呢?当年意气风发,仰天大笑出门而去,自以为功名俯拾可取,唾手可得,谁知一再受挫,一事无成。看着眼前的朵朵杜鹃花,想着家乡亲人的苦苦期待,诗人又怎能不愁肠寸断呢?诗的前两句,巧用花、鸟、地名,形成自然的对仗,以空间的延伸和时间的延续,真实地再现了诗人乡思涌动的过程。“杜鹃”一语双关,诗人借花写鸟,借鸟抒情。由眼前的实景,写到记忆中的虚景,思绪由安徽宣城而飞越千里回到蜀国的故乡,环环相扣,虚实相生,远近结合。三、四两句巧用数字,进一步渲染浓重的思乡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颇能引起游子的共鸣。
蜀国曾闻子规鸟。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出处】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意思】在家乡蜀地曾时常听到那子规鸟的哀鸣,现今到宣城又频频见到杜鹃花,令人念及家乡的子规鸟。想起子规的悲啼,叫一声令人肠断一回,我在这阳春三月天情不自禁又思念起故乡三巴。此诗结构,对法别致,语言清浅生动,如谚如谣,寓情于景。“一”、“三”的复沓运用,真实地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注:子规,即杜鹃鸟。其鸣凄恻。宣城,在安徽南部。三巴,此指四川。【全诗】《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鉴赏】李白二十五岁出蜀后,至老也没有再回故乡。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他流露思乡情绪。乡土之思即使偶尔闪现在诗中,也是非常轻微的。不过,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满怀信心与期待的,这使他的诗风旷放而飘逸。然而长期漂泊,屡屡受挫,人老年衰,壮志难酬,一向乐观的诗人也难免会情绪低落,乡思也会涌上他的心头。这首诗应该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姹紫嫣红的暮春三月,杜鹃花花团锦簇,满山遍崖,灿然若火。想当年,诗人在家乡的时候,每每看到杜鹃花盛开,就会听到阵阵的杜鹃鸟声。提起杜鹃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从而激起思乡之情。古代蜀中之帝杜宇,又称望帝,自以为德薄,不愿意窃据帝位,为避位而出走,死后精魂化为杜鹃鸟,每到暮春时分,就啼叫起来,没完没了,似乎在呼喊着“不如归去”。看着宣城艳丽的杜鹃花,诗人耳旁顿时响起了杜鹃鸟凄恻动人的啼叫声,好像在提醒他也“不如归去”。但诗人又怎能这样空手而归呢?当年意气风发,仰天大笑出门而去,自以为功名俯拾可取,唾手可得,谁知一再受挫,一事无成。看着眼前的朵朵杜鹃花,想着家乡亲人的苦苦期待,诗人又怎能不愁肠寸断呢?诗的前两句,巧用花、鸟、地名,形成自然的对仗,以空间的延伸和时间的延续,真实地再现了诗人乡思涌动的过程。“杜鹃”一语双关,诗人借花写鸟,借鸟抒情。由眼前的实景,写到记忆中的虚景,思绪由安徽宣城而飞越千里回到蜀国的故乡,环环相扣,虚实相生,远近结合。三、四两句巧用数字,进一步渲染浓重的思乡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颇能引起游子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