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这首言简意远的咏物小诗,不只咏叹了蝉声的婉转悦耳,而且吟颂了秋蝉高洁的品格,借物咏怀,寄意高远,在古人的咏蝉诗篇中,别具特色。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rui)”本为古人冠缨末梢下垂的部分,又状蝉头部伸出的触须,《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花则冠而蝉有緌。’此指蝉之触须,如同拂扬下垂的冠缨。古人以为蝉“含气饮露”,居高饮洁,生性高洁,诗中故有“含清露”之说。唐代戴叔伦《画蝉》诗中也有“饮露身何洁”句。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出秋蝉鸣声的远扬。“流响”,指蝉的鸣叫声,着一“流”字,便写尽蝉鸣的流利婉转,悦耳动听。梧桐本为高树,因秋深叶落,枝干更见挺拔峭立,“疏桐”二字且与后面的“秋风”相应,在蝉鸣与梧桐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出”字,将两者联系起来。这个出字妙在两点:一是点出秋蝉所依的是高桐,居高所在;二是生动地表现了蝉鸣声的响亮远扬。更为下面两句诗作好了铺垫,带动了全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诗人在对蝉鸣声生动描写之后,引发的议论。借助于飒飒的秋风,蝉鸣之声才能得以远扬,一般人们都这样认为,古人诗中写蝉,大多也如此描写,南朝诗人张正见在《赋得秋蝉喝柳应衡阳王教诗》中即有“风高知响急”句。而虞世南却翻出新意,别有见解,他强调蝉声远扬,是蝉自身居高所致,而非借助于秋风,表现了蝉孤傲清高的品格。这同时也给人们这样一个启迪和感受:一个人只要立身高洁,自然会声名远扬,而无须凭借外在的力量。
诗人处处以赞颂的态度表现蝉的品格,意在以蝉自况。沈德潜在《唐诗别载》言此诗:“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确是很有道理的。诗人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曾屡次被唐太宗赞赏为“五绝”。由此看来,这首寓意含蓄蕴藉的小诗,也可看作是诗人对自己高洁品行的自我鉴定。
虞世南的《蝉》的诗。推荐。爱诗词网。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这首言简意远的咏物小诗,不只咏叹了蝉声的婉转悦耳,而且吟颂了秋蝉高洁的品格,借物咏怀,寄意高远,在古人的咏蝉诗篇中,别具特色。首句“垂緌饮清露”,“緌(rui)”本为古人冠缨末梢下垂的部分,又状蝉头部伸出的触须,《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花则冠而蝉有緌。’此指蝉之触须,如同拂扬下垂的冠缨。古人以为蝉“含气饮露”,居高饮洁,生性高洁,诗中故有“含清露”之说。唐代戴叔伦《画蝉》诗中也有“饮露身何洁”句。次句“流响出疏桐”,写出秋蝉鸣声的远扬。“流响”,指蝉的鸣叫声,着一“流”字,便写尽蝉鸣的流利婉转,悦耳动听。梧桐本为高树,因秋深叶落,枝干更见挺拔峭立,“疏桐”二字且与后面的“秋风”相应,在蝉鸣与梧桐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出”字,将两者联系起来。这个出字妙在两点:一是点出秋蝉所依的是高桐,居高所在;二是生动地表现了蝉鸣声的响亮远扬。更为下面两句诗作好了铺垫,带动了全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诗人在对蝉鸣声生动描写之后,引发的议论。借助于飒飒的秋风,蝉鸣之声才能得以远扬,一般人们都这样认为,古人诗中写蝉,大多也如此描写,南朝诗人张正见在《赋得秋蝉喝柳应衡阳王教诗》中即有“风高知响急”句。而虞世南却翻出新意,别有见解,他强调蝉声远扬,是蝉自身居高所致,而非借助于秋风,表现了蝉孤傲清高的品格。这同时也给人们这样一个启迪和感受:一个人只要立身高洁,自然会声名远扬,而无须凭借外在的力量。诗人处处以赞颂的态度表现蝉的品格,意在以蝉自况。沈德潜在《唐诗别载》言此诗:“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确是很有道理的。诗人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曾屡次被唐太宗赞赏为“五绝”。由此看来,这首寓意含蓄蕴藉的小诗,也可看作是诗人对自己高洁品行的自我鉴定。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树红树碧高低影。推荐。爱诗词网。“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詩句出處:《題福唐觀二首》;是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雲樓勢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舊碑文滅不知年。八州物象通簷外,萬裡煙霞在目前。自是人間輕舉地,何須蓬島訪真仙。曾隨雲水此山遊,行盡層峰更上樓。九月登臨須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暫熟爐香不須去,佇陪天仗入神州。《題福唐觀二首》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註釋】:樹:①樹木。《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以時:按時,適時。)②種植。《詩經·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一種樹。)③培養人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子善樹人。”④豎立;建立。《後漢書·桓彬傳》:“乃共樹碑而頌焉。”⑤量詞。《齊民要術·序》:“種柑橘千樹。”⑥門屏風。《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紅:①本義為淺紅;桃紅;粉紅。後泛指紅色。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鬧:濃盛。)②花的代稱。張先《天仙子》:“明日落紅應滿徑。”③通“工(gōng)”。指婦女所做的紡織、刺繡等工作。《漢書·酈食其傳》:“農夫釋耒(lěi),紅女下機。”(釋:放下。耒:農具名。)樹:①樹木。《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以時:按時,適時。)②種植。《詩經·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一種樹。)③培養人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子善樹人。”④豎立;建立。《後漢書·桓彬傳》:“乃共樹碑而頌焉。”⑤量詞。《齊民要術·序》:“種柑橘千樹。”⑥門屏風。《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碧:①青綠色的玉石。《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②青綠色。宋·范仲淹《嶽陽樓記》:“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高:①高。與“低”相對。《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鶴《春宮怨》:“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重:重疊。)②指高度。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③高級;上等;優良。《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④歲數大。《左傳·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漢書·晁錯傳》:“對策者百餘人,唯錯為高第。”(對策:對答寫在簡策上的考題。)⑥尊崇。《莊子·盜蹠》:“世之所高,莫若黃帝。”⑦高尚。《韓非子·五蠹》:“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低:①矮,與“高”相對。庾信《對宴齊使》:“沙迥(jiǒng)雁飛低。”(迥:遠。)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②泛指在一般水準之下。白居易《傷友》:“雖雲志氣在,豈免顏色低。”(顏色:臉色。)司空圖《歌者十二首》之二:“一聲初壓管弦低。”③下垂。謝胱《遊敬亭山》:“樛枝聳復低。”(樛:通“糾”。)煙:(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二)yīn[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淡:①不濃。《老子》第三十五章:“淡乎其無味。”②微弱;不強。楊萬裡《過百傢渡》詩:“一晴一雨路幹濕,半淡半濃山疊重。”③顏色淺。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錄·圖畫》:“其不設色者,曰水墨,以墨筆為濃淡之烘染者也。”④平淡;冷淡。《後漢書·張衡傳》:“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⑤清淡;沒意思;沒興味。《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淡淡]1.顏色淺。杜甫《行次鹽亭》詩:“雲溪花淡淡。”2.隱隱約約的樣子。《列子·湯問》:“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莫識:莫有人認識。)3.水波動的樣子。潘嶽《金谷集作》詩:“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煙:(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二)yīn[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近:①距離短。陶淵明《桃花源記》:“忘路之遠近。”《列子·仲尼》:“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②歷時短。張居正《與薊遼總督》:“近屢得渠稟帖,極為感奮。”(渠:他的。)③接近;靠近。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張居正《聞警》:“初聞鐵騎近神州,殺氣遙傳薊(jì)北秋。”(薊:地名,今北京市西南。)張先啟《對菊》:“種菊叢叢傍石根,凌晨坐臥近黃昏。”④親近的人。《韓非子·難言》:“昵近習親。”⑤淺近;淺顯。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常:尋常。)⑥相似。張儼《默記·述佐》:“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也。”(蜀相:指諸葛亮。)⑦副詞。大概;恐怕。《三國志·魏書·華佗傳》:“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濟:成功。恒:經常。事:從事。)秋:①谷物成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麥秋至。”②秋天的莊稼。趙汝鐩《耕織嘆》:“香穗垂頭秋登場。”③秋季,農歷七至九月。李紳《憫農二首》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④一年的時間段。《史記·梁惠王世傢》:“千秋萬歲後將傳於王。”⑤時刻;時候。《宋史·宗澤傳》:“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陸遊《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⑦形容飛的樣子。《漢書·禮樂志》:“飛龍秋,遊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鳳凰秋秋。”
【诗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出处】唐·李商隐《为有》。【意思】没想到嫁了个身佩金龟的作官夫婿,天不亮就得去早朝,害得我独守闺房。金龟:唐武则天时,三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上用金线绣有龟形。与王昌龄的“悔教夫婿觅封侯”有异曲同工之妙。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绮思妙笔,固《香屑集》中佳选也。”【全诗】《为有》.[唐].李商隐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注释】①云屏:用云母石做的屏风。凤城:指京师。②金龟婿:佩有金龟袋的夫婿。《新唐书》:“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衾(qin):被子。【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借描述宦家夫妇的怨情,抒发自己受党争挤压而痛苦不堪的诗。大中四年(850),令狐绹任宰相,五年夏秋之交,诗人之妻王氏病故。这期间,他的处境尤为艰难。其妻病故前他写了此诗,反映了这一期间的痛苦心情。前二句言,寒冬已过,云屏之内,暖香融融,娇媚少妇,与丈夫两情缱绻,最怕春宵苦短。这正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之意。一个“怕”字暗示了少妇留连枕衾、爱恋丈夫的深情;也造成一种悬念,引人思考,她为什么“怕春宵”?原来是嫁给做高官的夫婿,辜负香暖衾枕,要去上早朝。此无端抱怨,是“闺人满志之时,乃转怨金阙之晓钟,破锦帷之同梦”(俞陛云《诗境浅说》)也。前二句,道出了妻之苦亦夫之苦,妻之怨亦夫之怨。此诗蕴藉含蓄,另有言外之意。清冯浩于篇末批云“言外有刺”(《玉溪生诗集笺注》)。屈复云:“玉溪以绝世香艳之才,终老幕职,晨入暮出,簿书无暇,与嫁贵婿、负香衾何异?其怨也宜。”(《玉溪生诗意》)李商隐才高落魄,是因为陷入党争之急流漩涡,屡遭牛党之攻讦排挤,沉沦下僚终身坎廪,备受污辱,岂无悔恨、怨愤、痛苦之情乎?喻守真云:“此诗神韵,全在‘为有’与‘无端’四字,有这样的娇妻当然可爱,没来由作了金龟婿,却又可恨,一种闺房之乐,两口怨情,全在这四字曲曲道出。”(《唐诗三百首详析》)此诗与王昌龄之《闺怨》意同,重在一“悔”字,但《闺怨》用语,未有《为有》尖刻、华艳也。
无端嫁得金龟婿。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出处】唐·李商隐《为有》。【意思】没想到嫁了个身佩金龟的作官夫婿,天不亮就得去早朝,害得我独守闺房。金龟:唐武则天时,三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上用金线绣有龟形。与王昌龄的“悔教夫婿觅封侯”有异曲同工之妙。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绮思妙笔,固《香屑集》中佳选也。”【全诗】《为有》.[唐].李商隐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注释】①云屏:用云母石做的屏风。凤城:指京师。②金龟婿:佩有金龟袋的夫婿。《新唐书》:“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衾(qin):被子。【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借描述宦家夫妇的怨情,抒发自己受党争挤压而痛苦不堪的诗。大中四年(850),令狐绹任宰相,五年夏秋之交,诗人之妻王氏病故。这期间,他的处境尤为艰难。其妻病故前他写了此诗,反映了这一期间的痛苦心情。前二句言,寒冬已过,云屏之内,暖香融融,娇媚少妇,与丈夫两情缱绻,最怕春宵苦短。这正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之意。一个“怕”字暗示了少妇留连枕衾、爱恋丈夫的深情;也造成一种悬念,引人思考,她为什么“怕春宵”?原来是嫁给做高官的夫婿,辜负香暖衾枕,要去上早朝。此无端抱怨,是“闺人满志之时,乃转怨金阙之晓钟,破锦帷之同梦”(俞陛云《诗境浅说》)也。前二句,道出了妻之苦亦夫之苦,妻之怨亦夫之怨。此诗蕴藉含蓄,另有言外之意。清冯浩于篇末批云“言外有刺”(《玉溪生诗集笺注》)。屈复云:“玉溪以绝世香艳之才,终老幕职,晨入暮出,簿书无暇,与嫁贵婿、负香衾何异?其怨也宜。”(《玉溪生诗意》)李商隐才高落魄,是因为陷入党争之急流漩涡,屡遭牛党之攻讦排挤,沉沦下僚终身坎廪,备受污辱,岂无悔恨、怨愤、痛苦之情乎?喻守真云:“此诗神韵,全在‘为有’与‘无端’四字,有这样的娇妻当然可爱,没来由作了金龟婿,却又可恨,一种闺房之乐,两口怨情,全在这四字曲曲道出。”(《唐诗三百首详析》)此诗与王昌龄之《闺怨》意同,重在一“悔”字,但《闺怨》用语,未有《为有》尖刻、华艳也。
【诗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意思】天生美丽的姿容自己想舍弃也难以办到,终于有一天被选到君王的身旁。丽质:美丽的体貌。【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天生美丽,让人发现后被选送到帝王或显贵富豪身旁。[例]日本诸神为此震惊不安,集合一道,商讨对策,最后决定派热田大神到唐土,化为杨家美女。“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于是惑乱玄宗,阻止了他东征的野心。(孙望、吴锦《东瀛行》)二、用以形容天生美丽聪明的人或天然美好的事物即使自甘寂寞,也难免被发现而受到人们的赏识。[例]当然,要数杭州和桂林两地的知名度最高。这倒不像人的名气,既不是什么社会惯性,也不是什么马太效应使然,完全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中国青年出版社编《业余生活向导》)三、前一句用以形容天生美丽聪颖的人不会自甘埋没,要争取脱颖而出。[例]有一天,她偶然发现了《红楼梦》剧组招聘演员的广告,不禁怦然心动了,正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她决心要参加这次全国范围的挑选青春佳丽的角逐,力争去圆了那童年就有的演员梦。(宋燕《多姿多彩的金莉莉》)
一朝选在君王侧。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意思】天生美丽的姿容自己想舍弃也难以办到,终于有一天被选到君王的身旁。丽质:美丽的体貌。【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天生美丽,让人发现后被选送到帝王或显贵富豪身旁。[例]日本诸神为此震惊不安,集合一道,商讨对策,最后决定派热田大神到唐土,化为杨家美女。“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于是惑乱玄宗,阻止了他东征的野心。(孙望、吴锦《东瀛行》)二、用以形容天生美丽聪明的人或天然美好的事物即使自甘寂寞,也难免被发现而受到人们的赏识。[例]当然,要数杭州和桂林两地的知名度最高。这倒不像人的名气,既不是什么社会惯性,也不是什么马太效应使然,完全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中国青年出版社编《业余生活向导》)三、前一句用以形容天生美丽聪颖的人不会自甘埋没,要争取脱颖而出。[例]有一天,她偶然发现了《红楼梦》剧组招聘演员的广告,不禁怦然心动了,正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她决心要参加这次全国范围的挑选青春佳丽的角逐,力争去圆了那童年就有的演员梦。(宋燕《多姿多彩的金莉莉》)
柳敬亭说书。推荐。爱诗词网。张岱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1),悠悠忽忽(2),土木形骸(3)。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4),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5),王月生(6)、柳麻子是也。余听其说“景阳岗武松打虎”白文(7),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8)干净,并不唠叨。央(9)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10)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著色,细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11),稍见下人呫哔(12)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13)不言,故不得强(14)。每至丙夜(15),拭桌剪灯(16),素瓷静递(17),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舌(18)死也。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19),故其行情正等。〔注释〕(1)癗(lei):皮肤上肿起的小疙瘩。(2)悠悠忽忽:形容悠闲游荡。(3)土木形骸:形容呆板,象泥塑木雕一样。(4)书帕:指钱财礼物。书帕原先是明代官场中的一种明为赠送礼物,实为行贿的方式。最早所送的只一书一帕,故称书帕。下定:先将书银送去预定节目。(5)一时:同一时期。行(hang)情人:非常叫座的艺人。(6)王月生;当时南京的著名歌妓。(7)白文:只说不唱的说书,即评话。(8)找截:补充和删节。(9)夬(boguai):似是吆喝声。(10)蓦(mo):猛然间。(11)掉舌:转动舌尖,指开口说书。(12)呫哗(chebi):低声细语。(13)辄:就。(14)故:就。强:勉强。(15)丙夜:半夜三更。(16)剪灯:剪灯花。(17)素瓷:指洁白雅净的瓷杯。(18)(ze):“”的本字,咬啮。舌:咬舌:这里是羞愧欲死的意思。(19)婉娈(luan):美好。〔鉴赏〕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说书艺人,因为自幼面麻,人称柳麻子。他为人能辨善恶,重义侠,好替人排难解纷,说书则不拘成规定本,尤爱说《隋唐》、《水浒》中的英雄好汉。明亡以后,更借说书抒发激楚悲愤之情。当时的著名文人如吴伟业、黄宗羲、周容等,都曾以他的生平事迹写过文章。张岱的这篇散文先从介绍柳麻子的形象入手。这里,作者毫不避讳柳敬亭面貌的缺憾,其用意,正是为了反衬他说书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的神采。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不仅避免了行文的平淡呆板,而且显示出人物平中有奇的特点。紧接着,文章交代出柳敬亭说书受人欢迎的情形——“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这是铺垫,是为下文描写他的说书技巧,渲染出足够的气氛。第二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集中写柳敬亭卓越的说书艺术和表演技巧。可分几层笔墨。先是写作者自己听柳敬亭说“景阳岗武松打虎”白文的亲身经验和感受。作者指出柳麻子所说的“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好比先设一个悬念,有心引起读者的好奇与注意。这样使文章有起伏开合的变化,然后再从容交代出柳敬亭说“武松”的特色:细腻之处,描写刻画、微入毫发;收束之处,干净利落。筋节关键之处,音调高昂犹如巨钟轰鸣,吆喝喊叫起来,声势大得要震坍房屋;一般人不经意的情节平常之处,能够巧妙地加以描绘渲染。象武松到客店沽酒,本无多少精采可言,柳敬亭却说他一声大吼,连空缸空坛子都嗡嗡震响。这就叫做“闲中著色”,把人物说活了。交代到这里,文章对柳敬亭说书本领的刻画形容,似乎已经淋漓尽致了。但是,作者却巧妙地将笔锋一转,变换角度,补叙出柳敬亭说书时对听众、环境的严格要求。一方面,说明他所以能在说书艺术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在于他对这一艺术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他人微而心高,狷介奇特的性格。经过这一层的交代描写,本来面貌丑陋的柳麻子在读者的心目中开始活跃起来。这时,作者再重新把读者带到一个特定的艺术氛围之中——夜半三更,灯明几净,有人悄悄地递上白瓷茶碗。于是,人们已经熟悉了的柳敬亭以缓慢而从容的声音开始说书了。他的声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入情入理,入筋入骨。作者认为,如果揪住世上其他说书人的耳朵,要他们来好好听一听,不怕他们不羞愧到咬断自己的舌头!当然,这一断言未免有点夸张,但是有谁读到这里会对张岱的这一夸张说法产生怀疑,发生动摇呢?!柳敬亭确实容貌丑,但是他说书时口齿伶俐俏皮,眼神流转灵动,衣服素雅大方,简直跟风姿绰约的王月生同样美好动人。所以,他们的声价也恰恰相等。最后这一段的描写与开头的文字相照应,作者有意再将柳敬亭与王月生相比,文情摇曳生姿,余韵不尽,令人回味。这篇杂记的语言文字具有较明显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是晚明小品散文中的精品佳构。它写柳敬亭从两个方面落笔,一是说书的柳敬亭,一是柳敬亭的说书。二者交叉并行、相辅相成,将柳敬亭的人物形象和他说书时的情形有机地融合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甚至连柳敬亭口中的武松形象亦可闻可见,跃然纸上。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张岱极高的文字再现技巧。字数:2132作者:关道雄知识来源:吴功正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341-1344页.
【诗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出处】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译注】千山万壑树木参天,到处响起杜鹃的叫声。壑:山谷,一说此指山岭。两句互文见义,很有气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耳目应接不暇之状。诗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写山林风光,读来使人恍若置身其间。【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林树木参天,处处鸟鸣的景象。[例]累了,枕一堆落叶,赏“万壑树参天”,听“千山响杜鹃”,览“两边山木合”,品“终日子规啼”,一种亘古永恒博大精深之血液在大自然的生命体里涌流,循环往复,荣枯交替,四季如歌。(杨秀平《大森林,一首亘古的歌》)【全诗】《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赏析】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赠别佳作。诗的立意不在惜别,而是劝勉;不是由眼前景物写起,而是由遥写李使君即将赴任之梓州写起,描绘其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气韵生动,使人神往,劝勉友人勤政爱民,寄于厚望,写得有声有色,别开生面。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
首联“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由逆笔写起,大气磅礴:千山万壑,处处是参天大树,杜鹃的啼鸣。后世诗评家誉之为律诗发端的范例。颔联则又由细处承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一夜大雨后,山间溪泉百道,由山下远望,如同挂在树梢上一般。写得雄奇秀美,清新鲜活,堪称千古绝唱。正如清冒春荣评这二联四句所云:“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腾虎跃之笔。”(《葚原诗说》)王士禛亦云,此二联“兴来神往,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古夫于亭杂录》)。
万壑树参天。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出处】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译注】千山万壑树木参天,到处响起杜鹃的叫声。壑:山谷,一说此指山岭。两句互文见义,很有气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耳目应接不暇之状。诗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写山林风光,读来使人恍若置身其间。【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林树木参天,处处鸟鸣的景象。[例]累了,枕一堆落叶,赏“万壑树参天”,听“千山响杜鹃”,览“两边山木合”,品“终日子规啼”,一种亘古永恒博大精深之血液在大自然的生命体里涌流,循环往复,荣枯交替,四季如歌。(杨秀平《大森林,一首亘古的歌》)【全诗】《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赏析】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赠别佳作。诗的立意不在惜别,而是劝勉;不是由眼前景物写起,而是由遥写李使君即将赴任之梓州写起,描绘其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气韵生动,使人神往,劝勉友人勤政爱民,寄于厚望,写得有声有色,别开生面。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首联“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由逆笔写起,大气磅礴:千山万壑,处处是参天大树,杜鹃的啼鸣。后世诗评家誉之为律诗发端的范例。颔联则又由细处承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一夜大雨后,山间溪泉百道,由山下远望,如同挂在树梢上一般。写得雄奇秀美,清新鲜活,堪称千古绝唱。正如清冒春荣评这二联四句所云:“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腾虎跃之笔。”(《葚原诗说》)王士禛亦云,此二联“兴来神往,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古夫于亭杂录》)。颈联写梓州民风。那里用橦(tong)木花织布,生产山芋,妇女按时向官府交布,农民又常为芋田发生诉讼。使君执政后常会遇到这些职事,选材十分贴切。尾联则用历史上治蜀的典故,进行劝勉。据《汉书·循吏传》载,“文翁”是汉景帝时的郡太守,曾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诗寓劝勉于典故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写得委宛含蓄,情真意切。