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其时正值王安石第一次拜相,实施变革,推行新法。此时王安石当在知天命之年,五十岁左右。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肉桂、山椒、白术等药浸泡的酒吊在井里,正月初一取出,全家老少先幼后长,朝正东方喝屠苏酒,传说可以预防瘟疫。
(4)曈曈:形容太阳初升,渐渐明亮,最后光辉灿烂的样子。
(5)总:全部、都是。“新桃”与“旧符”是桃符的互文省略。桃符是古代悬挂在门两旁的桃木板,上面画有神荼、郁櫑二神,能吃百鬼,可以驱邪,一年一换,后来逐渐演变成贴门神、贴春联。当时王安石拜相,始行新法,对前途充满信心,此处“新桃换旧符”,也含有改革派以新政代替旧法的意识。
【赏析心得】
这是一首抒写新年新气象的喜庆之诗,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春节的过年习俗,又表现了万民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反映了改革派期望新法成功的政治热情和必胜信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传统节日,热闹依旧。此起彼伏,燃放爆竹,在“劈劈拍拍”的鞭炮声中,大家送走旧的一年。在送暖春风中,男女老少个个畅饮屠苏酒,保佑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平安生活和劳作。“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到了,一年复始、万象更新。千家万户打开大门,迎接初升太阳的灿烂光辉,怀着喜悦之情,人们争先恐后,以新桃换下“旧符”,期望新习俗、新变法获得成功,国强民富、大家过上好日子。
《元日》这首诗,巧妙地在喜庆节日的传统习俗中融进了改革新思路、新意识和新希望,它在当时就是一篇改革宣言书,传诵开来,如今就变成一年一度、家家户户、万众不忘的新年贺辞。
元日王安石。推荐。爱诗词网。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注释】(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其时正值王安石第一次拜相,实施变革,推行新法。此时王安石当在知天命之年,五十岁左右。(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逝去。(3)屠苏:指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肉桂、山椒、白术等药浸泡的酒吊在井里,正月初一取出,全家老少先幼后长,朝正东方喝屠苏酒,传说可以预防瘟疫。(4)曈曈:形容太阳初升,渐渐明亮,最后光辉灿烂的样子。(5)总:全部、都是。“新桃”与“旧符”是桃符的互文省略。桃符是古代悬挂在门两旁的桃木板,上面画有神荼、郁櫑二神,能吃百鬼,可以驱邪,一年一换,后来逐渐演变成贴门神、贴春联。当时王安石拜相,始行新法,对前途充满信心,此处“新桃换旧符”,也含有改革派以新政代替旧法的意识。【赏析心得】这是一首抒写新年新气象的喜庆之诗,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春节的过年习俗,又表现了万民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反映了改革派期望新法成功的政治热情和必胜信心。“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传统节日,热闹依旧。此起彼伏,燃放爆竹,在“劈劈拍拍”的鞭炮声中,大家送走旧的一年。在送暖春风中,男女老少个个畅饮屠苏酒,保佑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平安生活和劳作。“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到了,一年复始、万象更新。千家万户打开大门,迎接初升太阳的灿烂光辉,怀着喜悦之情,人们争先恐后,以新桃换下“旧符”,期望新习俗、新变法获得成功,国强民富、大家过上好日子。《元日》这首诗,巧妙地在喜庆节日的传统习俗中融进了改革新思路、新意识和新希望,它在当时就是一篇改革宣言书,传诵开来,如今就变成一年一度、家家户户、万众不忘的新年贺辞。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出处】唐·杜牧《金谷园》。【意思】繁盛的往事追逐着芳香的尘埃,消散一空,流水潺潺,春草萋迷,已没有丁点儿尘事的萍踪。夕阳西下,东风传来啼鸟的幽怨,如泣如诉,满树落花凄然飘坠,犹似当年坠楼人的倩影。【全诗】《金谷园》.[唐].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赏析】金谷园是西晋石崇豪华的私人别墅,位于洛阳附近,唐时成为游览胜地。开成元年(836),杜牧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游览这一古迹时写下这首绝句,伤春感昔,借景抒怀。“繁华事散逐香尘”,首句点出感昔的主旨,同时为全诗定下了苍凉的基调。相传石崇曾“屑沉水之香,如粉末,布象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珍珠”(《拾遗记》)。从此可窥见金谷豪奢之一斑。种种繁华都随着香尘事去而化为过眼云烟,一去不返了。“流水无情草自春”。用自然之景进一步渲染“繁华事散”。金谷水哪管人世沧桑,依旧无情地流淌着;草木更不解人之悲怆,反而长得茂盛异常,呈现出满园春色。一个“自”字,寄寓诗人多少感慨。这虽是化用“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的诗意,但加上“流水无情”,使语言更加凝重。这情景已够使人伤怀的了,这时偏又传来令人痛楚之声。“日暮东风怨啼鸟”,使伤感又笼罩上一层凄怆的帷幕。日薄西山,残阳如血,园鸟悲鸣,如怨如慕,闻之惊心。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从反面衬托,以“空”字示人之悲;杜牧则从正面落墨,以“怨”字显人之痛,异曲同工。诗人边游边想,金谷一些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件件在脑中闪现。正在这触目皆愁、入耳皆伤之际,想到绿珠,突然瞥见落花,立即水到渠成地咏出结句。“落花犹似坠楼人”。石崇有妓名叫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绿珠坠楼而死。绿珠坠楼是金谷的主要逸事,她之坠楼又是石崇繁华事散的生动体现。诗人瞥见落花,想到如花之人,又从花之落幻化出人之坠,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花落耶?人坠耶?浑然莫辨。现实中的花落成为意念中的人坠,真是想落天外,妙趣天成。绿珠的命运不也就像眼前的落花吗?结句是全篇的高潮,是作者伤春感昔的凝聚点。此句囊括了前三句的主要内容,是繁华事散逐香尘的体现,是流水无情草自春的见证人,日暮是她命运象征,啼鸣难道不是为她悲鸣?还能引起人们无穷遐想,花依然在落,绿珠坠落之事现实中也在不断重演。繁花有尽,红颜命薄,才人运蹇,事虽殊途,理则同归。“犹似”之中既含花落之伤,又蕴对绿珠之同情,更深寓自己牢落不偶的感伤,收到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作者善于捕捉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赤壁》以二乔的命运虚拟孙曹之霸业,此则以绿珠坠楼,实喻金谷的兴亡,一虚一实,风骚各逞。徐凝也写有《金谷园》诗,说“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把绿珠看成祸水实属偏见,与此诗比起来,立意自有高下。
繁华事散逐香尘。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出处】唐·杜牧《金谷园》。【意思】繁盛的往事追逐着芳香的尘埃,消散一空,流水潺潺,春草萋迷,已没有丁点儿尘事的萍踪。夕阳西下,东风传来啼鸟的幽怨,如泣如诉,满树落花凄然飘坠,犹似当年坠楼人的倩影。【全诗】《金谷园》.[唐].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赏析】金谷园是西晋石崇豪华的私人别墅,位于洛阳附近,唐时成为游览胜地。开成元年(836),杜牧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游览这一古迹时写下这首绝句,伤春感昔,借景抒怀。“繁华事散逐香尘”,首句点出感昔的主旨,同时为全诗定下了苍凉的基调。相传石崇曾“屑沉水之香,如粉末,布象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珍珠”(《拾遗记》)。从此可窥见金谷豪奢之一斑。种种繁华都随着香尘事去而化为过眼云烟,一去不返了。“流水无情草自春”。用自然之景进一步渲染“繁华事散”。金谷水哪管人世沧桑,依旧无情地流淌着;草木更不解人之悲怆,反而长得茂盛异常,呈现出满园春色。一个“自”字,寄寓诗人多少感慨。这虽是化用“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的诗意,但加上“流水无情”,使语言更加凝重。这情景已够使人伤怀的了,这时偏又传来令人痛楚之声。“日暮东风怨啼鸟”,使伤感又笼罩上一层凄怆的帷幕。日薄西山,残阳如血,园鸟悲鸣,如怨如慕,闻之惊心。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从反面衬托,以“空”字示人之悲;杜牧则从正面落墨,以“怨”字显人之痛,异曲同工。诗人边游边想,金谷一些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件件在脑中闪现。正在这触目皆愁、入耳皆伤之际,想到绿珠,突然瞥见落花,立即水到渠成地咏出结句。“落花犹似坠楼人”。石崇有妓名叫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绿珠坠楼而死。绿珠坠楼是金谷的主要逸事,她之坠楼又是石崇繁华事散的生动体现。诗人瞥见落花,想到如花之人,又从花之落幻化出人之坠,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花落耶?人坠耶?浑然莫辨。现实中的花落成为意念中的人坠,真是想落天外,妙趣天成。绿珠的命运不也就像眼前的落花吗?结句是全篇的高潮,是作者伤春感昔的凝聚点。此句囊括了前三句的主要内容,是繁华事散逐香尘的体现,是流水无情草自春的见证人,日暮是她命运象征,啼鸣难道不是为她悲鸣?还能引起人们无穷遐想,花依然在落,绿珠坠落之事现实中也在不断重演。繁花有尽,红颜命薄,才人运蹇,事虽殊途,理则同归。“犹似”之中既含花落之伤,又蕴对绿珠之同情,更深寓自己牢落不偶的感伤,收到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作者善于捕捉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赤壁》以二乔的命运虚拟孙曹之霸业,此则以绿珠坠楼,实喻金谷的兴亡,一虚一实,风骚各逞。徐凝也写有《金谷园》诗,说“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把绿珠看成祸水实属偏见,与此诗比起来,立意自有高下。
【名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出处】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译注】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原文】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①金陵:即今南京。酒肆:酒店。留别:留诗赠别。②金陵子弟:指金陵的年轻人。尽觞(shang):干杯。【鉴赏导示】这是李白在漫游中的某个春天离开金陵时赠给年轻友人之作。诗人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最后二句即景生情,就地取才,构思巧妙,比喻生动,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向来耐人寻味的名句。【鉴赏】这首送别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意气风发的青年们交朋接友的风采,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热情纯真的友谊。开头两句首先用写意的笔法勾勒了花香四溢、热情款待的宴别场景:风吹柳絮,满店飘香;美女捧着酿造的新酒,连声呼唤客人品尝。这里虽然并未点出送别的青年朋友,但东道主对诗人的热爱和敬重,却通过这盛情的款待场面,作了侧面烘托。诗人也深受感动。柳花本无香可言,诗人着一“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贴。三、四句,点出饯别的东道主“金陵子弟”,并写大家欢饮的活动。“来相送”的行动,道出金陵青年的主动、热情。“欲行”,要走的人,指诗人;“不行”,不走的人,指金陵子弟。“各尽觞”,各人都喝尽了杯中的酒。诗人用众人频频干杯与酒店的美女不停劝酒相呼应,写出了告别筵席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氛,表现了青年朋友爽朗、豪放的性格。结尾二句,诗人即兴抒情,以绵绵不尽的江水比喻他和金陵子弟依依不舍的友情,使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写出了友情的深厚、悠远和永恒。设问之中,又有比较的句式,轻灵活泼,情趣横生,也能使人产生无限遐想。【鉴赏要点】[1]名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2]即景生情,情从景出。[3]采用比喻、设问等手法描写。[4]语言清新,侧面烘托出色。
金陵子弟来相送。推荐。爱诗词网。【名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出处】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译注】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原文】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①金陵:即今南京。酒肆:酒店。留别:留诗赠别。②金陵子弟:指金陵的年轻人。尽觞(shang):干杯。【鉴赏导示】这是李白在漫游中的某个春天离开金陵时赠给年轻友人之作。诗人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最后二句即景生情,就地取才,构思巧妙,比喻生动,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向来耐人寻味的名句。【鉴赏】这首送别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意气风发的青年们交朋接友的风采,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热情纯真的友谊。开头两句首先用写意的笔法勾勒了花香四溢、热情款待的宴别场景:风吹柳絮,满店飘香;美女捧着酿造的新酒,连声呼唤客人品尝。这里虽然并未点出送别的青年朋友,但东道主对诗人的热爱和敬重,却通过这盛情的款待场面,作了侧面烘托。诗人也深受感动。柳花本无香可言,诗人着一“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贴。三、四句,点出饯别的东道主“金陵子弟”,并写大家欢饮的活动。“来相送”的行动,道出金陵青年的主动、热情。“欲行”,要走的人,指诗人;“不行”,不走的人,指金陵子弟。“各尽觞”,各人都喝尽了杯中的酒。诗人用众人频频干杯与酒店的美女不停劝酒相呼应,写出了告别筵席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氛,表现了青年朋友爽朗、豪放的性格。结尾二句,诗人即兴抒情,以绵绵不尽的江水比喻他和金陵子弟依依不舍的友情,使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写出了友情的深厚、悠远和永恒。设问之中,又有比较的句式,轻灵活泼,情趣横生,也能使人产生无限遐想。【鉴赏要点】[1]名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2]即景生情,情从景出。[3]采用比喻、设问等手法描写。[4]语言清新,侧面烘托出色。
宋词典故·广厦千间
【出典】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霑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见《全唐诗》卷二一九)
广厦千间。推荐。爱诗词网。宋词典故·广厦千间【出典】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霑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见《全唐诗》卷二一九)【释义】杜甫在成都,因大风吹破所住茅屋,有感而赋诗,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句,表现了关切广大寒士的情怀。宋词中用为典实。【例句】安得四方寒畯彦,归吾广厦千间里。但今生、此愿得从心,心休矣。(吕胜己《满江红·观雪述怀》1759)作者对雪抒怀,在词中化用杜甫诗语,自叙以广厦庇四方寒士的心愿。
关河令周邦彦。推荐。爱诗词网。《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①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释】①暝(ming明):天黑,日暮。②夜永:夜长。【译文】秋日的天空,时阴时晴,渐渐地天黑下来了,庭院里变得一片凄冷。我久久地站着,听到寒风中传来大雁的叫声。抬头却只见云海深深,全然看不到雁飞的踪影。夜深了,客人散去了,我的住所分外寂静。只剩一盏照壁的孤灯,把我的身影相映。这清冷的环境使我顿然酒意全醒,哎,在这漫漫长夜中,我如何能消磨到天明?【集评】清·周济:“淡水”。(《宋四家词选》)清·陈廷焯:“‘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不必说借酒销愁,偏说‘酒已都醒’,笔力劲直,情味愈见。”(《云昭集》)近代·陈洵:“由更深而追想过去之暝色,预计未尽之长夜。神味拙厚,总是笔力有余。”(《海绡说词》)现代·唐圭璋:“此首写旅况凄清。上片是日间凄清,下片是夜间凄清。日间由阴而暝而冷,夜间由入夜而更深而夜永。写景抒情,层层深刻,句句精绝。小词能拙重如此,诚不多见。上片末两句,先写寒声入耳,后写仰视雁影。因闻声,故欲视影,但云深无雁影,是雁在云外也。天气之阴沉,寒云之浓重,并可知已。下片,‘人去’补述,但有孤灯相映,其境可知。末两句,一收一放,哀不可抑。搏兔用全力,观此愈信。”(《唐宋词简释》)【总案】此词以淡永拙厚见长,通篇渲染的是一种孤寂清冷,情怀索寞的境界。设色幽冷,笔力劲直,读之令人耸然而惊,怃然而哀。结拍二句,尤动摇人心: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之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难以排遣了。这就充分道出了“此情此景将何以堪”的况味。词中秋景与愁情的结合,已到水乳交融的极高境界。
【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处】唐·杜甫《偶题》。【意思】写文章是流传千古的事业,但其中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心里明白。文章:诗和文章。千古事: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寸心:内心。【意思2】寸心:内心。此联的意思是:写文章是流传千古的大事情,文章的优劣成败作者自己心里完全清楚。后用来说明文人应该有一种自知之明的心态。【用法例释】用以说明写诗作文或创作其他作品,能够立身扬名,传之后世,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例1]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为是“千古事”,所以必须认真严肃,同时由于改得好或改得不好只有“寸心知”,所以写作品的人和改作品的人之间,必须要有一种善意的、平等的、互相切磋求教的态度和关系。(夏衍《生活·题材·创作》)[例2]他先后去崂山二十多次,爬了几十座主要的山头,常常从日出画到日落,共得画稿百余幅。《崂山写生画展》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绘画又何尝不是如此?(纪宇《海之旋律》)
文章千古事。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处】唐·杜甫《偶题》。【意思】写文章是流传千古的事业,但其中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心里明白。文章:诗和文章。千古事: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寸心:内心。【意思2】寸心:内心。此联的意思是:写文章是流传千古的大事情,文章的优劣成败作者自己心里完全清楚。后用来说明文人应该有一种自知之明的心态。【用法例释】用以说明写诗作文或创作其他作品,能够立身扬名,传之后世,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例1]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为是“千古事”,所以必须认真严肃,同时由于改得好或改得不好只有“寸心知”,所以写作品的人和改作品的人之间,必须要有一种善意的、平等的、互相切磋求教的态度和关系。(夏衍《生活·题材·创作》)[例2]他先后去崂山二十多次,爬了几十座主要的山头,常常从日出画到日落,共得画稿百余幅。《崂山写生画展》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绘画又何尝不是如此?(纪宇《海之旋律》)
【诗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出处】唐·王维《终南山》。【译注】白云四处缭绕,回头望去,合成一片;青青的山雾迷迷蒙蒙,走到跟前又看不见了。青霭(ǎi):山上青青的雾气。【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白云飘绕,雾气氤氲的景色。[例]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情调。(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鉴赏】回头望去,山中那飘忽不定的白色云朵和青色雾霭仿佛连成一片,不露丝毫的缝隙。然而走近它们直至置身其中,倏忽间却似乎都已散尽,不留任何痕迹。诗句互文见义,从诗人自身的动作与视角出发,极写云雾的灵动与飘逸:回头看时四望如一,待到想要与之亲近,却又消失得了无踪迹。面对可望而不可即的飘摇云气,让人觉得此刻仿佛不是诗人在山间行走,而是山岚在相互追逐嬉闹,不时与诗人擦肩而过。而这种神秘而朦胧的感受又使得终南山的无边景致在云霭的缭绕中显得更加明丽多姿,引人入胜。【全诗】《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鉴赏】这是诗人一首十分著名的写景名篇,在唐诗中描写山水景色气象之大,莫过此篇。诗的前三联直接写终南山景色。首联描写山之高大:“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太乙,又称太一、太白,终南山的主峰,在眉县南,佛坪北。这里代指终南山。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横亘八百余里。诗人站在山上,抬头看,说它“近天都”,言其高;远望山的尽头“连海隅”,言其远。看似夸张,实是诗人亲眼所见所感。颔联写近景,写诗人的感同身受。“回望”与“入看”交互为用,诗人置身白云缭绕的山中,回头望,分向两旁的白云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继续前行,雾霭又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即。十个字极写山峰高峻,烟云变幻,移步换形,极富含蕴。如清张谦宜所云:“看山得三昧,尽此十字中。”(《斋诗谈》)颈联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山势之状尽收眼底。由于山间之阳光的强弱有无的变化,显现出千岩万壑的千姿万态,可谓尺幅具万里之势。“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前二句承“近天都”写山之高,后二句承“接海隅”写山之大,极尽山势变幻之妙,“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沈德潜语),凡登山之人,此乃人人所见之景,却道不出,而由王维笔端画出。末联写见山远而人寡,诗人运用笔断而意连的国画技法,点缀出一个振衣千仞的人物与一个淳朴的樵子的对话,进行点染,使整篇境界全出。从而使前三联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升华为人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妙境。正如沈德潜所云:“今玩其语言”,“非寻常写景可比”,“手笔不在杜陵下”(《唐诗别裁集》)。
白云回望合。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出处】唐·王维《终南山》。【译注】白云四处缭绕,回头望去,合成一片;青青的山雾迷迷蒙蒙,走到跟前又看不见了。青霭(ǎi):山上青青的雾气。【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白云飘绕,雾气氤氲的景色。[例]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情调。(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鉴赏】回头望去,山中那飘忽不定的白色云朵和青色雾霭仿佛连成一片,不露丝毫的缝隙。然而走近它们直至置身其中,倏忽间却似乎都已散尽,不留任何痕迹。诗句互文见义,从诗人自身的动作与视角出发,极写云雾的灵动与飘逸:回头看时四望如一,待到想要与之亲近,却又消失得了无踪迹。面对可望而不可即的飘摇云气,让人觉得此刻仿佛不是诗人在山间行走,而是山岚在相互追逐嬉闹,不时与诗人擦肩而过。而这种神秘而朦胧的感受又使得终南山的无边景致在云霭的缭绕中显得更加明丽多姿,引人入胜。【全诗】《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鉴赏】这是诗人一首十分著名的写景名篇,在唐诗中描写山水景色气象之大,莫过此篇。诗的前三联直接写终南山景色。首联描写山之高大:“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太乙,又称太一、太白,终南山的主峰,在眉县南,佛坪北。这里代指终南山。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横亘八百余里。诗人站在山上,抬头看,说它“近天都”,言其高;远望山的尽头“连海隅”,言其远。看似夸张,实是诗人亲眼所见所感。颔联写近景,写诗人的感同身受。“回望”与“入看”交互为用,诗人置身白云缭绕的山中,回头望,分向两旁的白云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继续前行,雾霭又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即。十个字极写山峰高峻,烟云变幻,移步换形,极富含蕴。如清张谦宜所云:“看山得三昧,尽此十字中。”(《斋诗谈》)颈联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山势之状尽收眼底。由于山间之阳光的强弱有无的变化,显现出千岩万壑的千姿万态,可谓尺幅具万里之势。“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前二句承“近天都”写山之高,后二句承“接海隅”写山之大,极尽山势变幻之妙,“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沈德潜语),凡登山之人,此乃人人所见之景,却道不出,而由王维笔端画出。末联写见山远而人寡,诗人运用笔断而意连的国画技法,点缀出一个振衣千仞的人物与一个淳朴的樵子的对话,进行点染,使整篇境界全出。从而使前三联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升华为人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妙境。正如沈德潜所云:“今玩其语言”,“非寻常写景可比”,“手笔不在杜陵下”(《唐诗别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